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普惠領域小微企業貸款增長情況如何
7月24日消息,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6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29.15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增速比上季末低0.1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9.03萬億元,同比多增1.06萬億元。貸款投向呈現以下特點:
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速提升。6月末,本外幣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余額86.20萬億元,同比增長9.3%,增速比上季末高0.4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5.19萬億元,同比多增7668億元。
個人住房貸款增速放緩。6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35.78萬億元,同比增長20.4%,增速比上季末高0.1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54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39.2%,佔比比上季末高0.1個百分點。
住戶消費性貸款增長持續回落。6月末,本外幣住戶貸款余額44.13萬億元,同比增長18.8%,增速比上季末低1.2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6萬億元,同比少增1721億元。其中,本外幣住戶消費性貸款余額34.47萬億元,同比增長21.1%,增速比上季末低2.3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94萬億元,同比少增4539億元。
❷ 2021小微企業不良貸款率
銀行業金融機構用於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50.0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9.1萬億元,同比增速24.9%。
❸ 多個領域貸款利率下調!3月新發放個人房貸利率比年初低17個基點
一季度貸款投向有何變化?央行最新數據給出了「答案」。
5月6日,央行發布《2022年一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一季度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01.01萬億元,同比增長11.4%;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8.34萬億元,同比多增6636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報告披露了企事業單位貸款、工業中長期貸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綠色貸款等多個領域的貸款數據。記者注意到,多個領域新發放貸款利率有所下降。
例如,涉房貸款方面,報告指出,一季度房地產開發貸款增加2900億元,比上年四季度多增4414億元。3月份,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為5.42%,比年初低17個基點。
央行表示,一季度,人民銀行繼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在「量升價降」的同時實現結構進一步優化。一季度人民幣各項貸款新增8.34萬億元,同比多增6636億元,多增較多。企業和個人貸款利率也普遍回落。從貸款投向結構看,金融業較好地實現了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有力支持。
普惠貸款保持較快增長
記者注意到,一季度投向工業、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的貸款保持快速增長。此外,普惠領域的支持持續加大力度。
央行表示,工業是穩住宏觀經濟大盤的重要支撐,基礎設施建設是提振投資需求的重要領域。一季度,本外幣工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20.7%,比各項貸款高9.7個百分點;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13.2%,比各項貸款高2.2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和基礎設施類企業貸款平均利率分別為4.33%和4.24%,均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2個基點。金融體系有力保障了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
報告指出,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保持較快增速,信用貸款佔比提升,新發放貸款利率繼續降低。從數據上來看,2022年一季度末,人民幣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余額28.48萬億元,同比增長21.4%,比上年末低1.8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1.98萬億元,同比多增178億元。
2022年一季度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20.77萬億元,同比增長24.6%,增速比上年末低2.7個百分點,其中信用貸款佔比18.9%,比上年末高0.8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1.55萬億元,同比少增241億元。農戶生產經營貸款余額7.25萬億元,同比增長14.1%;創業擔保貸款余額2513億元,同比增長11%;助學貸款余額1434億元,同比增長12.3%。3月份新發放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為4.93%,比年初低17個基點。
央行稱:「一季度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24.6%,其中對個體,也就是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貸款同比增速是21.3%,均比各項貸款增速高出10個百分點以上。這些貸款的投放有力支持了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紓困幫扶,有利於穩住市場主體。」
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回落
今年以來,已有上海、廣州、深圳等多個城市房貸利率不同程度下調。此前,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稱,近期,房貸利率下調主要是發生在銀行層面。3月份以來,由於市場需求減弱,全國已經有一百多個城市的銀行根據市場變化和自身經營情況,自主下調了房貸利率,平均幅度在20個到60個基點不等。
報告指出,一季度房地產開發貸款環比多增,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回落。從數據上來看,2022年一季度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53.22萬億元,同比增長6%,比上年末增速低1.9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7790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9.3%,佔比較上年全年水平低9.8個百分點。
一季度末,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12.56萬億元,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增速比上年末低1.3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2900億元,比上年四季度多增4414億元。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8.84萬億元,同比增長8.9%,增速比上年末低2.3個百分點。3月份,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為5.42%,比年初低17個基點。
