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經濟迎來哪些發展機遇
雲計算創新發展推動建設網路強國
政策:1月30日,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
紅利:《意見》從壯大新業態、強化產業支撐、加強安全保障三個方面提出了六項主要任務。一是增強雲計算服務能力。二是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三是探索電子政務雲計算發展新模式。四是加強大數據開發與利用。五是統籌布局雲計算基礎設施。六是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政策:3月12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同意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批復》。
紅利:《批復》明確了該綜合試驗區的定位和作用,提出要著力在跨境電子商務各環節的技術標准、業務流程、監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先行先試,打造跨境電子商務完整的產業鏈和生態鏈,逐步形成一套適應和引領全球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管理制度和規則,為推動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
政策:5月7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
紅利:《意見》提出了七方面的政策措施。
一是營造寬松發展環境,降低准入門檻,合理降稅減負,加大金融服務支持,維護公平競爭。
二是促進就業創業,鼓勵電子商務領域就業創業,加強人才培養培訓,保障從業人員勞動權益。
三是推動轉型升級,創新服務民生方式,推動傳統商貿流通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等。
四是完善物流基礎設施,支持物流配送終端及智慧物流平台建設。
五是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加強電子商務國際合作,提升跨境電子商務通關效率,推動電子商務走出去。
六是構築安全保障防線,保障電子商務網路安全,確保電子商務交易安全,預防和打擊電子商務領域違法犯罪。
七是健全支撐體系,健全法規標准體系,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強化科技與教育支撐,協調推動區域電子商務發展。
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
政策:6月20日,國辦印發《關於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
紅利:這是新形勢下,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性文件。《意見》提出了五個方面的支持措施。
一是優化海關監管措施,優化跨境電子商務海關進出口通關作業流程。
二是完善檢驗檢疫監管政策措施,對跨境電子商務經營主體及商品實施備案管理制度。
三是明確規范進出口稅收政策,制訂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
四是完善電子商務支付結算管理,鼓勵境內銀行、支付機構依法合規開展跨境電子支付業務。
五是提供財政金融支持,向跨境電子商務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提供有效的融資、保險支持。
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
政策:7月4日,國務院印發《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
紅利:《意見》提出了11個具體行動:
一是「互聯網+」創業創新,推動各類要素資源集聚、開放和共享。
二是「互聯網+」協同製造,加速製造業服務化轉型。
三是「互聯網+」現代農業,構建依託互聯網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
四是「互聯網+」智慧能源,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智能化。
五是「互聯網+」普惠金融,拓展互聯網金融服務創新的深度和廣度。
六是「互聯網+」益民服務,大力發展線上線下新興消費和基於互聯網的醫療、健康、養老、教育、旅遊、社會保障等新興服務。
七是「互聯網+」高效物流,完善智能物流配送調配體系。
八是「互聯網+」電子商務,大力發展農村電商、行業電商和跨境電商,推動電子商務應用創新。
九是「互聯網+」便捷交通,創新便捷化交通運輸服務。
十是「互聯網+」綠色生態,推動互聯網與生態文明建設深度融合。
十一是「互聯網+」人工智慧,提升終端產品智能化水平。
推進線上線下互動加快商貿流通創新發展轉型升級
政策:9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線上線下互動加快商貿流通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意見》。
紅利:《意見》提出七個方面的政策措施。
一是推進簡政放權,調整完善市場准入資質,推進一照多址等住所登記制度改革。
二是創新管理服務,開展商務大數據建設和應用。
三是加大財稅支持力度,促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積極推廣網上辦稅服務和電子發票應用。
四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發展第三方支付、股權眾籌等互聯網金融。
五是規范市場秩序,創建公平競爭的創業創新環境和規范誠信的市場環境。
六是加強人才培養,建設電子商務人才繼續教育基地,開展實用型電子商務人才培訓。
七是培育行業組織,建立良性商業規則,促進行業自律發展。
國務院出招促快遞業發展重點城市間48小時送達
政策:10月26日,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紅利:這是國務院出台的第一部全面指導快遞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意見》提出,到2020年,快遞市場規模穩居世界首位,基本實現鄉鄉有網點、村村通快遞,快遞年業務量達到500億件,年業務收入達到8000億元;建設一批輻射國內外的航空快遞貨運樞紐,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骨幹快遞企業;國內重點城市間實現48小時送達,國際快遞服務通達范圍更廣、速度更快,服務滿意度穩步提高;年均新增就業崗位約20萬個,全年支撐網路零售交易額突破10萬億元,日均服務用戶2.7億人次以上,基本建成普惠城鄉、技術先進、服務優質、安全高效、綠色節能的快遞服務體系,形成覆蓋全國、聯通國際的服務網路。
國務院出招,加強互聯網領域侵權假冒治理
政策:11月07日,國辦印發《關於加強互聯網領域侵權假冒行為治理的意見》。
紅利:《意見》指出,要用3年左右時間,有效遏制互聯網領域侵權假冒行為,初步形成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社會參與的監管格局。《意見》提出四方面舉措:
一是突出監管重點。堅持線上線下治理相結合,對網上銷售假劣農資、食品葯品、化妝品、醫療器械、電器電子產品、汽車配件、裝飾裝修材料等開展集中整治,嚴厲查處利用互聯網侵權盜版等違法行為。
二是落實企業責任。指導和督促電子商務平台企業加強對網路經營者的資格審查,配合執法部門反向追溯電子商務平台上的侵權假冒商品經營者。
三是加強執法協作。完善部門間執法聯動機制,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完善跨境執法交流協作機制。
四是健全長效機制。加快電子商務領域法規建設,明確網路商品交易規范、爭議解決方式、法律責任以及各類電子交易憑證、電子檢驗檢疫報告和證書的法律效力。
農村商業模式將迎來重大改變
政策:11月09日,國辦印發《關於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
紅利:《意見》提出七方面政策措施:
一是加強政策扶持力度。深入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制訂出台農村電子商務服務規范和工作指引。推動電商扶貧。
