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流水資料 > 2019年蘇州市製造業貸款余額

2019年蘇州市製造業貸款余額

發布時間:2023-10-29 19:45:20

A. 建設銀行2019到2021存款數量變化的趨勢以及原因

近年來銀行存款減少,存款增速下降,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高房價,二是理財方式日益增多,銀行存款已經不再是主要選擇。

先說高房價。

高房價本質是一種稅,一方面增加了居民生活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業運營成本。

高房價下,為了買一套房就要掏空六個錢包,居民家庭存款都成了首付,還要背負二十年以上的房貸,每月近半甚至過半收入都還了房貸,顯然想存錢也存不上了。

對於企業來說,房價上漲,企業辦公場地的租金也會跟著大幅上漲。企業僱傭的員工為了解決居住問題,需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錢,自然就會要求工資上漲,或者去尋找工資更高的工作,企業為了留人或者招到合適的員工,就必須提高工資,這樣成本在高房價下不斷提高。

企業成本增加了,盈利就少了,自然能存銀行的錢就少亮鉛了。

還有極為重要的一點是,高房價下居民家庭負債率激增,中低端消費一定會出現萎縮,因此國內中低端市場是持續萎縮的,企業生意會越來越難做,競爭會越來越慘烈,盈利會越來越困難,存錢會越來越難,尤其是製造業。

第二個原因是理財方式的增加,表外理財、信託計劃、資管計劃、投資基金,甚至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在內的新型金融機構和產品越來越多,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可以選擇的理財方式越來越多,銀行已經不再是唯一選擇。

余額寶開啟了互聯網理財時代,給老百姓帶來了實惠,短短數拆鄭年間成長為龐然大物。

P2P理財開啟了互聯網敬御好高息理財時代,但是多數都是龐氏騙局,最終往往以跑路或者破產告終。近幾年跑路的P2P平台涉及的資金就高達萬億級別,而其中相當比例又被定性為非法集資,投資者的錢往往打了水漂。

銀行存款減少,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徵。
隨著P2P不斷爆雷,理財產品不再保本,寶寶類貨幣基金收益率持續下降,今後銀行存款還會成為重要的理財選擇,存款增速回升也很正常。

B. 蘇州消費水平怎樣和 哪些城市的消費水平相當

蘇州GDP2020年上半年在國內排名第6位,所以消費水平是比較高的,GDP排名第五位的是廣州,第七位是成都,所以蘇州和廣州以及成都的消費水平是相當的。

截至2019年,蘇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9235.8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5.6%。分產業看,2019年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196.70億元、9130.18億元、9908.92億元,增速分別為-6.5%、5.1%和6.3%。2020年8月,名列上半年中國GDP十強。

(2)2019年蘇州市製造業貸款余額擴展閱讀

蘇州各經濟產業的發展:

1、第一產業

截至2018年末,蘇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10.09億元。全市農業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390億元,比上年增長6.1%。農村集體經濟總資產1970億元,村均年穩定性收入85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1%和4.3%。

2、第二產業

截至2018年末,蘇州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3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其中民營工業企業實現產值1.1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5%;外商及港澳台工業企業實現產值2.1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4.6%。

3、第三產業

3.1、零售和商務

截至2018年末,蘇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46.9億元,比上年增長7.4%。其中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5034.6億元,比上年增長7.1%;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712.3億元,比上年增長9%。全年電子商務網路零售交易額超2000億元。

3.2、金融業

截至2018年末,蘇州金融機構總數868家,金融總資產5.5萬億元。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28560.4億元,比年初增加2092.9億元,比年初增長7.9%;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26546.2億元,比年初增加2555.1億元,比年初增長10.7%。

3.3、旅遊業

截至2018年末,蘇州旅遊總收入2609億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旅遊外匯收入24.89億美元。全年接待入境過夜遊客188萬人次,接待國內遊客12768萬人次,分別比上年增長7%和6%。

