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流水資料 > 2016年p2p貸款余額

2016年p2p貸款余額

發布時間:2023-06-01 06:41:09

❶ 一圖看懂P2P消亡史

11月27日

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透露

P2P網貸機構完全歸零


從2007年

國內第一家P2P公司拍拍貸成立算起

P2P行業從無到有

進而遍地開花

再到「雷聲滾滾」

終於清零落幕

前後只不過短短13年


為什麼P2P這么火?

P2P

全稱 person to person,或peer to peer

通俗點說

就是個人借錢給另一個人

個人或者企業沒錢時

通常是找銀行借錢


但銀行貸款,資質多、信用門檻高

很多人沒什麼家底可以抵押

就很難借到錢


缺錢又貸不到款的人多了

怎麼辦呢?


P2P誕生!

P2P是怎麼運營的呢?


借款人把借款信息發布在平台上

投資人查看信息後

選擇要不要把錢借出去

P2P平台就從中賺取了一些中介費

P2P平台們宣稱

投資門檻低

幾十、幾百就能參與


利息高

投資回報率高達15%以上


有的P2P平台還宣稱「保本保息」


與銀行存款和理財產品差不多

2012年、2013年

P2P平台全線擴張

2015年後瘋狂擴張

最高峰的時候

有五六千家

2017年底

借貸余額峰值突破萬億元

發展過快,行業魚龍混珠

不少網貸平台

並沒有放貸資質

有的,會變相收取不合規費用

如砍頭息

有的虛構融資項目

有的出現暴力催收

還有的收取著高額利息

導致借貸人難以承受還款金額

平台會向逾期用戶推薦其他平台

(也可能是自家平台旗下)的貸款產品

用於抵付該平台的欠款

也就是「以貸養貸」

債務雪球越滾越大

非法集資的公司

打著P2P名義實行詐騙

轟動全國的「e租寶詐騙案」中

e租寶非法集資500億元

最終跑路

網貸行業的整頓

終於從2016年逐漸拉開大幕!

P2P網貸機構全面清退

P2P時代正式落幕了

那麼P2P機構清零,帶給我們哪些啟示呢?

第一,正確認識風險和收益

收益越高風險越高


第二,要去正規的平台投資

成熟的法律法規

完善的監管機制

交易過程公開透明可信任

平台不會捲款跑路


第三,要學會進行資產配置

豐富投資技能

掌握各類資產的特性,和投資方式

分散投資,降低資產組合風險

少犯錯誤

多積累復利


第四,要避免超前消費

量入為出

背負巨額高息債務

會越陷越深難以自拔

❷ 如何解決P2P流動性問題,有哪些妙招

【答案】: 目前P2P行業逐步得到規范,風險溢價降低,且在市場利率普遍下行的情況下,P2P行業整體利率開始下調。由於從P2P平台進行借貸比銀行簡單,加上利率變低了,越來越多的資產項目樂於從通過P2P借貸的方式獲取資金,這導致P2P借款期限呈氏敏現逐步延長的趨勢。
根據知名第三殲輪枝方平台網貸之家發布的《2015年P2P網貸行業年報簡報》數據,2015年P2P網貸行業平均借款期限為6.81個月,而這個數字在2014年初時僅為4個多月,相比之下借款期限明顯拉長。業內預測,在2016年,P2P行業平均借款期限將進一步延長至9個月水平。而根據網貸ABC觀察,現實中,3個月以內的短期投資會更受投資者青睞。
為了解決P2P流動性和收益率之間的矛盾,多家P2P平台都推出了活期理財產品。這類產品主打「隨時取現」,平台針對產品設定了債權轉讓機制,可讓其它客戶接手已購買的產品。但是,據網貸ABC了解,平台會將通過這類產品吸收到的用戶資金分成幾份,一部分投入高流動性的貨幣基金,另一部分投入高收益率的P2P產品。在正常情況下,只有小部分用戶會選擇取現,因此只需投資少部分貨幣基金就能滿足用戶需求。但是,在這樣的模式下,一旦平台爆發危機,用戶扎堆提現,未到期的P2P產品就會成為大問題。
根據日前發布的《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P2P平台設立資金池、進行期限錯配等行為均被禁止。桐罩但是,處於對用戶需求的考慮,業內對於增加P2P產品流動性的創新一直在進行。
針對流動性需求,有些P2P平台推出了債權轉讓功能,投資者在購買平台的產品後,可以將持有債權通過平台內轉讓的方式出售,部分平台規定可自定利率,用於實現資金的臨時性周轉。但目前行業內現有的2595家P2P網貸平台中,絕大部分平台是不支持債權轉讓功能的,而支持債權轉讓的平台,大部分交易不夠活躍,就算進行債權轉讓,實現變現也比較困難。
綜合業內人士意見後,預計2016年P2P行業整體貸款余額有望達到1.5萬億元規模,按照1/3的存量資金有流動性需求計算,潛在市場規模高達5000億元。P2P平台將如何解決流動性問題,讓我們拭目以待。

❸ 為什麼P2P網貸會變得如此火熱

經過自2016年開始的合規整改,互聯網金融越來越走上正軌。

小編發現,近兩年投資人對待P2P網貸的態度隨著監管開展已經有了明顯轉變,之前小編向身邊的朋友或親戚介紹自己從事的行業,他們總擔心我入錯行,最近很多朋友甚至主動來詢問小編網貸投資的事。

小編想了想,網貸行業之所以能從不被人接受發展到眾人追捧,是有一定原因的。

一、互聯網金融發展迅猛

眾所周知,當前智能手機普及率已經達到90%左右,互聯網成為每個人生活的標配。最先發展的第三方支付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試想一下,你現在出門還需要帶現金嗎?你想轉賬,還需要去銀行嗎?

