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流水資料 > 區域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減少

區域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減少

發布時間:2023-07-28 20:19:57

㈠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的現狀和產生原因,應如何解決

近兩年,我國銀行流動性過剩導致的各種金融問題愈加嚴重,影響了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從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剩的表象入手,分析了流動性過剩的原因,並從貨幣政策工具對流動性過剩的影響和銀行流動性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影響兩個方面闡述流動性過剩與貨幣政策有效性之間的關系。最後提出了一些緩解流動性過剩、提高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對策。

關鍵詞:流動性過剩;貨幣政策;有效性

20個世紀90年代末以前,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長期不足,信貸膨脹的態勢相當明顯。進入21世紀以來,銀行體系流動性持續寬松,特別是2005年以來,銀行流動性過剩問題日趨突出。被經濟學家認為發生幾率極低的「流動性陷阱」已在我國金融運行中初現端倪,並對金融體系的穩健運營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1]2006年,銀行的巨額流動性使到全國性的信貸規模急劇膨脹,間接推動了各種資產價格全面上升,對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有效性形成嚴峻挑戰。如何有效解決銀行流動性過剩問題,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進而提高貨幣政策有效性,是擺在中央銀行面前的重大課題。

一、銀行流動性過剩的表現

(一)存差持續擴大

自2004年國家實行最新一輪的宏觀調控以來,金融機構的貸款余額增速逐漸低於存款余額增速,而且二者間差距不斷擴大,貸存比大幅下降。截至2005年末,存款增速高於貸款增速3.17個百分點,是2000年的3.8倍;金融機構存差達到9.2萬億元,占存款余額的32%;存量的貸存比為68.0%,新增量的貸存比為53.6%。2005年,商業銀行每吸收100元存款,大約只有53元轉化為貸款進入實體經濟領域,近一半的資金則滯留在金融體系進行體內循環。

(二)超額准備金居高不下

金融機構在中央銀行的超額准備金由2000年末的4000億元增長到2004年末的1.265萬億元,年均增長率高達32.9%。2005年3月17日,中央銀行雖然下調超額准備金率0.63個百分點,但金融機構上存中央銀行的超額准備金依然是只升不降,到9月末達1.26萬億元。截至2005年12月末,全部金融機構超額儲備率達4.17%。超額准備金過高,不僅加大了中央銀行的支付成本,也使其面臨著貨幣政策傳導效果大打折扣的壓力。截至2006年7月末金融機構超額存款准備金率達2.7%。

(三)M2與M1增速差距持續拉大

2005年,M2的增速連續數月超過預期15%的增長率,M2與M1增速差距從年初的3.3%一路擴大到年末的5.8%。2005年12月末,M2餘額為29.9萬億元,同比增長17.6%,增速比上年高2.94個百分點;M1餘額為1017萬億元,同比增長11.78%,增速比上年低1.8個百分點。進入2006年後,M1與M2增速差距更大,一季度創下了M2同比增長較M1同比增長高出8.58個百分點的新高。

(四)貨幣市場利率持續走低

2005年3月以來,整個貨幣市場利率持續走低。其中,銀行間市場同業拆借利率從最高位的2.18%下降到最低位的1.11%左右;年末,質押式國債回購7天品種加權平均利率僅為1.56%,比年初的1.84%下降了28個基點,受此影響,貨幣市場收益率曲線呈現回落態勢。當前銀行間市場1年期國債和中央銀行票據的收益率徘徊在1.32%和1.42%左右,兩年期金融債發行利率也跌至2.0%以下,均低於1年期2.25%的銀行存款利率,貨幣市場利率與銀行存款利率出現了倒掛現象。2006年第一季度央票利率、銀行間回購和拆借利率較去年末抬升70個基點左右。其中,1年央票與存款利差縮至38個基點,市場化程度更高的銀行間7天回購利率,其與存款利率利差縮至19個基點,但是依然沒有改變幣市場利率與銀行存款利率倒掛的現象。

二、我國銀行流動性過剩的主要原因

(一)經濟結構和區域發展失衡

經濟決定金融,目前流動性過剩的根源是我國經濟結構和區域發展失衡。相對於投資和出口的高速增長,消費近年來的增速遠落後於它們。20世紀末我國開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投資增長一直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在2003年以來的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上升期,投資與消費的比例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進一步擴大。2002年至2005年,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分別為16.1%、26.2%、27.6%和25.7%,而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率則分別為8.8%、9.1%、13.3%和 12.9%;2006年上半年,前者增長29.8%,後者只增長了13.3%,投資與消費的比例失衡問題加劇。消費相對落後使大量資金沉澱在銀行體系內部循環。

同時投資也存在結構失衡問題。一邊是大企業的資金過剩,另一邊卻是中小企業流動資金的極度緊張;一邊是某些熱門行業重復投資導致產能過剩,另一邊則是醫療、教育等部門嚴重的投資不足。從區域看,以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為代表的經濟發達地區的流動性問題突出,而廣大的中西部仍面臨資金不足的局面;城市存在流動性過剩壓力,而農村卻仍然資金缺乏。「地下金融」的日趨活躍就有力地證明了我國並不是總體的流動性過剩(巴曙松,2006)。[2]少數被資本追逐的高利潤行業「囤積」了大量的資金,其資產價格被不斷重估,從而帶動相關資源的價格一路攀升,造成銀行流動性全面「過剩」假象。

(二)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

銀行流動性過剩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於外匯儲備快速增長帶動的外匯占款增長。2005年,基於外匯占款投放的基礎貨幣大約占基礎貨幣總量的90%,中央銀行用於對沖操作發行的票據總量高達2.77萬億元。因此,為「對沖」人民幣升值壓力、穩定匯率而形成的貨幣流動性增強趨勢依然強烈。有關數據顯示,2006年一季度,貨幣總體流動性達2.0萬億元,同比增長93.4%;外匯儲備達 0.88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2.76%;外匯占款余額7.7萬億元,同比增長34.96%;而同期銀行貸款余額和有價證券投資分別為20.6萬億元和3.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29%和17.23%。

