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銀行不良貸款處置方法
銀行不良貸款處置方式:1.轉給資產管理公司,銀行將不良貸款轉讓給資產管理公司,將不良貸款與銀行之間剝離。2.司法執行,銀行向法院提起訴訟,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債務人名下的資產。3.墊資過橋,第三人出資幫忙墊還貸款。4.五色土貸款,五色土投資人向債務人發放貸款,監督債務人償清銀行的貸款。
【拓展資料】一、不良貸款是逾期貸款、呆滯貸款和呆賬貸款的總稱。逾期貸款指借款合同約定到期(含展期後到期)未能歸還的貸款,呆滯貸款是逾期(含展期後到期)超過規定年限以上仍未歸還的貸款,或雖未逾期或逾期不滿規定年限但生產經營已終止,項目已停建的貸款;呆賬貸款是按有關規定列為呆賬的貸款。不良貸款預示著銀行將要發生風險損失。把不良貸款減少到最低限度,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首要目標。根據中國人民銀行1995年7月27日發布的《貸款通則》(試行),不良貸款分為逾期貸款、呆滯貸款和呆帳貸款。中國自2002年全面實行貸款五級分類制度。長期以來,中國專業銀行信貸資金基本上是粗放式經營,不良貸款在專業銀行貸款中已經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不良貸款問題不僅嚴重製約著專業銀行向國有商業銀行轉變,而且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大隱患,已到了非解決不可而又很難解決的地步。分析不良貸款的成因對促進中國銀行業務經營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是指借款人和擔保人依法宣告破產,進行清償後,未能還清的貸款;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宣告失蹤或宣告死亡,以其財產或遺產清償後,未能還清的貸款;借款人遭到察信迅重大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損坦李失巨大且不能獲得保險補償,確實無力償還的部分或全部貸款,或者以保險清償後,未能還清的貸款;貸款人依法處置貸款抵押物、質物所得價款不足以補償抵押、質押貸款的部分;經國務院專案批准核銷的貸款。
三、在中國的經濟生活中,許多人認為銀行的錢是國家的,不僅企業、企業主管部門以及地方黨政部門的許多人這樣認為,就連中國銀行的一些幹部職工也都這樣認為。當問到企業的貸款是哪裡來的時候,許多企業負責人敗此都會毫不猶豫他說是國家給的,更有一些國有企業的領導人甚至認為,國有企業借國有銀行的錢,就好比是一個人把他的錢從一個口袋挪到另一個口袋,償不償還都無所謂。國有銀行的資產被全部看作是國有資產,國有銀行的錢被認為是姓「公」,這是導致中國銀行不良貸款產生的思想根源。
㈡ 不良貸款打包處置規定
法律分析:不良貸款打包處置規定如下:
1、銀行最初採取催收的方法,催收未果,銀行就會採取法律手段處理,保全凍結處置不良資產,收回全部或是部分不良貸款;
2、銀行在經營過程中,產生不良資產,會打包出售給資產管理公司,雙方協商一致,銀行出售轉讓不良資產,資產管理公司接受接管不良資產;
3、對於確實無法收回的不良貸款,銀行按規定轉入呆賬。
法律依據:《貸款通則》第三十七條 不兄此良貸款的催收和呆賬貸款的沖銷,信貸部門負責不良貸款的催慶閉收,稽核部門負責對催收情況的檢查。貸款人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提取呆賬准備金,並按照呆賬沖銷的條件和程序沖銷呆賬貸款。未經國務院批准,貸羨差迅款人不得豁免貸款。除國務院批准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令貸款人豁免貸款。
㈢ 銀行兩類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啟動在即 下半年重點關注中小房企信用風險
記者日前獲悉,單戶對公不良貸款和批量個人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啟動在即。業內人士認為,監管此舉將疏通不良資產處置的政策堵點,預計下半年銀行不良資產處置節奏將加快。由於不良風險暴露具有滯後性,下半年銀行資產質量管控壓力猶存,尤其需要重點關注中小房企、外向型企業、小微等領域的信用風險。
不良處置力度加大
中國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日前強調,堅決治理各種粉飾報錶行為,督促銀行做實資產分類、真實暴露不良、足額計提撥備。疏通不良資產核銷、批量轉讓及抵債資產處置等政策堵點,指導銀行採用多種方式加大不良處置。
