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流水資料 > 2018年三季度不良貸款余額

2018年三季度不良貸款余額

發布時間:2024-10-28 00:24:59

❶ 銀行不良資產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市場格局再次引發關注 創新模式不斷出現

2018年末,不良貸款余額達到2.03萬億,不良資產市場的市場格局再次引發關注。不良資產的市場隨著經濟周期的波動更迭,資產管理公司(AMC)從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公司處收購不良資產,然後處置回收。對於銀行等機構或公司來說,可以加速不良資產處置,快速收回資金,投入到正常業務中;而對於AMC而言可以折價收購不良,處置資產回收資金後賺取一定價差。

在行業蛋糕變大的同時,不良資產處置模式也在不斷革新,如債務重組、市場化債轉股、產融結合基金、不良資產證券化、互聯網+不良資產處置等創新模式不斷出現,拓展了不良資產處置途徑。

不良資產處置市場規模創近年高位水平

不良貸款余額在2018年末達到2.03
萬億元,較3季度末有所下降,減少68億元,但依舊處於近年來高位水平。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83%,較上季末下降0.04個百分點。

從全年趨勢看,不良貸款率從年初開始連續三個季度攀升,到4季度有所下降。1季度不良貸款率為1.75%;2季度不良貸款率升至1.86%,在連續9個季度穩定在1.75%左右之後首次出現上升;3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
0.01個百分點至1.87%;4 季度,隨著國家一系列防風險政策出台,不良率有明顯下降,為1.83%,仍處於近年高位。

商業銀行五級貸款方面,近兩年,正常類貸款佔比有小幅度提升,關注類貸款佔比則 一定程度的下降,不良類貸款佔比升高。2018
年四季度末,中國商業銀行正常類貸款余額105.02萬億元,關注類貸款余額3.46 萬億元,不良貸款余額2.03萬億元。

2011-2018年Q4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不良資產供給角度看,夏雨認為,商業銀行三類貸款增速上,不良貸款增速開始抬頭,從2017年維持在12%附近,快速上漲到201·8年三季度的21.66%。未來不良資產包的形成或將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而保持較大的供給量。

從不良資產需求角度看,「4+2+N+銀行系」的不良資產市場格局基本確定,變數僅在「N」(民營未持牌資產管理機構)。隨著市場趨於飽和,未來不良資產經營機構的數量將保持在較慢的增長水平。

不良資產處置模式不斷創新

產公司可通過追償債務、租賃、轉讓、重組、資產置換、委託處置、債權轉股權、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方式處置資產。

除了傳統的資產處置方式,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未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應以投行的理念、工具、模式經營不良資產,通過債務重組、產融結合基金、市場化債轉股、不良資產證券化、「互聯網+」等創新方式積極參與運作,發現由於信息不對稱而暫時被低估價值的資產,並嫁接資本市場,提升其內在價值。例如,中國長城總裁、執行董事周禮耀曾表示:「面對新形勢,長城資產的不良資產處置模式,已經主要從政策性時期的『三打』模式實現了向商業化的『三血』模式轉變。」

目前,許多處置方式都在由傳統模式向投行化思維轉變。馬賽在采訪中也提到處置不良資產的兩個行業理論:冰棍理論和劈柴理論,所謂冰棍理論——「處置不良資產就像賣冰棍。冰棍在手裡時間長了,就融化了,不良資產也是如此。如果不能趕快處置,時間長了,就只剩下一根兒木棒了。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❷ 銀行撥備

今天我們來談談撥備。

五級貸款的分類。

1.正常貸款不難理解,就是客戶正常還款,客戶的信用和還款能力沒有問題。

3.對於次級貸款,客戶的逾期還款已經發生。即使貸款有擔保人擔保,也會造成銀行損失(損失一般在30%)。

4.對於存疑貸款,如果客戶逾期不還款,即使擔保人擔保,也會造成銀行損失(損失率30%-75%)。

5.損失型貸款是指客戶不償還貸款。即使銀行採取措施(執行擔保、起訴、拍賣等。),只能收回部分貸款,或者根本收回不了貸款。貸款損失率一般在75%-100%。

是不是還是有點復雜?然後再量化一遍:

正常貸款:客戶每月正常還款。

次級貸款:客戶逾期3個月以上,但不超過1年。

可用貸款:客戶逾期1年以上,但不超過3年。

損失貸款:客戶逾期3年以上。

從徵信上可以很好的看到這個數據。通常,我們將次級、可疑和損失貸款稱為不良貸款。

接下來,我們進入今天的話題:進入撥備。

預留,預留,留作儲備。你什麼意思?假設A銀行貸款1000萬,其中10萬肯定收不回來。我該怎麼辦?此時,A銀行會從今年的營業利潤中拿出10萬元(注意不是凈利潤)並保留。不計入本年利潤(相當於本年營業利潤虧損10萬)。

為了更直觀,我們對甲銀行的1000萬借款做了如下表格:(註:此處表格僅針對1000萬借款,其主要目的是說明計提對應的會計科目及其對報表項目的影響。而不是反映A銀行資產負債的全貌)。

表1 A-10銀行百萬貸款資產的簡單模型

表2 A銀行利潤影響模型

再次(重要的事情要重申!):這個模型表只是為了了解撥備對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的影響,並不是a銀行的實際資產、負債、損益,實際情況比這里復雜得多,實際撥備覆蓋率和貸撥比都有監管要求。我們只關注條款並探討其原則。

回到撥備的話題:撥備對應的科目是貸款減值准備。該行1000萬貸款中,不良貸款佔10萬,貸款減值准備也計提了10萬。貸款減值准備計提後,將增加(借記)相應損益表中的資產減值損失10萬元,影響當期營業利潤(-10萬元),最終通過本年利潤結轉至所有者權益中的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其實野虛我們看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貸款和墊款項目,看到的是扣除貸款減值准備後的賬面價值,也就是990萬。

為什麼要撥款?

