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網上那麼多假的小額貸款公司,為什麼就沒人管一下啊!
編者:歷史是一面鏡子,然而有誰會面對這面無情的鏡子照一照呢?
尤努斯的小貸模式
1979年,由孟加拉國經濟學家尤努斯(Muhammad Yunus)主導設立的孟加拉國小貸機構——孟加拉農業銀行誕生了;主要是針對貧困人口和貧困程度最集中和最高的農村而設立。在尤努斯的理論中倡導給窮人脫離貧困的「第一筆錢」的普惠式金融體系,有別於嫌貧愛富的傳統金融。1982年,孟加拉國國會正式通過法案《1983年特別格萊珉銀行法令》,孟加拉農業銀行正式成為孟加拉國的獨立商業銀行,專門從事向窮人發放小額貸款業務。2006年尤努斯因此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孟加拉農業銀行的小貸服務風格是顛覆性的,沒有富麗堂皇或者考究的營業部,而是由職員主動到鄉村尋訪客戶,因為當地很多農村窮人不識字,借貸者很可能是文盲,所以孟加拉農業銀行的借貸不需要簽合同,利息計算也有傾斜性,只計單利,收取低於銀行貸款的固定年化利息,而其它的孟加拉國的商業貸款是計收年化復利。
孟加拉農業銀行的小貸模式創造了一種特殊的信用結構,必須有5~6人組成的「團結小組」才有貸款資格,小組成員之間相互監督償還記錄,小組成員之間還有連帶擔保責任。這種建立在社會評價+連帶責任基礎上的擔保體系,曾經給孟加拉農業銀行帶來過可謂輝煌的98%的貸款償還率,遠超普通商業銀行,孟加拉農業銀行的小額信貸模式也因之名聲鵲起。
孟加拉農業銀行小額信貸模式的成功在眾多國家引發復制浪潮,比如亞洲的菲律賓、尼泊爾等,據報道全球有50個國家先後復制了格萊珉—孟加拉農業銀行的小貸體系,成功救助了很多在貧困線掙扎的人們。
自此小額貸款逐步在全球形成風潮,其基本屬性是為居住在諸如城市貧民窟、貧困農村等地的低收入人群提供所謂「超低金額」貸款,也許是數百美元、也許是數千美元,為缺乏資金的又不可能從傳統金融機構通過抵押等信用審核環節得到貸款者,提供足以開辦一個小生意、小企業的最初資本,比如擺賣小商品的攤位,街邊小吃點甚至走街串巷的游動小販,除做小買賣之外亦或是小作坊式的生產企業等等。
地處矽谷的美國聖何塞市有一個社區貸款開發機構LDC成立於1993年,屬非盈利機構,專門對有需要的低收入者發放「超小額貸款」,成為矽谷地區規模最大的小貸機構,且還款率良好。
由於印度金融機構把小額信貸作為追逐高額利潤的工具,原本為窮人「送出」第一筆錢的小額信貸被利用來以追逐高額盈利潤為目的,金融泡沫也隨之而來。
蛻變後的小額信貸被媒體斥責為「泛濫」和「瘋狂」,其追逐高額利潤的利器之一是高利息,二是不斷增加業務數量、三是等額本息的復利計息和還款方式、四是高額的罰金、五是暴力催收。建立在成千上萬個體上的小額信貸體系,泡沫被吹破是必然的。
2010年11月,印度信貸危機初現。 在印度安德拉邦發生了70多起200餘人集體自殺、九個月內有近1.5萬人因無法歸還利滾利小貸而自殺的惡性事件(印度扶貧貸款成窮人「索命錢」 九個月萬人自殺《搜狐新聞中心國際新聞2011年01月02日02:54》)。高昂的利息壓垮了借貸人,爆發了大規模的反小貸遊行示威。
眼看局勢惡化,印度安德拉邦政府緊急頒布了限制小額信貸的法令,號召人們抵制小貸的「盤剝」,具體方法是停止還款,也稱債務違約,嚴禁小貸公司催債,截斷小貸行業從銀行融資的來源、凍結小貸機構的銀行賬戶、追究「糾纏」債務人的放貸機構人員的刑責。
對發生在印度的小貸危機孟加拉國政府也高度重視,迅速頒布了限制小貸的新法令。由於印度和孟加拉政府及時制止,小額信貸的狂熱膨脹得到了有效扼制。
印度小額信貸危機發生前幾個月,小貸之父尤努斯一再疾呼:小貸變身利潤高增長行業的後果,只能孕育出一批唯利是圖者,終將危害窮人的根本利益,動搖社會穩定的基礎,與小額信貸創始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馳。尤努斯明確指出:小額信貸已經完全不再是創始之初目的是為幫助貧窮的人和貧困家庭脫貧,而是成為現代金融行業、金融巨頭們、放高利貸者,打著合法斂財的幌子進行金融掠奪,貪婪吸食窮人和貧困家庭血漿的工具。