此外,住戶貸款增速減緩,消費貸款利率大幅下降。2022年一季度末,本外幣住戶經營性貸款余額17.1萬億元,同比增長16%,比上年末低3.1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8887億元,同比少增2414億元。住戶其他消費性貸款(不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16.42萬億元,同比增長7.1%,增速比上年末低2.4個百分點;一季度減少1502億元,同比少增3585億元。3月份,新發放住戶其他消費貸款利率為7.68%,比年初和上年同期分別低67和41個基點。
央行表示,在消費領域,金融機構也通過降低貸款利率積極地推動活躍個人消費。一季度,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回落,3月份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為5.42%,比年初低17個基點。消費貸款利率降幅更大,比年初下降了67個基點,有助於進一步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頭作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日,央行召開專題會議強調,執行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及時優化房地產信貸政策,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❹ 2019年一季度以來,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是否有明顯改善
央行數據顯示,小微企業貸款投放持續增加。截至3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0萬億元,同比增長19.1%;一季度增加5529億元,同比多增2899億元。不僅總量增加,小微企業貸款的覆蓋面也在穩步擴大,3月末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小微經營主體2281萬戶,其中一季度增加142萬戶,同比多增108萬戶。
❺ 銀行業對實體經濟發放貸款余額近120萬億嗎
2018年7月4日,中國銀行業協會在河北雄縣發布《2017年中國銀行業社會責任報告》,報告指出,2017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19.03萬億,同比增長13.2%。
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發布了上述報告,報告主要包括八部分內容。
一是銀行業穩健運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截至2017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252萬億元,同比增長8.7%,增速較2016年下降7.1個百分點;總負債233萬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較2016年下降8.2個百分點。
四是踐行普惠金融理念,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金融服務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截至2017年末,銀行業涉農貸款余額31萬億元,同比增長9.64%;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0萬億元,同比增長15%,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2.67個百分點,並且自2015年以來,連續三年實現了小微企業貸款增速、戶數、申貸獲得率「三個不低於」目標。
報告特別提到,在2017年,為全面提升銀行業無障礙服務水平,推動我國銀行業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向制度化、規范化、標准化的縱深發展,《銀行無障礙環境建設標准》完成制定,規范和引導全行業金融機構更好地滿足殘疾人客戶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
五是積極發揮金融科技作用,不斷改進消費者體驗和服務效率。截至2017年底,全國布局建設自助銀行近17萬家,布放自助設備超過80萬台,其中創新自助設備11萬多台,客戶金融服務獲得感持續提升,體驗日益優化。2017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達2600億筆,同比增長46%;離櫃交易金額達2000億元,同比增長32%;行業平均離櫃業務率達87.58%。
六是把握機遇,主動適應擴大對外開放新形勢。截至2017年末,共有10家中資銀行在2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了68家一級機構,其中包含17家子行、40家分行、10家代表處、1家合資銀行。
七是推進綠色發展,共建美麗中國。截至2017年6月末,國內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余額8.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7.1%;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為1.69萬億元,節能、環保項目和服務貸款余額為6.53萬億元。
八是投身公益事業,不忘初心反哺社會。2017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公益慈善投入總額達10.36億元;員工志願者活動時長95.83萬小時。截至2017年底,公益慈善項目達3307個。
❻ 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分析
中小銀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我國中小銀行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浦發銀行(600000.SH);招商銀行(600036.SH);興業銀行(601166.SH);中信銀行(601998.SH);民生銀行(600016.SH);光大銀行(601818.SH);平安銀行(000001.SH);華夏銀行(600015.SH);北京銀行(601169.SH);盛京銀行(HK.02066);重慶銀行(601963.SH);寧波銀行(002142.SZ);廣州農商行(01551.HK);重慶農商行(601077)。
本文核心數據:新三板發行規模;私募債行規模;小微企業貸款余額
疫情常態下中小企業融資需求下降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我國中小企業生存環境急劇下降,據銀行家問卷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1季度以來,我國中小企業貸款需求指數波動下降,截止2021年1季度,中小企業貸款需求指數分別下降至62.3%和72.3%。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中小銀行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❼ 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持續下降,未來該何去何從
財經57號|疫情之下小微企業的貸款情況怎樣?這些數據告訴你真相
疫情猶如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浪,讓不少企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有的小微企業在風浪中搏擊壯大,有的則面臨「生死存亡」的關口。這時,及時、足量的資金支持,將成為企業應對風浪的「壓艙石」。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有關負責人日前就4月份金融統計數據情況答記者問時,為4月份小微企業貸款情況下了判斷——量增、面擴、價降、結構優化。
當前,小微企業獲得貸款情況如何?恐怕需要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一、有多少小微企業獲得了貸款?
