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抵押擔保 > 銀行貸款中交叉擔保

銀行貸款中交叉擔保

發布時間:2021-07-21 10:50:43

『壹』 金融會計決策者相關。再次求助~

作為CDS的賣方,正確的披露應該是既在資產一邊確認獲得類似年金的固定費用的收益,也應在負債一邊根據第三方違約發生的概率,及時計提自己的或有負債或准備等。這也符合財務會計的謹慎性原則。此外,財務報告中的問責制,要求誠實披露即使是對自己不利的消息。在對高杠桿的披露上,雖然投資銀行在年報上體現了自身的杠桿比率,但是由於有表外業務SIVs等的存在,真實的杠桿比率則更高。所以在對CDS和SIVs等工具的披露問題上,相應的銀行和機構並沒有做到誠實的披露,也就意味著企業實際存在更高的風險。
(3)或有事項披露。或有事項,是指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其結果須由某些未來事件的發生或不發生才能決定的不確定事項。常見的或有事項主要包括:未決訴訟或仲裁、債務擔保、產品質量保證(含產品安全保證)、承諾、虧損合同、重組義務、環境污染整治等。東亞國家對擔保的披露很少,而熟悉東亞經營環境的人都知道,幾乎所有的大公司和銀行都經常為其關聯或無關聯的企業提供融資擔保。如以銀行擔保貸款為例,在東亞各國,企業的普遍做法:一是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為實力較弱的企業提供借款擔保,以幫助後者獲得貸款;另一是許多企業集團為取得借款相互提供擔保。如果這些交叉擔保借款不予以披露,則一方面為銀行不良債權的形成留下了隱患,另一方面許多效率低下,不具備盈利性的項目在股東不知情的情況下獲得了資金,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一旦市場略有波動,就會出現企業償付危機的連鎖反應,進而引發銀行的兌付危機。
以上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缺陷,掩蓋了公司真實的財務狀況,造成信息的嚴重不對稱,誤導了投資者,當市場出現波動,出現投資者沒有預料的情況,投資者就會恐慌,紛紛撤資,進而出現金融市場的混亂,最終引發金融危機。
(二)薄弱的內部控制難以應對金融風險
內部控制的目的包括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提高經營管理效率,防範和控制財務風險,實現單位經營管理目標。良好的內部控制能起到防範風險的作用。內部控制薄弱,就會降低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最終難以承受金融風險的沖擊。
1、金融企業內部控制鬆懈難以抵制金融風險
商業銀行的經營原則要求其必須實行資產負債管理.以資金來源控制資金的運用, 防止超負荷經營.保持資產與負債的期限、數量、結構相對應.提高資產的流動性。降低不良資產比例.規避經營風險.提高經營效益。在金融危機中,被整頓、兼並、重組的銀行大多是在經濟過熱的環境中,沒有能夠嚴格貫徹風險控制的經營原則,盲目追求高利潤,甚至銀行資金流入證券市場,潛伏著巨大的風險。一旦遇到市場環境的急劇變化,就難以應對。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內部的經營管理不善,不按資產負債管理原則經營,各種制度如貸款審批制度、貸審分開制度、貸後跟蹤制度、貸款回收責任制度、會計核算制度、內部稽核制度、內部控制制度等沒有嚴格執行。
亞洲金融危機中發生的原因之一就是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缺陷。表現之一是在會計管理上存在帳外經營、弄虛作假的現象。許多金融機構為了逃避管制,獲得巨額收益,放鬆了會計管理,搞帳外經營。比如,日本山一證券公司倒閉的直接原因是帳外債務高達21億美元。還有些金融機構弄虛作假,編造會計信息,如大和銀行紐約分行隱瞞嚴重虧損,虛報利潤。表現之二是在內部財務會計管理上缺乏有效的內控制度。許多亞洲國家的金融機構在內部牽制制度上存在嚴重缺陷。如,大和銀行在美國債券市場上的交易完全由井口俊英一人負責,交易過程和交易紀錄只有他一人知道,最終釀成巨額虧損。內部控制制度的另一個重要原則就是經常性的檢查和監督。在許多亞洲國家,金融機構的內部稽核常常是走過場,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導致銀行的經營狀況惡化、經營風險大增。