二是鼓勵和支持開拓創新。開展農村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大賽和農村電子商務強縣創建活動。
三是大力培養農村電商人才。實施農村電子商務百萬英才計劃,培養農村電商人才。
四是加快完善農村物流體系。加強農村物流服務網路和設施的共享銜接,加快完善縣鄉村農村物流體系。加強農產品產地集配和冷鏈等設施建設。
五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寬頻普及。促進寬頻網路提速降費,加快農村公路建設。
六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對電子商務創業農民尤其是青年農民的授信和貸款支持,簡化農村網商小額短期貸款手續。符合條件的農村網商,可按規定享受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政策。
七是營造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加強網路市場監管,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等違法行為。推進農村電子商務誠信建設。
Ⅱ 國家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出台了哪些政策
國家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出台了以下的一些政策,
1、基層崗位吸引力增加
早在去年底,教育部就印發《關於做好2017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其中強調,要鼓勵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從事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健康養老等工作,引導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就業創業。
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對外公布,明確提出,要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規劃強調,要結合政府購買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開發崗位,統籌實施基層服務項目,落實學費代償、資金補貼、稅費減免等扶持政策,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西部地區、中小微企業就業。
與此同時,地方層面也有政策相繼出台,不少地方政府在提高基層崗位待遇等方面下了功夫。
2、創業可獲更多支持
除了引導鼓勵大學生紮根基層,國家層面還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大學生群體的自主創業。
2017年2月,人社部下發通知,提出要綜合運用稅收優惠、創業擔保貸款、就業創業服務補貼、經營場所租金補貼等創業扶持政策和鼓勵企業招用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扶持政策,重點支持高校畢業生創業企業吸納應屆畢業生,發揮創業帶動就業作用。
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再度聚焦就業創業,提出多項促就業新舉措。其中包括支持地方通過財政出資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設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基金。
3、寒門子弟就業有幫扶
近年來,家庭困難學生一直是促就業政策的重點傾斜對象,今年也不例外。包括海南、陝西、遼寧等在內的多地均出台了具體措施,保障寒門子弟就業。
例如,海南此前啟動了2017屆高校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發放工作。
今年該省求職創業補貼的發放對象為:有就業願望的普通高等院校、技師學院高級工班和預備技師班、特殊教育學校中的2017年應屆畢業生,需符合以下至少一項條件: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殘疾,已獲得國家助學貸款,貧困家庭(建檔立卡的農村貧困戶)。
根據規定,符合標準的畢業生可享受1500元/人的一次性補助。
陝西省教育廳也下發通知,要求對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實施100%的幫扶,對有就業意願並願意接受幫扶的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100%實現就業。
該省要求,各高校要協助做好2017屆高校畢業生求職補貼發放工作,結合自身實際,設立一定額度的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就業幫扶專項資金,擴大補貼范圍。
另外,還有些地區專門針對家庭困難的高校畢業生開設了專場招聘會。
參考資料,http://news.sohu.com/20170419/n489263360.shtml
Ⅲ 總結國家扶持雙創項目的各類政策對大學生創業有什麼幫助。
國家扶持雙向創業的項目,對大學生創業是非常有幫助的,因為有國家在背後引導和支持,會給大學生更多的創業機會。讓他們的創業風險大大降低。提高創業成功率。
最新創業政策集錦(2020年版):
對創業畢業生普遍提供創辦企業、經營管理等培訓,增設信息技術、現代農業等領域課程。
推薦適合發揮畢業生專長的創業項目,提供咨詢輔導、跟蹤扶持、成果轉化等「一條龍」服務。
優先安排經營場所,政府投資開發的各類創業載體安排一定比例場地,免費向畢業生提供,充分利用閑置資源提供低成本場地支持。
加強創業資金保障,落實創業擔保貸款、創業補貼等政策。
高校畢業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所需資金從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中列支。
(3)發揮創業擔保貸款作用對於擴展閱讀
給創業中或想創業的支幾招
我們不斷塑造自我的過程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是選擇樂觀的態度還是悲觀的態度。我們思想上的這種抉擇可能給我們帶來激勵,也有可能阻滯我們前進。
清晰地規劃目標是人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但塑造自我卻不僅限於規劃目標。要真正塑造自我和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們必須奮起行動。莎士比亞說得好:"行動勝過雄辯。"
一旦掌握自我激勵,自我塑造的過程也就隨即開始。以下方法可以幫你塑造自我,塑造那個你一直夢寐以求的自我。
1、樹立遠景
邁向自我塑造的第一步,要有一個你每天早晨醒來為之奮斗的目標,它應是你人生的目標。遠景必須即刻著手建立,而不要往後拖。你隨時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做些改變,但不能一刻沒有遠景。
2、離開舒適區
不斷尋求挑戰激勵自己。提防自己,不要躺倒在舒適區。舒適區只是避風港,不是安樂窩。它只是你心中准備迎接下次挑戰之前刻意放鬆自己和恢復元氣的地方。
3、把握好情緒
人開心的時候,體內就會發生奇妙的變化,從而獲得陣陣新的動力和力量。但是,不要總想在自身之外尋開心。令你開心的事不在別處,就在你身上。因此,找出自身的情緒高漲期用來不斷激勵自己。
4、調高目標
許多人驚奇地發現,他們之所以達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標,是因為他們的主要目標太小、而且太模糊不清,使自己失去動力。如果你的主要目標不能激發你的想像力,目標的實現就會遙遙無期。因此,真正能激勵你奮發向上的是,確立一個既宏偉又具體的遠大目標。
5、加強緊迫感
20世紀作者anais nin(阿耐斯)曾寫道:"沉溺生活的人沒有死的恐懼"。自以為長命百歲無益於你享受人生。然而,大多數人對此視而不見,假裝自己的生命會綿延無絕。
惟有心血來潮的那天,我們才會籌劃大事業,將我們的目標和夢想寄託在denis waitley(丹尼斯)稱之為"虛幻島"的汪洋大海之中。其實,直面死亡未必要等到生命耗盡時的臨終一刻。事實上,如果能逼真地想像我們的彌留之際,會物極必反產生一種再生的感覺,這是塑造自我的第一步。
6、撇開朋友
