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流水資料 > 大額貸款風險監測評估工作

大額貸款風險監測評估工作

發布時間:2023-07-04 17:44:35

Ⅰ 銀行信貸風險研究分析論文

貸前風險管理是銀行業務的核心。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比例普遍偏高,信貸風險是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金融風險。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銀行信貸風險論文,供大家參考。

銀行信貸風險論文範文一: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研究

摘要:本文從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概述入手,分析國有商業銀行現代風險產生的原因,當前信貸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通過對國有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制度的探討,進而提出防範信貸風險的對策。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貸風險信貸風險管理制度

一、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概述

信貸資產是商業銀行的主要金融業務,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主要是指在商業銀行經營信貸業務的風險總和,即商業銀行在經營貨幣和信用業務過程中,由於各種不利因素引起貨幣資金不能按時迴流,不能保值的可能性。

二、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形成的原因並進行分析

信貸風險產生的原因紛繁復雜,從其產游陵答生來源可將信貸風險看作商業銀行自身原因,借款企業原因和外部環境的原因。

***一***商業銀行自身的原因

從銀行自身來看,是否能夠有效防範風險,主要取決於商業銀行化改革能否完善。自銀行商業化改革以來,圍繞建立現代銀行制度,各商業銀行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特別是在控制和防範風險的發生上。都相應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規章制度,但由於這些改革沒有從根本上觸及產權制度,沒有真正解決責、權、利問題,因此造成銀行自身管理監督體系不科學,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降低不良貸款的時機。

***二***借款企業的原因

從巨集觀經濟角度來看,是否能夠有效防範風險,主要取決於企業改革是否順利完成。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資產中70%以上集中於原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它們改革成功與否和經營狀況是否好轉是信貸資產質量提高的基礎。

***三***外部環境的原因

首先。社會信用環境缺失。由於我國當前經濟正處於轉軌時期,社會信用體系沒有建立,社會上坑蒙拐騙,欠債不還,金融欺詐的失信現象時有發生。其次,法制不健全。一系列與信貸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尚未出台,而且出台的這些法律本身內容過於簡單,缺乏可操作性,有些甚至與國家政策相悖。 三、商業銀行信貸管理中的問題

1.基礎管理工作薄弱,信貸檔案資料漏缺嚴重。主要表現為借款人和保證人的財務資料,貸款抵押憑證,貸後檢查報告,催收通知書等資料的漏缺。信貸檔案是銀行發放、管理、收回貸款這一完整過程的記錄,它的漏缺,尤其是有些法律檔案不全,不僅對貸款的風險分析造成困難,也構成了依法收貸的障礙。

2.沒有嚴格執行貸款審貸分離制度汪租。主要表現在:審貸分離機構設定遲緩;審貸分離機構流於形式,如信貸人員常常在貸款審批欠已填好貸款合同、借據等法律檔案和放款憑證,出現合同簽訂日期和貸款借據日期早於貸款審批日期,貸款金額和期限與審批金額和期限不同等現象。

3.貸款「三查」制度不落實。主要表現為:一是貸前調查流於形式;二是貸中審查報送不嚴;三是貸後檢查對貸款人貸款使用情況跟蹤表面化,忽視對借款人貸後資信情況、抵押物、質押物的變化情況以及保證人經營情況和負債的變化進行跟蹤調查。

4.貸款經辦人員法律知識薄弱,法律意識不強,貸款失去法律保護。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保證人主體資格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2***一些商業銀行未對抵押物、質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進行認真審查;***3***按照《擔保法》規定必須辦理抵押登記的,未按法律規定辦理抵押登記,造成抵押行為無效;***4***變更主合同主要條款,延長主債務的履行期限或者加重神慧主債務人債務數額,未徵得保證人同意,致使保證合同無效和部分無效;***5***不能充分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斷或中止得規定,維護銀行得依法收貸權。

5.內部監督機制不健全,信貸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忽視對管理者的管理。主要表現在:***1***一些基層行長權力過大,監督約束機制沒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層行長亂批貸款、亂投資、亂擔保等;***2***貸款責任無法落實,最終導致無人負責,不了了。***3***行長經營目標考核辦法不科學,助長了行長經營上的短期行為。為了完成指標任務,不得不採取違規的做法。

6.違規帳外經營嚴重。違規帳外經營是目前商業銀行信貸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其違規經營主要採取私設帳外帳,亂用科目,調整帳表和繞規模貸款等形式,並主要投向房地產公司或其他高風險受益領域。由於帳外經營是在隱蔽情況下進行的,這部分資產沒有處於有效的監督之下,甚至參與了違法犯罪活動,因而這部分信貸資產處於巨大的風險中。

四、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對策

信貸資產質量的好壞,不僅直接決定著銀行自身以至金融業能否生存發展,而且對整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如何防範信貸風險,是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重要課題。立足於標本兼治,我們應借鑒國際銀行業先進風險管理經驗,對國有商業銀行進行信貸風險管理。

首先要加快金融改革步伐。首先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要加快商業化程序,徹底地改革信貸管理體制,科學地制定貸款授權授信制度,不能簡單「一刀切」,靠犧牲基層活力單純求安全。其次要加強銀行內部管理。為了保證銀行信貸資產質量的穩定提高,應從注意銀行內部管理入手,堅持穩健的經營方針。還要優化我國商業銀行的外部經營環境,比如加快利率市場化,發展資本市場,以及盡快完善貸款風險補償機制。此外還要提高員工素質,培育全員的風險控制氛圍。對於一個企業,能否生存和發展,人才是關鍵,商業銀行也不例外。

解決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過高的問題是一項長期而又艱鉅的任務。目前我們應努力做好加快金融改革步伐,加強銀行內部管理和優化我國商業銀行的外部經營環境的工作,逐步解決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過高問題。

參考文獻:

[1]閻慶民,《中國銀行業評估及預警系統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年

[2]田永強,《系統論在銀行風險管理中的問題》,金融時報,2003年

[3]楊軍,《銀行信用風險——理論、模型和實證分析》,2004年

銀行信貸風險論文範文二: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分析及對策研究

[摘要]商業銀行作為經營貨幣的金融中介組織,自有資本佔比低這一特點決定了其本身具有較強的內在風險特性,而銀行貸款質量的優劣,信貸資產所面臨風險的大小,對銀行的經營成果乃至生存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目前中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缺陷,這使得中國的商業銀行在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對策

目前,中國商業銀行信貸資產風險高是金融領域面臨的突出問題,銀行業經營風險因此增大,為金融危機的發生留下隱患,影響中國經濟的長期穩定。因此,強化信貸風險管理,提高信貸資產質量,降低不良貸款比例已成為國有商業銀行當前面臨的緊迫而又繁重的任務。認真分析中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成因,解決中國商行業銀行信貸風險高的問題,對於保證中國金融體系穩健高效執行,提高中國商業銀行競爭力,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成因分析

當前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主要來自借款人造成的風險和銀行管理不善造成的風險兩個方面。

***一***借款人方面的信貸風險

1.借款人的收入波動和道德風險。貸款發放後,一些借款人由於收入大幅下降或暫時失業等市場原因,無法按期還款,有的雖然具備還款能力,但遲遲拖延還款,使銀行信貸風險大大增加。而中國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備的個人信用體系,銀行缺乏征詢和調查借款人資信的有效手段,加之個人收入的不透明和個人征稅機制的不完善,銀行難以對借款人的財產、個人收入的完整性、穩定性和還款意願等資信狀況作出正確判斷。

