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流水資料 > 截止2017年銀行貸款余額

截止2017年銀行貸款余額

發布時間:2023-06-09 10:47:20

⑴ 在論文中還有哪些問題沒搞清楚商業銀行不良資產

註:(1)當期核銷額度=貸款減值准備期初余額+當期減值損失-貸款減值准備期末余額(數據測算忽略匯率變動、收回以前年度核銷、當期轉回等因素影響)
(2)包括16家主要上市銀行
2017年可謂金融風險監管年。監管層及相關部門多次提及「金融風險」問題。銀監會也出台了多份銀行業風險防控的監管文件。作為金融風險之一,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風險近年來備受關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銀監會印發的文件當中,都將防範不良貸款風險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從主要上市銀行一季報數據看,不良貸款風險有所緩解,這種態勢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宏觀環境的改善,但更主要的原因則是商業銀行普遍加大了處置核銷力度。未來商業銀行資產質量面臨的壓力仍然較大,一段時間內不良貸款仍有可能會繼續上升,不良貸款風險仍難言見底。
資產質量下行趨勢有所減緩
截至2017年3月,主要上市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1935.36億元,較年初增加272.39億元,同比減少458.56億元,不良貸款增速繼續減緩。不良貸款率1.57%,較年初下降0.01個百分點,實現五年來首次下降,不良貸款率增長勢頭得到一定遏制。從不良貸款單季增長情況來看,2016年和2017年一季度,商業銀行單季度不良貸款增長均低於2015年和2016年一季度的同期水平。總體來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增長狀況得到一定程度緩解,不良貸款風險處於可控狀態。
不良貸款風險仍未見底
雖然不良貸款率增長勢頭有所遏制,但商業銀行資產質量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不良貸款風險仍未見底。當前不良貸款增長趨勢減緩的態勢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宏觀環境的改善,但更主要的原因則是商業銀行普遍加大了處置核銷力度。此外,信貸規模的快速增長稀釋了不良資產的佔比,部分不良資產的出表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良貸款率。
一是商業銀行核銷力度進一步加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下降,主要得益於商業銀行普遍加大了處置核銷力度。根據主要上市銀行披露的數據來看,16家上市銀行2016年全年使用撥備核銷將近600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超過千億,為近年來核銷處置最大規模。僅去年四季度上市銀行就核銷近2000億元,同比增加420多億元。這顯示出隨著不良貸款的持續增長,商業銀行充分利用了不斷拓寬的處置政策加大了撥備使用的力度,更說明了2016年年末商業銀行不良率走穩主要得益於資產處置的加速。
但需要說明的是,不良資產的核銷會消耗商業銀行較多的財務資源。尤其是在當前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壓力不斷加大的形勢下,不良資產的大力處置核銷為商業銀行的撥備資源帶來了較大壓力。
二是信貸規模的較快增長稀釋了不良貸款佔比。受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影響,近幾年商業銀行信貸規模擴張速度較高。較快增長的信貸規模一定程度稀釋了不良貸款率的增加。從披露的數據來看,前期貸款余額的環比增速基本低於不良貸款余額的環比增速。但2016年年底開始,貸款環比增速由2%左右的水平上升至10%以上,明顯高於不良貸款的環比增速。隨著貸款規模(不良貸款率分母)不斷增加,且增加程度高於不良貸款(不良貸款率分子)的增加程度,不良貸款佔比得到了稀釋。事實上,雖然不良貸款佔比有所下降,但不良貸款的絕對規模仍在增加。
三是不良貸款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受部分出錶行為影響,商業銀行賬面的不良貸款率與實際的不良資產風險相比,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不良資產出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種是通過債轉股等創新方式實現不良資產的正常出表。截至2016年年末,銀行市場化債轉股簽署協議一共16份,規模達到1810億元。從實施企業所屬行業來看,主要集中在鋼鐵、煤炭、有色等過剩產能行業。2017年債轉股的規模和涉及行業仍可能會增加。債轉股的方式雖然將不良資產進行騰挪改善了不良貸款的賬面數據。但如果未來股權資產到期後,企業資產質量仍未能有效改善,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仍將會繼續暴露。
另一種是通過藉助通道等非正常渠道實現不良資產的出表。在資產質量不斷下行的嚴峻形勢下,迫於監管和業績壓力,部分商業銀行或者通過借新還舊、貸款合同調整、資產置換等方式藏匿不良貸款;或者通過藉助信託、基金子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提供的不良貸款變通通道,將不良貸款騰挪轉移,從而達到減少不良貸款數據。雖然不良資產違規出表目前已經受到監管機構限制,且非正常渠道對不良資產規模的影響程度無法具體估算,但這些因素均會對不良資產風險的真實性產生影響。
不良貸款承受來自三方面的壓力
受產能結構深度調整等外部因素影響,加之商業銀行自身業務結構正在轉型,利潤增長乏力,商業銀行資產質量下行壓力依然存在。總體而言,未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主要受到三方面的壓力。
一是商業銀行潛在風險尚未充分暴露。關注和逾期類貸款增長助推資產質量下行,這兩類貸款的變動情況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商業銀行潛在的風險狀況。2016年年末,主要上市商業銀行關注類貸款佔比為3.07%,較上半年下降0.13個百分點,同比下降0.05個百分點,關注類貸款佔比有所下降,但仍處於較高位置。同時,關注類貸款下遷為不良貸款的概率增加。2016年末關注類貸款遷徙率達到34.94%,為近年來最高值。
此外,雖然逾期貸款與不良貸款間得剪刀差也有所下降,由年初的6086.09億元下降至5305.5億元,但逾期貸款的增加速度仍明顯高於不良貸款增加的速度,表明尚未暴露的風險依然有所增加。如果未來逾期貸款增速高於不良貸款增速的態勢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將對商業銀行造成較大的風險壓力。
二是小微企業、兩高一剩和親周期行業企業風險管控壓力依然較大。受產能過剩治理和擔保圈鏈輻射等因素的持續影響,小微企業、兩高一剩和親周期行業企業風險管控壓力依然較大。在經濟結構調整和產能治理過程中,這些企業新發生不良貸款的問題不可避免,且增加規模也不容忽視。在過剩產能仍未出清的背景下,不良貸款絕對規模大概率會維持上行的態勢。
三是商業銀行處置和內部消化不良資產的能力仍面臨挑戰。受央行MPA考核等監管政策影響,導致商業銀行資產擴張存在一定製約。商業銀行通過以量取勝的粗放式經營模式無法適應當前激烈的競爭環境,商業銀行利潤增速繼續放緩。
同時,近期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一定程度上抬高市場利率的同時,勢必會逐漸影響到存貸款利率。因此,在尚未加息的形勢下,整個存貸款市場的利率水平,逐步有所抬升,導致凈息差進一步收窄。撥備最主要的來源是凈利潤,在息差進一步收窄、利潤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銀行能用於撥備的財務資源較為有限,甚至部分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已經接近監管紅線。因此,一旦大規模使用存量撥備進行核銷,就會面臨撥備覆蓋不足的問題,導致未來銀行核銷力度難以持續加大。

