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簡述p2p網路借貸發展的現狀
2011-2019年,我國P2P網貸正常運營平台數量呈現先上升後下降趨勢。截至2018年12月底,正常運營平台數量相比2017年底減少了1219家。自從2015年正常運營平台數量達到3464家後,已經連續三年出現下降。
截止2019年1月底,P2P網貸平台數量為1031家,12月底下降至343家,相比2018年底減少了678家。
——以上數據及分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㈡ P2P正式退出歷史舞台,未來存量轉型路在何方
2012年和2013年是P2P擴張的時期,2015年是其瘋狂擴張的時期,2017年,借貸余額峰值突破億萬元,2018年,行業整頓,整體出清歸零,P2P在歷史舞台上終究還是謝幕了。在這個過程中,很多省份同步加快轄內網貸平台的清退,拍拍貸,你我貸,等等為代表的多家在美國上市的金融科技平台都相繼披露網貸業務清零,越來越多的平台也通過輸出技術,轉型為助貸業務。
三、早轉型才能成功生存下來。很多P2P業務的公司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除了跑路之外,只能轉型,變成助貸業務、助貸業務的模式也有三種:導流方式,融資擔保方式和聯合帶方式。不管怎麼樣,網貸企業只有成功轉型才能被市場留下,才能有活下來生存下去的餘地。
㈢ 倒閉p2p平台名單
11月6日,銀監會披露P2P行業最新情況:全國實際P2P網宴隱貸機構數量已降至3家。
中國銀行業和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律師劉福壽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回答媒體提問時介紹了金融風險的防範和化解。他提到,互聯網金融風險狀況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國內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從高峰時的5000家左右下降到目前的3家。貸款規模和參與人數連續28個月下降。
此消息一出,引起了眾多投資者和網友的好奇。有哪三家P2P網貸機構沒有在會上具體披露,目前仍在實際運營?
其中,翼龍貸5個募投項目金額在10萬元以下,鮮智創客和金波貸的項目金額也在100萬元以下。
天眼數據顯示,翼龍貸注冊資本10億,其中聯想控股為第二大股東,持股33.3%。該平台標榜為專注三農的互聯網金融平台,存管銀行為廈門銀行。
11月6日發布的翼龍貸2020年10月經營報告顯示,當月貸款總額10.88億元,貸款人總數17328人,超過83.9%的貸款項目均在10萬元以內,以「小額分散」為主。
第二家公司鮮智創客,注冊資本6000萬,是一家綜合互聯網金融公司,旗下小貸產品為91王采,存管銀行也是廈行。
據91王采官網顯示,11月8日仍進行了投標,新增投標17個,募集金額在79萬-300萬元之間。根據已披露的月度交易數據,2020年10月,貸款金額達到11.15億,貸款人8586人。截至11月7日,貸款金額仍達到2.5億,目前貸款余額達到12.11億。
第三筆金波貸款的注冊資本為14億元,為江西博能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開戶銀行尚未明確。然而,金波貸款官網顯示,其合作夥伴包括江西銀行。此外,作為金波貸款的第一大股東,博能實業集團參股的江西裕民銀行是江西省首家獲批的民營銀行,於2019年5月獲批。
目前,金波貸款還有5個11月7日後發布的新標,仍在募集中。截至11月7日,金波貸款運營統計數據顯示,貸款人數達5291人,貸款余額達88076萬元,累計賠付金額5.95億元。此外,現有項目的逾期數量和金額均為零。
官網還顯示,今年7月,金波貸國有股東曾擬設立注冊資本不低於10億元的江西全國網路小額貸款公司,但至今沒有新的發展。
但也有觀點認為,這三家機構應該是翼龍貸、宜人貸和恆益融(隸屬常恆)。另一種觀點認為,除了宜人貸和恆益融,另一家機構是中信產業基金旗下的Sack財富。
但界面新聞查詢後發現,麻袋財富今年以來一直沒有在官網更新運營報告;截至今年7月,恆榮最新業績報告尚未更新,散標和應急債已全部轉為全標,停貸。
根據宜人金科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以及CEO唐寧在自製節目《唐寧會客廳》中的表述,宜人金科正在從P2P融資向助貸業務轉型,並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截至今年二季度,宜人財P2P產品總資產同比下降40%,非P2P產品總資產同比增長近5倍。因此,即使宜人貸P2P網貸業務仍姿升在運營,也將在今年年底前逐步完成100%的清算轉型。
除了上述機構之外,界面新聞梳理了今年年初仍在運營的20餘家P2P機構的近況,發現大部分P2P網貸機構都在撤退或轉型中。
派貸,你和
從上千到三,網貸行業的清盤逐漸增多。
