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微企業貸款佔比低原因
南京市普惠小微貸款余額
2022年2月28日,金融時報發布的文章《讓普惠金融「雨露甘霖」滋潤小微企業》顯示,至2021年末南京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167.88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57.90億元,同比增長7.86%;在文中該行董事長表示,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的城商行,南京銀行始終不忘「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城鄉居民」的初心。
那麼,從十年(2012-2021)的長期視角觀察整體數據變化,南京銀行在小微企業貸款和居民個人貸款方面的業務發展如何呢?
_
附圖一
總量增長分析
第一,小微企業貸款增長情況。2011年末,南京銀行小企業貸款余額267.85億元,同比增長51%。2012年至2021年十年期間,該行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幅變化區間為6.73%至38.86%;其中增幅最大值為2015年,此後呈現波動下行趨勢,2018年開始一直低於該行貸款平均增速,2019年增幅為最小值;2020年反彈至13.98%,2021年再回落至7.86%(相關詳情見本文附圖二)。
_
附圖二
不過,近年來其中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1000萬元以下)增長相對更快。2018年末,南京銀行普惠小微貸款285.43億元;2019年至2021年三年期間,同比增幅分別高達34.15%、31.38%和30.42%(相關詳情見本文附圖三),明顯高於該行貸款平均增速和小微企業增速,成為拉動信貸業務發展的新的增長點。至2021年末,該行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增至656.12億元。
對於這一信貸業務新的增長點,南京銀行當然非常重視,在組織和人力資源上進行了傾斜性配置。組織結構上,目前已經開成了「總行、分行、支行」三級「小企業金融部」的完整架構;在人力資源上,該行133家綜合性支行的小企業金融部均按照「112」的人員數量配備。盡管目前信貸業務線上化趨勢明顯,但是對於普惠小微貸款一定程度上還是存在「人海戰術」現象;所以2020年末該行員工數量(僅指單一法人口徑)11514人,比2017年末增加2136人;而2021年員工數量則可能已經超過1.2萬人。
_
附圖三
第二,個人貸款增長情況。2011年末,南京銀行個人貸款余額168.33億元,同比增長34.90%。2012年至2021年十年期間,個人貸款同比增幅變化區間為16.05%至54.84%(相關詳情見本文附圖四)。其中,增幅最大值出現在2018年,主要原因在於當年個人消費信用貸款同比增長91.22%。
由於消費信用貸款規模增長過快,該行的信貸管理還是有所滯後,因此後來多家分支機構由於這方面原因受到監管處罰。例如,2018年12月,該行無錫分行因個人消費貸款資金被挪用於購買理財、投資證券、購房或償還貸款等違規事實,被處以罰款65萬元;2019年4月,該行南通分行因發放消費貸款進入證券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等原因被處罰110萬元。
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南京銀行個人貸款分別同比增長16.05%和17.52%,增速比前期明顯放緩。這一表現,與同期居民消費增長、購房增長相對放緩趨勢相一致。
_
附圖四
結構調整分析
第一,小微貸款與個人貸款佔比。2012年末,南京銀行小微企業貸款和個人貸款在貸款總額中的佔比分別為28.30%和15.64%;此後前者整體波動不大,但是後者上行較為明顯。至2021年9月末,個人貸款佔比波動上行至29.84%。2021年末,小微貸款佔比約26.1%(按貸款總額8300億元測算),與2017年的峰值相比下降了約11個百分點(相關詳情見本文附圖五);原因如前文中分析的,該行2018年之後小微貸款增速相對全部貸款偏慢。
不過,由於普惠型小微貸款增速更快,所以其在全部貸款中的佔比從2017年末的5.94%,增長至2021年末的約8.38%;在小微企業貸款中的佔比則從2017年的17.27%,增長至2021年末的30.27%。
_
附圖五
第二,總資產結構情況。在銀行業界,南京銀行的同業與投資等資金運營業務一直很有名氣。所以,過去該行的貸款(凈額)在總資產中的佔比一直不高,2012年至2018年期間數值在29.55%至37.05%之間波動;2019年末貸款佔比超過40%,2021年三季度末升高至44.24%(相關詳情見本文附圖六)。
我國小微企業融資比例是多少?