⑵ 信用卡行業:零售轉型著力點,中間業務生力軍

前 言:

我國信用卡誕生於1985年,發卡行為中國銀行珠海分行。人大常委會將「信用卡」定義為由商業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具有消費支付、信用 貸款 、轉賬結算、存取現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電子支付卡。

目前取得發行信用卡資質的銀行有五大行、股份行、郵儲銀行及部分城商行、農商行,信用卡業務收入已成為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展空間:量價均有提升可能,制度改革再添紅利

中國信用卡行業仍有較大的成長空間。中國信用卡業務的發展成就顯著,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的數據,截至2018年Q1末,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共計發行6.12億張,人均持卡量0.44張。

2009年-2017年信用卡累計發卡量的年均復合增速為15.47%。2017年信用卡行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當年累計發卡量同比增長26.45%。

信用卡行業發展提速的主要原因是在經濟增速下行、嚴監管的環境下,銀行將更多資源投入信用卡業務。

信用卡市場發展空間較大,以下將結合量、價、政策等多個因素對我國信用卡行業發展空間進行分析。

▌量—新增需求:發展尚不充分,與美日存差距

當前信用卡覆蓋及滲透率低,具有較大發展空間。

橫向來看,與信用卡體系較發達的美國市場相比,我國當前的信用卡發展仍有較大空間。

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的數據,2017年底,中國信用卡授信使用率為45%,高於同期美國的18%。

二者差異的主要原因是美國信用卡行業總額度較高:

1)首先,美國信用卡較普及,卡量推高了總額度;

2)美國信用卡卡均額度更高。2016年美國信用卡卡均額度為4271美元(人民幣2.96萬元),同期中國為1.96萬元。2018年Q1末我國信用卡人均持卡量為0.44張,而2016年美國信用卡人均持卡量已達3.16張。