(三)貸款有效需求相對不足

2005年,全國金融機構貸款增長率為13.53%,低於2004年的14.54%。銀行業機構新增貸款從2003年的3萬億元,下降到2005年的2.5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幅持續下降,從2003年的30%下降到2005年的16.2%。盡管2006年一季度,銀行貸款一度出現高速增長,並導致中央銀行出台相關宏觀調控措施,以抑制可能出現的貸款過快投放趨勢,但是全社會貸款有效需求相對不足的態勢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貸款有效需求相對不足的出現,主要原因在於全國工業企業整體盈利狀況下滑導致信貸萎縮。2005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6447億元,比上年增長17.4%,遠低於上年同期同比增長42.5%的水平;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7420億元,增長28.7%,低於上年增長39.4%的水平。2006年一季度,在國家統計局調查的66個行業中,利潤減少或虧損增加的行業多達24個,比上季度增加9個。企業效益下滑,虧損面擴大,將直接減少對銀行的信貸需求。

(四)城鄉居民儲蓄持續增長

2005年末,我國居民儲蓄余額14.11萬億元,當年GDP為18.23萬億元,儲蓄率高達77.36%。2006年一季度,全國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繼續保持高速增長。與我國的高儲蓄率相比,2001年,全球平均儲蓄率僅為19.7%,富國的儲蓄率通常高於窮國,但也僅在20%左右。我國現階段家庭儲蓄率較高與我國的文化傳統、社會結構、家庭觀念等諸多因素有關。家庭儲蓄率較高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於當前的社會保障體制改革尚未完成,沒有形成完善的養老保險、失業和醫療保險制度,老百姓出於養老、醫療等原因積累了大量預防性儲蓄。同時未來收入的不確定性,使居民更傾向於增加儲蓄降低消費。此外,住房體制、教育體制的改革也使相當多的大眾儲蓄資金用於買房和子女教育儲蓄,這也是導致儲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3]

三、我國銀行流動性過剩對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影響

(一)貨幣政策有效性內涵的界定

盡管不同學者在研究貨幣政策有效性問題時,由於強調的重點不同,對貨幣政策有效性的界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但是,從根本上說,貨幣政策有效性至少包括兩層含義:第一,貨幣政策能否對產出、就業等實際經濟變數產生影響以及影響的程度如何;第二,貨幣當局是否有能力通過運用貨幣政策引導經濟運行以達到既定的宏觀經濟目標。第一層含義是指貨幣政策對實際經濟運行的作用力問題,即貨幣政策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對產出、就業等實際經濟變數產生影響的問題,這可以概括為貨幣政策的理論有效性問題,是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基礎。如果貨幣政策確實能對經濟中的真實變數(產出和就業)產生重要影響,那麼貨幣政策在理論上是有效的,稱為貨幣政策的理論有效;如果貨幣政策根本不能對經濟運行中的實際變數產生影響,或者這種影響微不足道,那麼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就無從談起,貨幣政策是無效的。第二層含義是以第一層含義為基礎的,即如果貨幣政策對產出、就業等實際經濟變數確實具有強而有力的影響(貨幣政策是理論有效的),那麼貨幣政策當局在既有的知識范圍內,是否有能力利用貨幣政策的影響力引導經濟運行以達到既定的宏觀經濟目標?這可以概括為貨幣政策的實施有效性問題。如果理論和經驗證據都表明貨幣政策對實際經濟變數具有重要影響,貨幣當局也能利用貨幣政策的效力實現既定的宏觀經濟目標,那麼貨幣政策是實施有效的;反之,如果貨幣政策雖然具有理論上的有效性,但貨幣當局根本無力利用貨幣政策的這種效力引導經濟按預期的軌道運行,貨幣政策的實施是無效的,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也只是一句空話,沒有實際意義。[4]

從以上對貨幣政策有效性內涵界定上來看,本文研究的銀行流動性過剩對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影響就屬於貨幣政策的實施有效性問題,包括貨幣政策工具對流動性過剩的影響和銀行流動性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影響等方面內容。
(二)我國貨幣政策工具在解決流動性過剩問題上的困境

1.上調存款准備金率縮減銀行流動性乏力。2006年來中央銀行分兩次將存款准備金率由2004年的7.5%調高至8.5%,外匯存款准備金率從3%上調至4%。中央銀行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里,通過兩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大約直接可以凍結資金3000億元左右,再加上乘數效應的影響,實際緊縮的流動性可能會達到1.2萬億元左右。在金融體系健全的環境下,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比率可以有效地收縮總體的流動性。但就目前中國金融制度安排和銀行流動性產生的原因來看,上調存款准備金率所起作用並不是很明顯。這主要是因為:首先,強制結售匯制所導致的外匯占款已經成為中央銀行投放基礎貨幣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國基礎貨幣的投放不是完全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進行,而是主要用於平衡國際收支。中央銀行在一個月內上調存款准備金率1個百分點,但商業銀行信貸仍然保持較高增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通過外匯占款投放的基礎貨幣使中央銀行缺乏有效的措施進行沖銷。其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對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影響較小,其貸款行為很難受到約束。國有商業銀行本身流動性較足,具有較強的吸收流動性的能力。同時,國有商業銀行是國債、政策性金融債、中央銀行票據的主要持有者,通過出售或回購可以及時滿足流動性的需求,即使出現流動性困難時還可以從中央銀行取得再貸款。由於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在我國的金融體系中占絕對優勢,其趨利動機會使中央銀行緊縮信貸的效果大打折扣。[5]