如今形形色色的小額信用貸款遍地開花、令人眼花繚亂,隨便租間街邊房就可無證開張並名目張膽地掛牌經營小額信貸業務、隱藏在寫字樓里的無證小貸公司更是不計其數,走在大街小巷、樓道間,房門口處處貼滿小額信貸小廣告和散發小額信貸廣告的人;網路貸、校園貸更是以誘人的詞藻吸引著人們的眼球,甚至正在工作、開會、開車時也無端地被小貸人員打進騷擾電話。這種在印度復制過程中發生了蛻變、並帶來非常惡劣社會後果的小額信貸,早就被印度和孟加拉國政府明令禁止,反而在我國卻大行其道,且已經給我們帶來了同樣的社會惡果。
在媒體爆出了很多起大學生和企業主因無法償還小額信貸公司欠款而自殺的消息後,又驚聞陝西咸陽培華學院一大學生、陝西商洛縣一農民、重慶郵電大學移動學院一學生謝波、綿陽某大學一學生均是因還不起小貸公司欠款自殺,這不得不讓人發出質問:這時下流行的各種形式的小額信用貸款,真的有那麼好?一個好的金融產品為何會產生如此惡劣的社會後果?難道非得要像印度安得拉邦一樣出現集體自殺的惡性事件才能夠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據媒體報道:
商洛男子網路借貸無力償還 壓力巨大服葯自殺(騰訊大秦網商洛瞭望台朱忠鑫2017-05-26 15:54)
男子借貸寶貸款無力償還選擇自殺 網友稱:網貸如魔鬼(名家頻道2017-05-27 14:27:28)
大學生欠款跳樓自殺,校園貸還是高利貸?(新京報評論2016-03-21 11:12)
河南男子欠款70萬自殺 當地小額信貸野蠻生長(新京報劉子珩2016-08-15 08:35)
男子網路借貸1500元 一個多月以後欠款達10613元 (網 易 新聞中心 > 新聞 >2017-04-30 09:08:00來源: 台海網(廈門))
鄭州一大學生欠巨額貸款 無力償還留遺言後跳樓(大河報 河南電視台法治頻道2016-03-17 14:19)
女大學生陷「校園貸」自殺,如何才能不讓悲劇重演(2017-04-21 15:56:51來源: 新華社新媒體專線(廣州)
陝西大三男生家中自殺 疑不堪校園貸逼債(京華新聞2017-07-03 11:04京華網)
無力償還網上貸款 大學生溺水身亡疑為自殺(重慶廣電2017-07-05 20:42{NONE}新聞中心)
大學生無力還網貸自殺 1分鍾申請1天放款額度50萬(新華社北京3月19日新媒體專電 題:網路貸款進校園 「福音」還是「陷阱」?新華社「{NONE}事」記者郭敬丹 馮大鵬)
.......
事實勝於雄辯,一個好的金融產品是絕對不會產生如此惡劣的社會後果的!鐵的事實只能說明:小額信貸這個金融產品在設計時就只是為了追求自身高額利益而不顧債務人的死活。它猶如一個巨大的金融黑洞吸干債務人的血汗,使其更加貧窮,給社會製造不穩定的禍根(印度小貸危機造成的社會動盪就是一個典型例證)。小額信貸行業的泛濫、無序和貪婪,正在給自己的未來自掘墳墓......人們不禁要問:小額信貸危機離我們還遠嗎?
B. 小額貸款有哪些危害,為什麼我們要遠離它
現在社會上漸漸流行起了「貸款」這兩個字。不過銀行的貸款一般來說金額較大,不支持小額貸款。不過現在漸漸出現了小額貸款,然而小額貸款有許多的危害,讓許多人都敬而遠之。
那麼小額貸款有什麼危害呢?周所周知,貸款就像借錢,現在到手了,以後遲早都是要還的。但是當還錢的時候就不僅僅只是本錢那麼簡單了,而要付高額的利息。就像賭場中的貸款那樣,利滾利,滾到最後將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數字,甚至可能是本金的幾倍之多。借一塊錢,最後還好幾塊錢,是很多人都承受不了的。
而且小額貸款以青少年、學生黨居多。他們沒有自己的收入來源,但是確有許多想買的東西,於是就想到了小額貸款,想著先借點小錢,以後再還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很多人在還款的日期,往往拿不出那麼多的錢,於是想到了從另外的地方在貸款,拆了東牆補西牆嘛。到了下次還是這么做,然後一直重復循環,到了最後達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新聞里關於大學生貸款,最後還不出錢而自殺的新聞也是層出不窮。甚至有些學生因為互相攀比,而欠下了幾十萬、上百萬。那些自殺的學生確實是一了百了,但是他們的父母呢?他們的父母將承受孩子欠下的巨額貸款。
小額貸款能夠讓一些在短時間內拿到大量的金錢,有些人就忘乎所以,忘記了一切,等到最後才追悔莫及,但是天底下沒有後悔葯,早知如此又何必當初呢?
