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流水資料 > 2018年銀行貸款余額為

2018年銀行貸款余額為

發布時間:2023-06-12 21:01:53

① 通過擴大信貸投放 三家銀行穩增長

記者采訪了解到,通過擴大信貸投放,三家銀行尤其是國開行、農發行在穩增長過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近年來,國家加快棚戶區改造,讓億萬居民「出棚進樓」,改善了民生,同時有力地拉動了投資、促進了消費。

而時間回到五年前。2014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回落至7.4%,相比上年同期下降0.5個百分點。當年4月2日,國務院召開的常務會議確定,由國家開發銀行成立專門機構,重點支持棚改等相關工程建設。在市場人士看來,棚改是穩投資甚至穩增長的「重要抓手」,並一直延續至今。

為解決資金來源問題,央行創設PLS向國開行提供資金,國開行再向地方發放棚改 貸款 。2015年10月,PLS的支持對象擴展到農發行、進出口銀行,支持領域拓展到水利建設、「走出去」等項目。

依靠著PSL的加持以及通過債券市場籌資的優勢,五年間三家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擴張迅速。

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末國開行資產規模為16.1萬億,相比2013年末增長了97.6%,其資產規模僅次於四大行;同期農發行資產規模6.85萬億,相比2013年末增長1.6倍,其間超越了民生、中信、浦發、興業、招商五大股份行,擴張尤為迅速;口行資產規模則由2013年的1.88萬億增至2018年的4.19萬億,增長了1.2倍。而同期國有大行和股份行的資產增幅大多在60%左右。

和上市銀行不一樣,三家銀行僅公布年報,且年報內容不像上市銀行那般翔實,顯得相對「神秘」。因為承擔一些政策性業務,同時體量龐大(三家銀行資產總規模達到27.2萬億),它們的變化亦需引起關注。近日農發行公布了2018年年報,三家銀行年報披露完畢,這構成觀察三者變化的重要窗口。

記者采訪了解到,通過擴大信貸投放,三家銀行尤其是國開行、農發行在穩增長過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由於一些業務綁定了政府信用,有新增隱性債務之嫌。新形勢下,傳統的政府性業務也面臨轉型的難題。

擴張路徑

基建業務一直是國開行的特長,其中也涉及棚改業務,但早期規模並不大。2014年,在央行PSL支持下,國開行發放棚改貸款的規模迅速增長。

年報顯示,國開行2013年發放棚戶區改造貸款僅為1060億,而2014年增長近3倍至4086億,2016年繼續增長至9725億。此後有所回落,2018年新增規模不足7000億。

連續數年的大規模投放(2014-2018合計發放3.71萬億)後,棚改貸款成為國開行的第一大業務。年報數據還顯示,截至2018年末國開行貸款余額3.2萬億,約佔全部貸款余額為27.4%。第二大業務為公路貸款,佔比低於棚改貸款11個百分點。

以糧棉油、三農貸款為主業的農發行則在2016年大規模介入棚改業務。和國開行相比,農發行的優勢是人員眾多、網點豐富:農發行5萬多員工,而國開行不足萬人;農發行近兩千個縣域支行,而開行只在省會及副省級城市布有分行。

「國開行大部分棚改項目與省級、地級市政府合作,統貸統還。農發行多年在縣市級耕耘,爭搶了很多縣級甚至市級的棚改項目。」中部省份某地市級城投公司融資部人士表示,「因為項目風險低, 收益 也有保證,基本都是綁定政府信用。」

農發行年報顯示,2015年農發行投放的棚改貸款僅為283億,但2016年激增至2133億,此後進一步上升,至2018攀升至5876億。四年間農發行合計投放1.25萬億,棚改貸款也成為農發行的主要業務。

棚改貸款的大規模投放一方面來自於央行PSL的支持。2014年,央行提供PSL資金3831億元,2014-2018年提供PSL資金在4000-10000億之間。截至2018年末PSL余額增至3.37萬億。

另一方面則得益於政府購買棚改服務的交易結構設計。其主要模式為,棚改主體將政府購買服務合同向銀行質押融資。政府根據合同約定,分期向企業支付采購資金,用於項目資本金投資及償還銀行貸款。穿透來看,實質上是財政對棚改貸款兜底,有新增隱性債務之嫌。

在上一輪的穩增長中,專項建設基金也是重要方式。其操作方式為,國開行、農發行向郵儲銀行定向發行專項建設債券,然後利用專項建設債券籌集資金,建立專項建設基金,國開基金或農發基金採用股權方式投入項目公司。

在大規模投放的情況下,基金入股了一些民營企業項目。但出於風險考慮,增信方式上國開基金和農發基金要求當地融資平台按約定回購基金持有的民企項目股權,民營企業則再向地方融資平台回購股權。如果查閱地市一級融資平台公司的工商資料,可以發現其股東大多有農發基金或國開基金的股份。

「上一輪穩增長主要通過專項建設基金提供資本金,但最後增加了政府隱性債務。所以這一輪穩增長直接用地方政府債券提供資本金。」某外資銀行銀行業分析師表示。

專項建設基金已式微。以國開行為例,2015年末其專項債券余額為0.58萬億,2017年增長至1.39萬億,不過2018年回落至1.35萬億。分析認為,這可能是部分地方政府提前回購了專項建設基金。