2.借款人蓄意***貸款。借款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編造引進資金、專案等虛假理由、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使用虛假的證明檔案、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或者以其他方法,***銀行貸款。他們得手後大多攜款潛逃、揮霍或改變貸款用途,將貸款用於高風險的經濟活動,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致使貸款無法償還。

3.借款人多頭貸款或透支,導致信貸風險上升。目前,國內許多銀行管理不規范,各部門之間缺乏整體協調和互通機制。—些借款人抓住這一可乘之機,報送不完整的個人資訊資料,在同一銀行各個部門里多頭借款或進行透支,增加了銀行貸款風險。

4.抵押物難以變現,貸款擔保形同虛設。一旦貸款發生風險,銀行通常會把貸款的抵押物作為第二還款來源,而抵押物能否順利、足額、合法地變現,就成為銀行化解信貸風險的重要環節。由於中國消費品二級市場尚處於起步階段,交易秩序尚不規范,交易法規也不完善,各種手續十分繁瑣,交易費用偏高,導致銀行難以將抵押物變現,貸款抵押形同虛設。

***二***銀行經營管理方面的信貸風險

1.基礎工作薄弱,信貸檔案資料缺漏嚴重。信貸檔案是銀行發放、管理、收回貸款這一完整過程的文字記錄,而目前有些商業銀行管理工作混亂,大量存在借款人和保證人的財務資料、貸款抵押憑證、貸後檢查報告、催收通知書等資料的缺漏。這些重要檔案的漏缺,不僅對貸款的風險分析造成困難,同時也構成了依法收貸的障礙。

2.貸款「三查」制度執行不力。「三查」工作做得不深不細,這是信貸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一是貸前調查往往流於形式。貸前調查作為風險控制的關鍵環節,需要調查人員深入企業查賬,核實相關資料,了解企業的產品、生產經營及管理等各種情況,通過大量的資料資料進行綜合的分析研究,形成客觀、公正、有決策價值的結論,但有些信貸人員只是根據企業提供的相關文字材料進行摘錄、整合,做表面文章,根據這樣的貸前調查報告做出的結論已經使貸款失去了安全性。二是貸中審查不嚴。在貸款發放過程中,信貸人員對借款人、擔保人、抵押物、質押物等審查不嚴,造成潛在的信貸風險。如信貸人員未發現擔保人主體資格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一些商業銀行未對抵押物、質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進行認真審查;按照《擔保法》規定必須辦理抵押登記的,未按法律規定辦理抵押登記等等。三是貸後檢查表面化。貸後檢查作為風險控制的重點環節,需要信貸人員深入企業監控其經濟活動和資金流向、認真分析其貸款風險變化情況。可是,信貸人員對不少貸款企業的後續管理卻放鬆了,這是造成貸款預警機制失靈的主要原因。

3.銀行管理缺乏系統性,致使潛在風險增大。現在,國內商業銀行管理水平不高,各部門之間缺乏系統性的資訊互通機制,對同一個借款人的信用資訊資料分散在各個業務部門,而且相當一部分資料尚未上機進行聯網管理,從而難以實現資源共享。通常,僅憑借款人身份證明、個人收入證明等比較原始的征詢材料進行判斷和決策,對個人的信用調查基本上依賴於借款人的自報及其就職單位的證明,對借款人的資產負債狀況、社會活動及表現,有無違法紀錄、有無失信情況等缺乏正常程式和有效渠道進行了解征詢,導致銀行和借款人之間的資訊不對稱。

4.內部監督機制不健全,忽視對管理者的管理。主要表現在:***1***一些基層行長權力過大,監督約束機制沒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層行長亂批貸款、亂投資、亂擔保等;***2***貸款責任無法落實,最終導致無人負責,不了了之;***3***行長經營目標考核辦法不科學,助長了行長經營上的短期行為,為了完成指標任務,不得不採取違規的做法。

5.違規賬外經營嚴重。違規賬外經營是目前商業銀行信貸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其違規經營主要採取私設外賬、亂用科目、調整賬表和繞規模貸款等形式,並主要投向房地產公司或其他高風險收益領域。由於賬外經營是在隱蔽情況下進行的,這部分資產沒有處於有效的監督之下,甚至參與了違法犯罪活動,因而這部分信貸資產處於巨大的風險之中。

二、商業銀行防範信貸風險的對策

綜合上述風險的來源,造成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信貸管理機制不健全。健全的信貸管理機制應包括三個方面:信貸管理制度、信貸管理機構以及激勵和約束系統。信貸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授權授信規定、信貸工作程式、信貸工作每一程式的內容和目標;信貸管理機構主要解決信貸工作中的權力分工,從機構這個角度確保信貸工作中的權力受到其他部門的制約,分清信貸工作各個部門的職責,並保證各部門之間相互監督和制約;激勵和約束系統致力於發揮每一位信貸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通過明確信貸工作人員的職責分工,加大對信貸工作人員的紀律約束。因此,商業銀行要建立起一套防範信貸風險的綜合管理體系,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一***充實完善各項信貸管理制度

首先,要制定完善的信貸檔案管理制度,明確規定信貸檔案的收集、保管、交接、檢查等工作程式,並指派專人負責,定期檢查、考核執行情況。其次,進一步完善以貸款風險管理為核心的授權授信、審貸分離、分級審批、集體審批、貸款「三查」等風險控制制度,同時,上級行要加強對下級行各項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確保各項制度落到實處。

***二***建立健全信貸專門管理機構

首先要真正落實審貸分離制度,將貸款的審查權和批准權分別落實到不同的職能部門,明確貸款審查部門的工作范圍、工作職責和工作目標,規范貸款審批部門的工作制度、審批內容、審批許可權、審批程式和審批責任。其次,建立專門的貸款管理委員會,針對大額貸款和疑難問題貸款進行審批決策。第三,由一個獨立部門承擔貸款風險評估職責。貸款風險定期評估需要獨立、科學、客觀地對每一筆貸款存續期間的風險狀況作出量化評估,為了保證貸款風險評估的客觀性、科學性、時效性,這項工作需要一個獨立於信貸業務部門的其他部門來獨立完成。總之,建立健全信貸專門管理機構,是為了防止信貸權力的過分集中,實行信貸決策民主化、科學化。

***三***建立科學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

隨著社會個人信用制度和信用檔案的建立,各銀行還應根據自身業務特點和發展戰略制定具體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以此作為發放貸款的基本標准,使之從源頭上發揮防範信貸風險的作用。信用評價體系可採用積分制,根據積分多少評定個人信用等級。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在系統內交流「不良借款人黑名單」的形式,禁止其分支機構向不良借款人發放新的貸款,並採取有效措施及時收回舊貸款。

***四***建立可靠的貸款風險資訊系統

該系統是一個綜合資訊系統,至少應包括三個部分:一是環境監測資訊系統,主要包括巨集觀經濟環境資訊、區域經濟環境資訊、產業結構現狀及未來預測資訊、同業競爭市場資訊。二是客戶資訊系統,主要包括客戶財務資訊、賬戶資訊、與客戶相關的其他非財務資訊。三是信貸風險監控資訊系統,可與個人信用評價體系相結合,主要包括信貸違規性資訊、財務指標異常變化資訊、不良貸款資訊、客戶監管資訊。

***五***進一步完善貸款擔保制度

在現有的《擔保法》基礎上,要盡快健全抵押擔保制度,具體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培育規范的抵押品二級市場,使各種貸款抵押物能夠及時、順利地變現。其次,可考慮由 *** 出面組建信貸擔保公司,為長期、大額信貸提供擔保,這也是一些西方國家發展銀行信貸的成功經驗。第三,國家應規定一定金額以上的貸款必須設定擔保,銀行可視各個貸款品種的不同及申請人資信狀況,要求提供合適的擔保方式,並對擔保程式進行嚴格審查。