2.利率調整對流動性過剩作用不大。2006年4月中央銀行上調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提高到5.85%。在成熟的金融市場中,利率作為有力的價格型調控手段可以有效引導金融市場中資金的收縮與膨脹,只要中央銀行採取小步、連續的加息措施,加息效果就會慢慢地顯示出來。但由於我國各種利率之間的關系還沒理順,基準利率作為一項政策工具的作用還非常有限。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的確定方式還不能適應貨幣政策預調和微調的需要,不能充分發揮貨幣政策工具協調配合的綜合效應。就歷次利率變動的實際效果來看,企業貸款和居民儲蓄存款對利率變動並不敏感,利率政策的效果較小。

3.公開市場操作「對沖」流動性的能力有限。公開市場操作是中央銀行在貨幣市場上通過買賣有價證券調節基礎貨幣,從而調節貨幣供應量或利率的一種政策手段。近年來,公開市場操作逐漸成為人民銀行宏觀調控最頻繁和最倚重的政策工具,發揮著控制貨幣供應總量和引導市場利率的重要作用。在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操作之初,主要對象為國債市場,但短期國債數量極少,並且發行的國債中僅有30%左右能夠上市流通,且在品種和期限結構上不能適應貨幣政策操作的需要,從而限制了中央銀行運用國債進行公開市場操作的能力。從2002年開始,中央銀行嘗試使用中央銀行票據,中央銀行票據有效地對沖了大量外匯儲備增加的壓力。但中央銀行票據作為利率(價格)調節工具的有限性,使中央銀行在與市場對話時似乎處於弱勢地位(李揚,2004)。[6]

還有一個情況值得關注,就是本幣公開市場操作對基礎貨幣供應的作用往往被外幣公開市場操作的影響所分流。由於我國實行的是一種實際上的固定匯率制度,隨著近年來美國經濟疲軟,貿易逆差和經常賬戶逆差上升到歷史新高,美元持續大幅貶值,國際投資者大量拋售美元。中央銀行為維持相對固定的匯率制度,就只有投放更多的基礎貨幣來收購美元。因此在貨幣政策的走向上,中央銀行又陷入了既要防止貨幣供應量過大、又要維持相對固定匯率的兩難境地。由於固定匯率制度的剛性,最終導致中央銀行票據的不斷膨脹,從而降低了中央銀行票據「對沖」流動性的能力。

(三)我國銀行流動性過剩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影響

1.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現狀。改革開放前,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是:人民銀行→人民銀行分支機構→企業,傳導過程簡單,直接從政策手段到最終目標。改革開放後的80年代,隨著中央銀行制度的建立和金融組織體系的健全,貨幣政策形成「中央銀行→金融機構→企業」的傳導體系,貨幣市場尚未完全進入傳導過程。進入90年代以後,金融宏觀調控方式逐步轉化,初步形成「中央銀行→貨幣市場→金融機構→企業」的傳導體系,初步建立了「政策工具→操作目標→中介目標→最終目標」的間接傳導機制。90年代中期以來,間接調控不斷擴大。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確定為穩定貨幣並以此促進經濟發展;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和操作目標從貸款規模轉向了貨幣供應量和基礎貨幣;存款准備金、利率、中央銀行貸款、再貼現、公開市場操作等間接調控手段逐步擴大。目前已基本建立了以穩定貨幣為最終目標,以貨幣供應量為中介目標,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調控基礎貨幣(操作目標)的間接調控體系。

2.銀行流動性過剩對貨幣政策操作目標的影響。我國金融市場上的總體流動性偏多,M2/GDP接近2倍,在世界上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是不多見的。總體流動性偏多在通貨緊縮時矛盾並不凸現。當遇通貨擴張時,多年積累的過多流動性會形成對中央銀行宏觀調控巨大的壓力。當中央銀行調控意圖需放鬆松貨幣時,「松」的貨幣未必能流到中央銀行調控意圖中的行業和企業,到中央銀行調控意圖需要收緊貨幣時,也未必能從中央銀行調控意圖中的行業和企業收回貨幣。流動性的持續大量過剩必然對貨幣政策操作目標的實現產生消極影響。由於目前銀行流動性過剩的主要來源是外匯占款的大量增加,因此銀行流動性過剩對貨幣政策操作目標的影響就是外匯占款對貨幣政策操作目標的影響,也就是外匯占款對基礎貨幣供應量的影響。[7]

從匯率政策的目標來看,匯率穩定是幣值穩定的目標,而在現行的匯率管理體制下,央行為穩定人民幣匯率只能被動地吸收外匯,外匯買入量越大,貨幣供應越多。外匯沖銷政策操作的結果是,外匯占款比重急速上升,而再貸款等貨幣投放方式的比重不斷下降。由於外匯占款的不斷增多,為了將基礎貨幣的投放控制在適度的范圍,央行被迫不斷發行中央銀行票據和相應地收回或減少再貸款等信用放款,從而達到控制基礎貨幣供給總量的目的。[8]由於外匯資源分布的不均衡,貨幣投放在外向型企業和內向型企業間的分配比例嚴重失調,這就使得中央銀行用信貸傾斜的方式去支持某一產業或行業的自主權已經受到極大的限制。外向型企業資金相對充裕,內資企業流動資金緊張的局面更為加劇。同樣,貨幣供給的地區分配出現失衡現象。對外開放程度高的沿海發達地區,資金供應相對充足,對外開放程度低的內地地區,資金會相對短缺。這種資金流向結構上的失衡會隨外匯占款比例的上升而加劇。

四、解決我國銀行流動性過剩的對策建議

(一)多策並舉減少銀行體系的流動性

1.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減弱企業對銀行信貸的依賴。制定寬松政策,鼓勵各類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建立新的市場准入機制,為廣大優秀企業特別是科技含量較高的中小企業提供國內上市融資的渠道。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能為經濟的良好運行提供良好保障,企業就會得到更多的融資渠道,居民也會得到更多投資機會,進而降低銀行的存差。

