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父母以成年子女的名義買房,房產證寫子女的名字,貸款可以以父母的名義嗎
若准備通過招行申請個人住房貸款,需滿足當地購房政策,申請者的年齡加貸款年限不得超過70歲。同時,需提供用途證明、申請者的身份證明、收入證明等證明材料,具體情況請聯系個貸經理咨詢。
若准備在招行申請個人貸款,一般需申請人本人到櫃台當面簽約貸款合同,不可代辦。
② 緊問!!!父母用子女之名貸款是否合法
隨著樓市限購、限貸政策的實施,近年來,以成年子女的名義登記購房的情況也越來越多。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不少購房者之前買了房,或是已不具備購房資格,或是再買房就要算「二套房」,首付比例增高,貸款利率也高。因此,以成年子女的名義來購房則可以有效地規避這些問題。
今年32歲的陳先生與妻子看中了城南某樓盤,120多平米的套三,單價8800元/平米。當陳先生提出以自己4歲兒子的名義購買時,卻遭遇到售樓小姐的拒絕,「如果單獨為未成年子女購房,只能全款,不能辦按揭。」不過,售樓小姐補充,陳先生可以將自己和孩子作為共同購買者一起寫進購房合同,這樣就可以向銀行申請貸款。陳先生與妻子已貸款購得一所住房,這樣一來,陳先生就只能按照「二套房」的標准向銀行申請貸款。面對這樣的結果,陳先生很是無奈,「之前我們根本不知道有這個規定,事情變得太麻煩了。」
由此看來,父母為未成年子女買房,則顯得不那麼順利。對此,四川致高律師事務所趙珂律師解釋說,由於未成年人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不能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沒有償還貸款的能力。如果買賣合同約定房屋的購買方是未成年人,則該房屋買賣不能申請銀行貸款,只能是一次性付清全部購房款方能交易。
此外,趙珂律師補充介紹,對於買房者來說,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不能訂立房屋買賣合同,只有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訂立的房屋買賣合同才能生效。根據我國
的法律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是指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是指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完全行為能力人是指滿18周歲的公民,只要不屬於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且精神狀態正常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行為能力人。因此,如果父母想為子女購置房產,倘若子女這時還不屬於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就不能只簽子女的名字。
華西都市報記者肖倩
相關新聞
「80後」買高端住宅
掀起樓市新現象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受到調控政策的影響,北京高端豪宅七成買家為「80後」的年輕人。盡管看房的一般都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但是最後簽約的往往是一些「80後」的年輕人。進入3月份以來,一些城市的高端住宅市場買方客戶結構趨於年輕化,70%以上的買方客戶為「80後」,主流客戶群發生明顯變化。
據城西某樓盤銷售人員介紹,「由父母全部出資或者父母與子女各出一部分的情況在銷售中都屬於普遍現象,不過,近段時間以來,的確有許多家長為正在上大學的子女買房,其中不乏來自省內二級城市的客戶。」這名銷售人員還介紹說,這類客戶大多抱著「投資居住兩不誤」的心態。
據專業從事豪宅服務的麗茲行市場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從購房出資人來看,「80後」買房客戶出資人38%為父母出資,其中,5%客戶購房是出於資格限制以子女名義購買;40%為「80後」購房者自行出資;22%為父母資助一部分,子女自行出資一部分購買。
由於限購、限貸政策的影響,不少購房者已失去了買房資格,因此以成年子女的名義來購房,「這樣做,一來可以為孩子日後的生活提供財產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解決我們的購房需求。反正都是一家人,也不存在利益問題。」在城西某樓盤銷售中心,一位買家這樣告訴記者。 華西都市報記者肖倩
