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流水資料 > 公司貸款轉變工作作風

公司貸款轉變工作作風

發布時間:2024-11-27 10:17:41

① 外資企業貸款風險防範措施(急急急)

國有銀行這幾年可以說是坐在了火爐上了,推行分配機制改革,實行競爭上崗,分配朝向中高層傾斜,由於用人不當,有才能的能幹活的人不服氣,於是大量的人員只好宣布內退,那些工齡不夠的只好忍受低工資了,

由於打擊了基層和一線員工,於是大家只好打起了皮球戰,工作能推則推,態度能壞則壞,氣沒地方出全都發瀉在工作上,新招的大學生一看不妙,工資少很多,老傢伙懂也裝不懂不肯授經,讓沒有經驗的新人心裡窩著活,乾脆拍屁股走人,這下人手緊張了。

領導整天拉著個臉把上面受的氣全部都發到下面來,一開會就是威嚇員工,說什麼不聽話就讓你下崗,不聘你讓你拿生活費,還搞出什麼遲到一分鍾扣50元錢,而行務財務確從不公開講仔細,由於分配過於懸殊,大家覺得完不成任務受損失是領導多,所以也心安理得不想完成任務,這等於降了工資,因為只發40%工資,其他到年底與任務掛鉤,現在在崗得比不在崗的多拿的不多,於是領導又打起讓內推的人回來上班,而內退的人振振有詞:是你們趕我們走的,堅決不回來上班,你們養著我們吧!

就此,可以看出銀行的改革不怎麼成功,所以仍然要頻頻出事,中層領導不好當,什麼都朝領導那裡退,領導也氣不順,不要小看利益被剝奪的結果,不要以為給中層高工資就能留住人,不一定的,關鍵是沒有用到眾人都服的人或工資分配設計不合理,現在的國有銀行員工整天都在給自己計件,發現完不成乾脆就扯蛋還舒服點,對客戶是能不好就不好,都巴不得快點倒閉走人了事!

發表於 @ 2005年07月26日 1:44 AM | 評論 (2)

2005年07月11日中行改革江蘇樣本調查:人事、機構之變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jj/20050707/dd/200507060047.asp

與省行相比,無錫分行有一項特別做法,即對中層以下80%的崗位實行雙向選擇,20%的崗位實行競聘。郭錫鈞解釋道:「主要是考慮到必須保持人員和業務的相對穩定性,畢竟銀行不同部門業務的替代性比較差。」在業務流程改革方面,無錫分行撤銷了財會部、資金計劃部、保衛部等部門,新建了計劃財務部、運營部等新部門。

看上面的做法,呵呵。

發表於 @ 2005年07月11日 12:23 AM | 評論 (0)

2005年05月24日通貨膨脹壓力尚未根本緩解,人民幣升值是當今最大的經濟謊言

中新網4月24日電 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的經濟藍皮書春季號預測,2005年GDP增長速度將低於上年,為8.9%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將達84400億元,佔GDP份額的持續明顯上升勢頭應引起高度重視;消費仍將保持穩定的增長;各種價格水平仍然呈上升趨勢,通貨膨脹壓力不容忽視。

通貨膨脹,本身就是以幣值的不斷下跌為徵兆,此時要求幣值「升值」,就如對一個茶飯不思、行將入木的病人,要求他多吃多喝「病」就會好起來一樣,只能出現在天方夜譚的故事裡。人家知道我們升不起來而要求我們升值,其目的是要我們承認人民幣的貶值,從而調整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

中國的經濟增長是政府投資拉動型經濟增長,是非正常發展的結果,是一種畸形的發展,因此經濟狀態並不穩定,這就是中國為什麼不敢升值的內因!

個人認為,人民幣已經在貶值,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大家只要看到這幾年國家對幾家銀行的注入就知道問題的嚴重性。

發表於 @ 2005年05月24日 12:18 AM | 評論 (0)

2005年05月20日對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造的幾點認識(轉貼)

裘真康(估計是化名,求真正的小康?)

國有銀行改革的成敗,關繫到中國金融業的安全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對此全國人民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期望,國務院給予了有力的支持,經過兩年的努力,兩家試點銀行的主要指標已接近國際發達銀行的水平,具備了上市的基本條件,這是令人欣慰的。但上市的根本目的在於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促進轉換經營機制,強練內功適應外部競爭的需要,恰恰在這一核心問題上,作為國有銀行的從業人員還沒有體會到更多的變化,經營思路和運作方式基本依舊,內容嚴重滯後於形式,所謂輸不起的「脫胎換骨」的改革還沒有觸及到皮肉。長期以來制約銀行發展的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一、關於不良資產問題