回顧P2P網貸行業的發展,從萌芽到野蠻生長再到全面撤退,也就幾年的時間。2017年,信而富、趣店、和信貸等7家互聯網金融公司海外上市,互金行業仍在騰飛。
直到2017年12月,央行、銀監會發布《關於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號文(141號文),成為P2P行業的「分水嶺」。這份文件首次明確了現金貸的主要特徵,敲定了七項整改原則,正式出台了現金貸的監管政策,綜合貸款率不能超過36%的紅線。
2019年1月,互金整治辦發布《晌冊廳關於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範工作的意見》(175號),提出以P2P機構退出為主要工作方向入手,奠定了2019年行業清退轉型的主基調。隨後,2019年P2P網貸行業開始了「撤退」倒計時。
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國參與實時監控的運營機構已降至427家,全年停業整頓P2P公司超過1200家。
8月,中國銀行業和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郭樹清表示,網貸平台的監管經歷了一個痛苦的階段,現在已經到了一個根本性的轉折點。截至2020年6月底,中國運營的網貸機構數量已降至29家。
9月,中國銀監會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嚴豐透露,截至今年8月底,中國運營的網貸機構數量已降至15家,比2019年初下降99%,貸款余額下降84%,出借人下降88%,借款人下降73%。網貸機構數量、參與人數和貸款規模連續26個月下降。
10月22日,銀監會還有6家。僅僅過了15天,這個數字就變成了3。
今年年底,剩下的三家正常運行的P2P機構將何去何從?清算轉型中的其他機構能否完成贖回?這些還有待相關部門的進一步監督和公開。
P2P網貸是個人對個人的模式,其中資金的流向涉及的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目前國內的支付平台有很多種,比如銀聯,支付寶。銀行只是眾多平台之一,有的P2P網貸平台使用銀行的監管措施,這樣的話資金的流向是可以查詢的,如果是使用其他的第三方平台,比如支付寶,這些信息不在銀行的監控體系之內。
銀行是金融機構之一,銀行按類型分為: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政策性銀行,世界銀行 它們的職責各不相同。
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的中央銀行。職責:執行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對金融機構乃至金融業進行監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機構
商業銀行:就是所謂我們常指的銀行是屬於商業銀行,有工商銀行 農業銀行 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等等。
職責是通過存款、貸款、匯兌、儲蓄等業務,承擔信用中介的金融機構。商業銀行是金融機構之一,而且是最主要的金融機構,商業它主要的業務范圍有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以及辦理票據貼現等。
投資銀行:簡稱投行,比如國際實力較大有:高盛集團 摩根斯坦利 摩根大通 法國興業銀行等等 。職責: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政策性銀行:我國國內有三家政策性銀行,即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職責:參股或保證的,不以營利為目的,專門為貫徹、配合政府社會經濟政策或意圖,在特定的業務領域內,直接或間接地從事政策性融資活動,充當政府發展經濟、促進社會進步、進行宏觀經濟管理工具的金融機構 。
世界銀行:資助國家克服窮困,各機構在減輕貧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發揮獨特的作用。
頭條,騰訊等網站天天推送網貸廣告。
㈣ 為什麼P2P網貸會變得如此火熱
經過自2016年開始的合規整改,互聯網金融越來越走上正軌。
小編發現,近兩年投資人對待P2P網貸的態度隨著監管開展已經有了明顯轉變,之前小編向身邊的朋友或親戚介紹自己從事的行業,他們總擔心我入錯行,最近很多朋友甚至主動來詢問小編網貸投資的事。
小編想了想,網貸行業之所以能從不被人接受發展到眾人追捧,是有一定原因的。
一、互聯網金融發展迅猛
眾所周知,當前智能手機普及率已經達到90%左右,互聯網成為每個人生活的標配。最先發展的第三方支付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試想一下,你現在出門還需要帶現金嗎?你想轉賬,還需要去銀行嗎?