③ 父母以未成年子女的名義去貸款,子女有義務嘗還嗎
一、可規避今後過戶轉讓稅費
以孩子的名義買房,確實是可以規避一些稅費。如果父母以自己的名義買房,日後再贈與給自己的孩子,則需要繳納契稅。
一般來說,直系親屬之間贈與房產,需要交納4%的契稅。以孩子的名字買房不牽涉到過戶,不會被視為贈與,不需要交納契稅等稅費。父母在購房時直接把房子產權辦在孩子名下,就不存在要過戶更名的問題,所以可以省下這筆稅費。
二、未成年人不能向銀行貸款
未成年的孩子雖然可以單獨購房,但其沒有債務償還能力,而且銀行發放貸款的對象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因此未成年人購房不能進行銀行貸款。
經濟實力有限的家長不妨嘗試父母和子女作為共同購房人,和其子女共同署名。在這種情況下,由父母向銀行申請貸款和作出抵押承諾,且辦理代為子女還款,並承擔連帶還款責任的公證。
三、未成年人賣房需符合其利益
國家對於未成年人財產的保護極為嚴格,房子轉讓可能有麻煩。監護人必須出示是為了未成年人利益才出售房產的聲明書,並需要提供監護人簽名保證其具有監護人資格的證明書,才能出售未成年名下房屋。
四、孩子成年後父母無權處置房產
雖然房產是由父母出資購買,但是子女成年以後,已經具有民事行為能力了,那麼只能由他們自己來處置這套房產。如果父母想要把房產賣掉,那麼必須有子女的書面授權,表示願意出售這套房產,由父母代為辦理,同時還需要進行公證。
五、購房登記時需提交,戶口簿或出生證
未成年人購房與普通購房在流程上基本一致,不過除了按正常的房屋交易登記程序提交資料外,還需要額外提交一些材料。
一是孩子的戶口簿或出生證明;
二是監護人的身份證明,如監護人只有一個,還須提供經公證的監護人證明書,證明其惟一監護人資格。
備齊以上資料後,就可到不動產登記部門辦理相關登記手續,將該房產登記在小孩的名下了。
六、父母離異,收益權歸撫養者
從法律上講,未成年業主的房屋歸未成年業主所有,並不屬於夫妻雙方共同財產。當其父母離婚時,雙方都無法分得該房屋。但是,從撫養權的角度看,誰取得了子女的撫養權,誰就可以取得對該房屋的使用及收益權。
七、未成年購房也要符合限購條件
未成年人購房也需要進行購房資格審核。購房資格審核以家庭為單位,未成年人跟父母算是一個家庭。
④ 父母買房可以用子女的名義進行貸款嗎
不可以。
以上海為例,《關於切實落實上海市房地產調控精神、促進房地產金融市場有序運行的決議》要求商業銀行把控第一還款來源,嚴禁通過成年子女、(雙方)父母、前夫、前妻或其他第三方參與共同還款並承擔還款責任等方式規避調控政策,接力貸被叫停。
杭州某股份制銀行的黃經理稱,房貸期限可以做到借貸人70周歲,但類似業務很少,這類業務基本不做,因為風控要求比較嚴格,很少有符合要求的客戶。
據了解,辦理房屋抵押貸款的年限最高是30年,還款可到70歲,並不表示70歲的老人還可以申請借房貸,而是以一個40歲的借貸者來計算,最多可以申請到30年的還貸期。
至於父母和子女共同還貸,多位銀行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這在業內叫接力貸,並非新鮮事物,國內商業銀行推出已經有十多年了。銀行主要是出於降低自身風險考慮,將原先只能夠一個人或者是夫妻雙方還款的項目,變成了一家人都可以還貸。
(4)父母以孩子的名義貸款擴展閱讀:
杭州一房產公司銷售周先生表示,因為目前限購,子女沒有購房資格時可以用父母的名字買房,然後用接力貸解決父母不能按揭的問題。這一政策直接影響的人不多,但容易被投資投機需求利用,以躲避限購、限貸。如果把老人作為主借款人,子女承擔共同還款責任,容易造成鑽政策空子。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表示,2017年至2018年,很多城市房地產調控,執行嚴格的貸款約束,明顯抑制了樓市的多套房投資需求。但接力貸會鼓勵子女用老人的貸款資格,享受首套房待遇或者依然可以貸款,從而在事實上繞開限貸政策。
對此,部分專家建議,銀行應對借款人和共同還款人實施相同的准入要求,也即父母和子女都應具有購房資格,才可以使用接力貸產品,以避免部分投機行為。
⑤ 父母買房,能以在上學孩子的名義貸款嗎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將房屋產權落在未成年子女的名下,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為避開遺產稅以及以後將房產轉給孩子時重復繳納的相關稅款,直接使用子女的名義購買;為逃避債務,轉移財產,直接將房產登記在子女的名下;不願露富、隱匿財產,把房產登記在子女名下;夫妻感情出現危機,從保護子女權益出發,把房產登記在子女名下;為子女上學、就業等提供便利,購房後可能將戶籍遷至該住所。