對於那些不支持你目標的"朋友",要敬而遠之。你所交往的人會改變你的生活。與憤世嫉俗的人為伍,他們就會拉你沉淪。結交那些希望你快樂和成功的人,你就在追求快樂和成功的路上邁出最重要的一步。對生活的熱情具有感染力。因此同樂觀的人為伴能讓我們看到更多的人生希望。
7、迎接恐懼
世上最秘而不宣的秘密是,戰勝恐懼後迎來的是某種安全有益的東西。哪怕克服的是小小的恐懼,也會增強你對創造自己生活能力的信心。如果一味想避開恐懼,它們會象瘋狗一樣對我們窮追不舍。此時,最可怕的莫過於雙眼一閉假裝它們不存在。
8、做好調整計劃
實現目標的道路絕不是坦途。它總是呈現出一條波浪線,有起也有落。但你可以安排自己的休整點。事先看看你的時間表,框出你放鬆、調整、恢復元氣的時間。即使你現在感覺不錯,也要做好調整計劃。這才是明智之舉。
在自己的事業波峰時,要給自己安排休整點。安排出一大段時間讓自己隱退一下,即使是離開自己摯愛的工作也要如此。只有這樣,在你重新投入工作時才能更富激情。
9、直面困難
每一個解決方案都是針對一個問題的。二者缺一不可。困難對於腦力運動者來說,不過是一場場艱辛的比賽。真正的運動者總是盼望比賽。如果把困難看作對自己的詛咒,就很難在生活中找到動力。如果學會了把握困難帶來的機遇,你自然會動力陡生。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最新創業政策集錦(2020年版)
Ⅳ 黨中央國務院鼓勵創業和創新的各項方針政策有哪些
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富民之道、強國之舉,有利於產業、企業、分配等多方面結構優化。面對就業壓力加大形勢,必須著力培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引擎,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把創業和就業結合起來,以創業創新帶動就業,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為促進民生改善、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新動能。現就進一步做好就業創業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
(一)堅持擴大就業發展戰略。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下限,將城鎮新增就業、調查失業率作為宏觀調控重要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合理確定經濟增長速度和發展模式,科學把握宏觀調控的方向和力度,以穩增長促就業,以鼓勵創業就業帶動經濟增長。加強財稅、金融、產業、貿易等經濟政策與就業政策的配套銜接,建立宏觀經濟政策對就業影響評價機制。建立公共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帶動就業評估機制,同等條件下對創造就業崗位多、崗位質量好的項目優先安排。
(二)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創新服務業發展模式和業態,支持發展商業特許經營、連鎖經營,大力發展金融租賃、節能環保、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和旅遊休閑、健康養老、家庭服務、社會工作、文化體育等生活性服務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服務業就業比重。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提高勞動密集型產業附加值;結合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引導具有成本優勢的資源加工型、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具有市場需求的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挖掘第二產業就業潛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鼓勵有文化、有技術、有市場經濟觀念的各類城鄉勞動者根據市場需求到農村就業創業。
(三)發揮小微企業就業主渠道作用。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針對小微企業經營特點和融資需求特徵,創新產品和服務。發展政府支持的融資性擔保機構和再擔保機構,完善風險分擔機制,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持。落實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加強市場監管執法和知識產權保護,對小微企業亟需獲得授權的核心專利申請優先審查。發揮新型載體聚集發展的優勢,引入競爭機制,開展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中央財政給予綜合獎勵。創新政府采購支持方式,消除中小企業享受相關優惠政策面臨的條件認定、企業資質等不合理限制門檻。指導企業改善用工管理,對小微企業新招用勞動者,符合相關條件的,按規定給予就業創業支持,不斷提高小微企業帶動就業能力。
(四)積極預防和有效調控失業風險。落實調整失業保險費率政策,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穩定就業崗位。將失業保險基金支持企業穩崗政策實施范圍由兼並重組企業、化解產能過剩企業、淘汰落後產能企業等三類企業擴大到所有符合條件的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企業可通過與職工進行集體協商,採取在崗培訓、輪班工作、彈性工時、協商薪酬等辦法不裁員或少裁員。對確實要裁員的,應制定人員安置方案,實施專項就業幫扶行動,妥善處理勞動關系和社會保險接續,促進失業人員盡快再就業。淘汰落後產能獎勵資金、依據兼並重組政策規定支付給企業的土地補償費要優先用於職工安置。完善失業監測預警機制,建立應對失業風險的就業應急預案。
二、積極推進創業帶動就業
(五)營造寬松便捷的准入環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落實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堅決推行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年內出台推進「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意見和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方案,實現「一照一碼」。繼續優化登記方式,放鬆經營范圍登記管制,支持各地結合實際放寬新注冊企業場所登記條件限制,推動「一址多照」、集群注冊等住所登記改革,分行業、分業態釋放住所資源。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的服務和監管。依託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實現政策集中公示、扶持申請導航、享受扶持信息公示。建立小微企業目錄,對小微企業發展狀況開展抽樣統計。推動修訂與商事制度改革不銜接、不配套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性文件。全面完成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再取消下放一批制約經濟發展、束縛企業活力等含金量高的行政許可事項,全面清理中央設定、地方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大幅減少投資項目前置審批。對保留的審批事項,規范審批行為,明確標准,縮短流程,限時辦結,推廣「一個窗口」受理、網上並聯審批等方式。
