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流水資料 > 不良貸款證券化不良貸款余額減少

不良貸款證券化不良貸款余額減少

發布時間:2021-04-28 05:05:07

❶ 銀行資產證券化的有助防範不良銀行貸款

不良銀行貸款余額上升和不良銀行貸款風險的問題已然成為了人民所關注的焦點。我國銀行雖然還處於不良貸款風險還處於較低的水平。
但這並不能讓我們放鬆對銀行不良貸款風險上升的警惕,尤其是在當前經濟存在下滑壓力的背景下,特別需要能夠有效識別和防範各種隱性不良貸款風險,及時化解出現的不良貸款。
當前我國不良銀行貸款存在著許多方面因素。最主要體現在我國融資格局和投資模式存在著雙重失衡,以及銀行過度依賴擔保機製成為不良貸款產生的重要制度性誘因。
首先,間接融資佔比過重,融資格局失衡。我國間接融資在社會融資總量中的佔比過重,一方面,使我國貸款具有巨大的存量規模,使不良貸款的發生具有巨大的基數基礎;另一方面,間接融資占絕對主導的融資格局,大多數企業、尤其是廣大中小企業正規融資渠道只能選擇去銀行貸款,大多數風險被集中到銀行,增加了不良銀行貸款發生的概率。
其次,在失衡的融資格局下,投資模式的失衡,加劇了不良貸款形成。當前我國社會總投資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導,民間投資不足,投資模式存在著失衡。在融資格局和投資模式雙重失衡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幹預銀行信貸投放,一方面導致了各地重復建設現象嚴重,投資效率偏低,為投資行業和企業的未來發展埋下了隱患,造成隱性不良貸款的風險;另一方面,行政干預信貸投放,不僅容易造成信貸規模的巨大波動,同時逆周期的過度信貸投放會造成信貸質量下降,加劇不良銀行貸款形成。
第三,銀行過度依賴存在缺陷的擔保抵押機制,不能有效防範不良銀行貸款。在當前間接融資佔主導的融資格局下,銀行缺乏足夠的風險定價和風險管理能力,因此銀行信貸過度依賴擔保抵押機制,而當前的擔保抵押機制存在很大缺陷,難以有效發揮作用。
針對這些導致不良貸款產生的制度性誘因,資產證券化在我國的重啟與發展,為破解這些制度性因素,有效地化解銀行不良貸款風險提供了重要契機。
資產證券化能夠直接降低不良貸款存量和減少不良貸款增量。一方面,銀行將信貸資產證券化能夠直接降低不良貸款的存量,同時,還能夠提升資本充足率,改善資產負債表,鍛煉中間業務,增強業務運營能力、風險管理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從而進一步增強抵禦不良貸款風險的能力。
另一方面,企業通過資產證券化融資,可以降低對間接融資的依賴,同時增加這些企業償付銀行貸款的資金來源,有效減少不良貸款的增量。

❷ 銀行不良資產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市場格局再次引發關注 創新模式不斷出現

2018年末,不良貸款余額達到2.03萬億,不良資產市場的市場格局再次引發關注。不良資產的市場隨著經濟周期的波動更迭,資產管理公司(AMC)從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公司處收購不良資產,然後處置回收。對於銀行等機構或公司來說,可以加速不良資產處置,快速收回資金,投入到正常業務中;而對於AMC而言可以折價收購不良,處置資產回收資金後賺取一定價差。

在行業蛋糕變大的同時,不良資產處置模式也在不斷革新,如債務重組、市場化債轉股、產融結合基金、不良資產證券化、互聯網+不良資產處置等創新模式不斷出現,拓展了不良資產處置途徑。

不良資產處置市場規模創近年高位水平

不良貸款余額在2018年末達到2.03
萬億元,較3季度末有所下降,減少68億元,但依舊處於近年來高位水平。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83%,較上季末下降0.04個百分點。

從全年趨勢看,不良貸款率從年初開始連續三個季度攀升,到4季度有所下降。1季度不良貸款率為1.75%;2季度不良貸款率升至1.86%,在連續9個季度穩定在1.75%左右之後首次出現上升;3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
0.01個百分點至1.87%;4 季度,隨著國家一系列防風險政策出台,不良率有明顯下降,為1.83%,仍處於近年高位。

