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抵押擔保 > 婦女小額貸款典型事跡

婦女小額貸款典型事跡

發布時間:2024-04-02 19:15:21

1. 哪些貸款適合女性女人適合辦什麼貸款

如今社會女人和男人一樣,同樣有發展事業,實現自我的追求,所以創業貸款對於女性而言也是一種籌集資金的渠道。
為有效推進婦女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大力扶持農村婦女發展種、養、加產業,幫助廣大婦女群眾增收致富、提高使用效率,鼓勵和扶持婦女創業就業。清原縣草市鎮婦聯舉辦了婦女小額貸款工作培訓會。各村村書記、村主任、婦代會主任、貸款婦女及農商行工作人員等80多人參加了培訓。
培訓會上,各培訓組成員向參會人員傳達了婦女小額貸款相關文件精神,講解小額擔保貸款的政策、貸款條件、貸款發放流程及風險防控等相關業務知識,幫助大家了解和掌握政策的內容和要點以及操作方法,讓各村婦代會主任熟悉掌握婦女創業小額擔保貸款相關知識。
會議要求,大家要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嚴格按照工作流程辦理手續,在貸款婦女自願申請的基礎上,嚴格按照「個人申請、資格審查、嚴格擔保、統一審批、到期收回」的工作程序,依規審批,嚴格管理。認真細致地做好婦女小額擔保貸款的各項工作,真正把這項工作做成助推婦女創業就業的民心工程,切實解決婦女創業就業發展的資金困難,扶持帶動婦女創業就業。
2016年有哪些適合女性辦理的貸款呢?
1、只要你名下擁有一張1萬元額度的信用卡,無需抵押,就可以拿到最高12萬元的信用貸款,月綜合費率低至最快隔天就可以拿到貸款。
2、女性月收入達到2000元以上,並且是銀行代發,工作持續一年以上的20-55歲的就可以申請,可以申請貸款美容、旅遊等消費,最快8小時審批
3、針對女大學生和年輕女性,專門提供分期和周轉貸款服務。無論是想買名牌衣服,鞋包,美容,化妝,旅遊,買手機都可以申請貸款。1個工作日極速審核,超低月預期年化利率,最快1天放款,最高可申請5萬。

2. 婦女小額貸款成就創業夢

婦女小額貸款成就創業夢

創業是辛苦的,尤其女性自主創業。來自穆店鄉穆店村的村民婦女羅炳蘭,是該鄉成功獲得婦聯小額擔保貸款自主創業的婦女典型。
2006年羅炳蘭在蘇州打工。可是家中的女兒還小,時常念叨著媽媽,想著媽媽什麼時候能回來陪她,每次想到女兒,羅炳蘭的淚水便奪眶而出,心裡割捨不了對家中女兒的思念,一向堅強的羅炳蘭此刻變的脆弱起來,她毅然決然放棄在蘇州的打工機會,2006年8月回到了家中,羅炳蘭一直沒有活可干,她很困惑,到處奔波想找份工打打,賺點錢和丈夫一起撐起這個小家。
一次在盱 眙 縣五敦社區看到有個雨潤專買店,裡面賣的都是冷鮮豬肉,生意還挺不錯,一個想法出現在羅炳蘭的腦海里,“我能不能在穆店村也搞個類似這樣的冷鮮肉專賣呢”,這次的.突發奇想卻開啟了羅炳蘭的自主創業之路。羅炳蘭回到家反復思考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就來到了雨潤專賣店跟老闆談如何加盟的事情,老闆看她態度很誠懇,也很有想法,便願意幫她一起搞個雨潤加盟店,專營冷鮮肉。
說干就干,羅炳蘭一不做二不休,立刻將打工所掙的六萬塊錢統統拿出來購買絞肉機、冷藏櫃、保險櫃等設備,租門面,領營業執照等,2006年10月份在穆店鄉穆店村的農貿市場雨潤加盟店正式開業了,由於肉品質量保證、服務態度優質、價格公道,顧客絡繹不絕,生意越來越紅火。
可是創業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荊棘和坎坷是一個成功者所必須面對和挑戰的。剛開始,鄉農貿市場的其他“小刀手”不服氣,想方設法聯合起來排擠她,鄉獸醫站、縣動物檢驗檢疫局也來查她,由於當時羅炳蘭只知道領個工商營業執照就可以了,經驗不足,差點被查封,但是這些沒有阻礙她前進的步伐,更沒有放棄,她堅信自己一定能成功。於是羅炳蘭繼續跑各個部門,辦好了動物合格證等所有手續,繼續營業。
現在生意是穩中有賺,紅紅火火。最近,羅炳蘭又想擴大規模,在穆店鄉的新農貿市場再開一個門面,而此時婦女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出台了,這項政策的出台擴大了廣大婦女創業就業面,產生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而財政貼息的政策性貸款,通過商業性、市場化的方式運作,實現金融機構保本微利的可持續發展,提高了金融機構的放貸積極性。婦女小額擔保貸款政策不僅有利於解決創業初期婦女面臨的資金不足的問題,幫助婦女實現自主創業、自謀職業,而且是讓廣大婦女真正得實惠、普受惠、長受惠,是一項受到婦女歡迎的民心工程。村幹部將此項政策告之了羅炳蘭,於是她便准備材料積極爭取縣、鄉婦聯幫助,羅炳蘭各項條件符合,順利地辦到了婦女小額貸款擔保的五萬塊錢,羅炳蘭將用這五萬元連同自己的五萬元一起投入新農貿市場的雨潤加盟店中,將生意越做越大。
羅炳蘭已經取得了小小的成功,作為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在婦聯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的指導收益中,她感悟到了致富創業的大好前景。自信、勤勞的她很感謝婦聯能夠給他小額擔保貸款,圓了她的更大的一個夢想,從此,羅炳蘭能張開拳腳,去拼搏更大的舞台了,“我是一個平凡的農村婦女,我不僅要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也很感謝婦聯給予的極大幫助”。她將繼續用飽滿的熱情,積極進取、吃苦耐勞的精神在自己雨潤專賣的事業中走得越來越遠。 本文源自大學生創業網:http://www.studentboss.com/html/news/2011-12-07/97197.htm,轉載請註明出處!

