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政府為了減少四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採取了哪些措施
論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化解及法律對策
一、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現狀
根據中國建設銀行2002年5月首次披露的數據,截至2002年第一季度末,該行不良貸款率為18.14%。到2004年末,這一比例下降為3.92%,2005年末再降為3.84%。此外,中國銀行作為與建設銀行同為首批股份制改革試點銀行之一,2004年共處置境內行不良貸款2539億元,使得2004年末的不良貸款比率降到5.12%,較2003年末下降11.16%個百分點。中國工商銀行2001年末不良貸款率高達29.8%,2004年之後,工商銀行明顯加快了不良貸款處置步伐,2005年,該行不良資產和不良貸款率分別降至2.49%和4.43%。
二、銀行不良貸款產生的經濟學分析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由於經濟人的有限理性、機會主義行為傾向和信息的非均衡性等原因,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出現不良貸款的現象是不可避免的。
1.經濟人的有限理性
經濟學中將人的經濟行為假定是「合乎理性的」。但是在實際經濟生活中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就借款者的有限理性而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由於不確定因素較多,借款者將面臨社會風險和經營風險,有可能出現因決策失誤導致不能及時歸還銀行貸款的情況。就貸款者的有限理性而言,由於信息的非均衡性,貸款者很難確保資金配置的安全性,因此發生貸款損失是無法避免的。
2.經濟人的機會主義行為傾向
經濟學中將機會主義行為定義為「用虛假的或空洞的,也就是非真實的威脅或承諾來謀取個人利益的行為」。由於人的有限理性,機會主義行為傾向必然存在。在信貸交易發生之前,貸款風險高的借款人為了達到取得貸款的目的,隱瞞或提供虛假資料,使銀行的信貸資產存在潛在風險。在信貸交易發生之後,借款者從自身利益出發,將會從事從貸款者角度來看並不期望進行的高風險高收益的活動,達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貸款者將面臨貸款難以及時收回的潛在風險。
3.信息的非均衡性及其導致的逆向選擇效應與道德風險效應
銀行信貸決策中,信息大致包括:宏觀方面的信息,如國家產業政策、貨幣政策等;微觀方面的信息,如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管理水平、市場開發能力、企業家素質等。根據市場各經濟主體所獲取信息的差異性,將信息分為均衡信息和非均衡信息兩類。非均衡信息是指各市場參與主體所獲得的市場信息存在某種程度的差異。
在信貸市場上,銀行與企業是市場參與主體。一方是借款人即企業。作為資金的借入者和使用者,對於借入資金的「實際」投資項目(不一定是向銀行所聲稱的項目)的收益和風險有充分信息;另一方是貸款人即銀行。銀行只是資金的提供者,並不直接參與資金的使用,對於被借資金使用的有關信息只能通過企業或其他渠道間接了解,因此在一般情況下,不可能擁有與企業同等程度的信息。這種非均衡信息的存在使銀行不可能及時准確地判斷借款人的信用質量和資金償還概率。
在非均衡信息的信貸市場上,存在利率的逆向選擇效應和道德風險效應。斯蒂格利茨和韋斯認為,隨著利率的提高,會出現:
(1)由於銀行事先無法全面了解借款人的相關信息,便將貸款利率作為一種檢測信號。更高比例的較喜歡冒風險的借款人(風險偏好型)將出來接受貸款利率的提高,而不喜歡冒風險的較安全的借款人(風險規避型)將退出申請人的隊伍,這就是「逆向選擇」。
(2)願意支付較高利率的借款者將傾向於改變自己的經營項目,從事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項目來獲取更高的利潤,貸款風險也將增加,這就是「道德風險」。道德風險還會強化逆向選擇效應,使銀行貸款風險隨貸款利率的提高而不斷增大。
三、國有商業銀行化解不良貸款的對策
1.加大對未剝離不良貸款的管理和處置力度