C. 2020年銀行投向製造業的貸款佔比6.17%,終於開始上升了

本文是2020年經濟回顧的最後一篇,講述的是2020年銀行經營風格的整體轉變。這種轉變不光是商業銀行層面,包括央行層面,都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這種變化必定會深刻的影響2021年的中國經濟走勢。

我這里首先給出的,是銀行貸款投向數據,注意最重要的一個變化: 2020年投向製造業的貸款佔比,終於開始上升了

製造業中長期貸款佔比,2019年為 5.80% ,到2020年提升到 6.17% 。這是近10年來,首次製造業貸款佔比提升。要知道我大中國一直到2018年貿易戰才被美國人打醒,終於開始意識到製造業才是王道,靠金融投機和地產開發,是沒法在世界經濟重新洗牌的大背景下立足的。然而想要當即改弦更張,促使資金從金融和地產領域流向製造業,並沒有那麼容易,所以2019年的製造業貸款佔比繼續萎縮,這就是金融運行上的慣性。

對這種慣性,我大中國的頂層當然是忍無可忍,尤其是在2020年初新冠管制的大背景下,製造業嗷嗷待哺,再不動用強力手段,把資金推向實業領域,去拯救水深火熱之中的製造企業,那我大中國經濟真的就撐不下去了。於是,2020年3月,中信銀行孫行長,就被推向了前台,成為了反面典型。

注意上面被標紅的那段話,「 嚴重違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決策部署,限制、壓降製造業貸款 」,各位,不把錢貸給製造業,甚至都可以構成足以讓中紀委介入的刑事犯罪,這種動作當場就震驚了全國所有的金融從業人士。整個金融圈都開始轉向,從看不起製造業老闆,到求著製造業老闆貸款,貸少一點還不樂意,哭著喊著甚至倒過來給這些老闆送禮,就希望能多貸一點。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製造業貸款佔比,終於出現了極為難得的上升趨勢。在貸款余額的絕對值上,製造業貸款余額從2019年的9.2萬億上升到11.0萬億,絕對值增加 1.8萬億 ,增幅 19.6% ,創下了史上最高增幅,此前的製造業貸款余額年增幅只在3-7%之間,實在是沒臉見人。這1.8萬億的製造業貸款增量,占總貸款增量19.8萬億的比值,達到了 9.1% ,更是令人震驚的佔比,幾乎每10塊錢的貸款,就有一塊錢給了製造業,而2019年這個比值只有可憐的 3.6% 而已。

另一個很有意思的變化,就是2020年,銀行真正加大了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佔比,從2019年的 23.26% ,提升到了2020年的 23.93% 。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的絕對值增加了 5.8萬億 ,遠遠超過此前3-4萬億的年增量。

各位,你們必須清晰的意識到一件事:銀行不願意借錢給製造業和小微企業,是有原因的。根據各大銀行的年報數據,從2010-2019年,製造業貸款和小微企業貸款的壞賬率,普遍都在 5-7% 之間,這已經是非常高的壞賬率了。而房地產類型的貸款(包括開發貸款和按揭貸款),則普遍低於 1% 。即便是風險程度較高的三農貸款,壞賬率也只有 2% 左右。銀行的規矩是,壞賬需要追蹤放貸審批鏈條上所有人的責任,而且是終身責任。相比較而言,當然沒人願意去放製造業和小微企業貸款。時間進入2020年,全球大封閉,不給製造業和小微企業輸血就會死。歐美的玩法是政府直接給經營困難的企業和生活無著的個人發現金補貼,我大中國不執行這種現金補貼政策,採取了間接的方式:以最大的政策壓力,要求銀行加大對實業的貸款。這其實就是 由銀行代替政府,承擔了補貼實業的責任