***六***把貸款與保險結合起來

借款者的個人健康狀況和償還能力的變化,往往是貸款無法償還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我們可以將貸款與保險公司的有關險種、產品組合起來運作。如銀行在發放某些貸款時,可以要求借款人必須購買某種特定保險。一旦借款人發生意外,不能償還貸款時,保險公司即要向保險受益人支付一定金額的保險賠償金,而這筆賠償金又足以償還銀行貸款本息。這樣,一方面可化解銀行的經營風險,實現信貸風險的合理有效轉換,另一方面也有助於保險業的發展。

***七***改善信貸風險控制考核激勵機制

在傳統的信貸風險考核激勵機制下,發放貸款給予一定獎勵,清收不良貸款也給予重獎,造成了貸款發放數量越大、質量越差則獎勵越多,而質量越好卻獎勵越少的異常機制。因此,要優化信貸風險控制獎勵機制,在貸款營銷考核時,要重點考核貸款投向和投量的合理性、合規性、潛在風險性,淡出對貸款發放量的考核獎勵;對信貸風險控制的考核獎勵,應當改為質量優良的給予重獎,對完成清收不良貸款目標的不獎不罰,超額完成清收目標的給予適當獎勵,完不成清收目標的給予重罰,從而更有效地促進信貸業務安全、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德等.中國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中長期策略***金融熱點問題***[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2]馮彥明.商業銀行業務管理[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

[3]趙慶森.商業銀行信貸風險與行業分析[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

Ⅱ 信貸風險的把控方法及預防措施

信貸風險仍是主要風險,因為在以後相當一段時間內,在我國間接融資為主導的金融制度還未發生根本轉變的情況下,存貸款業務依然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是生存與發展的根本。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信貸風險的把控 方法 ,希望你們喜歡。

信貸風險的把控方法
1、貸前調查要充分,核實借款人資金需求,用途,還款來源,落實好擔保,根據資金需求設定合理的借款期限。

2、貸中操作要規范,嚴格按照信貸操作流程不理,不形成無效擔保,不接手有瑕疵的抵押物,盡量要求以本行存單做質押。

3、貸後檢查要及時,貸款發放後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分類,15日內對客戶進行回訪核實其資金使用情況。

4、強化客戶賬戶監管,要求客戶提供有效的資金回籠證明,定期檢查其貨款回籠情況,如有異動須採取 措施 。

5、側面了解客戶動向,對於已形成客戶群落的客戶,信息收集應當不難,即客戶與客戶之間是同行業或上下游企業或是朋友,互相了解對方情況,可通過他們互相 進行了解。
信貸風險的防範措施
1、加強准入管理。在授信環節,做到科學核定總量、明確區分種類、嚴格遵循許可權;在用信環節,做到深入調查、詳細審查、充分審議、嚴格審批,提出行之有效的限制條件和管理措施;在審查環節,探索建立獨立審查制度、審查合議制度、審查咨詢制度以及審查監理制度。對正常貸款,以加強維護和深度開發為主,持續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和信用便利;對關注貸款,密切關注不利因素的變動趨勢,確保擔保的有效性和充足性,抓住客戶資產變現、對外融資、改制重組、經營改善等時機相機退出;對可疑貸款,果斷、依法強制清收。

2、加強預警監控。風險預警是防範信貸風險的一項重要舉措。良好的預警機制,可以前移風險關口,達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的效果。要實現“多 渠道 ”預警,創新信貸風險監測預警手段,綜合運用信貸管理系統、專業統計報表以及各類媒體獲取風險信息和數據,構建風險監測預警信息系統,形成“多角度觀察、多方面分析、多渠道傳遞”的工作局面。要實現“零距離”預警,建立和完善科學的監測指標體系,提高監測的真實性、時效性、准確性。

3、加快信貸調整。市場經營條件下常盛不衰的企業不多,有前瞻性地加大信貸退出力度,才能有效防止信貸資產質量惡化。在客戶退出上,要切實實現“三個轉變”:一是由事實風險退出向潛在風險退出轉變。前移風險關口,動態跟蹤各類貸款遷徙變化趨勢,提高對發展趨勢的預見性。二是由被動性退出向主動性退出轉變。統籌規劃,盡早打算,通過催收、核銷、審批控制等手段,主動壓縮規模小、效益低、前景差、風險高的企業貸款余額。三是由戰術性退出向戰略性退出轉變。信貸結構調整不能操之過急,必須掌控好節奏和力度,防止在退出中形成不良。

4、加強貸後管理。貸後管理就是要不斷發現營銷機會和客戶風險預警信號,不斷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對策並付諸行動。要建立貸後管理考核體系,把客戶檢查過程、信息分析過程、預警預報過程、客戶退出過程等納入信貸工作整體考核范疇,針對每個管理環節和要素制定考核標准和依據,促使貸後管理人員經常、自覺、深入地實施貸後管理,讓概念化的管理具體化。要建立差別化的風險監控制度,在密切監測風險變化的同時,做好對邊緣貸款的動態跟蹤和監測,制訂完善的風險監控方案,及時化解潛在風險。

5、培育合規 文化 。要注重培育客戶經理良好的職業操守,做到始終不越思想道德這條“防護線”,始終不碰 規章制度 這條“警戒線”,始終不違犯法律這條“高壓線”。要注重建立與合規文化相適應的激勵約束機制,明確傳遞一種信息,即:獎勵那些善於發現風險、揭示風險、規避風險的員工,懲罰那些違反貸款規則、製造貸款風險、不顧貸款風險的員工,切實在內部形成一種“不以效益為由簡化貸款程序,不以發展為由變通規章制度,不以同業競爭為由放寬准入條件”的良好氛圍。
信貸風險的應對對策
一、修訂、完善各項信貸管理制度,保證各項制度之間的協調、配合和制約,確保各項信貸管理制度的貫徹落實。首先,從制度上完善信貸檔案管理。盡快制定、實施《信貸檔案管理實施辦法》,就信貸檔案的收集、交接、檢查進行明文規定,指派專人負責,並定期檢查、考核執行情況。對企業財務資料虛假問題,可以考慮建立"四相符審核"和"財務報表審計失實責任賠償制度"。具體來說,就是:一方面銀行本身對借款企業的總賬、明細賬、原始憑證和重要實物進行核對,做到"四相符";另一方面可與會計師事務所簽訂合同,委託事務所對銀行貸款申請人的財務報表進行審計,並出具審計 報告 ,作為銀行審批貸款的依據,並同時在合同中規定,如因其報告不實而致使貸款損失,注冊會計師本人及其所在事務所負責全額賠償銀行因此而受到的損失。

其次,進一步完善以貸款風險管理為核心的授權授信、審貸分離、分級審批、集體審批、貸款"三查"等風險控制制度。包括:在辦理信貸業務時嚴格按照業務流程、崗位許可權以及行使許可權的條件進行運作,加強不同崗位、部門之間的相互監督、制約作用,實行對業務全過程的風險控制,杜絕各種違規行為的發生;制定貸前調查、貸中審查及貸後檢查的辦法和實施細則,規定應該包括的內容、調查方式、核實手段等,以避免流於形式。同時,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將信貸管理責任落實到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崗位和每一個人,嚴格考核,防止有法不依現象的發生。