為確保兩家國有銀行上市成功,2004年初國家不惜動用巨額外匯儲備向中建、兩行注資,加之兩行用稅前利潤、自有資金的沖銷,兩行不良資產率2004年9月底分別下降為3.08%和5.46%,全國人民為之振奮,人們在驚喜之餘,新年剛過,媒體又報道了兩家銀行不良資產率反彈的消息,局外人都大惑不解,表示了深切的擔心和憂慮,局內人倒不覺得奇怪,因為他們知道數字本身就存在極大的不穩定性。目前,在上市的關鍵時期,從央行到銀監局,從國有商業銀行總行到支行,層層要求不能出現大量的不良資產,三步一崗,五步一哨,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壓縮不良資產的工作力度前所未有,但事與願違,不良資產仍源源不斷,噴薄欲出。本人認為,慣用的行政命令的手段壓縮不良資產只能是權宜之計,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們應該學習大禹治水的策略,宜「疏」不宜「堵」,靠堵最終將泛濫成災,應該從基礎工作抓起,深刻反思機制方面的原因,很簡單的道理,舊社會的私人錢庄和銀行,老闆即沒有受過現代人的教育,也沒有文憑,甚至目不識丁,僅憑感覺和印象,所經營的銀行都很少出現過不良資產,股本由小到大,發展成為一個區域內很有影響的銀行,難道現代的銀行人還不如他們?關於不良資產形成的原因,目前官方通行的說法是客觀原因是主要的,銀行自身經營方面的原因是次要的,僅佔五分之一左右。如果這種估計成立的話,2003年前後銀行所處的社會環境、信用環境沒有明顯的變化,為何此前此後來了個大起大落?如果說不良資產的下降是國有銀行努力的結果,那麼2003年以前銀行也沒有放鬆這方面的工作。本人認為對不良資產的分析應該區別兩個不同時期,2000年以前的部分是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一切呆、壞帳在銀行的集中體現。期間經歷了幾次大規模的經濟過熱,經歷了幾次清理「三角債」的活動,都直接或間接地形成了銀行大量的不良資產,如果說這一部分主要是大環境造成的,銀行自身的責任是次要的是誰都能理解的。2000年以後就不同了,此時國有銀行的商業化改革已經進行了10年的時間,整個社會的金融意識得到普遍的加強和提高,特別是各級政府強逼銀行貸款的現象已從很大程度上得到遏制,銀行經營所處的社會環境已發生很大的變化。如果說在過去客觀原因是造成不良貸款的主要原因的話,那麼今天的銀行就不應該再有大量的不良資產出現,但事實並非如此,從以下數字就能說明問題:2000年初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向不良資產公司剝離14000億不良資產,之後官方公布的四大銀行平均的不良資產率為6%,這個水平與國際上比較也在好銀行之列,剩餘的不良資產大約在5000億左右,事過僅僅三年的時間截至2002年底,不包括四家銀行用稅前利潤核銷的部分,不良資產總數達20880億,不良率達26.92%,這與2000年以前的部分基本相等。我們在總結了幾十年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採取了一系列補救措施的前提下,用了三年的時間完成了幾十年的不良化過程,的確發人深思。如果單純從銀行自身經營方面找原因,可以歸納以下幾方面:

1、首次剝離不良資產,產生了嚴重的道德風險,為後來不良資產的涌現提供了充分的思想准備。大量不良資產的剝離,作為基層行來講擺脫了沉重的歷史包袱,經營狀況迅速好轉,各項經營指標一夜之間翻了好幾番,按照現行銀行內部的考核機制,單位可以得到更多的績效工資,幹部可以得到提拔重用,名利雙收,更受鼓舞的是不良資產形成過程中的一些工作責任、案件線索也隨著剝離而一筆勾銷,不論是單位或個人都一身輕裝地投入了新的戰斗。這種機制從客觀上講,哪個行的不良資產多,剝離的就多,哪個行的幹部和職工所得的實惠就越大,這對不良貸款多的單位和幹部無疑是一種莫大的獎勵和鼓舞。相反也有一些基層支行或分行的領導幹部,平時的工作作風就謹慎有餘,不良資產本來就不是很多,加之對剝離的政策理解的不深,總以為銀行的資產來之不易,這樣一剝了之實在可惜,因此對一些有盤活希望的,能促進轉化的,盡量採取保全的辦法,沒有及時剝離,應該說這是一種比較負責的態度,但恰恰是這種人,由於沒有用足用活當時的剝離政策,歷史包袱沒有甩掉,經營狀況改善的就比較緩慢,單位得不到績效工資,幹部得不到提拔重用。所謂獎勤罰懶的考核機制在資產剝離問題上來了一個根本的顛倒。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冷酷的現實使所有的銀行人變得更聰明了,他們充分而又深刻地認識到:不良資產的剝離不僅是改善經營壯況的捷徑,更是改善個人仕途命運的法寶,因此鼓足干勁期待第二次剝離,盡管當時說這是最後免費的「午餐」,但誰都不相信是最後一次,而是伸長脖子,餓著肚子等待免費的「晚餐」。功夫不負有心人,2000--2002年央行相對放鬆了對不良資產的監控,各基層行瞄準良機,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良資產象火山爆發一樣迅速上升到26.92%,其中的可靠性是值得懷疑的。2004年以來銀監局和央行加大了對不良資產的監控力度,不良資產又神不知鬼不覺的銷聲匿跡,不僅沒有增長,反而大幅度下降,來去匆匆,來的不明不白,去的無緣無故,局外人對此大惑不解是可以理解的。