雖然近幾年中國移動第三方支付取得了快速發展,但移動支付也只是將信用卡嵌入了支付系統,並不是對信用卡消費信貸功能的取代。

從信用卡貸款角度來看,2017年底中國信用卡應償信貸蘆遲總額占金融機構境內總貸款的4.55%,同期美國為11.41%。

以上數據對比說明中國信用卡行業有較大增長空間,銀行有望擁抱信用卡行業的廣闊藍海。

縱向來看,經歷2015-2016年的發展低迷階段,2017年中國信用卡人均持卡量增速超越借記卡。

中國人均借記卡持卡量自2013年Q1末的2.47張上升至2018年Q1末的4.60張,五年內增加2.13張,增幅為86%。

而同期人均信用卡持卡量從0.26張上漲至0.44張,僅增加0.18張,增幅為69%。

銀行卡發卡量的快速上升反映居民對銀行金融服務需求的上升,信用卡行業的發展或可加快,以匹配居民的消費信貸需求。

2017年,信用卡發卡加快的現象已經出現,當年人均持卡量同比增長25.81%,較借記卡高18.9pct,行業步入大發展初期。

▌量—新增需求:消費角色增強,信貸需求提升

居民消費能力上升,增加信用卡使用場景頻次。

在投資、出口兩大國民經濟驅動力增速均出現下行的情況下,消費在在國民經濟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2015年以後,消費已成為GDP的最大驅動因素,2017年對GDP的拉動為4.1%,貢獻度為59%。

居民的消費習慣也出現變化,儲蓄率出現下降,對消費信貸的需求擴大。2010-2017年國民儲蓄率由51%下降至46%。

消費能力的增強及消費意識的提升增加了對支付、消費信貸的需求,信用卡的使用場景和頻次有望增多。銀行零售轉型加速,加碼信用卡業務。

2016年以來,在經濟增速換擋和金融嚴監管的雙重背景下,銀行傳統對公業務面臨瓶頸,許多銀行紛紛進行零售轉型探索新發展思路。

信用卡貸款具有高收益、逆周期的優質屬性,是零售轉型的重點之一。

同時,2018年資管新規正式落地,銀行 理財 業務面臨重塑,需要在過渡期內壓縮不規范的存量業務,對中間業務收入產生了一嘩嘩首定負面影響。

多數銀行採取大力發展信用卡的戰略增加中間業務收入,抵消理財收入下降亂數的影響。

比如,2017年中信銀行信用卡收入同比上升53%,抵消了理財產品手續費同比下降22%的影響,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上升14%。

未來,銀行會繼續加大信用卡投入力度,進一步挖掘存量客戶信貸需求並撬動潛在增量客戶。

▌量—替代需求:現金貸強監管,需求迴流銀行

互聯網借貸早期快速興起,其便利性優勢擠出信用卡需求。

2007年後,互聯網金融逐漸深化至業務領域,P2P網路借貸平台、線上消費金融公司等網路借貸公司紛紛出現。

隨著居民信貸需求增長,2013年開始,互聯網金融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網路借貸業務迅速增長。

2013-2016年P2P貸款余額年均復合增長率198%。網路借貸因風控不嚴,具有審批時間短、貸款人門檻低的特點,對業務較規范、風控系統較完善的信用卡業務產生了一定擠出效應。

互聯網借貸監管趨嚴,比較優勢減弱。

由於監管體系尚未完善,互聯網信貸畸形發展給社會帶來較大風險隱患。

2016年以來,監管部門針對P2P網路借貸平台和現金貸業務持續縮緊,數次發布政策規范整頓,從限貸額度、備案管理、銀行存款、線下宣傳、信息披露等多方面對互聯網借貸業務提出了規范整改要求。

P2P業務借貸余額增長率由2015年末的292%快速下降至2018年6月末26%,運營平台數量也由2015年末的3437家下降至2018年6月末的1836家。互聯網為消費信貸培育了大批客戶,根據 網貸 之家的數據,2018年6月末P2P貸款余額為1.32萬億元。

我們預計隨著互聯網借貸嚴監管的推進,部門居民消費信貸需求將主要由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承接,給信用卡行業帶來發展空間。

▌價:商戶及持卡端費率低,存在一定提價空間

商戶端的手續費較低,對信用卡收入的貢獻較低。據銀聯的統計,銀聯數據客戶銀行在商戶端收取的手續費收入僅占信用卡收入的14.72%,與美國信用卡行業以商戶回佣收入為主的盈利模式存在較大差異。

主要原因是中國目前信用卡刷卡費率為0.6%左右,接近全球最低水平。而美國平均約2%-3%,港澳台地區和日韓的刷卡費率也僅略低於美國。

2016年,發改委和央行發布《關於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的通知》(簡稱「96費改」),取消了發卡行、收單機構、清算機構7:2:1的政府定價,收單機構服務費改為市場調節價、發卡行服務費和清算機構網路服務費分別改為不高於0.45%、不高於0.065%政府指導價,市場化程度有所提高。

