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有的銀行存款利率只有3.75%,而有的銀行卻能達到5.45%
自2015年中國人行完全放開存款利率的上浮比例之後,各家銀行就有了自主的利率定價許可權, 那麼決定一家銀行存款利率高低的關鍵是什麼呢?——資金的充沛度。
大家都知道商業銀行主要的利潤來源有兩部分: 一是存貸款的息差;二是中間業務收入 (比如理財、信用卡、匯兌等等),其中存貸息差占據主要的部分(大銀行佔比在70%以上,小銀行的佔比可以達到95%以上)。
存貸息差的關鍵在於存款,所以存款是銀行的立行之基,一家沒有存款的銀行,距離破產倒閉也就不遠了(畢竟銀行的運營是有成本的,工資、房租、水電等等),因此越缺存款的銀行就越願意給出高息,反之存款資金越充沛的銀行,給出的利率則越低。
舉個例子: 比如你在沙漠中旅行,快要被渴死了,這時有個人給你一瓶礦泉水,要價1000元,你會不會買?答案是肯定的;反之你現在在超市裡,也是渴的要死,有人要賣你一瓶水,價格1000元,你會不會買?相信你一巴掌就直接呼死他了吧。
所以對於存款資金緊缺的銀行而言,他們就是快被渴死的人,當然願意給出高息了,在以前,人行未放開存款利率上限時,各家銀行的利率是一樣的,缺存款的小銀行只能靠服務,靠減免手續費等搶點邊邊角角的客戶,但要迅速發展壯大則很困難;現在人行放開許可權了,小銀行就可以通過高息,迅速獲得存款壯大自己,何樂而不為?畢竟高進高出,在高的利率攬儲進來,最終都可以用更高的貸款利率出去賺回來。
我國的銀行利率排行榜現實生活中,一般來說,越大的銀行,其品牌知名度及識別度越高,且網點眾多,業務功能齊全,所以大銀行攬儲相對小銀行來說具有得天獨道的優勢。因此,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利率排行基本如下所示: 國有六大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區域性銀行<地方中小銀行<村鎮銀行<民營銀行 。如果要想獲得高息,從這個趨勢方向下去,最容易找到高利率的銀行。
銀行定期存款利率
在我看來,3.75%的定期存款利率已經不算低了,畢竟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的五年定期存款利率只有2.75%,而且招商銀行、浦發銀行等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5年定期存款利率也同樣不到3%,也就是說5年定期存款利率能夠達到3.75%的可能是地方銀行或者農商銀行。
當然,雖然銀行定期存款利率普遍不高,但肯定也有一些銀行能夠達到5%以上。如上圖所示,藍海銀行和億聯銀行的5年定期存款利率就在5.45%,比國有銀行同期限存款利率高出了近一倍,差距不可謂不大!
對於傳統型商業銀行來說,他們的定期存款利率很難達到5%以上,因為利潤空間確實被壓縮的太過厲害,甚至會出現利率倒掛以至於賠本的情況。
銀行每筆業務成本與收益的核算主要參考FTP定價,而FTP全稱為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是商業銀行核算資金成本或收益最常見的內部經營管理模式。絕大多數銀行的FTP定價表中5年定期存款利率很少有能達到5%以上的,換句話說將定期存款利率定到5%以上基本是沒有利潤可圖甚至會虧損的買賣!
但是有一部分銀行不在這個范圍之內,那就是民營銀行。 它們與傳統型商業銀行有所區別,沒有任何一家物理網點,可以節省大量的經營成本與營銷成本,讓其有更充裕的資金用於提升本行的存款利率,而本行的存款利率提升以後又會反過來吸引大量的客戶來辦理存貸款業務,讓本行能夠得到快速的發展壯大!
銀行存款利率3.75%和5.45%,二者差了1.7個百分點。
通過利息計算,1萬元一年的利息一個是375元,一個是545元,如果是你,選哪個?