轉型之路

記者了解到,此前國開行、農發行的棚改、水利、公路等基建類業務大多綁定政府信用,而這可能新增政府隱性債務。

農發行西部省份信貸部門人士表示:「項目倒也不缺,但是很難做起來。如果新增隱性債務將會被問責,這是一個巨大的風險。所以我們對政府類項目都比較謹慎,只做一些收益能覆蓋本息的項目,但收益從何而來是個大問題。」

最近,她還接到一個任務,即了解政府開展隱性債務清理導致政策壓力加大的背景下,農發行與地方政府如何持續合作,包括業務在發展方式、品種、模式等方面的變化。

記者了解到,農發行近日下發通知,要求各分行積極支持移交—運營—移交(TOT)模式貸款項目。文件稱,TOT模式作為PPP項目中的一種重要模式,有利於盤活政府存量資產;支持TOT模式能幫助地方政府減輕財政負擔,深化政策性銀行和地方政府的合作關系。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此前一些金融機構也試水了若干TOT項目。農發行現在介入,是因為傳統的平台業務(如棚改、水利貸款)有新增隱性債務之嫌,農發行的政府性業務大幅壓縮,急需尋找新的投向和模式。

國開行也有一些探索。今年3月,國開行行長鄭之傑接受采訪時表示,建議擴大PSL的使用范圍,增加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持。今年7月初,浙江省發改委和浙江國開行下發的一份通知顯示PSL已拓展了支持范圍。

通知稱,對符合「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及裝備製造、生態環保、地下管廊、科技創新及研發、清潔能源、集成電路和配套產業等領域抵押補充貸款資金(PSL)運用標準的項目,給予低成本資金支持。

如果從廣義基建角度來看,截至2018年末國開行鐵路、公路、電力、公共基礎設施和棚戶區改造貸款余額佔比接近七成。嚴監管下綁定政府信用明顯違規,新的模式亦需探索。「這必然有陣痛。」國開行西部某省分行信貸部人士坦言。

「相對於農發、開行而言,進出口銀行專注於外貿業務信貸,對政策性業務的恪守貫穿了從成立到現在的始終,方向相對明確。」滬上某券商固收首席分析師稱。因為三家銀行是債券市場主要的發債主體,也為債市參與者關注。

利率 市場化影響

和商業銀行通過存款籌集資金不一樣,國開行、農發行、口行主要通過發債籌集資金。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國開行、農發行、口行應付債券余額分別為9.1萬億、4.2萬億、2.6萬億,分別約占其負債規模的61.4%、63%、66%。鑒於債市市場利率已實現市場化定價,如今貸款利率錨定LPR後,三家銀行資產端也將實現市場化定價,由此資產、負債端都將率先實現市場化定價。

也有商業銀行人士擔心,商業銀行負債端主要來源於存款,存款利率成本短期難以降下來,但國開行、口行、農發行依託國家信用在債市籌資,其成本低於存款利率。如果三家銀行介入一些商業性業務,將具有明顯優勢。

實際上,如何准確界定商業性業務和政策性業務也是三家銀行需要面對的爭論。中部省份某地市農發行信貸人士介紹,今年首度投放了一些小微貸款,增信上主要由省擔保公司擔保。傳統上,小微企業貸款是商業性業務,但在支持小微的大背景下,這類業務又具有了政策性的含義。那麼到底如何界定?

從經營數據來看,2018年國開行實現利潤1121億,相比上年小幅收窄;農發行凈利潤181億,同比微增5.8%;口行凈利潤則由2017年的虧損122億轉變為2018年盈利48.2億。

「2015年外匯注資後,口行收到450億美元外匯後保留在境外運作了。2017年人民幣升值,口行從中承受了匯兌損失;2018年人民幣貶值,獲得匯兌收益,由此帶來利潤變動。」 一位外資銀行匯率研究主管表示。

不過他提醒,這一操作仍屬正常之舉,取決於觀察視角。部分企業傾向於避免外匯損益出現較大變動,往往會增加套保操作。而對匯率變化導致的估值起伏接受度較高的企業,也較為常見。

② 銀行房貸政策未現松動

銀行房貸政策未現松動

伴隨銀行年報的發布,銀行涉房貸款全貌也逐步顯現。數據顯示,六大行2018年投向房地產業貸款及個人住房貸款的總規模達19.56萬億元,較2017年年底的16.66萬億元增長了17.44%。一方面,新增貸款中個人住房貸款占據了全部新增貸款的「半壁江山」;另一方面,個人住房貸款增速及其在新增貸款佔比均持續下滑,體現了房地產嚴監管下銀行授信政策的結構性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在個人按揭貸款增速放緩的同時,銀行房地產開發貸卻逆市上揚,部分銀行相關貸款顯現不良抬頭跡象。對此,多家上市銀行表示,將聚焦重點客戶、重點區域的差異化授信政策,同時警惕相關領域風險。專家表示,嚴控房地產政策並未松動,「房住不炒」也仍然是銀行信貸政策的基本底線。