二、建立健全信貸專門管理機構,防止信貸權力的過分集中,實行信貸決策民主化、科學化。首先要真正落實審貸分離制度,盡快將貸款的審查和批准權分別落實到不同的職能部門,明確貸款審查部門的工作范圍、工作職責和工作目標,規范貸款審批部門的工作制度、審批內容、審批許可權、審批程序和審批責任。

其次,對大額貸款和疑難問題貸款,應建立專門的貸款管理委員會,具體負責貸款審批決策問題。該委員會可以是一個非常設的機構,但應當由行政領導和業務專家組成,業務專家負責提供貸款申請人的基本信息、貸款風險分析報告及專家意見,貸款審批實行民主決策。

第三,將貸款風險評估具體落實到一個獨立於信貸業務部門的職能部門。貸款風險定期評估是監測貸款風險度的一項具體工作,需要獨立、科學、客觀地對每一筆貸款生命周期中的風險狀況作出量化評估,達到一定風險水平的貸款,就需要有關部門採取有效措施化解、轉移風險。因此,為了保證貸款風險評估的客觀性、科學性、時效性,這項工作需要一個獨立於信貸業務部門的其他部門來獨立完成。設立專門的信貸管理機構是為了防範信貸權力的過分集中,利用機構的相對獨立性在信貸權力分配中建立起一道"防火牆"。但為了保證信息的流動性,保證各個部門都能充分佔有、共享收集到的借款人的資信信息,還應該建立信息在有關部門流動的制度,防止劃地為牢、公共信息被一個部門私自佔有的情況發生。

三、建立借款人信用信息共享制度。上述兩項措施旨在解決商業銀行單個分支機構的信貸管理問題,但是由於單個分支機構的業務領域僅限於某一地區,不可能全面掌握現有借款人,特別是未來借款人的資信情況。因此,商業銀行還應該在其系統內建立借款人信用信息系統,讓其所有的信貸業務部門全面掌握借款人的資信狀況、地方經濟運行狀況、國民經濟運行狀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宏觀或微觀經濟政策。借款人信用系統可以收集有錢不還、無力償還到期債務或者企業運行狀況較差、貸款風險度過高的借款人的信息,通過在系統內交流"不良借款人黑名單"的形式,禁止其分支機構向不良借款人發放新的貸款,並採取有效措施及時收回舊貸款。
信貸風險中的道德風險
1)道德風險的概念

道德風險是委託人與代理人簽約後,在履行過程中由於信息不對稱導致具有信息優勢的一方有可能為實現其自身利益最大化,採取不利於他人的行動,侵佔他人的利益,從而造成他人損失的可能性。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著多層次和多方面的委託代理關系,因此由於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道德風險在商業銀行的經營過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產生和客觀存在。中國商業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仍然是信貸業務,信貸業務的道德風險問題也成為商業銀行風險防範的研究重點。

2)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信貸過程中道德風險層次及其表現形式

根據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管理體制和操作流程,道德風險主要存在於以下三個層次,並具體表現為:

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決策層的道德風險:商業銀行信貸的決策層主要是各級行的領導和信貸審批人員。在中國商業銀行的產權體制下,進行信貸決策的個人大多不擁有與其職權相適應的產權,事實上並無足夠的經濟能力對決策結果負責,或者只負有微不足道的責任,而且在中國商業銀行內部管理機制下,決策人員對信貸所創造的風險和收益所承擔的責權利也是不對等的,這是決策層存在道德風險的根本原因,具體表現在決策行為的非市場化,對高級管理層的約束力軟化,對違規行為反應遲鈍等等。

商業銀行管理層的道德風險:商業銀行的管理層主要指各級管理行的信貸業務管理人員。決策層的道德風險增加了管理層的道德風險,如表達意見不是從實際出發而是"迎合上意",利益目標短期化,在決策層對管理層的約束力軟化的情況下,不同形式的越權經營,對下級違規行為反應麻木甚至默許,賬外經營,操縱會計報表,人為調整統計數據,報喜不報憂等等。

商業銀行經營層的道德風險:商業銀行的經營層是指信貸業務的直接經辦人員。他們是信息的收集者,是微觀信息量最豐富的層次,由於其獲取的微觀信息量最大,當管理層的監督不到位時,成為商業銀行內部道德風險發生頻率最高的層次。如工作人員利用制度漏洞,高素質人員利用電腦作案,信貸及不良資產管理人員刪除不利信息或提供不實信息誤導管理層等等。

3)中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中產生道德風險行為的防範對策

由於中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中產生道德風險問題的原因復雜,影響因素較多,因此,要有效防範道德風險就必須內外部、制度和人及產生道德風險的各層次進行綜合防範。

首先,建立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應該說國內商業銀行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方面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作為中國商業銀行主體的國有商業銀行仍然沒有完全擺脫政企不分的局面,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股東作用仍然有限,產權不清、內部人控制等問題難以有效解決,股東大會及商業銀行內部監督系統還無法實現對決策層和高級管理層的有效制約。必須真正建立起商業銀行決策層以其自身權益對銀行的經營效果負責,經營者直接承受經營失敗的經濟責任的管理體制,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中的道德風險控制才可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其次,進一步完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體系,將中國商業銀行部門分散管理的風險管理方式變為流程管理和系統管理。根據商業銀行的日常經營管理行為將風險控制分為業務流程的風險控制與管理流程的風險控制進行分別的研究與設計。要在既定的組織結構下,加強各部門內的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有效控制各項管理工作及工作流程中的風險,從而充分發揮內部控制體系在道德風險防範中的作用。

第三,建立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強外部監督,可有效地降低商業銀行內部道德風險。

充分發揮銀監會及銀行同業公會的作用,如建立金融從業人員信息庫,對不適合擔任商業銀行高級管理職務的人員信息予以充分披露,提高商業銀行獲取人力資源信息的能力;要求各商業銀行提高對違規經營責任人員處罰的透明度等等。同時也要明確監管部門的責任,建立責任追究制度,確保外部監督的及時有效。從而促使商業銀行在進行高級管理人員任用時不僅僅限於銀行監管部門的資格審查,而且從自身的風險控制角度自覺加強人事任用的審慎性,降低商業銀行信貸過程中管理層的道德風險。

第四,以法約束,加大對信貸人員從事道德風險行為的懲罰力度。

制訂嚴格執行剛性的法律制度對防範銀行信貸人員的道德風險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根據香港《防止賄賂條例》第九條(香港法例第201 章) 規定,銀行信貸業務人員為本人或親屬接受客戶的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如金錢、禮物、職位、服務、優待等利益,從而在處理信貸業務中給予優待,即為違法,其最高刑罰是入獄7 年及罰款港幣50 萬元,同時將招致最高7 年的禁止擔任任何法團或公共機構管理人員職位或在任何專業中執業的處罰。通過嚴厲的刑罰,發揮了其在維護金融秩序中的巨大威懾作用,遏制了信貸業務人員的貪欲,使信貸業務人員不以身試法,防止了信貸業務中的道德風險行為。

第五,塑造誠信 企業文化 ,建立廉潔高效的信貸人員隊伍。

企業文化是決定企業運作的核心模式和信念。健全的道德文化,是各級員工處理日常事務的決策基礎。如果各級信貸業務人員都能自發地維持高的道德標准,則銀行無須擔心違法活動的發生。通過建立誠信企業文化,加強對信貸人員的誠信管理。要經常留意各級信貸人員的行為,及早發現問題;要通過不同的人與客戶進行聯絡,防止其對信貸人員進行腐蝕;要通過內部投訴機制,舉報各種舞弊行為;要針對員工的具體情況,安排周密的培訓計劃,如經常開展案例分析,以案說法等防範 教育 ,使信貸從業人員認識到風險,加深其對法律、監管規定、道德標準的認識,提高其對道德兩難問題的警覺性及處理有關問題的技巧。