我國小微企業融資比例是多少? "融資難、融資貴"導致融資成本高,這個現象近年來是一直存在的。但是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融資比例實際上每年都是在上升的。在人民幣企業貸款已達到60多萬億元的盤子下,我們已經實現了貸款余額由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和小微企業三分天下,基本上各佔1/3。而在2010年以前,大型企業佔一半以上,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占的比例比較小一些。 中國人民銀行在公開市場上使用各種工具,市場認為在引導貨幣市場利率上行。有人擔憂,認為會傳導到實體經濟,加劇實體經濟"融資貴、融資難"的情況。在經濟結構性改革過程中,銀行業、金融業自己也在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多地面向中型企業、小微企業。因此,融資難的問題會逐漸有所緩解。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中國人民銀行工具箱里的工具比較多,工具的使用可能帶有引導市場價格、引導預期,同時傳導貨幣政策的意圖,但不見得對每次操作數量、價格都要作出過度解讀。貨幣政策總體來說還是穩健中性,有利於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隨著中國經濟比較健康穩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都會取得成績,國際上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也比較好,今年的人民幣匯率會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去杠桿應先穩後降 去杠桿包含以下幾層含義: 其一是杠桿率的持續增加不利於經濟持續發展,並且在積累一定風險,有鑒於此,降杠桿首先要考慮穩杠桿,即把總的杠桿率穩住,至少讓它每年增長少一些、慢一些。 其二是在總的杠桿比例下,家庭、政府、企業間的杠桿結構還可以有一些優化。我國杠桿率與國際上相比有點高,這是因為我國儲蓄率高,形成了以銀行為主、間接融資為輔的金融格局,大家從銀行借錢占的比例比較高,這就造成了中國杠桿率偏高。杠桿率偏高和儲蓄率高是連在一起的問題,如同一個硬幣的兩面。如何從這個格局下走出來?應大力發展直接融資,企業的資本金多了,杠桿率就下來了,抗風險能力就加強了。 針對這些問題,中國人民銀行主要做了以下幾件事: 首先,對前期累積的風險進行化解和處置,盡量幫助消費者挽回損失。 其次,強化基礎建設,把該領域的基本規矩建起來。整個非銀行支付產業的發展是一個新興事物,這些年出台了網路支付辦法,推行了賬戶分類制度,對支付機構也實行了分類評級。 其三,加強監管。一方面,對市場上大量機構無證從事支付業務進行清理。到1月份為止,全國清理出239家無證也就是非法從事支付業務的機構,進行了整頓、清理,部分已經移送給公安部門處理。另一方面,對持證的支付機構加強監管,對違規行為敢於"亮劍",進行處罰。 以上就是針對我國小微企業融資比例的介紹。目前,隨著經濟大環境逐步趨於穩定的影響,雖然小微企業每年融資的比例都在上升,但中國銀行已經出台了各種辦法來緩解其融資難的問題,盡量讓其每年的增長量減少,以減輕市場上小微企業的經營壓力,給與其健康發展的條件。
小微企業信貸經濟資本佔用系數
10%左右。根據銀行的評估可知,企業貸款的經濟資本佔用系數高,一般小微企業經濟資本佔用系數都在10%左右,住房按揭的系數在1.5%左右,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相差十倍左右。
農產品企業銀行借款一般佔多少比例合理
很高興為您解答涉農及小微企業貸款佔比監管要求:涉農貸款和小微企業貸款在各項貸款的佔比長期保持在60%和50%左右,涉農貸款和小微企業貸款戶均余額分別為30萬元和131萬元。銀保監會表示,農村商業銀行以在銀行業10%的資產佔比規模,貢獻了中國涉農貸款和小微企業貸款22%和21%的規模,成為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名副其實的金融主力軍。但是在改革發展過程中,少部分農村商業銀行出現了經營定位「離農脫小」的盲目擴張傾向。
2022年11月末,小微企業貸款中信用貸款佔比
2021年11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中信用貸款佔17.8%。小微企業貸款是指企業為了生產經營的需要,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按照規定利率和期限的一種借款方式。
⑵ 貸款規模下降的原因及對策貸款規模下降的原因
個體工商戶獲貸戶數下降的原因
市場原因和疫情原因。
1、市場原因,個體工商戶的獲得貸款的數量與整頓市場關系密切。
1、疫情原因,疫情也會導致個體工商戶獲貸戶數下降.