大行新增個人住房貸款增速

普降4%至5%

作為個人住房貸款發放的主要來源,2018年六大行個人住房貸款新增2.5萬億元,在全部新增貸款5.13萬億元的體量中佔比為49.39%。

根據六大行新增個人住房貸款體量排序,依次為工商銀行0.65萬億,建設銀行0.54萬億,農業銀行0.53萬億,中國銀行0.44萬億、郵儲銀行0.26萬億、交通銀行0.11萬億。其中,除建行和交行外,其餘四家大行個人住房貸款佔新增貸款比重均有較大幅度下降,工行由2017年的59.31%降至54.89%,農行由57.48%降至43.2%,中行由54.29%降至49.6%,郵儲銀行更是由60.64%降至40.62%,降幅達20%。

目前披露相關數據的股份制銀行中,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佔新增貸款比重增減不一。例如,中信銀行2018年個人住房貸款增量為0.13萬億,佔比33.16%,較2017年上升11%;浦發銀行2018年個人住房貸款增量為0.08萬億,佔比23.65%,較2017年增長13%;招商銀行新增個人住房貸款為0.09萬億,佔比26%,較2017年下降約8%;平安銀行新增個人住房貸款0.029萬億,佔比10%,較2017年下降19%。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個人住房貸款增量可觀,且仍是銀行新增貸款的投向重心,但房地產調控仍然在個人住房貸款份額及增速上得以體現。一方面,銀行新增貸款投向個人住房貸款的比例已連續兩年減少。工行、中行、農行、郵儲銀行新增貸款投向個人住房貸款的比例,從2016年的64.51%、70.47%、78.17%、60.64%,分別下降為2017年的59.31%、54.29%、57.48%、60.64%,再進一步下降到2018年的54.89%、49.6%、43.2%、40.1%。

另一方面,銀行個人住房貸款增速連續兩年降低。2016年工、農、建、交四家國有大行個人住房貸款增幅均在30%左右;2017年,工行和農行的房貸增速在20%以上,建行、交行2017年房貸增速在15%以上。而2018年,各大行房貸增速繼續降低4%至5%,農行、工行、建行、交行增幅分別為16.8%、16.5%、12.8%和12.3%。中行未披露相關具體數據,但其2018年年報表示,繼續執行差異化的個人住房貸款政策,穩步投放個人貸款。股份制銀行增速的下降則更為明顯。平安銀行2018年房貸增幅較2017年下降60%,光大銀行、民生銀行降幅也均超過22%。

某銀行個貸業務人士對記者表示,無論是去年還是今年,房地產政策都沒有放鬆跡象,房貸基調沒有變化,仍以嚴控為主。「不過因為整體利率下降,流動性確實出現改善,業務開展比較平穩,放款效率有所提高,北京部分銀行在審批後能達到2至3天放款。」該人士表示。

一位券商分析師表示,銀行按揭貸款投放較多主要是因為在當前經濟形勢下,銀行自身風險偏好下降,傾向於風險較低的零售端業務。按揭貸款占據了個人貸款存量的3/4,且有住房抵押,歷史上不良率在0.3%至0.4%之間,遠低於行業整體水平,實際損失率更低。受風險偏好下降影響,銀行有動力多做按揭。

多銀行對公房地產業貸款余額、佔比呈雙升

與個人住房貸款業務增速回落不同,雖然房企融資渠道收緊已成既定事實,但去年上市銀行房地產行業貸款總額卻普遍逆勢增長。不同銀行對房地產業貸款的統計口徑略有不同,主要包括開發貸款、經營性物業抵押貸款和其他發放給房地產行業企業的非房地產用途貸款,其中以開發貸為主。

除郵儲銀行外,工農中建交五家國有大行2018年對公的房地產業貸款余額和佔比均呈現雙升態勢。

中行房地產貸款余額接近9158億元;工行達到8500億元;農行和建行都超過了6000億元,而交行和郵儲銀行則分別為2165億元和563億元,其中,郵儲銀行房地產業貸款僅為1%,遠低於其他大行。

農行房地產業貸款佔比由2017年的8.4%升為9.4%,其年報顯示,該行房地產業貸款的統計口徑包括發放給主營業務為房地產行業企業的房地產開發貸款、經營性物業抵押貸款,和其他發放給房地產行業企業的非房地產用途的貸款。建行房地產業貸款由3.2%升至3.7%,2018年房地產開發類貸款余額3656.54億元,較2017年增加466.54億元,年報顯示,其重點支持優質房地產客戶和普通商品住房項目。

相較大行的個位數增幅,股份制銀行對房地產業貸款似乎更為積極。2018年民生銀行新增房地產業貸款1318.15億元,居上市銀行之首,佔全部新增貸款的比重高達52.22%。招商銀行和光大銀行對房地產業貸款投放力度亦較大。2018年末,招商銀行房地產業貸款余額3164.9億元,同比增長25.58%;光大銀行房地產業貸款余額1920.75億元,同比增長35.25%。

在房地產業貸款增長有所提速的同時,多家銀行年報顯示,房地產業貸款不良有抬頭跡象。例如,平安銀行2018年末房地產業不良率1.56%,較上一年增加0.79個百分點。

