A. 2022年1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
一、廣義貨幣增長9.8%
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43.1萬億元,同比增長9.8%,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個和0.4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1.39萬億元,同比下降1.9%,剔除春節錯時因素①影響,M1同比增長約2%。流通中貨幣(M0)余額10.62萬億元,同比增長18.5%。當月凈投放現金1.54萬億元。
二、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3.98萬億元
1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202.59萬億元,同比增長11.2%。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96.65萬億元,同比增長11.5%,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個和1.2個百分點。
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3.98萬億元,是單月統計高點,同比多增3944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843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006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7424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3.36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01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1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788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1417億元。
1月末,外幣貸款余額9308億美元,同比增長2%。1月份外幣貸款增加181億美元,同比少增269億美元。
三、1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3.83萬億元
1月末,本外幣存款余額242.6萬億元,同比增長9.2%。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236.07萬億元,同比增長9.2%,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個和1.2個百分點。
1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3.83萬億元,同比多增2627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5.41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1.4萬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5849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減少1836億元。
1月末,外幣存款余額1.02萬億美元,同比增長9%。1月份外幣存款增加272億美元,同比少增228億美元。
四、1月份銀行間人民幣市場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01%,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04%
1月份銀行間人民幣市場以拆借、現券和回購方式合計成交132.45萬億元,日均成交6.31萬億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長18%。其中,同業拆借日均成交同比增長9.3%,現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長22.9%,質押式回購日均成交同比增長18.2%。
1月份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為2.01%,比上月低0.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23個百分點,主要受上年1月初隔夜拆借利率偏低影響,剔除該因素後,1月份同業拆借利率比上年同期低0.02個百分點。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2.04%,分別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05個和0.03個百分點。
五、當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7212億元,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4786億元
1月份,以人民幣進行結算的跨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其他經常項目、對外直接投資、外商直接投資分別發生5436億元、1776億元、1365億元、3421億元。
① 春節前由於企業集中發放薪酬、福利,單位活期存款會向個人存款轉移,導致M1減少較多。2022年春節前最後一個工作日為1月30日,而2021年為2月10日。
B. 三農如何不差錢|不差錢小品
2010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要把好流動性這個總閘門,把信貸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特別是「三農」和中小企業。 「讓資金下鄉」,並非宏觀調控的應急之策。就在不久前,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建議中,促進農村存款主要用於農業農村,成為完善城鄉平等的要素交換關系與農村發展體制機制的重要內容。