政府應培育完善的不良貸款流通市場。通過市場中介,拓寬不良貸款的信息交流渠道,尋找國內外潛在投資者、購買者和合作夥伴,鼓勵私人企業和外資參與,通過採取靈活方式,如公開拍賣和暗盤投標、股本合資等,為不良貸款的處置提供足夠的後續資金。
積極創新處置手段,突破原有的收貸范圍,以最大限度地保全信貸資產為目的,制定切實可行的清收現金、以物抵債等清收管理辦法。可以將實物資產、票據、無形資產和知識產權作為償債物,通過對抵押資產的開發、轉讓、租賃和拍賣變現等形式實現不良貸款的有效盤活。對於有抵押物的企業不良貸款,如果失去了現金償還能力,應該將償債物及時收回並盡快處理,沖抵貸款余額,防止由於抵押物損毀或貶值造成貸款損失加大。對一些停產、半停產企業,雖然銀行未辦理抵押手續,也應通過與企業協商或通過訴訟等手段收取企業易變現資產,用以抵償銀行貸款本息,減少貸款損失。對於有擔保抵押物的不良貸款,應依法及時追索擔保抵押物,進行拍賣,清收不良貸款。
2.嚴格控制新增貸款的質量,從根本上減少不良貸款產生的數量
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希望通過貸款總量的擴大來稀釋不良貸款的存量,但是要徹底解決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問題,存量盤活與增量優化必須同步進行。因此在擴大貸款總量的同時,必須強調增量優化。
(1)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步伐,提高資本運營效率。①深化國有商業銀行產權制度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產權制度是商業銀行體制的基礎,決定著銀行的運行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因此必須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產權制度改革,在國家控股的前提下改變單一的所有制結構,引入非國有投資者。實行決策權、管理權與監督權的分離,真正把國有商業銀行辦成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現代金融企業。②建立信息公開披露制度。健全會計制度,實行統一的會計核算和稽核標准,使國內外投資者對投資對象有比較透徹的了解,減少政府(中央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與借款企業之間因信息非均衡而誘發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國有商業銀行應充分利用先進的計算機網路技術,盡快建立和完善客戶信息系統,既能為貸前決策提供信息服務,又能為貸後管理提供分析數據。③優化貸款結構,提高信貸資產質量。根據產業特點和經濟發展水平,把貸款資源配置在國內亟需發展的能源、交通、電訊和主導產業上。重點扶持和發展市場前景廣闊、經濟效益好的大中型企業集團;要控制貸款集中程度,大額貸款與小額貸款保持合理比例。積極創新貸款業務,繼續發展個人住房、購置汽車等消費信貸,提高優質貸款佔全部貸款的比重。④盡快建立國有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和風險預警制度。為了提高國有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不但要建立各種風險識別、風險計量和風險控制的模型和工具,開發相應的風險管理資料庫和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為風險管理決策提供技術支持;同時還須建立相應的風險管理組織、企業流程等制度平台。加強貸前、貸中和貸後的風險管理,建立以風險管理為核心的貸款決策控制制度。依據風險度高低決定貸款金額大小、利率高低和期限長短。認真做好貸前調查,提高貸前決策水平。充分掌握借款人的財務狀況和信用等級。按照「5W」原則即貸給誰(who)、為什麼貸款(why)、用什麼做擔保(what)、什麼時間能夠歸還(when)、如何歸還(how),認真審核確認後再給予貸款,盡可能減少決策風險。推廣擔保抵押貸款,完善貸款抵押制度和擔保手續。