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意義
2005年3月,央行批准建行作為資產證券化的試點單位,這意味著作為國內新的金融實踐,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已獲得准生證。據悉,目前建行准備以建行上海分行為核心,打包100億元住房抵押貸款進行證券化
,該方案業已提交國際知名投行進行評估,一旦通過即開始運作,中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首個新生兒也將誕生。然而,在建行大力推行證券化的背後,仍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思考:此新生兒是足月而順產的寶寶呢,還是一個被催生的早生嬰兒?它出生後能否健康地成長下去,在此我們不妨作些探討。
發達國家住房抵押貸款市場的共同特點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在世界范圍內並不是新事物,其歷史可上溯至19世紀的歐洲,當時的證券化形式主要是通過抵押銀行發行抵押貸款債券。真正現代意義上的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起源在美國。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為了解決高通脹波動期儲蓄機構的流動性風險與利率風險,美國設立了三大(准)政府機構來推動住房抵押貸款二級市場的發展,從而建立起世界上最發達的抵押貸款證券化市場。目前在美國公開流通的債券市場上,抵押貸款證券已超過國債成為第一大債券。
2002年美國抵押貸款余額達到4.7萬億美元,其中住房抵押貸款證券達到3.91萬億美元,同時美國歷年的住房抵押貸款的證券化比例,即被證券化的抵押貸款余額占總抵押貸款余額的比例,也保持了相當高的水平,2002年美國住房抵押證券化比例高達56.2%。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在解決銀行信貸資產的流動性、提高銀行的資本利用率、降低銀行風險、維持銀行體系的穩定性、促進活躍房地產市場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這一金融創新在加拿大、德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中國香港等國家與地區得到大力推廣與發展。研究這些住房抵押證券化相對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可以發現,住房抵押貸款一級市場及經濟環境都存在以下幾個共同特點:
一是抵押貸款產品種類豐富。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抵押貸款一級市場上,抵押貸款產品品種都具有多層次性,存在著固定和浮動利率抵押貸款、貸款期限、貸款條件靈活,而且其償還方式多種多樣,可滿足不同借款人的需求,能充分挖掘住房需求。美國住房抵押貸款等除國內常見的本金償還、等額償還方式,還有其他各類方式多樣的抵押貸款,如根據預期通貨膨脹率和貸款利率,設計出年限不同、遞增比率不同的多級支付方案的抵押貸款,本金攤還開始較小,最後幾次較大的抵押貸款,兼具固定/可調整利率特點的組合型抵押貸款,兩步型抵押貸款,權益增長型抵押貸款,二次抵押貸款等等多種方式。
二是抵押貸款要達到相當的規模。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抵押貸款規模大多達到GDP的40%~60%。只有住房抵押貸款積累到一定程度,貸款機構證券化的動力機制才能形成,而且足夠規模的分布廣泛的抵押貸款才能更大限度地降低資產池的風險,提高抵押支撐證券的信用等級。
三是抵押貸款機構的多元化。這種多元化加強了貸款機構之間的競爭,而競爭則會使貸款機構提高LTV(貸款成數),並適當延長貸款期限,提高服務質量。更為重要的是,貸款機構的多元化,也降低了單個貸款機構在證券化體系中的博弈力量,便於政府規范與引導。
四是完善與嚴格的信用體系。抵押支撐證券的質量決定於抵押貸款資產池的質量,而這完全取決於借款人能否按時還本付息及對提前償還風險的控制,所以對借款人信用的考核是保證投資者利益的重要一環。
五是分工明確、運作有序的強大的中介機構體系。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過程中,有大量的中介機構共同參與,並且專業分工,各自發揮作用,又相互協作,以保障證券化的順利進行,這些機構主要有對抵押貸款提供保險的保險公司,提供擔保的擔保機構,充當SPV的信託機構,對打包資產進行管理的受託機構,管理回收本息的服務商、信用評級機構、證券的承銷商以及購買證券的機構投資者等等。
利潤吸引和風險壓力是我國抵押貸款證券化主要動力
反觀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對於大家已經討論很多的證券化模式及相關障礙等細節姑且不論,僅與上面所述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證券化的特殊動力機制及我國住房抵押貸款一級市場的特點,就已決定了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註定是一個被催生的早生兒。
從一般意義上講,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動力主要是用來解決提高資產的流動性,實現資產負債期限相匹配,降低風險,從資本市場融資等,然而我國的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卻有其獨特的動力機制。我國的住房抵押貸款機構是商業銀行,作為商業機構,最大化地謀求商業利益是其目的。由於目前住房抵押貸款被銀行視為優質資產,各大商業銀行都在積極擴大抵押貸款的規模。要使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成為貸款銀行的主動性行為,要麼被利潤吸引,要麼自身存在著相當壓力。
利潤吸引是指貸款機構能否從證券化過程中獲得額外的利潤。抵押貸款證券化的過程實際是將抵押貸款的利息收入在服務商、SPV、信用增級手段提供者及投資者等諸多證券化參與者之間分享,雖然貸款銀行可以作為服務商享受服務費,但這比貸款機構自己享有所有抵押貸款利息獲得的收益要低得多,因此銀行並不會出於追求更多額外利潤為動力進行證券化的。
壓力是指貸款銀行是否為了分散風險、提高資產的流動性等壓力而必須進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首先從總體上看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規模相對較小,至2004年底我國住房抵押貸款余額僅佔GDP的11.6%,遠低於證券化發達國家的40%~60%,而從作為貸款機構的各商業銀行來看,住房抵押貸款所產生的壓力亦相對比較小,即使抵押貸款規模最大的中國工商銀行,2003年抵押貸款余額也僅占其機構存款總額的7.23%,建行也只有10%。而作為資金供應重要來源的居民儲蓄則持續增長,雖然住房抵押貸款占金融機構吸收儲蓄存款余額比例從1998年的1.3%已逐漸上升至2004年的13.3%,但仍是占很小的比例,這說明商業銀行的資金供給是充沛的。從儲蓄存款結構上看,由於我國居民喜歡儲蓄以備購房、養老、子女教育之用,因此居民儲蓄中長期的定期存款比重較大,由此看來,我國的商業銀行並不擔心流動性。目前,我國住房抵押貸款的違約率都很低,平均水平在1%左右,具有較高的收益率與安全性,各商業銀行因此將抵押貸款視做優質資產,積極擴大所發放與持有的抵押貸款規模。商業所擔心的並不是流動性等風險,而是如何更有效地使用資金。
由此看來,無論從利潤吸引還是所承壓力,貸款銀行都沒有證券化的動力,然而實際情況卻是,中國建設銀行與工商銀行都在積極地提出各種證券化方案,且先後多次向央行申報要求開展。是何原因呢?某銀行一內部員工給出了真實的答案:商業銀行真正證券化的動力是將證券化作為他們的市場營銷策略,即樹立自己不斷創新的社會形象,以增加銀行的競爭能力。國內貸款機構的這種扭曲的證券動力機制決定了其證券化的誕生並不是因勢而生,而是一個地地道道地被催生的早產兒。
貸款機構單一和信用體系的不完善
從我國住房抵押貸款的一級市場及證券化環境看,時機也並不那麼成熟。我國住房抵押貸款機構是商業銀行,尤其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住房抵押貸款市場上佔有絕對的主導地位,截至2002年,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占我國所有金融機構的住房抵押貸款余額的比例從未低於87%,我國的住房抵押貸款市場的貸款機構呈現單一化的特點,這意味著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來說,它們在中國金融市場上具有絕對強勢的博弈力量,這顯然會對如何在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過程中保護好投資者的利益帶來一定的挑戰。
而且,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作為一項金融工程,其良好的運作體系是依賴於一個高度發達,運作有序的中介機構體系及信用體系,而這兩者目前在中國的狀況都不能令人非常滿意。尤其作為核心SPV的信託機構,由於其管理制度不健全,非常容易孳生漏洞,一直是金融治理整頓的焦點。所有這一切似乎都表明,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尚未為這個早生嬰兒營造出一個適宜其成長的環境。
當然,對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開展,我們並不會抱著否定的態度,相反,對此我們將積極加以肯定,無論如何,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是大勢所趨,這次早產的抵押貸款證券化不妨當做我國證券化實踐的一次探索。但是,對於證券化的各相關參與者,我們還是要提個醒,既然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是一個早生兒,那父母(政府)是否應該給它一個更健康的成長環境,醫生(監管機構)是否加強對它的體檢觀測,而對於各投資者來講,則尤其要關注其投資風險。
『貳』 中國人民銀行2010年前三季度主要實施了哪些具體的貨幣政策操作
2010 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 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勢頭進一步鞏固。消費平穩較快增長,投資結構 有所改善,對外貿易繼續恢復,消費、投資、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協 調性增強;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工業產銷銜接狀況良好,居民消費價 格繼續上漲。前三季度,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26.9 萬億元,同 比增長 10.6%,第三季度同比增長 9.6%;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 比上漲 2.9%,第三季度同比上漲 3.5%。