2010年前11個月,我國新增人民幣貸款超過7.4萬億元,位居歷史同期高位。但金融體系資金充裕,並不意味著「三農」「不差錢」。
面對金融資源配置中的「虹吸現象」、「馬太效應」,如何疏通梗阻,改變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金融機構脫農傾向、縣域資金外流問題,引導和激勵金融機構加大涉農貸款投放力度,讓更多新鮮金融血液注入農村?
記者在黑龍江、河南、湖南、雲南等省實地調查,入農家,訪銀行,了解農村資金「進城返鄉」的曲折,感受金融創新助力「檔唯三農」的脈動。
存款「農轉非」
統籌城鄉添了一道堵
湖南省岳陽縣麻塘鎮洞庭村養豬專業戶曹平,近幾年多次向本鎮金融部門申請1萬元貸款,但都因農村住房、養殖的牲畜等物不符合辦理抵押條件,農戶擔保不適合要求等,未能如願。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湖南省分行不久前對岳陽市部分農村作了一次調研,在4個村隨機抽樣調查的100戶農民中,2008至2009年因生產經營有借貸需求的共79戶,實際發生借貸行為的23戶,僅占需求戶總數的29%。
中國農業銀行董事長項俊波日前表示,目前,全國只有27%的農戶能夠從正規渠道獲得貸款,有金融需求的農戶中仍然有40%以上未能獲得正規渠道的信貸支持。
農村金融機構疏遠農戶傾向,原因之一是有了更有利的信貸市場。湖南省農發行副行長周霆分析說,農戶數量龐大,貸款額少、期限短、管理成本高,趨利性決定資金趨向收益、風險、成本具有相對優勢的城市流動。
近年來,不少商業性金融機構陸續撤離農村市場。據統計,雲南省有129個鄉鎮沒有金融網點。截至2009年底,全國金融空白鄉鎮達2792個。
「在沒有金融機構網點的鄉鎮,農民往往需要翻山越嶺輾轉到縣城去找信用社、銀行辦理貸款手續,非常不便,不少人為此放敏亮棄申請貸款。」雲南省農村信用聯社辦公室副主任黃新斌說。
即使留在縣域的機構,往往沒有被授予貸款審批權,容易造成資金沉澱在分行、總行。在河南,一些銀行在縣域的分支機構只吸儲,不發放貸款或很少發放貸款,從農村吸收的資金被投入城市,存款「農轉非」問題突出。有的地方銀行存款總額為110多億元,而貸款總額僅40多億元。
據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在中國農村金融發展高層論壇演講透露,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約佔全部貸款余額的23%。其中,農戶貸款在金融機構貸款總額中的比重約為5.3%。「農戶貸款余額占金融機構貸款總額的比重一直維持在5%至6%,近20年都沒有大變化。」
「金融供給嚴重不足,金融資源非農化趨勢明顯,是我國農村發展相對落後、城鄉差距擴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北京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秘書長王曙光說,「十二五」時期,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迫切需要在農村金融服務、完善城鄉平等的要素交換關系等體制機制創新上取得突破。
2004年起,連續七個中央「一號文件」都提出要加快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改善農村金融服務。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要求,綜合運用財稅杠桿和貨幣政策工具,定向實行稅收優惠、費用補貼,引導更多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村,並提出縣域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於當地發放貸款。
加快構建農村資金迴流機制,從中央到地方,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歇。
政策「組合拳」
直指金融支農軟肋
連續兩年涉農貸款增長幅度超過15%,湖南嶽陽縣農村信用聯社因此拿到了一筆不小的獎勵:兩年的獎勵資金,加起來超過54萬元。同處湖南的平江縣農信社業務管理主任凌冠軍說:「我們一年的純利潤也就400萬元左右,20多萬的國家獎勵資金對我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曉之以理,還需動之以「利」。2008年,為引導和激勵金融機構加大涉農貸款投放力度,財政部開始試點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橋蠢寬量獎勵。獎勵資金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分擔。目前,此項獎勵已由試點時的黑龍江、河南、湖南、雲南、新疆等5個省區擴展至18個省區。
小補貼撬動了大資金。2009年與2010年,各級財政部門分別撥付獎勵資金8.64億元和20.79億元。2009年度,首批試點的5省區符合獎勵條件的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平均余額同比增長42.57%,遠高於30%左右的全國平均水平。
黑龍江省望奎縣先鋒鎮農信社主任王國豐介紹,該社今年以來吸儲1380萬元,而發放貸款則達5200萬元,遠高於存款額。從望奎縣來看,到10月末,縣農信社存款余額5.44億元,貸款余額則為5.83億元,存貸比達107%。
在湖南平江縣,補貼也收到了「四兩撥千斤」之效。2008年以前,平江縣域金融機構貸款額度占存款余額的比例一直徘徊在30%以內,存款資金外流嚴重。2008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6.09億元,同比增長20.84%;2009年末,涉農貸款余額超過9億元,同比增長42.3%。到今年10月底,全縣金融機構的存貸比已接近40%。縣財政局副局長余祖應說:「涉農貸款增量獎勵政策的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