當人們逐漸認識到第三方支付的美好,也就會逐漸開始接受同為互聯網金融的網貸行業,可以說目前以支付寶、微信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是推動互聯網金融普世的關鍵因素,而P2P網貸則是人們對互聯網金融需求的延伸。

如果你想通過P2P網貸平台投資,不但可以憑藉手機或電腦隨時隨地操作,而且安全性比曾經的線下理財機構更高,體驗感更好。

二、國家政策的利好

國家每年都要提及普惠金融,而網貸行業恰恰就做到了普惠金融,國家在把網貸行業納入銀監會監管范圍後,就已經明確了P2P網貸的合法身份地位,這可以稱作是天時。

2016年網貸行業總體貸款余額已經達到了8162.24億元,同比2015年同期上升100.99%。截至2017年底,網貸行業總體貸款余額已經達到了12245.87億元,同比2016年上升了50%。網貸行業進一步幫助國家落實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這也是國家大力支持且行業最希望看到的,國家普惠金融政策推進的同時,不僅各平台迎來發展契機,更多人也跟隨著網貸行業的發展享受到真正的普惠金融。

三、監管讓行業更規范

之前網貸行業發展緩慢,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不規范,人們不認可。監管解決了這個問題,網貸行業自然就發展的更快。

就目前而言,互聯網金融行業在經歷合規元年之後,隨著監管、備案的一步步深化,未來互聯網金融行業必將逐步呈現規范化、陽光化、良性化發展,並成為一種更為優質的投資之選。

在P2P網貸平台備案驗收方面,做好了驗收准備又將迎來新的機遇,能夠順利完成備案的平台將具備先發優勢。平台已做好准備,將以更雄厚的實力迎接新一輪洗牌期的到來,成為互金平台的合規表率。

❹ 2016年最新出台的P2P網貸監管細則有哪些

一、明確借款上限: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網路借貸平台借款余額上限不超過人民幣20萬,在不同借款平台總額不超人民幣100萬。如借款者為法人或組織,則同一法人或其他組織在同一網貸平台的借款余額上限不超過100萬元,在不同網貸平台的借款總余額不超過500萬元。

二、P2P不能觸碰13條紅線:(一)為自身或變相為自身融資;
(二)直接或間接接受、歸集出借人的資金;
(三)向出借人提供擔保或承諾保本保息;
(四)自行或委託、授權第三方在互聯網、固定電話、行動電話等電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場所進行宣傳或推介融資項目;
(五)發放貸款,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六)將融資項目的限額進行拆分;
(七)發售銀行理財、券商資管、基金、保險或信託產品等金融產品;
(八)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或實現以打包資產、證券化資產、信託資產、基金份額等形式的債權轉讓行為;
(九)除法律法規和網路借貸有關監管規定允許外,與其他機構投資、代理銷售、經紀等業務進行任何形式的混合、捆綁、代理;
(十)故意虛構、誇大融資項目的真實性、收益前景,隱瞞融資項目的瑕疵及風險,以歧義性語言或其他欺騙性手段進行虛假片面宣傳或促銷等,捏造、散布虛假信息或不完整信息損害他人商業信譽,誤導出借人或借款人;
(十一)向借款用途為股票投資、場外配資、期貨合約、結構化產品及其他衍生品等高風險的融資提供信息中介服務;
(十二)從事股權眾籌等業務;
(十三)法律法規、網路借貸有關監管規定禁止的其他活動。

三、必須有銀行存管

❺ 2016年p2p發生了什麼

2016年p2P網貸爆發式增長之後,很多都進入了鮑蕾階段,所以國家開始大力的整頓

❻ 盛松成:P2P不會消亡 將合規健康發展

P2P行業「爆雷」不斷,僅最近三個月,超過250家平台出現不同程度問題,其中甚至包括一度正常運營、累計成交額超百億的平台。盡管P2P行業在快速擴張的同時,平台存續率一直不高,但短時間內出現如此嚴重的情況,在P2P行業近10年來的發展中仍屬罕見,引起各界高度關注,也引發了一些社會問題。

近期出現的爆雷潮,使輿論從過去對P2P一窩蜂似的熱捧,迅速轉變為一邊倒地責難和否定,最極端的評論甚至認為99%的P2P平台都將在這波爆雷潮中消亡。可以說,目前是P2P自該行業誕生以來最艱難的時刻。

不過,從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看,監管並非「一刀切」,而是趨於成熟、合理。如今監管已先行,公眾和市場正確看待P2P,以及P2P企業自身的合規經營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P2P落地中國的初衷