(六)培育創業創新公共平台。抓住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機遇,適應創業創新主體大眾化趨勢,大力發展技術轉移轉化、科技金融、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科技服務業,總結推廣創客空間、創業咖啡、創新工場等新型孵化模式,加快發展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路化的眾創空間,實現創新與創業、線上與線下、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綜合服務平台和發展空間。落實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的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機構適用科技企業孵化器稅收優惠政策。有條件的地方可對眾創空間的房租、寬頻網路、公共軟體等給予適當補貼,或通過盤活商業用房、閑置廠房等資源提供成本較低的場所。可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前提下,或利用原有經批準的各類園區,建設創業基地,為創業者提供服務,打造一批創業示範基地。鼓勵企業由傳統的管控型組織轉型為新型創業平台,讓員工成為平台上的創業者,形成市場主導、風投參與、企業孵化的創業生態系統。
(七)拓寬創業投融資渠道。運用財稅政策,支持風險投資、創業投資、天使投資等發展。運用市場機制,引導社會資金和金融資本支持創業活動,壯大創業投資規模。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的原則,加快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和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帶動社會資本共同加大對中小企業創業創新的投入,促進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支持新興產業領域早中期、初創期企業發展。鼓勵地方設立創業投資引導等基金。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用,加快創業板等資本市場改革,強化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融資、交易等功能,規范發展服務小微企業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推動多渠道股權融資,積極探索和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發展新型金融機構和融資服務機構,促進大眾創業。
(八)支持創業擔保貸款發展。將小額擔保貸款調整為創業擔保貸款,針對有創業要求、具備一定創業條件但缺乏創業資金的就業重點群體和困難人員,提高其金融服務可獲得性,明確支持對象、標准和條件,貸款最高額度由針對不同群體的5萬元、8萬元、10萬元不等統一調整為10萬元。鼓勵金融機構參照貸款基礎利率,結合風險分擔情況,合理確定貸款利率水平,對個人發放的創業擔保貸款,在貸款基礎利率基礎上上浮3個百分點以內的,由財政給予貼息。簡化程序,細化措施,健全貸款發放考核辦法和財政貼息資金規范管理約束機制,提高代償效率,完善擔保基金呆壞賬核銷辦法。
(九)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實施更加積極的促進就業創業稅收優惠政策,將企業吸納就業稅收優惠的人員范圍由失業一年以上人員調整為失業半年以上人員。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創辦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的,可依法享受稅收減免政策。抓緊推廣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稅收試點政策,將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試點政策、企業轉增股本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試點政策、股權獎勵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試點政策推廣至全國范圍。全面清理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具有強制壟斷性的經營服務性收費、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落實涉企收費清單管理制度和創業負擔舉報反饋機制。
(十)調動科研人員創業積極性。探索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在職創業、離崗創業有關政策。對於離崗創業的,經原單位同意,可在3年內保留人事關系,與原單位其他在崗人員同等享有參加職稱評聘、崗位等級晉升和社會保險等方面的權利。原單位應當根據專業技術人員創業的實際情況,與其簽訂或變更聘用合同,明確權利義務。加快推進中央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政策推廣。鼓勵利用財政性資金設立的科研機構、普通高校、職業院校,通過合作實施、轉讓、許可和投資等方式,向高校畢業生創設的小微企業優先轉移科技成果。完善科技人員創業股權激勵政策,放寬股權獎勵、股權出售的企業設立年限和盈利水平限制。
(十一)鼓勵農村勞動力創業。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落實定向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依託現有各類園區等存量資源,整合創建一批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強化財政扶持和金融服務。將農民創業與發展縣域經濟結合起來,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鄉村旅遊、農村服務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項目,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依託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等公共平台,提供創業指導和服務。鼓勵各類企業和社會機構利用現有資源,搭建一批農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和見習基地,培訓一批農民創業創新輔導員。支持農民網上創業,大力發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積極組織創新創業農民與企業、小康村、市場和園區對接,推進農村青年創業富民行動。
(十二)營造大眾創業良好氛圍。支持舉辦創業訓練營、創業創新大賽、創新成果和創業項目展示推介等活動,搭建創業者交流平台,培育創業文化,營造鼓勵創業、寬容失敗的良好社會氛圍,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蔚然成風。對勞動者創辦社會組織、從事網路創業符合條件的,給予相應創業扶持政策。推進創業型城市創建,對政策落實好、創業環境優、工作成效顯著的,按規定予以表彰。
三、統籌推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
(十三)鼓勵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首位。完善工資待遇進一步向基層傾斜的辦法,健全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服務保障機制,鼓勵畢業生到鄉鎮特別是困難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對高校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縣以下基層單位就業、履行一定服務期限的,按規定給予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結合政府購買服務工作的推進,在基層特別是街道(鄉鎮)、社區(村)購買一批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優先用於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對小微企業新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1年社會保險補貼。落實完善見習補貼政策,對見習期滿留用率達到50%以上的見習單位,適當提高見習補貼標准。將求職補貼調整為求職創業補貼,對象范圍擴展到已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整合發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基金,完善管理體制和市場化運行機制,實現基金滾動使用,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提供支持。積極支持和鼓勵高校畢業生投身現代農業建設。對高校畢業生申報從事靈活就業的,按規定納入各項社會保險,各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要提供人事、勞動保障代理服務。技師學院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畢業生可參照高校畢業生享受相關就業補貼政策。