擔保抵押貸款是市場經濟發達國家通行的一種貸款制度,借款人向銀行申請貸款時應提供擔保,銀行應對貸款人及擔保人的償還能力、抵押物的權屬和價值進行嚴格審查,確認借款人及擔保人的資信良好、有償還能力時才給予貸款,這是減少貸款風險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資金貸出後作為債權人的銀行要認真做好信息反饋工作,注意搜集資金運營信息,對企業的重大財務活動加強監督,及時准確地掌握資金流向以及資金使用質量的信息,通過監督和分析及時發現資金使用過程中的問題,採取補救措施防止信貸資金繼續惡化。健全信貸資產風險預警機制,完善風險管理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評估決策等工作,一旦貸款進入預警范圍內,則立即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化解信貸風險發生,這是提高信貸資金質量,加強風險控制的一個重要環節。
(2)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完善相應的配套措施。①轉換政府職能,減少政府對銀行信貸行為的干預,增強國有銀行的獨立性。政府要提供完善的政策支持和法律支持,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建立統一的信用評價體系。充實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金,增強商業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根據經濟發展的要求,要及時修改有關國有企業流動資金的管理辦法,對自有流動資金不足30%的新建企業,應禁止發放貸款。②強化外部約束,加強銀監會對國有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發放的監督管理。一方面,監督部門要遵循國際金融監管原則,完善監管體系,改進監管手段,綜合運用法律、行政和經濟手段加強對國有商業銀行的外部監管。另一方面,要加大金融執法力度,強化對國有商業銀行貸款的稽核檢查,及時糾正各種違法、違規行為。通過信息收集系統和風險預警系統等技術支持,建立對國有商業銀行及其信貸業務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稽核檢查制度。只有加強對國有銀行信貸行為的監管力度,才能提高信貸質量,有效控制不良貸款的增長率。
『貳』 消費信貸的特徵
1、增長速度快,規模不斷擴張。
截至2003年末,中國消費信貸余額已從1998年的172億元增加至15732.6億元(見圖1),5年間規模增長了90倍,年平均增速達到112%。1998年消費信貸的增長速度高達326%,隨著貸款余額的增長,消費信貸的增長速度逐漸放緩,2003年下降到47.5%。在這樣的高速增長支撐下,消費信貸在銀行信貸資產中的比重不斷上升(見圖2)。其中,個人消費信貸發展最早的中國建設銀行這一比重最高,為17.1%,而消費信貸余額最大的中國工商銀行,這一比重為12.2%。消費信貸已經成為國內商業銀行的一項重要業務,各家銀行紛紛將消費信貸業務從原來的信貸業務中獨立出來,設立了零售業務部、個人金融部、住房信貸部、銀行卡中心等,專門從事和管理各類消費信貸。
2、品種豐富,結構體系日趨完善。
中國消費信貸初步形成了以住房按揭貸款為主體、汽車消費貸款、綜合消費貸款、教育助學貸款等多種貸款品種組成的貸款業務體系。中國消費信貸結構的主要特點為:
消費信貸中個人住房信貸占絕對比例。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顯示,2003年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11779.74億元,同比增長了42.46%,是1998年的27.64倍。這6年間,個人住房貸款占消費信貸的比重平均超過75%。由於住房貸款的期限較長,更主要的是個人還款意識普遍高於企業,所以個人住房貸款的壞賬率非常低,只有0.5%。因此,個人住房貸款成為消費信貸中最受重視、同時也是市場競爭最激烈的產品。2003年末,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消費貸款余額總計12.358億元,其中,住房貸款9.780億元,占整個消費貸款余額的79.14%。
汽車消費信貸成為僅次於個人住房貸款的消費信貸品種。提供汽車消費信貸的金融機構主要有商業銀行、汽車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中國加入WTO後,在汽車價格下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等因素的推進下,汽車消費大幅度攀升,而且貸款購車比例達20%以上,有力地激活了汽車消費市場。2001年,全國汽車消費信貸余額為436億元,到2002年末,已上升到了945億元。2003年春夏之交肆虐的SARS,極大地刺激了汽車消費信貸,該年末,汽車消費貸款余額超過1800億元,幾乎比上年增加了1倍。