;

3. 婦女創業典型材料

婦女創業典型材料三篇

篇一:農村婦女創業典型材料

夏紅霞,女,漢族,初中文化,生於 1975 年6月,家住**西省**縣**鎮中鎮村四組,全家 5 口人,父母、丈夫、孩子和本人。

她是計劃生育家庭中涌現出來的一個典型,她創辦的布鞋作坊以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得到各級政府和計生部門領導的充分肯定,用實際行動為廣大農村家庭婦女創業致富樹立了榜樣。

她帶頭響應計生政策,爭做新時代青年女性。夏紅霞原系**縣**鎮東南鎮村人,初中畢業後走上社會,在一次同學聚會中結識了現在的丈夫,1998 年11月兩人正式辦理結婚登記手續,於1999 年12月生育一男孩。她親身感受到父母抓養她們的艱辛,也親眼目睹到農村中一些多孩家庭的艱難境況,說服父母,打破農村傳統的婚育觀念,動員丈夫響應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決定不再生育,並於 2012 年申報領取了獨生子女證。現在全家三代五口人,互敬互愛,美滿>幸福,日子過的紅紅火火,村鄰稱贊!

夏紅霞在家庭是一位賢妻良母,在村裡她是一位精明能乾的女強人,她身上,既有中國農村婦女善良,純朴的美德,更有新時代青年婦女敢闖敢乾的魄力。婚後,看到當地皮毛生意紅火,她就和丈夫做起了皮毛手套,好景不長,就在兩年後皮毛生意走向了下坡路,他們的生意也走向了低谷,經濟上也是負債累累。可是這對於夏紅霞來說這並沒有把她打到,雖然皮毛生意是不好了,但可以轉行。通過兩年的皮毛生意讓她掌握了很多市場信息,她感覺布鞋生意是很有發展前景的,再加上自己畢業後在一家鞋廠工作過得經驗,就干起來布鞋加工的生意!

勤勞創業,帶動群眾!從最初的她和丈夫兩人的生產,發展到今天百餘人,帶動了周圍村莊一些家庭婦女,解決了一方婦女就業問題!最初兩人的生產已經是供不應求,想擴大生產的她們在經濟上已經無法走下去,這時找到了我們鎮黨委政府,找到了我們計生協會,通過我們的跑辦為她們獲得了農村婦女創業小額貸款!讓他們的生產擴大夢想得以實現!同時也帶動了周圍村莊的婦女,解決了當地婦女的就業問題,贏得了政府和計生部門的充分肯定!

篇二:婦女創業典型材料

王東親,浮山縣東親食用菌生產基地的負責人。每當人們談起她成長的經歷、創業的艱辛和對科普惠農工作的執著,都會唏噓不已,從而對這位柔弱的女子刮目相看。

鍥而不舍,打工妹終圓蘑菇種植夢。

說起王東親和她的食用菌,還有一段辛酸的往事。王東親就出生在浮山縣北王鄉北茨庄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93年,王東親初中畢業後,16歲的她為減輕家庭負擔,毅然輟學,到附近的臨汾市闖天下,開過計程車,經營過飯店,經過十幾年的打拚,她事業小有成就,儼然成為都市裡的一名小老闆。每當她開著小車回到家鄉,左鄰右舍無不羨慕,都誇這女娃子有出息,把她當成村裡的「天使」。2006年,年邁的父親患病在床。作為老人家的獨生閨女,她只好轉讓了城裡的生意,回到鄉下照顧老人。可做慣了生意的她,總是不甘寂寞,在照顧老人的同時還能做點什麼事情?於是她就在網站中仔細搜尋致富信息。一天,一則種養蘑菇的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尤其是種養蘑菇佔地少、效益高、適合家庭經營的特點,更是讓她著迷,於是她決定種養蘑菇。

第一年,她選擇在自家的窯洞里種平菇,結果由於產量低,沒有見到多少效益。第二年,她決定引進高產的雞腿菇,並擴大了生產規模,先後投資了60餘萬元,建設了場房,購置了設備,買回了菌種,雇了五六個工人,開始了生產。有了第一次種蘑菇的經驗,又有這么大的投資,她豪情萬丈,憧憬著大把大把地採摘蘑菇,利潤如洪水般蜂擁而至。誰知,這次的沖動,卻讓她栽了一個終生難忘的大跟頭。盡管她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地照顧這些食用菌,下種、澆水、通風,剛開始,這些雞腿菇長勢還可以,但到了後期,卻怎麼也長不壯實,一片片的蘑菇像缺了水的豆芽,細高細高,黃撇撇的。看到這種情形,東親知道情況不妙,她的心涼了,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十幾年的積攢就這樣眼睜睜的打了水漂。耗費金錢、時間不說,家人信心的受挫尤為致命。同年,他的父親離開人世。接踵而來的打擊使她心力憔悴,年輕的她,頭頂生出了一圈白發。

然而,倔強的她,並沒有被挫折擊倒。她翻閱資料,外出考察,認真學習蘑菇種養的實用技術,查找失敗的'原因。經過學習,他對各種蘑菇的生長習性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原來,蘑菇的生長對溫度、濕度等環境條件的要求很高,自己種的蘑菇極有可能是室內溫度超過了28℃而被「燒死」。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她貸款5萬元,重新添置了通風、調溫等設施,購回了雙孢菇菌苗,重新開始了種養。有了前車之鑒,她更加細心地照料蘑菇,每天都要測溫度、濕度,並作好記錄,不知經過了多少不眠之夜,幾個月下來,她種植的蘑菇喜獲豐收,捧著肥碩的雙孢菇,她喜極而泣。