在次貸危機中,對借款人進行認真而詳細的審查是銀行發放貸款的第一個步驟,也是銀行過濾風險的重要基礎。本來住宅抵押貸款的取得,銀行是有相當嚴格的標准,貸款人一般需要滿足5C 標准( 既品德,能力,資本,抵押品,經營環境和聯系性),才可以得到貸款。同時借款人在得到款項以後還需要嚴格的執行協議並受到發放貸款機構的監督。但隨著住房價格的上漲和資產證券化的發展,貸款機構為了擴大自己的利益, 開始放寬甚至取消相關標准,規避內部控制,最終釀成金融危機。
2、非金融企業內部控制薄弱難以應對風險
在金融危機來襲時,非金融企業遇到的最大困難莫過於流動性不足,以致無法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最終導致停產,倒閉。在金融危機的環境下,貨幣大幅度貶值,房產等抵押品的價值下跌,導致許多在經濟過熱的時候大量負債的企業無法償付債款,銀行等金融機構產生大量不良負債,出現擠兌風潮,結果是大家都對市場失去信心,金融機構收縮信貸,不敢輕易貸款,企業出現資金斷流,流動性危機。許多經營多年的大牌企業也都紛紛重組,兼並,甚至倒閉。中小企業更是缺乏資金進行生產,有的只能停業。這些紛紛停產,倒閉的企業,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在經濟繁榮的時候,抱有過於樂觀的態度,過度負債。負債是可以降低企業資金成本,為股東帶來收益,但是當負債上升到一定比例時,負債帶來的破產風險就會超過收益。
發生金融危機的亞洲國家內部控制形同虛設,致使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作用程度普遍偏高。當這些國家受到外部沖擊,在海外的銷售額下降而又不能被其國內需求平衡時,企業的利潤額下降會變得很顯著,甚至會造成企業的巨額虧損。危機過程中揭示出來的公司和金融機構的財務問題遠比想像得嚴重,貨幣貶值又進一步使它們的財務困境惡化。當金融風暴來襲時,自然經不起沖擊,加劇金融危機。
(三)審計監督弱化加大了金融危機的風險
審計主要職能是監督和公證,就是由審計人員通過對被審單位會計信息的審核檢查、判斷被審單位的經濟活動是否符合既定的標准。對違反標準的經濟行為予以揭露井提出糾正措施;根據被審單位的會計信息審核檢查的結果出具審計報告,對被審單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公允性表示意見。審計人員很重要的一條職業道德就是獨立、客觀和公證。對於前面闡述的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和內部控制缺陷問題等,審計人員是否發現,是否在審計報告中提出,並向有關部門揭露都與金融危機的發生有著一定關系。如果能及時發現這些問題,並提出建議,那麼就會減少金融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可惜發生金融危機的國家普普遍沒有注重審計監督。固然審計本身由於政府的干預,抽樣審計不可避免存在風險,加之會計技術和內容的復雜性等有局限性,但為世人所矚目的大規模、普遍性金融危機出現時,不能不說監管當局監督不力,其中當然包括審計當局難以逃脫的責任。
(四)違背謹慎會計原則削弱了抵禦金融危機的能力
謹慎原則是世界公認的會計原則,它要求各企業或單位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必須合理預計將來可能要發生的費用或損失,並要計人本期損益。也就是將可能要集中發生的大額損失或費用,在未發生之前就要有所准備、合理配比和適當分散。使會計資料所反映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建立在一種穩妥可靠的基礎上。
韓國的金融危機從表現形式上看,是一個外債償付危機。由於企業大規模投資造成外債太高。高負債率和不利的外部環境使許多企業破產或瀕臨破產的邊緣,銀行呆帳、壞帳急劇加大, 無力償還外債。此外,韓國沒有謹慎對待開放資本市場問題,韓國資本市場在條件尚未十分成熟時過早對外開放,結果引起匯市、股市大幅度波動,使經濟陷人困境。再如泰國,銀行要求財務公司計提壞賬准備金的比率平均為1.13% ,這在1996年經濟滑坡的局勢下,顯然是相差甚遠。從會計角度分析,說明這些國家的企業包括金融企業在內,沒有充分合理地預計未來可能發生的費用或損失和可能要出現的風險,該提壞帳准備金的沒有提,該提足的卻沒有提足,等到危機發生時,沒有足夠的資金彌補,違背了謹慎原則。
