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商業銀行對同一借款人的貸款余額與商業銀行資本余額的比例
商業銀行對同一借款人的貸款余額與商業銀行資本余額的比例不得超過百分之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三十九條商業銀行貸款,應當遵守下列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規定。
1、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百分之八。
2、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的比例不得超過百分之七十五。
3、流動性資產余額與流動性負債余額的比例不得低於百分之二十五。
4、對同一借款人的貸款余額與商業銀行資本余額的比例不得超過百分之十。
5、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對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其他規定。
㈡ 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如何計入GDP核算
1、GDP【國內生產值】是包括稅收的,GDP有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一般常用的是支出法和收入法。
2、按照收入法核算GDP,主要是指提供生產要素所取得的收入,也包括一部分非生產要素,例如間接稅、折舊、公司未分配利潤等收入。
3、計算公式為:
GDP=工資+利息+租金+利潤+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統計誤差。
㈢ 計算「萬元銀行貸款佔GDP的比重」的意義
比例很小,說明經濟不景氣、市場經濟不活躍,;反之經濟繁榮。
㈣ 存貸款總額/GDP 是什麼
存貸款總額/GDP表示存貸總額佔GDP的比重。先分析如下:
經濟學理論層面與國家政策制定領域是沒有最佳的比例(信貸與GDP的比例);
要討論信貸余額多是好是壞,關注的應該是信貸質量的好壞。以2012年上半年中國發放7.4W億來說。
一是有一部分流入股市與房市了,貸款回收的難度與形成壞賬的可能性都變大了;
二是放貸比例不合理,大部分信貸額還是分配給了大型企業,國家一直強調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比重月底風險會加大:一旦投資和信貸放緩,增長能否持續是個大問題。
㈤ 信貸總規模佔GDP的比例將攀升說明什麼
信貸總規模佔GDP比例攀升說明
1、銀行信貸風險加大;
2、投資力度大,信貸基本上用於投資,由於佔GDP比例逐漸增大,投資過大容易造成一些行業產能過剩,整個行業風險加大,不利於經濟良性發展。
同時由於我國特定國情,信貸為了降低風險以及渠道便利大多貸款都貸給國有企業,而國有企業並不能充分有效利用這些資金,又容易造成國有資產利用率降低,而很多國企都是壟斷者或寡頭,資金的大量進入造成該國企擴大產能而使得行業產能過剩,行業風險加大,同時還有資金鏈斷裂風險(無法還龐大的貸款,銀行只好接著貸款給它用於還款,資金的利用率低下)。
信貸總規模佔GDP比例攀升也有好處,刺激經濟快速發展!
㈥ 貸款總額gdp
貸款總額佔GDP為:58.78%。北京商報訊(記者廖蒙)10月28日,央行發布2022年三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央行統計,2022年三季度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10.76萬億元,同比增長11.2%。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8.08萬億元,同比多增1.36萬億元。2022年Q3總GDP為30.76萬億元,貸款總額佔GDP為:58.78%。
㈦ 債務余額佔GDP比重是什麼意思
是指國債負擔率。
國債負擔率又稱國民經濟承受能力,是指國債累計余額占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比重。
這一指標著眼於國債存量,反映了整個國民經濟對國債的承受能力。國際公認的國債負擔率的警戒線為發達國家不超過60%,發展中國家不超過45%。
我國的國債負擔率呈上升趨勢,基本上每年上升2個百分點,但我國的國債負擔率一直很低,一直都低於20%,遠小於《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要求歐盟國家的60%。但我們不能就此認為國債規模還可以進一步擴張。
(7)銀行貸款余額與GDP之比擴展閱讀:
國債負擔率的計算公式為:
國債負擔率=(累積國債余額/ 年度國內生產總值)×100%
這個指標反映著國家累積債務的總規模,是研究控制債務問題和防止出現債務危機的重要依據。一國的GDP值越大,國債負擔率越小,則國債的發行空間越大。
㈧ 銀行貸款增加,為什麼gdp增速卻放緩
信貸增速強勁而GDP增速反而下降。這可能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原因:
原因之一是信貸傳導至實體經濟活動可能存在時滯。經濟活動旺盛催生出對信貸的更多的需求,市場經濟下的企業大都是負債經營,企業看到更多的投資機會從而需要更多的信貸支持。信貸增速的改變往往是經濟活動的預測指標,從企業看到投資機會增加信貸需求到信貸需求轉換為真實投資可能需要一段時間,從2008年到2012年的歷史數據來看,信貸增速增加推動實體經濟增長往往會有一到兩個季度的時滯,比如,2009年一季度的信貸增加,伴隨的是2009年第2季度和第3季度的經濟回升。這意味著,今年一季度的信貸大幅增長可能會推動二季度或三季度的經濟增長而不是一季度的經濟增長。
原因之二是影子銀行的比重變大。第一季度存款總量為人民幣6.2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高達64%。主要原因在於,近年來政府部門對銀行業的監管非常嚴格,為了規避資本充足率和貸存比等指標的監管,銀行大量發展以銀信、銀證、理財產品業務為代表的表外業務或影子銀行業務,企業通過影子銀行方式融資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影子銀行在社會融資總量上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影子銀行規模上升增加了中國金融業的風險,中國政府對影子銀行監管的加強是大勢所趨。企業普遍預期今年晚些時候影子銀行監管將收緊,所以公司提前完成借款,以儲備足夠資金,避免信貸緊縮時的流動性緊張。
原因之三是信貸數據可能存在重復統計的現象。舉例來說,如果企業將借的資金投向公司債券,統計數據中的貸款和債券發行項下的數字都會增加,新增信貸規模可能沒有看起來那麼龐大。近幾年來,金融機構紛紛採取貸款派生存款、存款派生貸款、相互拆借資金,相互購買債券和理財產品等手段,使得大量貨幣信貸資源在金融體系內部「空轉」,造成了社會融資總額高速增長而許多企業的融資需求難以滿足的局面。
原因之四是信貸外的因素可能影響經濟增長,使得經濟增速下降。新一屆領導班子打擊貪腐、遏制過度公款消費,這對餐飲行業造成了不小的影響。由於以往與春節相關的娛樂活動都得到了限制,一季度餐飲行業銷售額增速銳減。從理論上講,餐飲收入增速下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一季度實際GDP環比增速的下滑。餐飲業在中國經濟活動中占據相當大的比重,在2012年,其營業額相當於GDP的4%,隸屬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項下、涵蓋餐廳銷售額的餐飲業銷售同比增速從2012年第4季度到2013年第1季度下降了6個百分點,直接影響中國經濟增速的下滑。
原因之五是信貸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可能正在減弱。首先,在出口增速放緩後,資本密集型的基礎設施投資成了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是經濟增速卻在放緩。去年出口總量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佔比從2006年的近40%下滑至25%。這種轉變提高了經濟增長所依賴的資本密集程度,意味著支出拉動經濟增長的效率在下降。其次,實體經濟對於給定水平信貸的反應在減弱,更多的信增貸款正投向投機活動(比如房地產),推動資產價格,而非投資於實體經濟。一季度GDP增速下降的同時,房價反而有抬頭的趨勢,根據市場機構的統計數據,中國4月份房價同比上漲5.3%,漲幅高於3月份的3.9%。在熱點城市深圳和廣州,二手房價格漲幅超過22%。這說明部分新增信貸正推動房價泡沫再度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