眼下,村鎮銀行正成為河南金融領域異軍突起的業態。去年開始,包括澳大利亞聯邦銀行、澳門匯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在內的中外銀行人士頻頻踏訪河南,或與相關部門接觸,計劃在河南設立村鎮銀行。截至今年6月底,河南村鎮銀行數量達12家。按照規劃,到2011年末,全省村鎮銀行數量將達100餘家,實現村鎮銀行的縣域全覆蓋。
銀監會河南監管局副局長陳益民認為,破解農村融資難,有針對性地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增機構」是當務之急。
從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市場准入,到按上年貸款平均余額給予一定比例的財政補貼……系列政策創新,有力引導社會資金投資設立適應「三農」需要的各類新型金融組織。
作為增量供給機構,「草根金融」「築渠引水」作用凸顯。
「想參與投資村裡的食用菌生產種植基地,但資金短缺、無法擴展……」河南輝縣市裴寨村村民裴銀庚為籌錢發愁時,根本沒想到不久之後落戶輝縣市的村鎮銀行,能解決他的這一難題。和裴銀庚一樣,當地很多村民從新成立的村鎮銀行中方便快捷地獲得貸款。
截至2010年11月末,全國共組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425家, 吸收存款607億元,發放貸款536億元,其中農戶貸款185億元,佔比35%。
創新「金鑰匙」
服務「三農」兼顧商業運作
11月20日是約定的還款期,一大早,黑龍江省望奎縣先鋒鎮農民王國林就趕到鎮農村信用社還款。他家種了8垧地,年初從農信社貸了2萬元。
看到信用社被還款的農民圍得水泄不通,王國林頗為感慨:「現在貸款比七八年前方便多了,那時農戶貸款不易,到年底不願還錢,最多的時候全村1/3的農戶都當了『老賴』。如今,五戶聯保,好借好還,形成了良性循環。」
近年來,黑龍江省農信社在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聯保貸款的產品設計基礎上,推出了「一證通」,通過5戶以上農戶聯保形式,對農民貸款實行最高限額授信,一次發證、隨用隨貸、3年循環使用。目前,「一證通」業務的鄉、村覆蓋面均達85%以上。
創新信貸品種和服務方式,滿足農戶貸款需求,成為各類農村金融機構通過服務「三農」實現自身發展的不二選擇。
肇東市五里明鎮是黑龍江省傳統產糧大鎮,破解農業規模經營的資金之困,讓鎮黨委書記劉寶鑄一班人絞盡腦汁。偶然的機會,他們找到龍江銀行肇東支行。
針對農民合作組織缺乏信用擔保等問題,該行與中糧生化能源(肇東)有限公司及中糧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合作,推出信貸新模式:中糧生化能源公司與3個農民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簽訂1萬噸玉米購銷合同,中糧信託公司將作為擔保方式的漁場承包經營權、農機出租收益權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設為信託財產,並以上述信託財產項下的受益權質押給龍江銀行肇東支行……這一量身定做的信貸產品,將農民、銀行與市場緊緊捆在一起,實現了多贏。
面對日趨激烈的同業競爭,下功夫研究農村金融市場和客戶的特殊性,精耕細作,農村市場也能成為傳統涉農業務較少的金融機構發展的「藍海」。據黑龍江省銀監局城市商業銀行監管處甘霖介紹,2008年以來省內城市商業銀行普遍成立了農村金融部,目前全省城市商業銀行60%的新增存款用於農業農村;截至今年9月末,全省城市商業銀行涉農貸款余額136.35億元,比年初增長25.3%。
以改革促轉型,以機制促創新,服務「三農」與商業運作無法兼顧的「魔咒」正在被沖破。
作為農村金融的骨乾和支柱,中國農業銀行專門成立了「三農」金融事業部,堅持股改不改服務「三農」方向、上市不減服務「三農」力度。截至今年9月末,涉農貸款余額超過1.4萬億元,比年初凈增2294.69億元,佔全行貸款年增量的37.28%。
堅持服務城鄉大眾、服務社區、支持「三農」的零售銀行定位,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從經營觀念、體制機制、隊伍建設等方面加快向商業銀行轉型。截至今年10月16日,郵儲銀行小額貸款業務已覆蓋全國所有地市和2400多個縣市及主要鄉鎮,累計發放貸款2300多億元,其中農村地區佔70%。
身為「三農」金融服務主力軍,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支農步履更穩、更歡。今年9月末,全國農村信用社涉農貸款和農戶貸款余額分別為3.8萬億元和2萬億元,比上年末分別增加7353億元和3962億元。
河南省政府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孫新雷表示,轉變用城市金融的思維開展農村金融服務的觀念,處理好「三農」金融業務發展與風險控制的關系,進一步推進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創新,「縣域資金取之於農、用之於農」就是「種在春天裡的誓言」。
C. 貸款年均增長額怎麼算
問題一:貸款平均增速如何計算 不好意思記錯了,應該是期末數除以期初數,得出來的數值再開期數的次方,再減1
問題二:(貸款增速)和(貸款增量)怎麼計算??? 貸款增量是用期末余額減去期初余額,即貸款本期內增量;而貸款增速則是本期增量除以期初余額*100%。
問題三:涉農貸款貸款平均余額同比超過百分之13的部分怎麼算 申請貸款業務的條件:
年齡在18到65周歲的自然人;
借款人的實際年齡加貸款申請期限不應超過70歲;
具有穩定職業、穩定收入,按期償付貸款本息的能力;
徵信良好,無不良記錄,貸款用途合法;
銀行規定的其他條件。
問題四:年信貸增長率是怎麼計算的?查得到嗎?是不是應該算實際信貸余額的增長率?寫論文急用,謝謝各位了! 50分 當然查到,是要計算的
問題五:2016年4季度末貸款余額同比增速怎麼算 貸款數額是指借款人與放款人簽訂的合同數額,是一個不變的數額。貸款總額是指截止到某一日以前商業銀行已經發放的貸款總和,是企業在棚卜會計期末其貸方發生額的合計數,它表示企業向銀行舉債或融資的總額。貸款余額是指到會計期末尚未償還的貸款,尚未償還的貸款余額等於貸款總額扣除已償還的銀行貸款。它的計算公式:今年同期的除以去年同期數據,再除以百分率。
問題六:銀行貸款的利息怎麼算? (30000*7.47)/100=2241
一年的利息是2241元,再加上本金30000元.
1年後一共需還給了銀行32241元.