2.通過制度創新促進銀行資產結構多元化。首先,建立全能制銀行,允許銀行通過多元化投資來增加收益,分散風險,如銀行可以通過股票投資等方式來增加投資渠道。目前我國銀行貸款占總資產比重雖然降低到65%,但是對於國外大銀行來說,貸款一般都在40%左右。其次,增加面向個人及中小企業的貸款種類,增加銀行高質資產。再次,加快銀行資產證券化的步伐,銀行可將中長期資產變現為資金,鼓勵居民購買銀行債券,促使投資與儲蓄相互轉化,改變目前銀行資產單一狀況,增加銀行盈利性。

3.完善社會保障及醫療保障制度,更新居民消費觀念。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及醫療保障制度,為所有公民提供良好服務,為居民預期消費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對居民而言,要進一步更新消費觀念,善於利用銀行提供的住房等個人消費貸款來增加消費,提高自身生活水平。

(二)減少外匯占款,強化市場功能,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1.進一步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分流外匯儲備,舒緩外匯占款壓力,從源頭上遏制流動性持續增長的勢頭。改革現行結售匯制度,逐步從強制結售匯過渡為意願結售匯,放寬所有出口收匯企業的留匯比例,變外匯銀行結算周轉限額管理為比例管理,逐步增加各市場主體持有外匯的比例。減少中央銀行通過外匯占款投放的基礎貨幣。外匯賬戶政策應朝著分流市場外匯的方向調整,推動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支持企業走出去,改變我國在外匯管理領域長期存在的外資流進來易、流出難;對企業嚴、對個人松;對內資嚴、對外資松的不對稱管理格局,逐步拓寬資本流出渠道,允許和擴大國際開發機構或企業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或以其他人民幣融資形式籌資,降低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堅持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根據我國自身改革發展的需要,在確保金融市場和經濟穩定的前提下,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幅度,合理確定人民幣匯率目標區。通過人民幣匯率目標區的建立向市場發出明確的信號,增強公眾對匯率的心理預期,使市場交易主體能夠自由地根據市場信號做出反映,及時緩解和釋放外匯市場各種不利因素的沖擊,使央行貨幣政策的執行盡量不受外部因素的制約,增加貨幣政策調控的迴旋餘地。[9]

2.進一步完善市場基礎建設,夯實市場基礎,拓寬央行貨幣調控的空間。通過市場機制,讓商業銀行能夠自主決定外匯市場的交易行為,使我國的外匯市場在做市商制度基礎上成為一個多元化、分散化的市場。要擴大外匯市場的交易主體,改變目前中國外匯市場交易主體的同質性。放寬市場准入限制,增加市場交易主體,非銀行金融機構、大企業集團等可逐步直接進入銀行間市場參與交易。大力進行產品創新,開辦並盡快擴大銀行間遠期外匯交易,逐步推出掉期、期貨、互換和回購等衍生品交易,使市場能夠滿足向參與者提供套期保值、風險規避以及投資理財等一系列金融服務的需要。

3.進一步完善外匯占款的沖銷策略和手段,提高外匯沖銷的效率。一是建立外匯平準基金。按照國際慣例,外匯基金一部分應該來自國家外匯儲備,另一部分主要來自商業銀行的外匯資產。通過外匯平準基金的重要調節杠桿,在央行與外匯市場之間設置緩沖屏障,切斷外匯儲備直接與國內貨幣量變動的聯系。二是靈活設計和選擇各種沖銷工具並擴大組合籃子中的數目。這方面國外有許多成功經驗值得借鑒。例如,韓國中央銀行發行的「貨幣穩定債券」可暫時取代尚不發達的公開市場業務。馬來西亞的「雇員准備基金」可以調節流動性,從而將政府和雇員准備基金的存款從銀行系統轉移到中央銀行的一個特殊賬戶。[10]從我國具體國情和實際經濟狀況出發,可以設計和選擇適合我國國情的干預和沖銷金融工具和手段,鞏固和發展匯率制度改革成果,提高貨幣調節和匯率管理水平,使人民幣匯率更加富有彈性,對外匯的沖銷工作也更具效率。