P2P是基於互聯網平台,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技術發展的低成本新型借貸模式。作為舶來品,P2P隨著拍拍貸於2007年成立正式走入中國,並在2012年至2015年呈現爆發式增長。P2P支持了經濟中的薄弱環節,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短板, 促進了普惠金融的發展,也有利於我國金融體系完善。這是當時我國支持並鼓勵P2P行業發展的初衷。

由於我國徵信體系不發達等原因,小微企業的經營性貸款和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費貸款往往難以達到傳統金融的要求。而P2P顯著降低了借貸雙方的信息搜集成本,超越了傳統社會的熟人借貸模式,突破了傳統金融機構不利於小微借貸的局限,部分滿足了個人消費和小微企業貸款需求,同時也拓寬了大眾理財的渠道。截至今年6月末,P2P貸款余額已接近1.32萬億元的規模。

P2P行業所推動的普惠金融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一是滿足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根據零壹財經的統計,P2P網貸從2007年誕生到2018年7月,累計滿足了約2500萬借款人、7.2萬億元左右的資金需求(不包含線下理財平台);扣除凈值標、可確認的假標和自融標,累計借款金額在5萬億-6萬億元。同時,P2P網貸累計為4000多萬投資人(按各家平台投資人累計,數據包含重復計算的投資人)賺取投資收益4000多億元(不包括待收利息、活動獎勵、返利所得)。

值得一提的是,P2P行業為小微企業提供了大量的短期融資。企業從P2P平台獲得的短期貸款在過去幾年呈現指數式增長,從2012年、2013年約63.8億元、456.0億元,到2014年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達1233.2億元。隨後,2015年爆發式增長到4000億元,2016年更是翻倍達到8000億元。

二是推動我國消費金融市場發展,促進了內需。消費金融貸款在P2P貸款中的佔比從2013年的1.03%上升到2016年的5.07%,規模從11億元大幅提高到991億元,增長了90倍。受現金貸監管影響,大量P2P平台轉型到消費信貸領域。據估計,2017年P2P平台的消費金融貸款規模在4000億元左右,是2016年的4倍多,滿足700多萬人的消費需求。

二、P2P的優勢在於信息中介

金融的本質是資金融通,金融機構在其中起中介橋梁作用。這個中介作用可劃分為兩類:一是信息中介,二是信用中介。信息中介就是為資金供需雙方提供信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對金融的信息中介作用比較容易理解,大家都能看到,也沒有多少爭議,而對金融的信用中介作用就未必都有深刻的認識,很多人甚至都沒有充分意識到,而這恰恰是現代金融的核心所在。所謂信用中介就是金融中介機構在資金融通過程中,以自身信用作擔保,保證出資人的本金和利息安全,承擔起控制貸款風險的職責。

事實上,P2P誕生之初便是依靠著科技賦能,扮演起信息中介的角色。早在2016年6月,筆者就曾撰文提出P2P應主要定位於發揮「信息中介」職能,因為這恰恰是P2P網貸平台的優勢。利用大數據和網路平台,P2P有助於資金供需雙方直接對接,減少中間環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由此彌補傳統金融的不足。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並不相互排斥,而是傳承與創新的關系。

但是,我國金融市場「剛性兌付」成風, P2P平台為了吸引資金,往往也不得不剛兌,實質上成了信用中介。而在信用中介職能方面,P2P目前還遠遠不如傳統金融。一是風險信息不完備。大數據僅涵蓋線上數據,線下數據的獲取主要還得靠傳統手段,而P2P所面對的貸款人一般都是小微企業或個人,針對這部分群體的徵信體系還遠未完善,經營狀況、信用風險等關鍵信息難以獲取。二是風險控制手段不如傳統金融。目前大部分P2P風險控制所依靠的房產抵押、風險調查等手段與傳統金融所採用的手段大同小異,而風險控製程度遠不如傳統金融。有些平台甚至將風險調查外包。此外,P2P平台的風險補償能力也很不足。

傳統金融不僅從一開始就同時具備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這兩個職能,而且其信用中介職能更為重要。所以現代銀行發展了一系列風險管理能力,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定價、風險控制和風險補償等具體措施,還要求借款人滿足一定的抵押、擔保等貸款條件;放貸後還有貸後監控措施;在貸款出現壞賬時,還有撥備、資本彌補等風險補償手段。可以說,現代銀行的著力點就在於其信用中介職能的發揮上,銀行經營的成果也主要反映在信用中介上。

混淆了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使P2P平台成了金融風險管理的薄弱環節。但隨著資管新規落地,P2P行業或將迎來其回歸信息中介的發展契機。因為打破剛性兌付逐漸使投資者習慣於無剛兌的投資,也促使投資者的收益與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重「匹配」而輕「保底」,將凸顯信息中介職能的重要性,引導P2P回歸信息中介的本源。

三、理性看待、冷靜應對P2P「爆雷潮」

根據第三方網貸數據平台網貸天眼的統計,2018年以來,1月和7月連續兩次出現P2P平台兌付危機,相繼有241家和252家平台停業或出現其它兌付問題。如何正確看待這一現象呢?