2241/365=6.14元
一天的利息是6.14元
問題七:增長年金現值的計算需使用哪些條件 1、如果年金是按等比增長,你得知道增巧和搭長比率r,如果年金是按等額增長,你得知道增長額B
2、折現率你得知道
3、第一年的年金你得知道
知道這三個條件就夠了
問題八:如何合理確定流動資金貸款額度和期限 營運資金量=上年度銷售收入×(1-上年度銷售利潤率)×(1+預計銷售收入年增長率)/營運資金周轉次數在實際使用中,我們要根據借款人的實際經營情況,合理的分析和使用數據,而不能僅僅局限於財務報表數據,而是要根據實際調查情況,合理確定數據取值。1、上年度銷售收入。我們要對報表中的主營業務收入根據企業的主營業務內容進行核實,對一次性、臨時性的收入應予以剔除,比如一次性變賣固定資產所得,臨時性的生產賑災物資銷售所得孝拿等,這些收入都不是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而且是一次性的收入,剔除後才能得出合理的主營業務收入,在此基礎上計算出的營運資金量才能更加符合企業實際。2、預計銷售收入年增長率。該比率的預定要有理有據,既要符合企業所在行業的發展規律和趨勢,又要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規劃及可實現性進行確定。最重要的是預測的增長水平要與企業現有的生產能力以及市場承受能力匹配,如果僅僅是為了達到需求量的測算而確定很高的增長率是非常不合理的。比如對於過剩行業預計過高的銷售收入增長率就是不現實的。舉個例子:某造紙廠2009年主營業務收入是5000萬元,產能是15萬噸,銷售增長率為10%,本次欲向銀行申請貸款1億元,為了增加營運資金需求對2010年的銷售增長率預測為100%,提出的理由是新建車間將完工並達到產能30萬噸。看上去理由很充分,但是沒有考慮原料稻草和秸稈的供應能力以及市場對產品的承受能力,即產值翻一倍,原料是否能保證充足供給?產品是否能被市場消化?如果不能合理作出解釋,那麼我們就要考慮實際的流動資金需求量是否有這么大?借款人是否有將流動資金貸款挪用到固定資產投資的可能?因此可以看出,我們預測時要對數據的合理性和可實現性充分驗證,才能更加合理確定營運資金量並符合企業發展的實際。3、計算營運資金周轉次數時,要合理剔除報表中的不合理因素,如應收賬款、應付賬款科目應剔除賬齡3年以上的壞賬,存貨中的水分等,這樣才能顯示出企業運營中真正需要的資金量。1、自有資金:任何企業從事經營活動,都必須擁有一定數量的自有資金,自有資金包括投資者投入企業的資本金及經營中形成的積累,如盈餘公積金、資本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等,它反映了所有者的權益。但是自有資金投入的方向不僅限於日常經營周轉,還包括長期投資、固定資產投入、購買土地使用權等,這部分資金投入後,就勢必減少流動資金的周轉量,因此公式中的自有資金是指企業用於流動資金周轉的部分,應剔除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科目的投入。我行信貸管理制度規定自有資金的比例不低於30%。2、現有流動資金貸款:不僅包含借款人現有的他行流動資金貸款金額,還應該包含應付票據的敞口部門,原因是這部分敞口也是作為流動資金用途使用。如企業應付票據科目為400萬元,經調查是開立的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比例30%,那麼敞口就是280萬元,應作為被減項。3、合理剔除應償還的資金因素,如已到期的貸款、應支付的應付賬款等。4、其他渠道提供的營運資金:包括自股東處取得的借款;發債;職工集資;通過融資租賃購入的小型設備;財政補貼;發行股票;非銀行金融機構取得的融資等等。這樣,在合理分析上述數據的基礎上,我們就能得到借款人需要新增加的流動資金貸款額,也就是其日常生產經營所需的營運資金缺口。但是實際工作中,往往會發生計算出來的貸款額很可能會與借款人申請的貸款額不一樣的情況,基本有下面三種可能:一是測算額度大於申請額度,表明借款人有可能要增加自有資金投資的投入,如增加股東投入、引進戰略投資者等,或者是到其他銀行進行再融資;二是測算額度小於申請額度,那就......>>
問題九:2013年三月末 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同比增速約為 這個增速是怎麼計算的 沒有看懂你提的問題。
D. 怎樣計算貸款余額同比增速
也就是說與上年相比翻了一倍。前面的百分比就是說的資金比。後面的只是說明一種特定指數。
E. 我國現有哪些關於農村金融的法律法規
我國現有關於農村金融的法律法規有農村信用合作社管理暫行規定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法,中國農村金融法正在醞釀討論中,還沒制定、公布。
F. 2022我國商業銀行活期存款比例和中長期貸款比例上升
8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努力爭取最好結果。在信貸投放方面,要引導商業銀行擴大中長期貸款投放,為重點項目建設、設備更新改造配足融資,著力擴大有效需求,促投資帶消費增就業,鞏固經濟恢復基礎,增強發展後勁。
成效明顯大型
近年來,我國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保持較快增長。從規模余額數據看,中長期貸款佔比有較大提高。根據人民銀行統計數據,2022年7月底,我國金融機構本外幣境內中長期貸款余額為137.25萬元,占金融機構本外幣境內貸款余額的65.87%,比2011年底的42.3%提高23.57個百分點。從新增規模數據看,中長期貸款在新增貸款中的佔比較高。根據人民銀行粗瞎統計數據,2022年1-7月,我國金融機構本外幣境內中長期貸款余額增加8.15萬億元,占金融機構境內本外幣貸款余額增加額的57.77%。從不同領域看,中長期貸款同比都保持較高增速。以工業為例,根據人民銀行統計數據,2022年6月底,我國工業領域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1.2%,其中輕、重工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分別同比增長27.4%、20.2%,製造業領域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9.7%。2022年3月底,我國高技術製造業領域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31.9%。可見,我國金融機構近年來投放中長期貸款較多,在數量快速增加的同時結構也在不斷優化,中長期貸款向製造業尤其是高技術製造業領域投放較多。