當人們逐漸認識到第三方支付的美好,也就會逐漸開始接受同為互聯網金融的網貸行業,可以說目前以支付寶、微信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是推動互聯網金融普世的關鍵因素,而P2P網貸則是人們對互聯網金融需求的延伸。
如果你想通過P2P網貸平台投資,不但可以憑藉手機或電腦隨時隨地操作,而且安全性比曾經的線下理財機構更高,體驗感更好。
二、國家政策的利好
國家每年都要提及普惠金融,而網貸行業恰恰就做到了普惠金融,國家在把網貸行業納入銀監會監管范圍後,就已經明確了P2P網貸的合法身份地位,這可以稱作是天時。
2016年網貸行業總體貸款余額已經達到了8162.24億元,同比2015年同期上升100.99%。截至2017年底,網貸行業總體貸款余額已經達到了12245.87億元,同比2016年上升了50%。網貸行業進一步幫助國家落實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這也是國家大力支持且行業最希望看到的,國家普惠金融政策推進的同時,不僅各平台迎來發展契機,更多人也跟隨著網貸行業的發展享受到真正的普惠金融。
三、監管讓行業更規范
之前網貸行業發展緩慢,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不規范,人們不認可。監管解決了這個問題,網貸行業自然就發展的更快。
就目前而言,互聯網金融行業在經歷合規元年之後,隨著監管、備案的一步步深化,未來互聯網金融行業必將逐步呈現規范化、陽光化、良性化發展,並成為一種更為優質的投資之選。
在P2P網貸平台備案驗收方面,做好了驗收准備又將迎來新的機遇,能夠順利完成備案的平台將具備先發優勢。平台已做好准備,將以更雄厚的實力迎接新一輪洗牌期的到來,成為互金平台的合規表率。
㈤ P2P行業未來發展如何
按照當前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劃分,互金行業包括了第三方支付、數字貨幣、網貸p2p、大數據金融、信息化金融機構、金融門戶、眾籌這7大板塊,在國家大力倡導「互聯網+」的政策東風以及金融行業的革新轉型趨勢下,網貸p2p肩負著金融行業開拓者的榮光。
首先,隨著國家互聯網的進一步普及,普通老百信的生活方式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依託互聯網而生的網貸p2p市場需求巨大。從資金端來看,普通老百信的理財意識越來越強,尤其在經濟發達的北上廣深,上至退休大爺大媽,下至青蔥頑童都能對投資理財這個話題侃侃而談,而網貸作為一種前衛的投資理財方式正吸引著越來越多有一定資金積累的70、80、90後。從媒體公布的網貸行業3月成交總量來看,2017年3月網貸p2p行業單月實現了2508.43億元的整體成交量,環比上升22.76%,單月成交量達到歷史最高。
從資產端來看,國家正大力倡導並推廣實施普惠金融服務,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口號下,普通老百信創新創業的激情正一步步被點燃,其中資金從哪裡來?除了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越來越多有資金需求的普通老百信開始接受以網貸p2p為主的網路借貸方式。流程簡單便捷,審核快速高效,利率費用合理等優勢成了資金需求者選擇網貸p2p最重要的原因。截止3月底,網貸p2p貸款余額已達9209.66億元,當然這其中不僅包括了為創業者提供的啟動金,也包括了經營性貸款、消費性貸款等多種多樣的資金用途。也就是說網貸p2p能夠觸及的地區以及范圍越來越廣泛,而且在普惠金融服務的大趨勢下,市場前景甚為廣闊。
㈥ 2017年還能玩P2P嗎
2017年是P2P行業最不平凡的一年,整改之年並不是說不能玩了,原因如下:
一、互聯網金融已在中國普及
這可以說是最好的地利條件了,大家都知道,智能手機普及率已經達到了85%,你想理財,通過手機不但隨時隨地可以操作,而且更加簡便,收益更好,體驗更好。都說這是最壞的時代,我覺得我們是趕上最好的時代,互聯網金融的普及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二、國家頻出利好P2P的政策