信用卡消費信貸金額較小,但是發展勢頭良好。銀行卡消費信貸功能一直未被中國大多數人接受。例如:銀行卡總發卡量從1994年的842.61萬張增長到2002年的49651.95萬張,同期,總交易額從5204.86億元增加到115601.85億元;發卡量年均增長速度達到66.45%,交易額年均增速高達47.34%。但是與發卡量的快速增長相比,銀行卡消費金額卻非常小,2002年其消費金額只佔總交易額的1.62%,作為消費額一部分的消費透支額所佔比例更小。在中國的銀行卡中,主要被作為電子貨幣,行使轉賬、存取現金功能的借記卡占絕對優勢,2003年第3季度末,在總共發行的6.14億張銀行卡中,借記卡有5.8813億張,占銀行卡總數的95.8%,而具有消費信貸功能的信用卡(即貸記卡)僅有0.2587億張,只佔4.2%。不過,2003年SARS出現後,基於安全考慮,人們更願使用快速、清潔的銀行卡,許多人開始利用信用卡的消費信貸功能,信用卡業務出現了較快增長,全年貸記卡發行量約為480萬張,同比增加了325萬張,增幅達209%,卡均交易額約為7400元人民幣,遠遠高於借記卡。
助學貸款份額較小,發展緩慢。1999年至2001年,已累計發放了國家助學貸款14.4億元,共計扶持了37.9萬名學生就學讀書。助學貸款余額已達32億元(其中國家助學貸款為13億元、一般助學貸款余額為19億元)。截至2004年2月末,助學貸款余額為71.8451億元(其中國家助學貸款52.0614億元)。
3、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城鄉差異較大。
各地區發展不平衡。由於消費信貸政策的規定,中國金融機構發放的住房貸款主要限於該機構所在地,因此,地區之間經濟發展的差異造成消費信貸發展的不平衡。許多全國性商業銀行都明確表示,其消費信貸的發展重點應集中在沿海、沿江等發達地區。截至2000年11月底,廣東、北京、上海、浙江、福建5省(市)消費信貸余額合計為1921億元,佔全部消費信貸余額比重的61%,其它省市僅僅佔39%。在消費信貸品種方面,地區差異也很大,西部有些地區至今還沒有開辦國家助學貸款業務,相當多的學生得不到助學貸款。
各金融機構之間發展不平衡。無論是消費信貸規模還是發展速度,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均處於領先地位,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消費信貸總規模中的比例很小。截止到2002年底,四家國有商業銀行的個人消費貸款余額合計為8886億元,佔全部消費信貸余額之比為85.6%,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所佔比例只有14.4%。截至2003年11月,中國個人汽車消費貸款余額已達到1800億元,其中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占總份額的81%,股份 制商業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的份額只佔19%。中國銀行的消費信貸市場份額增幅居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首,全年發放個人住房貸款939.43億元,新增消費信貸余額同比增長36%。
潛力巨大的農村市場多為空白。中國有8億多農民,消費信貸在農村的廣闊發展空間是顯而易見的,某市農戶的抽樣調查顯示,有70%的農民對消費信貸有迫切需求。但是,消費信貸還是主要集中在城市,對中國部分縣的調查表明,消費貸款總量中,縣城中的消費貸款佔90%強,而農村中的消費貸款不足10%。
『叄』 2001年年初,YD公司計劃從銀行獲取1 000萬元貸款,貸款的年利率為10%,貸款期限10年;銀行提出以下四種
房貸的基準利率是6.6%,一般有85折優惠,就是5.61%了
因為貸款利率經常調整,我就給先你個算貸款利息的實例吧:
貸款總額48萬,時間10年,利率5.94%。想知道總利息是多少?還有是怎麼算出來的公式?
問題補充:是等額本金還息方式的總利息計算方式。請專業人式幫忙!不要讓我去那找這看的,只希望有個通俗易懂的公式。
答案:兩種還款方式
等額本金法.