2、銀行內部的考核機制不自覺的助長了不良貸款的產生。
國有銀行經營目標的內部考核95年以前主要是速度和規模,即存款的多少。95年之後開始考核效益,目前主要是考核存款、效益和風險三大指標,而且都是以一個自然年度為一個考核期間。作為基層行在一個工作年度內要完成上述三項指標,最便捷、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增加貸款的投放,放一筆貸款即派生了存款,吸引了客戶;又增加了效益;同時還沖減了不良貸款率;真可謂一石三鳥之效,雖然貸款也有風險,但它的風險是滯後的,在考核期無法體現,只要源源不斷的增加貸款的投放,不僅完成了任務,維持了既定的發展速度,也掩蓋了風險,稀釋了不良貸款。既然貸款投放是完成任務的主要手段,不知為什麼層層的考核從來沒有把投放量作為基層行任務完成的備抵項目,因此客觀上刺激了基層行的貸款需求,由於貸款總量受指標控制,就變著法兒增加銀行承兌,使大量的承兌匯票變成了項目投資;固定資產貸款審批許可權上收,就給企業變成流動資金貸款,使大量的流貸進一步固化,增加了新的風險;公司類貸款手續繁瑣,就增加個人貸款,由於上級行沒有出台對個人貸款的管理辦法,就自定辦法報上級行認可,把對個人貸款的期限定為最長20年,如果有風險是20年之後的事情,貸款由此所產生的收益卻使當代人受用不盡。在這種短期行為的機制約束下,在貸款慾望極度沖動的環境條件下要確保貸款的質量難乎亦難。
3、銀行內部的風險控制機制,對不良貸款的約束軟弱無力。
2000年以來,銀行為防止貸款風險,採取了一系列防範措施。首先是加強了信貸管理的工作機構,從原來的一個信貸管理部一拆為三,形成了信貸經營部、信貸審批部和風險管理部,還有一個凌駕於三部之上的信貸管理委員會;其次明確了三部一委的工作分工,設置了幾道防火牆,經營部不能參加貸款的審批,審批部不能與企業見面,風險部負責動態的、隨時的監控,當時稱之為有乾的、有看的、有說了算的;三是層層授權,總行和兩級分行還有支行四級核算單位,四套信貸管理班子,分別都有內容不同、數額不等的審批許可權,誰也不能越雷池一步,真可謂銅牆鐵壁,萬無一失。但事過三年,無情的現實又是那麼得令人失望和沮喪,究竟為什麼?銀行的規章制度從其本身來推敲是無懈可擊的,但真正落到處的並不多,這是最大的悲哀,因為中國是一個人治的社會,只要人的思想出了軌,就沒有不能逾越的政策障礙,銀行貸款的投放更是如此,作為基層行的領導要想通過某筆貸款,從貸前調查論證開始就有直接或間接的授意,唯命是從的經辦人員心領神會,不識時務,冒個人仕途命運於不顧的人畢竟是鳳毛麟角,開會集體研究貸款之前就有定論,上會通過基本上是走過場。退一步說,即使領導人事先沒有授意,會上的一個提示性發言就足以令人望而生畏,甚至一個眼神都能改變會議的研究結果。什麼貸前調查、評估論證、集體研究、共同決策、相互制約、共擔責任,在銀行目前的體制下顯得軟弱無力。因此說2000年之後銀行內部為強化貸款的管理增設了那麼多部門,增加了幾倍的人員,投入了巨大的成本,實際效果與過去比較毫無二致,上級行良好的初衷沒有落實,真正的貸款決策權依然掌握在幾個人手中,同樣一筆貸款,同樣一個企業,要貸能說出若干原因,要不想貸,理由也能拉出一火車來,隨意性更大,更無所顧忌,2000年以前貸款決策失誤,責任非常明確:就是一個信貸部,一個行長,現在不同了,因為貸款是集體研究、共同決策的,若幹部門和若幹人員都有責任,最終的結果是,只要貸款程序符合規定,大家都沒有責任。特別是由基層推薦報上級行或更上一級審批的項目,作為審批行遠隔項目所在地,也只能從產業政策和項目布局等大的方面把關守口,通過一個項目,上上下下皆大歡喜,否決一個項目,卻受到下級行或企業的背後指責,又是不了解下情,又是不支持基層行的業務發展,罪名一大堆。基層在指責審批行的同時,痴志不變,再次將被否決的項目上報,理由更加充分,上級面對執著的熱情,一般的項目反復幾次均能通過。因此層層審批的運行機制對保證資產質量的實際效果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卻不自覺地為基層承擔了不良資產的審批責任,使基層更加有恃無恐。

綜上所述,銀行內部的用人機制、績效評價機制、貸款決策機制是導致不良資產的重要原因,在這一方面如果沒有大手術,用一位經濟學家的話說,用現在的眼光看五年以前和五年之後看現在,不會有兩樣的結果。