這個條件就是天時了,去年國家已經明確了P2P網貸的合法身份地位,P2P經歷了監管政策從無到有的過程,雖然被稱為史上最嚴監管,但最大的受益人是投資者,所以這對我們來說是重大利好的。2016年網貸行業總體貸款余額已經達到了8162.24億元 ,同比2015年同期上升100.99%。按目前增長態勢,預計2017年年底網貸行業貸款余額或超1.3萬億元。
三、P2P服務競爭加劇,有利於投資人
最近有人問,P2P整體收益在下降,是不是P2P平台整體交易量下滑了,我們想借用馬雲的一句話:有人說實體經濟不行了,那是你們家的實體經濟不行了,跟實體經濟有毛關系?你沒看到房易貸和那些優質平台投資者的理財熱情?這就叫優勝劣汰!
P2P現在天時地利人和都有,所以,請看準趨勢,放心理財!
㈦ P2P即將推出歷史舞台,對此你有什麼想法
2020年11 月 27 日上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律師劉福壽在“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上發表了主旨演講提到,互聯網金融風險大幅壓降,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由高峰時期的約 5000 家,逐漸壓降到今年 11 月中旬完全歸零。這意味著,P2P這個盛極一時的產物,已經退出了歷史舞台,這個行業的徹底完結。P2P徹底退出歷史舞台,整治逃廢債或將出政策,仍需關注剩餘存量、兌付等真正涉及民生問題。
3.P2P網貸業務的確已經停止了,存量清退的債務依然還是巨額的。顯然,網貸機構“歸零”並非終點,仍有大量的網貸業務存量尚待清退,尤其對於存有實力、需要轉型的網貸機構而言,存量的化解是前提。目前有一個積極信號,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會議明確打擊各種逃廢債的行為。現在面向全社會,所有人要積極履行契約精神,建設誠信社會,所以打擊債務人逃廢債應該是國家可能會採取的行動。
㈧ 盛松成:P2P不會消亡 將合規健康發展
P2P行業「爆雷」不斷,僅最近三個月,超過250家平台出現不同程度問題,其中甚至包括一度正常運營、累計成交額超百億的平台。盡管P2P行業在快速擴張的同時,平台存續率一直不高,但短時間內出現如此嚴重的情況,在P2P行業近10年來的發展中仍屬罕見,引起各界高度關注,也引發了一些社會問題。
近期出現的爆雷潮,使輿論從過去對P2P一窩蜂似的熱捧,迅速轉變為一邊倒地責難和否定,最極端的評論甚至認為99%的P2P平台都將在這波爆雷潮中消亡。可以說,目前是P2P自該行業誕生以來最艱難的時刻。
不過,從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看,監管並非「一刀切」,而是趨於成熟、合理。如今監管已先行,公眾和市場正確看待P2P,以及P2P企業自身的合規經營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P2P落地中國的初衷
P2P是基於互聯網平台,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技術發展的低成本新型借貸模式。作為舶來品,P2P隨著拍拍貸於2007年成立正式走入中國,並在2012年至2015年呈現爆發式增長。P2P支持了經濟中的薄弱環節,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短板, 促進了普惠金融的發展,也有利於我國金融體系完善。這是當時我國支持並鼓勵P2P行業發展的初衷。
由於我國徵信體系不發達等原因,小微企業的經營性貸款和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費貸款往往難以達到傳統金融的要求。而P2P顯著降低了借貸雙方的信息搜集成本,超越了傳統社會的熟人借貸模式,突破了傳統金融機構不利於小微借貸的局限,部分滿足了個人消費和小微企業貸款需求,同時也拓寬了大眾理財的渠道。截至今年6月末,P2P貸款余額已接近1.32萬億元的規模。
P2P行業所推動的普惠金融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一是滿足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根據零壹財經的統計,P2P網貸從2007年誕生到2018年7月,累計滿足了約2500萬借款人、7.2萬億元左右的資金需求(不包含線下理財平台);扣除凈值標、可確認的假標和自融標,累計借款金額在5萬億-6萬億元。同時,P2P網貸累計為4000多萬投資人(按各家平台投資人累計,數據包含重復計算的投資人)賺取投資收益4000多億元(不包括待收利息、活動獎勵、返利所得)。
