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額貸款起源
小額信貸,一種面向低收入群體和微型企業提供的小額持續信貸服務,其核心特點是貸款額度小、無需擔保或抵押。這種服務由正規金融機構以及專門的小額信貸機構實施,分為商業性和福利性兩種類型。商業性,如印尼人民銀行,注重機構的可持續性;福利性,如孟加拉鄉村銀行,強調改善貧困人口的生活和社會福利。
解決貧困問題對於全球各國至關重要,小額信貸通過改善低收入人群的經濟狀況,間接促進社會投資和經濟發展。起源於孟加拉的小額擔保貸款,尤努斯的格萊珉銀行模式尤為顯著。1970年代,尤努斯提倡改革資本主義,認為每個人都有企業家潛質,貸款應被視為基本人權,而非資本家的特權。他創立的格萊珉銀行,不依賴於擔保,而是基於信任和互助,如五人小組貸款和鄰里監督,確保高償債率。尤努斯的創新理念在1983年被孟加拉國議會正式認可,格萊珉銀行成為孟加拉最大農村銀行,服務7萬多個村莊,借款人擁有股份,實現了真正的普惠金融。
格萊珉銀行的利率相對較低,注重婦女貸款以提高效益,申請人需了解銀行運作。還款機制包括團結小組監督和公開透明的中心會議。其模式成功復制到全球多地,如菲律賓、印度和尼泊爾,甚至在中國雲南有試驗。申請小額信貸在中國,需滿足有固定住所、穩定收入、無不良信用記錄、貸款用途合法等條件,提供相應的身份證明、住址和收入證明。
小額貸款(MicroCredit)是以個人或家庭為核心的經營類貸款,其主要的服務對象為廣大工商個體戶、小作坊、小業主。貸款的金額一般為1000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小額貸款是微小貸款在技術和實際應用上的延伸。 小額貸款在中國:主要是服務於三農、中小企業。小額貸款公司的設立,合理的將一些民間資金集中了起來,規范了民間借貸市場,同時也有效地解決了三農、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❷ 格萊珉是什麼
格萊珉是一種微型金融模式,主要用於支持貧窮和低收入人群的小額信貸項目。它以孟加拉國經濟學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創立的格萊珉銀行為典型代表,在全球范圍內推廣並產生廣泛影響。
格萊珉模式的詳細解釋如下:
格萊珉模式的起源與核心理念
格萊珉模式起源於孟加拉國,由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創建。這種模式致力於解決貧窮人群獲得金融服務的問題,特別是針對那些沒有足夠抵押品或信用記錄的人。格萊珉銀行採取的是無需抵押的小額貸款模式,重點考慮借款人的個人信用而非其物質資產。這種模式打破了傳統金融對貧困人群的排斥,為他們提供了改變生活和發展小本生意的機會。
格萊珉模式的工作機制
格萊珉模式強調團體貸款與互助擔保。借款人通常以小組形式組成,每個成員都需要為其他成員的貸款負責,這種連帶責任促使小組成員之間互相監督和支持。這種模式降低了貸款風險,使得金融機構能夠為貧困人群提供資金。此外,格萊珉模式注重長期的客戶關系建設,通過持續的跟蹤服務和靈活的還款安排,確保借款人能夠成功還款並維持良好的信用記錄。
格萊珉模式的影響與全球推廣
格萊珉模式因其卓越的社會影響力而得到全球關注。它不僅在孟加拉國取得了巨大成功,還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推廣和應用。通過格萊珉模式的推廣,許多貧窮人群得以獲得資金支持,改善生活狀況,發展小本生意,實現經濟自立。這種模式為微型金融領域樹立了典範,推動了全球范圍內金融服務的普及和公平化。
總結來說,格萊珉是一種微型金融模式,旨在支持貧窮和低收入人群的小額信貸項目,通過團體貸款、互助擔保和長期的客戶關系建設,為貧困人群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會,並產生全球性的影響。
❸ 什麼是格萊珉模式
分類: 商業/理財 >> 銀行業務
問題描述:
這個是什麼東東啊? 有沒有高手來指教一下啊!