商業銀行五級貸款方面,近兩年,正常類貸款佔比有小幅度提升,關注類貸款佔比則 一定程度的下降,不良類貸款佔比升高。2018
年四季度末,中國商業銀行正常類貸款余額105.02萬億元,關注類貸款余額3.46 萬億元,不良貸款余額2.03萬億元。

2011-2018年Q4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不良資產供給角度看,夏雨認為,商業銀行三類貸款增速上,不良貸款增速開始抬頭,從2017年維持在12%附近,快速上漲到201·8年三季度的21.66%。未來不良資產包的形成或將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而保持較大的供給量。

從不良資產需求角度看,「4+2+N+銀行系」的不良資產市場格局基本確定,變數僅在「N」(民營未持牌資產管理機構)。隨著市場趨於飽和,未來不良資產經營機構的數量將保持在較慢的增長水平。

不良資產處置模式不斷創新

產公司可通過追償債務、租賃、轉讓、重組、資產置換、委託處置、債權轉股權、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方式處置資產。

除了傳統的資產處置方式,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未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應以投行的理念、工具、模式經營不良資產,通過債務重組、產融結合基金、市場化債轉股、不良資產證券化、「互聯網+」等創新方式積極參與運作,發現由於信息不對稱而暫時被低估價值的資產,並嫁接資本市場,提升其內在價值。例如,中國長城總裁、執行董事周禮耀曾表示:「面對新形勢,長城資產的不良資產處置模式,已經主要從政策性時期的『三打』模式實現了向商業化的『三血』模式轉變。」

目前,許多處置方式都在由傳統模式向投行化思維轉變。馬賽在采訪中也提到處置不良資產的兩個行業理論:冰棍理論和劈柴理論,所謂冰棍理論——「處置不良資產就像賣冰棍。冰棍在手裡時間長了,就融化了,不良資產也是如此。如果不能趕快處置,時間長了,就只剩下一根兒木棒了。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❸ 不良貸款證券化的不良貸款證券化的必要性