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以及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看,金融機構需要擴大中長期貸款投放。整體來看,我國經濟延續恢復發展態勢,但仍有小幅波動,經濟恢復的基礎需要穩固。在需求總體不足的情況下,需要通過擴大中長期貸款投放穩定需求、穩定經濟恢復基礎。
就長遠發展來看,實現高質量發展也需要加大中長期貸款投放。我國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都需要大規模投資,尤其需要中長期資金支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抓住第四次全球製造業大遷移的機會,推動製造業快速發展岩仿空,迅速成為全球製造業大國
G. 我國現行的的農村金融政策是什麼
一、近年來我國農村金融扶持主要政策執行中存在問題分析
(一)部分政策存在明顯的臨時性特徵,而且數額有限
如財政部關於呆賬核銷和貸款自主核銷政策,僅對金融機構(自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發放並認定為不良的中小企業和涉農貸款有效,而此時間段內的新增貸款在近期形成呆賬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導致短期內該政策「優而不惠」的結果;銀行業監管收費政策實行的是三年一定的收費政策,現行政策2010年到期;金融企業涉農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損失准備金稅前扣除政策也是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執行;對農村信用社的稅收減免政策則分試點地區和進一步擴大試點地區,分別執行至2008年底和2009年底。
(二)部分政策尚在試點中或存在局限,受惠面有限
如涉農貸款增量獎勵政策,2009年僅在黑龍江、山東、河南、湖南、新疆、雲南省等6個省(區)試點,2010年則擴大將江蘇、安徽、內蒙古3省(區)納入政策試點范圍。又如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僅針對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三類農村金融機構而言,顯然對服務農村且服務時間更長、遺留歷史問題更多的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不公平。
(三)部分政策缺乏細則與整合,影響了具體執行效果
一是對有關概念內涵與外延缺乏科學的界定容易造成執行的混亂。如關於涉農貸款,在涉農貸款損失准備金稅前扣除政策中,特指《涉農貸款專項統計制度》(銀發[2007]246號)統計的農戶貸款、農村企業及各類組織貸款;但在貸款增量獎勵政策中,涉農貸款特指縣域金融機構發放的,支持農業生產、農村建設和農民生產生活的貸款,具體統計口徑以《涉農貸款專項統計制度》規定為准。根據銀發[2007]246號文件,涉農貸款除了農村貸款(農戶貸款、農村企業及各類組織貸款)外,還包括城市企業及各類組織涉農貸款。二是現行的農村金融扶持政策有些兌付、獎勵條件設置有些籠統;有些程序性規定不甚明了,猶欠細則與整合,特別是缺乏源於基層貸款主體的民主監督及匯總申報考核確認的制度建設;有些則審查、審批程序復雜,各級各部門理解不一致,反復較多,執行成本較高。以上這些都影響到農村金融業務的引導與激勵政策的有效實施。
(四)部分政策設置門檻太高,影響了農村金融機構的積極性
如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量獎勵工作和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工作都強調遵循政府扶持、商業運作、風險可控、管理到位的基本原則,設置了一系列的條件,如涉農貸款增量獎勵政策僅「對縣域金融機構上年涉農貸款平均余額同比增長超過15%的部分,按2%的比例給予獎勵。對上年末不良貸款率同比上升的縣域金融機構,不予獎勵。」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僅「對上年貸款平均余額同比增長,且達到銀監會監管指標要求的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上年貸款平均余額同比增長、上年末存貸比高於50%且達到銀監會監管指標要求的村鎮銀行,按其上年貸款平均余額的2%給予補貼」。這兩個政策同時設計了與貸款增長、不良貸款率掛鉤兩個門檻,顯然由於農村金融成本高、效率低的特點,對金融機構支持三農發展和提升農村金融服務質量、水平吸引不大,也不符合制度設計的初衷。
(四)針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政策扶持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一是資金扶持力度有待加強。一方面,由於農村信用社長期以來信貸資產質量和統計數據不實,根據2002年末全國農村信用社報表而計算的資不抵債金額並不是真實的損失數量;另一方面,對改革試點地區農村信用社的一半損失,短期內靠地方和信用社自身顯然是無法彌補的。二是資金支持方式有待完善。與支持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國家以賬面價格收購和剝離銀行不良資產以及用外匯儲備向銀行注資的方式不同,國家對農村信用社改革在資金扶持上採取了「花錢買機制」的方式,力求促進改革措施的真正到位。但由於資金扶持條件的有限性和轉制期限的倉促性,致使「花錢買機制」短期內唯以實現預期的理論效果。
二、國外農村金融扶持政策的實踐及經驗
為促進農村金融的發展,很多國家在農村金融扶持體系建設方面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和實踐,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考察國外農村金融扶持政策實線及經驗,對我國農村金融政策的建設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利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對農村金融服務進行強制和引導
