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對象 > 父母付的首付貸款也是父母還的

父母付的首付貸款也是父母還的

發布時間:2023-10-28 21:34:56

1. 婚前父母付首付父母還貸款房子歸誰

婚後一方父母支付首付,夫妻共同還貸的房子歸誰,在雙方對房屋權屬沒有約定的情況下,應當看房屋權屬證書登記在哪一方名下,若登記在夫妻一方或者雙方名下,應當屬於夫妻共同財產,一方父母支付的首付款可作為贈與或者債務予以確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為夫妻的共同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資、獎金、勞務報酬;(二)生產、經營、投資的收益;(三)知識產權的收益;(四)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產,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夫妻對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第一千零六十三條 下列財產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一)一方的婚前財產;(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損害獲得的賠償或者補償;(三)遺囑或者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的財產;(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2. 婚前父母買的房子交的首付,後面貸款也是父母出,現在夫妻要離婚女方有資格分割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063條規定「下列財產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一)夫妻一方的婚前財產;(二)一方當事人因人身損害獲得的賠償或者補償;(三)遺囑或者贈與合同中確定只屬於一方的財產;(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應當歸一方所有的財產。」《婚姻家庭組織解釋(一)》第七十八條規定「夫妻一方婚前簽訂房地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向銀行借款,婚後以夫妻共同財產償還貸款。房產登記在首付款人名下的,離婚時房產由雙方處理。依照前款規定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登記人所有,未清償的貸款為該不動產登記人的個人債務。婚後雙方共同支付貸款和相應的房產增值部分。離婚時,不動產登記一方應當按照《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對另一方予以補償。」根據上述法律規定,男女雙方對房屋分配方式有財產約定的,按照約定分割房屋。沒有約定的,男女雙方結婚後,男性父母償還全部住房貸款,並有明確約定,貸款及貸款對應的住房福利只給男性個人,住房是男性的個人財產,女性不能分割住房的所有權。如果婚後男方父母只償還部分貸款,如果男方或女方用夫妻共同財產償還貸款,或者男方父母明確表示貸款是為男女雙方償還的,那麼男方需要補償女方婚後支付的錢以及相應的財產增值。需要明確的是,除非男方同意,即使是後一種情況,女方能得到的也不是房屋的產權,而只是婚後償還貸款的現金補償及其相應的房屋升值。
你好,如果這是你父母的個人財產,女方無權分割。但是離婚涉及的房子會稍微復雜一些,需要考慮房產登記在誰的名下,首付和貸款款由誰的賬戶支付。1.如果首付是父母賬戶出的,房子登記在自己名下。你父母出的首付,可以看做是個人給你的禮物,女方分這部分比較難。2.如果貸款是父母轉給你的,你每月還房貸。婚姻期間支付的房貸及房屋相應增值部分視為夫妻共同財產,女方有權要求分割。具體情況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以下是法律條文,可以看看。【相關法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釋義(一)》第二十九條:當事人結婚前,父母雙方出資購買房屋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子女的個人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為雙方支付購房款的,按照約定辦理;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原則處理。《民法典》第1062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的下列財產為夫妻共同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勞動報酬;(二)生產經營和投資所得;(三)知識產權收入;(四)繼承或者贈與的財產,但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第1063條:下列財產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一)夫妻一方的婚前財產;(二)一方當事人因人身損害獲得的賠償或者補償;(三)遺囑或者贈與合同中確定只屬於一方的財產;(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應當歸一方所有的財產。

3. 婚前父母買的房子交的首付,後面貸款也是父母出,現在夫妻要離婚女方有資格分割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條規定「下列財產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一)一方的婚前財產;(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損害獲得的賠償或者補償;(三)遺囑或者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的財產;(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七十八條規定「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依前款規定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不動產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由不動產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依據上述法律規定,如果男、女雙方有關於該房屋分配方式的財產約定,則該房屋依照約定進行分割。如果沒有約定的,男、女雙方婚後,男方父母償還全部房屋貸款,且有明確約定該貸款及貸款對應的房屋利益僅系贈與給男方個人的話,該房屋為男方的個人財產,女方無法分割房屋所有權。如果男、女雙方婚後,男方父母僅償還部分貸款,男或女方有使用夫妻共同財產償還貸款的或是男方父母明確該貸款系替男、女雙方償還的,則男方需補償女方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需要明確的是,除非男方同意,即使是後一種情況,女方能夠分得的也不是房屋產權,僅是針對婚後還貸部分及其對應房屋增值的現金補償。