從國際上看,不良資產引發的金融危機是災難性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其金融機構在泡沫經濟時形成的巨額呆賬阻塞了經濟大動脈的正常流動,而且東南亞金融危機也表明,如果一個國家的商業銀行普遍存在著大量的不良資產,該國的金融系統就十分脆弱,當受到某種外部因素的沖擊時,就可能會爆發嚴重的金融危機。考慮到我國整個金融體系的安全,不良資產直接影響到商業銀行的生存和發展,必須及時加以解決。
1.我國目前處理銀行不良貸款面臨的問題迫切需要引入不良貸款證券化的新辦法。
我國目前處理銀行不良資產採取的主要做法是借鑒美國的經驗,採取RTC模式。我國於1999年4月至10月先後成立了信達、長城、東方、華融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專門負責接收四大國有獨資銀行的不良債權。2000年11月,國務院頒布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條例》,規定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可從事資產管理范圍內公司的上市推薦及債券、股票承銷,可對所收購的不良資產形成的資產進行租賃或者以其他形式轉讓、重組,其持有的企業股權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境外投資者轉讓,也可由債權轉股權企業依法回購。
從具體操作來看,我國各資產管理公司採用債權轉股權的方式處理銀行的不良資產。首先,由政府向資產管理公司注入資金,由資產管理公司按市價、面值或折價收購銀行的不良資產,即把銀行對國有企業的債權轉變為資產管理公司對國有企業的債權。其次,資產管理公司選擇某些具有發展前景的國有企業,把對該企業的債權轉變為該企業的股權,資產管理公司作為該企業的股東參與企業的重大決策。再次,在國有企業經營改善以後,資產管理公司可以轉讓它持有的股權來回收所投入的資金,或者以每年收取企業的贏利來補償所投入的資金。
這種債轉股的方式在目前看來,有利於緩和國有企業債務負擔過重的狀況,而且在國有企業產權關系不夠清晰,公司治理結構不夠規范的情況下,此方法也有助於推動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但是,從長遠來看,債轉股的缺陷也會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來。現在由資產管理公司運作債轉股,轉股後的股份持有在政策上被稱作「階段性持股」,但如果由於資本市場薄弱,重組不到位,或者制度性因素妨礙了股份的出售,「階段性持股」就會轉為「永久性持股」。10年後,到資產管理公司終結時,這些股權可能會轉為財政部的國有股,在此情況下,還會形成通貨膨脹的壓力,因為其實質是依靠赤字財政補足企業的資本金。另外,我們還可以看到,目前的債轉股實際上是使風險較低的債權轉為股權,風險較高的債權仍然留在商業銀行內部,這對國有銀行降低風險可能會出現逆選擇或逆淘汰的問題,結果造成銀行整體風險水平的升高。當前,全國還普遍出現的一種現象就是,許多地方的企業把債轉股當作甩掉包袱的手段,紛紛去跑「指標」,以致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成立後,銀行的逾期貸款不正常上升,出現「賴賬經濟」,這種情況很可能會導致國家金融風險的逆向上升。
2.銀行實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優勢。
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到現在,資產證券化在金融創新手段中以其獨特的風姿,成為金融界圈內外人土關注的新熱點。它已經成為許多國家金融機構進行低成本融資和提高資產流動性、安全性和效益性,滿足機構投資者對固定收入證券投資的需求,促進資本市場深化的重要金融工具和金融技術,它對傳統商業銀行的影響是巨大的,其經濟意義也是深遠的。
一是增加了資產流動性。通過資產證券化,對不良資產進行轉移、隔離和集中處理,有助於銀行進行呆賬調整,使之增加資產流動性,改善經營業績。
二是獲得了多種低成本的資金來源。通過將資產轉化為得到擔保、保險等增級保證的適銷證券,銀行獲得的是一種其他融資方式所不能做到的達到投資級別的資金籌集方式。從投資者角度看,證券化使原先不能投資於抵押貸款、商業信貸的投資者可通過持有資產支持證券來達到間接投資的目的,而且,銀行在將資產出售的同時,一般保留貸款繼續服務權,從中獲得一定的費用收入,這些都構成了銀行資金的重要來源,並為擴大貨幣乘數的貨幣資金總量提供了條件,有助於新的社會資源的開發和優化利用。
三是能夠有效地降低風險。資產的出售可使資本得到釋放,釋放的資本可被再投資於其他更高收益、更低風險的加權資產,使總體資產的風險暴露程度下降。而且由於證券化使資產流動性提高,並將其面臨的資產提前償付風險向它方轉移,同時通過信用增級提高了交易質量,這種過程消減了銀行在資產負債的期限和流動性方面的風險。
四是提高了資金配置效率。通過將出售資產獲得的資金投資於其他資產,金融機構能有效分散面臨的非系統性風險,並且打破資產組合的地域和行業集中限制,使資金的融通渠道大大暢通,有助於資產配置效率的優化。
3.證券化是對債轉股的有力補充。
證券化和債轉股是兩種可供選擇的處理不良資產的方法,其方法實施上存在一些相同與相異之處。對銀行來說,它們都需對銀行債權進行重組,銀行賬面資產將會縮小,並有所損失,但不良資產會減少;對企業而言,兩者產生的後果不同,證券化使企業債務減輕,但企業仍受債務約束,而債轉股使企業債務徹底得到解決,企業受到的是股權約束;對政府而言,證券化方法使政府付出的不多,得到的不多,風險也不大,而債轉股使政府付出的是失去了對企業的債權,得到的是對企業的股權,使政府承擔的風險較大。
因此,債轉股與證券化兩種方法在處理不良資產時各有特色。在企業經營機制不健全,政府用於化解銀行不良資產的資金不是很充足等情況下,債轉股處理不且資產的有效性會受到影響,需要其他方式的補充協調,而資產證券化正是一種有效的補充方式,因此,開展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具有必要性。

❹ 不良貸款比例下降的原因

實際上,不良貸款率 = 不良貸款余額 / 貸款總余額
不良貸款率下降主要通過兩個途徑:
一是壓縮分子,就是減少不良貸款余額,主要通過催收貸款、對抵押物進行處置、進行不良貸款核銷或剝離等方式進行;
二是增加分母,即做大貸款規模,主要通過加快新增發放貸款實現。
近年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的逐年下降,與上面提到的兩方面都有密切關系,銀行一般都會提出「雙降」目標,就是不良貸款余額(分子)、不良貸款率(等號左邊的結果)雙下降,對於前者主要是商業銀行加強風險控制、優化公司治理結構、提高不良貸款清收轉化效率等工作凸顯成效;而後者(不良貸款率)的下降,更多的是依託將分母做大,即加大貸款投放力度,來實現的,這點可以通過近幾年來全國信貸投放的天量規模可見一斑。