一是政府扶持建立農村金融機構。美國、法國、日本都由政府出資設立了專為「三農」發展服務的金融機構,並通過立法明確了農村金融體系的主體和市場地位。印度出台了《銀行國有化法案》,明確規定商業銀行必須在農村地區設立一定數量的分支機構。印度儲備銀行要求商業銀行在城市開設一家分支機構,必須同時在邊遠地區開設2-3家分支機構,否則將不予審批。二是對金融機構提供「三農」金融服務的責任進行強制或引導。如印度中央銀行規定要求所有的銀行包括外資銀行要有18%的貸款投入到優先領域,即主要與農業有關的領域。《美國社區再投資法》規定所有的金融機構要把貸款的15%投放到社區,政府對達到法律要求比例的金融機構進行獎勵。
(二)利用財稅優惠政策對農村金融的可持續發展進行鼓勵和引導
為提高農村金融服務「三農」的積極性,各國普遍採取在財政、稅收、監管等政策上給予適當優惠。一是財政補貼。日本在20世紀50年代就制定了農業改良資金補貼計劃,規定商業銀行從事低息農業貸款可以得到政府的利息補貼,因特殊呆賬而造成的損失還可以得到政府的補償。美國則以財政補貼為保障撬動涉農貸款,農場主可用尚未收獲的農產品作抵押,從農產品信貸公司取得9個月期限的「無追索權貸款」,當市場價格不利時,農場主以農產品現貨歸還貸款,貸款公司從政府取得損失補貼。二是稅收減免。這是各國普遍採用的一項優惠政策。泰國、荷蘭等國家對主要的涉農金融機構給予長期的免稅政策。美國的稅法規定凡農業貸款占貸款總額25%以上的商業銀行,可以在稅收方面享受優惠待遇。三是政府直接或間接撥款,擴大農村金融機構資金供給。如日本政府通過提供低利貸款和認購低息貸款,為涉農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支持。美國聯邦土地銀行可向金融市場發行債券和票據籌集資金。
(三)把合作金融作為農業金融制度的基礎加以重點扶持
美國、德國、日本和法國等許多發達國家的實踐證明,合作經濟是組織個體農民、個體工商戶及中小企業發展經濟、參與市場競爭的有效組織形式。合作金融的參加者多是社會中低收入階層和貧困階層,是市場競爭中的弱者。美國、日本、德國等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明確信用社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公益法人,免徵稅收。如美國國會於1937年決定對信用社享受免徵聯邦收入所得稅的待遇,並在《聯邦信用社法案》中作了明確的規定。同時,美國信用社的資金來源主要為其社員的儲蓄性股份,作為一種長期負債,所有者權益由儲備、公積金和未分配的盈餘這三部分組成,並不包括儲蓄性股份,所以社員存放在信用社的資金名義上仍被稱為「股份」,其收益也即為「紅利」,而不是利息,從而免徵個人利息所得稅,這兩大免稅特點使信用社迅速成為最受歡迎的金融機構。日本在政府的扶持下,建立了全國聯網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紮根農村的合作金融組織,在農村發揮著信貸主渠道的作用。
(四)通過完善農村金融市場環境促進農村金融的規范發展和規避風險
在不斷通過各種政策強制、鼓勵和引導加大農村金融信貸投放的同時,各國政府也十分重視農業保險、擔保、農村公共信息服務體系等的建立和健全,以便促進農村金融的規范發展和規避風險。一是支持農業保險的發展。美國於1938年頒布了《聯邦農作物保險法》,並在此後進行了多次修正以對所有農作物進行保險。日本早在1929年就頒布了《家畜保險法》,經過多次修改補充,目前,形成了《農業災害補償法》。法國政府於1960年7月通過法律規定實行農業保險,1964年建立了農業損害保障制度,拓展了保險范圍,並由國家農業災害委員會負責補償受災農民的損失。1982年又通過法律強制實行自然災害保險。法國農業保險體系基本上由私有保險公司組成,政府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二是健全農村信用擔保體系。法國通過地方農業局對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向農業合作社提供的農副產品收購貸款進行擔保;日本政府農林漁業信用基金協會和農林中央金庫則共同出資設立了農林漁業信用基金(日本政府佔83%),對農林中央金庫體系提供融資擔保,支持其發放涉農貸款。三是改善公共信息服務。德國建立了面向農村的公共信息服務體系、信用體系、土地抵押品登記制度等為農村金融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
三、借鑒外國經驗完善我國農村金融扶持政策的建議
國際經驗表明,給予農村金融政策扶持是推動農村金融改革發展必不可少的措施。因此,應充分借鑒外國經驗,建立完善符合我國實情的農村金融扶持政策,推動金融資源要素向「三農」有效配置。
(一)遵循「普惠制」原則,進一步提高財稅優惠政策的覆蓋范圍和力度
應遵循「普惠制」原則,「加快財稅政策與農村金融政策的有效銜接」,在政策支持方向、力度和政策結合方式、時機等方面形成合力。一是適當的稅收優惠。遵循「普惠制」原則,對達到一定支農要求的金融機構都給予相應的所得稅和營業稅優惠。二是擴大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補貼范圍。對凡是在農村設立網點的金融機構都給予一定的費用補貼,補償農村金融機構運營成本。特別是要加大對中西部地區、老少邊窮地區、農民確實需要但又達不到規模效益的農村金融機構網點的財政彌補力度。三是進一步加大對縣域機構發放涉農貸款的獎勵。盡快在全國范圍內推廣財政部在黑龍江等9省(市)開展的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獎勵試點經驗,並不斷提高獎勵標准。建議首先從理論層面對涉農貸款的內涵、外延及特徵進行科學界定,解決不同的扶持政策對涉農貸款不同的解釋;其次剖析在落實涉農貸款增量獎勵政策中的操作障礙及其根源,進而規范各類金融機構有關涉農貸款增量獎勵申報、確認制度;再次要提高獎勵標准,對縣域機構涉農貸款余額增量超過上年的,15%以內部分給予1%獎勵,15%以上部分給予2%獎勵。四是結合「進一步完善縣域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吸收存款主要用於當地發放貸款政策」要求,將財政、公共性資金存款優先向支農力度大的金融機構傾斜。建議市、縣兩級財政部門按「存貸同比」原則,即按各金融機構涉農貸款的佔比調配相應的財政性存款份額,調動各金融機構支農的積極性。五是建立涉農貸款項目的配套機制。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專門用於涉農貸款貼息和資金配套,降低單獨由政策性貸款和商業性貸款支持的涉農貸款項目風險,提高金融機構的支農積極性。六是實行涉農貸款利息補貼和儲蓄存款免繳利息稅制度,使利率由金融手段轉變為財政金融綜合手段,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加。