中國人民銀行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 策,並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加強銀行體系流動 性管理,適時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引導金融機構合理把握信貸投放 總量、節奏和結構,繼續穩步推進金融企業改革,進一步推進人民幣 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改進外匯管理,促進經濟金融平穩健康發展。總 體看,金融運行平穩,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9 月末貨幣信貸增速有 所反彈。
2010 年 9 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 M2 余額為 69.6 萬億元,同比 增長 19.0%,增速比 6 月末高 0.5 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 M1 余 額為 24.4 萬億元,同比增長 20.9%,增速比 6 月末低 3.7 個百分點。 金融機構存款增長較快,9 月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同比 增長 19.8%,增速比 6 月末高 1.2 個百分點。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 速穩中趨升。9 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 18.5%,增速比 6 月 末高 0.3 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 6.3 萬億元,同比少增 2.4 萬億元。 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繼續小幅上升,9 月份非金融性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5.59%,比 6 月份上升 0.02 個百分點。9 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 6.7011 元,比 2010 年 6 月 19 日升值 1.89%, 比 2009 年年末升值 1.90%。
下一階段,國民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態勢。全球經 濟已步出金融危機的最壞階段,整體仍將延續緩慢復甦的態勢。國內 消費升級和城鎮化都在發展過程中,經濟持續增長的動能較為充足。 但也要看到,世界經濟運行中的不確定因素不時出現,發達經濟體復 蘇有所放緩,貨幣條件持續寬松,部分新興經濟體增長較快,但面臨 通脹和資本流入壓力。我國內需回升的基礎還不平衡,民間投資和內 生增長動力仍需強化,持續擴大居民消費、改善收入分配、促進經濟 結構調整優化的任務依然艱巨。價格走勢的不確定性較大,需加強通 脹預期管理。
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國務院統一 部署,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節奏、 重點,在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同時,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根 據形勢發展要求,繼續引導貨幣條件逐步回歸常態水平。處理好保持 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系。綜合運 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強流動性管理,在引導貨幣信貸適度增長的 同時不斷優化信貸結構,維護價格總水平穩定,提高金融支持經濟發 展的可持續性,促進金融體系健康穩定運行。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 革,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推動金融市場健康發展。強化 市場配置資源功能,進一步加強政策協調配合,優化政策組合,充分 運用有彈性的市場化手段,著力於體制機制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加 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進一步提高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第一部分 貨幣信貸概況
2010 年第三季度,貨幣信貸增速有所反彈,銀行體系流動性總 體充裕,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金融運行平穩。
一、貨幣供應量增速有所回升
2010 年 9 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 M2 余額為 69.6 萬億元,同比 增長 19.0%,增速比 6 月末高 0.5 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 M1 余 額為 24.4 萬億元,同比增長 20.9%,增速比 6 月末低 3.7 個百分點。 流通中現金 M0 余額為 4.2 萬億元,同比增長 13.8%,增速比 6 月末 低 1.9 個百分點。第三季度現金凈投放 2952 億元,同比少投放 195 億元。
貨幣總量增長總體有所回升。M2 增速 8、9 月份持續於 19%以上 的較高水平運行,均超過 6 月末增速,近期貨幣總量增速有所抬頭的 態勢值得關注。M1 增速逐步放緩,主要與上年基數較高有關,第三 季度回落幅度則明顯減緩。目前,M1 增速仍持續高於 M2 增速。
二、金融機構存款增長較快
9 月末,全部金融機構(含外資金融機構,下同)本外幣各項存 款余額為 71.6 萬億元,同比增長 19.8%,增速比 6 月末高 1.2 個百 分點,比年初增加 10.4 萬億元,同比少增 1.4 萬億元。其中,人民幣 各項存款余額為 70.1 萬億元,同比增長 20.0%,增速比 6 月末高 1.0 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 10.3 萬億元,同比少增 1.4 萬億元。8、9 月份存款分別增加 1.1 萬億元和 1.5 萬億元,連續兩個月維持在 1 萬億元以上,整個社會的流動性仍較為充裕,這與近期外匯占款增加較多、 貸款投放偏快等因素有關。外幣存款余額為 2298 億美元,同比增長13.1%,比年初增加 212 億美元,同比少增 107 億美元。 從人民幣存款的部門分布和期限看,住戶存款增長逐步加快,活期佔比顯著提高;非金融企業存款增速穩步回升,企業存款期限結構 變化較大。9 月末,金融機構住戶存款余額為 30.4 萬億元,同比增 長 17.0%,增速比 3 月末和 6 月末分別高 1.9 個和 1.8 個百分點,比 年初增加 3.9 萬億元,同比多增 1438 億元。非金融企業人民幣存款 余額為 28.8 萬億元,同比增長 20.5%,增速比 3 月末低 6.1 個百分 點,比 6 月末則提升 1.0 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 3.6 萬億元,同比少 增 2.5 萬億元,其中第三季度增加 6824 億元,同比多增 1733 億元。 第三季度,新增住戶存款中活期佔比為 55%,分別比第一季度和第二 季度提升 3.9 個和 12.7 個百分點,呈逐步上升態勢。第三季度,非 金融企業存款中定期佔比達到 82%,比上半年高 30 個百分點。主要 是 9 月份非金融企業存款結構變動較大,定期存款新增 6826 億元, 而活期存款減少 3167 億元。與往年同期相比,當月非金融企業存款 結構變動仍屬正常,主要受假日季節性因素等影響,如企業節前集中 發放工資、獎金,部分企業於節前將活期存款轉為定期通知存款以提 升收益等。9 月末,財政存款余額為 3.4 萬億元,同比增長 19.6%, 比年初增加 1.2 萬億元,同比多增 1203 億元。
三、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速穩中趨升
9 月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為 49.1 萬億元,同比增 長 18.7%,增速比 6 月末低 0.5 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 6.5 萬億元, 同比少增 2.8 萬億元。本外幣中長期貸款主要投向基礎設施行業(交 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水利、環 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房地產業、製造業。第三季度,主要金融機 構(包括國家開發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 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投向這三個行業的本外幣中長期 貸款分別為 3723 億元、1547 億元和 935 億元,佔全部產業新增中長 期貸款的比重分別為 45.6%、18.9%和 11.4%。對「三農」的信貸支持 進一步增強。9 月末,主要金融機構及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城市信用 社、村鎮銀行和財務公司本外幣農村貸款余額 9.3 萬億元,同比增長30.3%,高出同期各項貸款增速 11.6 個百分點;農戶貸款余額 2.6 萬 億元,同比增長 29.8%,高出同期各項貸款增速 11.1 個百分點;農 林牧漁業貸款余額 2.3 萬億元,同比增長 19.4%,高出同期各項貸款 增速 0.7 個百分點。