從上表可以清楚地看到,撥備會影響銀行當期利潤(會計利潤減少),計提的目的是為了防控未來風險,提前做好准備。

要知道,銀行存在的目的不是為了錢去投機,而是為了穩定的存在。如果不計提,銀行的損失太大,會直接傷及自身的股本和資本彎脊蔽充足率。更糟糕的是,銀行可能會失去客戶的存款。埋州面對這樣的銀行,客戶敢存錢嗎?存了錢的客戶肯定會跑路,造成不可收拾的財務危機。

因此,必須作出規定。監管層也很重視銀行撥備!

通過以上閱讀,相信你已經明白了最簡單的條文原則。接下來,我們再細細品味一下條文。

根據監管要求,我行撥備覆蓋率(即貸款減值准備/不良貸款)150%。當然這個所謂的要求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要看中央媽媽怎麼規定。但是,再低,也沒有低於100%的例子。原因很好理解。你准備的應對風險的錢都比不上潛在損失的錢,那穩定呢?

同時,本行的貸存比(貸款減值准備/總貸款余額)2.5%。

通過前面會計存貨一章的學習,我們知道存貨跌價准備是一個累計值,資產負債表反映的是資產期末的賬面余額——跌價准備後的賬面價值。同樣,我們也可以對該條款進行類比。貸款賬面價值=貸款余額-貸款減值准備,貸款減值准備就是我們所說的撥備。既然是累計值,那就需要每一期,有可能加(或者沖回)。而期末計提的期末總余額=期初數,本期增加-本期減少(所有的變動都離不開這個邏輯)。

我們把「撥備累計值」單獨拿出來享受一下吧。

條文可分為單項考核和組合考核。對於大額不良貸款,逐個評估減值准備稱為單項評估。對於剩下的不良貸款,銀行根據違約率和自己的演算法以及監管要求進行減值准備的評估,叫做組合評估。沒什麼好解釋的,知道就好。需要注意的是,單項評估和組合評估可以相互轉換,但不會影響撥備的整體累計值(內部跳來跳去,整體金額不變)。

對於條文的詳細列表,如有必要,可以網路一下,或者在同花順等股票軟體上按F10,就可以找到銀行的財務報表。這里就不說了。反正記住一個邏輯:就是撥備期末期末總余額=期初數,本期增加-本期減少。

注意當期增加,會影響當期利潤表的利潤。

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良資產被核銷,也會影響撥備的累計值。一般核銷都是損失型貸款,只有100%收不回來才能核銷。還是上面A銀行的例子,貸款1000萬被核銷了3萬。此時少計提3萬元,那麼1000萬元貸款的賬面價值=1000-3-(10-3)=990萬元。因此,可以看出,核銷操作不會影響銀行資產負債表的數據。但它會影響准備金的累計價值。

一點,如果銀行收回了已經核銷的貸款,那麼這個收回的貸款又會重新回到撥備里,增加了撥備的累計值。

以上就是對於銀行撥備的簡述。

總結一下吧:

1、撥備就是資產減值准備。

2、撥備是銀行對於未來風險的提前准備。

3、撥備需要按照一例比例計提,且需要滿足撥備覆蓋率,撥貸比要求。

4、撥備類似於存貨跌價准備科目,但二者有完全不一樣,可以類比的進行理解。即撥備的累計值會變動,進而影響當期損益。

相關問答:

相關問答:寧波銀行、南京銀行不良貸款率已經很低了,但是撥備覆蓋率卻那麼高,為啥呢?

蔣老師觀點,銀行不良貸款率是在當前時間下的比例,銀行撥備覆蓋率是需要預測日後的銀行不良貸款額,而撥備覆蓋率高是為了讓銀行具備充足的抵禦風險的能力,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保障資產質量。

銀行不良貸款率

銀行的撥備覆蓋率是根據銀行不良貸款率來定的,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是什麼,另外寧波銀行和南京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是多少。

第一,什麼是銀行不良貸款率

銀行不良貸款率還是比較好理解的,就是銀行不良貸款佔到銀行貸款總額的比例,但是關於不良貸款,就稍微有點復雜了。銀行的貸款按照風險分為了5個類型,分別是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正常類貸款指的是借款人有能力,而且會正常償還貸款的;關注類貸款指的是貸款人現在有能力,但是有一些影響還款的因素;次級類貸款指的是貸款人還款能力有問題,按照現在的收入情況銀行可能需要面臨一定的損失;可疑類貸款指的是貸款人無法償還,銀行可能需要面臨較大發損失;損失類貸款指的是就算銀行進行起訴也無法收回的貸款。這里的次級類、可疑類、損失類貸款就是銀行的不良貸款。