C. 小額貸款的起源
從國際流行觀點定義,小額信貸指向低收入群體和微型企業提供的額度較小的持續信貸服務,其基本特徵是額度較小、無擔保、無抵押、服務於貧困人口。小額信貸可由正規金融機構及專門的小額信貸機構或組織提供。小額信貸組織按照業務經營的特點,分兩類:商業性和福利性,也稱制度主義和福利主義。前者更強調小額信貸管理和目標設計中的機構可持續性,以印尼的人民銀行為代表;後者則更注重項目對改善貧困人口經濟和社會福利的作用,以孟加拉鄉村銀行為代表。很多企業在小額貸款里脫穎而出例如紫清金融是一家集財富管理、信用風險評估與管理、信用數據整合服務、小額貸款行業投資、小微借款 咨詢服務與交易促成綜合性P2P領域的領航者之一,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普惠金融與財富管理服務。宜保通專注建築工程領域資金借貸,並提供中小微企業創業及經營資金融通,個人消費貸款的綜合網路服務。唯我貸為小微企業和民間資本打造最高速的融資平台,積極探索債權融資領域的最佳途徑,致力創建具有特色的高速、有效、合法的網路借貸平台。將出借人和借款人進行自主配對,為國內廣大個人和中小企業解決最急需的貸款和融資問題。解決貧困人口問題是世界上大部分國家所面臨的巨大困難,因為,由貧困所引發的種種社會問題,會導致整個國家的動盪,小額貸款通過改善低收人人群的經濟狀況,可以大幅度地增加社會整體上的有效需求,促進社會投資生產和國民經濟發展。小額擔保貸款最早起源於孟加拉國。上世紀70年代,穆罕穆德·尤努斯在孟加拉國創辦了孟加拉農業銀行格萊珉(Grameen,意為鄉村)試驗分行,格萊珉小額信貸模式開始逐步形成。尤努斯提出對資本主義進行改革,原始的資本主義提倡的是競爭和資本追逐利潤的本性,尤努斯提出改變原有的資本模式理論。因為,首先,任何人都有作為企業家的潛質,即使是一個非常窮的人,也同樣擁有作為企業家的基本潛質,所以作為企業家或者資本家,他們無權比窮人更優惠,例如稅收政策,土地政策等等。這樣對社會上的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公平的,由於馬太定律的存在,這會導致窮人更窮,富人更富,兩極差距逐漸拉大,從而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其次,社會價值最大化應該取代現有的利潤最大化。應該建立社會價值的取向,使得企業不僅僅局限於貪婪地為股東獲利.在這種理論基礎上,尤努斯成立了格萊珉銀行,提倡貸款應成為一種人權,要建立一個普惠式的金融服務體系。由於資源天然地傾向資本,富人可以利滾利,而窮人沒有第一筆錢,就很難擺脫貧窮。格萊珉提供這第一筆錢,並且相信個人的創造力和潛力,而不需要窮人提供任何擔保。他構建體系,讓窮人結成五人小組進行貸款,利用一層層的信任——鄰里親朋的信任、格萊珉對窮人的信任——提高還貸率。1979年6月,在孟加拉中央銀行的指導下,每一家國有銀行都應提供三家分行啟動格萊珉銀行項目。1983年,孟加拉國議會通過了《1983年特別格萊珉銀行法令》,正式成立了格萊珉銀行。2006年10月,尤努斯因其成功創辦孟加拉鄉村銀行——格萊珉銀行,榮獲諾貝爾和平獎。「格萊珉銀行」已成為孟加拉國最大的農村銀行,這家銀行有著650萬的借款者,為7萬多個村莊提供信貸服務。格萊珉銀行的償債率高達98%,足以讓任何商業銀行感到嫉妒。而且,每一位借貸者都擁有這家銀行一份不可轉讓的股份,占據這家銀行92%的股份(余額由政府持有),這實實在在是一家為窮人服務的銀行、是窮人自己的銀行。「尤努斯取得的成就真是卓越非凡。」尤努斯創辦的格萊珉銀行對傳統銀行規則進行了徹底的顛覆。在他的銀行里,你看不到電話、打字機或者地毯——尤努斯的員工們主動下到村裡地頭去拜訪借款者——他們之間也不簽署借款合同,大多借款人都目不識丁。格萊珉銀行向客戶們收取固定的單利利息,通常是每年20%,相對孟加拉商業貸款15%的復利,這個利率是比較低的。他們的客戶都是那些沒房沒產的窮人,那些還不致窮困潦倒的人則被排除在外。尤努斯發現,把錢借給那些在孟加拉社會里沒什麼賺錢機會的婦女們,通常會給家庭帶來更大的收益:這些婦女們對她們的貸款會更為小心謹慎。貸款申請人還得清楚的了解格萊珉銀行的運作方式,這樣他們才有資格借款。償款通常從借款的第二周開始,盡管看上去會有些壓迫性,但這也緩減了讓借款人承擔在年終償付一大筆錢的壓力。借款者要有6~8人構成「團結小組」,相互監督貸款的償還情況,如小組中有人逾期未能償款,則整個小組都要受到處罰。借款發放和償付每周通過一次「中心會議」公開進行。在孟加拉到處滋生著腐敗的各種機構中,格萊珉銀行以其公開透明的運作而感到自豪。格萊珉模式在50個國家得到了成功復制,如菲律賓的ASHI、Dungganon和CARD項目、印度的SHARE和ASA項目,尼泊爾的SBP項目等,這些項目實施後借款者的生活和收入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據說在我國雲南地區也曾有過格萊珉銀行的試驗。聯合國更把2005年命名為「國際小額信貸年」。
D. 印度富豪成「老賴」,買百億豪宅豪車,為什麼拒還中國銀行120億貸款
說到「富豪」這個詞彙,大家都會打心底里產生佩服之心,因為「富豪」就是金錢的代名詞,俗話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足以說明錢的重要,而現在的人們之所以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社會上產生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因為錢的問題,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但大家有沒有見過這樣的人,他既是一位富豪,也是一位「老賴」,是不是很好奇呢?他就是來自印度的阿尼爾·安巴尼,接下來就說一說他的故事吧。
結語
偉大人格的素質,重要的是一個誠字。——魯迅
他的故事也讓很多人想到了一個中國古老的故事,那就是「農夫與蛇」的故事,在這里農夫就是我國,而蛇就代表著阿尼爾·安巴尼,農夫幫助了蛇,蛇不但不知道回報,反而咬了農夫一口,那到時候如果你再碰到這樣的問題,又有誰願意再出手幫助呢?所以做人一定要先講誠信,還要懂得感恩,只有這樣才會在社會中立足,如果像阿尼爾·安巴尼這樣的不懂得感恩,也不講誠信的商人,恐怕有再好的生意找到他,他也不會成功吧,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這件事的呢?記得留言和關注,謝謝大家!