二、關於股權的分置問題

股權變革是銀行改制的核心,只有把股權變革為真正意義上的個人資本,才能把股權人與公司的利益有效的聯系起來,目前銀行現存的種種弊端就可能迎刃而解,這是銀行再造的希望所在,也是大家的共識。2004年兩家試點的國有獨資銀行分別成立了由國家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公司的董事會,監事會,國有銀行的股權發生了變化,為銀行的上市打下了基礎,但是這種變化僅僅是形式上的,長江電力、國家電網、寶鋼集團,建銀投資所持建設銀行的股份沒有一分錢的個人資本,無不帶有國有的性質,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人格化。董事長作為一家之主,是企業的化身,都能置黨紀國法於不顧,敢冒個人政治生命的風險,做有損本企業利益和聲譽的事情,何況其他的員工能做到以行為家嗎?這在古今中外真正意義上的股份有限公司之中是不敢想像的,這從一個側面反射了這種股份制改造的實際效果。這種參股形式在前幾年的上市企業中屢見不鮮,效果都非常一般。我們不妨回顧一下交通銀行的歷史,1908年交通銀行成立時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解放後香港的交通銀行在眾多的金融企業當中也立有一席之地,1987年國家恢復交通銀行時,其股本的構成就是由中央財政、地方財政和企業法人共同發起的,和目前建行、中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構成基本一樣,沒有任何的不同之處。結果如何呢?慘淡經營了不足20年的時間,不僅祖宗的機制沒有繼承,外資銀行的經營方式沒有學到手,國有銀行的沉痾積弊倒體現於一身,反而更加國有銀行化了。這是應該借鑒的教訓。當然,目前國有銀行的股本變革只是初步的,真正目的在於通過上市實現股權的轉讓,最終實現個人資本化,在目前中國國情的條件下,不可能一步到位,這是國人都能理解的,因此試點銀行從准備上市之初就積極的在海外尋找戰略夥伴,一天也沒有放鬆這方面的工作,但至今未果。作為中國的市場,對海外的財團或金融機構而言有巨大的誘惑力,為什麼不敢輕舉妄動,一直持觀望的態度,這表明對我們目前銀行的股份制改造的極大不信任。這也難怪,任何一種投資行為都是為了取得更大的收益,形式有兩種,一是取得某種控制權,二是通過參股分得紅利,在目前的條件下,這兩種願望都很難實現,因為國家對國有銀行的控股地位不能動搖,上市僅僅是轉讓很少比例的股權,即使在董事會取得一席之地,其發言權也是微不足道;想分紅利嗎?一是從中國的上市企業看,按時分紅的不多,二是有紅如何分配也不是一兩個董事決定的,面對股權投資隨時都有被巨額不良資產所吞噬的危險,投資人止步不前,靜觀待變是就不難理解。因此,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造的設計師們思想還應該再解放一點,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快一點,路子再多一點。股權轉讓的比例應該進一步提高,甚至放棄對國有銀行的控股地位也不可怕,只要勇敢地邁出這一步,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商業銀行可能縮短了十萬八千里,縱觀改革開放近30年的歷史,外國人從中國大地上得到利益的同時,中國人得到了更大的利益,入世之初,不少人擔心我們的民族工業會受到災難性的打擊而一蹶不振,用現在的眼光看是沒有必要的。金融業關繫到國計民生,金融開放是整個經濟開發的高級形式,不論是外國獨資,控股和參股企業,在中國的大地上均受國際慣例和政府金融當局的監管,倘不至於危及到內資企業的生存,更不至於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回顧十幾年來國有企業的改制過程,當企業還能夠維護正常經營,或者說還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和發展前景的時候,作為企業的主管部門,乃至當地政府都不同意企業改制,不同意變更企業的所有制關系,相反,當一個企業連年虧損,職工工資不能及時兌現,債台高築,傷痕累累的時候,就督促盡快改制以卸包袱,了了草草處置了事,就象一個人一樣,與其等到病入膏肓的時候把他隨意處理掉,倒還不如在他健康的時候給他找個婆家。