短期內,96費改降低了銀行在商戶端的刷卡返佣。但長期來看,費率定價松綁後,龍頭機構將在收單服務方面具有更強的話語權,促使刷卡費率向國際看齊。

持卡人各項收費較美國信用卡行業也存在一定差距。

信用卡向持卡人收取的各項手續費包括年費、延期還款手續費、賬單及交易分期手續費、取現手續費、透支轉賬分期匯款服務費、境外交易服務費等。

和國際大行相比,國內信用卡的各項費率尚低,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當前銀行正處於大力推廣信用卡階段,銀行以設置較低的費率為策略吸引客戶;

二是國內信用卡提供的服務有限,而美國信用卡可以為持卡人提供更全面的服務和安全保障,從而掌握了更高的定價權。

隨著國內的行業競爭進入後半場,且服務體系逐步完善,銀行有望掌握更強的定價權,逐漸提高手續費率。

▌策:消費刺激+公司制改革,行業迎發展紅利

我們認為兩大政策或將對信用卡行業形成利好,一是消費刺激政策,二是信用卡子公司制改革。

2018年7月6日,中央深改委通過了《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和《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著力培育重點消費領域細分市場,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引導形成合理消費預期,切實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我們預計未來幾年消費對經濟的貢獻度持續加大的方向不會發生變化,政策對消費的刺激預計將增加消費信貸的需求,對信用卡行業形成直接利好。

信用卡子公司模式有助於實現業務的市場化、專業化,為信用卡業務帶來更大發展機遇。

信用卡業務目前多以銀行專營機構形式運營。

信用卡專營機構是銀行專營機構的重要類別,具有獨立經營牌照,屬於分行級別,需要在工商、稅務等部門依法辦法登記手續,並申領金融許可證和營業執照。

專營機構的主要優勢在於專業化分工,而子公司模式較專營機構優勢更明顯,除更好的專業化分工外,還包括:1)可以實行市場化激勵制度,提高員工主觀能動性,增加專業人才儲備;2)與商業銀行的風險隔絕較徹底,風險難以互相傳導。

信用卡業務的子公司分拆,為業務長遠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市場化、專業化預計將給行業帶來更大發展空間。

我們預計監管機構將對信用卡業務分拆成立子公司進行安排。

2015年,監管部門提出探索對信用卡、私人銀行、理財等業務板塊子公司制改革。

部分銀行即開始嘗試申請成立信用卡子公司,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和光大銀行先後通過了擬成立信用卡子公司的議案。

2017年底首家直銷銀行子公司百信銀行的開業、2018年落地的資管新規明確了資管業務子公司制改革的安排,均給未來探索信用卡子公司提供了借鑒。

▌競爭格局:領先者三足鼎立,追趕者各有特色

國內信用卡業務的競爭的主要是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之間進行。

截至2017年底,最大的城商行發卡行上海銀行累計發卡量562萬張,而股份行的平均累計發卡量4439萬張(恆豐銀行、渤海銀行除外,因二者信用卡業務規模較小,且未披露累計發卡量),大行平均累計發卡量為9929萬張(中行除外,因未披露累計發卡量)。

城商行與大行、股份行的業務幾乎相差一個數量級,因此我們在後文僅分析大行、股份行及郵儲銀行的信用卡業務競爭格局。

▌用卡情況

招商銀行 、建設銀行分別是信用卡交易額最大的銀行、信用卡貸款量最大的銀行。

招商銀行2017年信用卡交易額為2.97萬億元,同比增長31%,躍居信用卡交易額最大的銀行。

招商銀行、建設建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為僅有的4家2017年全年信用卡交易額在2萬億元以上的銀行。

截至2017年末,建設銀行信用卡貸款余額為5636億元,成為信用卡貸款第一大行。信用卡貸款余額在4000億元以上的銀行有建設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和浦發銀行。

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建設銀行構成了信用卡使用量的第一梯隊。

卡均產生交易方面,民生銀行、平安銀行的累計發卡卡均交易額均在4萬元以上,位居行業前列,股份制銀行的累計發卡卡均交易額普遍高於大型銀行。

▌收入與成本結構

信用卡收入可包括非利息收入與利息收入兩部分。

利息收入指持卡人還款超過信用卡免息期產生的利息收入,各家銀行的年化利率普遍為12.775%-18.25%(日利率:萬分之3.5-萬分之5)。

非利息收入則包括年費、違約金、分期業務手續費(與大部分銀行不同,招行和浦發已將此項歸為利息收入)、商戶返佣、違約金、取現手續費、境外交易手續費等。

據銀聯發布的數據,銀聯數據客戶銀行信用卡業務收入結構主要的組成部分是利息收入與分期手續費收入,合計占總收入的65.49%。

各銀行在持卡人端收取的手續費費率有一定差別,如浦發銀行普卡年費設置為180元,較其他銀行高;招商銀行的分期業務手續費定價更高,12期的每期手續費最高可達1.67%。而商戶返佣則一般按照政府制定的市場調節價0.45%執行。