❺ 不良貸款證券化的不良貸款證券化的總體思路

證券化是指以缺乏流動性、但具有穩定的現金流的資產作抵押,發行可以在金融市場上出售和流通的證券,據以融通資金的過程。證券化業務20世紀70年代興起於美國,並於80年代在歐洲市場上獲得快速發展,90年代開始進入亞洲市場。從國際經驗來看,可以證券化的資產是那些具有穩定的現金流的資產。我們現在研究的進行證券化的資產是資產管理公司從商業銀行接受的不良貸款,因此,證券化的具體操作就有必要對國際標准化的運作流程進行修正。具體而言,就是將證券化中發行的證券從單純的債券拓展為債券與股票並舉,以及對具有非穩定現金流的不良貸款的證券化作更大程度的信用增級,這或許就是證券化所體現的中國特色。
根據證券化發行證券品種的不同,我們可以設計不同的證券化操作方案。如果證券化中發行的證券是股票,則我們稱該類方案為股權方案;如果發行的證券是債券,則我們稱該類方案為債權方案。同時在這兩個總的方案下面依據債務重組的不同形式我們還可以設計出相應的子方案。
先來考察股權方案。
股權方案的設計與債務企業和銀行間的債務重組有關。所謂債務重組,是指債主體在債務人償債困難的情況下,依據有關法規,通過雙方協商、行政仲裁、法院判決等形式,使債關系向有利於債務人的方向轉化。與證券化有關的銀企債務重組的具體運作可分為三類:一類是以資抵債,即債務企業轉移其資產給債權銀行以清償債務;二類是債權轉股權,其實質是為債務企業增資;三類是以股權清償債務,即債務企業將其所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權用於清償對債權銀行的債務。
對於以資抵債型,資產管理公司的運作方案可設計成如下:首先是擁有企業不良債權的商業銀行將不良債權出售給資產管理公司,資產管理公司接受債務企業以資抵債方案。資產管理公司在獲得抵債資產後,以這些資產組合(或資產池)作為發起人資本,與高新技術企業(或吸收高科技成果以技術人股)合作,成立一家股份制公司,公開上市。待上市公司運作一定期限後,資產管理公司再將股權轉讓,轉讓所得作為支付給商業銀行的對價資金。該方案我們稱為股權操作方案Ⅰ。
對於債權轉股權型,資產管理公司的運作方案如下:首先由商業銀行將其所擁有的對債務企業的債權轉移給資產管理公司,資產管理公司按照一定的原則將債權轉為股權(非股份公司須進行股份制改造)。由於債權轉股權後,資產管理公司實際上成了債轉股企業最大的股東,因此有條件對該企業進行資產重組。待條件成熟後,資產管理公司將其股權進行轉讓,轉讓收入成為資產管理公司接受不良債權的資金來源。該方案稱為股權操作方案Ⅱ。
對於以股權抵債型,原理是一樣的,區別在於資產管理公司難以成為控股單位,由資產管理公司對其進行管理或進行資產重組有一定的難度。
股權方案的基本思想是充分利用股權融資不須償還這一特點來實現不良貸款的證券化。其優點是規避了國際慣例上對證券化資產需要穩定的現金流的要求,從而使得不良貸款證券化可實施的范圍較廣,並且規避了發行的債券不能按期償還所產生的社會與政治風險。其缺陷在於公開上市的要求較高或者股權轉讓難度較大。由於目前公開上市實行核准制,因此如何使得成立的股份公司具備上市標准並上市,這是資產管理公司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建議國家在上市方面給予資產管理公司一定的傾斜政策,以支持不良貸款的證券化。而目前中國法人股股權的轉讓主要是通過兼並的形式進行,因此,如何對債務企業進行重組以滿足兼並企業兼並的要求,這也是資產管理公司面臨的另外一個關鍵問題。股權方案是資產管理公司運作不良貸款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其目的在於,通過股權方案減輕債務企業的財務負擔,便於資產管理公司對債務企業進行資產重組,改善債務企業的業務經營狀況,確保資產管理公司資產的安全並增值,最終實現股權轉讓和變現,以支付資產管理公司收購(或接受)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所需的資金。
再考慮債權方案。
債權方案是一種純粹的證券化融資。其思路如下:首先是實現債權的轉移,即資產管理公司按照一定的折扣率從商業銀行那裡收購不同的不良貸款組合;其次,資產管理公司按貸款的不同類別進行分類組合,形成具有一定現金流的不良貸款池;再次,資產管理公司以該貸款池為依託,發行可流通的債券;最後,資產管理公司所籌債券的收入用於償還收購不良貸款的資金,並負責對債券還本付息。該方案我們定為債權操作方案Ⅰ。
這一債權方案是按照國際上證券化運作的基本模式操作的,但它對資產的質量要求較高,如資產需在未來產生穩定的現金流等。這是因為債券的按時償還是由資產的現金流特徵決定的。因此,對於能夠產生一定的、但並非穩定的現金流的不良貸款,我們可通過設計合理的結構進行信用增級以此增加現金流的穩定性和投資者的信心,這是不良貸款證券化債權方案成功的關鍵。
如果再將該方案衍生一下,則可得到一種較為復雜的債權方案。即在資產管理公司收購不良貸款後,債權轉為股權,然後以股權為依託發行可流通的債券;或者,如果資產管理公司本身接受的就是股權,則也可按這種模式運作。該方案我們定為債權操作方案Ⅱ。