人民幣貸款增速有所反彈。9 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為 46.3 萬 億元,同比增長 18.5%,增速比 6 月末提升 0.3 個百分點,比年初增 加 6.3 萬億元。盡管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同比少增 2.4 萬億元,但增 速自 6 月份以來呈現總體穩中趨升態勢,第三季度各月增量均保持同 比多增。近期貸款投放出現一定反彈,一方面受中小企業、房地產、 項目投資等貸款需求仍相對較強影響;另一方面也與金融機構貸款投放意願增強有關,尤其是部分銀行在存貸比、資本充足率等監管指標逐步達標後,信貸加快投放情況更為突出。分機構看,中資四家大型 銀行貸款投放相對偏多,第三季度增量在全部機構中佔比達到 40%, 比上半年提高 1 個百分點。從部門分布看,住戶貸款保持較快增長, 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增速有所回升。9 月末,住戶貸款余額同 比增長 42.2%,增速比 6 月末低 7.1 個百分點,2010 年以來持續維持 較高水平增長,比年初增加 2.4 萬億元,同比多增 5277 億元。主要 是個人住房貸款增加較多,比年初增加 1.1 萬億元,在住戶貸款中占 比為 45%。其中 9 月份新增 804 億元,比上月多增 265 億元,為 5 月 份以來首次月度增量環比上升。隨著第三季度以來部分地區樓市有所 回暖,住房貸款增長走勢仍需密切關注。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 余額同比增長 12.8%,比年初增加 3.9 萬億元,同比少增 2.9 萬億元。 其中,中長期貸款比年初增加 3.6 萬億元,同比少增 6713 億元。票 據融資比年初減少 8098 億元,同比少增 1.7 萬億元。中小企業信貸 支持力度繼續加大。銀行業機構中小企業人民幣貸款比年初增加 2.6 萬億元,9 月末余額同比增長 20.5%,其中,小企業貸款比年初增加1.3 萬億元,9 月末余額同比增長 27.7%,增速比中型企業高 12.0 個 百分點,比大型企業高 15.2 個百分點。
表 1:2010 年前三個季度分機構人民幣貸款情況
單位:億元
2010 年前三個季度
新增額 同比多增
中資全國性大型銀行① 33339 -14542
中資全國性中小型銀行② 16718 -6807
中資區域性中小型銀行③ 4412 -1894
農村合作金融機構④ 9922 399
外資融機構 1109 1174
註:①中資全國性大型銀行是指本外幣資產總量超過 2 萬億元的銀行(以2008 年末各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總額為參考標准)。②中資全國性中小型銀行是 指本外幣資產總量小於 2 萬億元且跨省經營的銀行。③中資區域性中小型銀行是 指本外幣資產總量小於 2 萬億元且不跨省經營的銀行。④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包括 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9 月末,金融機構外幣貸款余額為 4227 億美元,同比增長 23.1%, 比年初增加 432 億美元,同比少增 564 億美元。分季度看,外幣貸款 第一季度大幅增加 292 億美元,同比多增 377 億美元,但第二季度後 外幣貸款投放有所放緩,這可能與商業銀行外幣資金頭寸相對緊張等 因素有一定關系。其中,第二季度增量明顯回落至 30 億美元,同比 少增 572 億美元,第三季度外幣貸款則有所回升,當季增加 110 億美 元,同比仍少增 370 億美元。境外貸款比年初增加 187 億元,同比少 增 72 億美元。2010 年以來,境外貸款逐季增加,前三個季度分別新 增 17 億美元、46 億美元和 124 億美元,其中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均 超過同期外幣貸款增量,支持企業「走出去」的力度明顯加大。
四、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體充裕
9 月末,基礎貨幣余額為 16.1 萬億元,同比增長 20.9%,比年初 增加 1.7 萬億元。9 月末,貨幣乘數為 4.32,比 3 月末和 6 月末分別低 0.03 和 0.05。9 月末,金融機構超額准備金率為 1.7%。其中,中資大型銀行為 1.4%,中資中型銀行為 1.1%,中資小型銀行為 2.4%, 農村信用社為 4.0%。
五、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繼續小幅上升
金融機構對非金融性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利率繼續小幅上升。9 月份,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5.59%,比 6 月份上升 0.02 個百分點。 其中,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6.09%,比 6 月份上升 0.10 個百分 點;票據融資加權平均利率為 3.86%,比 6 月份上升 0.09 個百分點。 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穩步上升,9 月份加權平均利率為 5.03%,比 6 月 份上升 0.08 個百分點。
從利率浮動情況看,執行下浮和基準利率的貸款佔比下降,執行 上浮利率的貸款佔比上升。9 月份,執行下浮、基準利率的貸款佔比 分別為 25.54%和 30.19%,比 6 月份分別下降 2.18 個和 0.70 個百分 點,執行上浮利率的貸款佔比為 44.27%,比 6 月份上升 2.88 個百分 點。
受境內資金供求關系變動以及國際金融市場利率走勢影響,外幣 存款利率總體走高,貸款利率小幅下降。9 月份,3 個月以內大額美 元存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1.93%,比 6 月份上升 0.17 個百分點;3 個月 以內、3(含 3 個月)-6 個月美元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 2.30%和2.46%,比 6 月份分別下降 0.09 個和 0.35 個百分點。
六、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
2010 年初至 6 月 19 日,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人民幣匯率保持 基本穩定。2010 年 6 月 19 日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 來,人民幣小幅升值,雙向浮動特徵明顯,匯率彈性進一步增強。9 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 6.7011 元,比 2010 年 6 月 19 日升值 1264 個基點,升值幅度為 1.89%,比 2009 年年末升值 1271 個基點,升值幅度為 1.90%;人民幣對歐元、日元匯率中間價分別為 1 歐元兌 9.1329 元人民幣、100 日元兌 7.9999 元人民幣,較 2009 年 年末分別升值 7.27%和貶值 7.77%。匯改以來至 2010 年 9 月末,人民 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 23.51%,對歐元匯率累計升值 9.65%,對日元 匯率累計貶值 8.68%。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計算,匯改以來至 2010 年 9 月,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升值 14.8%,實際有效匯率升值 22.3%。
2010 年前三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最高為 6.6936 元, 最低為 6.8284 元,181 個交易日中 97 個交易日升值、6 個交易日持 平、78 個交易日貶值。最大單日升值幅度 295 個基點(摺合 0.43%),最大單日貶值幅度 247 個基點(摺合 0.36%)。
專欄 1:有效匯率
匯率通常是指表示兩國貨幣之間對價關系的雙邊匯率,如 2010 年 9 月 30日人民幣對美元的雙邊匯率為 6.7011 元/美元。但要考察一種貨幣對其他多種貨 幣的綜合對價關系,需要引進有效匯率的概念。有效匯率是一種加權平均匯率, 經常以貿易比重為權數。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濟指標,通常用於度量一個國家 貿易商品的綜合國際競爭力,也可以用於研究貨幣危機的預警指標,還可以用於 研究一個國家相對於另一些國家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具體使用中,人們通常將有效匯率區分為名義有效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一 國貨幣的名義有效匯率在數值上等於其與貿易夥伴國貨幣雙邊名義匯率的加權 平均數,如果剔除通貨膨脹,就可以得到實際有效匯率。實際有效匯率不僅考慮 了對所有貿易夥伴國雙邊名義匯率的相對變動情況,而且還剔除了通貨膨脹對貨 幣本身購買力的影響,能夠綜合地反映本國貨幣的對外價值和相對購買力。在測 算有效匯率時,研究人員往往根據自己的特殊目的來設計加權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樣本貨幣范圍和貿易權重等相關參數,因而得出的結果存在一定差異。
世界上主要國家和地區都在計算自己的有效匯率並作為參考。例如,美聯儲 一直以來對外公布自己計算的美元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按不同貨幣籃子名義和 實際有效匯率各自有三個指數,分別是包含所有貿易夥伴貨幣的廣義指數(The Broad Index)、僅包含主要貨幣的主要貨幣指數(The Major Currencies Index) 以及其他重要貿易夥伴指數(Other Important Trading Partners Index),以 反映美元對不同貿易夥伴群體的競爭力,這些指數在世界范圍被廣泛引用。又比 如,市場推測新加坡金管局選取大約 19 種貨幣作為籃子計算名義有效匯率,主 要考慮貿易重要性和經濟競爭關系,並直接將名義有效匯率作為貨幣政策的調控 指標。而俄羅斯僅選擇美元和歐元兩種貨幣作為籃子計算有效匯率,簡潔明了地 反映盧布對主要貿易夥伴的競爭力。
部分國際機構還使用統一籃子計算多種主要貨幣的有效匯率,以便對這些貨 幣的價值變化進行比較。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國際貨幣統計(IFS) 中統一公布其計算的各成員國貨幣的有效匯率數據,但更新較為緩慢。使用更為 廣泛的是國際清算銀行(BIS)計算的數據,每月 15 日 BIS 會在其網站上公布58 種貨幣(包括歐元及歐元區 17 個成員國貨幣)截至上月的名義和實際有效匯 率。BIS 計算的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自 1994 年至 2010 年 9 月已累計升值34.9%和 57.5%。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幅在 BIS 測算的 58 個經濟體貨幣中位列 前 10 位。
由於有效匯率在衡量匯率水平方面更具科學性,因此有效匯率調整與雙邊匯 率調整相比,更能發揮調節進出口、經常項目及國際收支的作用。當前中國主要 貿易夥伴呈現明顯的多元化特徵,2010 年前三季度對美貿易在中國外貿總量中 佔比僅為 13.0%,對歐盟、日本和東盟所佔比例分別為 16.3%、10.0%和 9.8%。 不僅貿易夥伴多元化,而且貿易計價貨幣也在逐步多元化,盡管美元仍是主要結 算貨幣,但部分貿易已以歐元、日元等貨幣計價後再折算為美元。與雙邊匯率相 比,有效匯率更能代表企業貿易計價和結算的實際匯率水平,對企業財務和經營 決策更具參考意義。