對於其中風險,銀行也在年報中表示會有相應關注和調整。例如,交行年報表示,部分領域潛在風險的防控任務較重,債務壓力較大的房地產企業存在的風險需要警惕。招行也預計,2019年房地產行業風險主要集中在部分去庫存速度慢的三、四線城市,以及個別高杠桿、中小房地產企業。

涉房業務

已現「觸頂」跡象

對於銀行而言,「房住不炒」仍然是其信貸政策的基本底線,其年報中均提及「落實差異化信貸政策」和「支持自主性購房需求」,加之監管層強監管持續,整體來看,銀行涉房業務已現「觸頂」跡象。

農行表示,該行嚴格落實各項監管要求,實行差異化個人住房信貸政策。此外,該行開發零售貸款欺詐風險識別系統,精準識別住房貸款假按揭等。中行表示,認真執行住房金融政策,嚴格執行差異化信貸政策。

央行在2019年金融市場工作會議上表示,加強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落實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中國銀行業協會聯合普華永道發布的《2018年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對2380位銀行家的調查顯示,盡管地產公司抵押擔保品大部分時候是土地儲備或樓宇,理論上是中國較優質的擔保品,不過,依然有45%的銀行家認為2018年信貸投資應該首先要限制房地產行業。

對於2019年信貸投放,上述券商分析師認為,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方面,我國居民杠桿率仍處於安全水平,預計按揭貸款今年仍將維持平穩增速。房地產企業貸款方面,在「因城施策」差異化調控原則下,房企資金可得性或將有所提高。

③ 廣發銀行已發行130億ABS 信用卡貸款余額5千億

過去幾年,個人消費信貸ABS發行規模增長20倍以上,從年均幾十億規模增至千億以上,成為僅次於住房信貸和汽車消費 貸款 的第三力量。消費信貸ABS的玩家主要是銀行和持牌消費金融機構。

今年上半年,廣發銀行發行了「臻鑫2019年第一期個人消費貸款資產支持證券」,總額55.88億元,底層資產為廣發銀行 信用卡 消費分期。

自2015年以來,廣發銀行累計發行了四期個人消費分期ABS,累計金額127.9億元,其中三單底層資產為信用卡現金分期,一單底層資產為信用卡消費分期。

2015年央行發布」7號文」後,以汽車抵押貸款、住房抵押貸款和消費貸款及信用卡等為基礎資產的資產證券化業務得到了迅猛發展,其中個人消費貸款增速最快。

據中國資產證券化分析網統計,2015年,個人消費貸款ABS發行金額僅113億元;2017年飆升至1489億元,2018年,在金融去杠桿的大背景下,個人消費貸款ABS發行金額依然高達1101億元。

中國資產證券化分析網統計數據顯示,過去幾年個人消費貸款ABS前十名發起機構中,除了捷信消費金融和中銀消費金融外,其餘均為銀行機構。

廣發銀行個人消費貸款ABS發行規模排名第六,累計發行四單,金額127.9億元。

廣發銀行最近一期個人消費貸款ABS是2019年上半年發行的「臻鑫2019年第一期個人消費貸款資產支持證券」,總額55.88億元,底層資產為廣發銀行信用卡消費分期。

從披露信息看,本次發行ABS分為優先A檔、優先B檔和次級三檔,其中優先A檔發行金額46.74億元,佔比83.64%;優先B檔發行金額2.98億元,佔比5.33%;次級檔發行金額6.16億元,佔比11.03%。

本期證券入池貸款共計1223576筆,借款人戶數68.9萬筆,資產池合同金額91.26億元,未嘗本金余額55.88億元,單筆貸款最大未嘗還本金金額為8.25萬元,單筆貸款平均本金余額僅0.46萬元。可見,資產池分散度較高,集中風險較低。

此外,資產池貸款加權平均年化 手續費 率為6.99%,其中,7%-9%年化手續費的貸款余額佔比46%。而本次證券優先A檔發行 利率 僅3.2%,優先B檔發行利率3.76%,利差空間較大。

值得關注的是,以往發行的四單ABS產品中,前三期底層資產均為信用卡現金分期,其發行利率優先順序最低4.35%,最高4.98%,次級最低4.7%,最高5.29%。第四單底層資產為信用卡消費分期,優先順序利率僅有3.2%,次級發行利率為3.76%。

在中債資信的評級報告中,以逾期90天以上貸款為違約標准,統計了66個靜態樣本池的累計違約率。圖表顯示,大部分樣本池的累計違約率在12期之後趨於平緩,整體違約率水平介於2%-2.5%。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下半年和2018年一季度的樣本池違約率曲線走勢較為陡峭,風險水平似乎有所上升。

而根據評級報告估算,此次資產池中逾期90天以上貸款的回收率為16%。

公開信息顯示,廣發銀行成立於1988年,是我國首批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大股東中國人壽(港股02628)持有廣發銀行43.69%股份。截至2018年末,廣發銀行資產總額2.36萬億元,負債總額2.20萬億元;存款總額1.3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22.28%;貸款總額1.34萬億元,較年初增長21.51%。2018年,廣發銀行實現營業收入593.20億元,凈利潤107億元。