三、關於隊伍建設和薪酬待遇問題。

國有銀行有一支龐大的幹部職工隊伍,中、建兩行目前的總人數大約有50萬之眾,實際上可能還要多一些,因為臨時用工本來就是一個說不清的數字,這與國際發達銀行比較的確是可怕的。美國花旗銀行全球計算只有48000人,是建設銀行的六分之一,所經辦的資產總量卻是建設銀行的8倍之多,人均資產佔有總量是建行的幾十倍。因此減人增效與國際接軌成為銀行股份制改造的首要任務。本人認為國有銀行部門林立、人浮於事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僅黨、政、工、團、紀檢、監察、宣傳、後勤這些部門的人員可能和外資銀行的總人數就差不多,借股份制改造之機在隊伍建設方面來一個『消腫瘦身』是應該的,但是不能做簡單的數字對比,外資銀行具有適應其生存的經濟環境和條件,有著雄厚的管理手段和基礎,即使在國有銀行的分支機構之間也能找出工作效率相差幾十倍的事例,經濟比較發達的上海、廣州和欠發達的西部地區人均佔有的金融總量也可能相差幾十倍,但不能說西部的銀行從業人員工作效率低,任務沒有飽和,需要按先進地區的標准減人瘦身。國有銀行的人員精簡,是最難也是最令人頭疼的,是一項耐心細致的工作,如果是為了提高隊伍的素質,應該是優勝劣汰,由於自古以來沒有一套比較科學的業績評價體系,人員的精簡也只能是用最原始、最省事、最間單的辦法,來個「一刀切」,要麼按一定年齡,要麼按一定工齡,只要在范圍的,什麼學歷高低、業績優劣、貢獻大小一律下崗回家靜養。中行、工行精減了大量的員工,建設銀行2003年人事與激勵約束機制改革,1100名高級管理人員下課大概都是如此。作為離崗隊伍,年紀一般在40到50之間,就其文化水平而論比更年輕一些的人要低,這是都承認的事實,但從工作經驗,客戶資源等實際工作效果來分析,應該不比更年輕一點的人差多少,從對國有銀行的貢獻方面講可能還要大一些,古今中外在這個年齡段成就事業的並不乏其人。"一刀切"的減人舉措僅僅起到了減人的目的,絲毫沒有觸及國有銀行人浮於事的組織體系,更沒有使隊伍得到優化,相反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作為離崗人員,在地方政府公務員系列當中還是年輕的中堅力量,在銀行的隊伍中倒成了古稀老人,他們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貢獻給了國有銀行,一生對事業的執著,忠誠和熱情傾刻之間被擊的粉碎,昨天還是國有銀行的高級管理人才,改革的指揮者,一夜之間就變成了銀行的包袱,成了清理的對象。他們從每月30元錢的月薪起步,到離崗之日總共得到的薪水相當於目前在崗兩年多的工資,把他們離崗讓賢的「豪舉」無論說的怎麼高尚而光榮,意義如何重大而深遠,他們都有一種被愚弄的苦澀,難以接受這嚴酷的現實。當然,過去的已經過去,我們在前進的號角聲中沒有更多的必要去回味他們的感受,但是我們必須重視後人的思想脈搏和精神狀態,一支隊伍的戰鬥力取決於思想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外資企業的職工與企業的依存關系非同一般,家園意識異常的濃厚,這是我們最有必要接軌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面對銀行上市,員工下市的人事改革,社會上普遍存在的「59歲現象」在金融系統突然提前了20年,不到四十歲的人都惶惶不可終日,大有日落西山、朝不慮夕的感覺,那些以往兢兢業業為銀行事業的發展而忘我工作的人變得讓眾人難以理解和認同,嚴酷的現實使這些人的思想也開始覺悟,為自己的後半生尋找機會和突破口,大有「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味道,得到這樣一種效果,應該不是改革的初衷,這是一種危險的信號。中國銀行的哈爾濱分行一個不足10人的分理處主任一夜之間能夠把十幾億存款化為烏有,不是沒有時代背景。我們用7萬元可以買斷一個與銀行有幾十年勞動關系的員工,10億巨款能夠買得多少人與銀行脫離關系?我們用三年時間創造上萬億不良資產,拿這些錢按這個標准買斷的可能更多。上述案例按照銀行內部的操作規章,只要有一個崗位盡職守則,恐怕都難以得逞,說明整個隊伍的思想渙散到了何種地步,他不過是一個分理處主任,如果是一個行長,一定能夠作出更加驚天動地的「壯舉」來,因此說,人事改革在注重社會穩定的同時更應該注重隊伍的思想穩定,這是提高整個隊伍戰鬥力的關鍵所在。

薪酬制度的改革是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造的另一項主要內容。2003年以前銀行內部的分配機制基本是平均的,原來意義上的處級幹部與一般職工相差無幾。之後隨著職務名稱的變化,行長改為高級經理,科長成為部門經理,一夜之間工資拉開了檔次,高級經理和一般職工的績效工資相差近10倍之巨,本人不主張平均主義的分配原則,但差距如此之大也令人瞠目結舌,超過了一般人的心理預期。國有銀行歷史上諸多內容的改革都沒有像這次薪酬改革的如此迅速,又如此的悄無聲息,這可能是領導層在思想認識上達到了高度空前的一致吧?改革的理由是與外資銀行接軌,因為外資銀行的高管待遇特別高,我們如果不緊隨其後,我們的人才就被外資銀行拉跑了,這是支撐薪酬改革最重要的理論依據。從目前中等城市來看,還沒有看到外資銀行的影子,即使在幾年之內外資銀行到底需要我們多少高管人員,我們無從得知。但是前幾年國內一些股份制銀行的成立之初從國有銀行拉走了一些高管人員,然而國有銀行的高管隊伍還沒有出現人才的青黃不接,而是人才濟濟,英雄倍出,因此說:哪種擔心外資銀行進入,國有銀行就會出現人去樓空的局面實在有些「杞人憂天"。再從我們銀行高管隊伍來分析,真正能讓外資銀行垂涎欲滴的並不是很多,以此為依據支撐薪酬體制的改革倒真有些牽強附會。我們在分析國有銀行幹部隊伍素質的時候不能犯忽左忽右的錯誤,說他素質高,縱然給他10倍的薪金也有被外資銀行隨時隨地槍走的危險;說他素質低就處處不適應,在目前的崗位上也是濫竽充數,一文不值,隨時隨地都是淘汰的對象,這不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態度。誠然,外資銀行的高管人員工資的確很高,但是國外金融企業與其它行業的差距可能比我們要小,這里除了有一個外部環境的襯托之外,更重要的是外資銀行有巨大的效益做支撐。雖然這幾年國有銀行的利潤也比較可觀,但它與外資銀行有著本質的不同,一是在利率沒有真正的市場化之前,銀行的利潤帶有某種壟斷的性質,因為央行規定的存、貸款利差與國際平均水平比較能高出兩個百分點左右,這是和外資銀行不能比較的;二是銀行不良貸款的損失沒有從利潤中扣除,潛在的風險損失沒有計算,如果把這一部分計算在內,國有銀行不僅沒有利潤可言,甚至有巨大的虧空,再說從不良貸款形成的內部原因分析,它與絕大多數員工的工作責任沒有直接關系,責任集中體現在領導層,因此說,國有銀行的效益不應該是增加管理層薪酬的原因,更不應該是拉開工資差距的理由。目前國有銀行績效工資的分配實際上是借績效之名兌現職務工資,不僅沒有和經營業績有絲毫的聯系,而且使幹部和職工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激化,一位基層的高管幹部在做員工的思想工作時,曾一語道破天機:「你不要認為待遇低,我從社會上聘一名臨時工還用不了這些錢」。可見高管人員的素質具備強烈的市場化意識,如果沿著這個思路繼續往下想,從社會上聘一名高管需要多少錢?遺憾的是把員工推向了市場,自己卻留在了壟斷的「襁褓」之中。國有銀行的改制上市說到底是一種高度的市場化行為,銀行的薪酬機制改革更應該遵循市場化的原則來確定每個崗位和員工的價值,這才是銀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不知是不是.