第二,寧波銀行的不良貸款率

寧波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確實是很低的,從2018年到2019年三季報出來的時候,寧波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都是維持在0.78%,這個數可以說是行業低點了,要知道2018年20家上市銀行的平均不良貸款利在1.59%。

根據寧波銀行的三季報可以看出,寧波銀行在三季度末的貸款額較去年年末增加了715.24億元,其中正常貸款到達704.99億元,關注類貸款4.75億元,所以不良貸款就是5.5億元,不良貸款雖然有小幅增長,但是由於正常貸款的同步增長,所以不良貸款率還是控制在0.78%。

第三,南京銀行的不良貸款率

同樣作為上市銀行的南京銀行,在2019年三季報中透露出來的不良貸款率也是很低的,和年中報一樣都是0.89%。但是在這三個月內,南京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卻從46.09億增加到了50.12億,三個月增加了4.03億,可以說是非常多了,但是由於貸款額度也是大幅增加,所以整體的不良貸款率還是沒變。

銀行撥備覆蓋率

關於銀行撥備覆蓋率,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它是怎麼計算出來的,然後再來看看兩家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分別是多少。

第一,什麼是銀行撥備覆蓋率

銀行撥備覆蓋率=計提撥備金/不良貸款額=(一般准備+專項准備+特殊准備)/(次級貸款+可疑貸款+損失貸款)

可以理解為銀行為應對不良貸款計提的錢佔到不良貸款的比例,比如說銀行的不良貸款是10億元,而銀行為了應對這筆不良抵款計提了10億,那麼這家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就達到了100%,如果銀行只准備了8億,那麼撥備覆蓋率就只有80%,只要撥備覆蓋率能夠達到100%就算撥備充足了,但是銀監會對一些銀行要求撥備覆蓋率需要達到150%。

而關於計提的准備金,其實是分為三個部分的,分別是一般准備、專項准備、以及特種准備,一般准備指的是根據銀行上一個周期的貸款總額的一定比例得出的准備金,專項准備指的是根據上面說到的五種貸款類型按不同比例得出的准備金,特殊准備就是根據特定的某一類風險的准備金。

第二,寧波銀行的撥備覆蓋率

根據三季報顯示,寧波銀行第三季度的撥備覆蓋率再創歷史新高,達到了525%,這也是所有銀行中最高的一個,今年年中的時候寧波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就已經高達522%,可以說是一直維持著非常高的一個撥備覆蓋率。

第三,南京銀行的撥備覆蓋率

南京銀行的撥備覆蓋率也是非常高的,根據三季報顯示,南京銀行的撥備覆蓋率也是達到了415.51%,早在18年的時候南京銀行的撥備覆蓋率是眾多銀行中最高的一個,一度超過450%,今年算是有所下降。

為什麼撥備覆蓋率這么高

銀監會對銀行要求的撥備覆蓋率是150%,超過450%就意味著超過了監管要求3倍以上。就算是不良貸款,也有一部分是能夠償還的,一般撥備覆蓋率100%就好了,銀監會為了更加安全將撥備覆蓋率要求在150%,為什麼這些銀行的撥備覆蓋率這么高呢,我認為可能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為日後做准備

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體現在當前時間的一個比例,而實際上因為不良貸款造成的影響卻是在日後,銀行根據自身的情況,對不良貸款造成影響有一個預測,他們需要在經營較好的時候增加撥備,用來抵抗未來可能暴露的風險。

第二,歷年的核銷

這可能是銀行目前撥備覆蓋率高的一個根本原因了,兩家銀行這幾年核銷的不良貸款也是越來越多,一直處於一個上升的趨勢,銀監會處理的不良資產也是越來越來多,所以銀行的貸款損失准備也在逐步的提高。

綜上所述: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和銀行撥備覆蓋率並沒有直接的關系,銀行的撥備覆蓋率高主要是為了避免出現不良貸款暴雷的風險、以及處理歷年來的不良貸款核銷。

❸ 資管新規對銀行的三大影響

新規發布實施後,商業銀行理財合規轉型初顯成效,產品凈值化轉型成為行業共識;銀行業短期內理財收入總體下降,長期而言理財子公司專業化運維任重道遠;新規對融資的緊縮沖擊使得銀行不良資產反彈壓力有所加大;銀行貸款增長雖受益於非標回表,但卻受制於資本金和風控約束。

銀行理財收入呈下降趨勢

新規實施後,多數商業銀行主動壓降同業理財與表內理財、積極調整表外理財結構。資管新規雖然對銀行資管整體發展本質是結構調整,但短期看對銀行理財帶來緊縮性影響。

理財規模與結構的調整必將帶來理財業務收入的變化。從上市銀行半年報來看,資管新規實施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收入影響較為顯著,多數上市銀行理財業務收入出現銀行理財余額與業務收入雙降。

不良資產反彈壓力日益加大

商業銀行財報數據顯示,部分銀行業績呈現出「利潤增速高於營收增速」的特點,不良資產壓力反彈。2018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2.03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751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87%,較上季末上升0.01個百分點。