截至2018年末,廣發銀行個人貸款余額7409.44億元,較年初增長29.08%,主要是信用卡業務、個人住房 按揭 貸款和消費信貸業務增長較快。個人貸款結構中,信用卡透支佔比超過65%。截至2018年末,廣發銀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1474.82億元,佔比19.90%;個人信用卡透支貸款余額4855.01億元,佔比65.52%。截止2017年末,廣發信用卡透支余額為3787億元。

截至2018年末,信用卡累計發卡量6994萬張,較年初增長22.47%,不良貸款率為1.30%,較年初降低0.27個百分點。

④ 招行仍穩居「零售之王」 未來銀行零售格局存變

3月23日, 招商銀行 發布了2018年年報,零售業績亮眼,已然是零售業務各個細分條線的王者。本文將從用戶、資產、負債、和未來潛力等方面,結合平安銀行的業績,分析探討招商銀行零售業績的具體方面和所做努力,以及未來零售銀行業的市場格局。

一、招行零售客戶MAU增長近50% 各用戶指標「吊打」平安銀行

2018 年,招商銀行的零售客戶「三億」齊飛,零售客戶總數達1.25億,儲蓄客戶總數達1.25億,「招商銀行」和「掌上生活」兩大App累計用戶數達1.48億,全方位「吊打」努力追趕的平安銀行。其中,兩大App的累計用戶數增速高達43%,月活躍用戶數(MAU)也突破8100萬[1],增長了47%,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招商銀行業務互聯網化成效顯著。

在行業領先的規模基礎上,有這樣如此高的增速並非易事。這主要得益於,2018年,招商銀行將用戶從 銀行卡 向App轉移,除了將所有業務都整合到APP中去,兩大APP也不再局限於自有用戶、自有場景及金融服務。通過建立自有場景和搭建交通出行等非金融類場景的用戶生態體系,吸引非招行用戶在招商開立II、III 類賬戶,甚至不綁定銀行賬戶的用戶也可以在招行APP上獲得一些服務。目前,「招商銀行」「掌上生活」兩大App分別已有27%和44%的流量來自非金融服務,自有場景有15個MAU超過千萬人次, 信用卡 數據獲客佔比高達61.21%。

二、招行零售業務盈利能力和貢獻率均有所提升 但貢獻率低於平安

招商銀行的零售業務盈利能力穩步上升。2018年,招商銀行零售金融業務成本收入比35.47%,同比下降0.55個百分點。同時,利潤率也有所上升,由2017年的44.67%提升至46.43%,高於平安的35.95%。零售業務的主要收入仍然為凈利息收入,佔全部零售營業收入的65.34%。

2018年,招商銀行的零售金融業務貢獻率均有所提升。其中,營業收入1,258.46億元,同比增長16.11%,對營業收入的貢獻率為50.63%,較上年上升1.56個百分點;稅前利潤582.63億元,同比增長20.34%,占業務條線稅前利潤的59.34%,較去年上升2.51個百分點。零售業務的非利凈收入427.20億元,占公司非利息凈收入的54.72%。

但是,與平安銀行相比仍然略有差距。平安銀行的零售利潤貢獻率高達69.02%,相比之前大數據研究院結合半年報數據的對比結果,招商銀行2018全年的數據並沒有出現意外。由此也可見得,平安銀行在零售轉型上執行強度之大。

三、招行零售 貸款 突破2萬億 消費貸不良率高於平安同類資產

2018年,招商銀行的零售貸款余額突破2萬億,同比增加11.4%,零售貸款佔比達到51.10%,而平安零售貸款佔比高達57.77%;零售業務的不良率為0.79,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其中,信用卡和消費貸貸款余額在零售貸款中的佔比均有所提升,信用卡貸款余額高達5754.90億元,佔比由2017年的13.78%增加到14.63%,不良率與去年持平,為1.11%。

與平安銀行的不良率分布結構不同,招商銀行消費貸的不良率高於本行信用卡,為1.13%,同比下降了0.03個百分點,高於平安銀行新一貸的不良率(1%),可見,平安銀行對於消費貸的風險控制水平優於招商銀行。

四、2%的金葵花客戶貢獻80%總資產 零售業務利差被平安反超

從零售客戶的分布來看,招商銀行金葵花及以上客戶236.26萬戶,佔全部零售客戶數不到2%,這部分客群的總資產余額卻高達55082.35億元,佔零售客戶總資產余額的80%以上。這就意味著,招行不到2%的零售客戶貢獻了80%以上的資產額,遠超出所謂的「二八定律」,說明招行的中高端用戶佔比較高,在高凈值用戶周邊建立了良好持久的信任度。

從負債端來看,招商銀行實力不俗。截至2018年末,招商銀行的零售客戶存款余額14366.75億元,穩居股份行第一。零售存款余額佔全行存款總額的35%,其中,活期存款佔比70.56%,零售存款的平均成本低至1.03%,只有平安銀行的一半不到。但從2018年全年的數據來看,招商銀行的零售存貸業務利差為5%,已經被平安銀行的5.25%反超。