先看各家銀行存款利率
3.75%的年利率,主要是大型銀行三年期或五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基準利率上浮比例不足40%;
5.45%的年利率,多以中小微及民營銀行五年期儲蓄存款利率為主,原本比較常見的比如億聯銀行、藍海銀行在三方金融平台上銷售的5年期定期儲蓄存款,但如今也都有所下降。但在其官方手機銀行app上,仍然有5.45%的存款利率,不過也已經限購。
利率差距為何如此之大?
以國有銀行為例,其5年期存款利率多在3.75%左右,有的甚至無法達到這么高。他們有底氣將存款利率定價低,主要還是因為他們作為老牌國有銀行,資產規模大,群眾基礎好,大眾信任度高,而且不需要太高的利率水平,因為其豐富的業務品種,足以吸引非常多的儲戶到自己銀行存款。再者說,他們本身內部經營成本較高,有著龐大員工群體,需要支出的各項費用也是不菲。因此,存款利率太高,對他們來說無利可圖,也就沒有提高太多的必要行。
相對的,對於中小微及民營銀行來說,本身他們網點覆蓋范圍較低,資產規模小,吸收存款再發放貸款他們帶來非常高的利潤。
為了提高攬儲優勢,增強百姓認可度,他們多會提高存款利率,來吸收更多的存款。並且因為他們網點少,經營成本和營銷成本也可以盡可能壓縮,讓銀行有足夠的資本充足率來提升存款利率,使其存貸款業務進入良性循環,並得以快速擴張發展。
如果你是個保守投資者,那麼並不建議存5.45%利率的銀行。
銀行利率能達到3.75%嗎?同一條件下,存款期限越長存款利率越高。然而,三年以下期限銀行存款利率不能達到3.75%,只有三年及以上期限存款利率才可高達3.75%。
雖然目前銀行存款利率開始市場化,但是仍然受央行窗口指導和行業規范限制,即仍存在利率管制。而目前的存款利率水平最高可基於基準利率上浮55%左右(普通存款為50%,大額存單可達55%),即三年期存款最高可達2.75%*155%=4.2625%。
如果題文的存款利率3.75%是三年及以上期限,在4.2625%之下,那麼銀行存款利率自然可以達到3.75%。但是,如果是三年以下期限,那麼存款不可能高達3.75%。
銀行利率能達到5.45%嗎?一般情況下,官網公布的掛牌利率不可能高達5.45%,因為仍然受利率管制。但是,自2014年11月調整基準利率以後,央行不再提供5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即不存在參照標准,由商業銀行自主定價;或者遵循最後一次調整5年期基準利率4.75%,那麼利率達到5.45%也是在上浮比例之內。
因此, 如果是5年期定期存款,那麼商業銀行存款利率是可以高達5.45%的,但那幾乎也是極限了,只有在小型商業銀行中出現,比如民營銀行、小型城商銀行和信用社等。
為什麼不建議存5年期5.45%利率的存款?首先五年期期限較長,流動性風險較大;其次提供該產品的通常為小型商業銀行,例如民營銀行、小型城商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等,其注冊資本通常只有二三十億,信用風險較大;最後,隨著經濟的發展利率是不斷下行的,而利率一旦繼續下行,對提供高利率的商業銀行來說負擔較大(期限較長),存在較大的運營風險,特別是商業銀行需要上交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備金,上交存款准備金的部分資金本身就為折損資金,增加運營風險,即存在較大的市場風險。
當然,如果資金控制在50萬以內,那麼即使是保守投資者也可適當存入該類銀行,畢竟《存款保險條例》中規定最高可賠付本息50萬。但是,到時賠付可能並不如人意,比如等待時間較長、手續復雜等情況。
最近銀行的風險屢屢暴露,比如日前包商銀行因為信用風險被央行和銀保監會接管,昨日濟南農商行員工舉報銀行資產損失30億等,小型商業銀行存款的安全性不言而喻。