② 重慶市永川區匯恆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文化理念

重慶市永川區匯恆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秉持著遠大的願景,致力於成為中國小額貸款領域的佼佼者,逐步發展成為實力強大的金融控股集團,以實現其品牌的顯赫地位。

公司的核心使命在於解決小微企業和『三農』等群體在融資方面的困難,推動『草根經濟體』的繁榮發展,為社會經濟的多元化貢獻力量。

企業精神激勵著員工積極向上,追求卓越,志存高遠,不斷進取,展現出堅韌不拔的進取精神。

公司的核心價值觀強調了客戶滿意度的首要地位,致力於員工的成長與提升,同時不忘股東的回報,以及對社會的持續貢獻,體現出其全面而深遠的企業責任。

在經營理念上,匯恆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堅持以誠信為本,嚴格遵守各項法規,注重風險防控,力求提升經營效率和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

服務理念則體現為熱情周到,力求提供快捷、互惠的服務,追求與客戶共享成功,實現共贏的局面。

在日常工作中,匯恆員工堅守認真細致的態度,追求高效,始終堅守承諾,展現出專業且負責任的工作作風。

③ 小額貸款公司的企業文化該怎麼寫

1. 誠信(Integrity)、專業(Professional)、創新(Innovation)
2.管理的第一個功課,就是先管好自己.
3. 小企業做事,大企業做人
4. 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
5.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6. 資源是會枯竭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
7. 專業進取,尊愛至誠,鍥而不舍
8. 堅持誠信,注重業績,渴望變革
9. 溝通從心開始
10. 不學習的人,實際上是在先擇落後
11. 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
12. 以人為本,心德為先
13. 海納百川,厚積薄發
14.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15. 要有好的灌溉,才有好的成果
16. 和傳統的昨天告別,向規范的未來邁進
17. 為自己養成一個好習慣,給別人留下一個好印象
18.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
19. 塑造人的品質,建立管理根基
20. 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獲
21. 您的自覺貢獻,才有公司的輝煌
22. 團結一條心,石頭變成金
23. 多點溝通,少點抱怨;多點理解,少點爭執
24. 不要小看自己,人有無限可能
25. 因為有我,所以回更好
26. 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
27. 只有勇於承擔責任,才能承擔更大的責任
28. 自我提升,良性競爭;相互欣賞,相互支持
29. 強化競爭意識,營造團隊精神
30. 追求客戶滿意,是你我的責任
31. 只有不完美的產品,沒有挑剔的客戶
32. 培育禮儀員工,創造團隊精神
33. 每天進一步,踏上成功路
34. 寧可因高目標而脖子硬,也不要為低目標而駝背
35. 轉變觀念轉變作風,讓企業文化生生不息
36. 沒有執著力,就沒有競爭力
37. 杜絕不良思想,發揚優質精神
38. 會而不議 議而不決 決而不行 這樣的會議是屬最浪費的行動
39. 找方法才能成功,找借口只有失敗
40. 行動是成功的開始,等待是失敗的源頭
41. 停下休息的時候,別忘了他人還在前行。
42 只有一種失敗,那就是半途而廢。
43 沒有人會拒絕你的微笑。
44 心若改變,則態度改變;態度改變,則習慣改變;習慣改變,則人生改變。
45 會而必議,議而必決,決而必行,行而必果。
46 行動不一定每一次都成功,但坐而不行,絕無任何成功可言。
47 清清楚楚算帳,明明白白做人。
48 以最小的支出,獲取最大的收益,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49 博:努力拚搏,納:納八方資源,特:成為有特色的IC代理商.
50 自我提升,良性競爭;相互欣賞,相互支持。
看看哪些可以用的,企業文化最好體現企業理念,思想,把名稱也體現在裡面,望朋友能採納!