每期還款=每期本金+每期利息
每期本金=貸款總額/規定年數
每期利息=(貸款總額-上年已還)*年利率
每月還款=貸款總額/規定年數+(貸款總額-上年已還)*月利率
第一年還款=480000/10+(480000-0)*5.94%=76512元
第二年還款=480000/10+(480000-76512)*5.94%=71967.1872元
第三年還款=480000/10+(480000-71967.1872)*5.94%=72237.1490803元
等額本息法。
這相當於是一個償債基金
f=a*(s/a,i,n)
a=f/(sp/a,i,n)
a就是每月的還款額
f就是要還款的本利和
(s/a,i,n就是利率為i的n年的普通年金終值系數
舉個例子:
5年後要還1,000,000元,現在的利率為4%
查普通年金終值系數表得(s/a,4%,5)=5.4163
a=1,000,000/5.4163=184,627.88元
所以每年年末還184,627.88元
自己把數據套進去算吧,算到第十年.後半段就是利息,自己加加.每年兩萬左右.沒公式還真不行,呵呵.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肆』 新增貸款是什麼意思
問題一:企業信用報告里的新增貸款是什麼意思 新增貸款是用來反映我國金融機構向企業和居民發放的人民幣貸款的增加額的一個統計數據,由中國人民銀行定期向社會公布。
新增貸款的計算方式為:新增貸款=本期末貸款余額-上期末貸款余額。例如,截至2009年8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宏塵余額為385241.19億元,而截至2009年7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為381137.61億元,那麼2009年8月末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4104億元,這個增加的4104億元就是2009年8月的新增貸款。
問題二:新增貸款增幅是什麼意思 增幅=新增貸款(即期末貸款余額-期初貸款余額)/期初貸款余額
問題三:什麼是新增貸款蔽枯禪什麼意思,是給別人新發放的貸款嗎 新增貸款是用來反映我國金融機構向企業和居民發放的人民幣貸款的增加額的一個統計數據,由中國人民銀行定期向社會公布。
問題四:新增信貸額度是什麼意思 銀行和企業簽訂協議在某一特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給予企業一個最大的貸款限額。在企業確定貸款後,雙方無需另簽訂貸款合同即可直接提款。通常企業需要為為實現貸款的部分支付資金佔用費。與契約性承諾相對。例子: 你的信貸額度是 3000那麼你最高的貸款金額 就是 3000!
問題五:若有新增貸款是否滾動是什麼意思 不太明白你的具體意思,按我的理解,是指一個客戶的循環貸款,也就是循環授信。比如一個企業在銀行的授信有30萬,交30%的保證金可以貸款,那麼企業交足30萬的保證金,可貸100萬元出來。然後再用這100萬交保證金,佔下一次貸款的30%,就可以貸出3...
問題六:新增貸款是不是就代表著新發人民幣呢?? 不能等同的,貸款是央行有歸定存貸比來定的,新發人民幣是跟通貨膨脹有關的
問題七:什麼是新增人民幣貸款 我國5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5516億元, 新華網北京6月13日電(記者王培偉、王宇)中國人民銀行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頂國新增人民幣貸款5516億元,
問題八:新增貸款的結構特點: 新增貸款是指現有的貸款款額。其表現的主要特點是傳統行業多,新興行業少;一般貸款品種佔比多,創新貸款佔比少;信用等級低的客戶多,信用等級高的客戶少;實際用於鋪底的多,用於周轉流動的少。 新增貸款結構主要表現有以下特點:1、傳統行業多,新興行業少。貸敗帆款相當大一部分沉澱在傳統行業、夕陽產業和市場嚴重供於求的長線產品企業,而高新技術產業、基礎產業、 *** 壟斷經營行業少。截至2001年末,供銷社貸款、鄉鎮企業貸款、房地產貸款、貿易貸款合計45.2l億元,占常規貸款的比重為29.22%。2、一般貸款品種佔比多,創新貸款佔比少。2001年末,全行貼現、小額質押、個人住房及消費貸款等低風險貸款余額為6.32億元,占常規貸款的比重為3.84% 。3、信用等級低的客戶多,信用等級高的客戶少。到 2001年底,AAA客戶戶數為169戶,佔比為4.48% ,貸款余額為76億元,佔比為52.72% ;AA級客戶戶數為53523戶,佔比為3.60%,貸款余額為5.35億元,佔比為3.71% ;而A級及A級以下的客戶戶數為3468戶,佔比91.92%,貸款余額為62.8億元,佔比為43.57%。4、實際用於鋪底的多,用於周轉流動的少。大量的流動資金貸款成為企業的鋪底資金,有的流動資金貸款長達8年,經歷過多次展期和借新還舊。
問題九:新增信貸投放量說明什麼 說明銀行對地方經濟支持的力度,因為在統計中常有計算「累計投放」的累計投放就包括了收回再發放的貸款,而新增投放量更能反應當年銀行對地方經濟的貢獻度。
問題十:什麼是新增貸款什麼意思,是給別人新發放的貸款嗎 新增貸款是用來反映我國金融機構向企業和居民發放的人民幣貸款的增加額的一個統計數據,由中國人民銀行定期向社會公布。
『伍』 什麼是存量貸款
存量貸款是指現有的貸款款額。
其表現的主要特點是傳統行業多,新興行業少;