這種補貼的結果,當然就是銀行業的壞賬率在2020年顯著上升,而利潤顯著下降。現在各大銀行的全年年報數據還沒出,不過前三季度的季報數據已經很清晰了。舉例,2020前三季度,工商銀行的利潤同比下降 9.15 %,農行下降了 8.49% ,中行下降 8.69% ,建行下降 8.66% ,毫無疑問,這就是承擔了補貼實業責任之後的結果。

考慮到銀行這一波對製造業和小微企業的貸款,是基於強大的政策壓力之下的結果,審批和風控把關必然偏松,可以想見壞賬率必然超過傳統的5-7%的區間,我們就假定10%吧,這已經算是相對保守的估算。5.8萬億小微企業新增貸款余額 10%= 5800億 。這意味著銀行業將會在2021年,面臨撲面而來的5800億的新增壞賬風險。這還沒算不屬於小微企業的規模以上製造企業帶來的新增壞賬風險。合起來估算的話,怎麼也超過 六千億 了。

關鍵是,銀行對實業的補貼,並沒有在2020年結束。新冠疫苗估計要到2021年7、8月份才能普及使用,這意味著銀行業在2021年大部分時間里,依然要代替政府承擔補貼責任。也就是說,銀行業的壞賬風險還要進一步放大。當然了,對此我個人其實是喜聞樂見的。銀行過了幾十年的好日子了,現在也該到了銀行反哺實業的階段了。哪怕是銀行業整體陷入零利潤的境地,也是應該的,我是舉雙手雙腳贊成的。我唯一的提議是:對於這兩年放出去的實業貸款,只要審批鏈上的同志們沒有涉及個人利益,那麼就不要追究個人的壞賬責任了。這也算是對銀行相關工作人員承擔了實業補貼責任的一點小小的政治保護吧。

D. 有多少銀行貸款引入製造業

2017年上半年末,中行、工行、農行、建行等國有四大行製造業貸款余額均超萬億,中行製造業貸款余額為1.71萬億,排名第一,工行則為1.47萬億,位居其後。

交行製造業貸款余額將近6000億,排名第五,其後就是幾家主要股份行,包括民生、中信、興業、浦發、招行,製造業貸款余額介於2500億至4000億之間。

第三梯隊則是光大銀行、平安銀行以及主要上市城商行,製造業貸款余額均在2500億以下。

E. 江蘇銀行「最強」年報背後的「源動力」

「種樹最好的時間,是在十年前。」從2013年未雨綢繆調整授信客戶結構、聚焦服務高技術製造業、打造「最具互聯網大數據基因的銀行」,再到2014年將零售業務作為重要的戰略方向,我們發現,江蘇銀行一個個超預期的數據均來源於前瞻的戰略布局和強大的執行力。

2022年的「開門紅」顯然屬於銀行。


1月12日,銀行板塊相關個股走強,其中江蘇銀行、常熟銀行、蘇農銀行漲幅較多。開年至今,江蘇銀行漲幅已超10%,遠超三大指數。


而股價的走強得益於業績的預喜。1月11日晚,江蘇銀行披露業績快報,數據亮眼。


業績的頻頻超預期點燃了銀行板塊。值得注意的是,業績向好的同時,銀行股的估值並不高。 高盈利、低估值的銀行將有望形成「戴維斯雙擊」。


2021年「最強」成績單


1月11日晚,江蘇銀行發布業績快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集團資產總額為2.62萬億元,同比增長12.00%;各項存款余額1.45萬億元,同比增長11.10%;各項貸款余額1.40萬億元,同比增長16.52%。


在規模的有效帶動下,江蘇銀行的業績迎來加速釋放期。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637.71億元,歸母凈利潤196.94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速超30%,實現較高增長。


與此同時,江蘇銀行的資產質量也在不斷提高。


數據顯示,從2015年到2021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從1.43%下降至1.08%,撥備覆蓋率從192.06%提升至307.72%,較初期提升了51.32個百分點,創出多年來新高。不良貸款率下降和撥備覆蓋率提升,意味著江蘇銀行的資產質量持續轉優,反映出江蘇銀行的凈利潤增速含金量十足。