商業銀行貸款規模影響因素
影響並決定貸款規模的基本因素有三個:(1)貸款的需求量。如果社會再生產過程對貸款的有效需求增加,銀行的貸款規模必然相應擴大。反之亦然。(2)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松緊。在緊縮銀根的條件下,中央銀行通過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率、再貸款利率的提高,會縮小商業銀行的貸款能力,加大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減少商業銀行對中央銀行的借款或貼現,從而會促使商業銀行縮小貸款規模;反之亦然。(3)貸款的可供量,即銀行的可用資金量。
個貸普惠一月份負增長原因
您好,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一月份個貸普惠的負增長主要是由於經濟形勢不佳,消費者信心不足,以及政策限制等因素導致的。其中,經濟形勢不佳是一月份個貸普惠負增長的主要原因。由於經濟增長放緩,消費者信心不足,消費支出減少,個人消費貸款減少,導致個貸普惠負增長。此外,政策限制也是一月份個貸普惠負增長的重要原因。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來限制個貸普惠,這些政策措施包括加強監管、限制貸款額度、增加貸款利率等,這些政策措施對個貸普惠的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導致一月份個貸普惠的負增長。
信用卡貸款規模增速下降明顯
受監管趨嚴和部分資產信用風險暴露等影響,多家上市銀行2019年上半年的信用卡貸款規模增速下降明顯,同時,在發布信用卡資產數據的8家上市銀行中,有7家銀行在該領域的不良率上升。分析人士認為,這與消費共債以及宏觀經濟的波動相關。
海通證券(600837)首席經濟學家姜超表示,信用卡貸款質量一方面與去年以來P2P等網貸平台「爆雷」有關,另一方面受去年整體信用偏緊影響,信用卡背後的主體中,資質較差、信貸資源獲取能力較弱的部分發生兌付困難。特別是2017年我國信用卡業務迅速擴張,發卡量攀升背後也伴隨著一定的客戶資質下沉,增加了這部分資質較差借貸主體的比例。
不過,他強調,近年來我國信用卡貸款發展較快,對比國際經驗,當前我國信用卡指標仍處於較安全水平。
增速整體呈收縮態勢
具體來看,大行的發卡量和透支金額增速明顯放緩,僅農行上半年發卡量超過1億張。其他銀行方面,交行境內行信用卡在冊卡量(含准貸記卡)7147萬張,上半年減少了8萬張;上半年累計消費額約1.42億元,同比下降2.90%;透支余額4546.77億元,比上年末下降10%。工行上半年新增發卡345萬張,信用卡透支6281.73億元,比上年末微幅增長0.27%。建行、中行上半年新增發卡分別為660萬張、767萬張,信用卡透支分別為6721.48億元、4576.76億元,分別增長3.19%、7.35%。
全行業方面,央行近日公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末,包括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內的銀行卡應償信貸余額為7.23萬億元,相較年初的6.85萬億元增長5.55%。而2018年,銀行卡應償信貸余額的全年增速達到23.33%。而信用卡貸款余額這一數據,從2009年末的不到0.25萬億元快速增至2018年6月末的6.26萬億元,年均同比增速達50%。
在談到原因時,招商銀行(600036)副行長汪建中表示,招商銀行信用卡增幅略微慢一些,但達到預期目標,這是因為招商銀行基於風險形勢,從去年四季度開始便採取了主動適當控制信用卡增長的策略。
不良率有所攀升
信用卡規模增速出現收縮,部分原因與銀行主動調整有關,但也有風險抬頭等因素的影響。
《2019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再破800億元,達到838.84億元,環比增長5.19%,占信用卡應償信貸余額的1.17%。事實上,這一苗頭在去年四季度就開始暴露,不少銀行基於此調整信用卡業務收入結構和控制信用卡貸款增量。