當前P2P平台問題確實很多,但不應將其「妖魔化」。除了行業本身存在的問題,P2P頻頻「爆雷」也有市場的客觀原因。我們知道,風險往往在最薄弱的環節爆發。近期市場資金緊張在某種程度上可謂壓在P2P行業的「最後一根稻草」。而恐慌情緒引發的擠兌,甚至借款企業惡意逃債,加劇了風險傳染和擴散。根據網貸之家統計,7月份P2P行業成交量為1447.54億元,環比下降17.6%,同比下跌42.9%。更有730.88億元資金流出,而去年同期有447.43億元資金流入。實際上,任何一種金融業態都經不起大規模擠兌和逃債。

面對P2P行業的信任危機,應嚴格區分問題平台是屬於具有真實但存在不規范業務的違規平台,還是沒有真實業務或從事非法集資的違法平台。一方面,部分問題平台仍有活期理財業務,繼續進行期限錯配、資金池運作,從事信用中介服務,這些都屬於違規性質,是資管新規出台前處於灰色地帶的業務,也是行業中的普遍現象,但已經不適合當前的金融監管環境。對於此類具有真實業務平台的違規操作行為要加強引導,使其合理有序退出或轉型。另一方面,部分問題平台涉及虛構借款標的、自融等行為,屬於電信詐騙和非法集資性質,嚴重危及群眾財產安全。對於這類虛假或涉嫌詐騙平台的違法行為則應大力打擊,堅決關停並追繳相關資產。

從目前已發布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可以看出,監管部門對於P2P的態度已較為明朗,即對P2P行業實行「良性引導」,而非「一刀切關停」。8月4日,全國互聯網金融整治辦、P2P專項整治工作小組辦提出「允許合規機構繼續經營」、「條件成熟的機構可按要求申請備案」等九項明確要求;8月8日,全國互聯網金融整治辦下發了《關於報送P2P平台借款人逃廢債信息的通知》,要求各P2P平台盡快報送老賴信息;8月12日,監管部門提出十項舉措緩釋網路借貸風險;8月13日《網貸合規問題檢查清單》108條發布,這意味著全國范圍內的P2P合規檢查正式拉開帷幕。

近期防範化解風險的舉措也表明監管部門對市場穩定的重視。8月16日,中國銀保監會召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開會,要求協助化解P2P爆雷風險。8月22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啟動P2P網路借貸會員機構的自律檢查工作,防範風險傳染和擴散已成當務之急。

同時,恢復市場信心十分重要。P2P平台遲遲不能完成備案,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眾對行業的信心。因此,一方面,可以根據《網貸合規問題檢查清單》中的108條規定,加快檢查P2P平台,允許合規平台予以備案。另一方面,通過行業協會與平台間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行業自律機制,支持合規經營的龍頭企業繼續發展,實現行業存量盤整過程中平台的合理整合、重組和淘汰。

在外部監管完善的同時,P2P平台自身也應加強自律和內部監管。爆雷潮加速了P2P市場出清過程,預計未來平台數量仍將進一步減少,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但P2P行業不會消亡,那些合規經營、以信息中介為主的P2P平台,在行業整合的過程中做實、做強、做大,有望成為行業的中流砥柱。P2P平台也應向傳統金融機構學習,增強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在利用好大數據等科技金融手段的同時,保證充足的資本金,並實行有效的風險補償措施。

(作者系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❼ 信用卡行業:零售轉型著力點,中間業務生力軍

前 言:

我國信用卡誕生於1985年,發卡行為中國銀行珠海分行。人大常委會將「信用卡」定義為由商業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具有消費支付、信用 貸款 、轉賬結算、存取現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電子支付卡。

目前取得發行信用卡資質的銀行有五大行、股份行、郵儲銀行及部分城商行、農商行,信用卡業務收入已成為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展空間:量價均有提升可能,制度改革再添紅利

中國信用卡行業仍有較大的成長空間。中國信用卡業務的發展成就顯著,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的數據,截至2018年Q1末,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共計發行6.12億張,人均持卡量0.44張。

2009年-2017年信用卡累計發卡量的年均復合增速為15.47%。2017年信用卡行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當年累計發卡量同比增長26.45%。

信用卡行業發展提速的主要原因是在經濟增速下行、嚴監管的環境下,銀行將更多資源投入信用卡業務。

信用卡市場發展空間較大,以下將結合量、價、政策等多個因素對我國信用卡行業發展空間進行分析。

▌量—新增需求:發展尚不充分,與美日存差距

當前信用卡覆蓋及滲透率低,具有較大發展空間。

橫向來看,與信用卡體系較發達的美國市場相比,我國當前的信用卡發展仍有較大空間。

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的數據,2017年底,中國信用卡授信使用率為45%,高於同期美國的18%。

二者差異的主要原因是美國信用卡行業總額度較高:

1)首先,美國信用卡較普及,卡量推高了總額度;

2)美國信用卡卡均額度更高。2016年美國信用卡卡均額度為4271美元(人民幣2.96萬元),同期中國為1.96萬元。2018年Q1末我國信用卡人均持卡量為0.44張,而2016年美國信用卡人均持卡量已達3.16張。