父母可以用孩子的名義買房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因此,孩子無論年齡大小,健康狀況如何,都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的人,都可以依法成為房屋的所有權人。
為未成年子女買房需要父母代理
公民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不代表其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在我國,從年齡上可以把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分三種,即:十八周歲以上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不滿十周歲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只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才能獨立進行民事活動。限制民事能力人只能進行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其他民事活動均需要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由於購房涉及標的額巨大,屬於重大民事活動,因此,只能由未成年人的父母代理進行。
父母為未成年孩子購買房子的具體程序。可分如下為兩種情況:
(1)在一次性付款的情況下:父母代理子女選房,然後帶上孩子的出生證或獨生子女證、戶口本、孩子和監護人的圖章,就合同的各項條款與開發商協商後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並在買受人一欄和簽字的地方寫上孩子的名字,在法定代理人簽字的地方簽上自己的名字。這樣,一個有效的房屋買賣合同就成立了。
(2)在選擇按揭貸款的情況下:由於向銀行申請貸款,不僅要求申請人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而且還要求申請人有一個相對穩定的職業和較高收入,只有這樣才能降低銀行的貸款風險。而孩子並無收入,因此不能成為貸款申請人。許多銀行不辦理房屋唯一產權人是未成年人的按揭申請,申請住房貸款只能由未成年人的父親或者是母親甚至是父母等法定代理人共同來申請。父親或母親和他們的孩子都應該在《商品房買賣合同》上簽名,然後由父親或母親作為貸款申請人向銀行提出借款申請。同時,還需要辦理三份公證:監護關系公證、房產份額公證(若為孩子購房可將孩子的房產份額約定為99%,父母的份額約定為1%)和不可撤銷的連帶責任承諾書公證。以上公證主要是為了證明父母買房給孩子完全是自願行為,以及父母向銀行做按揭還錢的保證。上述手續經審查通過,就可為孩子貸款買房了。
⑥ 用孩子的名義買房,貸款由父母還,父母住房,怎麼證明房產是父母的
可以做公證。
根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及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甲、乙雙方在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就甲方以乙方名義購房達成如下協議:
1、甲乙雙方基於客觀真實的情況共同作出以下約定:某年某月某日,甲方以乙方名義購買集資房 一套,乙方同意甲方以自己的名義購買以上房屋。
2、甲方以乙方名義所購房屋的所有權歸甲方所有。
(6)父母以孩子的名義貸款擴展閱讀
父母用孩子的名義買房的方式:
1、父母申請貸款,以孩子房產做抵押
如果說孩子還是未成年,那麼父母是不能用孩子的名義去貸款買房的,需要等到孩子成年,父母就可以用抵押的方式,用自己的名義去做抵押貸款幫助孩子買房。只是這種方式的貸款成本比較高,但優點是操作性強。
2、與孩子聯合購買,貸款還完後可以除名
如果孩子剛剛成年,還沒有自己的收入,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嘗試和孩子一起聯名購買,等到貸款還完,就可以進行除名。這一種做法,比較適用,只是很費時間,也會產生較高的稅費。
⑦ 以父母名義為孩子借款
貸款借款,都會審核法定承擔人。如無證據顯示孫子涉及此次款項,肯定有法定承擔人來承擔!
⑧ 父母首付以子女名義貸款父母還款這種情況房產權屬於誰的子女已婚
父母首付房款,貸款是以子女名義貸款,還款也是父母還的款。從法律角度上講雖然錢是父母出的,但是在房管部門和銀行留下的信息是子女的,那麼房產歸屬權應該在子女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