❻ 不良貸款余額控制數完成比例計算方法

銀行不良貸款率是評價金融機構信貸資產安全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率高,說明金融機構收回貸款的風險大;不良貸款率低,說明金融機構收回貸款的風險小。不良貸款率計算公式如下:不良貸款率=(次級類貸款+可疑類貸款+損失類貸款)/各項貸款×100%。

❼ 怎樣審計不良貸款余額的真實性

客觀分析判斷目前中國銀行業的信貸資產質量,應當說資產質量是真實的,披露的不良貸款率基本准確。
首先,已披露的不良貸款信息是真實的。銀行披露的重要經營數據信息,包括不良貸款等資產質量信息都是經過外部審計師審計的,不符合規定要求的,審計師都會要求銀行進行調整,並按調整後的貸款質量分類進行披露。其中大型銀行的外部審計更是由國際知名會計師機構承擔的,說明銀行所有的經營數據都是透明的。貸款質量分類如有重大不實或虛假,無論是銀行還是外部審計師都須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
盡管可能有少數銀行分支機構採取弄虛作假等違規手段來掩蓋其不良貸款,但上級行、監管部門通過各種方式的監測控制、現場檢查以及外部審計,都會對此提出糾正或調整分類。當然也不排除在正常關注類貸款中仍還會有個別事實不良貸款。從總體上看,現在銀行披露的不良貸款應當是真實的。
其次,資產保全與風險緩釋措施是銀行化解風險的重要方式。有人認為現在銀行資產質量不實的一個重要理由是,不少銀行的分支機構都在通過借款合同要素的調整、展期、重組甚至借新還舊等方式來掩蓋真實的信貸資產質量。
現在宏觀經濟運行情況發生了較大變化,市場環境變了,交易模式變了,必然會使得一部分借款人難以繼續履行原先與銀行簽訂的融資合同。銀行也會遇到許多新的不確定因素,需要採取各種不同的風險防範、保全、緩釋、控制、處置等措施來保持信貸資產質量盡可能的穩定。在這種情況下,銀行與借款人商議,對原借款合同要素進行調整修改或展期,達成新的雙方都可接受的、可執行的合同來緩釋風險、保全資產,以適應新的經濟運行。這既是企業維持正常生產經營的需要,也是銀行化解信用風險最重要、最常用的方式,完全符合監管等規制的要求,符合國際銀行業的慣例。不能把銀行這樣的風險管理措施,視為掩蓋真實信貸資產質量的行為。
事實上,這種借款合同要素的調整修改,就是在經濟上行期也普遍存在,只是現在更多了。當然這類操作的基本原則,就是銀行要確保風險不擴大或風險可控,不會對未來的信貸資產質量帶來更大的壓力。例如,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變化,銷售進度大大放緩,原先借款合同中約定的房地產開發貸款期限是按以往快速銷售的慣性思維來設定的,與房地產市場變化後的銷售進度不匹配,導致發生貸款違約的概率大大提高。銀行與借款人需重新協商,根據實際的市場銷售回款等情況,對原合同中的貸款期限、還款方式等一些要素做相應的調整,以使貸款能正常還本付息。針對諸如此類的風險因素,銀行通過這樣一些資產保全與風險緩釋措施,以避免客戶出現技術性違約。