雖然近幾年中國移動第三方支付取得了快速發展,但移動支付也只是將信用卡嵌入了支付系統,並不是對信用卡消費信貸功能的取代。

從信用卡貸款角度來看,2017年底中國信用卡應償信貸蘆遲總額占金融機構境內總貸款的4.55%,同期美國為11.41%。

以上數據對比說明中國信用卡行業有較大增長空間,銀行有望擁抱信用卡行業的廣闊藍海。

縱向來看,經歷2015-2016年的發展低迷階段,2017年中國信用卡人均持卡量增速超越借記卡。

中國人均借記卡持卡量自2013年Q1末的2.47張上升至2018年Q1末的4.60張,五年內增加2.13張,增幅為86%。

而同期人均信用卡持卡量從0.26張上漲至0.44張,僅增加0.18張,增幅為69%。

銀行卡發卡量的快速上升反映居民對銀行金融服務需求的上升,信用卡行業的發展或可加快,以匹配居民的消費信貸需求。

2017年,信用卡發卡加快的現象已經出現,當年人均持卡量同比增長25.81%,較借記卡高18.9pct,行業步入大發展初期。

▌量—新增需求:消費角色增強,信貸需求提升

居民消費能力上升,增加信用卡使用場景頻次。

在投資、出口兩大國民經濟驅動力增速均出現下行的情況下,消費在在國民經濟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2015年以後,消費已成為GDP的最大驅動因素,2017年對GDP的拉動為4.1%,貢獻度為59%。

居民的消費習慣也出現變化,儲蓄率出現下降,對消費信貸的需求擴大。2010-2017年國民儲蓄率由51%下降至46%。

消費能力的增強及消費意識的提升增加了對支付、消費信貸的需求,信用卡的使用場景和頻次有望增多。銀行零售轉型加速,加碼信用卡業務。

2016年以來,在經濟增速換擋和金融嚴監管的雙重背景下,銀行傳統對公業務面臨瓶頸,許多銀行紛紛進行零售轉型探索新發展思路。

信用卡貸款具有高收益、逆周期的優質屬性,是零售轉型的重點之一。

同時,2018年資管新規正式落地,銀行 理財 業務面臨重塑,需要在過渡期內壓縮不規范的存量業務,對中間業務收入產生了一嘩嘩首定負面影響。

多數銀行採取大力發展信用卡的戰略增加中間業務收入,抵消理財收入下降亂數的影響。

比如,2017年中信銀行信用卡收入同比上升53%,抵消了理財產品手續費同比下降22%的影響,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上升14%。

未來,銀行會繼續加大信用卡投入力度,進一步挖掘存量客戶信貸需求並撬動潛在增量客戶。

▌量—替代需求:現金貸強監管,需求迴流銀行

互聯網借貸早期快速興起,其便利性優勢擠出信用卡需求。

2007年後,互聯網金融逐漸深化至業務領域,P2P網路借貸平台、線上消費金融公司等網路借貸公司紛紛出現。

隨著居民信貸需求增長,2013年開始,互聯網金融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網路借貸業務迅速增長。

2013-2016年P2P貸款余額年均復合增長率198%。網路借貸因風控不嚴,具有審批時間短、貸款人門檻低的特點,對業務較規范、風控系統較完善的信用卡業務產生了一定擠出效應。

互聯網借貸監管趨嚴,比較優勢減弱。

由於監管體系尚未完善,互聯網信貸畸形發展給社會帶來較大風險隱患。

2016年以來,監管部門針對P2P網路借貸平台和現金貸業務持續縮緊,數次發布政策規范整頓,從限貸額度、備案管理、銀行存款、線下宣傳、信息披露等多方面對互聯網借貸業務提出了規范整改要求。

P2P業務借貸余額增長率由2015年末的292%快速下降至2018年6月末26%,運營平台數量也由2015年末的3437家下降至2018年6月末的1836家。互聯網為消費信貸培育了大批客戶,根據 網貸 之家的數據,2018年6月末P2P貸款余額為1.32萬億元。

我們預計隨著互聯網借貸嚴監管的推進,部門居民消費信貸需求將主要由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承接,給信用卡行業帶來發展空間。

▌價:商戶及持卡端費率低,存在一定提價空間

商戶端的手續費較低,對信用卡收入的貢獻較低。據銀聯的統計,銀聯數據客戶銀行在商戶端收取的手續費收入僅占信用卡收入的14.72%,與美國信用卡行業以商戶回佣收入為主的盈利模式存在較大差異。

主要原因是中國目前信用卡刷卡費率為0.6%左右,接近全球最低水平。而美國平均約2%-3%,港澳台地區和日韓的刷卡費率也僅略低於美國。

2016年,發改委和央行發布《關於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的通知》(簡稱「96費改」),取消了發卡行、收單機構、清算機構7:2:1的政府定價,收單機構服務費改為市場調節價、發卡行服務費和清算機構網路服務費分別改為不高於0.45%、不高於0.065%政府指導價,市場化程度有所提高。

短期內,96費改降低了銀行在商戶端的刷卡返佣。但長期來看,費率定價松綁後,龍頭機構將在收單服務方面具有更強的話語權,促使刷卡費率向國際看齊。

持卡人各項收費較美國信用卡行業也存在一定差距。

信用卡向持卡人收取的各項手續費包括年費、延期還款手續費、賬單及交易分期手續費、取現手續費、透支轉賬分期匯款服務費、境外交易服務費等。

和國際大行相比,國內信用卡的各項費率尚低,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當前銀行正處於大力推廣信用卡階段,銀行以設置較低的費率為策略吸引客戶;