④ 銀行改進工作作風心得3篇範文

銀行改進工作作風心得篇一
(一)改進銀行工作作風,增加有效信貸投入,解決“貸款難”與“難貸款”的矛盾

“貸款難”與“難貸款”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一方面,“難貸款”說明金融服務對象——企業、居民客觀上存在對金融產品的巨大需求潛力;另一方面,“貸款難”說明銀行業也存在著迫切需要尋找富餘資金出路、增加自身收益的問題。顯然,解決“貸款難”與“難貸款”這一對矛盾,銀行業與其服務對象具有共同的利益結合點。因此,只要我們銀行業的廣大工作者切實提高金融服務水平,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按照經濟規律辦事,銀行業與服務對象之間多溝通、多交流,採取有效 措施 ,力戒浮躁,深入到大、中、小企業中去,深入到個體私營及非公有制企業中去,深入到城鎮居民和廣大農民群眾中去,就能夠較好地解決“貸款難”與“難貸款”這一對矛盾,就能夠貫徹好穩健的貨幣政策,為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二)改進銀行工作作風,降低不良貸款佔比,提高銀行業的盈利水平

不良貸款的形成有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的原因。就主觀方面而言,如果銀行業的工作人員能夠在“貸前”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貸時”進行扎扎實實的審查、“貸後”堅持實事求是的檢查,如果銀行業的工作人員能夠堅持“審、貸、查”等必要的制衡約束制度,如果有關金融監管部門進行了及時有效的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那麼,因主觀因素造成的不良資產必然大大減少,不良貸款率就可以得到較好的控制。

銀行業只有努力提高金融服務水平、改進工作作風,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責任心,才能夠降低不良貸款,減少相當一部分損失;同時,金融服務工作作風的改進,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加金融產品的有效供給,信貸資產質量就會得到提高,不良貸款率就能夠控制在較為合理的水平,銀行業自身的收益也會明顯上升。

(三)改進銀行工作作風,力戒官商、衙門習氣

目前,有的農村信用社不同程度地存在官商習氣、衙門習氣,已影響了黨和國家宏觀金融政策的有效實施。農村信用社是為“三農”服務的中小金融機構,要有“走千家萬戶”、“跨千山萬水”、“吃千辛萬苦”的工作作風。而在有的地方,這種“挎包精神”不見了。一方面,廣大農民特別是渴望致富的貧困地區的農民亟需農村信用社的有效信貸扶持,發展生產、改善生活;另一方面,有的農村信用社卻把目光盯在少數“大戶”身上、放在縣城及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偏離了為“三農”服務的宗旨,導致有的農村信用社存貸比例一直處於較低水平,大量資金處於相對閑置狀態,影響了自身經營效益的提高和央行支農再貸款宏觀政策工具的運用效果。

銀行業屬於第三產業,是靠提供金融服務來維持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的。目前,我國加入WTO已成定局,包括銀行業在內的金融業對外開放是一種必然的選擇,在競爭中發展是必由之路。如果銀行業服務水平、服務質量滿足不了服務對象的需求,那麼,我們的銀行業就無法在競爭中取勝。

更重要的是,銀行業的服務水平、服務質量也密切關繫到黨和政府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形象,關繫到黨和國家的金融方針、政策的落實與否。銀行業的服務水平、方式、質量等等構成了金融 文化 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先進文化的直接體現者之一。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質量、層次,是銀行業實踐“三個代表”的具體體現,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
銀行改進工作作風心得篇二
中央提出的“八項規定”,就是要改進工作作,密切聯系群眾, 教育 約束廣大幹部把廉潔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自覺加強黨性修養,注重實踐鍛煉,把規定真正運用到實際中。”“八項規定”是勤政、廉政,密切聯系群眾的法寶,是揮向“空談”的利劍,也是黨中央“實干”的強烈信號。八項規定要以文件制度的形式要求各級領導狠抓作風轉變,提高執政為民實效,杜絕假大空,注重真實績。中央領導以身作則,各種平民之舉振奮人心。高層決策是行動綱領,如何抓好落實,體現成果,這才是最關鍵的,筆者認為,要把八項規定落到實處,使之成為各級領導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行為習慣,需要強化制度保障。

“三分決策、七分執行”,領導幹部執行和落實的能力直接影響政府的高效形象。政策落實效果如何,往往看與當地的實際情況結合得如何。只有吃透“上情”和“下情”,提升自身學用政策、結合實際的實踐能力,針對優勢和不足拿出具體可行的措施,才能把決策落到實處。

落實八項規定首先從改變會風開始,不能為開會而開會,應該是帶著問題上會,最後解決問題散會。貫徹會議精神的情況不再僅憑書面形式了,而是要通過隨機調研等方式,深入各鄉鎮了解落實情況,切實把改變會風作為轉變幹部作風、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途徑來抓,強調在少開會、開短會的基礎上,會前深入調研,會中強調效率,會後抓好落實。

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群眾關切的焦點難點 熱點 問題,要組織相關工作小組帶著問題深入各基層黨組織實地調研,現場開會,同時增設現場點評、現場提問、相關工作人員現場解答、部領導隨機點名脫稿表態發言等互動環節。這樣的開會形式才簡朴、務實,既節省了會議開支,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對於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要實行項目績效管理考評辦法, 做到“落實有回聲”。根據項目實施的難易和重要程度分為部級、科級兩個層次,賦予不同的分值,定期考評。對會議決定事項,要求各科室安排專人辦理,辦公室負責督辦,及時將進度、結果及反饋信息及時向分管領導匯報。