發展壯大,食用菌生產示範帶動作用初步顯現「一枝獨放非勝景,萬紫千紅春滿園」。初步實現了致富願望的她,又把心思放在怎樣擴大生產規模,帶動群眾共同致富上。可群眾是最講求實際的,要想發動群眾共同發展食用菌產業,自己必須先把產業做大,只有真正看到效益,才能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2008年,王東親又貸款20萬元,承包荒地14畝,建起了6座3500平方的雙孢菇栽培棚,吸收了本村采菇女工16人,擴大了生產規模,並當年收回全部投資。2009年,王東親又投資了100餘萬元,新建了15座大棚,繼續擴大生產規模,當年盈利超過100萬。同年,成立了東親食用菌生產基地,基地被浮山縣列為全縣重點項目之一。

有了她的模範引領,同村的老百姓不少人願意種蘑菇。可她知道,雖然自己種蘑菇成功了,但如果把這一產業推廣到千家萬戶,還有一些制約因素必須解決,比如,購買菌種、成本較高、原材料選擇、資金等問題。如果急於求成,再犯以前的老毛病,一旦失敗,老百姓就會和自己以前一樣蒙受巨大經濟損失,自己不但負不起這個責任,發展壯大食用菌產業的計劃也很有可能中途夭折。

王東親絕對是一個有心人。在經營好自己菇場的同時,她又開始了實驗。首先,她覺得從外地購菌種,一方面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另一方面,購買量大,成本也價值不菲。於是,她認真翻閱有關資料,並從福建買回了菌種,備齊了培養菌種所需的各種物品,建立了一個簡易「育種室」,自己開始培養菌種,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她終於掌握了菌種培育的方法。其次,為降低成本,她自己摸索出了一套「半窯洞」式生產方式,即在土地上挖壕,再在上面砌一段牆,然後封頂,類似以前的防震棚。這種「半窯洞」式的場房比磚瓦房式場房每個棚減少投資3萬元,不但不影響通風,而且容易保持溫度和濕度。三是在原材料選擇上,她分別用麥秸、玉米芯和棉花殼三種原料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麥秸最便宜但出菇率較低,棉花殼效果最好但原料不容易獲取,於是她選擇了出菇率較高、原料易得的玉米芯。解決了這三個問題,就掃除了制約食用菌產業規模化發展的最大的關鍵障礙。接著,她又與村委會一班人商量,解決農戶資金缺乏的問題並主動聯系鄉政府、信用社,爭取小額信用貸款。對一些特困戶,她還為他們提供擔保,並免費為他們提供菌種。

在她的努力下,食用菌基地迅速發展壯大,2011年,基地已輻射到4個鄉鎮,21個村,164個農戶,培育科技示範戶56戶,建設了305個雙孢菇栽培棚,栽培面積達12.3萬平方。談起基地的效益,王東親給我們算了一筆賬:如果一個農戶建2個雙孢菇栽培棚,栽培面積為1000平米,每年出菇4個月,產量為2萬公斤,每公斤賣4元,一戶每年可純增收5萬元,基地內所有農戶每年純增收615萬元。並且,這樣的收入是在很少佔用耕地的情況下,主要靠女勞力來實現的。

面對榮譽她有著更加長遠的打算現在的王東親,事業小有成就,各種榮譽和獎勵也紛至沓來,臨汾市勞動模範、巾幗建功標兵、科普帶頭人,浮山縣優秀鄉土人才、政協委員等等不勝枚舉。面對成績,她沒有滿足,「下一步,我准備在豐富菌種、擴大產業、創出品牌、搞好服務等方面做文章。食用菌產業具有很多優點,市場銷路也有保障,更重要的是國家現在提倡發展現代農業,縣委、縣政府又把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列入浮山現代農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給予了大力支持。我相信,有政府的支持、有科技部門的幫助,只要我們共同努力,這一產業一定能夠做大做強」。

目前,王東親正在致力於食用菌產業的規模化發展。針對大學生村官人年輕、有闖勁,接受新生事物快、示範帶動作用強等特點,王東親積極鼓勵並支持大學生村官創業。2010年,協助北王鄉大學生村官創立了「大學生村官創業基地」(食用菌種植基地),並免費為他們免費提供部分場地、食用菌種植技術和菌種。現在,北王鄉大學生村官已經成為食用菌種植技術推廣的一支生力軍。在她和這幫大學生村官的引領下,浮山的蘑菇種植業如雨後春筍般的迅猛發展,成為當地帶動農民致富的主導產業之一。

篇三:婦女創業典型材料

黃愛群,女,生於1980年7月7日,遠安縣鳴鳳鎮南門村三組村民,漢族,中專學歷,現為遠安縣金喜佳緣慶典公司經理。

主要事跡:1999年畢業於宜昌財貿學校的黃愛群,未能搭上畢業分配的末班車,既沒端上公家碗,也沒捧上鐵飯碗,走上了自主擇業的就業道路。經過十多年的打拚,她由一名農家女孩成長為婦女創業帶頭人,不怨天尤人,不等不靠不要,用自己勤勞的雙手闖出了一條小康之路。

一、立足服務業,敢想敢幹,由打工婦女成長為創業帶動人

畢業踏入社會的黃愛群從酒店端盤子的服務員干起,她先後從服務員到主管,再從主管到管理幾十號人的賓館客房部經理,賓館改制後自主創業干餐館老闆,創業失敗後到成衣店打工當售貨員……從走出校門的兩眼茫然到歷經風雨的日趨成熟,黃愛群在服務行業摔打了近十年。2008年初,經過外出考察的黃愛群瞄準了遠安本土的婚慶服務市場。當時遠安的婚慶市場一片空白,很多人對這一行業感到陌生,對其服務內容和項目不甚了解,家人也提出了「究竟有沒有潛在市場,遠安人有沒有消費能力」的質疑。許多人認為這一行業市場前景不太明了。眼光獨到的黃愛群不顧家人反對,毅然決定投資婚慶行業,做遠安本土婚慶市場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她覺得憑她在服務行業從業的經驗和市場洞察力,遠安婚慶行業一定有市場需求。創業初,她四處找親友借錢,還賣掉了丈夫老家的一棟舊房子,湊齊資金購買了婚慶道具,高價盤下了城北商城的門店,開起了遠安第一家婚慶店。憑著以誠為本,細致入微的服務,耐心向客戶推介婚慶項目和服務內容,使她創辦的金喜佳緣婚慶社迅速火了起來,成為客戶口碑相傳的本土婚慶品牌。短短幾年,黃愛群由一名打工婦女變成了一個帶動3名婦女,4名男青年就業的帶頭人,還光榮地成為對地方經濟有所貢獻的納稅人。