今年前4個月,一共新增了117萬戶小微經營主體獲得普惠小微貸款。這117戶的增長趨勢是:1至2月18萬戶、3月71萬戶、4月28萬戶。
截至今年4月末,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中,製造業、批發零售業和建築業企業貸款分別佔39.3%、29.7%和7.6%,合計佔76.6%。
為什麼說貸款結構優化了呢?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上述勞動密集型企業在疫情中受到沖擊較大,信貸資金及時支持這些企業解決流動性問題和復工復產,對「保就業」也起到明顯促進作用。
總而言之,4月份,在各項政策引導下,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普惠領域的信貸支持,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從小微企業貸款情況看,「量增、面擴、價降、結構優化」的特點更為突出。
❽ 普惠領域小微企業貸款成效初顯嗎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6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29.15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增速比上季末低0.1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9.03萬億元,同比多增1.06萬億元。貸款投向呈現以下特點:
普惠領域小微企業貸款增長加快。6月末,人民幣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5.40萬億元,同比增長12.2%,增速比上季末低2.1個百分點,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業貸款增速分別高1.2個和2.5個百分點。6月末,普惠領域小微企業貸款(包括單戶授信小於500萬元的小微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及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余額7.35萬億元,同比增長15.6%,增速比上季末高3.6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5743億元,同比多增3836億元。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❾ 2022上半年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55.8萬億元,這數據說明了什麼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在想方設法的掙錢,有的人是給別的老闆打工進行掙錢,而有的人則是自己創業掙錢,不過不是每個人都有第一桶啟動資金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像銀行貸款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根據大數據顯示,2022上半年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55.8萬億元,這組數據說明了2個情況,第一創業的企業比較多,市場比較活躍;第二說明了各家貸款公司對於小微企業扶持力度很大,積極保障這些企業資金的審核和發放,這樣整個市場才能盤活。
三、我國對於如何創新新的貸款模式,更好的幫助小微企業發展一直在探索創新。
雖然這組數據比較好看,可是仍然有些小微企業貸款比較困難,基本上他們沒有什麼可以抵押的東西,所以我國相關部門一直在探索新的抵押方式,比如用知識產權進行貸款等方式,讓更多小微企業能夠貸款到資金進行發展。
❿ 銀保監:2020年穩妥處置高風險機構 落實"房住不炒"
2020年銀行保險業發展方向如何?銀行保險業是否面臨更為嚴格的監管?金融風險下一步如何治理?
銀保監會近日召開2020年全國銀行業保險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定調2020年銀行保險發展方向。
2020年,要穩妥處置高風險機構,壓實各方責任,全力做好協調、配合和政策指導。繼續拆解影子銀行,特別要大力壓降高風險影子銀行業務,防止死灰復燃。堅決落實「房住不炒」要求,嚴格執行授信集中度等監管規則,嚴防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
2020年工作重點有哪些
2020年,銀行保險業監管重點任務有哪些?
根據記者梳理,銀保監會年度工作會議主要涉及防風險攻堅、普惠金融、金融對外開放、中小銀行治理等幾方面重點內容。
銀保監會強調,要堅決打贏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大力做好「六穩」相關工作,推動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引導資金更多投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全面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在防風險方面,要穩妥處置高風險機構;繼續拆解影子銀行;嚴防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嚴肅查處違法違規搭建的金融集團;深入推進網路借貸專項整治;配合地方政府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重組;有效防範化解外部沖擊風險。
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方面,要抓緊出台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辦法;強化對民營企業特別是民營製造業企業金融服務;加強社會服務領域金融支持,落實支持生豬生產金融政策措施;助力打贏脫貧攻堅和污染防治攻堅戰;大力發展綠色金融。
在對外開放方面,今年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已出台政策落地見效。同時,完善公司治理,全面加強資產和負債質量監管,探索完善銀行保險機構恢復與處置機制,抓緊研究確定國內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名單等。
影子銀行、房地產、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仍是重點工作
2019年,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共處置不良貸款約2萬億元,商業銀行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納入不良資產管理。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風險持續收斂,三年來影子銀行規模較歷史峰值壓降16萬億元。問題金融機構得到有序處置,保險領域重點風險得到緩解。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影子銀行、房地產、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仍然是重點工作,沒有放鬆跡象。
據穆迪測算,2019年前三季度,廣義影子銀行資產減少人民幣2.1萬億元,到第三季度末時降至人民幣59.2萬億元。2019年9月底此類資產占名義GDP的比例為62%,低於2018年年末的68%和2016年末87%的峰值。