㈡ 中國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的貨幣信貸

2011年以來,人行海口中心支行認真貫徹落實總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引導海南省各金融機構是適當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支持國際旅遊島建設,著力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分指標來看,存款增速創近幾年新低,存款增量同比大幅下降;貸款保持較快增長,貸款增量創歷史同期新高;銀行經營效益良好,不良貸款比年初實現「雙降」。
一、存款增速創近幾年新低,存款增量同比大幅下降
9月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為4490.19億元,同比增長12.27%,增速比上月末回落2.3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27.69個百分點,增速為2006年2月份以來的新低;存款余額比上月減少23.27億元,比年初增加273.02億元,同比大幅少增550.87億元,前三季度存款增量創自2008年同期以來的新低。人民幣方面,9月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為4430.64億元,同比增長12.07%,增速比上月末回落2.5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28.69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全省金融機構累計新增人民幣存款258.52億元,同比大幅少增587.46億元。
(一)從存款結構看,單位存款和儲蓄存款余額比上半年末均出現回落,財政存款余額環比下降。
單位存款同比大幅少增,定期存款增量占絕對主導。9月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單位存款余額2401.15億元,余額比上月末減少27.09億元,比上半年末減少54.22億元,比年初增加46.59億元,同比大幅少增369.88億元。從單位存款的機構看,前三季度,定期單位存款累計新增87.37億元,比單位存款總增量多增40.78億元,成為拉動單位存款小幅增長的主力。
儲蓄存款余額比上半年末下降,存款增量同比明顯回落。9月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1857.91億元,余額比上月末增加22.25億元,比上半年末下降6.54億元,余額同比增長15.18%,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別回落1.39和14.70個百分點,創2008年6月份以來的最低。前三季度,儲蓄存款累計新增186.43億元,比上年同期明顯少增138.63億元。
財政存款余額環比回落,增速同比大幅下降。9月末,財政存款余額189.34億元,比上月末減少16.93億元,比年初增加40.01億元,同比少增32.16億元。受上年同期高基數以及三季度全省財政支出力度加大的影響,存款余額同比增長20.32%,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別回落8.10和50.58個百分點。
(二) 從存款主體看,商業銀行存款增量大幅下降,農信社存款增量顯著上升。由於國有四大商業銀行存款增量比上年同期大幅少增,使得其存款增量佔比明顯下降。前三季度國有四大商業銀行累計僅新增存款36.84億元,增量佔比為13.49%,同比大幅下降38.22個百分點;前三季度,農信社累計新增存款116.50億元,增量佔比為42.67%,同比顯著上升33.77個百分點。另外,村鎮銀行存款增量佔比上升較快,截至9月末,其增量佔比比上年同期高出5.85個百分點。
二、貸款保持較快增長,貸款增量創歷史同期新高
9月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3017.66億元,同比增長25.32%,增速比上月末略升0.07個百分點,但比上年同期回落9.22個百分點;貸款余額比年初增加503.58億元,同比多增40.01億元,前三季度貸款增量創下歷史同期新高。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669.13億元,同比增長22.3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2.31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全省金融機構累計新增人民幣貸款399.34億元,同比少增47.07億元。
(一)貸款期限結構明顯改善,短期貸款和票據融資增量同比明顯多增,中長期貸款增速、增量佔比同比快速回落。
短期貸款增量同比明顯多增,貸款增速同比大幅加快。9月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短期貸款余額為168.60億元,比年初增加63.65億元,同比明顯多增98.54億元,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8.99%,增速比上年同期高出33.05個百分點。
票據融資同比降幅明顯收窄,增量同比保持多增。9月末,全省金融機構票據融資余額為50.08億元,余額同比下降21.76%,降幅比上年同期明顯收窄26.06個百分點。票據融資余額比年初增加10.99億元,同比多增42.44億元。
中長期貸款增速、增量佔比同比快速回落,貸款主要投向固定資產貸款。由於貸款期限結構調整、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的清理以及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影響,今年以來中長期貸款增量佔比和增速呈現回落勢頭。9月末全省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余額為2397.55億元,比年初增加377.55億元,同比少增157.81億元,貸款增量佔比同比大幅下降40.52個百分點;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3.7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9.81個百分點。從中長期貸款投向來看,前三季度,中長期固定資產貸款累計新增214.26億元,佔中長期貸款增量的56.75%;中長期經營貸款和銀團貸款累計新增131.68億元,佔中長期貸款增量的34.88%。
(二)從貸款行業看,貸款主要投向基礎設施和房地產行業。1-8月, 基礎設施行業累計新增貸款177.31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8.73億元,占行業貸款增量的48.68%,佔比同比提高1.50個百分點;由於今年我省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加大,房地產行業貸款新增較多,1-8月,累計新增貸款94.84億元,占行業貸款增量的26.04%,佔比比上年同期明顯提高5.42個百分點。
(三)從貸款主體看,國開行貸款增量佔主導,農信社貸款增量排名全省第二。由於國開行在省內基建投資項目融資方面的傳統優勢以及今年以來大力開展境外貸款業務,其貸款增量占據主導地位。截至9月末國開行累計新增貸款222.96億元,貸款增量佔比為44.27%,比上年同期上升5.92個百分點。國有四大商業銀行新增貸款佔比明顯下降,截至9月末其累計新增貸款128.33億元,貸款增量佔比為25.48%,比上年同期下降8.14個百分點。截至9月末農信社累計新增貸款65.30億元,同比多增6.70億元,貸款增量排名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第二。此外,村鎮銀行貸款保持較快增長,截至9月末新增貸款14.06億元,同比多增13.72億元,貸款增量佔比為2.79%,比上年同期上升2.72個百分點。
三、個人消費貸款低位增長,貸款同比明顯少增
9月末,全省個人消費貸款余額309.70億元,比年初增加16.45億元,同比明顯少增100.09億元,前三季度月度平均新增個人消費貸款1.83億元,僅為上年同期平均數的14.13%;貸款余額同比增長7.45%,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別回落0.12和78.93個百分點,創2007年5月份以來的新低,由於上年同期高基數,增速連續13個月呈現快速回落勢頭。
四、農村信用社:存款高速增長,貸款高位加快增長
9月末,全省農村信用社存款余額421.04億元,同比增長50.49%,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別加快1.22和5.72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余額比年初增加116.50億元,同比多增43.13億元,存款增量排名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第一。9月末,全省農信社貸款余額242.33億元,同比增長40.41%,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別回落1.66和38個百分點;貸款余額比年初增加65.30億元,同比多增6.70億元,貸款增量排名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第二。
五、外匯存款較快增長,外匯貸款高速增長
9月末,全省外匯存款余額9.37億美元,余額比年初增加2.57億美元;余額同比增長36.62%,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別加快11.62和40.98個百分點。9月末,外匯貸款余額54.84億美元,同比增長62.03%,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別加快1.47和26.35個百分點;余額比年初增加17.96億美元,同比多增14.82億美元。其中,境內貸款新增9.53億美元,境外貸款新增8.43億美元。
六、資金累計實現凈流入,但7、8、9三個月資金連續出現凈流出
前三季度,海南省各銀行類金融機構累計流入資金27680.9億元,流出27602.2億元,累計資金實現凈流入78.7億元,比上年同期明顯少流入資金783.1億元。其中,9月份,海南省各銀行類金融機構跨省資金流入3079.6億元,流出3126.7億元,資金凈流出47.1億元,7、8、9三個月連續出現資金凈流出局面。
七、銀行經營效益良好,不良貸款實現「雙降」
前三季度,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整體經營情況良好,賬面共盈利55.33億元,同比多盈利10.11億元。其中,政策性銀行盈利14.86億元,同比少盈利2.24億元;國有四大商業銀行盈利26.18億元,同比多盈利3.98億元;股份制商業銀行盈利6.94億元,同比多盈利1.42億元;農村信用社盈利5.93億元,同比多盈利6.12億元。不良貸款實現「雙降」。9月末,全省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47.464億元,比年初減少2.06億元,不良貸款率比年初下降0.40個百分點。
八、社會融資總量環比、同比呈現明顯增長態勢
截至2011年6月末,全省社會融資總量625.1億元,同比多融資187.14億元。分季度看,一季度和二季度社會融資總量分別為199.19和394.52億元。其中,間接融資364.35億元,占上半年社會融資總量的58.29%;直接融資260.75億元,占上半年社會融資總量的41.71%。
九、中小企業貸款較快增長,貸款余額佔比環比上升
截至2011年8月末,海南省金融機構的大中小企業貸款余額為1998.09億元,其中大企業1068.80億元,中小企業合計929.29億元,佔全部企業貸款余額的46.51%,其中,2011年前8個月,中小企業新增貸款215.17億元,同比增長30.13%。2011年前8個月,海南省金融機構已累計向大中小企業發放貸款753.54億元,大企業480.15億元,中小企業合計273.39億元,佔全部企業貸款36.28%,環比上升0.49個百分點。