參考文獻
《禮記》
E. 印度的格萊珉銀行的經營模式是什麼
顛覆傳統的銀行業——格萊珉銀行模式
格萊珉模式顛覆了幾百年銀行業的法典:借貸給無抵押擔保的窮人,同時,能夠贏利,可持續發展。過去三十年中,格萊珉銀行用事實說明了他們的能力和正確性,那麼他們究竟用了怎樣的方法呢?
首先,尤努斯教授研究了傳統的銀行業務模式,發現其中有一些很大的問題,比如:傳統的銀行與信貸公司通常要求全額還款;在貸款到期時拿出一大筆現金,通常會使貸款人心理上很難受,他們就盡可能地拖延還款,於是,在拖延的過程中,貸款數額越滾越大。最終,他們決定根本不還這筆錢了。如此長期而全額償還的貸款,也使得借貸雙方對早期出現的一些問題不予理會;他們不是在問題出現時解決它們,而是希望隨著貸款到期,那些問題會自行消失。鑒於此,尤努斯教授在建立格萊珉銀行的還款模式時,與傳統銀行背道而馳:創立了每周還款模式,每周借貸人只需償還非常小數額的貸款,在日積月累中,就會不知不覺完成還款。這種還款模式現在看來比較平常,但在三十年前的孟加拉,這的確是一個創舉。筆者認為,也正是由於這種還款模式的制定,才保證了格萊珉銀行的高還貸率。
其次,在格萊珉銀行的發展過程中,為了保證赤貧人群的還貸信心,尤努斯教授和他的同事們還創制了一整套發放和收回貸款的機制:他們要求每個申請人都加入一個由相同經濟與社會背景、具有相似目的的人組成的小組,而格萊珉銀行則建立起一些激勵機制,鼓勵那些貸款者在各自的營生中互相幫助取得成功。「小組成員的身份不僅建立起相互的支持和保護,還舒緩了單個成員不穩定的行為方式,使每一個貸款人在這一過程中更為可靠。來自平等夥伴之間的微妙而更直接的壓力,使每一個組員時時與貸款項目的大目標保持一致;小組內與小組之間的競爭意識也激勵著每一個成員都要有所作為。將初始監管的任務移交給小組,不僅減少了銀行的工作,還增強了每個貸款人的自立能力。由於每一組員的貸款請求都要由小組批准,小組就為每一筆貸款擔負起了道義上的責任。當小組的任何成員遇到麻煩時,小組其他成員通常都會來幫助。」舉例來說,一個人想要得到貸款,就必須整個小組先行通過,然後才能申請;如果小組中有一名組員的貸款不能按時地償還,那麼其他組員也就不能再次得到貸款。所以,小組中的每一個人都要在保證自己合理利用並努力償還貸款的同時,幫助和鼓勵或監督其他組員合理利用貸款並不斷努力償還,這樣他們才有共同的機會和希望。
事實上,要組建一個這樣的小組對普通孟加拉人,尤其是孟加拉婦女來說並不容易。他們必須自己找夥伴,做工作,並且只有全員通過格萊美銀行的面試後,才能得到貸款。一個小組要得到格萊珉銀行的認同或認證,可能花幾天時間,也可能要花上幾個月時間。為了得到認同,這個貸款小組的所有五個成員都必須到銀行去,至少要接受七天有關格萊珉銀行政策的培訓,並要通過由一名高級銀行主管主持的口試,表明他們理解了這些政策。而且,每個組員必須單獨接受考試。對此,尤努斯教授認為:「由小組與考試造成的壓力,有助於確保只有那些真正有需要,而且對此十分嚴肅的人,才能夠真的成為格萊珉的成員。那些日子還過得去的人們,通常會覺得那些麻煩不值得。即便認為值得去做,他們也通不過我們的測試,還是會被迫離開小組的。在我們的小額貸款規劃中,我們只需要有勇氣、有抱負的先行者。他們才是能夠成功的人。」
第三,格萊珉銀行不僅提供小額貸款,而且也鼓勵小額存款,這些存款可以在窮人們遇到困難或是尋找其他創收項目時應急。格萊珉銀行要求貸款者將所貸款項的5%存入小組基金,這是小組成員們的共同存款,只要滿足兩個條件(1、其他組員對其申請的數額與用途表示贊同;2、那筆貸款不能超過小組基金總額的一半),任何小組成員都可以從這筆小組基金中得到一筆無息貸款。「在每年數以千計的案例中,小組基金為組員提供的貸款使人們免於季節性的營養不良,得以付醫葯費、學費,為受到自然災害影響的營生重新提供資本,使人們能夠節儉而體面地安葬親人。」
孟加拉國「鄉村銀行」模式,創造了資金回收率100%的奇跡。是國際上公認的、最成功的信貸扶貧模式之一。它以其扶貧面廣、扶貧效果顯著,且銀行自身按市場機制運作,持續發展,顯示出極強的生命力,目前全球有59國家正在復制,而且,既有發達國家,又有發展中國家:
非洲(22):布吉納法索、中非共和國、查德、埃及、衣索比亞、迦納、肯亞、賴索托、馬里、馬拉維、茅利塔尼亞、摩洛哥、奈及利亞、獅子山、索馬里、南非、蘇丹、坦尚尼亞、多哥、烏干達、桑給巴爾、辛巴威 亞洲(16):阿富汗、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中國、斐濟、印度尼西亞、吉爾吉斯坦、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黎巴嫩、馬來西亞、斯里蘭卡、越南、印度 澳洲(1):巴布亞紐幾內亞 美洲(15):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加拿大、智利、哥倫比亞、多米尼加、厄瓜多、薩爾瓦多、瓜地馬拉、蓋亞那、牙買加、墨西哥、秘魯、美國 歐洲(5):阿爾巴尼亞、法國、荷蘭、挪威、波蘭. 摘自: http://ke..com/view/1263492.htm 網路:格萊珉銀行有更詳細的相關內容。
F. 亞投行還會向印度提供貨款嗎
截止6月底,印度獲得的亞投行的貸款約為38.1億美元,包括此前2筆共計12.5億美元的用來協助印度抗擊新冠疫情的貸款。
但不過,亞投行貸款給印度,和此前的國際局勢並未有什麼直接關聯,亞投行雖然總部在中國,也是由中國召集,但是它本質上不是屬於中國的銀行,而是一個國際組織。
亞投行的性質是和世界銀行類似的,雖然世界銀行後面站著美國,但是美國也不是任何時候都能獨家控制世界銀行的。
亞投行,中國只是出資最多的國家,出資額約為298億美元,印度是第二大股東,投資84億美元,俄羅斯投65億美元,德國45億美元,法國34億,巴西32億,英國31億,韓國37億,澳大利亞37億,帶如印尼34億,義大利26億,土耳其26億,沙特25億,伊朗16億,西班牙18億,紐西蘭10億,泰國14億,以上17個國家是出資額達到或超過10億美元的國家,此外,還有幾十個國家承擔了其餘的約148億美元的投資額。
所以么,亞投行對印度的貸款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這個貸款風險不大,一,它的本金還在這里,它要賴賬,前期的投入豈不是就打水漂了,另外,幾十個國家在這里,包括它的前宗主,還有幾個世界大國,印度不會明目張膽地賴賬呢,
所以,看待亞投行貸款給印度,真沒必要把最近的局勢牽扯進來,亞投行雖然掛著銀行的名號,但是其本質上還是一個國際組織,只是,不同的組織不同的功能,比如東盟、歐盟非盟啥的是解決地區很多事務的協調的,亞投行就是很多國家一起聯合起來湊份子搞一個合資銀行,針對亞洲乃至廣大的第三世界國家巨大的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以及其他需求,發放貸款,收取利息,大家一起賺小錢錢。
亞投行的錢只貸給主權國家的政府以及國際組織,而受益的國家在接受貸款獲益的同時,他們往往自己也是亞投行的股東之一,比如印度,出資佔比第二,貸款也很積極,這些貸款,它既要還,同時,作為亞投行的股東之一,其貸款利息收益它也能享有。
而且,也不用擔心印度政府會拿著這筆錢去干其他事情,和世界銀行一樣,任何國家要從亞投行貸款,必須認可一系列限定條件,比如確定資金使用用途,流向,准備怎麼用這些錢,用錢的步驟和流程,而且,這些貸款一般都是按照流程和步驟,一步一步發下去的,完成一步發放一部分,會有人對項目進行追蹤,一旦貸款的國家亂用錢或者挪用錢,那信譽就壞掉了,以後再想借錢,就涼涼了。
印度前腳向亞投行貸款,後腳就找俄羅斯、美國、以色列以及法國購買武器裝備,為的是有更大的資本和中國對抗。難道亞投行成立的初衷就是為各國采購軍火提供資金方面的支持?
亞投行應該是和基礎設施建設相關聯的。可是印度利用貸款提升武力的做法是和該組織培雀的宗旨相背離的。
如果印度再次向亞投行申請貸款,條件符合的話,後者還是會滿足印配行早度的要求的。印度提出申請的時候,肯定不會說用於軍事目的的。就像這次對待中國五十多個app一樣,以危害安全為由一禁了之。
印度封禁中國app,以及延遲中國貨物通關的做法都是有違世貿組織的規則的。直接干肯定是不行的,必須找個借口。加勒萬河谷沖突之後,印度跟打了雞血似的。作的要命!
通過這次事件不難看出,印度的商業環境是相當糟糕的。用個莫須有的罪名,把別國的應用強制下掉。這樣真的對自己沒有傷害嗎?其實這是一損俱損的做法,影響印度的國際信譽。以後誰還敢來印度做生意呢?