二是國內信用卡提供的服務有限,而美國信用卡可以為持卡人提供更全面的服務和安全保障,從而掌握了更高的定價權。

隨著國內的行業競爭進入後半場,且服務體系逐步完善,銀行有望掌握更強的定價權,逐漸提高手續費率。

▌策:消費刺激+公司制改革,行業迎發展紅利

我們認為兩大政策或將對信用卡行業形成利好,一是消費刺激政策,二是信用卡子公司制改革。

2018年7月6日,中央深改委通過了《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和《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著力培育重點消費領域細分市場,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引導形成合理消費預期,切實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我們預計未來幾年消費對經濟的貢獻度持續加大的方向不會發生變化,政策對消費的刺激預計將增加消費信貸的需求,對信用卡行業形成直接利好。

信用卡子公司模式有助於實現業務的市場化、專業化,為信用卡業務帶來更大發展機遇。

信用卡業務目前多以銀行專營機構形式運營。

信用卡專營機構是銀行專營機構的重要類別,具有獨立經營牌照,屬於分行級別,需要在工商、稅務等部門依法辦法登記手續,並申領金融許可證和營業執照。

專營機構的主要優勢在於專業化分工,而子公司模式較專營機構優勢更明顯,除更好的專業化分工外,還包括:1)可以實行市場化激勵制度,提高員工主觀能動性,增加專業人才儲備;2)與商業銀行的風險隔絕較徹底,風險難以互相傳導。

信用卡業務的子公司分拆,為業務長遠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市場化、專業化預計將給行業帶來更大發展空間。

我們預計監管機構將對信用卡業務分拆成立子公司進行安排。

2015年,監管部門提出探索對信用卡、私人銀行、理財等業務板塊子公司制改革。

部分銀行即開始嘗試申請成立信用卡子公司,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和光大銀行先後通過了擬成立信用卡子公司的議案。

2017年底首家直銷銀行子公司百信銀行的開業、2018年落地的資管新規明確了資管業務子公司制改革的安排,均給未來探索信用卡子公司提供了借鑒。

▌競爭格局:領先者三足鼎立,追趕者各有特色

國內信用卡業務的競爭的主要是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之間進行。

截至2017年底,最大的城商行發卡行上海銀行累計發卡量562萬張,而股份行的平均累計發卡量4439萬張(恆豐銀行、渤海銀行除外,因二者信用卡業務規模較小,且未披露累計發卡量),大行平均累計發卡量為9929萬張(中行除外,因未披露累計發卡量)。

城商行與大行、股份行的業務幾乎相差一個數量級,因此我們在後文僅分析大行、股份行及郵儲銀行的信用卡業務競爭格局。

▌用卡情況

招商銀行 、建設銀行分別是信用卡交易額最大的銀行、信用卡貸款量最大的銀行。

招商銀行2017年信用卡交易額為2.97萬億元,同比增長31%,躍居信用卡交易額最大的銀行。

招商銀行、建設建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為僅有的4家2017年全年信用卡交易額在2萬億元以上的銀行。

截至2017年末,建設銀行信用卡貸款余額為5636億元,成為信用卡貸款第一大行。信用卡貸款余額在4000億元以上的銀行有建設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和浦發銀行。

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建設銀行構成了信用卡使用量的第一梯隊。

卡均產生交易方面,民生銀行、平安銀行的累計發卡卡均交易額均在4萬元以上,位居行業前列,股份制銀行的累計發卡卡均交易額普遍高於大型銀行。

▌收入與成本結構

信用卡收入可包括非利息收入與利息收入兩部分。

利息收入指持卡人還款超過信用卡免息期產生的利息收入,各家銀行的年化利率普遍為12.775%-18.25%(日利率:萬分之3.5-萬分之5)。

非利息收入則包括年費、違約金、分期業務手續費(與大部分銀行不同,招行和浦發已將此項歸為利息收入)、商戶返佣、違約金、取現手續費、境外交易手續費等。

據銀聯發布的數據,銀聯數據客戶銀行信用卡業務收入結構主要的組成部分是利息收入與分期手續費收入,合計占總收入的65.49%。

各銀行在持卡人端收取的手續費費率有一定差別,如浦發銀行普卡年費設置為180元,較其他銀行高;招商銀行的分期業務手續費定價更高,12期的每期手續費最高可達1.67%。而商戶返佣則一般按照政府制定的市場調節價0.45%執行。

信用卡非息收入規模較大的銀行為建設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和中信銀行。

由於銀行卡手續費的主要來源為信用卡,可用銀行卡手續費收入來衡量信用卡非息收入。

據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及民生銀行披露的數據,其信用卡非息收入/銀行卡手續費收入分別為106%、100%、97%。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中信銀行的銀行卡手續費收入均超過300億元。

另外,我們估算招商銀行、浦發銀行統一口徑後的銀行卡手續費收入也超過300億元(2017年信用卡業務收入分別為545億元、488億元)。

五個銀行構成了信用卡手續費盈利能力的第一梯隊。

信用卡業務的成本投入主要是人員與科技。

人員方面,浦發銀行信用卡中心的員工數最多,浦發銀行信用卡中心員工總數達9604人。

科技方面,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表現突出。

招商銀行目前已有智能額度服務體系、消費信貸產品智能推薦引擎產品等業內首創的金融科技產品。

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開發了風險智能決策2.0系統,實現信貸審批即時化;與科大訊飛展開合作,探索人工智慧信用卡、新一代客服系統建設、金融風險防範控制,客戶身份識別、智能投資顧問。