貸款擴張受制於資本金和風控約束

除部分非標資產低於表內信貸風控標准外,銀行非標資產回表面臨的另外一個制約是表內承接能力相對有限。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國內銀行業存貸款比例為73.55%。

銀行業整體內源性利潤積累和外源性融資無法有效對沖資產新規背景下的融資回表對資本金產生實質性壓力。

進夯實銀行理財規范的路徑

1.按照資管新規的政策要求,不等、不靠,積極推進存量資產的處置整改,要進一步化解處置影子銀行的風險。

2.對於一些流動性較差,期限較長的資產,也要從實際出發,積極與監管部門溝通,研究探索可行有效的處置方式,實現穩妥的處置。

3.需要在政策上進一步推進改革,完善我國金融市場體系,引導投資者政策預期,為新產品發行匯聚更多的活水,擴大長期資金的供給。

4.同時銀行要主動轉型,積極創新,在制度上、運營上有效隔離銀行理財和自營業務、其他業務,准確定位銀行理財子公司和其他子公司的關系。

❹ 信用卡不良率多地區超4% 給未來發展帶來不確定性

信用卡不良率多地區超4% 給未來發展帶來不確定性

信用卡這幾年的發卡量一直持續增長,這個給用戶的消費帶來很多的方便。可是在信用卡發卡量不斷增長的同時,很多地區出現不良率攀升的趨勢。據新聞報道,部分一線城市信用卡不良率已經超過了4%,這給信用卡的未來發展帶來不確定性。

信用卡不良率的攀升讓銀行信用卡業務「亮紅燈」,在中國人民銀行披露的2018年第三季度銀行信用卡半年未償付的信貸總額超過880億元,占總應償信用總額的1.34%。

在2019年1月30日中國銀聯也發布了一組數據,顯示在2018年,天津、重慶、遼寧等地區的信用卡不良率已經超過了4%。同時四川、北京等地區的不良率接近4%。出現這么高的不良率可能會導致銀行在信用卡業務上作出調整。

根據央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信用卡的總發卡量在6.59億張,環比增長了3.36%。在發卡的途徑上很多人選擇在線上申請,而且成為了用戶辦理信用卡的主流途徑,而且一線城市人均擁有信用卡的數量可以媲美發達國家。

信用發卡量增多從側面可以反映人們消費習慣的變化。而且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透支,而且信用卡綁定到第三方支付平台後也可以購買商品。給用戶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

在未來信用卡的發卡量不可能一直保持加快的增速,在未來發卡量出現下滑後,銀行信用卡業務將逐漸分化,授信模式和客戶群優勢將在資產質量中得到體現。後續銀行在穩定高端客戶後向低端挖掘,同時營銷的渠道可能更加多元化。

信用卡新規出台:規范分期業務,信用卡業務的辦理未來發生哪些大變化?

隨著信用卡新規的出台,未來不僅會規范信用卡的息費收取 ,也會通過對於睡眠卡和授信額度的管理來減少市場亂象的出現。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信用卡持卡人數也在不斷上升。但由於一些金融機構在信用卡發放當中存在的許多違規行為,不僅產生了諸如欠款和壞賬問題,對於整個信用卡的正向市場發展也產生了負面影響。

對於信用卡發放以及利息收取也會有更加透明的標准。

許多人所擁有的信用卡業務不僅存在著諸多難以計算和繁雜的收費名目,一些銀行在宣傳信用卡時,也採用了如低利率、低費率的虛假宣傳,實際上是用手續費的名義來模糊了實際信用卡的成本問題。這種情況不僅對持卡人本身的資金使用造成了困擾,也阻礙了信用卡的正常用途和發展方向。因此對信用卡的發放和利息收取,未來將會通過規范相關的分期業務和吸費標准來規范銀行從業人員的卡片發放情況。

對於許多用戶的授權信用卡金額也會進行風險管控和額度上限。

對於過度追求高授信額度的商業銀行,在信用卡的未來發放和額度提升上,也會設置更好的風險管控和額度上限。不僅可以促進信用卡市場的公平競爭,也可以減少一些用戶因為高額度授信所帶來的銀行資金壞賬風險。

對於線上信用卡也要開展試點和新的業務嘗試。

由於現在互聯網時代的逐步發展,進行線上信用卡的試點和發展,有助於人民群眾在生活當中的信用卡使用。同時也可以讓政府部門對於用戶的資金來源和收入得到更好的觀察和了解。避免可能出現的違規行為。

未來幾年內,信用卡市場將會是怎樣的一個發展趨勢。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6月9日消息,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統計數據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銀行賬戶數量增速放緩,非現金支付業務量小幅下降,支付清算系統業務量相對穩定,全國支付體系運行總體平穩。

截至一季度末,全國銀行卡在用發卡數量85.28億張,環比增長1.30%,增速較上季度末下降1.15個百分點。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共計7.49億張,環比增長0.32%。全國人均持有銀行卡6.09張,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0.53張。

截至一季度末,銀行卡跨行支付系統聯約商戶2257.99萬戶,聯網機具3160.53萬台,ATM機具108.30萬台,較上季度末分別減少379.61萬戶、341.15萬台和1.47萬台。全國每萬人對應的聯網機具數量225.74台,環比下降10.04%;全國每萬人對應的ATM數量7.74台,環比下降1.67%。

