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加強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管理 詳細�0�3
如何加強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管理[管理問題] 徐宏偉 約2270 字 隨著農村信用社信貸業務的快速發展,貸款增長迅速,有力地支持了縣域經濟的發展,增強了企業的盈利能力。但是,信貸風險也日漸顯現,不良信貸資產額和不良資產比率也直線上升。如何加強信貸風險管理,有效防範和化解信貸風險,已經成為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人憑著多年的信貸工作經驗,結合遼寧省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現狀,就如何加強農村信用社的信貸風險管理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信貸風險管理的薄弱之處 遼寧省農村信用社自2005 年7 月正式掛牌成立以來,先後出台了幾十個關於信貸管理的制度、規范和操作方法。通過將近 4 年的不懈努力,積極化解歷史包袱,大力清收不良貸款, 嚴格防控新增不良貸款,有效提高了信貸資產質量。但是,把信貸管理上升到風險管理的高度, 在縣級法人單位成立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還是近兩年的新舉措。從風險管理的要求看,遼寧省農村信用社的信貸風險管理還存在許多薄弱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信貸管理制度落實不嚴、內控制度不健全 一是貸前調查制度落實不嚴,基層信用社經常把貸前調查工作省略,將調查流於形式。這樣的調查結構,只能片面注重抵押物變現這個第二還款來源,對借款人第一還款來源分析不準, 重視不夠。二是貸時審查與貸款審批不夠嚴密,在實行本部經營後,雖然貸款審批權集中到縣級聯社,但貸審會人員對借款人的基本情況所知甚少,難免會造成決策失誤。三是疏於貸後跟蹤,由於農村信用社貸款單筆金額小,筆數多,一些大額貸款發放後根本無人跟蹤管理,對借款人的經營狀況、資金使用情況不了解,一旦貸款形成風險,不能及時發現。 (二)抵押物落實不到位 小額農戶信用貸款的規模有限,不能全面體現農村信用社「保增長」的信貸經營政策。對設施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社團貸款,通常能夠幫助信用社實現貸款增量,這部分貸款多為抵押擔保形式貸款。在實際操作中,尚存在以下一些問題:一是對抵押物的價值普遍存在評估偏高現象,在借款人第一還款來源不夠處置抵押物時,其變現價值不足抵償貸款本息,有的甚至還要付出昂貴的資產保全和執行費用;二是由於業務系統尚不完善,對擔保人信息考察不全面,出現一人多保、交叉互保等情況;三是對抵押物的審核不全面,手續要求不規范,出現重復擔保的現象,形成潛在風險。 (三)轉據和以貸結息現象不能完全杜絕,形成風險隱患 由於舊的經營思維在一定范圍尤其是較偏遠的基層信用社還不能徹底摒棄,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隱患較為突出:一是貸款到期轉據較多,貸款到期後,只要能收回貸款利息,諸多信用社都採取辦理轉據方式,有的大額貸款多次轉貸,影響了信貸資金的流動性,掩蓋了潛在的信貸風險;二是以貸結息現象依然存在,部分信用社為片面完成收息任務和盈餘指標,一味追求虛假利潤,不顧管理制度進行以貸結息,用新的違規行為掩蓋了已經暴露的信貸風險。 (四)信息反饋不準確、不全面。 由於現有業務系統在程序上的不完善,與公安部門和人民銀行的徵信系統沒有完全對接, 所以存在借款人信息不準確不全面、借款人關聯信息不存在等情況,對夫妻雙方一方已有借款和不良記錄的情況不了解,造成存在一戶多借貸、交叉借款、跨區域借款等違規借款的出現, 致使多頭借款、一戶多社交叉借款現象仍然存在。 二、農村信用社如何加強信貸風險防範 (一)堅持服務「三農」的市場定位 為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真正落實國家「保增長」的經濟政策,農村信用社在信貸投向上要始終堅持以服務「三農」為主,提高小額貸款佔比,創新支農服務水平,佔領和鞏固農村陣地。在大額貸款實行縣級聯社審批的情況下,小額信用貸款的發放權仍歸屬於基層信用社、分社,加大小額信用貸款的投放力度,還能夠避免基層信用社信貸員沒事干、不作為的情況;審慎對大額貸款的投放,嚴格把好放貸關,防止壘大戶形成貸款風險。 (二)落實制度,嚴格規范信貸業務操作流程 一是全面實行貸款責任人制度。