值得一提的是,P2P行業為小微企業提供了大量的短期融資。企業從P2P平台獲得的短期貸款在過去幾年呈現指數式增長,從2012年、2013年約63.8億元、456.0億元,到2014年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達1233.2億元。隨後,2015年爆發式增長到4000億元,2016年更是翻倍達到8000億元。
二是推動我國消費金融市場發展,促進了內需。消費金融貸款在P2P貸款中的佔比從2013年的1.03%上升到2016年的5.07%,規模從11億元大幅提高到991億元,增長了90倍。受現金貸監管影響,大量P2P平台轉型到消費信貸領域。據估計,2017年P2P平台的消費金融貸款規模在4000億元左右,是2016年的4倍多,滿足700多萬人的消費需求。
二、P2P的優勢在於信息中介
金融的本質是資金融通,金融機構在其中起中介橋梁作用。這個中介作用可劃分為兩類:一是信息中介,二是信用中介。信息中介就是為資金供需雙方提供信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對金融的信息中介作用比較容易理解,大家都能看到,也沒有多少爭議,而對金融的信用中介作用就未必都有深刻的認識,很多人甚至都沒有充分意識到,而這恰恰是現代金融的核心所在。所謂信用中介就是金融中介機構在資金融通過程中,以自身信用作擔保,保證出資人的本金和利息安全,承擔起控制貸款風險的職責。
事實上,P2P誕生之初便是依靠著科技賦能,扮演起信息中介的角色。早在2016年6月,筆者就曾撰文提出P2P應主要定位於發揮「信息中介」職能,因為這恰恰是P2P網貸平台的優勢。利用大數據和網路平台,P2P有助於資金供需雙方直接對接,減少中間環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由此彌補傳統金融的不足。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並不相互排斥,而是傳承與創新的關系。
但是,我國金融市場「剛性兌付」成風, P2P平台為了吸引資金,往往也不得不剛兌,實質上成了信用中介。而在信用中介職能方面,P2P目前還遠遠不如傳統金融。一是風險信息不完備。大數據僅涵蓋線上數據,線下數據的獲取主要還得靠傳統手段,而P2P所面對的貸款人一般都是小微企業或個人,針對這部分群體的徵信體系還遠未完善,經營狀況、信用風險等關鍵信息難以獲取。二是風險控制手段不如傳統金融。目前大部分P2P風險控制所依靠的房產抵押、風險調查等手段與傳統金融所採用的手段大同小異,而風險控製程度遠不如傳統金融。有些平台甚至將風險調查外包。此外,P2P平台的風險補償能力也很不足。
傳統金融不僅從一開始就同時具備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這兩個職能,而且其信用中介職能更為重要。所以現代銀行發展了一系列風險管理能力,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定價、風險控制和風險補償等具體措施,還要求借款人滿足一定的抵押、擔保等貸款條件;放貸後還有貸後監控措施;在貸款出現壞賬時,還有撥備、資本彌補等風險補償手段。可以說,現代銀行的著力點就在於其信用中介職能的發揮上,銀行經營的成果也主要反映在信用中介上。
混淆了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使P2P平台成了金融風險管理的薄弱環節。但隨著資管新規落地,P2P行業或將迎來其回歸信息中介的發展契機。因為打破剛性兌付逐漸使投資者習慣於無剛兌的投資,也促使投資者的收益與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重「匹配」而輕「保底」,將凸顯信息中介職能的重要性,引導P2P回歸信息中介的本源。
三、理性看待、冷靜應對P2P「爆雷潮」
根據第三方網貸數據平台網貸天眼的統計,2018年以來,1月和7月連續兩次出現P2P平台兌付危機,相繼有241家和252家平台停業或出現其它兌付問題。如何正確看待這一現象呢?