五、招行零售之王地位短期難以撼動 長期市場格局仍需觀察

綜合2018年全年業績來看,招商銀行的零售業務毫無疑問仍然樹大根深,難以被真正撼動。不管是從絕對規模,還是從發展質量及未來後勁上,招商銀行依然是領頭羊地位。但也必須承認,經過兩年半的轉型發展,平安銀行零售業務有些方面確實超過了招商銀行,屬於名副其實的「零售新星」。

與招商銀行相比,平安銀行零售貸款佔比較高,零售業務利差反超招商銀行,零售業務的貢獻率更可能為上市銀行中最高水平。各個零售業績指標同比增速非常快,可見平安銀行轉型零售業務的決心。

但是,用戶是業務發展的基礎,招商銀行的用戶規模和活躍程度,都遠超過平安銀行。從業務發展後勁上看,資產端和負債端不同的業務屬性,也反映到了兩家銀行的零售業績上。相比起負債端,平安銀行的貸款業務發展業績更為亮眼。究其背後原因,應該是,貸款業務是用戶高需求、銀行主動能力更高的業務,在短期內,提供更有吸引力的產品,並做大規模的營銷,帶來較高的增速相對簡單。

負債端的業務則是將用戶的資產吸納過來,用戶行為更為謹慎,良好的服務聲譽、持久的信任度都是用戶著重考慮的因素,而這,也是招行這么多年來一直堅持在做的事情,從其金葵花客戶情況可見一斑,在信用卡、財富管理、私人銀行等核心業務領域都構建了較大的「護城河」,短期內被他行趕超可能性不大。

從未來的發展趨勢看,招商銀行持續重金投入金融科技。2018年,招商銀行信息科技投入65.02億元,同比增長35.17%,為零售金融業務提供了更精準化的營銷和更精細化的服務。零售金融方面,監控超過4000個變數,覆蓋零售金融類交易接近20億筆,並且在資本市場表現不佳的環境下較好地規避了風險。

銀行開發的智能投顧產品摩羯智投,累計銷售規模已達到122.33億元。平安銀行的獨有優勢則在於,有一個背景實力很強的「爸爸」,可以在交叉營銷、金融科技服務等多方面都為其提供強有力的後盾,尤其是平安系的金融科技能力在整個大金融科技領域都位居前列。

短期來看,招商銀行的地位難以超越,長期格局不好冒下定論,需要持續跟蹤關注。但總體而言,銀行業零售業務的轉型改革之路漫漫,未來仍面臨著互聯網金融市場其他主體、自身發展瓶頸等多方面的考驗。

2018年招行的月活統計口徑由 「APP登錄次數」改為「APP打開次數」,也是其絕對值大幅增長的原因之一,後面同比增長率已經調整。

⑤ 2018大連農商銀行小微貸款余額

從大連農商銀行獲悉,為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經營成本,向實體經濟讓利,該行持續加大有效信貸資金供給、給予小微企業優惠貸款利率支持、積極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政策,新近出台針對小微企業的減費惠企政策措施,減費項目多,讓利力度大,幾乎惠及到該行全部企業客戶。據悉,此次減費讓利政策措施從9月30日起正式執行。

⑥ 13家銀行供應鏈金融全梳理:從五大商業銀行到城市商業銀行創新不斷

在傳統展業模式中,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高度依賴於核心企業信用,並以線下模式為主,耗費人力精力的同時業務也面臨難以上量的瓶頸。

在2012年的「鋼貿大危機」中,諸多鋼鐵行業供應商採用貨物多重抵質押的方式進行欺詐性融資,導致布局其中的銀行不良率飆升,並自此對供應鏈金融心生怯意。

而如今市場的外部環境已悄然改變,近年來銀行對金融 科技 力量越發重視,多家銀行成立了直屬金融 科技 公司,日漸成熟的智能倉儲及監控、電子合同簽章、區塊鏈等新技術,亦被逐步應用到供應鏈金融業務中,過往銀行在風控端的弱勢正被不斷抹平。

疊加國家對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政策端強力支持,以及國內中小企業應收賬款極大的市場融資缺口,銀行「重返供應鏈金融戰場」勢在必行。而以互聯網線上化、區塊鏈等技術為支撐的新展業模式,正成為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突圍利器。

那麼如今各家銀行在供應鏈金融的布局上有何具體變化呢?智信據2018年各家銀行發布的年報數據,對5家大型商業銀行、4家代表性股份制銀行、兩家城商行以及電商系民營銀行的展業概況進行了以下梳理:

工商銀行

工商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新變化主要體現在其線上小微金融服務平台上,平台主要包含純信用類的「經營快貸」、抵質押類的「網貸通」,以及「線上供應鏈融資」三大主要產品。工行還與平台方中企雲鏈合作,創新了可流轉多層級的核心數字化應收賬款確認憑據,將核心企業信用進一步向供應鏈末端小微企業延伸。

僅2018年前9個月,工行便已累計為1300戶上下遊客戶發放超過450億元的線上供應鏈融資。截至2018年末,工行的小微企業貸款總額達3216.85億元,同比增長18.1%,小微金融業務中心的布局亦達到258個,全面推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落地。