截至一季度末,銀行卡授信總額為17.57萬億元,環比增長1.17%;銀行卡應償信貸余額為7.26萬億元,環比下降4.30%。銀行卡卡均授信額度2.35萬元,授信使用率為41.34%。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918.75億元,占信用卡應償信貸余額的1.27%。

網聯清算平台業務量保持增長。一季度,網聯平台處理業務884.41億筆,金額63.6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65%和16.29%。日均處理業務9.72億筆,金額6992.40億元。

從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如今信用卡的整個市場可以說是直線上升的,未來幾年內這個市場還是非常可觀的。背景之下,針對信用卡范圍的項目就變得有更大的市場了,根據了解,曾手刷機是在2012年正式開始步入一個手刷的階段,乃至於在2014年就已經達到了一個火爆的階段,兩年的時間就已經能夠形成這樣的一個經濟趨勢,說明信用卡等行業的利潤點以及未來的市場之大。2012年到現在的2019年,現在手刷市場依舊可獲益。但是又如何在這樣一個經歷長久歷程的產業中做出改革和創新呢?

做事情都是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區進行的,在互聯網裂變分享時代和軟體盛行的年度,將線下信用卡業務專業線上不得不說是一個好的形式,從手刷到MP?再到2019年6月開始的線上手刷機,這無疑就是一個發展的趨勢所在!線下手刷機與線上刷卡app最大的區別在於,線上刷卡app可進行軟體智能制定計劃,不需要通過機子進行刷進刷出再進行記載標寫,更加的便捷,方便,安全,線上刷卡app也在不斷的將信用卡業務推向智能化,便捷化,透明化。

如何發展信用卡業務

1、信用卡是銀行卡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信用卡可以促進個人消費信貸,用銀行的錢,提前滿足個人消費需求,帶動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增長。同時,有利於方便人民群眾生活,擴大社會消費,促進社會信息化和國民經濟發展。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由於我國的消費習慣、信用制度、認識方面的不同,在一定程度阻礙了我國信用卡的發展,突出表現為持卡規模小、信用卡使用率低,尤其是善意透支極少。如何發展信用卡業務,是銀行業需要研究的課題。

2、培養主動營銷意識

3、臨櫃營銷 銀行一線工作人員,在櫃台每天都要面對大量辦理業務的客戶,而且各大商業銀行每年都會不定期對不同種類信用卡進行優惠辦卡減免首年年費或其它種類的促銷活動這些都為臨櫃人員提供了很大的營銷空間。櫃員應熟知辦卡所提供的相關證明文件、各種信用卡在使用時應注意的問題和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識,突出收益性、方便性有側重點的營銷產品,吸引客戶辦理。上門營銷 銀行每個基層網點都應該對管轄地區的企業、商店等進行調查摸底,掌握第一手資料,摸清企業、商店數量,位置所在,是否在我行開戶等方面的信息,在此基礎上,進行主動上門營銷。企業團體辦卡在手續上比社會零散信件辦卡成功率高,而且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個人信息,信用程度較高。差別營銷 對於銀行的VIP、基金優質客戶和其他優良客戶進行重點營銷,設專人負責管理,在為這些客戶提供經濟金融信息、投資咨詢等個人理財的同時也積極進行信用卡的營銷,為他們提供消費便利,形成真正的「一攬子」服務體系。

4、營銷中存在的問題

5、建立個人信用制度是信用卡行業發展的前提 因為這方面的缺失,近年來銀行不得不大量核銷信用卡壞賬。因缺乏完備的信用體系,為減少風險,發卡行必須花費大量成本用於調查個人信息,需要提供諸多證明文件和材料,甚至有的東西涉及到個人隱私,大大增加了交易成本。可能產生的後果是,資信良好的人會認為信用卡服務給自己帶來的收益無法彌補所付出的成本,因而退出信用卡市場;而某些資信差可能有違約企圖的人,則全力爭取信用額度。不能按需求設定檔次 資信程度不同的持卡人享受的服務缺乏差異,制約目前信用卡產業發展。目前,國內很多發卡商的授信額度管理有待改進,可以借鑒國外的經驗。國外發卡商最初給客戶的額度通常不會很高,在跟蹤了客戶的還款行為和消費習慣後,會根據客戶的實際需要調整額度。提高發卡質量 如對開卡者來者不拒,卡的發行量是上去了,但實際上並沒有產生效益,辦卡後經常容易產生睡眠卡、銷卡,浪費了有限資源,使經營成本增加。國內信用卡循環信用較差,調研數據顯示,只有2%的客戶經常使用循環信用,85%以上的客戶每月全額還款。循環信用產生的透支利息是信用卡盈利的重要渠道。國內循環信用這一塊市場是具有潛力的,前提是銀行必須強化風險管理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銀行可以將高收入、高消費人群作為拓展的客戶群體。提高客戶服務質量 在客戶成功申辦信用卡後,銀行應該具有相對應的客戶服務設施,為客戶今後的使用提供方便,在這一點上國內的銀行做的並不到位。目前使用信用卡結算消費款,持卡人不用輸入密碼,僅憑簽字就可支付消費款項。因此,若信用卡丟失,持卡人又不及時掛失,拾卡者即可模仿簽名條上筆跡消費簽單。國外對於信用卡被盜採用的方法是有限的風險責任。如果信用卡被盜,持卡人掛失以後卡上的錢再被人盜用,那麼持卡人將不受任何損失,由銀行和商店全額賠付。即使持卡人在掛失前錢已被盜用,持卡人也只需交50美元,即可拿回卡中的錢。每個新產品的推廣都要經歷一個漫長、探索的過程,在發展的道路上會遇到坎坷與問題,但只要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去粗取精創出有自己特色的營銷渠道,我國的信用卡業務也會像借記卡一樣得到人們的接受、認可,取得長足的發展。