信用卡非息收入規模較大的銀行為建設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和中信銀行。

由於銀行卡手續費的主要來源為信用卡,可用銀行卡手續費收入來衡量信用卡非息收入。

據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及民生銀行披露的數據,其信用卡非息收入/銀行卡手續費收入分別為106%、100%、97%。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中信銀行的銀行卡手續費收入均超過300億元。

另外,我們估算招商銀行、浦發銀行統一口徑後的銀行卡手續費收入也超過300億元(2017年信用卡業務收入分別為545億元、488億元)。

五個銀行構成了信用卡手續費盈利能力的第一梯隊。

信用卡業務的成本投入主要是人員與科技。

人員方面,浦發銀行信用卡中心的員工數最多,浦發銀行信用卡中心員工總數達9604人。

科技方面,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表現突出。

招商銀行目前已有智能額度服務體系、消費信貸產品智能推薦引擎產品等業內首創的金融科技產品。

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開發了風險智能決策2.0系統,實現信貸審批即時化;與科大訊飛展開合作,探索人工智慧信用卡、新一代客服系統建設、金融風險防範控制,客戶身份識別、智能投資顧問。

廣發銀行對金融科技的探索有智能自助語音 催收 系統、移動體感產品等。平安銀行整合原「口袋銀行」、「信用卡」和「平安橙子」三大APP為口袋銀行4.0,全面應用指紋、聲紋、人臉識別技術。

▌定額及風險管理

2017年底民生銀行、平安銀行授信使用率居行業前兩位,浙商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較低。

授信使用率方面,我們認為民生銀行和平安銀行較高的主要原因有:

1)民生銀行和平安銀行用卡較活躍,2017年兩者的累計發卡卡均交易額均在4萬元以上(平安銀行使用流通卡量計算,故累計發卡卡均交易額實際數據更小),居行業前列。

2)民生銀行和平安銀行的累計發卡卡均信用額度更低,分別為1.02萬元和1.16萬元(平安銀行使用流通卡量計算,實際數據更小),主要原因是客戶定位較大眾或風控標准較嚴格。

我們推測民生銀行卡均信用額度較低的主要原因在不良貸款率較高的背景下風控趨嚴;平安銀行則主要因為渠道的下沉導致信用卡定位更大眾。

信用卡貸款資產質量方面,浙商、建行、招商、平安不良貸款率均在1.2%以下。這些銀行的大數據、金融科技風控特色明顯,如招行的智能化的消費信貸解決方案、平安的大數據及應用評分模型風險管理策略等。

▌戰略建議:因競爭地位不同,策略選擇有差異

我們認為目前中國信用卡行業處於大規模發卡階段的後期,可抓住發卡末期的紅利實現信用卡行業的跨越。

浦發銀行近幾年即實現了發卡量的躍升,2017年全年新增發卡1358萬張,2017年末累計卡量同比增長49%,2013-2017年五年累計增幅為368%。

同時,領先的應積極布局交易流量與經營創新,以應對下一階段的行業核心驅動因素變化。

消費端的發力如招商銀行的王者榮耀卡、光大中青旅信用卡等。而信用卡業務的經營創新也層出不窮,如:平安銀行整合原口袋銀行APP、信用卡APP和平安橙子APP組成新口袋銀行APP,承載了銀行零售業務的全產品及服務,實現交叉銷售等;招商銀行發行了首單信用卡循環結構ABS,有效盤活了信用卡信貸資產。

截至2018年7月1日,以信用卡貸款為基礎資產的信貸資產證券化CLO達20隻,涉及招商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和廣發銀行。

領先者:聯盟化+定製化,引領機制大變革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領先者已通過多樣化的卡種取得了消費場景和渠道的優勢,也導致了卡種數量過多、功能趨於單一的問題。

而客戶的需求是綜合化的,其可能需要開立多張信用卡來實現其所需功能。舉例而言,一個白領女性消費者可能具有的標簽有:白領、女性、日常消費者、旅行愛好者、閱讀愛好者、網民等。

過多的卡種增加了選擇成本和密碼記憶成本。同時,由於信用卡的基礎功能仍是開卡的主要目的,消費者在開立多個賬戶後可能會集中使用1-2張卡消費,其餘卡均成為睡眠卡。

領先者對於信用卡客戶已經充分細化,繼續細化的邊際效用有限。

中國的領先者目前開放申請的卡種數量均在100種以上,其中大部分卡種定位為細分的客群,發卡量較小,邊際收益相對有限。

美國的情況與此不同,行業領先者大通銀行、花旗銀行、CapitalOne、美國銀行等會根據客戶所需服務設置若干信用卡分類,每類信用卡一般不超過5種,開放申請的卡種數量合計在30種以下。