㈢ 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是什麼意思

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是什麼意思, 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是什麼意思?又代表了什麼?

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余額指某一時點金融機構存款金額與金融機構貸款金額。其中金融機構主要包括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非銀行信貸機構和保險公司。
金融機構貸款是指:企業向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借入的資金。其中商業銀行是國家金融市場的主體,資金雄厚可向企業提供長期貸款和短期貸款,因此商業銀行貸款是企業負債經營時採用的主要籌資方式。

貸款余額指至某一節點日期為止,借款人尚未歸還放款人的貸款總額。
貸款數額是指借款人與放款人簽訂的合同數額,是一個不變的數額。貸款總額是指截止到某一日以前商業銀行已經發放的貸款總和,是企業在會計期末其貸方發生額的合計數,它表示企業向銀行舉債或融資的總額。貸款余額是指到會計期末尚未償還的貸款,尚未償還的貸款余額等於貸款總額扣除已償還的銀行貸款。
短期貸款或長期貸款科目的貸款余額=前期貸款余額+本期貸方發生額(融資增加數)-借方發生額(償還貸款數)。

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是什麼意思?

不是MO,這個是銀行現在總共有多少存款
你可以去看看MO的定義是什麼,不是你說的那樣

什麼是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

銀行貸款余額也就是銀行貸款業務的累積余額 銀行貸款其實也是銀行業績考核的一個指標,所以銀行對比較好的企業或專案的貸款時很積極的。

什麼是金融機構各項貸款?

貸款是金額機構向非金融部門(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和個人)提供的貨幣資金及其行為,是銀行或其他金額機構按一定利率和必須歸還等條件出借貨幣資金的一種信用活動形式。廣義的貸款指貸款、貼現、透支等出貸資金的總稱。銀行通過貸款的方式將所集中的貨幣和貨幣資金投放出去,可以滿足社會擴大再生產對補充資金的需要,促進經濟的發展,同時,銀行也可以由此取得貸款利息收入,增加銀行自身的積累。在中國現行金融統計中,各項貸款包括:(1)短期短款,具體又分工業貸款、商業貸款、建築業貸款、農業貸款、鄉鎮企業貸款、三資企業貸款、私營企業及個體貸款和其他短期貸款。(2)中長期流動資金貸款。(3)中長期貸款。(4)信託貸款。(5)融資租賃。(6)委託貸款。(7)票據融資。(8)各項墊款。

金融機構貸款(再貸款)利率是什麼意思?

存款有存款利率,相對而言貸款就有貸款利率,就是貸款人出讓資金使用權,向借款人收取的利息費用;再貸款是人民銀行給商業銀行的貸款,是為了防止商業銀行發生臨時性資金短缺而出現擠兌,也是作為一種貨幣政策來控制社會上的貨幣流通量

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余額怎樣統計

去當時辦理貸款的銀行列印一份貸款余額流水就可以了 寫的很清楚。每個月的還款以及換了多長時間,還有多少待還

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說明什麼?求高手解答

金融機構貸款,對社會來說是資金投放量,資金是物資的代表,投放量大說明為社會提供的物資多。對內是衡量金融機構資產的規模大小。
對人民銀行來說,是衡量市場貨幣供應量的一個標志。

什麼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

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反映一個城市對資金的吸附能力。我們知道,資金是經濟執行的動力,也是結果。一個城市能匯聚多少資金,顯示出這個城市的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
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 意思就是 人民幣與外幣的存款總數。
希望能幫助到你 ----千萬別忘記點選採納答案和頂一下哦----

㈣ 4月新增貸款7188億元,存款減少4609.