二、開拓進取,不斷創新,以服務為社會創造價值 在婚慶行業小有名氣的黃愛群不固步自封,堅持不斷學習婚慶行業新知識,創新服務項目,力求為追求時尚的新人提供最完美的婚禮服務。她先後投入30多萬元更新婚慶設備,及時了解武漢、宜昌婚慶市場動態,每每有新產品、新項目推出時,她想法設法及時跟進,推陳出新,不讓自己在市場潮流中淘汰出局。她曾經為來自台北、北京、上海、深圳的新人成功舉辦了風格獨特、個性化的婚禮,婚禮的成功以致於來自大都市的客人由衷地贊許:「沒想到遠安這樣的小縣城能辦出如此高水準的婚禮,比起大城市毫不遜色。」在婚慶市場站住腳跟的黃愛群並不滿足於僅立足婚慶市場,她將目光又投向了行業要求更高,更具價值的慶典服務和品牌促銷活動市場。她添置了舞台桁架、燈光、音響等專業設備,為縣內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開工、投產慶典提供優質的專業化服務。近年來,她成功策劃了星河水岸地產項目開工典禮、盛世中央項目開工慶典、森源香菇文化村百億百村項目啟動儀式、沮河一橋改擴建和安鹿渡改橋項目開工儀式、2013年遠安縣第二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宜昌人福葯業國家基本葯物產業園、吉星化工精細磷化工項目等重大項目開工慶典儀式。嚴謹、細致、周到的服務受到市縣各級領導的好評,黃愛群帶領她的員工以誠信服務和精心勞動為社會創造了價值。

三、以誠待人,以心換心,夢想帶動更多農家姐妹奔富路在創業路上奔跑的黃愛群,雖然用辛勤勞動獲得了應有的回報,但她從未忘記與她一同在創業路上揮灑汗水的姐妹。她從不以老闆自居,善待員工,在她店內上班的姐妹一干就是幾年,從未跳槽,而黃愛群也盡量從薪酬待遇、工作環境等各方面關心在店裡務工的姐妹。在經濟下行的大氣候影響下,黃愛群所從事的行業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雖然行業塊頭與其他行業相比微不足道,獲利也不算豐厚,但她一直堅信,她所投身的服務行業作為第三產業的代表,一定會有欣欣向榮的好光景,而黃愛群也有一個心願,就是將自己的公司做大做強,帶動更多的農家姐妹就業,共同撐起婦女創業的一片藍天。

;

4. 創業帶頭人先進事跡材料

創業帶頭人先進事跡材料(精選7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事跡吧,事跡可以很好地體現和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事跡到底怎麼擬定才正確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創業帶頭人先進事跡材料(精選7篇),歡迎大家分享。

創業帶頭人先進事跡材料1

父母都是地道農民

周明是江山市長台鎮人,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父親從16歲開始養蜂,靠手中的技術維持著一家人的生活。周明的童年,家裡條件不好。那時他們一家人住在山裡,周明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妹妹剛生下來,就扔給了奶奶帶,因為家裡實在困難,弟弟被寄養在朋友家裡。幾年後,家裡條件好一些了,弟弟才被抱回家。

周明的父親養蜂技術相當好,只要看一種花就能知道今年的蜜好不好。除了養自家的400多箱蜂以外,他還是村裡合作社的技術員。每年冬季,母親都要帶著帳篷到杭州來采蜜,白天采蜜,晚上就在杭城的城郊支個帳篷。等周明上高中以後,家裡條件才有所改善,弟弟妹妹也上了大學。

學校經商創下第一桶金

2004年,周明考進了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校,學習投資理財。大一第二個學期,周明和幾個同學合開了一家公司。當時公司沒有具體的定位,做的業務也很雜。看到什麼賺錢,他們就做什麼。周明覺得,在學校經商一方面能賺下學費和生活費,另一方面能將理論運用到實踐,學以致用。

公司主要的業務是搞培訓,英語培訓、成功學培訓、考研培訓等等,還給學生提供兼職服務。新東方和李陽瘋狂英語進校院都是周明他們公司推廣的。他們找到了各大高校活動能力比較強的學生,通過社團、各校的學生會結交認識他們,有時在各大校園貼海報,有同學會主動聯系他們。有了這些同學的加入,培訓課在各大校園的宣傳工作就不成問題了。一兩年下來,周明他們公司搞的培訓課業務擴展到了20多個學校。

周明所在的學校在杭州下沙附近,下沙沒有鮮奶供應。於是,周明便主動聯系了光明集團,拿下了杭州高教園的總代理。通過已經有的關系網,在下沙地區8個校園內,每個學校建起了100至200人的大團隊。這些同學都是勤工儉學的,送牛奶幫他們提供了一條助學之路。

一年多時間里,周明一個人平均每月也能分到2000塊錢。後來,合辦公司的同學聽說做電話卡生意利潤高,周明他們一下開了很多卡,但短時間沒有賣掉,虧了很多錢。

多動腦是創業的關鍵

公司賣電話卡虧錢之後,周明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熟悉的行業,生意不能做。2005年,周明讀大二。雖然公司虧了錢,可他手上還攢了一些錢。

那年,母親又來杭州采蜜了,依然在城郊支著帳篷。周明有空就會去陪母親。他發現,在城郊鍛煉的中老年人很多,學校的從商經歷,給了他靈感。來這里的人那麼多,蜂產品又是針對中老年人的,為什麼不在城郊開家賣蜂產品的店面呢?而且原料由父親把關肯定沒問題,東西好,回頭客肯定多。