近期監管部門已向相關機構下發《關於開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徵求意見稿)》(簡稱《通知》)和《銀行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實施方案》,明確將進行單戶對公不良貸款和批量個人不良貸款轉讓試點。與此同時,《通知》強調嚴禁在轉讓合同之外簽訂抽屜協議或回購條款等,杜絕虛假出表、虛假轉讓、逃廢債務等行為,不得違規向債務關聯人進行利益輸送、轉移資產。
某證券研究所大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沈娟預計,下半年貸款核銷力度加強主要基於三個因素:一是疫情影響具有滯後效應,不良暴露逐漸加快;二是監管引導銀行業對於不良貸款「應核盡核」,強調要加大不良資產的核銷和處置能力;三是銀行撥備覆蓋率較高,處置空間大,一季度末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達183%。
浙江銀保監局局長包祖明強調,銀行必須認真穿透貸款企業,了解企業訂單情況,量化評估每家企業受疫情影響的程度,並對未來做出准確判斷。要防止疫情短期沖擊後,一刀切地把一些企業統統劃入不良。
二三季度為重要觀察時點
沈娟表示,目前零售對公風險暴露情況有一定分化,零售風險暴露更早,對公不良生成滯後性更明顯。後續資產質量壓力仍存,二三季度為重要觀察時點。
浙江地區某大行二級分行負責人陳亮(化名)介紹,截至5月末,該行不良率0.48%,新發生不良貸款1.6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0.26億元。新發生不良主要集中在個人及卡業務,佔比達97.67%。他坦言,現階段不良發生存在滯後性,預計下半年該行不良率會有所提高。
某股份制銀行華南地區分行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出於對信用風險的考慮,該行上半年以來的小微企業貸款投放,都採取了與政策性擔保公司合作的模式。「一旦出現不良,擔保公司承擔80%,銀行承擔20%。如此,擔保公司會對信用風險多一道把關。預計到二季度末我們全年的小微貸款投放指標就可以完成,下半年主要做好貸中管理工作。」
中部地區某大行風險管理部人士介紹,上半年該行資產質量可控,主要得益於對擔保鏈、擔保圈和過度投資的控制。「受疫情影響,下半年下游外向型企業料經營萎縮並向上游傳導,同時外向型企業的轉向內銷也對原內銷企業產生一定擠壓效應,但我們當地製造業較散、規模較小,資產質量容易控制。」
關注中小房企等領域風險
專家表示,商業銀行部分領域可能引發的信貸風險需重點關注。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趙亞蕊表示,包括疫情加速債券違約可能引起的風險傳導有所增加,小微企業資產質量需要密切關注,中小型房企面臨較大償債壓力。
趙亞蕊強調,隨著疫情影響的逐步降低以及購房需求的延後釋放,大型房企總體信用水平相對穩定。而中小型房企由於高杠桿、經營能力較弱、銷售增速放緩、融資環境緊縮,經營性現金流將進一步承壓,面臨較大償債壓力。考慮到負面影響因素短期內仍會存在,未來一段時間需對中小型房企信用風險提高警惕。
標普全球評級報告稱,中國房地產開發商近年來實現的顯著銷售增長,部分依賴於聯合營項目的貢獻。但是,聯合營模式面臨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正在上升。若按比例將此類債務並入穿透式指標,或令開發商的信用狀況承壓。
此外,外需型企業可能產生的信用風險也需關注。沈娟分析,4月以來,港口、商業貿易、計算機、汽車等外需型行業的信用利差出現較大上升,預計外需型行業受海外疫情影響較大。二三季度需重點關注對公端的外需型產業,海外疫情後續進展或導致其資產質量風險的不確定性加大。
㈣ 個人不良貸款轉讓新規正式落地 試點AMC態度分化
「一個萬億藍海市場正在被激活。」一位資管從業者如是說。
證券時報記者從多家股份行了解到,銀保監會正式下發《關於開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後,銀行正在積極推動通知落實,其中尤以信用卡部門最為積極。有業內人士透露,已有不少銀行開始打包個貸不良,預計市場規模很快能夠達到百億級別,「長期來看,達到萬億規模不是問題」。
通知顯示,首批參與試點的銀行包括6大行和12家股份行,參與不良資產收購的試點機構包括4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AMC)、符合條件的地方AMC和5家銀行系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
有從業人士透露,目前幾家全國性AMC對接手個貸不良資產包的意願並不強,態度比較被動,「一方面他們不缺這塊業務,另一方面他們本身也沒有太多個貸不良的處置經驗。」該人士猜測,這或許也是監管部門進一步放寬地方AMC收購限制的原因之一。
市場規模有多大?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銀行個人貸款業務規模快速增長,根據2019年年報數據,6家國有大行個人貸款合計約27.9萬億元,在總貸款余額中佔比超四成。