如果你有買股票,類同康美葯業這樣的藍籌股都可瞬時間st,那麼還有什麼不可能的事呢?銀行也可能存在做假賬,特別是民營銀行,資本過度集中,相互牽制性較小。
注意智能存款!智能存款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存款,存在較大的流動性風險,流動風險可能高於貨幣基金,畢竟收益高於貨幣基金。智能存款實際名稱為創新型現金管理類產品,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存款產品,這一點需要注意,有點類同於結構性存款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存款。
智能存款的運營模式是將用戶的資金存入三年或五年定期存款,而隨時支取的資金來源於該產品設置的資金池。如果發生過度擠兌,那麼用戶可能變現不了或利率跳水(該類產品利率不斷變化),給用戶帶來一定的損失。
本金不受損失並不代表無風險,對於智能存款很多人拿《存款保險條例》說事兒,其實這不關乎《存款保險條例》事兒。這就好如貨幣基金它的主要投資對象也為存款,人家拿《存款保險條例》說事兒了嗎?何況人家還主要持有信用風險更小的國債和央行票據等貨幣工具。
貨幣基金和智能存款的較大區別在於流動性的大小,畢竟貨幣基金投資標的平均期限在120天以內,而智能存款投資標的期限長達三年或五年,收益較高並不為過。
銀行的利率已經市場化了,放開了,各大銀行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存款利率的高低以此來攬儲。
一般而言,國有大銀行的存款利率普遍不高,因為他們有著雄厚的資金、風控、人才隊伍、良好的信譽和 社會 認可度,所以不愁拉不到存款。而對於腹地狹小、居民認可度較低的城商行以及農村信用合作社來說,在互聯網金融的異軍突起下,存款已經被嚴重分流,要是不願意拿出足夠高的存款利率和誠意,基本沒有儲戶願意去存款,迫於無奈他們才會提高利率,在大銀行的的夾縫中謀求生存。
從上圖 2019 年部分銀行的存款利率中我們也可以發現一個普遍適用性的規律: 國有五大行的存款利率一般最低,普通商業銀行略微高一點,而城商行的利率一般來說是最高的 。
其實我們的利率市場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經歷了很多漸進的過程和一步步的試點,最終才有了今天這樣的結果。早在 1996 年央行放開銀行間拆借利率開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步伐就開始起步了,這個過程整整持續了十七年之久,才最終迎來了存貸款利率的全面放開。
利率市場化有助於促進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使得市場資源的流動更高效、更合理,減少人為的干預也能使得市場的發展能夠更加 健康 、穩定,並且有助於盤活市場的人氣。
不同銀行之間利率的差異化,也能提供給投資者更多的選擇權利和機會,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 風險偏好 選擇不同類型的銀行進行相應的存款業務。
為什麼需要提及「風險偏好」?因為剛性兌付已經被打破,銀行存款也不再是保本保息的了,當然50萬以內會受到存款保險制度的保護,但是超過 50 萬的部分就需要我們用戶自己去評估潛在的風險,並且自己去作出相應的選擇了。
不僅僅是利率市場化,未來金融市場、保險市場乃至於油氣資源的市場都將逐步放開,貿易自由化、金融開放化會是未來的主旋律。
3.75%的存款利率與5.45%的存款利率相比,雖然只有1.7%的差距,如果存款的金額比較小,差距就看不出來,比如存款1萬塊錢就只差170塊錢左右,但是如果存款金額比較大,那差距就很明顯的看出來。比如存款100萬,兩者的相差就達到了1.7萬。