一般貸款品種佔比多,創新貸款佔比少;
信用等級低的客戶多,信用等級高的客戶少;
實際用於鋪底的多,用於周轉流動的少。
存量貸款結構主要表現有以下特點:
1、傳統行業多,新興行業少。貸款相當大一部分沉澱在傳統行業、夕陽產業和市場嚴重供於求的長線產品企業,而高新技術產業、基礎產業、政府壟斷經營行業少。截至2001年末,供銷社貸款、鄉鎮企業貸款、房地產貸款、貿易貸款合計45.2l億元,占常規貸款的比重為29.22%。
2、一般貸款品種佔比多,創新貸款佔比少。2001年末,全行貼現、小額質押、個人住房及消費貸款等低風險貸款余額為6.32億元,占常規貸款的比重為3.84% 。
3、信用等級低的客戶多,信用等級高的客戶少。到2001年底,AAA客戶戶數為169戶,佔比為4.48% ,貸款余額為76億元,佔比為52.72% ;AA級客戶戶數為53523戶,佔比為3.60%,貸款余額為5.35億元,佔比為3.71% ;而A級及A級以下的客戶戶數為3468戶,佔比91.92%,貸款余額為62.8億元,佔比為43.57%。
4、實際用於鋪底的多,用於周轉流動的少。大量的流動資金貸款成為企業的鋪底資金,有的流動資金貸款長達8年,經歷過多次展期和借新還舊。
『陸』 中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歷次調整
◆穩健的貨幣政策是我國政府對宏觀調控理論和實踐的創造性發展,豐富了我們對轉軌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認識
◆松緊配合,適度放鬆,及時微調,把握力度是其突出特點
◆商業銀行對穩健貨幣政策的貫徹支持了經濟發展,推動了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及自身發展,加快了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步伐
「堅持正確把握宏觀調控的方向和力度,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是我國政府近年來宏觀調控的首要經驗,是宏觀經濟管理理論與實踐的創造性發展,也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學習、貫徹「兩會」精神,需要更為深入系統地貫徹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快經濟發展,推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一
我國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在連續多年的嚴重通貨膨脹已基本得到控制,東南亞金融危機造成外貿市場急劇縮小,內需不足成為影響經濟發展主要矛盾的背景下出台的。穩健的貨幣政策是我國政府對宏觀調控理論和實踐的創造性發展,豐富了我們對轉軌國家宏觀調控的認識,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在操作中,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出了一系列鮮明的特色,主要包括:
1、與積極的財政政策密切配合,適度信貸擴張,防止信貸膨脹。自1998年推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來,政府通過下調利率和准備金率、擴大銀行信貸自主權、上調指導性信貸計劃、擴大對金融機構再貸款、強化對銀行信貸投放的「道義勸告」等,適度擴張信貸投放,積極啟動內需。與此同時,政府始終對基礎貨幣超額發行引發新的通貨膨脹抱有警惕,在推動商業銀行信貸擴張的同時始終謹慎監控商業銀行資金來源,防止商業銀行信貸的過度膨脹。1998年央行下調准備金率時專門設立臨時賬戶,凍結國有商業銀行由於下調存款准備金率而釋放的流動性,商業銀行新增可運用資金近2800億元,購買了財政部發行的2700億元特別國債和423億元專項國債。這一富有創意的穩健操作措施限制了商業銀行當年資金來源的急劇增長,使下調准備金率這一最具影響力的貨幣政策操作並沒有引發銀行信貸膨脹。
2、松緊配合,適時微調,把握力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政策措施。「在實踐中適時完善政策措施,把握調控力度」,是過去五年穩健的貨幣政策執行中的突出特點。從各國宏觀調控的歷史和實踐來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作為兩大調控工具可以有多種搭配,包括財政與貨幣政策的「雙松」、「雙緊」搭配,也可以實行一松一緊的搭配。實踐表明,積極財政政策與穩健貨幣政策的搭配實施很成功,積極有效,表明我國政府的宏觀調控水平已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3、著眼於信貸結構的調整,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1998年後,在積極推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過程中,政府非常注意調整、優化信貸結構,改善信貸資金配置,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圍繞發展住房、汽車等支柱產業、加快中小企業發展等新的經濟增長點,央行先後發布《關於加大信貸投放,支持住房建設和消費的通知》、《關於進一步改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關於改善金融服務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指導性的文件,推動了各類消費貸款、中小企業貸款的迅猛發展,對改善消費環境、推動中小企業成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銀行信貸結構的優化,信貸投放領域的擴展還有效避免了歷次啟動經濟中流動資金貸款過度膨脹,「倒逼」央行基礎貨幣發行局面的出現。