優異業績背後的「源動力」


數據展示的業績只是企業經營的結果,而結果的「源動力」才值得我們深究。通過拆解江蘇銀行的業績,我們發現其優異業績的背後離不開清晰且持續的戰略定位。


自立行以來,江蘇銀行堅決扛起服務中小企業、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責任,通過發揮區位優勢,深耕本土市場,打造特色業務,不斷提升自身核心競爭能力。


江蘇經濟發達,金融資源豐富,對公業務有著天然的區域優勢,而江蘇銀行也借著區域稟賦在對公業務方面打造了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2020年末,江蘇省GDP總量為10.27萬億元,成為第二個GDP突破10萬億元的省份。江蘇省發達的經濟離不開其以工業、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結構,截至2020年末,江蘇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分別佔比4%、43%、53%。全省高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分別增長10.3%和8.9%,高於規模以上工業4.2%和2.8%,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達37.4%和71.4%。


而在江蘇做強、做大製造業,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金融機構在資源配置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作為自建行以來就紮根江蘇的地方法人銀行,江蘇銀行多年來深耕當地製造業,在服務「江蘇製造」轉型升級、推動先進製造業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也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


為抓住製造業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機會,江蘇銀行早在2013年便未雨綢繆,開始調整授信客戶結構,聚焦服務高技術製造業, 先進製造業貸款在製造業總貸款中的佔比從2015年的30.8%提升至2020年的40%以上。


2020年年報數據顯示,江蘇銀行小微貸款省內市場份額超過10%,連續多年排第一位,覆蓋了省內1/3高新技術企業,支持科創企業逾萬戶, 科技 貸款余額列省內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對公業務獲得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江蘇銀行並沒有囿於當下,積極布局零售業務,將其作為重要的戰略方向。


零售業務向來被銀行稱為「苦活」「累活」,在對公「躺賺」的年代無人問津。由於金融脫媒、利率市場化讓對公進入「紅海化」,而零售業務具備對象分散、風險相對較低、收益較為穩定等優勢,成為各家銀行競相搶占的「藍海」。


江蘇銀行自2014年將零售業務作為重要的戰略方向以來,不斷挖掘零售潛力,堅定「做大零售業務,深化客戶經營」的戰略目標,以客戶為中心,精準服務消費金融細分領域,不斷深化「智慧零售」轉型發展,線上線下兩翼齊飛,實現零售業務規模、效益的 歷史 新突破。


2021年中報數據顯示,江蘇銀行零售存款余額4201億元,較年初增長16.9%。零售貸款余額5159億元,較年初增長9.8%。


零售AUM規模為8723.40億元,較年初增長超12%。零售客戶總數近2400萬戶,財富客戶、私行客戶總數突破6.3萬戶,私行客戶數較年初增長近18%。公募基金銷量同比增長250%,理財產品銷量同比增長超300%。


對公聚焦高端製造業、零售加快「智慧零售」轉型步伐,「雙輪」驅動下的江蘇銀行用靚麗的經營數據告訴我們其未來可期。


布局下一個十年甚至百年


論語雲:「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江蘇銀行並沒有被短期的經營成果沖昏頭腦,而是早已著手為下一個十年、百年布局。


打敗你的不是對手,顛覆你的不是同行,有可能是跨界。隨著移動互聯、人工智慧等技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量子通信、生物技術等前沿技術打開了想像空間,第四次 科技 革命已然來臨。 科技 革命將以幾何量級從根本上提高生產效率,進而重構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


銀行業作為一個傳承數百年,經歷多次時代變局的古老行業,也裹挾進入這場 科技 革命變革。可以說,未來銀行業的競爭,或許不再是單純的存貸款之爭,而是金融 科技 之間的比拼。