Ⅲ 貸款風險管理暫行辦法

本來有兩份不同的,但字數限制,只能給你一份了。

貸款風險管理制度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進一步加強貸款風險的防範和控制,切實化解和消化貸款風險,提高貸款質量,保證信貸資產安全,建立以貸款風險管理為核心的信貸管理體制,依據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銀監會,下同)關於貸款風險管理的有關規定,結合貸款業務實際,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 貸款風險管理的基本任務:貫徹落實國家關於防範和控制金融風險的各項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適應公司貸款業務特點的貸款風險管理制度和機制,強化貸款風險全程管理,有效防範、控制和化解各類貸款風險,降低不良貸款,提高貸款質量。
第三條 貸款風險管理原則。貸款風險管理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貸款風險管理一般原則與貸款業務實際相結合;
(二)實行貸款按風險性質和歷史成因分類管理;
(三)堅持貸款風險管理權責相結合;
(四)堅持把封閉管理措施納入風險管理。
第四條 本制度適用於辦理的各項貸款。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章 貸款風險劃分
第五條 貸款風險。貸款風險是指在貸款業務運營中,由於受到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致使貸款無法按期收回本息,銀行可能遭受資金損失。按照風險的劃分原則,結合貸款業務實際,貸款風險主要劃分為政策風險、經營風險和操作風險。
第六條 政策風險。政策風險是指根據國家和地方政府為實施宏觀調控、保護農民利益、穩定市場等政策和特定的產業政策、區域政策,向借款人發放的貸款,借款人因執行政策出現不能按期償還貸款本息的風險。
第七條 經營風險。經營風險是指根據借款人自身經營需要發放的貸款,借款人因經營管理、市場變化、災害和道德因素等原因的影響,不能或不願意按照事先達成的協議履行其義務,出現不能按期歸還貸款本息的風險。
第八條 操作風險。操作風險是指由公司內部控制及治理機制失效以及信息技術系統失效等可能造成的貸款風險。主要包括公司內控制度和治理機制缺陷及內部員工操作失誤、違反操作規程、信貸決策超越權和道德因素等造成貸款不能按期收回或損失的風險。
第三章 貸款風險預測
第九條 貸款風險預測。貸款風險預測是指運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對貸款的各種風險因素、風險性質及風險程度進行識別和測定。貸款風險預測是貸前調查、審查的重要內容。風險預測結果是貸款是否發放、貸款期限確定、發放額度控制、貸款方式選擇的基本依據。
第十條 政策風險預測。主要以國家和地方政府相關政策、政策性資金來源的落實與承諾保證情況、貸款利息補貼和掛賬貸款本金消化資金的到位情況為依據,對貸款的政策風險進行預測。
第十一條 經營風險預測。應根據不同的風險因素,分別按照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對風險性質及程度進行識別和預測。
(一)定性分析預測。主要是通過對借款人內部各有關因素以及與借款人貸款償還密切相關的外部環境和現象的不確定性分析,預測貸款風險。定性分析預測主要包括對借款人法人代表素質、經營管理水平、內部控制能力、信譽程度和發展前景分析;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所產生的影響;特定行業或地區的經濟政策、經濟環境、市場供求變化、價格震盪等情況;各種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外部因素或訴訟、疫情等突發事件影響的分析。
(二)定量分析預測。主要是依據借款人的財務指標和經營指標,對借款人的信用風險進行分析和預測。預測借款人經營風險主要採用借款人信用等級評定、貸款項目評估、貸款風險度計量以及貸款風險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借款人信用等級評定主要是根據借款人財務指標設置評價指標,將評價指標劃為不同分值,根據分值劃分信用等級,根據信用等級識別貸款風險程度。貸款項目評估主要是通過對借款人財務指標和投資估算、籌資成本、項目效益測算和不確定性分析等量化指標評估,綜合評價項目貸款風險。貸款風險度計量主要是通過設置貸款風險權重,計量貸款風險程度,量化貸款風險。貸款風險敏感性分析是指對貸款風險的主要或關鍵影響因素的變化進行量化分析,測定和判斷其對貸款風險的影響程度。
第十二條 操作風險預測。主要依據貸款行是否具有較強的風險決策能力;員工是否具備所承擔職責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執行信貸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能力;風險管理是否覆蓋貸款操作的各個環節;是否具有完善的信息管理手段等。
第四章 貸款風險預警
第十三條 貸款風險預警是指在貸款操作和監管過程中,根據事前設置的風險控制指標變化所發出的警示性信號,分析預報貸款風險發生和變化情況,提示貸款行要及時採取風險防範和控制措施。
貸款風險預警包括微觀預警和宏觀預警。微觀預警是根據各種風險預警信號,及時判斷單個借款人或單筆貸款的風險程度和風險性質。宏觀預警是在微觀預警的基礎上,通過對貸款風險分類監測,依據貸款組合風險分析,綜合評價貸款質量狀況,判斷全行或地區或行業的貸款風險程度(宏觀預警詳見第七章)。
第十四條 政策風險預警。主要通過政策風險信號反映。政策風險信號一般包括國家或地區宏觀經濟政策、財政金融政策、農業政策、其他特定行業政策、信貸政策、匯率和利率政策等的調整、變動。其中,國家和地方政府與公司貸款密切相關政策調整、政策性資金來源的落實和承諾保證變動、貸款利息補貼和掛賬貸款本金消化資金的到位異動,應當作為當前政策風險預警的主要信號和監測的重點。通過對各種政策風險信號進行識別、分析,及時發現危及貸款本息按期償還的風險苗頭,提前對政策風險預警做出反映。
第十五條 經營風險預警。主要通過財務預警信號、市場預警信號、行為預警信號和其他預警信號反映。
(一)財務預警信號。財務預警信號一般包括借款人各項財務指標如流動性比率、資產負債率、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收回率、現金流量等指標低於行業平均水平或有較大變動。
(二)市場預警信號。主要通過市場供求和價格波動信號進行綜合反映。市場預警信號一般包括借款人所處行業或地區的宏觀政策、特定行業政策、財政金融政策等發生改變,可能對行業經濟周期和市場發展前景產生不利變化;市場供求關系、產品價格發生持續性或大幅度的波動;貸款上限和貸款支持價格上限面臨挑戰;地區和行業信用環境以及整體經濟環境惡化等。
(三)行為預警信號。行為預警信號一般包括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機構存在違約記錄,提供虛假資料套取貸款,違規開立存款賬戶,未按規定用途使用貸款,借款人貸款展期次數增加,借款人法人代表的變動,法人代表及其財務、會計人員發生違規違紀行為,主要股東或關聯企業發生較大調整,改制改組不規范,擔保物品價值下降或擔保撤銷,借款人未經銀行同意對外提供擔保等。
(四)其他預警信號。主要是可能發生各種影響借款人經營水平的重大災害或突發事件等。
第十六條 操作風險預警。主要通過銀行內部操作風險信號反映。操作風險信號一般包括貸款管理規章制度不健全、信貸崗位責任不明確、信貸檔案不規范、客戶信息資料不全面以及信貸管理內控機制不完善等;對不符合貸款基本條件的借款人發放貸款、不按規定辦理貸款擔保、不按規定用途或超許可權發放貸款;貸款「三查」或審貸分離操作不規范、信貸監管制度不落實、信貸信息資料缺乏、借款合同要素不全、信貸文本遺失或失效、數據統計失真、風險預測失誤以及其他違反貸款管理制度的各種違規操作行為和工作失誤等。
