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商業銀行參與ppp項目的五大模式
在銀行參與PPP過程中,有兩個方面需要注意:一是項目收益與期限,二是項目風險。在PPP模式下,項目公司債權具有期限較長、利率偏低的特點,且沒有政府隱性擔保。商業銀行參與PPP項目時,需做好事前盡職調查,選擇優質項目並與優質企業合作。以下是五種主要的參與模式。
模式一:投貸模式。商業銀行通過發放貸款和運用投行資金的形式,滿足PPP項目融資需求。貸款使得商業銀行成為項目債權人,而投行資金的介入使銀行可成為項目股東,獲得利息和股息收入。這有助於銀行收入結構的優化,並通過貸款和投行資金的聯動降低風險。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和具有金融控股集團背景的商業銀行,憑借豐富的信貸資源、項目運作經驗和成熟的風險評估體系,更具競爭力。
模式二:貸款模式。PPP模式為商業銀行提供了新的貸款投向,以滿足新型城鎮化所需的基礎設施需求。例如,北京地鐵4號線項目的融資模式,銀行提供了無追索權或有限追索權貸款,期限為25年,利率較低。此模式保證了項目的公益性,同時也照顧了社會資本的利潤。
模式三:借道銀行理財模式。銀行理財產品通過與信託公司等金融機構合作,參與PPP項目的投資。銀行理財資金以項目公司增資擴股或收購股權的形式,獲得固定回報,不承擔項目風險。退出方式包括股權轉讓和直接減資。此模式下,銀行需做好盡職調查,確保項目擔保的可靠性。
模式四:資產證券化模式。PPP資產證券化是以項目未來收益權或特許經營權為保證的融資方式。具有穩定的現金流、可預測的現金流和較高的項目安全性等特點。銀行參與PPP項目的資產證券化,可通過信託等通道,用表外資金購買資產證券化產品,調節風險;或參與PPP資產證券化產品設計和承銷。
模式五:其他融資方式。包括股權融資、保理融資和融資租賃。股權融資由銀行撮合產業投資基金,投資PPP項目公司股權。保理融資涉及應收賬款的買入和管理。融資租賃則由租賃商負責設備采購,然後出租給PPP項目公司,租賃商將債權轉讓給銀行收取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