解析:
窮人的銀行 最成功的農村金融模式之一——格萊珉銀行
「我們在慶祝貸款不用抵押品。我們宣布了一個長久的金融隔離時代的終結。貸款不止是生意,如同食物一樣,貸款是一種人權。」
正是這些難得的話語,讓我們開始一次跨越國境的艱難穿越,一個富有人文關懷的大膽嘗試。
8月,本報高級記者遠赴孟加拉國,探訪這個星球上最成功的農村金融模式之一——格萊珉銀行。
在達卡,記者見到了當地人的貧困,也見證了格萊珉銀行的創始人尤努斯教授倡導的小額信貸給窮人帶來的希望。30年前,尤努斯從自己的口袋中拿出27美元借給42名窮人,這是格萊珉銀行的第一筆生意;30年後,尤努斯的小額貸款已經幫助了630萬名借款人(間接影響到3150萬人),其中超過一半脫貧,而格萊珉銀行亦持續保持盈利。
今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及銀監會曾在亞洲開發銀行協助下組團前往考察。與此同時,中國在內蒙、貴州等地的小額貸款試點正在展開,山西日升隆、四川全力等小額貸款公司先後開業,陝西戶縣也已成功招標。
我們需要這樣一種源於草根的活力與關懷。一份有社會責任感的媒體需要讓更多人了解全世界都在效仿的格萊珉模式,以及中國正在進行的試點。
作為「亞洲銀行競爭力排名」系列活動的前奏,本報特別策劃了「窮人的銀行」之「小額貸款專題」。
五人小組:格萊珉中樞解構
到孟加拉達卡采訪格萊珉專題之前,記者問過10名來自各行各業的高級人員,他們聽說一家銀行專門借出小額貸款給農村窮人,甚至身無分文的乞丐,竟然在沒有 *** 資助、沒有國際機構捐款下自給自足,每年還有盈利,10名精英的答案一致:沒有可能!
記者帶著同樣的疑問到孟加拉國,除了到格萊珉銀行總部專訪創辦人兼行政總裁尤努斯教授之外,還跑到達卡附近的兩個農村Kanmbur及Kashimpur,逐一環節觀察格萊珉經營之道。
「小額貸款機構如果要自負盈虧,首要條件是可以接受存款。如果我們不可以接受存款,捐款用光了後便無以為繼,借債人同時是我們的存戶,他們擁有這家銀行,我們便像河流般不斷有活水;對於借債人來說,她們每周償還小額的貸款,同時存入金額更小的存款,這是一個改善她們財政狀況的重要環節。一年後債還清了,她們可以借更多,同時又有一筆存款可以動用,令她們一步步脫離貧窮線。」尤努斯教授本身是經濟學教授,所以銀行的經營模式中包含了實際可行的經濟學原理。
每名員工服務352名借款人
格萊珉銀行的這種模式最初需要 *** 或捐款資助,因為存款數額不足以支付貸款,過了數年之後,銀行滾存了一點盈利,便可以補上存款的不足。所以格萊珉銀行自1995年便宣布停止接受捐款,最後一筆已議定的捐款於1998年到位後,格萊珉銀行便進入滾氏旁完全自給自足的時代。
格萊珉銀行的成功核心是可以接受存款,這些存款成為銀行繼續發放貸款的財政支持,格萊珉銀行94%的股權,也是由存戶所有, *** 持有象徵式的6%。
舉例來說,一名成員貸款1000塔卡,實際利率為10%,即本息合共1100塔卡,還款期為一年。該名成員每周還款約21塔卡,但同時要存款5塔卡,存款年利率為8.5%-12%,一年之後,還清欠款,並有260塔卡存款及利息。成功還款後,她便可以再借更大額的貸款,例如2000塔卡,同時每周儲蓄10塔卡,這名成員的財政狀況會被改善,最終達至脫貧目的。
格萊珉銀行自1983年創辦以來大橡,除了創辦當年及1991年至1992年兩個水災特別嚴重的年頭外,一直保持盈利,2005年的盈利達1521萬美元(摺合1.2億元)。