(十四)加強對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合理確定就業困難人員范圍,規范認定程序,加強實名制動態管理和分類幫扶。堅持市場導向,鼓勵其到企業就業、自主創業或靈活就業。對用人單位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簽訂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在一定期限內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對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一定比例的社會保險補貼。對通過市場渠道確實難以實現就業的,可通過公益性崗位予以托底安置,並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及適當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對初次核定享受補貼政策時距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人員,可延長至退休。規范公益性崗位開發和管理,科學設定公益性崗位總量,適度控制崗位規模,制定崗位申報評估辦法,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安排就業困難人員,不得用於安排非就業困難人員。加強對就業困難人員在崗情況的管理和工作考核,建立定期核查機制,完善就業困難人員享受扶持政策期滿退出辦法,做好退出後的政策銜接和就業服務。依法大力推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加大對用人單位安置殘疾人的補貼和獎勵力度,建立用人單位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公示制度。加快完善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扶持政策,推進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和靈活就業。加大對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力度,確保零就業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難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對就業困難人員較集中的地區,上級政府要強化幫扶責任,加大產業、項目、資金、人才等支持力度。
(十五)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進一步清理針對農民工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完善職業培訓、就業服務、勞動維權「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加強農民工輸出輸入地勞務對接,特別是對勞動力資源較為豐富的老少邊窮地區,充分發揮各類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作用,積極開展有組織的勞務輸出,加強對轉移就業農民工的跟蹤服務,有針對性地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推進農村富餘勞動力有序外出就業和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工作,在制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時,要明確促進被征地農民就業的具體措施。
(十六)促進退役軍人就業。扶持自主擇業軍轉幹部、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就業創業,落實各項優惠政策,組織實施教育培訓,加強就業指導和服務,搭建就業創業服務平台。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的退役士官、義務兵,要確保崗位落實,細化完善公務員招錄和事業單位招聘時同等條件優先錄用(聘用),以及國有、國有控股和國有資本佔主導地位企業按比例預留崗位擇優招錄的措施。退役士兵報考公務員、應聘事業單位職位的,在軍隊服現役經歷視為基層工作經歷,服現役年限計算為工作年限。調整完善促進軍轉幹部及隨軍家屬就業稅收政策。
四、加強就業創業服務和職業培訓
(十七)強化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提高服務均等化、標准化和專業化水平。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創業服務功能,充分發揮公共就業服務、中小企業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等機構的作用,為創業者提供項目開發、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服務,創新服務內容和方式。健全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經費保障機制,切實將縣級以上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機構和縣級以下(不含縣級)基層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平台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將職業介紹補貼和扶持公共就業服務補助合並調整為就業創業服務補貼,支持各地按照精準發力、績效管理的原則,加強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能力建設,向社會力量購買基本就業創業服務成果。創新就業創業服務供給模式,形成多元參與、公平競爭格局,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十八)加快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按照統一建設、省級集中、業務協同、資源共享的原則,逐步建成以省級為基礎、全國一體化的就業信息化格局。建立省級集中的就業信息資源庫,加強信息系統應用,實現就業管理和就業服務工作全程信息化。推進公共就業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實現各類就業信息統一發布,健全全國就業信息監測平台。推進就業信息共享開放,支持社會服務機構利用政府數據開展專業化就業服務,推動政府、社會協同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
(十九)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加快建立統一規范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消除城鄉、行業、身份、性別、殘疾等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和就業歧視,形成有利於公平就業的制度環境。健全統一的市場監管體系,推進人力資源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和標准化建設。加強對企業招聘行為、職業中介活動的規范,及時糾正招聘過程中的歧視、限制及欺詐等行為。建立國有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制度,推動實現招聘信息公開、過程公開和結果公開。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規范發展人事代理、人才推薦、人員培訓、勞務派遣等人力資源服務,提升服務供給能力和水平。完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各方面人才順暢流動的制度體系。
