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貸多但是無逾期會怎樣
只能說明用戶的經濟狀況較差,不能判斷為用戶徵信不良。用戶的徵信中有不良信用記錄,那麼這才屬於徵信不良。由於小貸記錄也是個人徵信的一部分,因此申請了小貸後,只要用戶按時還款,那麼就不會影響個人徵信。
拓展資料:
網貸是網路貸款的簡稱,包括個體網路借貸和商業網路借貸。P2P網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台實現的直接借貸。它是互聯網金融(ITFIN)行業中的子類。網貸平台數量在2012年在國內迅速增長,迄今比較活躍的有350家左右,而總量截止到2015年4月底已有3054家。
2019年9月,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聯合發布《關於加強P2P網貸領域徵信體系建設的通知》,支持在營P2P網貸機構接入徵信系統。
簡介
互聯網金融本質仍屬於金融,沒有改變金融風險隱蔽性、傳染性、廣帶首泛性和突發性的特點。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是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
同時,互聯網金融是新生事物和新興業態,要制定適度寬松的監管政策,為互聯網金融創新留有餘地和空間。通過鼓勵創新和加強監管相互支撐,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互聯網金融監管應遵循「依法監管、適度監管、分類監管、協同監管、創新監管」的原則,科學合理界定各業態的業務邊界及准入條件,落實監管責任,明確風險底線,保護合法經營,堅決打擊違法和違規行為。
網路借貸包括個體網路借貸(即P2P網路借貸)和網路小額貸款。個體網路借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台實現的直接借貸。
在個體網路借貸平台上發生的直接借貸行為屬於民間借貸范疇,受合同法、民法通則等法律法規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規范。網路小額貸款是指互聯網企業通過其控制的小額貸款公司,褲辯利用互聯網向客戶提供的小額貸款。
網路小額貸款應遵守現有小胡行缺額貸款公司監管規定,發揮網路貸款優勢,努力降低客戶融資成本。網路借貸業務由銀監會負責監管。
網貸平台監管,從最多時的五六千家到6月底只有29家在運營,專項整治工作可能年底就會基本結束,轉入常規監管。
㈡ 借款頻繁但是都按時還
借款頻繁但是都按時還並不會對徵信有影響。
一,從2018底開始,大部分的網貸平台已經正式接入徵信系統,也就是說,只要該平台已經對接徵信系統,凡是提交借貸申請的,不管是否通過審核,都有可能在徵信系統留下一條記錄。一般來講,在下款前審批人員會查徵信報告,那麼在徵信便會留下貸款審批記錄。如果是申請信用卡,下卡前的審批,下款後也會留下記錄,記錄還款和逾期等情況。
二,很多人都會普遍性的認為,只要貸款不發生逾期,對個人信用就不會產生不良影響,其實這個想法就錯誤的,再一個現在是大數據時代,不光徵信報告顯示,就是不上徵信的,大數據也能查到的,比如白條和花唄使用框,白條花唄這些現在有一部分人沒有上徵信,但是通過大數據能查到的。
三,通常來講,不管是使用信用卡,或是網貸,只要沒有發生過沒有逾期,就能從行為面上理解,這個人有良好的守信行為基礎,不會因為逾期而產生不良影響和未知風險。其實這概念實際上是錯的。我為什麼這么說?根據多年貸款經驗,網上貸款額度一般都不會太高,幾百,幾千,上萬額度的審核一般會比較嚴格。如果你經常申請網貸,這個平台借幾百,那個平台借幾千,反反復復,來來回回的循環借。如果這些平台借款記錄會上報徵信,也就意味著你每借一筆錢在徵信上都會留下兩條記錄,一條是審批記錄,一條是正在使用過程(還款記錄)。比如借唄,微粒貸,馬上金融等等都是屬於小額網貸的一種!
四,雖然你都按時還款沒有逾期,但個人徵信系統有非常多的貸款記錄,能如期還款是好事這點不可否認。但是頻繁申請小額貸款,幾百塊錢或幾千塊錢都要借,這種情況下,是不是可以從基礎面上理解為,你經濟狀況不怎麼樣,這種情況有可能會被定義為較為缺錢狀態,對於個人去銀行申請大額貸款,這個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打個比喻,你的一個朋友,平常沒事就借錢,生活拮據,幾十幾百塊錢都借,雖然有借有還,信譽也還可以,但是,忽然有一天,開口跟人借10萬,你說有人會借給他嗎。道理同理,銀行看待網貸或者信用卡分期的客戶也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