此次未被納入試點范疇的住房按揭貸一向是銀行個人貸款的大頭。但由於住房按揭貸款不良率較低,信用卡等個人貸款不良率相對較高,因此,銀行的住房按揭貸款不良、信用卡不良與其他個人貸款不良基本呈現「三等分」的結構。
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年末,除工商銀行未披露個人不良貸款明細結構外,其餘5家國有大行個人不良貸款余額超1300億元,其中,住房按揭貸款不良余額超450億元,佔比約35%;信用卡應收款余額達380億元,佔比接近30%。
去年國內經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沖擊,銀行資產質量承壓,個貸不良率出現抬頭,其中又以信用卡類貸款不良率攀升最為顯著。盡管在第三季度,信用卡不良率已經開始出現拐點,但銀行對個人信貸類不良資產的處置需求仍大大增加。
證券時報記者從多家股份行了解到,銀行正在積極推動「通知」落實,其中尤以信用卡部門最為積極。有業內人士透露,已有不少銀行開始打包個貸不良,預計市場規模很快能夠達到百億級別,長期來看,達到萬億規模不是問題。
部分機構尚在觀望
從銀行這一供給端來看,對推進試點的需求毋庸置疑,可提供的資產包規模也頗為可觀。但從收購端來看,各家參與試點的AMC積極性有所分化。
有國有大行人士表示,銀行對個貸不良資產包轉讓的存量需求就已經很大,增量需求還在增加,但是要完成資產包處置,還需要受讓方有足夠的承接能力。「特別是個貸資產比較特殊,如果受讓方處置不好,還會影響銀行聲譽。」
而從目前市場情況來看,銀行不良資產包轉讓市場整體均存在一定的供求不匹配問題,此次納入個貸批量轉讓試點的機構也並不多。揚海資產聯合創始人張非凡透露,目前參與試點的AMC積極性也有高有低,「有的地方AMC積極性很高,看好這一市場機遇,也有不少機構覺得個貸不良業務是個臟活、苦活、累活,擔心出力不討好和聲譽風險,還在保持觀望」。
此外,一位不良資產從業人士還指出,當前個貸不良批量轉讓的估值和處置環節仍存在不少疑問。據介紹,個人信貸類不良資產包的定價方式主要是採用統計模型,抽調歷史數據進行估值,但這一方法需要具備完善的金融數據和復雜、科學的演算法模式。該人士戲稱,目前市場上的估值定價多是靠「拍腦袋」。
在處置環節,此次「通知」規定,批量受讓個貸的AMC必須自行組建催收團隊,建立個人信息保護制度,且不得二次轉讓。前述人士表示,個人信用類不良處置短期內很難仰仗司法系統,而能夠在如上要求下完成個貸清收的達標機構恐怕不多。
「這是一個長期機制和制度建設,而不一定是要短期見效的事情。」 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指出,此次試點是為銀行提供更豐富、更靈活的不良資產處置手段,但很難說在今年內對銀行紓解不良資產壓力產生多大影響。「當然現階段看,探索除清收之外的不良處置方式,有利於銀行體系風險的加速出清。」
正式通知「一收一放」
這一正式文件已經醞釀近半年。2020年6月,銀保監會曾向業內下發徵求意見稿,擬放開單戶對公貸款轉讓和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與徵求意見稿相比,正式落地的通知文件主要有如下兩個變化:
一是納入批量轉讓試點的個人不良貸款范圍有所收縮。徵求意見稿提及的「住房按揭貸款、汽車消費貸款」已從試點范疇中剔除,此次通知僅提到「個人消費信用貸款、信用卡透支、個人經營類信用貸款」,並指出「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個人消費抵(質)押貸款、個人經營性抵押貸款等抵(質)押物清晰的個人貸款,應當以銀行自行清收為主,原則上不納入對外批量轉讓范圍」。
二是地方AMC參與收購的限制有所放寬。通知指出,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可以受讓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區域內的銀行單戶對公不良貸款,並且批量受讓個人不良貸款由僅限本省轄區改為不受地域限制。
「個人信貸類不良具有數額小、數量大的特點,需要耗費銀行大量人力、物力與時間成本進行貸後保全,一直是銀行的『老大難』問題,這次也是迫切希望個人信貸類不良批量轉讓辦法落地。」張非凡表示,與之相比,有抵押物的個人貸款目前處置流程較完善,司法機關配合度高,對銀行來說處置難度較低。
王一峰也指出,具備抵質押物的不良貸款銀行轉讓意願較低,主要以自我清收為主,轉讓需求相對較少。
「加之住房這類抵質押物具有很強的屬地特徵,地方AMC等收購方很難跨地域對這類資產進行處理。」王一峰補充道,此次下發的通知文件對地方AMC的參與條件進行了一定的放寬,也反映出監管部門在當前整體需要較大范圍進行風險化解的背景下,希望這一市場引進更多新機構、新主體參與不良處置。
亦有從業人士透露,「四大AMC對接手個貸不良資產包的意願並不強,態度比較被動,一方面他們不缺這塊業務,另一方面四大AMC本身也沒有太多個貸不良的處置經驗」。該人士猜測,這或許也是監管部門進一步放寬地方AMC收購限制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