『叄』 央行一周兩提貨幣政策空間充足 房價上漲區域擴大
17日晚間,央行發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解讀了中國經濟、貨幣政策等多個金融領域關鍵話題。貨幣政策往往被認為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而這份最新的報告又釋放了什麼信號呢?
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松緊適度
如何看待當下經濟發展的形勢?
《報告》表示,當前,中國經濟保持平穩發展的有利因素較多,三大攻堅戰進展良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改革開放有力推進,經濟增長保持韌性,宏觀政策的效果逐步顯現。但世界經濟形勢仍然錯綜復雜,外部不確定性較多,我國發展長短期、內外部等因素變化帶來的風險挑戰增多,國內經濟仍存在下行壓力,內生增長動力還有待進一步增強。這些因素既有周期性的,但更多是結構性、體制性的,必須保持定力、增強耐力,勇於攻堅克難。
值得留意的是,《報告》提及,目前,貨幣政策應對空間充足,貨幣政策工具箱豐富,有能力應對各種內外部不確定性。
根據《報告》,下一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將注重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辦法穩需求,堅持結構性去杠桿,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松緊適度,適時適度實施逆周期調節,根據經濟增長和價格形勢變化及時預調微調,注重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優化信貸結構和防範金融風險之間的平衡。創新貨幣政策工具,發揮各部門的政策合力,從供需兩端共同夯實疏通貨幣政策傳導的微觀基礎。
此外,協調好本外幣政策,處理好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間的平衡,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對外開放,通過增加供給和競爭改善金融服務。在實施穩健貨幣政策、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和發揮資本市場功能之間形成三角良性循環,促進國民經濟整體良性循環。
金融業開放將繼續遵循三條原則
《報告》還介紹了中國金融開放取得的一系列積極成果。
根據《報告》,下一步,中國金融業開放將繼續遵循三條原則:一是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原則。二是金融業對外開放將與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相互配合,共同推進。三是在開放的同時重視防範金融風險,使金融監管能力與金融開放度相匹配。
《報告》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將堅定不移繼續推進金融業改革開放,繼續與有關部門加強軟環境建設,推動完善對外開放的配套政策支持,完善跨境資金交易和結算機制,提高境外投資者入市便利性,持續做好高水平對外開放工作,促進中國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
一季度房地產貸款如何?
根據《報告》,總的來看,2019年第一季度,房價上漲區域有所擴大,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增速放緩,施工面積增速有所提高,新開工和竣工面積增速下降。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加快,房地產貸款增速繼續平穩回落。
房地產貸款方面,3月末,全國主要金融機構(含外資)房地產貸款余額為40.5萬億元,同比增長18.7%,增速較上年末下降1.3個百分點。房地產貸款余額占各項貸款余額的28.5%。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26.97萬億元,同比增長17.5%,增速較上年末下降0.25個百分點;住房開發貸款余額為7.92萬億元,同比增長26.8%,增速較上年末下降5.1個百分點;地產開發貸款余額為1.4萬億元,同比下降3.2%,降幅較上年末擴大7.1個百分點。
記者關注到,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鄒瀾此前在4月份金融統計數據解讀媒體吹風會上表示,2019年,人民銀行還將繼續嚴格遵循「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以及「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目標,堅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
當時他介紹,具體有幾方面的重點:第一是配合實施好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第二是按照「因城施政」的原則,落實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第三是會同相關管理部門,繼續做好房地產市場資金管理的相關工作;第四是完善相關制度,加大對住房租賃市場的金融支持和規范,促進形成「租售並舉」的住房制度。
穩妥推進利率「兩軌合一軌」
《報告》還在專欄中談到了穩妥推進利率「兩軌合一軌」的思路和背景。
《報告》表示,當前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一個核心問題是穩妥推進利率「兩軌合一軌」,理順資金價格決定機制。
所謂「利率兩軌」,指的是存貸款基準利率和市場化無風險利率並存。一方面,存貸款基準利率仍是我國存貸款市場利率定價的錨。雖然目前存貸款利率浮動的上下限已經放開,但央行仍繼續公布存貸款基準利率,作為金融機構利率定價的參考。其中,貸款基準利率一直作為金融機構內部測算貸款利率時的參考基準和對外報價、簽訂合同時的計價標尺。
另一方面,我國市場化無風險利率發展良好。目前市場上的質押式回購利率、國債收益率和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等指標性利率,對金融機構利率定價的參考作用日益增強。
《報告》指出,「利率兩軌」的存在影響了貨幣政策的有效傳導。《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降低實際利率水平。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市場利率穩定,貸款的實際利率受風險溢價影響較大。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目前的重點是推動貸款利率「兩軌合一軌」,這有利於增強市場競爭,促使金融機構更准確地進行風險定價,降低風險溢價,並進一步疏通貨幣市場利率向貸款利率的傳導,促進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報告》表示,穩妥推進貸款利率「兩軌合一軌」,重點是要進一步培育市場化貸款定價機制。從國際經驗看,美國、日本、印度等經濟體都曾建立起類似貸款基礎利率(LPR)的報價機制,作為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定價的參考,在推動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借鑒國際經驗,2013年10月25日,我國的LPR集中報價和發布機制正式運行。LPR是由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發布、由主要商業銀行根據市場供求等因素報出的優質客戶貸款利率,並由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在人民銀行的指導下負責監督和管理。自正式運行以來,LPR的市場認可度和公信力逐步增強,已成為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定價的重要參考。
《報告》表示,下一階段,人民銀行將穩妥推進「兩軌合一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在此過程中,繼續發揮好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製作用,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保持銀行負債端成本基本穩定,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創造有利條件。
新京報記者 宓迪 編輯 張瑞傑 校對 付春愔
『肆』 2022我國商業銀行活期存款比例和中長期貸款比例上升
8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努力爭取最好結果。在信貸投放方面,要引導商業銀行擴大中長期貸款投放,為重點項目建設、設備更新改造配足融資,著力擴大有效需求,促投資帶消費增就業,鞏固經濟恢復基礎,增強發展後勁。
成效明顯大型
近年來,我國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保持較快增長。從規模余額數據看,中長期貸款佔比有較大提高。根據人民銀行統計數據,2022年7月底,我國金融機構本外幣境內中長期貸款余額為137.25萬元,占金融機構本外幣境內貸款余額的65.87%,比2011年底的42.3%提高23.57個百分點。從新增規模數據看,中長期貸款在新增貸款中的佔比較高。根據人民銀行粗瞎統計數據,2022年1-7月,我國金融機構本外幣境內中長期貸款余額增加8.15萬億元,占金融機構境內本外幣貸款余額增加額的57.77%。從不同領域看,中長期貸款同比都保持較高增速。以工業為例,根據人民銀行統計數據,2022年6月底,我國工業領域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1.2%,其中輕、重工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分別同比增長27.4%、20.2%,製造業領域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9.7%。2022年3月底,我國高技術製造業領域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31.9%。可見,我國金融機構近年來投放中長期貸款較多,在數量快速增加的同時結構也在不斷優化,中長期貸款向製造業尤其是高技術製造業領域投放較多。
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以及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看,金融機構需要擴大中長期貸款投放。整體來看,我國經濟延續恢復發展態勢,但仍有小幅波動,經濟恢復的基礎需要穩固。在需求總體不足的情況下,需要通過擴大中長期貸款投放穩定需求、穩定經濟恢復基礎。