貫徹落實好八項規定,在改進黨的作風方面取得更大成效,不僅要嚴格執行紀律,還要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加強制度頂層設計,進一步形成領導幹部自覺加強作風建設的良好環境,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斷深入。當前要著重在四個方面努力:一是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深化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防止權力濫用,防止特權思想、特權現象的產生。嚴格規范權力行使,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行使權力的監督。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減少行政審批事項,規范審批程序和行為,防止行政權力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二是完善公開制度。大力推進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不斷擴大公開的范圍和覆蓋面,接受廣大幹部群眾的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使各種不正之風和消極腐敗現象得到及時發現和解決。

三是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注重實績、群眾公認,完善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幹部考核評價體系,形成正確的用人導向,使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良的幹部得到提拔重用,不讓老實人吃虧。擴大幹部工作中的民主,充分尊重民意,重視群眾評價,引導各級黨員幹部眼睛向下、立足實際、埋頭苦幹、服務群眾,切實作出人民滿意的工作實績。四是完善領導幹部作風考核評價機制。建立健全領導幹部作風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對領導幹部作風情況進行評價,把考評結果作為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培養教育、管理監督、激勵約束的重要依據,促進各級領導幹部自覺加強黨性修養和作風建設。把群眾滿意作為作風建設的根本標准,更多地把評價權、監督權交給群眾,更好地搭建公開傾聽群眾意見、受理群眾訴求的平台,妥善解決群眾訴求,積極回應社會關切。
銀行改進工作作風心得篇三
今天,銀監會召開黨委會議,傳達學習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精神,銀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尚福林出席並講話。尚福林強調,銀監會系統各級黨委要認真學習在二中全會上的講話精神,落實好政府職能轉變要求,切實改進工作作風,不斷推動銀行業改革發展和監管工作。

會議認為,黨的來,以同志為的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以新的面貌、新的作風樹立了良好形象,贏得了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和國際社會的好評。

尚福林在講話中指出,貫徹落實重要講話精神,重點是落實好政府職能轉變要求,關鍵是切實改進工作作風,結合銀行業改革發展和監管工作實際,當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支持經濟發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堅持擴大內需,正確引導信貸投向,推動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確保信貸資金投入實體經濟,著力加強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著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做好城鎮化配套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二是防範化解風險。高度重視金融領域存在的風險隱患,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當前,要重點防控好平台、房地產、企業集群和產能過剩行業等領域的信用違約風險,理財、代付以及銀證、銀基、銀保、銀信等合作類交叉性業務領域的表外業務關聯風險,影子銀行、民間融資和非法集資等領域外部風險傳染。

三是加強金融創新。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宏偉藍圖對金融服務提出的新要求,以金融創新促進實體經濟與銀行業良性互動。一方面,推進銀行業科學合理布局,探索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新方式,加快社區銀行建設,完善銀行業組織機構體系。另一方面,加強業務產品和管理機制創新,持續提高銀行業的競爭力,推動實現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的協調統一。

四是加強黨的建設。按照黨的對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作出的部署,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改進工作作風,倡導勤儉節約,堅持真抓實干,切實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凝聚推動金融發展的強大力量。突出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斷推進銀監會系統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尚福林強調,銀監會系統廣大黨員幹部要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貫徹黨的和一中、二中全會精神,用黨的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銀行業改革發展和監管工作,不斷增強工作的前瞻性、進取性、創造性,為完成黨的各項戰略決策部署、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猜你喜歡:

1. 銀行廉潔自律學習心得體會

2. 作風轉變年心得體會

3. 轉變工作作風心得體會

4. 工作作風心得體會

5. 改進工作作風心得體會

6. 2017轉變工作作風心得

閱讀全文

與公司貸款轉變工作作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農村信用社貸款能分期碼怎麼申請分期 瀏覽:801
公積金貸款要啥資料 瀏覽:273
樓房貸款利率公式 瀏覽:908
農村貸款分什麼吋候嗎 瀏覽:236
每月房貸3500是貸款多少啊 瀏覽:439
農行能做公積金貸款嗎 瀏覽:383
2020年創業擔保貸款工作總結 瀏覽:549
買房子貸款47萬還30年 瀏覽:252
鄭州各銀行貸款利率最新消息 瀏覽:876
凱迪拉克有沒有2年無息貸款 瀏覽:953
銀行批貸時會定貸款利率嗎 瀏覽:461
農行農戶貸款客戶意向表 瀏覽:442
貸款公司發來驗證碼 瀏覽:156
公司法人去貸款股東有責任 瀏覽:968
公司貸款轉變工作作風 瀏覽:658
緩刑期間手機貸款被起訴 瀏覽:602
汽車抵押貸款中介多少抽成違法 瀏覽:445
池州個人小額貸款怎麼辦理 瀏覽:407
哪裡有貸款公司不看徵信的 瀏覽:225
融聯偉業投資擔保小額貸款有限公司 瀏覽: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