信用卡業務成銀行零售轉型突破口

受宏觀經濟和金融監管趨嚴的影響,銀行業利潤增幅趨緩、息差收窄,向零售業務轉型,打造輕型銀行和價值銀行,成為眾多銀行的戰略選擇,「得零售者得天下」獲得業界共識。

其中,信用卡業務成為銀行零售轉型的重要突破口。近日,由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藍皮書(2019)》(以下簡稱「藍皮書」)數據顯示,2018年信用卡的交易金額達到了38.2萬億元,其增速24.9%是5年來的最高水平。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以及消費升級推進,信用卡業務仍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銀行應充分挖掘市場需求,藉助金融科技,為客戶提供更好的體驗。

信用卡發卡量和交易金額猛增

在消費升級大浪潮驅動下,消費金融正在成為助力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利器,信用卡業務也在這樣的背景下進入快速繁榮時期。

2018年,商業銀行信用卡擴張進一步提速,交易額、活卡率以及人均持卡量等方面的增速均處於5年來的最高水平。藍皮書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銀行卡的發卡量為78.3億張,較上一年增長11.4%。但是信用卡發卡量9.7億張,同比增速為22.8%。信用卡活卡率達到了73.2%,人均持卡量0.7張,兩項指標均處於歷史高位。

銀行卡專業委員會主任、光大銀行副行長武健表示,2018年,銀行卡產業繼續平穩向好,整體風險平穩可控,累計發卡和交易規模持續增長;受理環境不斷優化,境外受理國家和地區持續增加;支付更加活躍便捷,對消費的支持和拉動作用日益主動、全面。

這一趨勢在上市銀行年報中也有所體現。數據顯示, 招商銀行 2018年的信用卡交易額同比增長27.74%,平安銀行則大幅增長76.1%。截至2018年年底,招商銀行信用卡流通卡數8430.44萬張,同比增長34.98%,流通戶數5802.93萬戶,同比增長23.61%;浦發銀行累計發卡5650.54萬張,同比增長37.26%,流通卡數3750.36萬張,同比增長39.5%;平安銀行同期流通卡量達5152萬張,同比增長34.4%。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我國人均持有信用卡數量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較低。有數據顯示,2007年美國人均持信用卡4張,超過14%的人持卡10張以上,金融危機過後,美國人均持卡數字持續下降,截至2016年年底,美國人均持有信用卡仍高達2.9張。而與我國消費習慣比較接近的日本、韓國,信用卡人均持有量也都超過兩張。有專家預計,隨著百行 徵信 等機構的出現,我國信用卡發卡規模和人均持有量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消費金融市場潛力巨大

大量增加的信用卡發卡量,帶來了透支和信用卡 貸款 的增長。藍皮書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末,信用卡未償余額6.85萬億元,同比增長23.2%。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招商銀行信用卡貸款余額5755元,同比增加約841元,增幅為17%;平安銀行此類貸款余額4732.9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55.9%。中信銀行、浦發銀行2018年的信用卡交易額也分別達到2.08萬億元、1.8萬億元,貸款余額4420.46億元、4333.29億元,同比增長32.63%、3.65%。

各家銀行積極發掘信用卡盈利空間,除了常規的信用卡貸款業務,還推出了各種分期產品和延期還款產品,解決用戶的短期問題。這些產品一方面鞏固了銀行信用卡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也成為信用卡的重要增收手段。根據銀聯公布的數據,2018年銀聯數據客戶的信用卡分期收入佔比36.7%,超越佔比30%的利息收入,成為信用卡業務的第一大收入來源。

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曾公開表示,該行零售金融的「尖兵」是信用卡、消費金融和汽車金融三大業務。他認為,零售金融核心業務增長,包括信用卡的貸款余額增長、新E代余額增長等,尤其是信用卡。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徵信體系的完善和消費需求的持續增長,我國消費金融將迎來發展機遇期,而銀行信用卡及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持牌機構無疑將成為消費金融的主力。

銀行卡委員會專職副主任金淑英表示,我國消費金融市場釋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市場規范度不斷提升、金融科技蓬勃發展、支付市場加大開放,為銀行卡產業發展提供了再續黃金10年的重要機遇期。未來,一是要強化合規意識,堅守合規經營底線,加強行業自律;二是要堅持風險管理文化理念,構建智能化風控體系,嚴控業務經營風險;三是要聚焦普惠,服務民生,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零售業務核心在於用戶體驗