周明向學校提交了申請,提早一年離開了學校,在家裡自學課程,參加學校的畢業考試。周明的想法得到了家裡的支持,父親也拿出了積蓄,支持兒子創業。周明就在母親支帳篷的杭州玉泉青芝塢租下了一間店面,這里的店面價格全年只要一萬多,是杭州市區店面價格的十分之一。

「我創業所用的錢都是最少的。」周明給自家的蜂產品取了名——江山百姓,自己設計商標,進行了注冊。產品的說明書也是自己設計,自己寫的。靠良好的人緣,周明找同學建起網站、找朋友印說明書、印包裝盒等等。周明發現杭州人喜歡打折,於是在開業前幾天,印了打折宣傳單發給到這里來鍛煉的人。一切准備就緒,2005年,周明的第一家蜂產品店開業了。

開業第一天,生意出奇的好,從早忙到晚,一天賣出了4000塊錢的產品。周明說,他自己都沒想到。隔了4個月,周明的第二家蜂產品店又開業了,這次店鋪照樣設在城郊,中老年人經常去鍛煉的地方。不久,周明又開了第三家店。通過朋友的介紹,通過網路,到現在,山東煙台、江蘇泰州和浙江寧波等地,已經開出了江山百姓共7家加盟店。周明現在已經順利地拿到了大學畢業證,在杭州買了房,買了車。

周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不要把我寫得太好,我現在剛起步,生意做得很小,等以後,我回衢州辦廠時,再來寫我吧。」

創業帶頭人先進事跡材料2

姜素彩,55歲,鶴壁市天馬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支部書記。

姜素彩1976年在鶴壁市服裝廠參加工作,在三十多年服裝生涯中,不畏艱辛,勇於創新,開拓進取,以「小馬拉大車」的精神,連續拯救了4個負債累累、頻臨倒閉的企業,解決了200多名員工的工作、吃飯問題,並為員工辦理了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5項社會保險,解決了員工的後顧之憂。在她的帶領下,天馬制衣有限公司從一個名不見經傳、不足50人的小廠發展成為集開發、設計、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非公有制民營企業,年產各類成衣50萬件(套),產值XX萬元,銷售收入1800萬元。先後被評為河南省服裝行業「十大出口創匯企業」、「鶴壁市誠信企業」。面對XX年全球金融風暴的沖擊,姜素彩另闢蹊徑,搶抓機遇,積極尋求新的銷售渠道,確保了公司不停產、不減員,還吸納了50名返鄉人員就業,變經濟「寒冬」為企業「暖冬」。

她本人曾榮獲河南省「勞動模範」、「三八紅旗手」,市「勞動模範」、「十大科技女傑」、「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創業帶頭人先進事跡材料3

「只要敢打敢拼,就沒有辦不成的事」。這是返鄉黨員梁秋華在十多年打拚歲月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也是他一直以來所遵奉的人生信條。正是憑著這種能吃苦,敢打拚的精神,他由一名外地的個體醫生轉型為家鄉有名的茶場老闆。

梁秋華,男,中共黨員,中醫執業醫師,1969年8月出生在桑園鎮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988年梁秋華縣衛校畢業後,為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他攜同妻子在福建石獅開辦醫療診所,先後從事個體醫療和醫葯銷售。在此期間,關系網越拉越廣,賺的錢也越來越多,但他始終無法在一個陌生的城市找到家的感覺,有一種感情讓他無法真正快樂起來。甜是家鄉水,親是家鄉人,2011年7月他懷揣在外創業的所有積蓄,准備開創自己新的事業。經過一番調研後,利用家鄉豐厚的茶業資源優勢,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投資120餘萬元興辦了佔地面積10餘畝、廠房15間的「桑園鎮茶場」,並於2011年3月正式投產。

桑園鎮茶場當年投產就實現了開門紅,生產漢中仙毫1000公斤,炒青綠茶25噸,實現產值300萬元,並在西鄉縣「賽茶節」上獲得「漢中仙豪」銀獎和「漢中炒青」銀獎兩項殊榮,其產品更是遠銷漢中、西安等地。初見成效的梁秋華深知創業難、守業更難的道理,要想尋求更大的發展,就必須在科學管理上水平、做大產業創名牌上下功夫。他先後對承包購買的350畝茶園進行茶樹改良,培育無性系茶苗補栽補種,注重綠色環保無公害化生產,保持茶葉的原汁原味。並多次聘請專家技術人員進場指導,嚴格按照茶葉加工環節各個流程的技術要求進行生產。

淺嘗輒止不是梁秋華的個性,追求更大的發展才是他的目標。梁秋華計劃進一步投資添置新設備,分檔次加工製作出適應各個消費層次的茶葉,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實現「茶廠四季產茶、茶農四季採茶、農戶四季有收入」的目標,年底再承包200畝茶園,爭取畝平均收入達到4000元,依託「西漢高速」和「十天高速」

連接線地域優勢,全力打造集茶園觀光、茶葉加工、茶藝表演和品茶餐飲娛樂於一體的茶葉產業綜合示範項目,同時,注冊商標爭取品牌認證,擴大種植規模、加強技術管理,為早日打入全國市場作準備。目前,在他的帶動下,周邊5個村近千戶茶農年增加收入約70多萬元,他的茶場成為當地初具規模的茶葉加工龍頭企業,他本人也成為縣鎮實用技術骨幹人才和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創業帶頭人先進事跡材料4

吳秀雲,53歲,安陽市華鷹精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市人大代表、市鄉鎮企業協會副會長。