(二)遵循「尊重歷史,正視現實」原則,在健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的同時突出抓好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政策扶持
國家對農村金融機構在採取「普惠制」優惠的同時,應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制定一些單獨的扶持政策。一是對只要是按照服務「三農」原則設立、改制的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都納入合作制體系,享受統一的政策優惠和行業監管。因為現行的許多農村金融扶持政策,包括稅收優惠、財政資金扶持、存款准備金、銀行業監管收費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僅局限於農村信用社和由農村信用社改制而成的農村合作銀行享受,而同是農信社改制而成的農村商業銀行卻無法享受。目前,國家對農村信用社的改革總體方向是按照市場原則,堅持股份制方向,「力爭用5到10年時間把農村信用社分期分批辦成產權明晰、經營有特色的現代金融企業。」但由於農村商業銀行無法和農信社、農村合作銀行享受一樣的優惠政策,影響了農村信用社和農村合作銀行變身農村商業銀行的積極性。事實上,即使改製成為農村商業銀行,根據國家的政策要求和自身實際,仍然主要承擔著服務「三農」的職能,理應獲得與合作金融機構同樣的優惠待遇。二是逐步取消各種制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政策障礙。如近年來全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扎實有序推進,而農村信用社卻由於政策障礙無緣代理「新農保」基金賬戶,從而影響了「新農保」業務在農村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三是繼續延長稅收優惠政策。2009年末,農信社所享受的所得稅優惠政策到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營的正常好轉。應結合農村信用社歷史包袱沉重、支農實力受限等特點,繼續對農村信用社實行稅收優惠。四是支持農村信用社消化歷史包袱,下決心解決農村信用社由於體制、歷史等因素形成的大量不良資產問題,補償其為農村經濟發展付出的代價。
(三)針對農村金融機構的特殊情況,實行差別的貨幣、監管政策
總的來說,對農村金融機構應主要採用扶持性、鼓勵性的貨幣和監管政策。一是實行差別的存款准備金政策。對涉農貸款佔比高的縣域金融機構,繼續適度調低存款准備金率,鼓勵其增加涉農貸款投放。二是在貸款規模和再貸款方面給予一定優惠。在信貸總量調控過程中,對涉農貸款規模給予一定傾斜,特別是對農戶貸款規模實行單列。完善支農再貸款政策,有效發揮支農再貸款引導增加涉農信貸投放的作用。三是實行差別的信貸監管政策。針對「三農」客戶貸款「短、小、頻、急」的特點,允許農村金融機構在信貸管理、產品創新、流程改進、風險控制上進行探索創新。盡快將人民銀行、銀監會在中部六省和東北三省開展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試點經驗全面鋪開,在新產品審批、推廣等方面給予支持。四是實行差別的風險問責、呆賬核銷等監管政策。對涉農貸款中的不良貸款單獨考核。簡化核銷程序,適當擴大農村金融機構核銷呆賬優惠政策的貸款時間范圍,並給予農村金融機構呆賬核銷等更大的許可權。五是進一步建立完善金融機構支農服務在網點、服務、貸款等方面覆蓋程度監管考核與評價體系。出台縣域內金融機構新吸收存款主要用於當地的考核機制,確保持續穩定增加對「三農」的信貸投放。設立適應「三農」業務特點的考核監管指標,國家有關部門對國有控股商業銀行進行績效考核時,應區別涉農業務和城市業務考核指標,充分考慮涉農業務收益較低的特點,避免在考核上挫傷金融機構支持「三農」發展的積極性。
(四)針對農業天然弱質性特點,建立多層次的風險分擔機制
必須通過加快農業保險、擔保發展,建立巨災風險分散機制等予以解決。一是加快推進農業保險建設。完善農業政策性保險和商業性保險的制度安排,全面發展財政支持下的政策性農業保險,積極擴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品種和區域覆蓋范圍;對開展農業保險的商業性保險公司給予相應的保費補貼,減免涉農保險營業稅。健全農業再保險體系,建立財政支持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探索農村信貸和農業保險的合作機制,完善涉農貸款風險轉移分攤機制。二是完善「三農」擔保機制,切實解決「三農」客戶融資擔保難的「瓶頸」問題。探索建立政府支持、企業和銀行多方參與的政策性、商業性、行業性、互助性等多元化的農村信貸擔保體系,合理分散和轉移農村金融業務風險。探索建立符合「三農」特點的擔保機制,擴大農村抵押擔保范圍,包括發展林權、大型農機設備、土地經營權等抵押和推動動產擔保。
(五)針對農村金融保障機制不健全的情況,加強農村金融市場環境建設
我國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有待提升,農村金融保障機制不健全,需要進一步加強農村金融法制建設來給予支持和保障。一是加強農村金融立法、執法工作。美國、日本、印度等國家都有比較完善的關於農業金融的法律體系。我國目前只有《商業銀行法》,沒有針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其他農村金融機構的法律,應考慮制定專門的農村金融促進法和監管法,就農村金融性質、金融機構支農責任和各項農村金融支持、促進政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加大對違反金融法律法規的執法力度,改善農村金融法治環境,嚴厲打擊逃廢債行為,維護農村金融秩序,保護農村金融機構的利益。二是加快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農戶電子信用檔案建立和農戶信用評價工作,抓緊建立覆蓋全國農村地區的企業、個人徵信系統,完善失信懲戒制度,提高違約成本。三是促進農村產權市場發展。加快農村各類可流轉資產權益的確權、頒證進度,完善市場化流轉的制度安排,培育交易流轉平台和機構,建立有農村特點的物權、產權價格形成機制,有力促進農村資產和權益合法、有序地轉化為可交易金融資產。