具體到不同銀行,交行信用卡透支不良率2.49%,比上年末大幅提升0.97個百分點;信用卡貸款不良率2.38%,較上年末增長0.57個百分點。浦發銀行(600000)信用卡不良率上升也較快,該行信用卡交易額1.04萬億元,同比增長25.69%;信用卡業務總收入282.99億元,同比增長2.49%;信用卡貸款不良率2.38%,較上年末增長0.57個百分點。
探究背後的原因,在多家銀行的中報中「共債」被多次提及。
「受到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仍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共債風險上升等外部因素影響,消費金融全行業的風險都有所上升,但整體風險表現仍維持在相對較低水平。」平安銀行(000001)表示,該行自2017年年底開始提前進行風險政策調整,重點防範共債風險,同時針對共債、高負債及高風險地區客戶採取額度管控、謹慎授信等措施,有效控制並降低了高風險客戶佔比,新發放業務的資產質量穩中向好。預計這些管制措施的優化效應將會在2019年下半年逐漸顯現。
信用卡不良率唯一下降的是中信銀行(601998)。該行信用卡不良貸款余額86.78億元,不良率1.74%,較上年末下降0.11個百分點。不過,該行在中報中依舊提到「兩重因素疊加,致使信用卡業務風險有所上升」。
2018年以來,現金貸、互聯網消費貸、P2P平台等市場放貸主體日益增多,債務風險不斷集聚,市場共債客群資產質量波動明顯,此類風險有向信用卡行業傳導的趨勢。同時,隨著產業結構不斷調整,部分地區及行業從業者的就業及收入穩定性受到一定影響,導致部分客戶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降低。
監管關注信用卡風險
針對信用卡業務出現的各類風險,監管已開始強化。不久前,北京銀保監局發布《關於加強銀行卡風險防控的監管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13條措施中有5條直指信用卡業務,足見重視的程度。
《意見》指出,轄內各銀行應加強對信用卡大額透支和現金分期業務的資金流向監控,確保個人信用卡透支用於消費領域,不得用於生產經營、購房和投資等非消費領域;同時加強對信用卡小額多筆循環套現還款、境外套現等新型套現風險特徵的分析,採取有效措施防範信用風險延期暴露、共債風險向銀行集聚以及跨境等風險。
加強授信額度管理方面,《意見》稱,轄內銀行應至少每年一次對客戶授信額度進行檢查,同時合理設定臨時額度的調升頻率、有效期和時間間隔,單次臨時調升額度不得超過一個賬單周期。對此,北京銀保監局人士表示,該要求主要防範單次調升臨時額度時間過長、連續多次調升臨時額度的問題。
而在此之前,上海銀保監局在7月份連開7張信用卡業務相關罰單,處罰原因都涉及「未遵守總授信額度管理制度」。
有地方監管人士向記者透露,對信用卡的監管加強,一方面為了防止信用卡一類的資金違規流向其他領域,另一方面則是警惕共債風險與推高居民杠桿率。
對此,廣東銀保監局提示個人消費者:一是不應輕易泄露個人資料給陌生人,防止被非法使用;二是正確用卡、理性消費,以免產生還款;三是如對銀行卡賬務有疑問,應通過官方渠道進行溝通;四是發生要通過正規渠道。
貸款余額同比增加,增幅同比下降原因
貸款余額同比增加,增幅同比下降原因如下:
1、貨幣政策調整:為了降低貸款余額的增速,中央銀行會通過實施貨幣政策來抑制貸款余額的增加,例如,上調存款准備金率或實施定向降准等政策。
2、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也會影響貸款余額的增減,一旦經濟形勢不好,企業的融資需求會受到影響,減少貸款余額的增加。
3、監管政策完善:政府在監管方面也會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限制金融機構的貸款供給,從而減少貸款余額的增加。
關於貸款規模下降的原因和貸款規模下降的原因及對策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⑶ 引起企業貨幣資金余額減少的可能原因包括
引起企業貨幣資金余額減少的可能原因包括以下幾個:
1、企業嚴格控制貨幣資金存量。
2、經營活動難以產生正的現金凈流量。
3、投資活動規模進一步擴大。
4、大規模償還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