就長遠發展來看,實現高質量發展也需要加大中長期貸款投放。我國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都需要大規模投資,尤其需要中長期資金支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抓住第四次全球製造業大遷移的機會,推動製造業快速發展岩仿空,迅速成為全球製造業大國
『伍』 消費信貸的現狀與發展方向 [
我國消費信貸發展的基本情況
1998年以來,我國消費信貸發展迅速,成效顯著,為促進消費、擴大內需以及提高人們消費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消費信貸不僅刺激了消費需求,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商品銷售,並成為國家對消費市場實施選擇性調控的重要手段。截至2006年4月末,我國消費信貸余額為22655億元,比剛剛起步時的1997年末增加了22465億元,增長了118倍;消費信貸余額占各項貸款余額的比例也由1997年末的不足0.23%上升到10.2%。消費信貸品種呈現多元化發展。從消費領域看,已發展到住房、汽車、助學等多個消費領域;從信貸工具看,已出現信用卡、存單質押、國庫券質押等多種信貸方式;從開辦消費信貸業務的機構看,已由國有商業銀行「一枝獨秀」發展到有條件開辦信貸業務的所有商業銀行和城鄉信用社都在經營此項業務。具體來看,我國消費信貸的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
貸款總量逐年增長但增速趨緩
1998年,中國人民銀行下發了《關於開展個人消費貸款的指導意見》,消費信貸的發展從此步入快車道。2000~2005年,消費信貸的年均增長率為31.4%,但受到基數逐步擴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消費信貸增長率呈逐年走低趨勢,2000年,消費信貸增長率高達205.4%,而到了2005年這一增長率僅為10.4%。消費信貸快速增長的原因,除了居民消費觀念的變化、金融服務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外,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及消費水平增長較快是近年來推動消費信貸增長的最重要因素。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493元,比2000年增加4213元,年均名義增長1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 2000年的37664億元增至67177億元,年均增長達12.3%。消費信貸的增長與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變化趨勢是基本一致的。
消費信貸結構總體穩定但個別品種波動較大
個人住房貸款一直是消費信貸的主體。近年來,隨著我國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個人住房貸款成為消費信貸發展的重點。為了支持和鼓勵居民購買住房,國家通過重點支持經濟適用房建設、對住房貸款實行優惠利率等多種措施,發展住房貸款。 2000~2005年,個人住房貸款占消費信貸總額的比重基本穩定在80%左右;截至2006 年4月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已達19069億元,佔全部消費信貸余額的84%。
助學貸款穩步發展。1999年以來,為配合高校擴招政策及收費制度的改革,國家出台了教育助學貸款政策。2004年,針對國家助學貸款業務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人民銀行配合教育部等部門出台了通過招投標方式確定經辦銀行、建立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等一系列新政策,使助學貸款業務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截至2006年4月末,國家助學貸款余額已達115.75億元,加上商業性助學貸款,各項助學貸款余額已達137.9億元。初步統計,此項信貸業務開辦至今各金融機構累計發放國家助學貸款185億元,約228萬名學生得到幫助完成學業。
汽車貸款風險逐步暴露,波動較大。汽車貸款是商業銀行較早開辦的消費信貸品種之一。1998~2003年,汽車貸款業務迅速發展。2001~2003年,汽車消費貸款余額年均增長148%,佔全部消費貸款余額的比例歷年依次為6.2%、10.8%和11.7%。但從2004 年初開始,汽車貸款風險逐步暴露,金融機構開始控制汽車貸款規模,採取了更為嚴格的風險防範措施,汽車貸款發展步伐放緩。截至2006年4月末,汽車貸款余額為1011 億元,比2004年末下降583億元。
此外,耐用消費品貸款、信用卡消費等其他消費信貸發展比較平穩。截至2006年 4月末,其他消費信貸余額為2298億元,占消費信貸余額的10.14%,其中信用卡透支消費成為一個新的亮點。
消費信貸地區分布極不平衡
消費信貸發展的地域不均衡與整個消費增長的地域分布不均衡相吻合。據統計,佔全國人口近60%的農村市場銷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近年來逐步下降, 2000年為38.2%,2005年則降為32.9%。銷售進一步向發達地區集中,東部地區銷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已達60%,且比重仍在逐步提高。總體上看,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其消費信貸規模越大。截至2006年4月末,消費信貸余額前六名的省市分別為廣東、上海、浙江、北京、江蘇、山東,其消費信貸余額佔全國的比重高達66%,而西部十二省(區)市的消費信貸余額之和為3126.11億元,僅佔全國的13.8%。
推動消費信貸健康發展的幾點建議
當前宏觀調控處於重要階段,在繼續搞好總量平衡的同時,要重點推進結構調整,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發揮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從國內外經濟發展經驗看,發展消費信貸,是促進消費需求增長的有效途徑。
促進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穩步提高是促進消費信貸發展的根本
隨著社會公眾金融意識的進一步提高,消費信貸已經成為居民優化儲蓄及消費結構的重要工具。一般而言,對居民個人收入和支出的預期會直接影響到其進行消費信貸的深度和頻率。近年來,雖然消費需求增長較為平穩,但投資需求增長加快,增速明顯快於消費需求,導致消費率持續下降,從2001年的61.1%下降至2005年的50.7%。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續擴大,導致總體消費傾向下降,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尚不完善,也使城鄉居民預防性儲蓄動機明顯增強。這些都直接影響了消費信貸的增長。因此,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應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千方百計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減輕居民教育、醫療負擔,從而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改善支出預期,促進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和擴大消費,為消費信貸的持續發展創造堅實基礎。
加快個人信用徵信體系建設,為促進消費信貸發展提供製度保障
借款人誠實、守信是消費信貸得以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但我國建立個人信用制度的工作才剛剛起步,信用觀念尚在推廣過程中,借款人構造虛假的個人資料,騙貸、逃貸的情況屢有發生,嚴重挫傷了商業銀行發放消費信貸的積極性。如,汽車貸款近年來持續下降與個人信用制度不健全有十分緊密的關系。從國外的實踐經驗看,個人信用體系建設和商業化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可以增加居民資產負債狀況的透明度,有利於防範貸款風險;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金融機構管理成本,提高其開展個人業務的積極性。人民銀行近年來在完善企業徵信系統的同時,加快了個人信息基礎資料庫的建設。目前企業徵信系統已在全國范圍內實現聯網運行,為推動消費信貸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下一步的關鍵是要完善個人信息披露的法律依據,盡快制定徵信法規,並出台相關配套辦法,使徵信發展和管理有法可依,為保障信貸資產安全、開展消費信用調查以及依法保護個人隱私等提供製度保障。同時,還應該完善個人信用評級體系建設,促進相關中介機構的健康發展,為金融機構更好地開展消費信貸業務提供服務。
開拓農村消費市場是消費信貸業務發展的重點
消費信貸業務主要在城市開展,這與農村消費水平明顯偏低直接相關。2005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僅為城鎮的32.2%,比2000年下降了1.2個百分點。從消費結構看,2005年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高出城鎮居民8.8個百分點,農村消費結構明顯落後於城鎮。黨中央和國務院已明確提出在「十一五」期間要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發展農村消費市場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各金融機構應從促進消費信貸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對農村居民消費需求進行深入分析,大力發展大額耐用消費品信貸等直接推動農村消費升級的信貸品種,同時也要探索開發其他一些適合農村居民消費習慣的信貸新品種。
推動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是促進消費信貸的創新方向