隨著互聯網、雲計算、生物識別等技術的快速發展與運用,客戶的金融消費習慣和交易習慣正在發生轉變。對於銀行來說,建立智能化、差異化的客戶服務模式,持續提升客戶體驗,成為零售業務轉型發展的核心。

以信用卡業務為例,「傳統信用卡只是作為單一的支付工具來使用,以前我們更多的是圍繞如何提升支付效率來做文章。到了互聯網的時代,信用卡不僅僅局限於一個支付的工具,而是將消費場景、支付、商品服務等多元因素聯系在一起,成為一個消費的樞紐。」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副總裁蔣永軍認為,未來信用卡依託科技的發展會將極致的金融服務體驗嵌入其中,圍繞人的金融需求,定製一站式解決方案,成為一對一的個人金融管家。

藉助「金融科技」優化用戶體驗已成為趨勢。在線下,一方面,銀行紛紛設立以客戶體驗為中心的零售門店式物理網點,強化場景化設計,在非營業時間持續為社區居民提供金融服務,舉辦多種多樣的社區活動增加客戶黏性;另一方面,銀行也在加速已有傳統營業網點的智能化升級,智能投顧、自助貸款、刷臉取款等各種新型智能設備紛至沓來,節約用戶辦業務的等待時間。

而在線上,多家銀行則推出APP、微信銀行、直銷銀行等互聯網產品,滿足用戶日常的轉賬、消費、 理財 、貸款、結算等剛性需求,同時,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生物識別、 區塊鏈 等技術提升營銷的人性化。

「銀行發展零售業務要考慮線上與線下的結合,尤其是與場景的結合。需要根據客戶行為習慣的變化,發揮銀行在線下既有優勢的同時,結合線上的習慣,創造更好的環境。未來的趨勢是要讓零售客戶獲得一站式、全方位、快捷的服務。」業內專家表示。

信用卡(貸記卡)半年報:發卡量增勢趨緩,不良率抬頭

在經濟下行壓力、共債風險等多方面因素下,上半年信用卡(貸記卡)發卡數量增速放緩,資產質量壓力持續加大,不良生成較快。

從行業來看,2019年上半年末信用卡(貸記卡)發卡量較年初增速僅為3.5%,而2017年、2018年同比增速分別為超26%、16.7%。其中,交通銀行今年上半年末的信用卡(貸記卡)數量與年初相比,減少了8萬張,這是歷史首次。

同時,多家銀行信用卡(貸記卡)不良率增加。例如,相較於年初,交通銀行信用卡(貸記卡)不良率增加了0.97個百分點,浦發銀行增加了0.57個百分點,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分別較年初上升0.19和0.05個百分點。

發卡量增速降至個位數。

央行發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二季度末,信用卡(貸記卡)(包括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共計7.11億張,較年初僅增長0.25億張,增速僅為3.5%。

而2018年末,我國信用卡(貸記卡)(包括借貸合一卡)累計發卡數量達到6.86億張,同比增速為16.7%;2017年末,信用卡(貸記卡)發卡量達到5.88億張,同比增幅超26%。

這一趨勢也反映在各家銀行的半年報上。今年上半年末,在六大國有銀行中,僅有農業銀行和郵儲銀行的累積或新增信用卡(貸記卡)發卡量增速達到兩位數。截至6月末,農行信用卡(貸記卡)累計發卡量1.14億張,同比增長10.6%,上半年信用卡(貸記卡)消費額9599 億元,增長13.96%;郵儲銀行新增發卡519.78萬張,同比增長28.94%,信用卡(貸記卡)消費金額4448.17億元,同比增長25.55%。

而建設銀行上半年發卡量累計1.28億張,較年初增長5.43%;工商銀行信用卡(貸記卡)發卡總量15445萬張,新增發卡量為345萬張。中國銀行6月末信用卡(貸記卡)累計發卡量11832.96萬張,新增發卡量767萬張。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國有大行交通銀行上半年末累計發卡量為7147萬張,較年初減少了8萬張,這一現象是多年以來首次出現。「我行應對外部市場形勢變化,貸前、貸中管控多管齊下,主動加強信用卡(貸記卡)業務發展與風險管理的平衡,提升催收效率和資產保全能力。」交行在年報中稱。

此外,最近這兩年發卡量比較多的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在今年上半年也變得「保守」起來,增速均為個位數。截至6月30日,招行信用卡(貸記卡)流通卡數9061.04萬張,較上年末增長7.48%;平安銀行信用卡(貸記卡)流通總量為5570.39萬張,較2018年底增速為8%。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稱,實體經濟下行壓力和金融強監管政策下,銀行主動調整策略,對於信用卡(貸記卡)的策略不再那麼激進。另外,2018年p2p事件頻發,增加了信用卡(貸記卡)的風險。在信用卡(貸記卡)業務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客群逐漸下沉,銀行也正在警惕信用卡(貸記卡)的個人信用風險。

