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好,我父母替別人作為擔保人,貸款人看著不想還,子女會有影響嗎
擔保責任只是民事履行責任,由民事行為人承擔責任,對子女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Ⅱ 父母不讓我們貸款買房
其實婚姻不一定要建立在房子之上的,我和老公結婚就是租的房子。兩個人感情到位了,你覺得他真的能照顧你一輩子
對你好就可以了
我老公大我10歲
他是山區出來的家裡一窮二白
當時家裡也是死活不同意
可是在我的堅持下
我們還是走到了一起,而且現在過的也挺好的。關鍵是看他能不能給你幸福
讓你信任
你想不想和他在一起
這主要是看你。你的家人不同意是正常的
誰都希望兒女有個好的歸宿
所以你要讓你的男朋友證明給你的家人看
他真的能照顧你對你好。讓你家人接受他,不能只是你在做工作
是他要和你一起來讓你家人來接受他。
另外我覺得現在結婚沒房子的太多了,主要你的老公能不能今後為你買房子
他如果有這個能力
房子真的不是一個大問題,而且現在買房貸款不是很正常嗎。
還有
我覺得戒指還是不要省了吧
一輩子只有這么一次
怎麼都能省出來了
房子首付還差一對戒指嗎
你們是結婚
不是結房子
女人都很在乎『意義』的
除非你真的不在乎
Ⅲ 父親貸款還不上,銀行會讓兒子還嗎
不會,貸款屬於個人行為。
解決貸款還不上的方法:
1、延長貸款期限:如不能按照原還款計劃按期還房貸,可以向銀行提出延長貸款期限的申請。銀行批准後,就可以簽訂延期還款協議,申請延期還款通常只有一次機會,延長後的最長期限不能超過30年。
2、申請還款展期:目前很多銀行房貸都可以申請,在借款人無法還款時,可以暫時向銀行說明情況並申請還款展期。展期的時間可以由借款人自定,但有一個最長期限的限制,並且展期也通常只能申請一兩次。
3、在實在無法償還房貸的情況下,可以找親友幫忙,暫時解決下困境,盡量不要出現房貸斷供。如果斷供時間長,房屋很有可能會被拍賣。
Ⅳ 25歲兒子借貸款做父母的給不給還,還了是不是縱容他,不還會不會犯法
25歲已經成年。已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能夠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借貸合同屬於民法通則調整的范圍。如果沒有欺詐的故意,數額不是巨大,一般不會觸犯刑法。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孩子平時就這樣是這次是有特殊的原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孩子就這樣,那就能光慣著他,父母可以不用替他還。如果說確實有特殊的原因,父母疼孩子願意幫助孩子也可以拉孩子一把,畢竟如果進入失信名單,以後就很不方便。取消也不是很容易。
Ⅳ 父母不是所有人能幫兒子還貸款嗎
其實是這樣的,如果說父母有錢的話,可以去幫兒子還貸款,如果說父母沒有經濟來源的話,個什麼來就給兒子還貸款貸款呢
Ⅵ 家長怎樣杜絕孩子在大學借貸
家長首先要保證孩子在學校有足夠的生活費用,其次,要跟孩子說,社會上(包括大學校園)的高息借貸是非法的,杜絕孩子在大學借貸。 參見案例: 近日有一則新聞震驚了社會,就是一名大學生因為身欠舉債,無力償還而最後跳樓自殺,於是小編將校園貸套牢大學生案例分析一番,對於這類案例的分析,想知道的朋友們,就必須看看小編為您精心准備的文章。本篇校園貸套牢大學生案例的文章由管理資料下載站分享提供。 校園貸套牢大學生案例 不久前,河南鄭州某學院的一名在校大學生因為無力償還共計幾十萬的各種網路貸款,最終跳樓自殺,這是校園網路貸款的一個極端案例。悲劇背後,瘋狂生長的校園「網貸」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自2014年起,專門針對大學生這一龐大群體的網路貸款開始了「跑馬圈地」,「XX貸」們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如今,校園網貸究竟風行到什麼程度?借來的錢學生們會怎麼花掉?千差萬別的貸款平台審核是否有疏漏?號稱「月息低到0.99%、最高可借50000,5秒可到賬」,真如商家所說的如此無門檻「低息」?