▌農業銀行

農業銀行發力供應鏈金融首先體現在制度建設上,2018年農行總行建立了「普惠金融事業部+八大後台中心」的事業部架構,37家一級分行和重點二級分行均成立了普惠金融事業部,形成「三農+小微」雙輪驅動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

在具體業務的推動上,農行主要通過發展「數據網貸」業務,向核心企業上下游小微客戶提供全線上化融資服務。截至2018年末,農行已為眾多核心企業的上下游小微企業發放貸款2.3萬筆,總額達91億元。而近期,農行也與平台方中企運雲鏈合作推出了供應鏈新產品 「保理e融」,為核心企業上下游各層級供應商提供融資。

▌中國銀行

憑借在國際貿易金融上的優勢,中國銀行早在2007年便推出了基於供應鏈融資的產品「融易達」,2009年成立供應鏈團隊並正式發力供應鏈金融,在2009~2014年七年期間,其供應鏈金融業務發生額便從740億元突破至1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68%。2011年底,中行通過「銀企對接」將平台融資方的訂單信息直連中行系統的方式,實現了首個在線供應鏈金融項目的落地,後續通過此種方式累計拓展了京東、蘇寧等300多家企業,在線發放融資超百億元。

中行2018年年報亦顯示,其正在參與「區塊鏈福費廷(Block Chain Forfeiting)交易平台」和「數字票據交易平台」的建設和投產,未來將繼續以「電子化」+「全球化」的方向拓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截至2018年末,其普惠金融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304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26%。

▌建設銀行

建設銀行在2018年提出了普惠金融發展戰略三年規劃,並在組織建設方面實現了普惠金融事業部在一、二級分行的全覆蓋,累計組建小企業中心達288家。

具體到業務層面,建行則是圍繞企業采購、製造、銷售直至最終用戶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三流」的運作,設計研發了包括應收賬款融資、金銀倉、動產質押融資、訂單融資、動產質押融資等十餘個供應鏈融資產品。在業務受理中建行重點關注業務的真實交易背景,產品與企業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高度嵌入,以及需提供結構化、組合式的服務。截至2018年末,建行已累計向3.3萬家企業發放了5385億元的線上供應鏈融資,線上供應鏈合作平台達1184家。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余額6310.17億元,較上年新增2125.15億元。

▌交通銀行

交通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主要通過「蘊通供應鏈」平台進行,並主要圍繞 汽車 及其他各行業核心企業,通過與國內大型物流公司開展質押監管合作,並與保險公司開展信用保險合作的形式,交行先後推出了「快易貼」、「快易收」和「快易付」等產品,打造了「蘊通e鏈」的一系列供應鏈融資產品。

截至2018年末,交行累計拓展境內達標產業鏈網路超3000戶,產業鏈金融系列產品融資余額超人民幣110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22.42%,交行的區塊鏈技術已在 汽車 物聯網金融領域落地應用,應收賬款鏈業務亦正在快速推進。

▌平安銀行

平安銀行(原深發展銀行)是國內最早涉足並提倡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商業銀行,2002年,深發展銀行成為國內首家系統性提出並推廣供應鏈金融及貿易融資產品組合的銀行,僅2005年,深發展銀行「1+N」供應鏈金融模式就創造了2500億元的授信額度,當年不良貸款率僅為0.57%。

在線上布局部分,針對產業鏈核心企業及其上遊客戶,2018年平安銀行推出了供應鏈應收賬款服務平台(SAS平台),提供線上應收賬款的轉讓、融資、管理、結算等綜合金融服務。SAS平台全面應用「平安區塊鏈」、「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核心技術,對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實施智能核驗和持續監測。截至2018年末,平安銀行的SAS平台累計交易量已突破100億元,為111家核心企業及其上游中小微企業提供服務。

▌浦發銀行

浦發銀行最早在2007年推出「企業供應鏈融資解決方案」,為核心企業提供信用服務、采購服務、存貨周轉、賬款回收等融資支持。自2011年起,浦發銀行致力於打造具有特色的供應鏈金融平台,並與中國移動、神龍 汽車 、中遠物流等多家核心企業和物流公司合作,實現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整合。

在線上化的布局上,浦發銀行圍繞資產端核心企業的批量獲客,落地了「京浦e賬通」、 「京浦e商貸」等產品,並在線上供應鏈金融領域推出「政采e貸」和「票據池秒貸」等創新產品,以及雲資金監管、e企行綜合服務平台等產品。截至2018年末,浦發銀行在供應鏈領域服務 科技 型企業客戶超過3.13萬戶,推動 汽車 供應鏈20條,服務 汽車 行業上下遊客戶864戶。

中信銀行

中信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主要通過構建三大平台、四大增值鏈以及五大特色網路的方式推動。三大平台包括物流融資平台、同業合作平台及政府支持平台,四大增值鏈包括打造應收賬款增值鏈、預付賬款增值鏈、物流服務增值鏈、電子服務增值鏈,五大特色網路為 汽車 金融網路、鋼鐵金融網路、家電金融網路、電信金融網路及石化金融網路等。