(二十)加強職業培訓和創業培訓。順應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水平、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的需求,優化高校學科專業結構,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大規模開展職業培訓,加大創業培訓力度。利用各類創業培訓資源,開發針對不同創業群體、創業活動不同階段特點的創業培訓項目,把創新創業課程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重點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和失業人員轉業轉崗培訓,增強其就業創業和職業轉換能力。尊重勞動者培訓意願,引導勞動者自主選擇培訓項目、培訓方式和培訓機構。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支持企業以新招用青年勞動者和新轉崗人員為重點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強化基礎能力建設,創新培訓模式,建立高水平、專兼職的創業培訓師資隊伍,提升培訓質量,落實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合理確定補貼標准。推進職業資格管理改革,完善有利於勞動者成長成才的培養、評價和激勵機制,暢通技能人才職業上升通道,推動形成勞動、技能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機制,使技能勞動者獲得與其能力業績相適應的工資待遇。
(二十一)建立健全失業保險、社會救助與就業的聯動機制。進一步完善失業保險制度,充分發揮失業保險保生活、防失業、促就業的作用,鼓勵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盡快實現就業或自主創業。對實現就業或自主創業的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在核算家庭收入時,可以扣減必要的就業成本。
(二十二)完善失業登記辦法。在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要求、處於無業狀態的城鎮常住人員,可以到常住地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進行失業登記。各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為登記失業的各類人員提供均等化的政策咨詢、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公共就業服務和普惠性就業政策,並逐步使外來勞動者與當地戶籍人口享有同等的就業扶持政策。將《就業失業登記證》調整為《就業創業證》,免費發放,作為勞動者享受公共就業服務及就業扶持政策的憑證。有條件的地方可積極推動社會保障卡在就業領域的應用。
五、強化組織領導
(二十三)健全協調機制。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加強對就業創業工作的領導,把促進就業創業擺上重要議程,健全政府負責人牽頭的就業創業工作協調機制,加強就業形勢分析研判,落實完善就業創業政策,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確保各項就業目標完成和就業局勢穩定。有關部門要增強全局意識,密切配合,盡職履責。進一步發揮各人民團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的作用,充分調動社會各方促進就業創業積極性。
(二十四)落實目標責任制。將就業創業工作納入政績考核,細化目標任務、政策落實、就業創業服務、資金投入、群眾滿意度等指標,提高權重,並層層分解,督促落實。對在就業創業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按國家有關規定予以表彰獎勵。有關地區不履行促進就業職責,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對當地人民政府有關負責人及具體責任人實行問責。
(二十五)保障資金投入。各級人民政府要根據就業狀況和就業工作目標,在財政預算中合理安排就業相關資金。按照系統規范、精簡效能的原則,明確政府間促進就業政策的功能定位,嚴格支出責任劃分。進一步規范就業專項資金管理,強化資金預算執行和監督,開展資金使用績效評價,著力提高就業專項資金使用效益。
(二十六)建立健全就業創業統計監測體系。健全就業統計指標,完善統計口徑和統計調查方法,逐步將性別等指標納入統計監測范圍,探索建立創業工作統計指標。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全國勞動力調查制度建設,擴大調查范圍,增加調查內容。強化統計調查的質量控制。加大就業統計調查人員、經費和軟硬體等保障力度,推進就業統計調查信息化建設。依託行業組織,建立健全行業人力資源需求預測和就業狀況定期發布制度。
(二十七)注重輿論引導。堅持正確導向,加強政策解讀,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大力宣傳促進就業創業工作的經驗做法,宣傳勞動者自主就業、自主創業和用人單位促進就業的典型事跡,引導全社會共同關心和支持就業創業工作,引導高校畢業生等各類勞動者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大力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
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落實本意見提出的各項任務,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制定具體方案和配套政策,同時要切實轉變職能,簡化辦事流程,提高服務效率,確保各項就業創業政策措施落實到位,以穩就業惠民生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Ⅳ 全民創新方面的政策支持
為鼓勵自主創新創業,我市近日出台了《關於進一步促進創新創業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放寬注冊限制,減輕企業負擔,完善保障體系,打造支持自主創業的政策環境,有效期至2015年12月31日。現將相關政策措施公布如下:
一、放寬企業注冊限制
1.在個體工商戶取消注冊資金登記基礎上,對個體戶轉型升級為有限公司、一人有限公司實行法定最低注冊資本辦法;轉型升級為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受出資額限制。
2.注冊資本為10萬元以下的有限責任公司(一人有限公司除外),因資金暫時緊張無法按期出齊剩餘資本的,在法定期限內,允許其變更注冊資本或股東。
二、減輕創業稅費負擔
3.對新創辦的小微企業,除涉及的環境保護、資源性收費外,全部取消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行政事業性收費。對小微企業,免收稅務發票工本費。
4.全面推行投資環節「後置」收費制度,參照市政府辦公室《關於推行項目投資後置收費的實施意見》,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投資項目,投資建設環節涉及的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新型牆體材料基金、城市綜合開發管理費、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散裝水泥專項基金、城市環境衛生費,由發放各環節行政許可證之前繳納,後置到投產運營之日起1年內繳納。
5.對新創辦的小微企業,免費進行稅務登記;對未按規定進行納稅登記的,按照法律規定情形從低處罰。
6.對新創辦的小微企業,第1納稅年度上繳稅收地方留成部分和第2、3年度地方留成新增部分,由同級財政給予等額補助。
7.積極引導和支持科技型、創新型小微企業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對認定後的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指導小微企業嚴格規范項目管理和經費歸集,積極為企業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