吳秀雲是恢復高考後第一屆鄭大化工系畢業生,酷愛化工研究。她不顧家人的阻攔,放棄了舒適優越的機關幹部工作,毅然到企業從事化工技術研究。1995年臨危受命,到已停產幾年的鄉化工廠當廠長。她充分發揮科研優勢,走科技創新的發展之路,逐步帶領企業走出了困境。她從北京燕山石化大廠的廢棄物中找到了垃圾「無規物」,研製成功「無規聚丙稀填充母料的改性」,降低了塑米的成本,僅此一項,當年給企業創產值1000多萬元,獲利150多萬元。1990年又開發了「鄰對硝基甲苯」產品,填補了省內空白,並通過省級鑒定獲鄉鎮企業成果一等獎。1999年主持研究開發的新產品「間硝基苯甲酸」獲河南省星火獎、鄉鎮企業科技成果一等獎、全國第五屆高新技術產品博覽會金獎。她的公司年利稅109萬元,先後安排35名下崗職工、50名農村富餘勞動力,並帶動了運輸、化工等行業的發展,為社會做出重大的貢獻。先後被評為河南省科技先進企業、安陽市科技創新先進企業,躋身安陽市非公經濟前50強行列。

她本人先後獲得河南省「三八紅旗手」、省「巾幗創業帶頭人」、省「百名科技女傑」等榮譽稱號。

創業帶頭人先進事跡材料5

18歲,他離開家鄉,踏上了求學之路;22歲,他走上社會,開始了謀生之路;26歲,他回到家鄉,開啟了創業之路。

當你走進長白山第一縣——安圖,步入安圖縣匯財生態牧業有限責任公司時,向你講述大學生回鄉創業的苦辣酸甜。

「不走尋常路」的創業抉擇,讓我在差別競爭和錯位發展中搶得先機

2002年,我大學畢業。與其他同學一樣,為了找工作曾到處參加招聘會。但是,要找一個能讓自己一展才華的崗位談何容易。三年間,我輾轉幾家電腦公司,奔波在高樓大廈之間。在就業和待業的反復波動中,常常使我思忖:人生的路有千萬條,與其擠在城市裡打工,不如回鄉創業實踐,做自己想做的事!

就在此間,2006年的春天,中央頒布1號文件,推出一系列惠農政策。縣里對從事農副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的,實行只備案、不審批的「備案制」,對確認的備案項目,允許兩年內不辦手續、零收費進行試經營。這些優惠政策的出台,點燃了蘊藏在我心底的激情之火。我和同是大學畢業的女友經過一番躊躇和多方考慮之後,終於做出勇敢的決定——創辦特種養殖場,憑借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回鄉創業干出一番事業。但是,傳統觀念的影響巨大。回鄉創業的想法遭致家人的反對和親友的不解,父母說:「家裡花了那麼多心血供你讀大學,就是希望你在大城市出人頭地。你把金飯碗扔掉,回來要養雞養蠅,這不是胡鬧嗎?」我深知父母的善良心願,然而省城高密度的職場競爭和高強度的生活壓力,想要有所成就顯然不是一蹴而就的。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堅信:只要有知識和本領,即便沒有走進城市,而是走入農村;沒有選擇做白領,而是自主選擇當農民,命運也同樣會因知識和本領而改變。我決定用「知識務農」的理念和實踐,轉變家人的觀念和自己的命運。我的務農創業之路,伴著周圍人不理解的目光啟程了。

「不成不罷休」的創業意志,使我在積極探索和辛勤付出中勇立潮頭

「創業可不是一首美妙的歌謠,時時伴隨著艱澀、困難、挫折和風險。」2006年初,我通過互聯網了解到了蠅蛆養殖項目,並對這一新鮮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查閱資料和市場調查,確認這一項目前景看好。於是,我先後到河南鄭州和吉林雙河等地的蠅蛆養殖基地考察。通過考察,我意識到養殖蠅蛆絕非易事,不僅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而且要整天與讓人作嘔的蒼蠅、蠅蛆打交道。對於能否發展這個項目,我也曾面臨大大的問號。但靜下心來仔細琢磨,這是個沒人願乾的「好」項目,越是沒人願乾的越「錢」景廣闊。

「看準的事就要干,干就干好!」當年3月,我東挪西借籌集資金,在距縣城十多公里的長興村建立了集蠅蛆繁育、飼料加工、蛋雞養殖、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特種雞養殖基地。我邊學邊干,精心伺養。當我看到一隻只蒼蠅破蛹而出,似乎看到了成功的希望。然而,事與願違的是,由於地域和氣候等差異,種蠅陸續死亡,幾近滅絕。幾個月的辛勤努力,竟然竹籃打水一場空。面對這一結果,我幾乎要崩潰了。陣痛之餘,我仔細分析原因,問題在於技術環節。為此,我主動向有關專家、技術人員求教,購置蠅蛆養殖資料潛心研讀,最終摸索出正確養殖方法,重新開始蠅蛆養殖基地建設。其間,我的創業舉動得到團委、勞動、就業等部門的支持,推薦我參加SYB培訓,提高創業本領。經過近半年的努力,我終於養殖出白白胖胖的蠅蛆。為實現養蠅蛆、喂雞、產蛋的.目標,同年9月我引進2000隻特種蛋雞。為搞好養殖,我勤學習、請專家、找獸醫,全身心地撲在養殖場。

「一波方平,一波又起。」闖過了飼養關,遇到了特色關。我發現用蠅蛆養殖蛋雞做法並不少見,要想與眾不同,必須研究飼料配方。安圖是長白山葯材大縣,有豐富的葯材資源,能否把中葯材添加到飼料中呢?我隨即搞起了試驗,沒成想大批蛋雞死亡,解剖化驗後發現是葯材用量過大。幾番試驗之後,終於掌握了葯材選料和添加份量,達到了用葯材調節雞體,提高雞蛋營養成份的目的。2006年底,我精心培育的特種、優質、健康、生態的雞蛋終於面市了,並受到專業人士和消費者的好評。這么好的雞蛋如何包裝,怎樣打開市場?一個個問題又隨之而來。基於「安圖特產,安全特別」的想法,我給雞蛋起名叫「安特」。名字起好了,下一步就是定包裝,做廣告,進市場。在包裝製作上,起初做50枚普通包裝,但是投放市場效果並不好,這種包裝既不利於運輸,也不利於提高產品檔次。可是要做新包裝需要4——5萬元,在團縣委、勞動局等部門的幫助下,我得到5萬元小額貸款,委託專業公司設計、製作新款包裝,推出10枚小包裝、42枚禮品裝和60枚精包裝。多樣化包裝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生態雞蛋銷售量明顯提高。隨著市場的逐步打開,養殖規模也相應擴大。2007年9月和2008年7月,我又先後引進3000隻和6000隻雞雛。為加強管理和節約成本,我在不斷學習、提高技術的同時,購進了攪拌機、粉碎機,自製了清糞機和喂料機,如今飼養2萬多隻雞,只要兩人就可以輕松完成。