對於印度這個不講信用的國家,亞投行不能輕易放款。以後能收回嗎?我嚴重懷疑。把錢不用在改善基礎設施上,而是購買軍火,向左鄰右舍炫耀武力。這錢借給印度,真的沒必要。
截至6月底,印度獲得的亞投行貸款總額約為38.1億美元,其中包括前兩筆總額為12.5億美元的貸款,以幫助印度抗擊新的皇冠疫情。
但是,亞投行向印度提供的貸款與以前的國際局勢沒有直接關系。 雖然亞投行總部位於中國,但也被中國稱為,但實際上並不是一家中國銀行。 是一個國際組織。
亞洲投資銀行的性質與世界銀行的性質相似。 盡管美國落後於世界銀行,但美國不能總是獨占控制世界銀行。
亞洲投資銀行,中國是投資最多的國家,注資約298億美元,印度是第二大股東,投資額為84億美元,俄羅斯為65億美元 美元,德國45億美元,法國34億,巴西32億,英國31億,韓國37億,澳大利亞37億,印度尼西亞34億,義大利26億,土耳其26億,沙烏地阿拉伯25億,伊朗16億 ,西班牙18億,紐西蘭10億,泰國14億,還有17個以上國家的捐款超過10億美元。 此外,數十個國家進行了148億美元的剩餘投資。
因此,亞投行向印度提供的貸款沒有錯。 這筆貸款風險不大。 首先,它的本金仍然存在,並且取決於帳戶。 此外,這里有幾十個國家,包括前宗主國以及幾個世界大國。 印度不會輕率地償還債務。
因此,關於投資銀行對印度的貸款,確實沒有必要涉及最近的情況。 盡管亞洲投資銀行是銀行的名稱,但它實質上是一個國際組織,但不同的組織具有不同的職能,例如東盟和歐盟-非盟。 為了協調事務,亞洲投資銀行是由一些國家共同組成的合資銀行。 為了應對巨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以及亞洲乃至第三世界國家的其他需求,發放了貸款,收取了利息,每個人都一起賺了小錢。 錢。
亞投行的錢僅貸給主權政府和國際組織。 在受益國接受貸款並從中受益的同時,它們通常是亞投行的股東之一,例如印度,出資比例一定。第二,貸款也非常活躍。 有必要償還這些貸款。 同時,作為亞洲投資銀行的股東之一,它也可以享受其貸款的利息收入。
此外,無需擔心印度政府將用這筆錢做其他事情。 像世界銀行一樣,任何想從亞洲投資銀行借款的國家都必須承認一系列條件,例如確定資金的使用,流量以及使用方法。 貨幣,使用貨幣的步驟和過程以及這些貸款通常根據過程和步驟逐步發行。 完成發行步驟的一部分後,將有人跟蹤項目。 一旦貸款國挪用或挪用了這筆錢,信譽就會被破壞,如果您以後想借錢,那就太冷了。
印度近期花費幾十億美元向俄羅斯、以色列、美國、法國進口武器彈葯,與向亞投行貸款十幾億美元用於抗擊新冠肺炎,或許並沒有直接的聯系,只是吃瓜群眾覺得印度既然有錢進口武器彈葯,怎麼沒錢抗疫,還得二次向亞投行貸款?印度政府肯定不會對此作出解釋。那麼,印度如果繼續向亞投行貸款會繼續如願以償嗎?只要符合亞投行的貸款要求,還是會獲批的。
因為6.15沖突,印度緊急向俄羅斯、以色列、美國、法國等國進口大量的武器彈葯,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月3日報道,印度國防部當天宣布,國防采購委員會已經通過了向俄羅斯進口21架米格-29戰斗機、12架蘇-30MKI戰斗機,並升級現有的59架米格-29戰斗機的提議。購買和升級米格-29的金額為9.84億美元,購買12架蘇-30MKI的金額高達14.2億美元,兩項合計24.04億美元。
這只是印度近日緊急向俄羅斯進口武器的支出,還沒有包括向以色列、美國、法國緊急進口武器彈葯的資金,加起來的話是一筆大開支,以至於吃瓜群眾感慨:印度真土豪。
事實是這樣子的嗎?似乎不是。今年5月,印度從亞投行獲得了5億美元的貸款,用於抗擊新冠疫情。6月17日,亞投行批准印度申請的7.5億美元,用途是檢測新冠病毒、抗擊疫情,以及幫助受新冠疫情影響的貧困弱勢家庭。印度在短短的時間里連續兩次向亞投行貸款了12.5億美元(約合88.33億美元)。
印度兩次向亞投行貸款抗疫資金,貸款的申請時間早於6.15沖突,從邏輯上將,向亞投行貸款與印度向俄羅斯、以色列、美國、法國緊急進口武器彈葯並沒有直接的聯系,只能說印度在抗擊新冠疫情與投資國防上,對於國防更捨得花大錢,資金有限保障。
那麼,印度如果繼續向亞投行貸款,還能再貸到大把的資金嗎?這個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考量:其一,貸款的用途是否符合亞投行的放款的標准,如果印度貸款的用途是向外國進口武器彈葯,肯定不符合亞投行的要求,必然被拒批,如果用途是搞基礎設施建設,或者抗議新冠疫情,獲批的可能性極大。
其二,印度已經從亞投行獲得的貸款的使用是否合規,比如今年5月、6月向亞投行貸款的12.5億美元有沒有用於抗擊新冠疫情,如果有表明印度政府的信用度良好,繼續得到貸款的概率極大,如果把貸款獲得的12.5億美元抗疫資金挪作他用,甚至拿去進口武器彈葯,那就違反了貸款協議,後續繼續獲得貸款的可能性就比較低了。