為什麼不同銀行存款利率會有這么大的差距呢?我認為主要有4個主要原因。
第1個原因是不同的銀行存款政策不一樣題目中所提到的兩個利率,其中3.75%的這個利率應該屬於一些國有大銀行或者是股份制銀行。這些銀行一般都是全國性的,銀行網點多規模大,所以為了方便統一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率,這些銀行都會在內部實行一個FTP(內部資金轉移定價),而各個支行的利潤主要靠的是實際吸收存款的利率跟FTP之間的差價。比如某個大銀行三年期的FTP是4.5%,那支行在實際吸收存款的時候就不能超過這個利率,實際給到客戶的利率必須控制在4.5%以內,否則就沒有利潤。也正是因為這個FTP的限制,所以很多銀行都不敢上浮更高的利率。
而那些小銀行特別是一些農商行,農村信用社以及民營銀行他們規模比較小,沒有這個所謂的FTP,所吸收的存款都可以直接轉化為貸款,他們可以根據實際的市場需求對存款做出調整,存款的定價更加靈活,所以能給到更高的利率。
第2個原因,不同的銀行資產端的收益不一樣。存款的收益說白了,主要是來自於資產端的收益,目前大部分銀行的存款都主要轉為貸款,因此貸款的利率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了存款的利率高低。
目前很多大銀行的貸款端客戶都是一些大型企業,這些大型企業比較優質,可以選擇的空間比較大,所以銀行在給他們放貸的時候,貸款利率都相對比較低,而為了保持一定的息差,所以存款利率也會跟著降低。
但是一些小銀行則不一樣,目前很多小銀行針對的是一些小微企業客戶以及個人客戶,這些客戶資質相對比較差,可以選擇的空間比較小,他們對利率的敏感度相對比較低,所以能夠承受較高的利息,這就給銀行高存款利率提供了基礎。
第3個原因,利率同盟的約束。雖然從2015年開始,我國已經逐漸放開存款利率的限制,但從那之後銀行存款利率並沒有太大的波動,目前大部分銀行的存款利率上浮范圍基本上都是控制在55%之內。而之所以有這個限制,是因為目前市場上有一個銀行業利率工作自律公約,這個公約為了規范成員的競爭,會對成員的的利率做限制。目前市場上絕大部分上規模的銀行都是利率自律公約成員,所以當會受到這個利率上限的限制。
而相對來說,目前有一些小銀行就不是這個利率公約的成員,他們沒有受到這個公約的限制,所以定價的自主權更高,能夠上浮更高的利率。
第4個原因,吸收存款難度不同。對於那些大銀行來說,他們網點多,品牌好,而且成立的時間相對比較久,更容易吸收客戶存款。
而相對來說,那些小銀行網點少,品牌相對比較差,有的銀行甚至成立時間只有幾年,很多客戶對這些小銀行都不放心,所以這些小銀行吸收存款的難度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這些小銀行實行的利率還跟大銀行一樣,那基本上就吸收不到存款。
所以為了能夠跟大銀行競爭存款,很多小銀行吸收存款的利器就是比大銀行上浮更高的利率,比如目前有些民營銀行5年期的存款利率就達到了5.45%,這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存款利率差距的起源
很早之前,全國所有的銀行存款利率都是相同的,都嚴格按照央行公布的基準利率執行,有差別的只是網點、服務和送的禮品,而後來,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改革,各個銀行有了一定的自主權,到了2015年央行宣布不在設定存款利率的上浮比例之後,各家銀行就有了徹底的利率定價權,理論上在想定多高定多高,定3.75%還是5.45%都是銀行自己的事,這就是存款有差別的根本原因。
銀行存款利率定價的原因
那麼為什麼有的銀行存款利率定價3.75%,而有的銀行定價5.45%呢?