資源整合及聯盟化為適合領先者的發展途徑。

中國信用卡卡種數量多於美國的主要原因是美國信用卡發卡行已實現資源整合及聯盟化。

如大通銀行的藍寶石優選信用卡()即實現了與許多優惠網站關聯,客戶使用該卡購買旅遊機票、預訂賓館、租車和乘郵輪可以享有20%的額外優惠。

該卡的飛行獎勵計劃、酒店優惠計劃有數十家航空公司、酒店參與,客戶可將自己的獎勵積分轉入對應計劃,積分轉換的比例為1:1。

通過內部資源的整合同樣可實現消費渠道的充分滲透,還有利於降低客戶的選擇成本。

信用卡行業競爭的本質並非發卡量、卡種數量的競爭,而是實現交易、貸款,取得手續費及利息收入的競爭,進行資源整合有利於提升用戶體驗,增強客戶黏性從而增厚銀行收益。

領先者應在機制建設與改革上有更多的貢獻。

前文提及,2015年,監管機構已對信用卡業務分拆成立子公司有相應的計劃。2015-2016年,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已開始嘗試申請設立信用卡子公司。

部分領先銀行信用卡業務取得成功的要素比較單一,如渠道優勢等,而最大的問題仍是機制僵化。

為縮小與美國信用卡行業巨頭之間的差距,先進的機制必不可少。作為行業龍頭,引領行業大改革有利於其持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追趕者:借鑒美國三步走,注重品類差異化

根據我們對美國信用卡行業發展歷程的總結,我們為追趕者提出了三步走的戰略。

第一步,追趕者可以抓住發卡擴張的最後一波行業紅利。

中國信用卡行業處於大規模發卡階段的後期,2017年部分銀行通過快速發卡擴張實現了業務的大跨越,如浦發銀行、興業銀行等。

由於中國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人均卡量差距仍較大,且2017年信用卡授信使用率繼續提升至44.54%,我們認為2018年這一紅利猶存,但在未來的幾年內將逐漸減少。我們用網路指數代表互聯網搜索流量,2018年關鍵詞「信用卡」的網路搜索流量與2017年高速發展時期基本持平。

第二步,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為銀行差異化消費場景塑造提供了條件。

在互聯網崛起的背景下,信用卡的獲客渠道可線下可線上,線上可通過PC端也可通過移動設備端。

除傳統消費場景外,大量創新性消費場景出現,在線購物、網路游戲、視頻付費等創新性消費場景在80年代的美國是完全不存在的。

在新型消費場景層出不窮的情況下,信用卡業務具備充分差異化競爭的條件。

作為行業追趕者,銀行應避免盲目高端化定位,而應從差異化的角度開展錯位競爭。

目前銀行信用卡業務的目標客戶基本都是各銀行認定的「高端客戶」,因此信用卡產品的趨同化明顯,同一領域的競爭將信用卡行業的藍海市場變成了紅海市場。

各家銀行的發卡為了在競爭中實現「鎖定效應」,拋棄了短期利潤,通過降低收費、增加附加值等各種手段爭取高端客戶,大大增加了營銷成本。

在市場發展的早期,高端客戶還有開發空間,追趕者緊盯最優質的客戶的戰略無可厚非。但目前面向高端客戶的卡種已經較多,追趕者銀行的合適戰略應當是差異化。

品類創新為信用卡行業追趕者提供了發展思路。

由於突破品牌壁壘的品類總是成對存在的。

行業新入者可找到一個競爭對手,設立創新品類。追趕者選擇的對手越強大,意味著其開創的需求市場越大。

品類創新的典型戰略是百事可樂在與可口可樂的競爭中,創設了相對於經典正宗可樂的年輕現代可樂的品類。

可樂市場屬於寡頭壟斷市場,具有產品基本同質或差別較大的特點;而銀行屬於壟斷競爭市場,特點為產品有一定差異。銀行創設服務品類的難度較可樂行業更低。

對緊隨領先集團的信用卡市場的發卡機構而言,避免直接競爭的最有策略就是採取與具有先發優勢的信用卡品類不同的品類。

在香港信用卡市場,既有花旗、匯豐這樣的國際知名大銀行,也有永亨、大新這樣的小銀行。

後者不向大銀行直接發起挑戰,而是專注於某些特定客戶群和特定業務,據此在競爭白熱化的信用卡市場佔得一席之地。

在內地市場,銀行創設信用卡對立品類的例子如:平安銀行針對市場上大而全的旅行卡,創設了具體地區旅遊的新品類—平安中國旅遊金卡和平安香港旅遊卡;針對市場上以體育賽事、幾乎所有NBA球隊的系列信用卡,創設了具體足球隊的新品類—平安曼聯紅魔白金卡。二者均為平安銀行的熱門卡種。