第十七條 建立和健全貸款風險預警系統。要建立微觀風險預警與宏觀風險預警相一致的預警體系。要運用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客戶信息系統、行業或行情信息分析系統、信貸監管系統,特別是糧棉庫存監管系統等信息,對貸款運營各環節和各種狀態下的風險信息進行收集、整理、識別、反饋,對影響貸款安全的主要風險信號進行前瞻性判斷,並制訂處置方案,落實各環節的責任,提出防範和控制風險的預防性和補救性措施。
第五章 貸款風險控制
第十八條 貸款風險防範與控制是指針對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在貸款發放前所採取的預防措施以及在貸款發放後、收回前應當採取的風險控制措施,控制貸款風險的發生、擴大和惡化。應對不同性質的貸款風險採取不同的防範措施,也可以對同一種類貸款風險同時採取多種風險防範和控制措施。
第十九條 實行借款人貸款資格認定製度。應當對借款人的經營狀況、經營效益、資信情況定期進行綜合評價,根據有關政策規定及貸款風險程度進行貸款資格認定。
第二十條 實行有效的貸款管理方法。貸款風險防範與控制按照區別對待、分類管理的原則,根據借款人的實際情況和貸款性質、種類,分別實行授信管理、逐筆核貸管理和項目管理的方法。
(一)授信管理。通過核定借款人一定時期內的授信額度,集中統一控制借款人信用風險。根據借款人的不同信用狀況分別實行內部授信和公開授信。結合公司貸款業務的性質和貸款的特殊要求,確定借款人的基本授信和特別授信。
(二)逐筆核貸管理。根據借款人資信狀況和貸款的風險性質及程度,對不符合授信管理條件的,繼續實行逐筆審貸、錢糧掛鉤、購貸銷還的貸款管理制度。
(三)項目管理。對各種專項貸款,要按照項目管理程序,對貸款項目進行立項、評估、審批、實施、驗收、評價的管理過程,以確保貸款項目的成功。
第二十一條 選擇有效的貸款方式。應根據借款人的實際情況和貸款性質、種類,分別選擇擔保貸款和信用貸款方式。選擇信用貸款方式的借款人,除另有規定外,原則要有相應的風險補償金和一定比例的自有流動資金,並分別採取貸款風險補償金管理和自有流動資金比例管理的方式。
(一)貸款擔保。對不確定性風險因素較多的貸款,可以按照有關管理制度,分別採取貸款保證、抵押、質押擔保方式。
(二)貸款風險補償金管理。對借款人自主經營糧棉油等用於農業的貸款需求,但又不具備發放擔保貸款的相應條件,可以採取貸款補償金方式,作為貸款風險補償。借款人在貸款前,提供符合有關自籌要求的收購(調入)糧棉油價款一定比例的補償金,存入指定的貸款補償金存款賬戶。補償金在貸款本息未結清前,不參與借款人的購銷經營活動,專項用於彌補收購(調入)糧棉油產生的風險。借款人還清貸款本息後,全額退還補償金。
(三)自有流動資金比例管理。可以根據貸款種類和性質,確定借款人自有流動資金比例最低限額。
第二十二條 嚴格執行貸款操作規程。實行貸款審貸分離和貸款審批授權制度,按照貸款「三查」程序規范操作,簽訂借款合同,確保要素完整,合法有效,規避操作風險。
第二十三條 完善庫存監管制度。根據收購農產品資金貸款的特點,制定庫存監管制度,對借款人糧棉油等庫存實施有效監管,控制貸款風險。堅持實行糧棉油等農產品收購報賬制度、庫存檢查制度和貨款回籠制度。定期檢查或抽查責任人的管戶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第二十四條 加強對貸款管理制度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和稽核。信貸管理部門和管理人員要定期或不定期對信貸員落實貸款管理制度制度和操作規程情況進行檢查。稽核部門要及時組織對信貸員貸款操作規范情況的稽核,以促進各項管理制度制度的落實,做到規范和及時操作。
第二十五條 鼓勵借款人投保。鼓勵借款人對庫存糧棉油等商品和其他符合保險規定條件的財產辦理保險,轉移貸款風險。
第二十六條 防範和控制借款人改革改制風險。對借款人實行合並、分立、股份制改造、破產等涉及公司債權的改制行為,要全程參與,落實貸款債權,防止借款人逃廢懸空銀行債務。對需要辦理債務轉移手續的,要規范簽訂債務轉移協議,確保債務落實手續合法有效。
第六章 貸款風險化解
第二十七條 貸款風險化解是指對已發生的貸款風險,應根據風險的種類、特徵,運用行政、經濟、法律等手段,採取財政補償、補償金抵償、抵(質)押物變現補償、以資抵債、保險理賠、依法訴訟、呆賬核銷等措施,避免或減少貸款損失。
第二十八條 對已經發生的政策風險,應及時向政府匯報,以政策為依據,督促按政策規定落實補貼政策和消化計劃,消除貸款風險。
第二十九條 對已經發生的經營風險,應採取補償金抵償、向保證人追索、處置抵(質)押資產、以資抵債、保險理賠、訴訟和呆賬核銷等措施,化解、補償貸款風險。
(一)用風險補償金抵償貸款本息。當借款人銷售庫存糧棉油發生價差虧損、貸款本息不能全額償還時,要將借款人風險補償金作為貸款的償還來源,及時收回貸款本息。
(二)向保證人追索。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本息,採取貸款保證擔保方式的,應依法向保證人追索,督促其以貨幣方式或資產抵債方式償還借款人所欠貸款本息。
(三)處置抵(質)押資產。借款人不能按期歸還貸款本息,採取貸款抵(質)押擔保方式的,應依法對抵(質)押物品進行處置,處置價款優先用於償還所欠貸款本息。
(四)辦理以資抵債。借款人確無貨幣資金或貨幣資金不足以償還貸款本息,應對借款人事先抵押或質押財產辦理以資抵債,通過處置抵債資產收回貸款本息。
(五)辦理保險理賠。借款人因遭受災害不能按期歸還貸款本息,借款人已經辦理財產保險的,應督促其及時向保險公司索賠。保險理賠款應優先用於歸還所欠貸款本息。
(六)依法訴訟。對不按期歸還貸款本息或故意逃廢債務的借款人,應通過訴訟手段依法清收。
(七)辦理呆賬核銷。對已形成的貸款風險,採取一切化解補償措施後仍無法收回的,按照呆賬認定與核銷程序報批核銷。對表外利息,按照規定程序辦理審批手續後實行減免。
第三十條 操作風險的化解。對未按規定許可權和程序操作造成貸款決策失誤,借款合同要素不全或合同無效,信貸監管制度不落實,信貸信息資料缺乏,數據統計失真,以及其他違反貸款管理制度的各種違規操作行為和工作失誤等所產生的貸款風險,應採取相應措施,及時糾正或補救,規范管理和操作,將貸款風險減輕到最低限度直至消除。
第三十一條 認真解讀國家或省級人民政府的政策規定,積極應對「三農」貸款的風險,研究政策對「三農」貸款的風險補償、化解。
第七章 貸款風險監測與考核
第三十二條 貸款風險監測。從強化貸款風險宏觀預警出發,對貸款的質量狀況和變動情況進行全面、持續、客觀、動態地評價和反映,以便及時掌握貸款質量狀態和貸款風險程度,迅速採取風險防範和化解措施。
第三十三條 貸款風險監測的依據。貸款風險監測主要依據貸款質量五級分類結果。將貸款劃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五類,依次反映貸款的風險程度。前兩類為正常貸款,後三類為不良貸款。通過貸款質量五級分類判斷借款人及時足額歸還貸款本息的可能性。分類的具體依據是貸款實際使用情況和物資保證程度,同時考慮借款人的還款能力、還款記錄(包括貸款逾期天數)和還款意願,以及貸款償還的法律責任和銀行信貸管理等因素。
第三十四條 貸款風險監測方法。貸款質量分類,由信貸和會計部門按有關規定適時認定,並按照貸款質量五級分類監測要求進行歸並統計。實行貸款質量分種類、分地區動態監測。
第三十五條 貸款風險監測內容。圍繞貸款風險五級分類,設置若干貸款質量評價指標,監測貸款質量靜態分布和動態變化情況、貸款質量的量比及其變動情況,貸款質量布局和地區、行業、種類等結構情況,評價貸款質量穩定性和不良貸款風險程度。
第三十六條 貸款風險監測分析。通過建立自下而上逐級定期監測分析制度,真實、動態地反映貸款質量狀況。根據貸款風險的高危品種、高危地區、高危行業的分布情況,強化貸款風險的宏觀預警功能。根據貸款風險監測結果,上級行及時完善信貸政策,調整授權管理,採取各種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
第三十七條 貸款風險管理評價考核。實行貸款風險管理量化考核制度,通過對貸款質量動態監測,重點對不良貸款增減變化情況進行評價考核,將其作為衡量各級行工作業績的重要內容。對不良貸款絕對額非正常原因增加的,實行一票否決制。
第三十八條 貸款風險披露。貸款質量分類狀況按規定統一對外披露,對銀監會、人民銀行有特殊要求的,按規定另行上報。