消費信貸期限一般較長,流動性風險和利率風險都較高。除了一般貸款都要面對的利率變動、借款人收入變動等風險因素以外,消費信貸風險的不確定性因素還表現在借款人工作、住所、健康、家庭變故等都可能對借款人的還款能力產生不利影響。與較長的貸款期限相比,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期限一般較短,一旦商業銀行對經濟金融變化估計不足,未能相應調整現金流量,「短存長貸」風險爆發,銀行就可能被迫折價變現資產或高價緊急融資從而造成損失,出現流動性風險。從國際經驗看,資產證券化作為一種經過實踐檢驗的比較成熟的結構性融資工具,對推動消費信貸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證券化的途徑,可以將長期的住房抵押貸款、汽車貸款及其他消費貸款打包出售,回籠資金,有利於降低中長期貸款比重,改善信貸期限錯配狀況,優化利率期限結構,形成合理的收益率曲線。目前,我國的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剛剛起步。經國務院批准,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已經進行了信貸資產證券化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試點工作,先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了資產支持證券。下一步,在總結相關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可研究探索擴大試點的信貸資產范圍,將汽車貸款、助學貸款、信用卡透支等進行證券化,同時加快推動個人住房貸款證券化進程,為金融機構,尤其是中小金融機構加快個人消費貸款業務發展拓展空間。-
『陸』 中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歷次調整
◆穩健的貨幣政策是我國政府對宏觀調控理論和實踐的創造性發展,豐富了我們對轉軌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認識
◆松緊配合,適度放鬆,及時微調,把握力度是其突出特點
◆商業銀行對穩健貨幣政策的貫徹支持了經濟發展,推動了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及自身發展,加快了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步伐
「堅持正確把握宏觀調控的方向和力度,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是我國政府近年來宏觀調控的首要經驗,是宏觀經濟管理理論與實踐的創造性發展,也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學習、貫徹「兩會」精神,需要更為深入系統地貫徹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快經濟發展,推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一
我國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在連續多年的嚴重通貨膨脹已基本得到控制,東南亞金融危機造成外貿市場急劇縮小,內需不足成為影響經濟發展主要矛盾的背景下出台的。穩健的貨幣政策是我國政府對宏觀調控理論和實踐的創造性發展,豐富了我們對轉軌國家宏觀調控的認識,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在操作中,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出了一系列鮮明的特色,主要包括:
1、與積極的財政政策密切配合,適度信貸擴張,防止信貸膨脹。自1998年推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來,政府通過下調利率和准備金率、擴大銀行信貸自主權、上調指導性信貸計劃、擴大對金融機構再貸款、強化對銀行信貸投放的「道義勸告」等,適度擴張信貸投放,積極啟動內需。與此同時,政府始終對基礎貨幣超額發行引發新的通貨膨脹抱有警惕,在推動商業銀行信貸擴張的同時始終謹慎監控商業銀行資金來源,防止商業銀行信貸的過度膨脹。1998年央行下調准備金率時專門設立臨時賬戶,凍結國有商業銀行由於下調存款准備金率而釋放的流動性,商業銀行新增可運用資金近2800億元,購買了財政部發行的2700億元特別國債和423億元專項國債。這一富有創意的穩健操作措施限制了商業銀行當年資金來源的急劇增長,使下調准備金率這一最具影響力的貨幣政策操作並沒有引發銀行信貸膨脹。
2、松緊配合,適時微調,把握力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政策措施。「在實踐中適時完善政策措施,把握調控力度」,是過去五年穩健的貨幣政策執行中的突出特點。從各國宏觀調控的歷史和實踐來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作為兩大調控工具可以有多種搭配,包括財政與貨幣政策的「雙松」、「雙緊」搭配,也可以實行一松一緊的搭配。實踐表明,積極財政政策與穩健貨幣政策的搭配實施很成功,積極有效,表明我國政府的宏觀調控水平已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3、著眼於信貸結構的調整,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1998年後,在積極推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過程中,政府非常注意調整、優化信貸結構,改善信貸資金配置,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圍繞發展住房、汽車等支柱產業、加快中小企業發展等新的經濟增長點,央行先後發布《關於加大信貸投放,支持住房建設和消費的通知》、《關於進一步改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關於改善金融服務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指導性的文件,推動了各類消費貸款、中小企業貸款的迅猛發展,對改善消費環境、推動中小企業成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銀行信貸結構的優化,信貸投放領域的擴展還有效避免了歷次啟動經濟中流動資金貸款過度膨脹,「倒逼」央行基礎貨幣發行局面的出現。
4、完善貨幣政策操作,加強金融監管,防範金融風險。五年來,穩健的貨幣政策的操作中充分運作了利率、再貸款、再貼現、公開市場操作、窗口指導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完善金融市場,使公開市場操作日益成為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逐步改變了過去通過行政性的信貸計劃等手段進行信貸和貨幣管理的局面,標志著我國貨幣政策操作已基本實現了市場化。在穩健的貨幣政策執行過程中,先後發布了《人民銀行金融監管責任制》等監管規范,積極推行審慎的會計制度,提高資本充足率,建立貸款五級分類制度,督促商業銀行規范法人治理結構和精簡機構,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促使不良貸款比例下降和信貸資產質量改善。
從整體上看,穩健的貨幣政策以擴大內需為中心,在適度擴大貨幣供給及銀行信貸投放的同時,優化結構,防範金融風險,保障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它既避免了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對新一輪經濟啟動的抑制效應,又防止了「擴張性」貨幣政策引發通貨膨脹的隱患,是我國政府在宏觀經濟管理中具有創造性和靈活性的政策選擇,在理論和實踐中都具有創造性。
二
穩健的貨幣政策的推行加快了中國金融業的健康發展,商業銀行貫徹穩健的貨幣政策,不僅帶動了高效信貸投放的擴大,還積極支持了國企改革及社會穩定,發揮了各方面的積極作用。金融發展與經濟發展互動,成為五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突出特點。
1、適度擴大信貸投放,積極支持經濟增長。在穩健的貨幣政策引導下,各商業銀行積極競爭優質客戶,擴大信貸投放,使得銀行信貸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協調互動。以工商銀行為例,1997年各項貸款余額為19090億元。到2002年末,各項貸款余額已達2.9萬億元,五年中貸款余額增長了一倍。2002年當年新增貸款2780億元,比上年多增350億元。
2、配合積極財政政策,優先為國債項目提供配套貸款,加快基礎設施建設。5年來,政府在推行積極財政政策的情況下,累計發行6600億元長期建設國債,商業銀行累計發放配套貸款1.2萬億元,帶動銀行貸款和其他社會資金形成3.28萬億元的投資規模,辦成了不少多年想辦而沒有力量辦的大事。
以工商銀行為例,近年來重點拓展大型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類、大中城市建設等類貸款領域,積極支持基礎設施建設。2001年末工商銀行公司客戶貸款余額24496億元,比上年增加1599億元,其中項目貸款增加728億元,接近貸款增加額的一半。基礎設施貸款佔比明顯提高,當年發放的項目貸款中,交通、電力、電信、石化等基礎設施類貸款佔比超過65%,達1067億元,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主要支持了國家「五縱七橫」公路主幹線和省際干線公路、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全國電網聯網等一大批重點項目。這些信貸項目對改善我國基礎設施水平,提高製造業技術裝備質量,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3、努力擴大消費貸款,扶持新的消費熱點的發展,積極促進擴大內需。1998年,金融機構個人住房消費貸款余額為426.16億元,到2002年末增至8258億元,平均年增長率超過100%。金融機構消費信貸的迅猛增長不僅改善了消費環境,擴大了居民即期消費,還改變了消費方式。1997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298.9億元,當年金融機構消費貸款新增額約250億元,信用消費佔比不到1%。到2002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911億元,消費貸款增加額3694億元,信用消費佔比已超過9%。消費信貸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消費需求的增長,成為擴大內需的主要拉動力之一。
4、積極支持國企改革,維護金融和社會穩定。1997—2002年8月末,我國共核銷銀行呆壞賬准備金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債權2664億元,共支持兼並破產項目5864戶,支持破產企業安排下崗分流人員約430萬人,對維護社會穩定和職工再就業都起到了積極作用。死滯貸款的核銷,意味著同量新貸款的進入,為經濟在除去贅瘤的同時,注入了新的活力。