早在2013年,江蘇銀行就鮮明提出打造「最具互聯網大數據基因的銀行」,現在「智慧化」已位列全行戰略之首。


自提出要重視「金融 科技 」起,江蘇銀行便身體力行,全行一心貫徹執行。


2015年,江蘇銀行依託稅務數據,在全國首創全線上純信用網貸產品「稅e融」。2020年,江蘇銀行更進一步將「稅e融」「快e貸」「人才e貸」等產品全面融合,推出「隨e融」平台,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依託微信社交場景為廣大小微企業提供線上開戶、融資、理財、咨詢等一站式服務。


線上化的融資解決了企業來回「跑腿」的煩惱,在方便企業融資的情況下還提升了服務質量,成為小微企業的融資「利器」。


在不斷的投入和產品的數次迭代加持下,「隨e融」平台取得令人艷羨的經營成果。


2021年半年報數據顯示,該行小微金融智慧進化、數字轉型成效顯著,智慧網貸「經營隨e貸」累計服務小微企業超8萬戶、放款金額超1200億元。服務 科技 型企業客戶超萬戶、貸款余額超1140億元。創新推出「卡脖子」專項貸,強化對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的金融供給。


此外,金融 科技 還在建設全周期、全渠道、全鏈路的「智慧零售」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升級的「消費隨e貸」產品已成功外輸至多個互聯網平台,既豐富了該行零售產品體系,又提升了客戶體驗。

F. 16.81萬億新增信貸去哪兒了

1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6.81萬億元,同比多增6439億元,再度刷新歷史記錄;2019年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5.58萬億元,比上年多3.08萬億元。

從增速來看,2019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速、M2增速等都有所上行。央行初步統計,2019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51.31萬億元,同比增長10.7%,而2018年末可比口徑下的社會融資同比增速則為10.3%。

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主任周學東表示:「社融指標也不是越高越好,時點期內合理就行。如果過高的社融規模會推高全社會的杠桿水平,帶來通貨膨脹的隱憂,過低則反映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不足。」

央行公布的數據還顯示,2019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同比增長8.7%,而2018年12月M2同比增速則為8.1%。

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在1月16日下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9年M2增速回升,是央行堅持穩健貨幣政策和逆周期調控的結果,而將國債和地方政府一般債券納入社融統計,則會使統計數據更加完整全面,並有利於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

「2019年末M2同比增長8.7%,超出市場預期。我觀察到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6.81萬億元,同比多增6439億元,派生存款增加;二是去年12月份我國貿易順差467.90億美元,為去年下半年以來新高,隨著人民幣匯率由貶轉升,預計外匯占款改善,增加基礎貨幣投放。」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

此外,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表示,除M2外,作為經濟與企業運營活力代表的M1,在12月也出現了明顯的好轉,連續兩個月出現了回升態勢,這對經濟是個積極的信號。

在未來貨幣政策方面,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表示,2020年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靈活適度,注重內外平衡,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

新增信貸去哪兒了?

不僅是2019年的人民幣信貸規模和社會融資規模再創歷史新高,與2018年相比,信貸結構也出現優化,投向實體企業、製造業領域的中長期貸款佔比出現明顯提升。

「總體來看,金融數據整體向好,結構在優化,企業中長期貸款回升,金融對於實體的支持力度在加強。」阮健弘表示。

具體來看,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新增的16.81萬億信貸中,首要來源是中長期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其次則是來源於按揭貸款為主的居民中長期貸款。2019年,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9.45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4萬億元,新增公司貸款佔全部新增貸款的比重為56.2%,較2018年上升了4.83個百分點。

此外,中長期貸款的比重和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比重也都有所提升。央行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新增中長期貸款佔全部新增貸款的比重為67.4%,較上年末上升了2.16個百分點;阮健弘也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9年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長14.9%,創下2012年以來最高。

從社會融資規模來看,2019年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高達16.88萬億元,同比多增1.21萬億元,佔全年新增社融總量的66%。而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等表外融資規模則仍在持續凈減少,但減少幅度較2018年明顯縮窄;直接融資項下的企業債券凈融資3.24萬億元,同比多6098億元,出現較大增長。