第八章 貸款風險管理責任制
第三十九條 實行貸款風險管理總經理負責制。要建立貸款風險管理組織機構,實行貸款風險管理責任制,總經理負總責。
第四十條 實行貸款調查、審查、審批分開管理。貸款調查、審查、審批應分別由不同的崗位或部門負責。建立貸款評審委員會,明確其職能和責任。貸款評審委員會只負責對信貸部門提交的貸款建議進行評審並提出評審意見,貸款由董事長或董事長的授權人審批。
第四十一條 明確落實各相關部門的貸款風險管理職責。信貸管理部門負責對貸款風險管理有關制度制度及分類的組織實施、檢查指導和貸款質量的監測分析、評價與考核;會計部門實施會計監督及按貸款科目核算反映;稽核部門負責對貸款風險管理工作真實性、貸款損失責任認定和處理情況進行稽核檢查;信息電腦部門負責貸款風險監測分類統計報表的生成與上報;法規部門負責風險管理相關制度制度合法性的審核和風險保障措施的法律工作。
第四十二條 實行貸款風險責任追究制度。凡因違規操作,工作及決策失誤造成貸款損失的,依據有關規定追究相關領導和責任人的責任,構成犯罪的,交司法部門追究其法律責任。
第九章 附 則
第四十三條 本制度由公司董事會負責解釋、修訂。
第四十四條 本制度自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施行。

Ⅳ 信貸風險審查要點

信貸風險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風險,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水平偏低,傳統的信貸風險管理缺乏主動性的理念,信貸風險管理缺乏系統性,導致我國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質量普遍較差。接下來請欣賞我給大家網路收集整理的信貸風險審查要點。

信貸風險審查要點

銀行所說的"貸款三查制度":即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後檢查

所謂貸前調查就是在發放貸款前對借款的收入情況、還款來源、擔保等情況進行系統的調查;

貸時審查就是在發放貸款時,經過貸款調查人員進行詳細的貸前調查後向審核部門提供借款人申請借款的相關資料及調查報告等文件,再由貸款審查人員進行嚴格的審查;

貸後檢查就是在發放貸款後定期對借款人進行跟蹤調查,以確保貸款的安全。

信貸風險的存在問題

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從廣義上理解包括:制定和實施信貸政策,建立和健全內部授權授信制度,制定、貫徹和執行信貸操作程序,以及建立信貸風險監測和控制機制等諸多相互協調、制約的制度系統及其對制度執行效果的監督系統。狹義上的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僅指貸款發放前的調查工作、貸款存續期間的管理工作以及貸款出現風險後的監督、控制和處理工作。本文採納狹義的商業銀行信貸管理概念,在分析當前商業銀行信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試圖提出解決這一問題的基本思路和實際操作對策。

當前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礎管理工作薄弱,信貸檔案資料漏缺嚴重。主要表現為借款人和保證人的財務資料、貸款抵押憑證、貸後檢查報告、催收通知書等資料的漏缺。信貸檔案是銀行發放、管理、收回貸款這一完整過程的記錄,它的漏缺,尤其是有些法律文件不全,不僅對貸款的風險分析造成困難,也構成了依法收貸的障礙。

二、沒有嚴格執行貸款審貸分離制度。主要表現為:審貸分離機構設置遲緩;審貸分離機構流於形式,如信貸人員常常在貸款審批前已填好貸款合同、借據等法律文件和放款憑證,出現合同簽訂日期和貸款借據日期早於貸款審批日期,貸款金額和期限與審批金額和期限不同等現象。

三、貸款"三查"制度不落實。主要表現為:一是貸前調查流於形式;二是貸中審查報送不嚴;三是貸後檢查對貸款人貸款使用情況跟蹤表面化,忽視對借款人貸後資信情況、抵押物、質押物的變化情況以及保證人經營情況和或有負債的變化進行跟蹤調查。

四、貸款經辦人員法律知識薄弱,法律意識不強,貸款失去法律保護。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問題:⑴保證人主體資格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⑵一些商業銀行未對抵押物、質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進行認真審查;⑶按照《擔保法》規定必須辦理抵押登記的,未按法律規定辦理抵押登記,造成抵押行為無效;⑷變更主合同主要條款、延長主債務履行期限或者加重主債務人債務數額,未徵得保證人書面同意,致使保證合同無效或部分無效;⑸不能充分運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斷或中止的規定,維護銀行的依法收貸權。

五、內部監督機制不健全,信貸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忽視對管理者的管理。主要表現在:⑴一些基層行長權力過大,監督約束機制沒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層行長亂批貸款、亂投資、亂擔保等;⑵貸款責任無法落實,最終導致無人負責,不了了之;⑶行長經營目標考核辦法不科學,助長了行長經營上的短期行為,為了完成指標任務,不得不採取違規的做法。

六、違規賬外經營嚴重。違規賬外經營是商業銀行信貸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問 題。其違規經營主要採取私設賬外賬、亂用科目、調整賬表和繞規模貸款等形式,並主要投向房地產公司或其他高風險收益領域。由於賬外經營是在隱蔽情況下進行的,這部分資產沒有處於有效的監督之下,甚至參與了違法犯罪活動,因而這部分信貸資產處於巨大的風險之中。造成違規賬外經營的主要原因包括:⑴前幾年規章制度不健全,下放基層行權力過大,加之地方經濟發展過熱,資金需求與規模控制矛盾突出,導致了一些基層行經營行為出現嚴重偏差,違規經營逐步擴大;⑵個別行領導受個人或小團體利益驅動,無視國家金融法規,置國家三令五申於不顧,存在僥幸心理,隱瞞不報,結果漏洞越來越大;⑶部分行經營管理混亂,內部控制不嚴,監督機制形同虛設。