5、發放扶貧貸款,扶持貧困地區和貧困農戶。到2002年10月末,農業銀行扶貧貸款余額達854億元,其中扶貧貼息貸款余額達439億元。2002年金融機構人民幣農業貸款增加1170億元,同比多增388億元,積極推動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三
商業銀行在貫徹穩健的貨幣政策的過程中,相應制定了合理的產業信貸政策,通過「存量移位」和「信貸傾斜」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使「無形的手」與「有形的手」密切配合,共同推動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這成為新一輪經濟啟動以來引人注目的現象。
1、商業銀行利用「存量移位」優化信貸資金產業配置結構,從低效產業中調出信貸資金,抑制了過剩生產力和重復建設。貸款「存量移位」即信貸資金從效益低的企業移至效益高的企業,通過清收、轉化等手段退出不良貸款市場,是優化信貸資金配置的重要手段。在宏觀上的作用是配合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抑制過剩生產力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2、商業銀行制定合理的行業信貸政策,通過「信貸傾斜」推動信貸資金進入優先發展產業。「信貸傾斜」即信貸投放在全國一盤棋內考慮,使資金流向效益好的地區,是提高信貸資金使用效益,優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以工商銀行為例,近年來在信貸結構調整中,重點拓展大型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類、大中城市建設和社會事業類、外商投資類、高新技術類和優秀中小企業類等五大領域的優質客戶和項目,積極支持基礎設施建設。2001年末工商銀行公司客戶貸款余額24496億元,從貸款的行業結構來分析,投向優勢行業和新興的成長型行業的新增貸款佔全部新增貸款的22%。
3、大力推動金融信息化建設,為國民經濟信息化助力。商業銀行在貫徹穩健的貨幣政策的過程中,始終注意提升金融服務的技術裝備水平,推動金融信息化建設。以工商銀行為例,近年來相繼實施「9991」大機集中工程、綜合業務系統、資料庫建設等三大科技工程,許多重大應用項目上機運行,信息化建設取得了歷史性突破。依託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創新傳統業務,使得一大批高技術含量、知識密集型的現代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相繼推出,極大地提高了與外資銀行的競爭實力。
4、加快改革創新,大大加快了自身發展及競爭力的提升。推動服務業的發展是當前階段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議題,商業銀行貫徹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推動自身改革創新,增強競爭實力,是推動金融服務業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面。近年來,各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明顯改善,經營效益大幅度躍升,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內部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從工商銀行的實際情況看,2000年全行撥備前利潤僅96億元,到2002年已增至443億元,預計2003年將進一步增加到510億元。按五級分類口徑測算,扣減損失類貸款和財務損失後,2002年資本充足率比1999年末提高2.05個百分點。全行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經營評價體系基本建立,「下管一級、監控兩級」的管理新架構逐步形成,經營資源配置結構在優化提升,技術水平有了飛躍性的發展。這些方面,不僅為我國民族銀行業的發展積累了經驗,積蓄了實力,也將為我國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從整體上看,五年來商業銀行對穩健的貨幣政策的貫徹不僅在支持經濟發展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在推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及自身發展中,也取得引人矚目的成就。學習、貫徹十屆人大一次會議精神,就是在認真總結過去五年宏觀調控經驗的基礎上,深入分析當前階段經濟發展的新特點,以創新的姿態完善、貫徹穩健的貨幣政策,推動金融發展和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地成長。
『柒』 貸款增速怎麼算
貸款是當下的人們所經常用的消費方式但是貸款還是有著一定的風險的,因此需要根據自己的消費能力去進行選擇。因此在計算貸款時需要考慮到的是貸款的增速計算公式,如何計算其有著一套自己的計算方式。計算方式即用期末數除以期初數,得出來的數再開期數的次方再減1,貸款增速是貸款增加速度的簡稱,舉例來說,1月份銀行貸出資金為3000億元,2月份銀行貸出資金為3300億元,那麼,貸款增速則為(3300-3000)/3000×100%=10%.貸款平均增速是貸款在一個較長時期中逐期遞增的平均速度。
【拓展資料】
新增人民幣貸款即新增貸款,新增貸款是用來反映我國金融機構向企業和居民發放的人民幣貸款的增加額的一個統計數據,由中國人民銀行定期向社會公布。
2.新增貸款的計算方式為:新增貸款=本期末貸款余額-上期末貸款余額。
3.新增貸款是指現有的貸款款額。
A.其表現的主要特點是:
① 傳統行業多,新興行業少;
② 一般貸款品種佔比多,創新貸款佔比少;
③ 信用等級低的客戶多,信用等級高的客戶少;
④ 實際用於鋪底的多,用於周轉流動的少。
B.新增貸款結構主要表現有以下特點:
① 傳統行業多,新興行業少。
② 一般貸款品種佔比多,創新貸款佔比少。
③ 信用等級低的客戶多,信用等級高的客戶少。
④ 實際用於鋪底的多,用於周轉流動的少。
貸款增長較快,反映我國貨幣政策傳導順暢,市場機制運行良好。在銀行信貸供給的流動性、資本、利率約束得到進一步緩解的情況下,銀行貸款投放的意願和能動性較強,市場機製作用充分發揮,貨幣政策傳導效率明顯提升,前期出台的各項貨幣政策措施能夠更快、更有效地傳導至實體經濟,貸款增長倍數於央行投放的流動性,有利於解決實體經濟實際困難。
貸款較快增長,可以提高企業和居民購買力,從供需兩端支持經濟發展。在現代銀行貨幣體系下,貸款創造存款,貨幣就是貸款創造出來的,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的目標就是為了增加貸款,進而增加貨幣。廣義貨幣就是現金加上企業、個人和其他存款。存款增加意味著貨幣增加,有效緩解了企業和居民的現金流壓力,企業和居民的購買力增強,企業可以去投資,去組織生產,增加就業崗位,發放工資等,居民可以去消費,增加對企業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會逐步體現出來。
貸款增長較快,體現出我國經濟韌性巨大,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貸款增長較快,還反映貸款需求較為旺盛。這表明我國經濟的韌性強、迴旋餘地大,隨著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復工復產逐步接近或達到正常水平,各項經濟活動正在恢復,市場信心增強,經濟復甦明顯領先於其他經濟體。
『捌』 製造業長期貸款和綠色貸款主要動力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2021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數據顯示,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節奏把握適度,保持了支持實體經濟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提高了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後勁,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穩固。從結構上看,金融機構加大了對普惠小微企業、製造業中長期貸款的支持,2月末普惠小微貸款、製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速分別達到35.5%和38.8%。
央行有關負責人介紹,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的主要目標是解決普惠小微企業因受疫情影響出現的資金周轉困難問題,將貨幣政策操作與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提供的金融支持直接關聯,確保資金高效直達實體經濟,促進穩企業、保就業。目前,這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已延續至2021年12月末。此外,綠色信貸資產質量整體良好,不良率遠低於同期各項貸款整體不良水平。銀保監會稱,將研究完善綠色金融相關政策措施,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信貸投放合理增長 兩項直達貨幣政策繼續助力小微企業
據人民日報報道,4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1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年初以來,中國經濟運行持續恢復,發展動力不斷增強,積極因素明顯增多。總體來看,當前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3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27.65萬億元,同比增長9.4%,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低0.7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1.61萬億元,同比增長7.1%,增速比上月末低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2.1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8.65萬億元,同比增長4.2%。一季度凈投放現金2229億元。
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7.67萬億元,同比多增5741億元。3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186.44萬億元,同比增長12.3%;3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80.41萬億元,同比增長12.6%,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個和0.1個百分點。