4、完善貨幣政策操作,加強金融監管,防範金融風險。五年來,穩健的貨幣政策的操作中充分運作了利率、再貸款、再貼現、公開市場操作、窗口指導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完善金融市場,使公開市場操作日益成為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逐步改變了過去通過行政性的信貸計劃等手段進行信貸和貨幣管理的局面,標志著我國貨幣政策操作已基本實現了市場化。在穩健的貨幣政策執行過程中,先後發布了《人民銀行金融監管責任制》等監管規范,積極推行審慎的會計制度,提高資本充足率,建立貸款五級分類制度,督促商業銀行規范法人治理結構和精簡機構,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促使不良貸款比例下降和信貸資產質量改善。
從整體上看,穩健的貨幣政策以擴大內需為中心,在適度擴大貨幣供給及銀行信貸投放的同時,優化結構,防範金融風險,保障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它既避免了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對新一輪經濟啟動的抑制效應,又防止了「擴張性」貨幣政策引發通貨膨脹的隱患,是我國政府在宏觀經濟管理中具有創造性和靈活性的政策選擇,在理論和實踐中都具有創造性。
二
穩健的貨幣政策的推行加快了中國金融業的健康發展,商業銀行貫徹穩健的貨幣政策,不僅帶動了高效信貸投放的擴大,還積極支持了國企改革及社會穩定,發揮了各方面的積極作用。金融發展與經濟發展互動,成為五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突出特點。
1、適度擴大信貸投放,積極支持經濟增長。在穩健的貨幣政策引導下,各商業銀行積極競爭優質客戶,擴大信貸投放,使得銀行信貸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協調互動。以工商銀行為例,1997年各項貸款余額為19090億元。到2002年末,各項貸款余額已達2.9萬億元,五年中貸款余額增長了一倍。2002年當年新增貸款2780億元,比上年多增350億元。
2、配合積極財政政策,優先為國債項目提供配套貸款,加快基礎設施建設。5年來,政府在推行積極財政政策的情況下,累計發行6600億元長期建設國債,商業銀行累計發放配套貸款1.2萬億元,帶動銀行貸款和其他社會資金形成3.28萬億元的投資規模,辦成了不少多年想辦而沒有力量辦的大事。
以工商銀行為例,近年來重點拓展大型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類、大中城市建設等類貸款領域,積極支持基礎設施建設。2001年末工商銀行公司客戶貸款余額24496億元,比上年增加1599億元,其中項目貸款增加728億元,接近貸款增加額的一半。基礎設施貸款佔比明顯提高,當年發放的項目貸款中,交通、電力、電信、石化等基礎設施類貸款佔比超過65%,達1067億元,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主要支持了國家「五縱七橫」公路主幹線和省際干線公路、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全國電網聯網等一大批重點項目。這些信貸項目對改善我國基礎設施水平,提高製造業技術裝備質量,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3、努力擴大消費貸款,扶持新的消費熱點的發展,積極促進擴大內需。1998年,金融機構個人住房消費貸款余額為426.16億元,到2002年末增至8258億元,平均年增長率超過100%。金融機構消費信貸的迅猛增長不僅改善了消費環境,擴大了居民即期消費,還改變了消費方式。1997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298.9億元,當年金融機構消費貸款新增額約250億元,信用消費佔比不到1%。到2002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911億元,消費貸款增加額3694億元,信用消費佔比已超過9%。消費信貸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消費需求的增長,成為擴大內需的主要拉動力之一。