創業帶頭人先進事跡材料6

紀廷虎,男,1962年12月出生,中國共產黨黨員,現任建安縣利民生豬養殖合作社社長,花荄鎮前進村村委會主任。在創業的道路上,他善思勤奮,好學務實,在養豬事業上闖出了一番天地,為他的絢麗人生增添了濃重色彩的一筆。

善思求變辦豬場

花荄鎮前進村是安縣新縣城部的城郊村,全村共有13個村民小組,756戶2798人。因縣城建設和工業用地的需求,緊鄰城周的5個壩區村民小組的土地被徵用,脫離祖祖輩輩靠種地為生的農民成為城市市民。失去土地的農民,除部分有文化、懂技術的年輕人很快適應的城市生活,並在城中實現的二次就業外,大多數村民因文化、技術、生產習慣等因素只能游離於城市裡,靠打短工或社會救濟度日。對於因年齡不足無法領取社保,靠打短工維持生計的村民來說,隨時都有失去生活來源可能,而淪為城市貧民,給城市文明和社會穩定造成負面影響。面對可能發生的情況,作為村主任的紀廷虎,感到肩上負有一種沉甸甸的責任。他冥思苦想,決定為這部分村民尋找一條既穩定、又能增收致富的路子。

思路確定後,他入組到戶,遂行民意;實地勘察,拍板定案,決定在距城市 3公里外的前進村9組山腰荒坡上建立養豬場,在帶領群眾通過養豬致富的同時,吸引脫離土地在城市裡無法實現就業的村民的到養豬增加收入。通過立項、報批、籌資、租地、建設等環節的艱辛努力,紀廷虎在荒坡上建起了佔地150餘畝,建築面積7000多平方米,13棟生豬養殖房的大型養豬場,吸收了11名脫離土地的農民到養豬場養豬增收。

刻苦鑽研學技術

養豬,對於農家出生的紀廷虎來說,一點兒也不陌生。但要辦好規模化養豬場,使之形成產業,讓更多農民通過生豬養殖增收致富,對於懂事後就隨父親從事經商的紀廷虎來說,確實是一道不宜輕易逾越的障礙。為了克服養殖技術匱乏這道難題,紀廷虎同志先後赴正大公司學習,到規模化生豬養殖場參觀,拜學者能人為師,刻苦學習生豬養殖技術。同時,他購買了《養豬技術指南》、《種豬快速育肥術》與養豬技術光碟;訂閱了《農業科技報》、《農村養殖報》和《村鎮百業信息報》等報刊雜志,堅持自學不斷豐富養豬知識。

通過學習,紀廷虎掌握了品種選育,疾病防治,飼料選配,豬場管理等關鍵技術,先後從北京、廣州、湖北、福建等地引進英系、法系、美系大白,挪系、美系長白,台系、美系杜洛克,以及法系、比系皮特蘭等一批優良種豬,安裝最先進的溫、濕空調設備,使豬只的生存環境得到更大的提高,同時科學地導入人工受精技術,應用BLUP法進行育種測定,種豬質量明顯提高。實踐中,他總結積累了生薑桔皮保健催肥、薑茶紅糖止瀉除痢、柿皮棗皮消炎解痛等簡而易行驗方100多個。

2006年,他引進EM生物技術養豬法,用益科樂活力菌進行厭氧發酵飼料喂豬,使母豬產仔率提高50%,存活率由60%提高到95%以上,出欄時間由6個月提前到5個月,由於實行了科學化、規范化、集約化和產業化管理,他的養豬業不斷壯大,所辦豬場成為全縣標准最高、規模最大的養豬場,起到了典型樣板作用。

擴大規模促發展

養豬技術的掌握和不斷豐富完善,為辦好養殖場、實現生豬產業的專業化和規模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5.12」大地震,給剛剛開始正常運營的生豬養殖場造成了慘痛的損失。面對圈舍毀損,大量生豬死亡的的局面,敢想敢幹,不畏困難而折腰的創業能手的紀廷虎,緊緊抓住恢復重建的歷史機遇,在積極爭取政策支持的同時,不等不靠,奮力自救。他一方面清理廢墟,埋葬四豬屍體,對舊場地進行徹底消毒防疫;另一方面積極與當地農戶聯系,新租荒山100畝,將原來僅有50畝的生豬養殖場擴大到150畝,將原來僅有4棟2000多平方米養殖房擴大為現在的13棟7000多平方米,將原來的磚混圈舍改造為現在不銹鋼金屬圈舍,將原來單一養殖商品豬的養殖場改造為目前的商品豬養殖、種豬繁育、仔豬銷售的綜合性生豬養殖基地,吸收了當地16名失地農民到養殖場務工。目前,紀廷虎創辦的養豬場養母豬近700頭,育肥豬近4000頭,每年向社會提供種豬4000頭,商品豬6000頭,年產值達到4300多萬元,銷售額突破1360萬元。

帶領群眾奔富路

為回報社會,紀廷虎充分利用養殖場規模大、品種全、有場地的優勢,吸引農戶進場參觀,定期舉辦專項技術培訓班,動員農戶養豬增收致富。在他的帶領下,生豬養殖戶不斷增多,僅周邊養殖300頭以上的農戶就達60多戶。