所以,如果符合亞投行的貸款要求,並且沒有違反貸款協議,印度將會源源不斷地從亞投行獲得大量的資金的。亞投行2016年成立以來,印度的13個基建項目從亞投行獲得了29億美元的貸款,加上今年5月、6月的兩筆抗疫貸款,印度累計從亞投行獲得了4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3.24億元),是亞投行的第一大借貸國、受益者。
印度能夠接二連三地從亞投行獲得貸款,背後有兩個有利的因素,其一,印度是亞投行的第二大股東,出資額為84億美元,在亞投行里有較大的話語權;其二,亞投行非常支持印度搞基礎設施建設,在成立的前2年裡向亞洲放貸的43億美元基建資金,其中的四分之一的貸款是批給印度的。
今年至今,亞投行給印度貨了36.1億美元。印度給出的貸款理由是印度新冠疫情非常嚴重,為了戰勝新冠,印度需要這筆錢。當然,錢到手後,印度想怎樣用那是誰都阻攔不了的,而且印度也不會傻到說是拿這筆錢添置軍火去了。
知人知面不知心,畫虎畫皮難畫骨。印度隱藏得很深,而且在幾個月之內就貸了36.1億美元的巨款,所以亞投行是應該有所警覺的,但是。雖然木已成舟,但這對亞投行來說應該是一次深刻的教訓。亞投行在貸款給印度時,應該對該國整個戰略體系及對外關系來一個全面的評估。亞投行的決策機制和貨款評估體制都應該進一步完善。不能再對那些潛在的好戰國大打方便之門。
當然,印度製造邊境沖突是有預謀的,但誰會都想到印度瘋狂到一夜之間斥資52億美元去購買軍火(歐美軍火大國賺得盆滿缽滿)。如果早知道印度是為了購買武器亞投行是不會給印度貸款的,畢竟各國有充分的理由拒絕印度,中國作為亞行主要決策國當然也不會同意。
亞投行創始會員國共57個(其中歐洲20個國家)實際上亞投行整個家底是1000億美元。中國是亞投行出資最多的國家,出資額約為298億美元,印度第二共投資84億美元,俄羅斯第三投資65億美元。德國45億美元,法國34億美元。巴西32億美元,英國31億美元,韓國37億美元,澳大利亞37億美元,印尼34億美元,義大利26億美元,土耳其26億美元,沙特25億美元,西班牙18億美,伊朗16億美元,泰國14億美元,紐西蘭10億美元。另外其他會員國共投資約148億美元。
中國是亞投行的發起國,也投資最多,但亞投行並不是屬於中國所有的銀行,而是一個國際金融機構,也就是說,給誰貸款是由亞投行集體決策的。
在亞投行,每家出資比較多的國家都有自己的董事,掌握一定的決策權,印度也不例外。
印度因窮兵黷武造成財政赤字。亞投行不是慈善機構,也不是印度的提款機。
與此同時在這種運行規則的基礎上,印度是否可以再得到下一筆貸款,也不會像我們吃瓜群眾想像的,大股東就可以跟據印度的周邊政策,決定其它股東的立場,決定亞投行違反規則,拒絕對印度的下批貸款,這不是我國的處世原則!
然而據公開的信息看,個人還沒有發現印度,把他們獲得的這38億多貸款,全部用在了申請的用途上的報道,相反卻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這些貸款並不是印度無法籌措資金,迫切的必須這些貸款。為了製造周邊的緊張態勢,為了自己的擴張主義目的,他們可以隨機投入更大量的資金,緊急進口大量的武器裝備,修建大量軍用基礎設施,印度還很有錢可以投入民用和平基建項目,投入抵抗新冠疫情的用途。 個人觀點認為,雖然我們無法了解,他們此前的貸款用途是否符合申請項目范圍,但這個國家之前獲得貸款的申請,存在某種欺詐行為,特別是抗疫這種非業務范圍的貸款支援,印方在有錢大量采購武器裝備,用於製造周邊緊張局勢,破壞國際安全環境的情況下,卻向亞投行申請抗疫援助貸款,至少表現出了他們缺乏誠信的品質,這應該是貸款業務最忌諱的情況!其實從他們可以投入大量資金,在邊境地區修築大量軍用基礎設施,就已經證明,他們有錢投資國內民生基礎設施項目,他們的政府徵信就已經不存在了。
在已有的貸款額度基礎上,就可能使印度在這些貸款償還之前,無法獲得下批貸款;而政府徵信的缺失,在用於製造周邊緊張局勢的軍備采購方面,揮霍無度又可能造成償還貸款能力的「喪失」,致使亞投行金池儲備的損失,這很可能是該行貸款業務更大的忌諱,因此個人認為,印度再次獲得亞投行貸款的概率非常低。
亞投行全名叫「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發展基礎設施建設。
在疫情期間,該銀行,也對抗擊疫情進行一定數量的貸款發放。
大概率不批准。
(一)印度剛貸了款,短時間內無法向亞投行進行貸款
首先說明,亞投行不是印度自己家的銀行,不是想貸就能貸的。
印度在今年5月已經貸了一次款,金額在5億美元左右,目的是為了抗疫。據6月17日的報道,印度再次成功貸款7.5億美元,目的也是為了防疫。
從亞投行成立之日到今年疫情之前,印度累計貸款達到了29億美元,摺合人民幣達到了210億左右,已經成為亞投行最大的「貸款客戶」。彷彿,印度將亞投行當做了自己的錢罐子。
