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小微企業劃分標准
營業收入20000萬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其中,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營業收入50萬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營業收入50萬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從業人員300人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其中,從業人員100人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從業人員10人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從業人員10人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1)2017小微貸款余額擴展閱讀:
小微企業簡簡介:
小微企業是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的統稱。2015年,我國實施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起征點政策及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減半徵收政策減免稅近1000億元。
中小型企業簡介:
中小型企業是相對於微型企業而言的生產規模更大的企業,即勞動力、勞動手段、勞動對象和產品生產集中程度高的企業。
中小型企業在國民經濟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國家建設的重點,它符合生產社會化和科學技術進步的客觀要求,在投資和生產經營上能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
中小型企業是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載體,在增加就業、促進經濟增長、科技創新與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Ⅱ 銀行不良貸款壓力有多大2017不良率見頂
2017年1月10日,銀行業年度數據亮相。初步統計,截至2016年12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81%,是自2009年二季度以來,不良率的「峰值」。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了解,一些商業銀行專門負責不良貸款處置的部門總在加班。
2017年,銀行不良貸款率有何變化?
對於這個問題,業界觀點不一,最樂觀預計是,2017年銀行不良貸款率。
如何化解這一難題?
目前,銀行主要通過清收和核銷進行管理,資產證券化和債轉股等工具也已經被逐步使用。
某商業銀行研究院商業銀行研究中心負責人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結合銀行業175.5%的撥備覆蓋率看,總體來看,銀行不良貸款可控。
不過,一位國有大行負責公司業務人士告訴記者,「在經濟換擋期,銀行業不良貸款壓力還將持續數年。
特殊資產部總加班
「特殊資產經營部的同事總在加班。」某商業銀行總行工作人員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告訴記者,「今年壓力確實很大,畢竟不良資產多了,報表不好看。一些銀行會主動降資產不良率,由特殊資產經營部進行剝離。」
這種說法也得到了另一位行業內人士的認可,「主動、有效壓降不良佔比,應該是大部分商業銀行都會做的,不過不會大張旗鼓。」
很寫實的一個情景,前述商業銀行總行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了一個細節,「某行下浮15%放貸款,我們問,為啥這么做?畢竟這樣什麼都賺不到,為什麼放?答:做大分母。」
「當前中國經濟結構處於轉型過程之中,在去杠桿和去庫存的大背景下,部分行業和部分企業還會有信用風險事件發生,這對於銀行業而言也會帶來不良的壓力。」溫彬稱。
此次銀監會並未公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此前官方數據是,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余額為14939億元。
以國內商業銀行不良率最高的農業銀行為例,根據2016年三季報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9月30日,按照貸款質量五級分類,不良貸款率2.39%;縣域不良貸款率為3.04%,比上年末上升0.02個百分點。
交通銀行發布的研報認為,小微企業、產能過剩行業仍將是商業銀行信用風險主要因素,大型企業債務違約和房地產市場深入分化風險正在發展。
工商銀行公司金融業務部總經理崔勇透露,在工行整個融資盤子里,現在小微企業的融資余額達到20367億,比去年同期增長8.2%,增加余額達到1500億。「從這個數據來看,在整個工商銀行內部小微企業占我們整個公司融資的比例已經達到了將近三分之一。」
建行信貸部一位人士告訴記者,「我們行出現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小微企業上,大中型客戶很少。」
不過,也有些大客戶令銀行頭痛。
僅以天津濱海新區為例。2016年第三季度,新增3000萬以上不良貸款大戶10戶,共9.48億元。其中,中太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平安銀行大港分行的一筆2.7億元借款,因其國外建設項目出現大額索賠,加之資金鏈緊張,已無法歸還銀行貸款。
2017不良率見頂?
2017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用了六個「嚴」字來體現監管層對於風險的重視,「嚴控不良貸款風險,嚴盯流動性風險,嚴管交叉性金融風險,嚴防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風險,嚴治互聯網金融風險,嚴處非法集資風險。」
東方證券分析師唐子佩分析,根據2017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的部署,需要注意幾個要點,首先,2017年工作任務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次,強調嚴控不良貸款風險,「預計銀監會將加大不良貸款監管力度,推進不良貸款加快處置,這有助於增強銀行賬面不良貸款率的真實性」。
中金公司研究部分析員黃潔表示,「看好2017年銀行不良周期反轉,甚至不良率的絕對水平也有可能見頂。即使經濟下滑,但只要不加速下滑,銀行不良形成率回落依然有宏觀上的支撐。」
黃潔認為,自下而上地分析,長三角是本輪不良周期的領先指標,領先全國約2年。長三角不良形成率2013年上半年見頂,而全國是2015年上半年。而長三角的不良率絕對水平已於2015年下半年見頂,以2年時滯推算,2017年下半年全國不良率或見頂。
不過,對於不良率的預判有不同看法。
「2017年要確保『三去一降一補』取得實質性進展,中小微企業風險可能進一步暴露。」前述某商業銀行研究院商業銀行研究中心負責人預計,2017年銀行貸款不良率可能繼續提高。
一位國有大行負責公司業務人士告訴記者,「在經濟換擋期,銀行業能夠維持這樣的不良水平是很不容易的。」但他坦言,在這樣的背景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壓力還將持續數年。
傳統處置方式飽和
目前銀行主要通過清收和核銷的方式處置不良貸款。
清收和核銷,從財務角度看,要考慮利潤、撥備和資本。
作為逆周期調控手段,撥備面臨較大壓力。自2009年開始引入「動態撥備制度」以來,商業銀行前瞻性地在經濟上行和利潤較好時期多計提拔備,截至2012年末,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為295.51%,達到歷史最高點。
受銀行盈利水平下降和核銷不良資產因素影響,今年以來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持續下降,12月末為175.5%,個別銀行甚至一度低於150%的監管紅線。
作為當前銀行利用外部資源處置不良資產的主要途徑,資產管理公司(AMC)在上一輪國有銀行不良資產處置中發揮了關鍵的主導作用。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了「全國+省級+地市」的三級AMC體系,包括華融、信達、長城、東方等4家國有資產管理公司、28家省級資產管理公司和4家地市級資產管理公司。
不過,溫彬認為,AMC處置不良資產的容量不能滿足市場需要。按照監管規定,AMC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12.5%,也就是說AMC的杠桿率在8倍左右,照此測算,AMC大概還有1萬多億元的不良資產處置空間,處置能力相對有限。
中國工商銀行信貸與投資管理部總經理魏學坤告訴記者,「目前工商銀行董事會已經通過了設立資管公司的方案,正在和監管部門保持密切的溝通,按照監管要求推進報批工作。」
Ⅲ 中小微企業融資缺口達多少億
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小微企業的作用舉足輕重。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陸家嘴論壇上說,截至2017年末,中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佔全部市場主體的比重超過90%,貢獻了全國80%以上的就業,70%以上的發明專利,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
網商銀行2016年年報披露,彼時累計向小微企業發放貸款879億元,對應的小微企業客戶數是277萬戶,戶均貸款余額約為1.5萬元。而截至2017年末,網商銀行已經累計為571萬戶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者提供貸款服務,戶均貸款余額達到2.8萬元。其中,也包括了75萬農村用戶,涉農貸款占網商銀行貸款余額的11.9%。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網商銀行提供貸款的小微商戶數翻了一倍多。
Ⅳ 2017年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速提高了多少
據報道,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2017年四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2017年末,本外幣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余額81萬億元,同比增長8.8%,增速比上年末高0.5個百分點;全年增加6.6萬億元,同比多增8454億元。
希望企業的發展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