廣發銀行對金融科技的探索有智能自助語音 催收 系統、移動體感產品等。平安銀行整合原「口袋銀行」、「信用卡」和「平安橙子」三大APP為口袋銀行4.0,全面應用指紋、聲紋、人臉識別技術。

▌定額及風險管理

2017年底民生銀行、平安銀行授信使用率居行業前兩位,浙商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較低。

授信使用率方面,我們認為民生銀行和平安銀行較高的主要原因有:

1)民生銀行和平安銀行用卡較活躍,2017年兩者的累計發卡卡均交易額均在4萬元以上(平安銀行使用流通卡量計算,故累計發卡卡均交易額實際數據更小),居行業前列。

2)民生銀行和平安銀行的累計發卡卡均信用額度更低,分別為1.02萬元和1.16萬元(平安銀行使用流通卡量計算,實際數據更小),主要原因是客戶定位較大眾或風控標准較嚴格。

我們推測民生銀行卡均信用額度較低的主要原因在不良貸款率較高的背景下風控趨嚴;平安銀行則主要因為渠道的下沉導致信用卡定位更大眾。

信用卡貸款資產質量方面,浙商、建行、招商、平安不良貸款率均在1.2%以下。這些銀行的大數據、金融科技風控特色明顯,如招行的智能化的消費信貸解決方案、平安的大數據及應用評分模型風險管理策略等。

▌戰略建議:因競爭地位不同,策略選擇有差異

我們認為目前中國信用卡行業處於大規模發卡階段的後期,可抓住發卡末期的紅利實現信用卡行業的跨越。

浦發銀行近幾年即實現了發卡量的躍升,2017年全年新增發卡1358萬張,2017年末累計卡量同比增長49%,2013-2017年五年累計增幅為368%。

同時,領先的應積極布局交易流量與經營創新,以應對下一階段的行業核心驅動因素變化。

消費端的發力如招商銀行的王者榮耀卡、光大中青旅信用卡等。而信用卡業務的經營創新也層出不窮,如:平安銀行整合原口袋銀行APP、信用卡APP和平安橙子APP組成新口袋銀行APP,承載了銀行零售業務的全產品及服務,實現交叉銷售等;招商銀行發行了首單信用卡循環結構ABS,有效盤活了信用卡信貸資產。

截至2018年7月1日,以信用卡貸款為基礎資產的信貸資產證券化CLO達20隻,涉及招商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和廣發銀行。

領先者:聯盟化+定製化,引領機制大變革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領先者已通過多樣化的卡種取得了消費場景和渠道的優勢,也導致了卡種數量過多、功能趨於單一的問題。

而客戶的需求是綜合化的,其可能需要開立多張信用卡來實現其所需功能。舉例而言,一個白領女性消費者可能具有的標簽有:白領、女性、日常消費者、旅行愛好者、閱讀愛好者、網民等。

過多的卡種增加了選擇成本和密碼記憶成本。同時,由於信用卡的基礎功能仍是開卡的主要目的,消費者在開立多個賬戶後可能會集中使用1-2張卡消費,其餘卡均成為睡眠卡。

領先者對於信用卡客戶已經充分細化,繼續細化的邊際效用有限。

中國的領先者目前開放申請的卡種數量均在100種以上,其中大部分卡種定位為細分的客群,發卡量較小,邊際收益相對有限。

美國的情況與此不同,行業領先者大通銀行、花旗銀行、CapitalOne、美國銀行等會根據客戶所需服務設置若干信用卡分類,每類信用卡一般不超過5種,開放申請的卡種數量合計在30種以下。

資源整合及聯盟化為適合領先者的發展途徑。

中國信用卡卡種數量多於美國的主要原因是美國信用卡發卡行已實現資源整合及聯盟化。

如大通銀行的藍寶石優選信用卡()即實現了與許多優惠網站關聯,客戶使用該卡購買旅遊機票、預訂賓館、租車和乘郵輪可以享有20%的額外優惠。

該卡的飛行獎勵計劃、酒店優惠計劃有數十家航空公司、酒店參與,客戶可將自己的獎勵積分轉入對應計劃,積分轉換的比例為1:1。

通過內部資源的整合同樣可實現消費渠道的充分滲透,還有利於降低客戶的選擇成本。

信用卡行業競爭的本質並非發卡量、卡種數量的競爭,而是實現交易、貸款,取得手續費及利息收入的競爭,進行資源整合有利於提升用戶體驗,增強客戶黏性從而增厚銀行收益。

領先者應在機制建設與改革上有更多的貢獻。

前文提及,2015年,監管機構已對信用卡業務分拆成立子公司有相應的計劃。2015-2016年,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已開始嘗試申請設立信用卡子公司。

部分領先銀行信用卡業務取得成功的要素比較單一,如渠道優勢等,而最大的問題仍是機制僵化。

為縮小與美國信用卡行業巨頭之間的差距,先進的機制必不可少。作為行業龍頭,引領行業大改革有利於其持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追趕者:借鑒美國三步走,注重品類差異化