4. 婚後父母付首付還貸款 算共同財產嗎

法律主觀:

婚後父母給的首付不核純核一定屬於共同財產。如果是婚後父母出首付,夫妻雙方共同還貸的,或者是房產證上登記的是夫妻褲孝雙方的名字的是屬於夫妻的共同財產;如果是婚後父母還貸,並且明確表示該房子只給夫妻一方所有的,是屬於一方的個人財產。

法律客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
第七十八條
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
依前款規定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不動產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改掘根據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由不動產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5. 婚後男方父母付首付,婚後也是男方父母還貸款,離婚後房子怎麼分

如果是題目問題,能夠證明屬實,離婚時女方沒有房子可分。而展開的問題,男方只能分到貸款金額部分的房子分配。具體情況還是需要提供證據,由法律規定執行。

6. 婚後男方父母付首付,婚後也是男方父母還貸款,離婚後房子女方有份額嗎

現在的人結婚與離婚都不再單純,很多時候都夾雜了利益的關系,其中最為看重的是房子、車子和錢。婚後男方父母付首付,婚後也是男方父母還貸款,離婚後房子女方沒有份額。

一、房子屬於男方所有

現在的婚姻法規定,即使在婚後,但是房子是一方的父母買的或者供養,都只能屬於一方。在結婚後,對於房子的所有款項都是男方父母在還貸,女方沒有出錢,這不存在女方會擁有這套房子。離婚後要分割的是屬於雙方共同有的,而不是拿父母的房子來分割。

如果自己足夠的有實力,就不會因為房子問題爭得你死我活。我認為女人應該努力上進,讓自己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不依靠任何一個人,這樣才能活得更加的精彩。想要什麼東西自己去爭取,這樣得來的才更加的踏實。

7. 父母出錢買房,房產證上寫女兒的名字,房貸還是父母還,這房子到底歸誰

出錢買房子的房產證上寫女兒的名字房子但還是父母還的話這房子到底是歸誰的說話就是這個來說的話就是座位的話父母的話你可以在你給他你是屬於贈與給他的形式的你如果要回來的時候話因為你自己的話就是父母的話你有這種付錢的條件的話應該也可以是屬於自己的也有存的有

8. 婚後父母付首付父母還貸款

法律分析:婚後父母出首付買的房產,如果父母沒有特別說明是贈與一方子女,房產證只登記一方名字的,則視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房子屬於雙方共同財產,離婚時雙方自行協商怎麼分割,協商不成由法院判決。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 第二十九條 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個人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

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依照約定處理;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原則處理。

閱讀全文

與父母付的首付貸款也是父母還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貸款展期是否重新辦理抵押 瀏覽:243
貸款農行南京郵儲 瀏覽:725
嵊州小額貸款 瀏覽:162
有公積金貸款余額可以支取 瀏覽:223
上海2020二套房公積金貸款額度 瀏覽:230
銀行貸款流水用支付寶可以貸款嗎 瀏覽:397
法院支持網上貸款嗎 瀏覽:18
積極開展清收不良貸款工作 瀏覽:234
海關罰沒車可以貸款月供嗎 瀏覽:937
抵押貸款公司公賬如何支出 瀏覽:763
做生意貸款流水不夠怎麼辦 瀏覽:698
銀行貸款借款人不還想讓擔保人還 瀏覽:628
黑戶無息貸款 瀏覽:591
高齡年紀小額貸款 瀏覽:946
政府給公司的無息貸款 瀏覽:68
遊仙貸款公司 瀏覽:831
公司會用員工入職信息去貸款嗎 瀏覽:270
銀行住房貸款審批一般要幾個工作日 瀏覽:213
信用卡擔保貸款app 瀏覽:363
農行公積金貸款辦理進度查詢 瀏覽: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