再次,有潛在風險的貸款不是實際的不良貸款。近來不斷有境外機構及其分析師對中國銀行業的資產質量進行分析,認為風險債務或風險貸款率較高,與披露的數據差異較大。這實際上說的是有風險因素或潛在風險的貸款,但時常被人誤解為不良貸款。還有人隨意放大中國銀行業的信貸風險,把一些有潛在風險的貸款認定為不良貸款或稱之為壞賬貸款,並以此為由對銀行披露的不良貸款率提出不實的質疑。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6年4月出版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得出的結論是,中國銀行業有風險債務的比例為15.5%。其定義的「風險債務」是指EBITDA利潤(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不足以償付當年利息的情況。但該報告還統計了樣本企業連續兩年的風險債務,這一比例就降到了9%,下降了6.5個百分點。顯然,有風險因素的貸款不是實際的不良貸款。按此推測,如果統計連續三年,樣本企業的風險債務可能會降至更低,這就與銀行業披露的數據大體吻合了。這也說明中國銀行業的信貸資產質量是真實的。即便一家企業連續多年都有以上債務風險,那也只是提升了違約的概率。只要企業有履約意願和其他償債來源,就不一定會發生違約。
從實際情況看,有些潛在風險因素確實會導致貸款劣變為不良,但大部分都不會劣變。據對工商銀行的逾期貸款跟蹤分析發現,有70%的逾期貸款風險可控,其中有近半是技術性的,逾期時間不足10天。只有大約30%的逾期貸款預期會有損失。如工作做得實一點、細致一點,有相當部分逾期貸款是可以不逾期的,不會有那麼大的剪刀差,也會減少一些人的疑問。
可見,有潛在風險因素的貸款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需要透過表象來做些具體的、有深度的解剖分析。但從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確實須引起高度關注,稍有不慎,對風險因素、潛在風險不及時採取措施或措施不力,就會有更多的潛在風險轉變成現實風險。因此必須要提前做好風險防控工作,盡可能避免或降低對信貸資產質量的影響。事實上,這也是銀行信貸風險管理最重要的內容。
最後,正確看待不良貸款的批量轉讓處置。近年來中國的商業銀行通過批量轉讓方式處置不良貸款的比例逐步增大,從2013年的10%升至2015年32%。由此也有人認為,銀行通過這種批量轉讓的方式,把不良貸款移出表外,是在掩蓋不良貸款。
現金清收、呆賬核銷是銀行不良貸款處置的最主要的方式,批量轉讓實際是現金清收和呆賬核銷兩者的結合。批量處置不良貸款也是國際上常見的一種不良貸款處置方式,所以本身不存在掩蓋不良貸款的問題。從中國目前的情況分析來看,銀行不良貸款的核銷、抵債等處置,要受到一定的政策約束和市場環境的限制,有些貸款還會因情況變化多、相互交叉多、涉及的責任人多等因素,難以及時核銷,有些抵押物很難處理,這與國際上的同類銀行有較大的差異。雖然資產證券化已經啟動,但也只是嘗試性的,目前市場還很小,且受到流程長、環節多、成本高等方面約束,遠不能滿足銀行對不良貸款處置的需求。債轉股也在探索,但需研究的問題可能更多。
商業化批量轉讓處置不良貸款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受到銀行業的歡迎。但由於可以參與批量處置的機構很少,批量轉讓的市場有限,而需求則在不斷增大,導致不良資產的價格逐步走低,轉讓成本增大。有的批量轉讓包的受償率已不足貸款面值的10%,有的甚至是基本沒受償。
正是現行的不良貸款批量轉讓處置渠道、方式等比較窄,缺乏足夠的市場空間、合適的投資者、相應的工具,迫使銀行在現有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框架內,試圖通過創新來尋找新的批量轉讓處置途徑和方式,使不良貸款能夠得到更有效的處置。