截至2006年6月底,格萊珉銀行有2185家分行,服務69140個村的639萬借款人,而員工總數只為18151人,平均每名員工要服務3.8個村子和352名借款人。
Shabr(女)是Kanmbur分行的經理。Kanmbur在達卡西邊45公里,Shabr每天早核顫上7時便上班,7時半與分行的6個中心經理開會,討論當天需要處理的事務。之後6個中心經理便要分頭到附近農村的中心參加每周會議。Kanmbur分行屬下有71個中心及3750名成員,6名中心經理每周五天要跑遍這71個中心,即每人每天要跑兩三個中心。
每個中心都有幾十名成員,絕大部分是女性,她們每五人組成一個小組,每周派出代表開會,並向中心經理繳付每周的還款及存款。另外每個中心會由成員互選一名中心代表,負責與中心經理緊密溝通。如果當中有成員面臨困難,通常不用中心經理操心,小組其它成員或中心代表會幫助她們。這也是格萊珉壞賬率偏低的要訣。
Shabr稱,格萊珉銀行的五人小組機制也是格萊珉銀行成功的關鍵。這可以讓成員互相鼓勵,也可以施予群眾壓力,因為其他成員雖然沒有責任代其他成員還款,如果小組內有成員還款紀錄不佳,會影響整個小組日後借貸額。
「每個人都有遇到逆境的時候,小組以至中心的成員,在這個機制下會成為不幸的人的後盾,幫助他們渡過難關。」Shabr說。
Kanmbur分行的6名中心經理每人參加2-3個中心每周會議後,下午3-4時便會回到分行,點算當日收到的還款及存款,並以手寫方法將所有客戶的數據填入指定的表格中,交予Shabr簽名確認。Kanmbur分行只有9名員工,包括Shabr、1名分行副經理、6名中心經理及1名信差。
質疑格萊珉賬目?
為了節省開支,格萊珉銀行的分行內沒有計算機,客戶數據填入指定表格後,便會由信差送到附近一個數據中心。這家中心不屬於格萊珉銀行的編制,而是由相關機構格萊珉傳訊經營,該公司向格萊珉銀行每月收取服務費,同時為農村提供其它計算機及傳訊服務。
數據中心有五名職員,負責附近10家分行的數據處理,各家分行的數據送來之後,他們會輸入計算機,傳送至格萊珉銀行在達卡的總部,由於數據有統一的格式,總部便可以每周掌握全國2185家分行的數據。
尤努斯稱,格萊珉銀行嚴格控制開支,不輕易增加分行。每一個地方要增設分行,必須先有足夠的存戶願意存款,以存款作為貸款基礎,總部不會提供資金。另外分行需在開業第一年便盈利。
格萊珉銀行的賬目曾經受到國際知名經濟學者質疑。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喬納森·莫多克(Jonathan Morch)在1999年發表論文《小額信貸承諾》(The Microfinance Promise),質疑格萊珉銀行低於1.6%的不良貸款比率不真實,實際數字應該是7.8%;他又稱格萊珉銀行只是依靠捐款來生存,如要自給自足收支平衡,貸款的實質利率要高達25.7%。
對此,尤努斯教授稱:「我認為不需要反駁喬納森·莫多克,格萊珉銀行的現狀已證明他的預測全部是錯誤的。我們自1995年停止接受捐款後,不但可以繼續生存,而且盈利是一年比一年多;我們不需要提高貸款利率,我們的實際利率只是10%,近期還在研究調低利率,因為我們的利潤太多了,盈利並非我們的主要目的。」
「我們的賬目每月都會在網上公布,自1976年以來,所有數據一直是公開的,任何經濟學者都可以研究我們,從而知道我們為什麼會成功。」
她們只需要57元