4月金融統計數據如期而至。5月11日,央行發布2023年4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數據顯示,4月人民幣貸款增加7188億元,同比多增649億元;同期人民幣存款減少4609億元,同比多減5524億元。在新增社融方面,4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2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億元。

整體來看,4月信貸投放季節性回落,信貸節奏趨於平穩,實體經濟和市場主體經營活動活躍度明顯提升。分析人士認為,未來一段時間的貨幣政策仍將以結構性政策工具為主,聚焦重點、精準發力,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

居民消費、購房意願還需穩固

4月信貸回落明顯。根據央行披露的數據,4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231.27萬億元,同比增長10.9%。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226.16萬億元,同比增長11.8%,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8個百分點。

同時,4月人民幣貸款增加7188億元,同比多增649億元。相較2023年3月,人民幣貸款大幅回落,3月人民幣貸款增加3.89萬億元,同比多增7497億元。而在2022年4月,人民幣貸款增加6454億元,同比少增8231億元。

分部門看,4月住戶貸款減少241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255億元,中長期貸款減稿備少1156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683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099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6669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280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2134億元。

而在2023年3月,住戶貸款增加1.24萬億元,其中居民中長期貸款增加6348億元,回到2021年同期水平;居民短期貸款更是增加6094億元,同比多增2246億元,達到歷史高位水平。

全力推進經濟復甦的大背景下,1月信貸實現「開門紅」,此後2月、3月的信貸投放也處於較高水平,一季度整體新增人民幣貸款增幅顯著。對於4月信貸投放出現回落的原因,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解釋,4月人民幣貸款較3月呈現季節性回落,信貸節奏趨於平穩。

「分部門看,金融機構持續增加對製造業、基礎設施等領域的信貸投放,結構不斷優化。居民貸款再次下降,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均出現回落,表明居民消費信心和購房意願仍需進一步穩固。」溫彬指出。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直言,4月新增信貸、社融數據不及市場預期,處於偏弱水平。主要受三方面因素推動:一是季節因素。4月信貸、社融往往出現明顯的季節性回落;二是居民樓市銷售偏弱。4月居民中長期貸款減少,反映當月樓市銷售偏弱;三是銀行金融機構調整信貸節奏。今年政策靠前發力,4月銀行金融機構對信貸投放節奏進行一定調整。

周茂華提到,從結構看,4月居民新增短期貸款同比多增,住戶存款同比少增,意味著居民減少儲蓄、增加消費貸款,反映國內居民消費信心和需求在較去年4月有了明顯改善。同時,企業信貸需求仍保持旺盛,短期和中長期新增貸款繼續保持同比多增態勢,反映國內企業對經濟復甦前景保持樂觀。

針對居民部門信貸減少這一情況,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運金錶示,居民部門信貸數據與4月消費修復、乘用車零售增長、房屋銷售恢復有所背離,可能受頌脊金融體系主動放緩居民信貸投放節奏、按揭貸款放寬與銷售之間存在時間差的影響,部分增量消費貸、房貸、車貸等可能會延後到5月放款。

理財市場回暖分流居民儲蓄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人民幣貸款增量有所減少外,4月人民幣存款減少超過4000億元。

數據顯示,4月人民幣存款減少4609億元,同比多減5524億元。具體來看,住戶存款減少1.2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1408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5028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2912億元。

圖片來源:央行

4月居民人民幣貸野敬滲款、存款雙雙回落,也對貨幣供應產生了影響。根據央行披露的數據,4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80.85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增速比上月末低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1.9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6.98萬億元,同比增長5.3%,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高0.2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10.59萬億元,同比增長10.7%。當月凈投放現金313億元。

整體來看,盡管M2增速較上月末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較高增長。溫彬認為,4月居民存款減少1.2萬億元,同比多減4968億元,主要是在資本市場和理財市場回暖背景下,居民儲蓄有所分流。同時4月財政存款大幅增加,財政資金回籠也制約了M2增長。下階段,受去年基數逐月抬升的影響,預計M2增速還將回落。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及研究部總監龐溟表示,受2022年4月央行集中上繳利潤帶來的M2高基數影響,M2與M1剪刀差收窄,但也反映了實體經濟和市場主體經營活動活躍度明顯提升,資金活化程度不斷提高。

周茂華稱,M2同比繼續略高於名義GDP增速,目前貨幣環境繼續適度寬松,為經濟復甦提供有力支持。

社融增速保持平穩

另一方面,隨著4月信貸投放量減少,4月社融增量也出現回落。經統計,2023年4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2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億元。

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4431億元,同比多增729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摺合人民幣減少319億元,同比少減441億元;委託貸款增加83億元,同比多增85億元;信託貸款增加119億元,同比多增734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1347億元,同比少減1210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2843億元,同比少809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4548億元,同比多636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993億元,同比少173億元。

圖片來源:央行

北京商報記者進一步對比發現,2022年4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9102億元。盡管2023年4月社融增量較上月5.38萬億元有所回落,但金融助力實體經濟的大方向下,4月信貸社融規模同比增長10%,增速與上月持平,繼續保持平穩。

周茂華表示,從總量來看,我國經濟依舊保持良好擴張態勢。4月新增信貸和社融數據季節性回落,但同比繼續多增,反映國內宏觀支持政策力度不減,預示宏觀經濟繼續保持良好擴張態勢。

在王運金看來,4月信貸與社融增量變動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一是相對明顯的季節性變動,季度初月的銀行信貸考核力度不強。二是一季度超額投放滿足了實體經濟短期資金需求,4月繼續增加負債的動力不強,信貸需求放緩。三是監管部門與金融機構主動放緩信貸投放節奏,央行一季度例會表示要保持信貸總量增長、節奏平穩,一季度超額的信貸投放可能部分佔用了二季度部分信貸額度,4月部分貸款與銀行承兌可能延後至5月放寬。四是內需恢復情況尚不穩固,政策需持續擴需求。

貨幣政策仍將以結構性政策工具為主

5月11日早間,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4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1%,環比下降0.1%;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3.6%,環比下降0.5%。這一數據表現也整體低於市場預期。

「4月CPI和PPI數據反映當前經濟內生動力仍有待加強。」溫彬分析道。溫彬表示,就宏觀政策而言,應繼續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尤其是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進一步提振市場主體信心。貨幣政策在保持穩健的前提下,繼續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持續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鞏固經濟穩步回升的基礎。

談及下一階段信貸總量以及貨幣政策走勢,龐溟指出,考慮到企業生產經營熱度持續回暖,「五一」假期帶動線下消費和服務消費強勁修復,房地產銷售端的點狀回暖復甦態勢將進一步暢通「銷售-拿地-新開工」鏈條,可以說社會有效需求回暖與城鄉居民收入增加、市場主體信心預期企穩之間的正反饋也進一步加強。預計市場主體內生動力和社會有效需求持續、積極的修復將會繼續帶動企業部門和住戶部門的信貸需求保持在合理水平。