8.為支持研發設計、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等中小企業發展,各縣市區、市屬各開發區都要建設1—2處創業孵化器,為創業者提供平台服務;進入城區孵化器創業的具有博士、碩士、學士學位人員,在城區購買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給予一次性補助。
9.小微企業因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納稅的,可依法申請3個月內的延期繳納。
三、完善政策性風險投資體系
10.市級設立注冊資本2.66億元的新業資本投資公司和5000萬元的科技風險投資公司,各縣市區、市屬各開發區也要積極成立政策性風險投資機構,共同支持各類人才創新創業,促進種子期、初創期中小企業和微型企業發展。
四、完善政策性擔保體系
11.發揮市縣兩級政府政策性小額擔保貸款作用,2012年市級小額貸款擔保基金規模擴大到3500萬元,重點支持全市各類自主創業人員每年獲得貸款總額2億元以上。對自主創業人員申請小額擔保貸款的,簡化審批程序,給予20萬元以內的小額擔保貸款。小額擔保貸款個人從事微利項目的,由財政在基準利率上浮3個百分點內給予全額貼息,貼息期限一般不超過2年
Ⅵ 當前疫情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結合自己的經驗,以及現在各個行業的用工需求,說說我的看法吧。我說的不一定準確,各位也就做個參考就好。基於疫情的出現,是必然回到大學生就業造成一定影響的,而這種影響不僅限於大學生們,所有的打工人都受到了影響。
而且各位要記住一點,雖然疫情導致行業發展變緩,但不代表這些企業不需要人才,那些真正有能力的大學生,其實是根本不受影響的,各大企業一樣搶著要這些人才。
Ⅶ 研究精準扶貧帶動下的農民創業的意義
在新形勢下,國家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全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是促進農民增收和精準扶貧工作的關鍵環節,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對於縣域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建設進程、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至關重要。2015年,在全縣精準扶貧工作動員會議上,雙牌縣委、縣政府提出,到2020年從根本上解決本縣7000多戶貧困家庭的貧困問題。為掌握探索農民就業創業服務新問題、新需求、新思路、新途徑。縣就業局聯合相關部門,以農民就業創業基本情況為切入點,深入部分鄉、鎮、村和貧困戶,以點帶面,嘗試剖析農村就業創業面臨的難題以及原因,並根據實際情況,提出解決措施和建議。
一、就業創業基本情況
(一)農村勞動力資源現狀
據統計,雙牌縣共有貧困村72個,貧困家庭7000多戶,貧困人口32300人,其中有農村勞動力(16至60周歲)共有2109人,占農業人口的65.3%。農村勞動力(滿16至60周歲)人口知識結構為: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有371人,占勞動力人口的17.6% ,初中文化程度共有1076人,占勞動力人口的51.2%;高中、中專及以上文化程度有658人,占勞動力人口的31.2%。
(二)就業創業狀況
雙牌縣是山區林業縣,山多田少,經濟發展滯後,人畜飲水困難,教育、醫療、交通、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薄弱。貧困村農民就業以種植業、養殖業和外出打工為主。從事第一產業所佔比例46.13%,從事第二產業所佔比例29.02%,從事第三產業所佔比例24.85%。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推動下,一些眼界開闊,頭腦靈活的農民依託政府的優惠政策和發展空間,選擇自主創業,逐漸涌現出一批「能人」和「小老闆」,他們的發展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同時也吸納了一大批富餘勞動力就地就業。
貧困村目前大約有100餘人在當地自主創業。創業項目主要為養殖業(豬、牛、羊、雞、豪豬、野雞、兔子、魚、等)、種植業(茶葉、經果林、中葯材、蔬菜等)、加工製造業(食品加工、竹木加工、水泥製品、傢具加工等)、商業服務業(小賣部、早餐店、農家樂、小診所、幼兒園等)。
二、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創業缺乏資金投入和市場銷路
從事零售行業的個體工商戶都面臨一樣的困境,即村民購買力低,需求量小,市場空間有限。個體工商戶年收入一般只在2至5萬元左右。從事養殖、種植的農戶,因缺乏資金支持,政策扶持,無法擴大規模。且缺乏專業技術指導,養殖、種植 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較大。整體抗風險能力較低,小規模的發展收益甚微。
(二)就業缺乏理論知識和勞動技能
無論是外出務工人員還是村內靈活就業人員以及留守婦女,他們所受教育程度不高,也沒有經過相關職業技能培訓。這一部分人員在就業方面還處於打工的初級階段,缺乏一技之長,大多靠體力掙錢,當他們體力優勢一旦喪失就會失去就業能力。在調研中了解到,許多人還是有就業培訓的意願,但因消息閉塞,不知道相關就業政策。就業培訓的硬體設施也相當缺乏。
(三)經濟發展後勁不足
當地除了林業外,沒有相關經濟產業支撐,經濟增長緩慢。農業基礎薄弱,又受交通等條件限制,小農經濟的傳統生產模式制約農業的發展。同時受自然氣候條件的制約,農產品產量較低,農民只能賣一些初級農產品。因此,農業可提供的收入高就業崗位十分有限。
(四)勞動力轉移就業引發新的社會問題
貧困農村80後、90後的年輕人為了追求較高的生活水平,以及面臨養老、教育、醫療等生活壓力,不得不尋找新的就業路徑,通過自己的求職和人際關系網的幫助,選擇外出務工。留下的都是婦女、兒童、老人,也就是俗稱的「386199部隊」。農村富餘勞動力大量轉移,導致出現了留守兒童面臨生活失助、學業失教、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等一系列問題;「空巢老人」也面臨精神層面的情感缺失、孤獨寂寞、思念親人,生活方面的年老體弱、無人贍養、就醫困難。在調研的過程中,發現幾位常年患有慢性病的老人,他們的子女為了生計外出務工,老人獨自守著一間老屋和一畝三分地。農村的養老問題不容忽視。
(五)政策宣傳落實不到位
有些貧困山村地處偏遠,環境艱苦,交通不便,通訊不暢,居住分散,不易集中,這些對農村工作政策的宣傳和落實著實是一個挑戰。有些工作沒有真正深入基層「接地氣」,相關工作人員沒有俯下身段聽民聲。未能從根本上分析貧困的根源,找到扶貧的路徑,工作開展只是流於形式,致使許多農民對就業創業及扶貧方面的政策知之甚少。
三、對策及建議
(一)搶抓政策機遇,加大扶持力度,增強自身能力
搶抓扶貧攻堅政策機遇,強力推進基礎設施、產業扶貧、生態環保、民生改善、科技扶貧五大攻堅,深入實施宜居住房、清潔生產、安全飲水、通暢路網、環境治理、鄉村綠化六大工程,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完善,生態保護良好,經濟條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養老、醫療、教育等社會保障事業相對發展,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鄉村魅力充分發揮,農村必將會成為創業就業發展的樂土。人才不僅不會大量外流,甚至還有迴流的可能。扶貧開發不能一味的「輸血」,關鍵在於要通過扶持,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老子》中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於漁」。政府的扶貧資金投入,都只能從外部環境解決短期發展問題。增強貧困對象自我發展的能力,還需要通過其他政策扶持和落實。在農村經濟發展問題上,創業擔保貸款、職業技能培訓、農業科普宣傳、傳統文化繼承等,都能夠發揮重大作用,通過這些舉措的實施,讓農民在當地種植養殖中和外出務工道路上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
(二)提高勞動力素質,加強現代知識普及和職業技能培訓