孟加拉首都達卡以東50公里的小農村Kashimpur,最繁忙的街道是一條單線雙程行車的泥路。Rahima在路邊一個露天小攤子上,動作麻利地烤著米餅,她的米餅烤得外面脆裡面軟,每塊只售2塔卡(1
人民幣約等於8.7塔卡,摺合人民幣0.23元,下同),一天可以賣到100塊左右,Rahima可以賺得50塔卡(5.7元),這點小錢已足夠維持她與8歲兒子Shwon兩人溫飽。
Rahima只有30歲,但臉上布滿被生活折騰的痕跡,看起來像50歲的樣子,她的左眼在3歲時便瞎了,令她看起來再添一絲愁苦。然而相對於一年多前,她的生活已快樂多了。6年半前,她的丈夫得病死了,她和兒子的生活頓失依靠,開始行乞生活,靠別人對她的施捨養活自己及兒子。
「我以前挨家逐戶乞討一些剩飯剩菜,自己吃一些,再賣掉一些,賺得一些小錢買其它必需品,這種日子過了5年。這對Shwon影響很大,他因為我是乞丐而感到自卑,現在我靠自己的勞力掙錢,大家都可以抬起頭來做人了。」Rahima說。
2005年6月,Rahima得悉格萊珉銀行有「求存者(乞丐)貸款計劃」,便向當地分行申請了500塔卡(57元)的免息貸款,用來買些米及爐具,開始在街上賣烤米餅。
一年多過去了,母子倆的生活有所改善,Rahima還花了近年最大的一筆錢——用800塔卡(92元)買了一把電風扇,並可以負擔每月100塔卡的電費,讓Shwon可以在孟加拉酷熱的晚上得到安睡。
Rahima希望生活進一步改善,日後可以成為格萊珉銀行的正式成員,借貸更大金額的款項,建造一家有房頂的小店,在下雨天也可以繼續賣烤米餅,不用望天打卦。賺到更多錢後,便可以送Shwon到學校讀書。
格萊珉的「乞丐貸款計劃」始於2003年,當時格萊珉銀行的業務已上軌道,社會上有些輿論批評尤努斯教授已變成一個資本家,已經忘記了如何幫助最窮苦的人。尤努斯教授決定設計這個幫助社會最底層的計劃:參加計劃的乞丐不需要組成五人小組,貸款不需要繳付利息,還款時間也較有彈性,參加者甚至不需要放棄行乞,但不能用乞討回來的錢還債。
Kashimpur的Rani是這個計劃的首批試點。現年40歲的她,1995年因為丈夫及兒子突然患病而淪為乞丐,2002年12月,Kashimpur的分行經理Ya *** in遇到Rani,得悉Rani希望脫離乞丐生涯,但需要800塔卡(92元)買些香蕉再零售賺錢。Ya *** in向總部建議向Rani發放免息貸款,並免除她要加入小組的規定,由Ya *** in直接監察其個案。Rani的貸款於2003年初獲批准。之後,格萊珉銀行在多個分行進行類似試驗後,2003年底正式推出「求存者(乞丐)貸款計劃」。
目前,Ya *** in的分行有53名乞丐貸款者,另外有8人已轉為正式成員,包括Rani在內。Rani在2004年12月已轉為正式成員,借了2000塔卡(230元),之後多次還清貸款後再借,除了改善自己的家居外,還有資金修整附近兩家房屋租給有需要的人,每月有800塔卡收入,加上賣香蕉每天約90 塔卡的收入,一家人生活有保障,並有能力存款,目前已存了1.5萬塔卡(1724元)。
相對Kashimpur的「金牌成員」 Hasna,Rani的成績只算一般。從Hasna現在充滿自信的笑臉上,難以想像她在15年前有多彷徨。當時她的丈夫突然離開了她,逃離Kashimpur後音訊全無。她沒有任何謀生技能和經驗,幸運的是她沒有遇到人口販子,也沒有淪為乞丐,她遇到的是格萊珉銀行。