中信銀行也於2018年10月成功上線全流程線上供應鏈金融平台創新產品「信e鏈—應付流轉融通」,將中信銀行業務系統與核心企業的供應鏈金融平台對接,藉助標准化電子「付款憑證」的多級流轉,向其上游N級供應商提供全流程、線上融資。2018年中信銀行還推出了國內首個區塊鏈福費廷交易系統,並發布「區塊鏈+供應鏈」試點創新項目,截至2018年末,其鏈上發生的業務量超過100億元。

▌浙商銀行

供應鏈金融是浙商銀行目前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浙商銀行從2016年開始研究區塊鏈技術應用,並於2017年8月率先投產基於區塊鏈技術開發的應收款鏈平台。圍繞供應鏈金融,浙商創新「池化」及「線上化」的融資業務模式,在三池(涌金票據池、涌金資產池、涌金出口池)的基礎之上,繼續圍繞三大業務平台進行展業。

一是池化融資平台,其2018年簽約客戶達22290戶,同比增長43.58%,池內資產余額3506.79億元,累計入池應收賬款筆數10.08萬筆,入池金額約729億元。具體產品「至臻貸」2018年簽約客戶1645戶,同比增長26.25%,融資余額501.25億元,同比增長44.68%。

二是針對核心企業財務服務的易企銀平台,2018年共落地易企銀平台234個,較上年末增長172.09%,平台累計融資367.8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85.28%。

三是應賬款鏈平台,截至2018年末,浙商銀行落地應賬款鏈平台1410個,同比增長近12倍,累計簽發金額1228.78億元,同比增長近4倍。

▌上海銀行

上海銀行於2018年10月發布了「上行e鏈」在線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並於今年4月新成立了供應鏈金融部,將業務模式擴展並覆蓋至核心企業采購、生產、銷售等各環節,同時運用大數據開始構建企業的信用模型。

「上行e鏈」以在線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為核心,包涵3大類共15項產品,通過與核心企業共建平台共享數據,掌握所需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形成閉環管理。同時上海銀行通過與江蘇潤和軟體合作,引入區塊鏈技術,實現核心企業信用的可拆分、可組合支付,從而將核心企業的信用延展到二級、三級、四級供應商。2018全年上海銀行實現供應鏈金融貸款投放524.87億元,同比增長117.22%,在2018年上海銀行年會上,這一數據預期到2020年將提高至1000億元。

▌北京銀行

北京銀行布局供應 「e商融」的交易市場綜合服務方案,藉助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信用,為平台交易商提供全流程金融服務,打造「供應鏈金融+資金存管」線上創新業務模式。在具體產品層面,推出了「京信鏈」的在線供應鏈產品,將核心企業信用延伸至上游多級供應商,實現應收賬款債權的拆分與轉讓。截至2018年末,北京銀行小微企業公司貸款余額為4256億元,同比增長19%。

此外,其他電商系的民營銀行如微眾銀行、蘇寧銀行、網商銀行等亦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上有所布局。微眾銀行目前正基於區塊鏈技術拓展供應鏈金融業務,除了自身拓展核心企業的方式,微眾還提出了由微眾提供基層技術,與城商行合作開展業務的「銀銀合作」模式。

蘇寧銀行則在2017年9月成功上線基於區塊鏈的國內信用證信息傳輸系統(BCLC系統),並2018年9月開創了「物聯網+區塊鏈」的動產質押融資先河,基於某企業的煤炭存貨蘇寧銀行給予了融資人動產質押的授信額度,並成功實現放款。同時,其區塊鏈+物聯網 汽車 庫融平台,以及區塊鏈+物聯網3C商品監管平台也已提上發布日程。

隨著各家銀行在供應鏈金融業務展業的不斷深入,這一業務將在服務實體經濟的同時,為展業方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金融 科技 技術的加成亦將持續推動市場業務模式的更新進化,並形成良性的業務生態循環。

閱讀全文

與2018年銀行貸款余額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農行二套房貸款利率計算 瀏覽:665
上海房產無貸款抵押貸款 瀏覽:719
拿個人房產抵押貸款用於公司經營 瀏覽:567
買房貸款要銀行流水多長時間的 瀏覽:669
廣發銀行信用卡貸款余額 瀏覽:637
房產貸款審核沒完成能過戶嗎 瀏覽:215
網上欠貸款要還嗎 瀏覽:956
網路貸款還完能注銷資料不 瀏覽:187
人死了貸款車怎麼過戶 瀏覽:561
手機貸款軟體是坑人 瀏覽:160
上海二手房貸款最多貸多少 瀏覽:879
綿陽農行貸款電話 瀏覽:211
如原拒絕小額貸款騷擾電話 瀏覽:609
自己拿房產證抵押貸款能貸多少年 瀏覽:968
差小額貸款還不起了 瀏覽:989
農村土地證抵押可以貸款嗎 瀏覽:290
銀行抵押貸款有回執單嗎 瀏覽:290
擔保人是否構成騙取貸款 瀏覽:959
網上銀行貸款的正常月手續費多少 瀏覽:335
那個手機平台貸款正規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