農民長期在自由散漫的生活環境中,很少主動去學習新的知識,「農家書屋」的作用沒有得到發揮,農民自身的素質沒有得到提高。要轉變這一態勢,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引導。通過送文化下鄉,組織村民集中學習,發放科普宣傳資料,提高村民知識水平。通過送培訓下鄉,開展創業培訓,提高創業人士理論知識水平。針對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和技能水平整體不高的狀況,採取「眼前抓就業,長遠抓培訓」的思路開展培訓工作。依託財政、教育、扶貧、人社等部門,開展陽光、雨露等工程培訓,對技能水平不高、希望繼續外出務工的,著重在提高技能水平上下功夫;對於具備創業條件、有志在家創業的,抓好創業培訓輔導,提高創業能力;對年齡偏大、不願外出的,可針對當地實際,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提高生產技能,增強創業就業能力。
(三)發展農村市場體系,培養三農創業人才和新型農民
依靠創業就業典型人物的發展,實行先富幫後富。在廣大農村地區,應大力培養「三農」創業人才(技術型、投資型、市場型)。主要是一些具有一定的經營和管理能力,善於抓住市場與利用信息,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與社會經濟條件、合理配置人、財、物和土地資源,能組織生產與參與市場活動,發展現代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農村服務業等農村產業,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致富中期帶頭作用的現代新型農民。政府等相關部門可以對這些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從稅收減免,職業培訓,貼息貸款等方面予以政策優惠,並建立獎勵激勵機制,提高農民參與經濟發展、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同時,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加快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提高農民科技轉化素質,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解放農村生產力,改革傳統生產方式,引導農民科學種田,科學養殖,讓農民在自家的土地上實現就業,開辟奔向小康的致富之路。
(四)深入實際查找問題,落實各項惠農政策
受地域條件限制和主觀因素影響,政策宣傳落實仍存在許多不到位的現象,邊遠農村地區更為突出。應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在有條件的地區,要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傳播手段,擴大宣傳范圍。在沒有條件的地區,要抓住農民趕集的機會,集中宣傳,保每一位農民都能知曉關系自己切身利益的政策。在加大政策落實的同時,加強防範監管,確保每一項政策都落到實處,確保每一筆資金都花在刀刃上,確保每一次執行都不偏離軌道。通過這些政策的扶持,逐步破解就業創業難題,讓農民實現安居樂業。
(五)鼓勵農村勞動力創業
支持農民自主創業,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落實定向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依託現有各類園區等存量資源,整合創建一批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強化財政扶持和金融服務。將農民創業與發展縣域經濟結合起來,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鄉村旅遊、農村服務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項目,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依託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等公共平台,提供創業指導和服務。鼓勵各類企業和社會機構利用現有資源,搭建一批農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和見習基地,培訓一批農民創業創新輔導員。支持農民網上創業,大力發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積極組織創新創業農民與企業、小康村、市場和園區對接,推進農村青年創業富民行動。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貧困地區在加強道路暢通、飲水工程、危房改造、農電保障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更要充分發揮就業創業在扶貧攻堅工作中承擔的重要職能作用,做到精準施策、精準發力。這對於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Ⅷ 李克祥對創業代款講話
《意見》提出,堅持擴大就業發展戰略,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下限,將城鎮新增就業、調查失業率作為宏觀調控重要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發揮小微企業就業主渠道作用。積極預防和有效調控失業風險,將失業保險基金支持企業穩崗政策實施范圍擴大到所有符合條件的企業。
積極推進創業帶動就業。營造寬松便捷的准入環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年內出台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改革意見,實現「一照一碼」,推動「一址多照」、集群注冊等住所登記改革。支持創業擔保貸款發展,將小額擔保貸款調整為創業擔保貸款,最高額度統一調整為10萬元,個人貸款在貸款基礎利率基礎上上浮3個百分點以內的部分由財政貼息。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將企業吸納就業稅收優惠的人員范圍由失業一年以上調整為失業半年以上,推廣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等試點政策。調動科研人員創業積極性,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專業技術人員在職和離崗創業,對經同意離崗創業的可在3年內保留人事關系。
統籌推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小微企業新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可享受1年社保補貼。困難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的對象范圍擴展到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畢業生。加強對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確保零就業家庭、低保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退役軍人就業工作。
加強就業創業服務和職業培訓。提高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均等化、標准化和專業化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設,努力消除城鄉、行業、身份、性別、殘疾等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和就業歧視。城鎮常住人員可在常住地進行失業登記。加強職業培訓和創業培訓,重點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和失業人員轉業轉崗培訓,支持企業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允許實現就業或自主創業的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在核算家庭收入時,扣減必要的就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