在本次的次貸危機中,金融機構的貪婪性促使其過度貸款,卻沒有考慮其潛在的風險,計提足夠的壞賬准備。在一些法律訴訟中多指控某些金融負債存在不當估計。如當帶追索權的抵押資產被打包證券化出售後,類似於應收賬款按質押取得借款處理,在不核銷該類債權的賬面價值的同時增加一項負債,有關債權的壞賬風險仍由出售抵押資產企業負擔,並合理提取用於質押資產的壞賬准備。抵押貸款機構既要在資產負債表上確認一個負債,又要按合理的方法計提壞賬。FASB Statement No.140《金融資產的轉移、服務權以及金融負債的解除》規定與帶追索權義務的金融資產相關的負債應以公允價值計量,FASB No.45解釋要求還需附註披露擔保品的性質、未來可能支付的最大金額、負債的賬面價值和可獲得擔保品的性質及可回收金額,但在一些法律訴訟中多指控該負債金額為不當估計,違背謹慎會計處理原則。
四、會計在防範金融危機中的作用
(一)為防範金融危機提供會計信息
會計信息是通用的國際商業語言。一切金融交易、資金流動,都要通過會計核算來加以計量、分類和報告,都必須在會計憑證、帳簿、報表中加以記載和反映。它既服務於企業內部管理,又服務於投資者,以及與企業工作相關的財稅、金融及審計部門。因此會計是金融活動的信息源和資料庫。會計提供的金融活動信息是否及時、准確和完整,直接關繫到金融決策的時效性和正確性。會計信息滯後、失真和殘缺,是產生金融危機的重原因之一。如果會計核算是真實、全面、及時的,當金融風險起於青萍之末時,金融企業決策者重視會計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就能及時發現並採取措施加以防範或化解。因此,為決策部門提供及時、真實、全面的會計信息,對於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通過內部控制提高企業自身免疫力
通過內部控制提高企業對金融危機的免疫力才是防範金融危機的根本。內部控制的核心是有效防範各種風險。為了使各種風險控制在許可的范圍之內,建立內部控制必須以審慎經營為出發點,要充分考慮到業務過程中各個環節可能存在的風險,容易發生的問題。設立適當的操作程序和控制步驟來避免和減少風險,並且設定在風險發生時要採取哪些措施來進行補救。如建立健全嚴密的會計櫃台監督制度,對資金流出進行事中監督,把差錯、事故消除在日常業務處理之中。又如在貸款程序上,加強財務監督,嚴格審查借款企業的會計報表,防止資本不足、資不低債、無力還貸的企業通過障眼法和種種不正當的甚至違法的手段,騙取貸款,把會計部門的財務監督與信貸部門的貸款「三查」制度結合起來。運用會計手段,通過檢查、分析借款企業的銀行帳戶、會計帳簿、報表,還可以有效地督促那些有錢不還的賴帳企業,及時還貸,以化解企業的不良資產。以上種種措施都可以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從而起到防範金融危機的作用。
五、防範金融危機的會計對策
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的進一步加強和發展,各國在經濟、金融方面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在給全球經濟帶來諸多發展機遇的同時,也使金融不穩定因素大大增加。表面繁榮的背後,潛伏著較以往更大的能夠導致金融危機的風險。因此,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必須加強金融風險防範意識,謹防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爆發。會計對金融危機具有一定的防範作用,那麼加強會計改革就顯得很有必要。
(一)健全會計信息披露制度
健全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盡快完善現行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制定資本市場所急需的新的規范性法規,對上市公司必須披露的會計信息內容、時問、方式以及違規後的處罰應作出更詳盡的規定,增強其可操作性。尤其要加強對金融機構的信息披露,將提高金融信息透明度成為完善外部風險管理機制的重要內容。要進一步明確各類機構的作用、運作規范,參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於金融體系透明度的要求,對金融機構特別是金融創新方面,實行必要的強制性信息披露措施,加強對信息披露的管理,提高金融運行、金融風險、金融創新產品的透明度。
(二)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切實防範各種經營風險