第三步,創新是決戰未來的關鍵,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使行業創新擁有了更多可能。

早在1990年代互聯網發展早期,CapitalOne就通過互聯網化開創了信息化和大數據驅動的模式,藉此在美國信用卡行業崛起稱雄。而目前金融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是美國信用卡行業發展的同一階段所不具備的。CapitalOne利用幾年的時間積累的客戶數據於互聯網流量巨頭而言可能很容易獲得。

此外,目前各銀行的金融科技運用基本處於起步階段,科技創新的機遇對各家銀行相對平等。

追趕者可集中精力於金融科技以謀求行業革新,從而實現顛覆、完成超越。 (華泰證券:沈娟,郭其偉)

⑶ 2017蘇州銀行小微貸款余額

651.90億元。截至2017年9月末,蘇州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651.90億元,佔全行貸款余額的57.58%,小微企業貸款戶數為1.46萬戶,在同等規模的城商行序列中處於優勢地位。

⑷ 2017年銀行貸款最低額度是多少

中國農業銀行消費貸款利率

根據中國農業銀行半年報告顯示,農業銀行業務客戶貸款總金額為7.56萬億,上半年平均收益率為6.01%,其中公司類貸款平均余額為4.9萬億,平均收益率為6.22%;然後個人貸款平均余額2.2萬億,上半年平均收益率為6.02%。

中國銀行消費貸款利率

通過中國銀行半年報告可以知道,中國銀行人民幣業務客戶貸款余額為5.75萬億,平均收益率為6.23%,其中公司貸款3.7萬億,平均收益率6.49%,個人貸款余額1.9萬億,收益率5.67%。

中國建設銀行消費貸款利率

中國建設銀行半年報告指出,所有客戶貸款的總額為8.89萬億,上半年平均收益率為5.83%,其中,公司貸款平均余額為5.58萬億,平均收益率為6.14%,個人貸款平均總額為2.56萬億,平均收益率為5.8%。

分析完這四大銀行,四大銀行的消費貸款利率都不一樣,對應的貸款額度有不同,借款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自己需要,選擇合適的銀行進行消費貸款。最後附上目前全國各大銀行的最新貸款利率

⑸ 金融機構車抵貸

近日,多位業內人士向消費者反映,平安銀行浙江省線上線下車貸業務已暫停。

「我說這個月重啟。」平安銀行汽車金融相關人士向消費銀行業人士表示,早在今年4月份就暫停了這個分中心的業務,但現在並沒有如期放開,目前仍處於擱置狀態。相關人員已分流至銀行零售金融其他部門工作。

近年來,平安銀行在汽車金融領域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行業地位可圈可點。據消費金融行業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平安銀行汽車消費金融中心網點近60家,短短一年翻了三倍。截至2021年底,其汽車金融貸款余額超過3000億元,四年翻了一番。

01

2021年,汽車金融貸款余額超過3000億元。

受疫情影響,中國汽車金融行業低迷,而平安銀行汽車金融業務卻一直逆勢擴張。

關於未來零售轉型的戰略目標,平安銀行曾提出「新零售三年再造」。小金街發現,除了信用卡和「新貸」業務,汽車金融業務是平安銀行的重點布局方向。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平安銀行汽車金融貸款占個人貸款的9.8%,正逐步成長為拉動零售貸款增長的主力軍。

2002年,平安銀行汽車金融事業部成立,總部設在上海,專注於個人汽車消費貸款業務。

2019年8月,深圳銀保監局批准平安銀行汽車消費金融中心開業,這也意味著平安銀行獲得銀行業首張汽車金融牌照。此後,其汽車金融業務開始迅速擴張。

平安銀行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平安銀行汽車貸款余額為1048.32億元。

該行最新披塵禪帶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平安銀行汽車金融貸款余額3012.2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2.2%;全年新增汽車金融貸款2543.34億元,同比增長15.0%。

如此快速的增長主要得益於二手車、新能源等新業務領域的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在汽車金融業務方面,2021年,平安銀行重點打造汽車生態圈,升級「e車」平台,完善汽車經銷商線上服務體系,打造能夠滿足經銷商購、銷、存各環節業務管理和金融需求的一站式綜合服務平台;推動產品創新升級,在二手車、新能源汽車等新業務領域實現快速發展。

目前,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各大銀行信用卡中心分期業務的必爭之地。以平安銀行為例。截至2021年末,平安銀行個人新能源汽車貸款新增發放6175億元,同比增長137.2%。