但是,為了疫情,出於人道主義考慮,亞投行還是給印度連續兩個月的貸款,兩次合計12.5億美元,印度累計貸款額度達到了41.5億美元左右。看起來,印度簡直就像亞投行的「親兒子」。
既然如此,短期內,貸款給印度的可能性就小了很多,畢竟,亞投行不是印度開的。
(二)亞投行前面的貸款是在沖突以前就發生的,現在花高價購買軍備,再貸款非常難
未來,一兩年後,印度在信用良好的情況下,為了基礎設施建設向亞投行進行貸款,那亞投行可能不會拒絕,而且這貸款也一定是專款專用的。
但是,現在的印度一邊喊著沒錢,向亞投行貸款,一邊又高價全球購買軍備,這出乎了很多人的預料。這有點過分了。
不過,亞投行今年對印度的第二筆貸款,是在615沖突前就通過了的,如果得知印度現在高價購買軍備,那麼,第二筆防疫貸款,也不見得能拿到。要知道,亞投行出資最大的會員國是我國,而不是印度。
在明知印度為了挑動戰爭而超常規采購軍備,亞投行如果還進行貸款的發放,那麼,不是亞投行的負責人出了問題,那就是亞投行的審批機制出了問題。
(三)印度人拿著「信用」當兒戲,終將會受到懲罰的
一說疫情,面對無數人的 健康 和生命,印度就沒錢了。而主動在邊境搞事,四處樹敵,對方強勢應對時,印度又是增兵,又是采購軍備,印度的錢又有了。
這是拿著自己的信用當兒戲。
明知道抗擊疫情是第一等的大事,還要在邊境找事。
明知道我國並沒有越境攻擊的意思,印度還要大量增兵拉達克,還要在全球大量采購軍備,這讓開支陡然增加。
現在,亞投行再給印度進行貸款,就是在幫助擴大沖突,就是在輔助印度做開戰的准備。
如此情況下,短期內再要給印度貸款,那麼亞投行的存在也就沒有意義了。
總體而言,印度從五月到六月,已經連續兩個月從亞投行貸了款。而現在的印度,上躥下跳,全球采購軍備,把自己當成了大佬,簡直就是「貸款裝富翁的窮光蛋」。
如此情況下,印度再提出向亞投行貸款,恐怕很難成行。除非一兩年後,情況穩定了,印度為了基礎設施而貸款,那也許就沒有大的難度了。
至於說亞投行還會不會向印度提供貸款,如果印度今年再貸款的話,估計亞投行審批的可能性不大了!
亞投行的全稱是: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就是各國在一塊湊點錢,可以賺點小利息。
由於印度也是亞投行的一員,在貸款的時候是打著搞基礎設施建設的名號,因此,亞投行也就向印度貸了款。
亞投行自成立以來,印度已經向亞投行貸款38億美元。在今年的5月份和6月份,印度以抗擊疫情為借口,上次向亞投行貸款12.5億美元。
但是印度貸款之後,並非是把這筆錢用在了抗擊新冠疫情工作上,而是用在了購買武器裝備上。印度分別向俄羅斯,美國,法國和以色列購買了大量先進的武器裝備,花了100多億美元。
至於說亞投行還會不會向印度進行貸款,觀天下智庫認為,亞投行一定會吸取前面的教訓,嚴格審核印度貸款的目的,做出一定的風險評估之後再來確定是否向印度貸款。
亞投行也不得不考慮,印度貸款多了,可能就選擇賴賬,從而不會還了。
因為這是印度人的尿性。在前蘇聯時代,印度就經常購買前蘇聯的武器裝備,最後就不了了之了,讓前蘇聯吃了很大的虧。
如今的俄羅斯,顯然已經從前蘇聯身上吸取了教訓。印度在購買俄羅斯武器的裝備的時候,要麼是先繳納一定數量的定金,要麼是全額付清,印度不給錢,俄羅斯是不可能賣給他武器裝備的。
總之,亞頭行一定要當心,對於印度這樣的國家,如果借的錢多了,一定會選擇賴賬的。這就是印度人的本性使然。
雖然很想不給印度貨款,但 畢竟人家是股東之一,亞投行是為了第三世界的基礎建設而設立的國際組織,並不是我國一家獨大, 雖然現在的亞投行還沒有達到世界銀行的級別,但一定會越做越大的,眼光也該放的更加長遠些。
前一段時間的 印度,貸款12.5億美金用於國內抗擊疫情,但這次好像用途有點不明朗,利用貸款提升武力的做法是和該組織的宗旨相背離的 。很可能 再次貸款會被嚴格的審查,其具體的使用途徑, 雖然一直有著流程和步驟,但保不齊印度會使用一些小手段, 利用帶來的貨款采購軍事武器,來對抗近期邊境上的局勢和有可能的沖突。
並且印度頻繁的貸款也會受到亞投行的限制,畢竟組織要為所有國家的利益去著想。享受的利益也應該是平等的,當然 也不用擔心印度會賴賬(美國就是賴賬專業戶),畢竟印度還要在這個圈裡面混 。印度的基礎設施應該是最爛的,而且自己名聲搞臭的話,那以後更難辦了,而且在前期的投入當中, 印度也是有著60多萬億的資本投入 的,這個不用過於擔憂。
印度近期的中印邊境上的活動很頻繁,一副想要將沖突升級的樣子,看著情況是不想善了了,那就只有讓他們吃點苦頭了,搓一下他的銳氣。還要 禁用我們的59款基本軟體,延遲中國貨物的通關,現在又在限制我國在印度的建設施工。這是要大貿易戰的節奏? 這些行為都嚴重的違反世貿組織的規定,相信一定會通過外交手段進行磋商的, 印度的迷之行為只會讓自己的路越走越窄,限定本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