進一步加強對高風險領域的內部控制,比如,對信用證管理的控制。此外,配合各項授權制度,制定嚴格的內部控製程序,將各種經營風險壓縮到最低限度。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監督制度的目標是:保證公司財產安全與完整;控制有關數據的正確性與可靠性;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 防止舞弊,控制風險。與此同時,在建立公司內控制度時,要具有前瞻性,要統觀時間與空間全局,通過在公司內部營造有利的控制環境,有效的會計系統和各種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控製程序,輔之以一定的控制手段如組織架構控制、授權批准控制、預算控制、實物控制、內部審計控制等,並將這些控制手段揉入到建立的各種經營管理的具體制度中,如固定資產的資、采購、報廢處理制度、物質進出保管使用管理制度、產品的保管與出庫管理制度現金收支與核算制度、費用報銷審批制度等,因為這些控制制度,都與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密切相關。建立科學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僅能有效保證會計信息資料披露的真實和完整性,而且能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和效果,從而能應對金融風險。
(三)加強外部監督體系的監管力度
要保證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披露質量,不僅要搞好公司內部的整治和規范,同時要加強和完善公司外部的治理結構,保證中介機構對上市公司的監督質量。首先中介機構自身要本著對廣大投資者負責的態度,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素質和執業水平;其次作為中介機構的行為主管約束部門( 如財政部門、證管部門、行業協會等) 要努力創造條件去能夠真正起到其應有的約束中介機構行為的職能作用; 第三,如果一旦中介機構在履行自身職能時出現有違職業道德或失職行為的,作為管理約束部門決不能姑息遷就,應加大處罰力度,通過外部監督機構的審計監督和加強外部中介監督機構的法律責任約束,以保證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質量。
(四)健全會計法律法規體系
一是健全法制建設,加大執法力度。立法部門應該進一步完善法規體系,制訂出具體的會計法規實施細則,明確會計信息披露違規行為的判斷標准和懲處方法,避免執法上的混亂,使有關法規更具實用性、可操作性,以堵住會計信息披露不規范的法律漏洞;其次,有關管理部門應該加大執法力度,特別要嚴加追究違規公司領導人責任,強迫那些私慾膨脹、以身試法者能反省和收斂自己的趨利行為,使會計信息在法制的維護下恢復其本來面目。再次是完善證券法律法規體系。規范證券市場的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必須有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作為根本保障。
(五)提高會計人員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
一般情況下,會計人員是虛假會計信息的直接操作者,客觀地講,如果會計人員具備了較高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圍內可以有效防範和抵制虛假會計信息的出籠。加強會計教育,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積極開展對更新的會計知識的培訓及定期的檢查,對不具備條件的會計人員不允許上崗,要把定期開展期培訓與考試結合起來,給出上崗與否的標准。一個國家的經濟運行質量的好壞和高素質的會計人員是密不可分的,治理會計信息失真依賴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的提高。所以,只有不斷提高廣大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
六、結束語
金融危機的爆發是由各種因素引起的,會計只是其中一個方面的因素。本文從會計角度分析近代幾次金融危機,進而提出防範金融危機的會計對策。目的是為預測,防範金融危機提供一點幫助。金融危機不斷發生新的變化,引發金融危機的因素也會出現變化。然而我們只有不斷的研究,吸取金融危機的教訓,才能更好的預防金融危機的再次發生。