當前P2P平台問題確實很多,但不應將其「妖魔化」。除了行業本身存在的問題,P2P頻頻「爆雷」也有市場的客觀原因。我們知道,風險往往在最薄弱的環節爆發。近期市場資金緊張在某種程度上可謂壓在P2P行業的「最後一根稻草」。而恐慌情緒引發的擠兌,甚至借款企業惡意逃債,加劇了風險傳染和擴散。根據網貸之家統計,7月份P2P行業成交量為1447.54億元,環比下降17.6%,同比下跌42.9%。更有730.88億元資金流出,而去年同期有447.43億元資金流入。實際上,任何一種金融業態都經不起大規模擠兌和逃債。
面對P2P行業的信任危機,應嚴格區分問題平台是屬於具有真實但存在不規范業務的違規平台,還是沒有真實業務或從事非法集資的違法平台。一方面,部分問題平台仍有活期理財業務,繼續進行期限錯配、資金池運作,從事信用中介服務,這些都屬於違規性質,是資管新規出台前處於灰色地帶的業務,也是行業中的普遍現象,但已經不適合當前的金融監管環境。對於此類具有真實業務平台的違規操作行為要加強引導,使其合理有序退出或轉型。另一方面,部分問題平台涉及虛構借款標的、自融等行為,屬於電信詐騙和非法集資性質,嚴重危及群眾財產安全。對於這類虛假或涉嫌詐騙平台的違法行為則應大力打擊,堅決關停並追繳相關資產。
從目前已發布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可以看出,監管部門對於P2P的態度已較為明朗,即對P2P行業實行「良性引導」,而非「一刀切關停」。8月4日,全國互聯網金融整治辦、P2P專項整治工作小組辦提出「允許合規機構繼續經營」、「條件成熟的機構可按要求申請備案」等九項明確要求;8月8日,全國互聯網金融整治辦下發了《關於報送P2P平台借款人逃廢債信息的通知》,要求各P2P平台盡快報送老賴信息;8月12日,監管部門提出十項舉措緩釋網路借貸風險;8月13日《網貸合規問題檢查清單》108條發布,這意味著全國范圍內的P2P合規檢查正式拉開帷幕。
近期防範化解風險的舉措也表明監管部門對市場穩定的重視。8月16日,中國銀保監會召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開會,要求協助化解P2P爆雷風險。8月22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啟動P2P網路借貸會員機構的自律檢查工作,防範風險傳染和擴散已成當務之急。
同時,恢復市場信心十分重要。P2P平台遲遲不能完成備案,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眾對行業的信心。因此,一方面,可以根據《網貸合規問題檢查清單》中的108條規定,加快檢查P2P平台,允許合規平台予以備案。另一方面,通過行業協會與平台間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行業自律機制,支持合規經營的龍頭企業繼續發展,實現行業存量盤整過程中平台的合理整合、重組和淘汰。
在外部監管完善的同時,P2P平台自身也應加強自律和內部監管。爆雷潮加速了P2P市場出清過程,預計未來平台數量仍將進一步減少,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但P2P行業不會消亡,那些合規經營、以信息中介為主的P2P平台,在行業整合的過程中做實、做強、做大,有望成為行業的中流砥柱。P2P平台也應向傳統金融機構學習,增強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在利用好大數據等科技金融手段的同時,保證充足的資本金,並實行有效的風險補償措施。
(作者系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