另一方面,2019年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14萬億元,同比多增543億元。而在2020年初的貨幣信貸投放方向,21世紀采訪的多位銀行分支行負責人則表示,一方面年初的項目中大型政府類、基建類項目會比較多,另一方面銀行也會繼續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監管部門也一直在強調金融要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因此我們也一直在保持信貸投放。從地區觀察來看,製造民營業聚集的珠三角地區,去年四季度後企業的信貸需求是有回暖的,預計中美貿易協定的簽署還會促進珠三角製造、進出口企業業務的進一步回暖,提升企業信貸需求。」珠三角地區某國有行分行副行長表示。

2020年貨幣政策怎麼走?

2020年初以來,貨幣市場上的資金價格有所上行,央行也在1月6日實施全面降准後,連續兩日在公開市場上進行大量投放,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

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在1月16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期央行通過中期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方式提供不同期限的流動性,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春節前流動性的平穩以及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如果觀察貨幣市場利率的變化,可以發現還是比較平穩的,央行將繼續採取貨幣政策操作,保障春節前流動性的平穩,也為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提供一個良好的流動性環境。

除流動性問題外,市場也十分關心2020年的貨幣政策走向,尤其是降准降息方面。

在降准方面,孫國峰表示目前金融機構平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為9.9%,大型商業銀行為12.5%,中型銀行為10.5%,小型銀行為7%,計算兩優後,大多數服務縣域銀行實際法定存款准備金為6%。「在國際上,我國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處於適度水平,未來中國下調存款准備金率還有空間,但空間有限。」孫國峰表示。

在降息方面,孫國峰則回應稱,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討論降息問題時應該更關注實際貸款利率的變化。「去年市場利率整體下行,LPR改革推動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效果,信貸利率水平是有明顯下降的。」孫國峰說,「存款基準利率仍將長期保留,並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等,適時適度進行調整。」

「近期宏觀經濟企穩且通脹壓力仍在,我預計MLF利率暫時不會調整。由於今年初全面降准0.5個百分點,銀行資金成本下降,預計本月LPR利率會小幅下降5個BP。此外,1月23日將有2575億元TMLF到期,預計將擴大規模續作。」溫彬表示。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唐建偉也表示,目前降息(下調MLF操作利率)效果對於降實體企業融資成本效果有限。預計在存量貸款切換定價基準完成前,貨幣調控以數量型政策為主,MLF操作利率下調或將在3月之後。

而在信貸投放方面,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則表示,會嚴控房地產信貸資源中的佔比,引導商業銀行切實轉變經營思想,把經營重點放在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領域,央行在推動商業銀行服務小微企業方面,還會有進一步的研究和部署。

閱讀全文

與2019年蘇州市製造業貸款余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因貸款資 瀏覽:504
當下貸款利率趨勢 瀏覽:152
高負債能申請的手機貸款 瀏覽:227
不能給政府平台公司貸款 瀏覽:360
網上貸款最低的利息 瀏覽:657
不是自己名字的手機能貸款么 瀏覽:856
成都中國銀行公積金貸款抵押後多久放款 瀏覽:999
卡卡貸貸款需要什麼資料 瀏覽:104
上海貸款銷售 瀏覽:49
外地上海買門面商業貸款要求 瀏覽:368
符合什麼條件才能貸款買房子 瀏覽:72
不用填工作的貸款軟體 瀏覽:940
短時間小額貸款會上徵信嗎 瀏覽:647
濟寧無抵押怎麼貸款額度 瀏覽:966
網上哪種貸款可靠 瀏覽:216
20年前的擔保貸款擔保人 瀏覽:848
銀行貸款看流水主要看什麼哪些內容 瀏覽:687
漯河市消費貸款 瀏覽:811
銀行農村低息貸款有哪些 瀏覽:614
2020年中長期貸款利率 瀏覽: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