因為缺錢程度不同。
從存款規模來排行,一般呈現的規律是,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地方性商業銀行>農商行、農村信用社>民營銀行。
如果你比較一下各銀行的存款利率表,你會發現,存款利率跟上述排序正相反,說明存款越少的銀行,存款利率越高。
銀行靠什麼賺錢?雖然現在銀行業務很多、但最主要的盈利業務還是發放貸款,而發放貸款就要有存款,有存款才會產生存貸利息差。
所謂存貸利息差,就是有人來銀行存款,銀行要向儲戶支付存款利息,然後,銀行有了資金來發放貸款,收取貸款利息,賺取存款利息和貸款利息之間的利差。
所以,存款對銀行來說是重中之重,是生命,肯定要不惜一切代價保命啊,大銀行老百姓認可度高不缺存款,不需要提高利率自有存款送上門,而小銀行尤其是民營銀行,認可度不高,只有拚命提高存款利率,吸引重視利息收入的儲戶來存款,否則同樣的利息,民營銀行吸引不來存款,所以才有了5.45%這么高的利率。
不過提醒大家的是,因為有了存款保險制度,50萬元以下存款收到保護,只要是這個范圍之內的存款,無論利率多高,無論存在哪都是安全的。這個原因是綜合的,但主要是因為不同銀行,吸收存款難度不一樣。
銀行存款利率較低的,都是大型國有銀行。而存款利率低的,基本上都是城商行、農商行等小型銀行。
比如工農中建等四大行,銀行員工甚至都不需要出去攬儲,每天都有大量的自然儲戶,源源不斷將自己的錢存進去。
對於大部分儲戶來說,將錢存銀行,首先要的是安全,其次是便利,第三才是要收益。
從安全性來說,大型國有銀行肯定是最安全的,而且管理規范,一般很少出現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從便利上來說,大型銀行因為網點眾多,存取錢都很方便。而且大型國有銀行,都有幾十年 歷史 ,已經沉澱了海量的客戶。所以大型國有銀行,是儲戶的首選。他們的存款利率,普遍低於小型的商業銀行,遠遠低於一些新的城商行、農商行等。
小型銀行,尤其是新成立的城商行、農商行,品牌不夠,管理需要不斷完善,網點有限,只能走高息攬存的路子。
簡單舉一個例子,一個儲戶,每個月要存2000元,如果存工商銀行,就在樓下;或者直接他的工資卡就是工商銀行的,都不用到營業部去辦理。
但如果他要存到一家不知名的小銀行,要先去開戶,然後可能要跑10公里辦理存款業務,或者轉賬進入還要收取額外費用。這樣如果利息不足以支付付出的時間成本,以及「路費」,那麼就沒必要在這樣的小銀行存款。
如果是大客戶,他錢存在大型銀行,不但安全,而且方便,轉賬什麼的都很方便。但如果是在小銀行里,可能錢就被挪用去理財了,這樣的事情非常多。前一段時間不是有一個浙江人,在山東一家地方銀行存量幾千萬,結果錢都不知道哪去了,官司打了好久還沒有拿回來。
說白了,大客戶存款,要的是安全,所以選擇大型銀行,利息低一點不是問題;小客戶存款需要方便,利息收入本來就不多,也不重要。
小銀行攬儲,只能走高息道路,還經常不受歡迎。
其實你這個問題很好回答,你只要理解銀行與銀行之間各種競爭能力和吸款能力,自然就會找到有的銀行存款利率只有3.75%,而有的銀行卻能達到5.45%,差距為何如此之大的真正原因有以下幾點:
原因一:銀行規模不同
國內銀行分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民營銀行、網商銀行等等,而國有6大行規模是最大的,資產也是最大的;從而可以間接性的說明,規模大的自然流動資金充足,流動資金充足自然給的利息會低,這就是為什麼國有銀行利息總是比其他銀行利率低的真正原因。
原因二:銀行網點不同