4、積極支持國企改革,維護金融和社會穩定。1997—2002年8月末,我國共核銷銀行呆壞賬准備金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債權2664億元,共支持兼並破產項目5864戶,支持破產企業安排下崗分流人員約430萬人,對維護社會穩定和職工再就業都起到了積極作用。死滯貸款的核銷,意味著同量新貸款的進入,為經濟在除去贅瘤的同時,注入了新的活力。
5、發放扶貧貸款,扶持貧困地區和貧困農戶。到2002年10月末,農業銀行扶貧貸款余額達854億元,其中扶貧貼息貸款余額達439億元。2002年金融機構人民幣農業貸款增加1170億元,同比多增388億元,積極推動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三
商業銀行在貫徹穩健的貨幣政策的過程中,相應制定了合理的產業信貸政策,通過「存量移位」和「信貸傾斜」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使「無形的手」與「有形的手」密切配合,共同推動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這成為新一輪經濟啟動以來引人注目的現象。
1、商業銀行利用「存量移位」優化信貸資金產業配置結構,從低效產業中調出信貸資金,抑制了過剩生產力和重復建設。貸款「存量移位」即信貸資金從效益低的企業移至效益高的企業,通過清收、轉化等手段退出不良貸款市場,是優化信貸資金配置的重要手段。在宏觀上的作用是配合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抑制過剩生產力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2、商業銀行制定合理的行業信貸政策,通過「信貸傾斜」推動信貸資金進入優先發展產業。「信貸傾斜」即信貸投放在全國一盤棋內考慮,使資金流向效益好的地區,是提高信貸資金使用效益,優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以工商銀行為例,近年來在信貸結構調整中,重點拓展大型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類、大中城市建設和社會事業類、外商投資類、高新技術類和優秀中小企業類等五大領域的優質客戶和項目,積極支持基礎設施建設。2001年末工商銀行公司客戶貸款余額24496億元,從貸款的行業結構來分析,投向優勢行業和新興的成長型行業的新增貸款佔全部新增貸款的22%。
3、大力推動金融信息化建設,為國民經濟信息化助力。商業銀行在貫徹穩健的貨幣政策的過程中,始終注意提升金融服務的技術裝備水平,推動金融信息化建設。以工商銀行為例,近年來相繼實施「9991」大機集中工程、綜合業務系統、資料庫建設等三大科技工程,許多重大應用項目上機運行,信息化建設取得了歷史性突破。依託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創新傳統業務,使得一大批高技術含量、知識密集型的現代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相繼推出,極大地提高了與外資銀行的競爭實力。
4、加快改革創新,大大加快了自身發展及競爭力的提升。推動服務業的發展是當前階段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議題,商業銀行貫徹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推動自身改革創新,增強競爭實力,是推動金融服務業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面。近年來,各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明顯改善,經營效益大幅度躍升,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內部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從工商銀行的實際情況看,2000年全行撥備前利潤僅96億元,到2002年已增至443億元,預計2003年將進一步增加到510億元。按五級分類口徑測算,扣減損失類貸款和財務損失後,2002年資本充足率比1999年末提高2.05個百分點。全行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經營評價體系基本建立,「下管一級、監控兩級」的管理新架構逐步形成,經營資源配置結構在優化提升,技術水平有了飛躍性的發展。這些方面,不僅為我國民族銀行業的發展積累了經驗,積蓄了實力,也將為我國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從整體上看,五年來商業銀行對穩健的貨幣政策的貫徹不僅在支持經濟發展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在推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及自身發展中,也取得引人矚目的成就。學習、貫徹十屆人大一次會議精神,就是在認真總結過去五年宏觀調控經驗的基礎上,深入分析當前階段經濟發展的新特點,以創新的姿態完善、貫徹穩健的貨幣政策,推動金融發展和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