❽ 四季度不良貸款余額控制指標得分,等同於不良貸款比例控制指標得分。又以哪個為准

二個指標控制的內容是一致的。
不良貸款余額控制指標是以絕對額形式表示,
不良貸款比例控制指標是以不良率的形式表示,
根本上是一致的。
考核上只要取一種就可以了。

❾ 關於銀行不良資產的處置

這是我最近的作業哦

銀監會1月公告顯示,2004年,主要商業銀行(指4家國有商業銀行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7176億元,比年初減少3946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3.2%,比年初下降4.6個百分點。這是不良貸款繼2002年、2003年後的連續第三年「雙下降」。
但是,如果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剝離的因素不包括在內的話,那麼情況就不是這樣了。2004年6月份,通過剝離和核銷手段,中行、建行和交行對不良貸款集中處置不良貸款合計為4364億元,超過了2004年不良貸款減少的3946億元。如果考慮到這個因素,2004年主要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實際水平將不是「雙下降」,而是結束了過去兩年不良貸款余額持續下降的趨勢,不良貸款余額反而增加了418億元。
也就是說,盡管從中國銀監會公布的數據來看,國內銀行不良貸款狀況是有所好轉,但其中「技術性」成分不少。如果加上有些商業銀行可能通過貸款重組、借新還舊等形式,將不良貸款顯現的時間延後,以此來滿足監管部分之要求,那麼國內銀行的不良貸款是增是減更是令人質疑了。正如一些海外的研究機構所預測的那樣,2005年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將有顯著增加跡象。
以准備上市的建行為例,雖然目前建行的不良貸款率僅為3.91%,但在1999年向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出售了2500億元不良貸款之後,建行在2002年底的不良貸款率曾高達16.97%.2003年重組開始後,經過國家注資,以賬面價值50%的價格出售1289億元不良貸款,以及核銷569億元不良貸款之後才達到目前一個「干凈」的水平。
降低不良資產三大辦法:專人催收 沖銷 出售企業國有股
銀行自身成立專門機構或指定專人催收。仍留在銀行的不良資產,一類是已無收回可能的呆賬,一類是1996年《商業銀行法》生效、商業銀行自主權擴大後發生的應收未收的貸款及其利息。這後一部分不良資產發生時間不長,情況明朗,收回的可能性較大,應由債權銀行成立專門機構、調集專人催收。對主動想辦法歸還拖欠貸款的企業,銀行應積極給予其所需的新的貸款支持,以鼓勵形成良好的社會信用風氣。
加大對不良資產的沖銷力度。對已無收回可能的不良資產,只能用各種辦法沖銷。
國有銀行和國有企業在實行股份制改革,公開發行股票後,可考慮出售部分國家股權,用所得資金沖銷不良資產,償還銀行貸款。

❿ 建設銀行如何做到不良貸款率下降3個百分比點的

他們有很多套路的,什麼貸款證券化,將不良貸款做成債券出售給別人,風險別人承擔,這樣它的不良貸款就下降了!

閱讀全文

與不良貸款證券化不良貸款余額減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農行員工買房公積金貸款利率 瀏覽:916
工作不到半年貸款 瀏覽:705
父母的房子能抵押貸款嘛 瀏覽:956
企業網路貸款平台需要資料 瀏覽:281
上海公積金貸款哪裡咨詢 瀏覽:896
農行貸款利息每個月幾號 瀏覽:886
貸款人本人的手機號能過戶嗎 瀏覽:265
網上貸款怎麼都被拒絕啊 瀏覽:450
貸款人還不起錢會找擔保人嗎 瀏覽:23
秦皇島市正規小額貸款 瀏覽:524
公積金貸款需要流水賬單嗎 瀏覽:276
房子貸款沒有還完怎樣過戶手續 瀏覽:781
長春軍人無息貸款 瀏覽:668
車貸款沒還不能過戶嗎 瀏覽:375
短期貸款半年利率 瀏覽:409
網上找人貸款在哪裡 瀏覽:693
哈爾濱市正規貸款公司地址 瀏覽:817
貸款買房銀行流水收入證明不夠 瀏覽:61
定西市農村扶貧貸款 瀏覽:46
小額貸款黑戶可以貸6000分期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