1991年,Hasna參加了當地的小組,借了4000塔卡(460元)買了一頭奶牛,靠賣牛奶維生,她的聰明及勤奮,加上在村中有很好的人緣,令她的生意快速擴展。今天的她,已是村中一家小商店的老闆娘,出售美潔用品,主要收入來源則是格萊珉電話。她有兩部手機,一部自用,另一部租給村民打電話,另外她代理格萊珉電話的手機充值服務,她是格萊珉23萬名「電話女士」之一,每月電話服務為她賺得約8000塔卡,小店的其它業務賺得約2500塔卡,合計10500塔卡(1207元),在村中已是「小富婆」。
這種成功個案在孟加拉每個村子裡都有。在達卡以西45公里的Kanmbur的Sufiya,現年35歲,已參加格萊珉銀行10年,她與丈夫Moajjam一起經營一家村內規模最大的雜貨店。兩人關系良好,但丈夫以工作忙為由,一直由妻子出面參加格萊珉的小組及中心會議,這也是格萊珉銀行的貸款人96%是女性的最大原因。Sufiya在10年前借第一筆4000塔卡的貸款,開了一個小攤,業務逐步拓展,現時的貸款額已增至5萬塔卡,雜貨店每月有約5000塔卡的利潤。
「我最喜歡格萊珉銀行,因為別的銀行都要我們去城鎮存錢和借錢,只有格萊珉銀行的人走到我家門口。」 Sufiya直率地說出格萊珉銀行最獨特之處。
❹ 小額擔保貸款的貸款起源
從國際流行觀點定義,小額信貸指向低收入群體和微型企業提供的額度較小的持續信貸服務,其基本特徵是額度較小、無擔保、無抵押、服務於貧困人口。小額信貸可由正規金融機構及專門的小額信貸機構或組織提供。小額信貸組織按照業務經營的特點,分兩類:商業性和福利性,也稱制度主義和福利主義。前者更強調小額信貸管理和目標設計中的機構可持續性,以印尼的人民銀行為代表;後者則更注重項目對改善貧困人口經濟和社會福利的作用,以孟加拉鄉村銀行為代表。
小額擔保貸款最早起源於孟加拉國。上世紀70年代,穆罕穆德·尤努斯在孟加拉國創辦了孟加拉農業銀行格萊珉(grameen,意為鄉村)試驗分行,格萊珉小額信貸模式開始逐步形成。尤努斯提出對資本主義進行改革,原始的資本主義提倡的是競爭和資本追逐利潤的本性,尤努斯提出改變原有的資本模式理論,因為,首先,任何人都有作為企業家的潛質,即使是一個非常窮的人,也同樣擁有作為企業家的基本潛質,所以作為企業家或者資本家,他們無權比窮人更優惠,例如稅收政策,土地政策等等。這樣對社會上的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公平的,由於馬太定律的存在,這會導致窮人更窮,富人更富,兩極差距逐漸拉大,從而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其次,社會價值最大化應該取代現有的利潤最大化。應該建立社會價值的取向,使得企業不僅僅局限於貪婪地為股東獲利。
在這種理論基礎上,尤努斯成立了格萊珉銀行,提倡貸款應成為一種人權,要建立一個普惠式的金融服務體系。由於資源天然地傾向資本,富人可以利滾利,而窮人沒有第一筆錢,就很難擺脫貧窮。格萊珉提供這第一筆錢,並且相信個人的創造力和潛力,而不需要窮人提供任何擔保。他構建體系,讓窮人結成五人小組進行貸款,利用一層層的信任——鄰里親朋的信任、格萊珉對窮人的信任——提高還貸率。1979年6月,在孟加拉中央銀行的指導下,每一家國有銀行都應提供三家分行啟動格萊珉銀行項目。1983年,孟加拉國議會通過了《1983年特別格萊珉銀行法令》,正式成立了格萊珉銀行。 2006年10月,尤努斯因其成功創辦孟加拉鄉村銀行——格萊珉銀行,榮獲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