H. 2021年個人住房貸款余額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最新發布的數纖辯據,截至2021年2月底,全國住房貸款余額為12.14萬億元,同比增長6.3%,增速比上月回落3.2個畢豎辯百分點。從貸款手缺類型來看,商業性住房貸款余額達到4.71萬億元,同比增長6.3%;公積金住房貸款余額達到7.43萬億元,同比增長6.3%。
I. 上半年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是什麼意思
上半年人民幣貸款余額跟同期比起來增長就是
貸款的人比去年的增長了
J. 央行:12月M2同比增8.1% 全年住戶部門貸款增7.36萬億
觀點地產網訊:1月15日,央行發布2018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
報告指出,1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82.67萬億元,同比增長8.1%,增速比上月末高0.1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持平;狹義貨幣(M1)余額55.17萬億元,同比增長1.5%,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0.3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7.32萬億元,同比增長3.6%。全年凈投放現金2563億元。
貸款方面,12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141.75萬億元,同比增長12.9%。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36.3萬億元,同比增長13.5%,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個和0.8個百分點。
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6.17萬億元,同比多增2.64萬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7.36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41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95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8.31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982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6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89萬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4401億元。1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08萬億元,同比多增4995億元。
12月末,外幣貸款余額7948億美元,同比下降5.2%。全年外幣貸款減少431億美元,同比多減953億美元。12月份,外幣貸款減少110億美元,同比多減158億美元。
存款方面,12月末,外幣存款余額182.52萬億元,同比增長7.8%。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77.52萬億元,同比增長8.2%,增速比上月末高0.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8個百分點。
全年,人民幣存款增加13.4萬億元,同比少增1071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7.2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2.16萬億元,財政性存款減少596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96萬億元。12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916億元,同比多增8845億元。
12月末,外幣存款余額7275億美元,同比下降8%。全年外幣存款減少634億美元,同比多減1413億美元。12月份,外幣存款減少39億美元,同比多減104億美元。
另外,2018年銀行間人民幣市場以拆借、現券和回購方式合計成交1012.71萬億元,日均成交4.02萬億元,日均成交比上年同期增長26.4%。其中,同業拆借日均成交同比增長75.7%,現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長46%,質押式回購日均成交同比增長20%。
12月份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為2.57%,比上月末高0.0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34個百分點;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2.68%,比上月末高0.2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43個百分點。
數據中還顯示,2018年,以人民幣進行結算的跨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其他經常項目、對外直接投資、外商直接投資分別發生3.66萬億元、1.45萬億元、8048.1億元、1.86萬億元。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07萬億美元。12月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6.8632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