根據我們對美國信用卡行業發展歷程的總結,我們為追趕者提出了三步走的戰略。

第一步,追趕者可以抓住發卡擴張的最後一波行業紅利。

中國信用卡行業處於大規模發卡階段的後期,2017年部分銀行通過快速發卡擴張實現了業務的大跨越,如浦發銀行、興業銀行等。

由於中國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人均卡量差距仍較大,且2017年信用卡授信使用率繼續提升至44.54%,我們認為2018年這一紅利猶存,但在未來的幾年內將逐漸減少。我們用網路指數代表互聯網搜索流量,2018年關鍵詞「信用卡」的網路搜索流量與2017年高速發展時期基本持平。

第二步,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為銀行差異化消費場景塑造提供了條件。

在互聯網崛起的背景下,信用卡的獲客渠道可線下可線上,線上可通過PC端也可通過移動設備端。

除傳統消費場景外,大量創新性消費場景出現,在線購物、網路游戲、視頻付費等創新性消費場景在80年代的美國是完全不存在的。

在新型消費場景層出不窮的情況下,信用卡業務具備充分差異化競爭的條件。

作為行業追趕者,銀行應避免盲目高端化定位,而應從差異化的角度開展錯位競爭。

目前銀行信用卡業務的目標客戶基本都是各銀行認定的「高端客戶」,因此信用卡產品的趨同化明顯,同一領域的競爭將信用卡行業的藍海市場變成了紅海市場。

各家銀行的發卡為了在競爭中實現「鎖定效應」,拋棄了短期利潤,通過降低收費、增加附加值等各種手段爭取高端客戶,大大增加了營銷成本。

在市場發展的早期,高端客戶還有開發空間,追趕者緊盯最優質的客戶的戰略無可厚非。但目前面向高端客戶的卡種已經較多,追趕者銀行的合適戰略應當是差異化。

品類創新為信用卡行業追趕者提供了發展思路。

由於突破品牌壁壘的品類總是成對存在的。

行業新入者可找到一個競爭對手,設立創新品類。追趕者選擇的對手越強大,意味著其開創的需求市場越大。

品類創新的典型戰略是百事可樂在與可口可樂的競爭中,創設了相對於經典正宗可樂的年輕現代可樂的品類。

可樂市場屬於寡頭壟斷市場,具有產品基本同質或差別較大的特點;而銀行屬於壟斷競爭市場,特點為產品有一定差異。銀行創設服務品類的難度較可樂行業更低。

對緊隨領先集團的信用卡市場的發卡機構而言,避免直接競爭的最有策略就是採取與具有先發優勢的信用卡品類不同的品類。

在香港信用卡市場,既有花旗、匯豐這樣的國際知名大銀行,也有永亨、大新這樣的小銀行。

後者不向大銀行直接發起挑戰,而是專注於某些特定客戶群和特定業務,據此在競爭白熱化的信用卡市場佔得一席之地。

在內地市場,銀行創設信用卡對立品類的例子如:平安銀行針對市場上大而全的旅行卡,創設了具體地區旅遊的新品類—平安中國旅遊金卡和平安香港旅遊卡;針對市場上以體育賽事、幾乎所有NBA球隊的系列信用卡,創設了具體足球隊的新品類—平安曼聯紅魔白金卡。二者均為平安銀行的熱門卡種。

第三步,創新是決戰未來的關鍵,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使行業創新擁有了更多可能。

早在1990年代互聯網發展早期,CapitalOne就通過互聯網化開創了信息化和大數據驅動的模式,藉此在美國信用卡行業崛起稱雄。而目前金融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是美國信用卡行業發展的同一階段所不具備的。CapitalOne利用幾年的時間積累的客戶數據於互聯網流量巨頭而言可能很容易獲得。

此外,目前各銀行的金融科技運用基本處於起步階段,科技創新的機遇對各家銀行相對平等。

追趕者可集中精力於金融科技以謀求行業革新,從而實現顛覆、完成超越。 (華泰證券:沈娟,郭其偉)

閱讀全文

與2016年p2p貸款余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貸款90一年利息是多少 瀏覽:305
網上貸款軟體花薪不還款 瀏覽:48
購車無息貸款的條件 瀏覽:638
有4000的小額貸款徵信 瀏覽:569
房子沒有房照能貸款么 瀏覽:204
貸款業務月工作總結 瀏覽:918
貸款基礎利率是啥 瀏覽:154
網上貸款會不會影響買房貸款 瀏覽:542
用於住房公積金貸款的資料 瀏覽:525
貸款手機按時還款 瀏覽:828
長沙有無息貸款買車的嗎 瀏覽:454
抵押影響貸款么 瀏覽:83
五十萬抵押貸款每月還多少 瀏覽:553
靈寶中原銀行貸款利率 瀏覽:20
網上貸款說要先還一期 瀏覽:323
房本按揭貸款利率表 瀏覽:658
貸款擔保的一般形式有哪些 瀏覽:156
北京盛豐小額貸款公司 瀏覽:288
2017上海買房貸款 瀏覽:994
上海一套商住房公積金貸款 瀏覽: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