『貳』 銀行信貸中的穿透原則是什麼

「穿透原則」的意義是把你的一筆投資/委貸 一層一層打開來看,一直看到最底層的借款人、借款用途到底是什麼。可以理解為無視物理防禦的破甲傷害。

『叄』 銀行信貸中的「穿透原則」是什麼如何理解

穿透原則」,這個詞來源於2016年全國銀行業監管會議講話稿:「看得見,管的住」、穿透式監管」,主要針對交叉金融產品風險管控,也是同業新規「實質重於形式」的延伸。什麼叫看得見?那就得看透,產品透明度問題。現在的金融產品(包括信貸產品!),參與方很多,例如有好幾家銀行,券商,基金子公司,信託,擔保公司,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中介機構(評級、審計、律師、評估),跨行業,跨市場,異常復雜。往往是銀行通過這些機構,將自有或理財資金通過特定目的載體(信託計劃、基金、資管計劃)進行投資,標的如信貸收益權、應收賬款收益權、結構化配資、兩融收益權、信用債等等。我們要搞清楚的是最終資金流向哪裡?央票?金融債?企業債?信貸收益權?這些信貸收益權背後又是哪些企業的貸款?貸款投向什麼項目?「穿透」就是你要刨根問題,拆穿哪些拗口唬人的法律金融術語。

『肆』 在企業融資問題上,什麼叫交叉擔保或交叉互保

交叉擔保:將抵押物或是其他各種資產整合在一起,為一筆債務作擔保。

所謂交叉擔保,是指參與方(業主人數在兩個以上)是每一位業主雖然只佔有資產的一部分,但是卻要以個人的名義承擔所有的償債責任。這種擔保還指組合貸款中的一批擔保物,若一件資產出讓時發生收入低於賬面值,或是發生虧損,不足部分或虧損部分應變賣其他資產的收益部分來補償。

『伍』 貸款業務中銀行可指定追加保證人嗎

不違規。銀行出於風險考慮可以要求增加擔保 也可以要求提前一次性還款

『陸』 銀行貸款中涉及的明保和暗保是什麼意思

噗。。。樓上神回答。。。

明保和暗保是銀行的術語,或者說是行話,在多個場景中都會用到,但是用到的目的都是差不多的。

舉例,應收賬款保理或質押貸款業務,假如應收賬款的付款方知道自己將要付出的應收賬款已經轉讓或質押給了銀行並簽章確認(銀行一般有專門的應收賬款確認函),那麼這種情況下稱為明保;假如應收賬款的付款方不知道自己將要付出的應收賬款已經轉讓或質押給了銀行,那麼就是暗保。在其他場景中明保和暗保的意思基本如例子所示,明保就是明的,除了銀行和貸款人其他相關方也知悉,暗保是暗的,僅僅是銀行和貸款人之間的雙向行為。

附帶,暗保對銀行貸款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因為銀行缺乏監控貸款回收的手段。因此實際操作中,正規銀行貸款往往採取明保,暗保更適用於本來就資質非常好的企業,作為形式擔保或者增信或者鎖定存款的方式。

希望能幫上你~~

閱讀全文

與銀行貸款中交叉擔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陽消費貸款pos 瀏覽:883
興業消費貸款審核電話24小時服務嗎 瀏覽:972
二手房貸款時看的房子時間 瀏覽:251
蘋果x手機貸款首付 瀏覽:3
信用社貸款利率表2020 瀏覽:33
貸款買房子能分期多久 瀏覽:616
二手房已經過戶可以辦理貸款 瀏覽:926
信陽二套房公積金貸款利率 瀏覽:956
二手車貸款網上評估 瀏覽:648
銀貸款需要的什麼資料 瀏覽:217
貸款買的房子首付沒交齊可以退嗎 瀏覽:954
農行貸款裝修房子利率是多少錢 瀏覽:552
農村3分利息貸款有什麼保證 瀏覽:886
上海房屋貸款手續 瀏覽:820
圓通快遞的小額貸款公司電話 瀏覽:291
貸款半年流水大概多少 瀏覽:994
公積金貸款對房子有要求嗎 瀏覽:934
農行用公積金貸款叫什麼業務 瀏覽:897
淄博二套房能使用公積金貸款嗎 瀏覽:777
房子貸款了可以賣出去嗎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