此前,《中國銀保監會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針對有序化解影子銀行風險也提出明確要求:推動業務平穩過渡、規范轉型;逐步清理壓縮不合規的表外理財非標資產投資、表內特定目的載體投資、同業理財等業務規模,嚴控銀信類通道業務;按照業務實質實施一致性、穿透式、全覆蓋風險管理,嚴格適用相應的風險分類、資本佔用和撥備計提等要求等。
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兼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肖遠企此前表示,影子銀行的治理是有重點的。「不是說影子銀行都不好,這其中也是有合規的。我們治理的是高風險、不合規、加通道的影子銀行,主要是隱藏風險、資金空轉、作為掩蓋金融風險工具的影子銀行等高風險違法違規的金融活動。」
對於網路借貸風險治理,銀保監會稱,網路借貸風險大幅下降,機構數量、借貸余額及參與人數連續18個月下降。
對此,曾剛認為,網路借貸、互聯網保險納入其中,意味著互聯網金融的整治還在進行中,今年有可能進入到收官階段。作為防風險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將繼續鞏固過去已取得的成果,防止反彈,機構層面繼續精準拆彈,分類施策。
實際上,自2016年國務院印發《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後,互金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已過去三年。2020年互聯網金融嚴監管仍將常態化,行業的主旋律依舊是加速轉型與退出。
網路借貸風險出清方面,根據零壹智庫統計,截至2019年年末,共監測到平台6351家,其中非正常運營平台為6056家,僅有295家平台正常運營,存活率僅為4.64%,不足5%。
截至2019年底,共有9個省及直轄市宣布轄區內平台全部取締,分別是湖南省、山東省、重慶市、河南省、四川省、雲南省、河北省、甘肅省、山西省。
蘇寧金融研究院報告表示,隨著「強監管」以及更多正規持牌機構的介入,互聯網金融「野蠻生長」的時代已然落幕。利用互聯網技術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和品質已經逐步成為業界的共識和標配。
此外,會議還強調,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傾向趨緩,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逐步化解。市場亂象存量問題持續減少,增量問題得到遏制,一批重大非法集資案件得到嚴厲查處。
2019年8月初,銀保監會辦公廳曾發文決定,在32個城市開展銀行房地產業務專項檢查工作,將嚴厲查處各種將資金通過挪用、轉道等方式流入房地產行業的違法違規行為。
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超25%
中小企業被稱為中國經濟的「毛細血管」,是名副其實的發展生力軍、就業主渠道,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在過去一年備受關注。
2019年12月,國務院印發《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從優化銀行服務體系、完善直接融資制度、健全增信體系等方面對破解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進行全面部署。
可以說,2019年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不斷提升。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9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7萬億元,較上年多增1.1萬億元。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約18萬億元,較年初增長9.5%。民營企業貸款累計增加4.25萬億元。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1.6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5%。5家大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長超過55%,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下降超過1個百分點。
1月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強調,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持續加大支持力度,切實民營和小微企業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會議明確,抓緊出台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辦法,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要再降0.5個百分點,貸款增速要高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5家大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於20%。這與近期召開的國常會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思路一脈相承。
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應把民營和小微企業真正當成銀行的「用戶」,從信貸支持、直接融資、增信體系等方面採取有效措施,逐步破解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問題,為民營和小微企業改革發展創造更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抓緊確定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名單
早在2019年4月30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金融資產風險分類暫行辦法》,金融資產分類進一步細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會議強調,要全面加強資產和負債質量監管,在現有五級分類基礎上,細化分類規則,提高資產分類准確性。盡快制定負債質量監管辦法,提高銀行保險機構,特別是中小機構負債的穩定性和匹配性。
銀保監會表示,要探索完善銀行保險機構恢復與處置機制,會同相關部門抓緊研究確定國內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名單。區分系統重要性與非系統重要性機構,實施差異化監管。完善處置程序,壓實處置責任,健全損失分擔機制,形成健康有序的金融治理體系。
在業內專家看來,全面加強資產和負債質量監管,提高銀行保險機構特別是中小機構負債的穩定性和匹配性至關重要。
曾剛表示,現在對整個金融資產的分類更加准確,更能及時反映銀行真實資產質量,「2020年會推廣金融資產分類過渡。」
他認為,總體來講,隨著整個銀行業發展理念逐步趨於理性,加之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2019年下半年以來,在經歷了個別銀行風險事件沖擊之後,中小銀行的流動性壓力開始逐步緩解,目前流動性分層情況已極大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