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0.2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8730億元。3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3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84萬億元。3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94.55萬億元,同比增長12.3%。
「總體上看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長保持平穩。」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表示。從結構上看,一季度,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7.9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6589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增加3245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985億元;非金融企業的境內股票融資2467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212億元,增長近一倍。
今年以來,金融機構信貸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穩固。
總量方面,金融機構貸款平穩合理增長,有效滿足了實體經濟的貸款需求。一季度,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節奏把握適度,保持了支持實體經濟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提高了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後勁。
結構方面,信貸結構繼續優化。金融機構加大對普惠小微企業、製造業中長期貸款的支持,2月末普惠小微貸款、製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速分別達到35.5%和38.8%。
「中國人民銀行將搞好跨周期政策設計,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引導機構增強支持實體經濟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孫國峰表示。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為保證小微企業發揮在穩就業中的重要作用,金融機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幫助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成效顯著。孫國峰介紹,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的主要目標是解決普惠小微企業因受疫情影響出現的資金周轉困難問題,將貨幣政策操作與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提供的金融支持直接關聯,確保資金高效直達實體經濟,促進穩企業、保就業。目前,這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已延續至2021年12月末。
製造業、綠色金融等多領域將成為今年信貸支持重點
中國證券報報道稱,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0年新增製造業貸款2.2萬億元,超過前5年總和。
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表示,督促指導金融機構優化製造業信貸結構,明確「提高製造業貸款比重」和「保持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合理增速」的目標和任務,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高新技術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信貸投放,同時也要支持傳統製造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
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趙歡稱,今年計劃安排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貸款投放4000億元以上。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徐守本表示,今年工行將保持製造業貸款總量穩定增長,加大對「新製造、新服務、新基礎產業、高技術」等「三新一高」領域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力度。
此外,多家銀行還強調將大力推進金融資源向綠色項目傾斜。中國銀行副行長王緯表示,要大力推進綠色信貸投放、綠色債券發行、承銷與投資業務,不斷提升綠色信貸在該行信貸余額中的佔比,降低高碳行業授信余額,穩步提升綠色債券投資在資產組合中的比例。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表示,將按照全市場一流綠色金融綜合服務供應商的定位,圍繞從新能源到新經濟、從長江黃河大保護到國土空間格局的新規劃、從城市更新到鄉村振興不斷擴展的綠色場景,著力完善綠色金融體系。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末,21家國內主要銀行綠色信貸余額超過11萬億元,綠色信貸資產質量整體良好,不良率遠低於同期各項貸款整體不良水平。銀保監會稱,將研究完善綠色金融相關政策措施,鼓勵和引導銀行保險機構積極發展綠色金融,規范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將更多金融資源投向綠色產業,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經濟日報報道,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貨幣投放將更加凸顯「有保有壓」的結構性特徵,「保」的重點是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可能會推出新的政策工具,引導金融資源向這些領域集中,「壓」則主要指向房地產金融以及地方政府平台融資。
近期,部分熱點城市出現了經營貸流入房地產市場的問題,引發了金融監管部門的關注。3月26日,銀保監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等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表示,在部分房價上漲預期較強、炒作氛圍較濃的熱點城市,出現了騙取銀行經營貸實際用於購房的現象,甚至有些還涉及有組織的違法活動。如果不能及時得到遏制,不僅會影響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實施效果,而且還會擠占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的信貸資源。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希望商業銀行不要影響到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質量。
「我們正在抓緊研究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相關工作,爭取盡快推出。」孫國峰介紹,碳減排支持工具是直達實體經濟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通過向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金融機構為具有顯著碳減排效益的重點項目提供優惠利率融資。
『玖』 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說明什麼求高手解答
1.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指的是人民幣貸款余額和外幣貸款余額,一般可說明金融機構對社會的信貸投放規模,但近年來,由於銀行業績考核的壓力,許多銀行業金融機構為了完成存款指標,做了大量的內保外貸、外保內貸等產品,即存貸款同時增加,所以有一定的水分。
2.貸款余額指至某一節點日期位置,借款人尚未歸還放款人的貸款總額。亦指到會計期末尚未償還的貸款,尚未償還的貸款余額等於貸款總額扣除已償還的銀行貸款。
3.貸款余額不是貸款數額,貸款數額是指合同數額,是一個不變的數額。貸款余額是指截止到某一日以前商業銀行已經發放的貸款總和。銀行的考核指標中有存貸比,即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之比不能超過75%,否則就會違規,並存在很大風險,存款余額為負債指標,貸款余額為資產指標。
拓展資料:
一、什麼是貸款總額和貸款余額
貸款總額是指企業在會計期末其貸方發生額的合計數,它表示企業向銀行舉債或融資的總額,而貸款余額是指到會計期末尚未償還的貸款,尚未償還的貸款余額等於貸款總額扣除已償還的銀行貸款。
即短缺貸款或長期貸款科目的貸款余額=前期貸款余額+本期貸方發生額(融資增加數)-借方發生額(償還貸款數)。
二、資金的影響
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反映一個城市對資金的吸附能力。我們知道,資金是經濟運行的動力,也是結果。一個城市能匯聚多少資金,顯示出這個城市的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
資金是經營工商業的本錢,同時也是國家用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物資或貨幣。資金是以貨幣表現,用來進行周轉,滿足創造社會物質財富需要的價值,它體現著以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資金是墊支於社會再生產過程,用於創造新價值,並增加社會剩餘產品價值的媒介價值,也是指資金管理,意思是說在任何一次交易中,只使你的一小部分資金承擔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