同時,龐溟認為,由於2022年年中的調增8000億政策性銀行信貸額度和7400億基建資本金政策有可能不再延續,預計後續社融增速可能小幅回落。未來一段時間的貨幣政策仍將以結構性政策工具為主,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保持定向發力、精準發力、持續發力,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穩健的貨幣政策將精準有力,與積極的財政政策相配合,形成擴大需求的合力。

王運金指出,當前恢復和擴大需求仍是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關鍵所在,穩健貨幣政策將繼續推進寬信用,短期性的節奏調整不影響擴需求的整體政策導向,信貸與社融較快增長仍具有較強的持續性。

㈤ 貸款余額同比增加,增幅同比下降原因

貸款余額同比增加,增幅同比下降原因如下:
1、貨幣政策調整:為了降低埋亂貸款余額的增速,中央銀行會通過實施貨幣政策來抑制貸款余額的增加,例如,上調存款准備金率或實施唯敬定向降准等政策。
2、宏觀經濟形勢彎山檔變化: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也會影響貸款余額的增減,一旦經濟形勢不好,企業的融資需求會受到影響,減少貸款余額的增加。
3、監管政策完善:政府在監管方面也會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限制金融機構的貸款供給,從而減少貸款余額的增加。

㈥ 銀行業儲蓄余額下滑採取什麼措施

(一)加強資金調控,提高資產的流動性。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服務,方便客戶,多吸收低利率存款。要在扶持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摸清資金的來源和去向,對客戶搞好開戶和結算服務,以吸收更多的對公存款。儲蓄工作人員要不怕麻煩,熱情主動地為客戶辦理活期儲蓄,增強資金實力,努力降低存款成本。另一方面,要科學安排貸款、債券投資、回購的投資比例。貸款和債券投資等資金運營行為能夠保持在相對匹配的狀態,要根據儲蓄的流入確定貸款規模,並安排備付資金進行投資運營。要注意資產和負債期限結構的合理配置,避免將短期資金用於長期用途或將長期資金用於短期用途,降低資產負債期限錯配的比率,保持資產和負債的相對平衡。

(二)加強信貸風險管理,提高信貸資產質量。在加大信貸資運用,特別是加大中小企業投放貸款力度的同時,要建立新增貸款風險的防範機制。嚴格執行審貸分離制度,設置評估咨詢,審批專班,強化事前風險控制;要進一步推行和完善抵押擔保制;要試行信貸風險抵押金和違約金制度,對大額、高風險貸款實行信貸保險;要加強貸後管理,強化責任制,發現問題,及時處置;要加強信貸的授信管理,合理確定授信額度;要改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以防範利率風險;要採取更靈活的貸款定價策略,給優質客戶以優惠,以鞏固自身的優良客戶群。同時,切實加強不良貸款的盤活工作,多法並舉,使不良貸款實現絕對額和相對額的雙下降,達到《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所規定的要求。

(三)加強利率管理,提高銀行的存貸款定價、利率風險管理的能力。金融機構要嚴格執行調整後的基準利率和浮動區間,加強利率風險管理.

(四)加強人力資源管理,提高員工隊伍素質。要提高利率風險管理意識。各金融機構應及時端正思想,做好宣傳,讓每個職工都認識到利率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不斷強化職工對利率風險管理的認識,不斷提高管理人員對利率風險管理的措施和管理手段。要加強對利率預測的研究力量。加強人才引進與培訓,提高專業水準。要引進高學歷、擅於數量分析的專業人才。

(五)加強中間業務開發,提高抗利率風險的能力。要大力發展中間業務,降低利差在銀行收益中的比重,從而減弱利率風險的困擾。要大力發展保管、擔保、結算等中間業務。發展中間業務要運用銀行功能拓展代理性中間業務,如代理收付款、代理保險、代理資產保管業務;要培養專業人才,積極探索咨詢評估等專業技術中介業務,如信息咨詢、資信咨詢、評估類咨詢等。要發展經濟咨詢、代客理財、代客外匯買賣、一卡通、一櫃通、一網通等新的中間業務。

㈦ 什麼是存貸款余額

存、貸款是金融市場組織為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的最重要的來源和方式。一般認為,金融市場組織的基本功能就在於積聚存款、投放貸款,以優化資金配置,積極動員各經濟部門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參與貢獻。存款積聚不足即為資本供給不足,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基本障礙;而儲蓄充足時,要促進經濟發展,還須以儲蓄能夠充分有效地轉化成投資為前提。

閱讀全文

與區域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減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地交公積金上海貸款 瀏覽:915
農村信用社貸款1萬元利息 瀏覽:458
美團貸款查那的流水 瀏覽:155
夫妻加父親能一起貸款嗎 瀏覽:879
農行貸款逾期4天 瀏覽:339
360網上貸款還需要保證金嗎 瀏覽:818
農行怎麼用房產貸款 瀏覽:233
包裝公司營業執照貸款可靠嗎 瀏覽:664
銀行貸款10萬15年每月還多少 瀏覽:594
公司貸款主要還款來源 瀏覽:128
擔保貸款錢打在誰的卡上 瀏覽:824
父母可以公積金貸款買房嗎 瀏覽:640
上海千萬資產無貸款 瀏覽:640
榆中小額貸款 瀏覽:489
不良貸款清收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瀏覽:150
有很多消費貸款影響房貸嗎 瀏覽:11
小額貸款公司金融機構新疆 瀏覽:42
貸款房能過戶嗎要多少錢 瀏覽:613
合肥小型貸款公司 瀏覽:575
小額貸款抵押房產證能查出來嗎 瀏覽: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