不過,國內信用卡(貸記卡)市場空間距離見頂尚遠。我國目前人均持卡率僅為0.5張左右,而美國等發達國家人均持卡率3張左右,差距仍然十分明顯。

不良率增加

半年報顯示,在六大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交通銀行和浦發銀行信用卡(貸記卡)的不良率上升明顯:6月末交行信用卡(貸記卡)不良率為2.49%,較年初增加了0.97個百分點,浦發銀行為2.38%、較今年年初增加0.57個百分點。

另外,招行、平安銀行6月末信用卡(貸記卡)貸款不良率分別為1.3%、1.37%,分別較年初上升0.19和0.05個百分點,信用卡(貸記卡)不良貸款余額則分別較年初增長33%、12%。

「受到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仍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共債風險上升等外部因素的影響,消費金融全行業的風險都有所上升,但整體風險表現仍維持在相對較低水平。」平安銀行稱。

中信銀行也在半年報中提到,2018年以來,現金貸、互聯網消費貸、P2P等市場放貸主體日益增多,債務風險不斷聚集,市場共債客群資產質量波動明顯,此類風險有向信用卡(貸記卡)行業傳導的趨勢;同時,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部分地區及行業從業者的就業及收入穩定性受到一定影響,導致部分客戶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降低。兩重因素疊加,致使信用卡(貸記卡)業務風險有所上升。

「就全行業而言,其實各行信用卡(貸記卡)領域的風險都在不同程度上升,這一方面與外部環境變化導致持卡人收入下降有關,另一方面也受高杠桿下共債風險暴露影響。」浦發銀行零售總監劉顯峰在中期業績會上表示。

黃大智表示,對於共債風險,銀行首先應該對於共債客戶的審核更加嚴格。另外,銀行要廣泛與各類互聯網借貸機構建立合作關系,提前發現共債客戶。

此外,信用卡(貸記卡)不良率的高企還與P2P風險事件頻發,以及信用卡(貸記卡)客戶由最優質客戶逐漸下沉有關。

「2018年監管推進,P2P等網貸平台集中發生風險事件,並通過共債風險影響到了信用卡(貸記卡)貸款質量。除了共債風險外,信用卡(貸記卡)不良抬頭本質上與當前的整體宏觀環境有關。2018年整體信用偏緊,社融存量增速新低,當融資增速無法保證存量債務的利息償還,必然帶來債務違約,信用卡(貸記卡)背後的主體中,資質較差、信貸資源獲取能力較弱的那部分,受到影響兌付發生困難。特別是2017年我國信用卡(貸記卡)業務迅速擴張,發卡量攀升背後也伴隨著一定的客戶資質下沉,增加了這部分資質較差借貸主體的比例。」海通證券分析師姜超稱。

一位股份制銀行信用卡(貸記卡)中心總經理還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犯罪呈現產業化、金融欺詐涌現的問題非常嚴重。前兩年行業內為了節省遞推成本,大力發展線上發卡,這為金融犯罪供應了機會,給銀行帶來了不少損失。當下,不少銀行不斷強化新技術,對客戶運行甄別,並研發欺詐評分等大數據模型,識別虛假申請等欺詐風險。另外,發卡的重心從線上重回線下。

受實體經濟下行壓力、金融強監管以及前期激進策略等因素的影響,下半年信用卡(貸記卡)的資產質量還會下降。不過,也有另外一位股份制銀行信用卡(貸記卡)人士稱,未來信用卡(貸記卡)的資產質量雖有壓力,但已經得到控制,不會有大幅增長。

《2019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信用卡(貸記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838.84億元,占信用卡(貸記卡)應償信貸余額的1.17%,佔比較上季度末上升0.02個百分點。

當前,已有地方監管開始行動,防範信用卡(貸記卡)風險。例如,8月26日,北京銀保監局印發《關於加強銀行卡風險防控的監管意見》要求:轄內商業銀行應積極引入個人徵信、通信運營商、社保、公積金、納稅證明、交通運輸部ETC數據等外部可信數據,不斷優化風險評價模型和交易監控模型,利用「大數據+模型」技術手段不斷完善銀行卡風險管理體系,同時,嚴禁銀行卡及相關綁定業務通過攀比贈送、競相折扣、加碼優惠等促銷手段開展惡性競爭。

閱讀全文

與2018年三季度不良貸款余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用農村的土地證可不可以貸款 瀏覽:628
振和貸款公司招聘信息 瀏覽:78
做啥可以貸款銀行無息貸款 瀏覽:334
非夫妻組合貸款公積金商貸 瀏覽:786
房屋貸款是用新房抵押嗎 瀏覽:934
極速貸款的手機貸款 瀏覽:780
農村信用社貸款保險費是什麼意思 瀏覽:801
郵政十萬元無息貸款 瀏覽:745
通縮和貸款利率的關系 瀏覽:50
買車的貸款需要多少流水 瀏覽:928
天水貸款公司小額 瀏覽:547
榕易填寫貸款資料全流程圖 瀏覽:278
2018五年以上貸款利率 瀏覽:419
交行易貸通無擔保可以貸款嗎 瀏覽:515
農村貸款買豪車 瀏覽:13
房子已過戶貸款下款賣方不提 瀏覽:917
貸款中抵押物錄入 瀏覽:661
哪款車可以做無息貸款 瀏覽:446
按揭房貸款微信流水 瀏覽:624
二手車貸款擔保公司有哪些 瀏覽: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