國有銀行網點特別多,全國各地都有,每個網點吸納1000萬資金,湊起來就是一筆巨大的金額;反之中小銀行網點少,只能靠多吸納存款,網點少的只能提高存款利率來吸引更多的存款。
原因三:銀行吸款能力不同
類似國有資產除了網點多,資產優,還有就是品牌好,那些超大資金,100萬,1000萬,過億的資金願意存在大銀行。而小銀行的存款都是老百姓的為主,都是小存款而已。從而吸款容易的銀行利率自然會跌,吸款困難的自然利用高利率來吸收存款。
原因四:銀行資金流動性不同
大型商業銀行由於吸籌存款大,而放貸出去也多,從而可以把這些資金充分流動起來,資金周轉快,資金流動性強,資金不緊張,存款利率肯定會下調,屬於哪種愛存不存的態度。而小銀行不同,一旦有壞賬的情況,資金鏈斷,必須需要吸籌大量的存款來緩解資金流動性,而提高存款利率就是吸收存款最有效的方法。
原因五:銀行打起利率戰
生意場上打價格戰,而銀行也是會打利率戰的,這家銀行的存款利率是3%,下一家銀行又提高4%,再下一家有提高到5%,小銀行就直接提高5.5%,各大銀行為了吸引存款,一家銀行高於一家,這就是利率戰。
總之以上五大原因就是銀行利率不同的真正原因就是有兩點, 銀行與銀行之間的競爭所致,小銀行很難競爭大型銀行,而小銀行只能提高存款利率來競爭。再有一個真正原因就是每家銀行的資金流動性所致,大銀行資金流動性強,小銀行資金流動性差,只能提高存款利率吸收存款,增加資金流動性 !這兩大原因就是有的銀行存款利率只有3.75%,而有的銀行卻能達到5.45%的真正原因。
每家銀行的銀根決定存款利率,銀行有足夠資金,肯定不會付出高成本吸存款,只有資金緊張之時才會真正的花高成本來吸收存款,提高存款利率。
5.45%的年利率只有民營銀行五年期存款才能達到的高利率。至於3.75%的存款利率,則是傳統銀行當下五年期存款利率水平。
央行三年期和五年期基準利率都是2.75%,大額存單最高上浮55%,年利率能夠達到4.2625%,但是普通定期存款往往只能上浮30%,往往只能達到3.6%左右,一些銀行5萬元以上的三年期大額存款年利率能達到4.125%。
之所以民營銀行存款利率較傳統銀行存款利率高,有如下原因:
越是品牌認知度高的銀行越容易吸引到更多存款,相應的,這些銀行往往會給出更低的存款利率。從某個角度講,這也是給了其他銀行一條活路。畢竟如果國有大行都以高利率攬儲的話,其他銀行的生存空間就會被大幅壓縮,很難吸引到大量資金,發展都會成為問題,這並不利於金融市場穩定和發展。
民營銀行本身受到限制,只能一行一店,只有在總行所在地有一個營業部,其他省市沒有營業網點。僅從這一點來講,消費者就會對存款心存疑慮,因為存款只能通過互聯網操作,而每年都有那麼多存款丟失的新聞。萬一選擇了千里之外的異地民營銀行,存款有問題的話維權成本將會非常高,這大大增加了民營銀行的攬儲難度。
為了吸引到更多存款,民營銀行拿出明顯高於其他銀行的利率就順理成章了。
2019年的咖啡很火,很多創業者都選擇了銷售咖啡。以實體店的咖啡為例,店鋪租金成本就佔到了一杯咖啡的40%。房價上漲使得店鋪租金不斷上漲,這已經成為實體店的最大成本支出。
銀行也是同樣的道理,在不同的城市設立網點,需要租用空間,需要安排員工,各種設備及裝修下來,每個網點都要投入不小的資金才能運轉,這是傳統銀行不能避免的發展模式。
民營銀行通過網路發展客戶,就沒有上面的顧慮,運營成本非常低,自然就有了更大的利率空間。
傳統銀行房貸業務是重要組成,基準利率4.90%,上浮後往往也不會超過5.70%,如果存款給出過高的利率,銀行就會出現虧損。至於給一些大型國有企業貸款,利率更是低至4%左右。
民營銀行為了獲得利潤,會選擇利率較高的貸款業務,比如消費貸,比如中小企業貸款,利率遠高於基準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