對每筆貸款的發放都落實清收責任人,做到「誰發放誰負責、誰發放誰清收」,該責任不受本人調離崗位的影響,為終身責任制;二是全面落實管理制度, 從信貸業務的受理、調查評價、審查、審批、發放及貸後管理、檔案管理整個操作流程按統一的標准操作;三是強化貸前審查和貸後管理,真正建立審貸分離的約束機構,縣聯社通過風險管理部嚴格實行審貸分離,把信貸風險從事後認定改為預警式管理;四是嚴格擔保抵押手續, 規范抵押物的認定與管理,化解和轉移信貸風險。 (三)加強對不良貸款的處置和責任追究。 對近期形成的尤其是新增的不良貸款,信貸管理部門要及時將情況反映給風險管理部門, 由風險管理部門牽頭,稽核部門組織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對不良貸款的形成原因進行分析和調查,按責任進行認定。現成貸款發放人及時落實清收,清收不力的情況下,工作小組及時按借款合同要及時進行資產保全或法律訴訟程序依法收貸,小組成員要按照信貸業務操作流程中各崗位的工作職責分清責任,對屬於市場風險或違規操作進行定性,確定信貸主經營責任人與信貸崗位管理責任人的責任劃分,再按照相關規定對責任人進行經濟處罰、責任賠償和行政處理,直至不良貸款執行終結完畢。同時對已經形成的不良貸款進行新老劃斷,採取責任清收, 逐步化解和盤活不良信貸資產,提高信貸資產質量。 總而言之,農村信用社改革的程度越深,對信貸資產質量的要求就越高,信貸風險的防範工作就越重大。如何在新形勢下不斷完善信貸風險管理和防範工作,是一個需要不斷探討的課題,我們將在工作中不斷摸索與總結,逐步完善信貸風險管理工作,確保信貸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B. 銀行貸款風險的防範措施有哪些
銀行貸款風險防範措施有以下幾點:
1、加強准入管理。在授信環節,做到科學核定總量、明確區分種類、嚴格遵循許可權;在用信環節,做到深入調查、詳細審查、充分審議、嚴格審批,提出行之有效的限制條件和管理措施;在審查環節,探索建立獨立審查制度、審查合議制度、審查咨詢制度以及審查監理制度。對正常貸款,以加強維護和深度開發為主,持續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和信用便利;對關注貸款,密切關注不利因素的變動趨勢,確保擔保的有效性和充足性,抓住客戶資產變現、對外融資、改制重組、經營改善等時機相機退出;對可疑貸款,果斷、依法強制清收。
2、加強預警監控。風險預警是防範信貸風險的一項重要舉措。良好的預警機制,可以前移風險關口,達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的效果。要實現「多渠道」預警,創新信貸風險監測預警手段,綜合運用信貸管理系統、專業統計報表以及各類媒體獲取風險信息和數據,構建風險監測預警信息系統,形成「多角度觀察、多方面分析、多渠道傳遞」的工作局面。要實現「零距離」預警,建立和完善科學的監測指標體系,提高監測的真實性、時效性、准確性。
3、加快信貸調整。市場經營條件下常盛不衰的企業不多,有前瞻性地加大信貸退出力度,才能有效防止信貸資產質量惡化。在客戶退出上,要切實實現「三個轉變」:一是由事實風險退出向潛在風險退出轉變。前移風險關口,動態跟蹤各類貸款遷徙變化趨勢,提高對發展趨勢的預見性。二是由被動性退出向主動性退出轉變。統籌規劃,盡早打算,通過催收、核銷、審批控制等手段,主動壓縮規模小、效益低、前景差、風險高的企業貸款余額。三是由戰術性退出向戰略性退出轉變。信貸結構調整不能操之過急,必須掌控好節奏和力度,防止在退出中形成不良。
4、加強貸後管理。貸後管理就是要不斷發現營銷機會和客戶風險預警信號,不斷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對策並付諸行動。要建立貸後管理考核體系,把客戶檢查過程、信息分析過程、預警預報過程、客戶退出過程等納入信貸工作整體考核范疇,針對每個管理環節和要素制定考核標准和依據,促使貸後管理人員經常、自覺、深入地實施貸後管理,讓概念化的管理具體化。要建立差別化的風險監控制度,在密切監測風險變化的同時,做好對邊緣貸款的動態跟蹤和監測,制訂完善的風險監控方案,及時化解潛在風險。
5、培育合規文化。要注重培育客戶經理良好的職業操守,做到始終不越思想道德這條「防護線」,始終不碰規章制度這條「警戒線」,始終不違犯法律這條「高壓線」。要注重建立與合規文化相適應的激勵約束機制,明確傳遞一種信息,即:獎勵那些善於發現風險、揭示風險、規避風險的員工,懲罰那些違反貸款規則、製造貸款風險、不顧貸款風險的員工,切實在內部形成一種「不以效益為由簡化貸款程序,不以發展為由變通規章制度,不以同業競爭為由放寬准入條件」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