02

次品率上升到1.26%。

四年多後,平安銀行汽車金融貸款余額翻倍。

以深圳為例,平安銀行在深圳的一位業務員表示,平安銀行汽車金融的貸款額度在4.5億元左右。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平安銀行汽車金融不良率從2020年末的0.70%上升至1.26%,上升0.56個百分點,是其個人貸款產品中上升最快的產品。此外,截至2021年末,該行車主貸款存量845.62億元,車主貸款17.25億元,不良率2.04%。

此外,消費行業發現,近年來平安銀行也加大了汽車貸款資產支持證券的發行。

就在近日,平安銀行發布了2023年第二期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發行規模為1.18億元。

資料顯示,底層資產均為有車輛抵押的個人消費不良貸款,池內資產共計10924筆,涉及借款人10916人。資產池未償還本息派蘆73,677.21萬元,平均單筆資產未償還本息6.74萬元。加權平均逾期時間為3.50個月。

根據資產池,借款人的年度在

上面提到的杭州副中心,根據公開資料,成立於2021年7月。小金街發現,監管批復同時批准了平安銀行汽車消費金融中心10家分中心的開業申請,除杭州外,包括上海、東莞等地。

此外,消費金融行業不完全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平安銀行汽車消費金融中心襲游網點近60家;2021年6月底,這個數字是19,短短一年翻了三番。

不得不說,近年來,平安銀行在零售轉型,尤其是汽車金融領域的深耕。基於汽車服務鏈的全覆蓋,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進一步鞏固了行業地位,在眾多商業銀行中獲得了一張業務王牌。而且團隊執行力強,能在銀行集團深耕實體和場景的不多見。

高速增長之後,也需要更加謹慎。發展的主要矛盾是否從規模擴張轉向合規風控,還有待觀察。

相關問答:

⑹ 中國建設銀行企業貸款余額情況2017佔比

40%
2018年年底與2019年一季度,建行民營企業貸款同比增速分別為8.9%、14.1%,分別高於同期國有企業3.3、6.9個百分點。建行出台4份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全行性文件,推出26條政策以及30條精準落地措施,打出一套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組合拳」,提出「五個優先、四個強化、四個保障」,分別從資源保障、擴大規模、效率提升、降低成本、考核激勵、盡職免責、持續服務、助力脫困、減負賦能等方面給予制度安排,
繼續加大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投入和支持力度,以實際行動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以綜合金融服務助力民企做優做強除加大信貸支持外,結合不同發展特點,建行還運用全牌照優勢,為民營企業量身定製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加大多渠道融資支持力度,拓寬民營企業融資來源。建行加大並購貸款支持力度,助力民營企業做優做強。一季度末對民營企業並購貸款余額達289億元
通過整合投行、資管類產品對接個性化金融需求,積極支持民營企業參與行業兼並重組、國企混改等,助力民營企業不斷壯大。如為龍湖地產及上游中小微供應商提供供應鏈反向保理資產證券化產品,為曹操專車提供股權融資財務顧問服務,為明陽智慧能源(4.890, -0.08, -1.61%)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銷發行募集資金用於風電場項目建設的綠色中期票據,為紅獅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承銷發行「一帶一路」債券等。

⑺ 平安銀行2017年房屋貸款累計發放額

平安銀行2017年房屋貸款累計發放額是437.32億元。2017年一季度,平安銀行行個人房屋按揭及持證抵押貸款累計發放437.32億元,同比增長17.7%,2017年月末,個人房屋按揭及持證抵押貸款余額4308.59億元。

閱讀全文

與截止2017年銀行貸款余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額貸款的罰息用交嗎 瀏覽:188
投注刷流水貸款 瀏覽:993
58同城推薦的貸款公司 瀏覽:377
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 瀏覽:160
貸款買車貸款沒還完能過戶嗎 瀏覽:320
上海農業銀行貸款利率 瀏覽:780
銀行貸款逾期一年 瀏覽:616
工行小額貸款申請流程 瀏覽:957
手機怎麼攔截貸款信息 瀏覽:309
網上貸款信息泄漏 瀏覽:149
公積金貸款是不是只能一年一取 瀏覽:878
貸款買房提供假流水 瀏覽:823
一對一消費貸款是什麼意思 瀏覽:108
農村戶口工商銀行貸款買車 瀏覽:860
網上貸款還不了的法律責任 瀏覽:925
有什麼手機貸款的軟體有哪些問題 瀏覽:606
農村信用合作社無抵押貸款 瀏覽:780
工商銀行可以無擔保貸款嗎 瀏覽:813
車貸款工作流程 瀏覽:245
廣西百色第二套房公積金貸款 瀏覽: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