從根本上看,造成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信貸管理機制不健全。健全的信貸管理機制包括三個方面:制度、機構以及激勵和約束系統。信貸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授權授信規定、信貸工作程序、信貸工作每一程序的內容和目標。信貸管理機構主要解決信貸工作中的權力分工,從機構這個角度確保信貸工作中的權力受到其他部門的制約,分清信貸工作部門的職責,保證信貸工作中的每一項權力都受到相應的監督和制約。激勵和約束系統致力於發揮每一位信貸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通過明確信貸工作人員的職責分工,加大對信貸工作人員的紀律約束,保證信貸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

信貸風險的應對對策

一、修訂、完善各項信貸管理制度,保證各項制度之間的協調、配合和制約,確保各項信貸管理制度的貫徹落實。首先,從制度上完善信貸檔案管理。盡快制定、實施《信貸檔案管理實施辦法》,就信貸檔案的收集、交接、檢查進行明文規定,指派專人負責,並定期檢查、考核執行情況。對企業財務資料虛假問題,可以考慮建立"四相符審核"和"財務報表審計失實責任賠償制度"。具體來說,就是:一方面銀行本身對借款企業的總賬、明細賬、原始憑證和重要實物進行核對,做到"四相符";另一方面可與會計師事務所簽訂合同,委託事務所對銀行貸款申請人的財務報表進行審計,並出具審計報告,作為銀行審批貸款的依據,並同時在合同中規定,如因其報告不實而致使貸款損失,注冊會計師本人及其所在事務所負責全額賠償銀行因此而受到的損失。

其次,進一步完善以貸款風險管理為核心的授權授信、審貸分離、分級審批、集體審批、貸款"三查"等風險控制制度。包括:在辦理信貸業務時嚴格按照業務流程、崗位許可權以及行使許可權的條件進行運作,加強不同崗位、部門之間的相互監督、制約作用,實行對業務全過程的風險控制,杜絕各種違規行為的發生;制定貸前調查、貸中審查及貸後檢查的辦法和實施細則,規定應該包括的內容、調查方式、核實手段等,以避免流於形式。同時,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將信貸管理責任落實到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崗位和每一個人,嚴格考核,防止有法不依現象的發生。

二、建立健全信貸專門管理機構,防止信貸權力的過分集中,實行信貸決策民主化、科學化。首先要真正落實審貸分離制度,盡快將貸款的審查和批准權分別落實到不同的職能部門,明確貸款審查部門的工作范圍、工作職責和工作目標,規范貸款審批部門的工作制度、審批內容、審批許可權、審批程序和審批責任。

其次,對大額貸款和疑難問題貸款,應建立專門的貸款管理委員會,具體負責貸款審批決策問題。該委員會可以是一個非常設的機構,但應當由行政領導和業務專家組成,業務專家負責提供貸款申請人的基本信息、貸款風險分析報告及專家意見,貸款審批實行民主決策。

第三,將貸款風險評估具體落實到一個獨立於信貸業務部門的職能部門。貸款風險定期評估是監測貸款風險度的一項具體工作,需要獨立、科學、客觀地對每一筆貸款生命周期中的風險狀況作出量化評估,達到一定風險水平的貸款,就需要有關部門採取有效措施化解、轉移風險。因此,為了保證貸款風險評估的客觀性、科學性、時效性,這項工作需要一個獨立於信貸業務部門的其他部門來獨立完成。設立專門的信貸管理機構是為了防範信貸權力的過分集中,利用機構的相對獨立性在信貸權力分配中建立起一道"防火牆"。但為了保證信息的流動性,保證各個部門都能充分佔有、共享收集到的借款人的資信信息,還應該建立信息在有關部門流動的制度,防止劃地為牢、公共信息被一個部門私自佔有的情況發生。

三、建立借款人信用信息共享制度。上述兩項措施旨在解決商業銀行單個分支機構的信貸管理問題,但是由於單個分支機構的業務領域僅限於某一地區,不可能全面掌握現有借款人,特別是未來借款人的資信情況。因此,商業銀行還應該在其系統內建立借款人信用信息系統,讓其所有的信貸業務部門全面掌握借款人的資信狀況、地方經濟運行狀況、國民經濟運行狀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宏觀或微觀經濟政策。借款人信用系統可以收集有錢不還、無力償還到期債務或者企業運行狀況較差、貸款風險度過高的借款人的信息,通過在系統內交流"不良借款人黑名單"的形式,禁止其分支機構向不良借款人發放新的貸款,並採取有效措施及時收回舊貸款。

Ⅳ 銀行的不良貸款管理應由哪個崗位或部門負責

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崗位職責主要有: 1、放款授權:負責審閱授信審查同意放款的客戶相關資料,在許可權內對客戶進行放款授權,並負責相關信貸檔案管理;核對經過授權的放款申請文件,確保文件的准確;通知有關部門放款。 2、風險監測與預警: (1)負責定期提示相關部門和人員對信貸進行貸後檢查;督導發現貸後出現預警信號的貸款;督導對出現預警信號的貸款進行通告。 (2)負責貸後風險預警,及時發現貸後出現預警信號的貸款並對出現預警信號的貸款進行通告,對出現風險預警信號的貸後貸款及時提出意見。負責審查支行上報申請保全的不良貸款並組織上報授信審查委員會審議;對其他市場風險進行監控預警,並及時提交相關預警信息及報告。 3、授信審查委員會會務: 負責授信審查委員會寓言的各項信貸業務資料的整理、報送以及授信審查會議記錄工作;負責授信審查會議表決票的整理、統計工作。 4、負責對內、對外風險管理各項相關數據及文字材料的報送工作。 5、信貸審查:負責對公司業務部、個人業務部上報的信貸業務審查工作。 6、風險數據分析:負責統計、分析全行的信貸業務數據;負責全行信貸台帳日常維護工作。 7、信貸審查:負責對公司業務部、個人業務部上報的信貸業務的審查工作。 8、負責監測全行貸款企業法人客戶信用等級情況,指導企業評級工作。負責監測全行法人客戶大額存款變化情況,並及時上報情況變動表。負責對公司業務部、個人業務部上報的信貸業務審查(B角)工作。負責大額客戶風險監測報送工作。負責組織全行風險管理條線人員培訓工作

閱讀全文

與大額貸款風險監測評估工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西貸款利率水平 瀏覽:760
沒手機服務密碼不能貸款 瀏覽:250
蘋果金融消費貸款上架 瀏覽:804
眉山小額貸款公司 瀏覽:481
抵押貸款沒有擔保合法嗎 瀏覽:284
銀行流水最低多少才可以貸款買房 瀏覽:896
得人貸款工作證明嗎 瀏覽:949
商品房有貸款能過戶嘛 瀏覽:378
手機號注冊貸款軟流程 瀏覽:860
農村小額貸款一年利息多少 瀏覽:61
農業銀行小額貸款需要支付授權金嗎 瀏覽:6
個人住房貸款的擔保方式包括 瀏覽:19
上海農商銀個人貸款 瀏覽:436
手機費欠費會影響銀行貸款 瀏覽:933
貸款審核下來後多久能過戶 瀏覽:89
怎麼查詢公積金個人貸款余額查詢 瀏覽:8
房屋滿五年貸款可不可以過戶 瀏覽:58
車賣了抵押貸款還不上怎麼辦 瀏覽:617
貸款買的車可以過戶給夫妻之間么 瀏覽:294
天貓有貸款過戶 瀏覽: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