養殖戶的增多,養殖的規模的擴大,養豬的風險不斷上升,農戶要求組織起來共同應對風險的慾望愈來愈強烈。紀廷虎順勢提出了建立生豬養殖合作社的倡議。他的倡議得到了養殖戶的廣泛響應,大家紛紛推薦紀廷虎的擔任合作社社長。經過充分醞釀,大家一起制定了《合作社章程》,以「安縣利民生豬養殖合作社」注冊農民轉和組織正式成立。在合作社社員大會上,紀廷虎被選舉為安縣利民生豬養殖合作社社長。

通過幾年的努力,安縣利民生豬養殖合作社已發展成為安縣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農專合組織。目前,安縣利民生豬養殖合作社社員覆蓋到了花荄鎮的7個村13個村民小組,並輻射到了安縣興仁、黃土、樂興、界牌和江油方水、涪城河邊等村社,擁有社員138戶,出欄生豬近5.6多萬頭,年產值達到1.1個億,會員們正通過生豬楊一步步走向富裕。

創業帶頭人先進事跡材料7

侯亮,男,33歲,漢族,家中6口人,住勉縣老道寺鎮侯寨村五組,主要從事生豬養殖與飼料營銷。

幾年來,他憑著自己特有的頑強與拼搏,憑著一雙勤勞的手,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打拚,走上富裕之路。家有飼料機2台,飼料配送車1輛,有現代化大型養豬廠房12棟,年出欄生豬5000頭以上,向社會提供優良三元仔豬4000頭,獲利20多萬元,。多次被縣委、縣政府評為「萬頭豬養殖示範場」、「養殖業大戶」、「致富帶頭人」。

2000年,目光敏銳、富有經濟頭腦的他看到當地糧食價格低,結構調整路難找、種植糧食收入少,本地有種植玉米、大麥的習慣,飼料資源豐富,又有養豬的基礎經驗,又加上生豬行情看好,每頭豬盈利在100元以上,通過市場調查與分析,他決心走科學養豬致富之路。

2000年7月,他克服沒有資金的困難,採取自己拿一點、親戚借一點、朋友幫一點、向信用社貸一點的辦法,投資近2萬元,建成豬舍20多間,購買小仔豬200頭。剛開始沒有科學技術怎麼辦?還得學習,於是他又從書店抱回厚厚幾本科學養豬資料。很快掌握了生豬的繁育、喂養、疾病防治等一整套養豬技,由於他精心管理、科學飼養、定期防疫,加上自己的刻苦鑽研和實踐,飼養的仔豬3個月即育肥出欄,當年就出欄肥豬800多頭,凈獲利1萬多元。侯亮從第一批養豬中嘗到了甜頭,從養殖業中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第二年,又擴大養殖規模,由於科學飼養,當年出欄生豬1000多頭,凈獲利12萬元。

侯亮的手頭有了積蓄,但這些錢如何用,他有自己的打算。在這幾年的養殖實踐中他發現當地生豬品種落後,生產效益差,飼料轉化率低的問題,他決定要解決目前存在於自己場和農戶養殖中的這一難題,他先後到楊凌、四川等地考察,通過調查了解後,他決定要甩開膀子大展宏圖,加大投入,擴大圈舍,2002春天,侯亮在親友的幫助下,又投資30萬元,建起現代化的養豬場房,又購買二元母豬200頭,種公豬10頭,實現自繁自養、科學飼養,年出欄肥豬4000頭以上。年獲利20萬元以上。

侯亮在產業政策的推動下,在省農業廳和市縣政府的重點扶持下,通過引進化良的變肉型豬種,推行標准化生產現在存攔母豬已發展到360多頭,每年向社會提供7000多頭商品仔豬,此外還可向周邊養殖戶提供1500頭優良二元雜交後備母豬,以改良當地的生豬品種。侯亮在自己的豬場里從品種和飼養管理入手,嚴格實行成本管理,以優良的品種,先進的技術,科學的管理有力地帶動了全縣規模化養殖業發展。

侯亮在養豬的道路上發展起來了,但是他總是想:「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他熱情地鼓勵鄉親們和他一起發展養殖事業,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養殖經驗傳授給當地農民群眾。為了進一步提高當地農民群眾的養殖效益,侯亮把優良的二元母豬推廣到廣大養殖戶,把飼料轉化率高、生長速度快的三元仔豬提供給養殖戶,並且向他們提供養殖技術及飼料,使他們養豬無後顧之憂。

「以點示範,帶動全鎮」,這是侯亮發展養殖的一大心願在他的帶動和指導下,如今,老道寺鎮發展生豬養殖大戶600多戶,平均每戶年出攔在100頭以上,該鎮養殖業的迅速發展已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之路,使養殖業逐漸成為農村家庭經濟的主導產業,逐步走上了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子,家庭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勢頭,大大地帶動了本地養殖業的發展,他已成為養殖戶心中一盞不滅的燈塔。

;
閱讀全文

與婦女小額貸款典型事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個小額貸款先交了保險費 瀏覽:739
合肥2017貸款利率 瀏覽:329
65歲房子抵押能貸款嗎 瀏覽:501
住房抵押貸款可以用於購房嗎 瀏覽:215
新手機號在哪能貸款 瀏覽:518
襄城縣農行企業貸款2019 瀏覽:896
一百萬房子抵押貸款多少 瀏覽:487
農村信用社貸款5萬會上徵信嗎 瀏覽:843
貴陽銀行小微貸款利率 瀏覽:29
工行個人抵押消費貸款 瀏覽:208
貸款銀行怎麼查看你的流水賬單 瀏覽:508
5年期農行貸款利率 瀏覽:620
國家開發銀行貸款網上續貸 瀏覽:730
瀚華金融有什麼貸款公司 瀏覽:741
京東白條有無息貸款嗎 瀏覽:201
低保申請小額貸款 瀏覽:160
根據全部貸款余額的一定比例計提 瀏覽:376
房子有貸款沒有還完可以過戶嗎 瀏覽:586
正規的小額貸款機構條件 瀏覽:578
商業貸款申請條件銀行流水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