對此,北京青年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現象:個別校園貸平台申請人已超75萬,申請者三本院校和高職居多 方明(化名)是某著名工科院校的研三學生,平時比較迷電子產品。去年6月,他在某著名電商平台、兩家大學生網路貸款上都開通了個人貸款支付業務,所有額度加起來有25000元,臨近畢業,方明「血拚」了蘋果手機和一台筆記本後,他淪為「月光族」。「每月需要還款1370元,學校發的生活補貼1500元,基本上只夠還分期,都快畢業了找父母要也不合適,找點兼職做唄。」方明自嘲說,「再買必須要剁手!」 隨機采訪的多位在校生都坦言身邊有使用「網貸」的同學,「像是某個時候不知不覺地流行開來」。北青報記者搜索名校貸貸款平台的官網頁面,其平台的申請人數已超過75萬人,並滾動播報著某學校某同學已申請借款,借款額度從1000元至2萬元不等。北青報記者還留意到,滾動出現的院校以地方三本院校和高職居多。 高學歷人群、消費娛樂的旺盛需求、信用消費意願強,這些都成為眾多互聯網金融公司瞄上這塊高校市場「大蛋糕」的理由。大三學生譚偉(化名)也是「校園網貸」的常客,但與方明「電子產品達人」不同,「我找平台貸款,主要是為創業的資金周轉。一般男生都借錢來買數字產品、女生更喜歡買化妝品和旅遊。我們創業花的錢不是萬把幾千的,找銀行借肯定不可能,這些平台都應急用,我一次性借過1.9萬,還好,我們合夥人不太愁資金,這點錢小意思。」 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調查了全國252所高校的近5萬大學生,並撰寫了《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研報告》。調查顯示,在彌補資金短缺時,有8.77%的大學生會使用貸款獲取資金,其中網路貸款幾佔一半。經北青報記者梳理,花樣繁多的學生網貸途徑大致有三類:一是單純的P2P貸款平台,比如名校貸、我來貸等;二是學生分期購物網站,如趣分期等;三是京東、淘寶等電商平台提供的信貸業務。 調查 對於愈發失控的校園貸款平台是如何運作並一步步套牢大學生的,北青報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第一步:金融平台招聘學生幹部地推,拉同學裝機月入5000元 這些遍地開花的校園貸款又是如何推廣的呢? 「我的同學就是我的客戶。」北京某大學就讀的學生王安(化名)一直任學院學生會幹部,去年他成了互聯網金融公司借貸寶的校園代理,加入「二維碼」推銷大軍,「大致在去年下學期,公司為提升APP『裝機量』舉行校園地推,那段也是搞這種兼職最掙錢的時候。」 王安說,該公司要求用戶下載APP後,還需填入姓名、手機、身份證號,如用戶選擇綁定銀行卡的話每單可提成40元,如不綁卡而選擇留下照片的話,每單提成30元。「這些收入是可以日結的,我身邊有同學最高一天掙了5000元。為了多掙錢,我們還去宿舍『刷樓』,拉同學和朋友綁定,鼓動大家貸款,做成一筆借貸單子的提成,是裝機之外另算的。」 第二步:不用視頻網簽,部分網貸只需學生證即可辦理 據媒體此前報道,河南大學生曾編造借口獲得了班上近30位同學的個人信息和家庭信息,並順利從多個平台上獲得貸款。其中被負債最多的,達到了11萬元。死者室友表示,網路上和他有關的不少借款,其簽字和照片都不是本人,但最後都被成功受理。時至今日,校園網路平台上「最快3分鍾審核,隔天放款」、「只需提供學生證即可辦理」等博人眼球的廣告仍是鋪天蓋地。 某校園貸款平台的技術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不是本人借款都能通過,這平台審核風控不嚴。據我了解,有些技術不過關、實力不強的公司,不需要視頻網簽,也沒有人臉識別技術,這很容易導致審核問題,客戶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了。」 北青報記者嘗試用另一款校園P2P平台的APP借款,在貸款資質填寫時,除了線上填寫包括個人學籍、家庭、朋友聯系電話、上傳身份證和學生證照片等信息之外,平台無需線下跟本人面對面或視頻審核便可走完放款流程。「有些公司為了拉客戶,也會主動放水。」該技術人員補充道,「去年市場急劇擴張的時候,有公司一個月的放貸量就破了二三十億。」魚龍混雜的同業競爭加劇,部分平台為了拓展業務降低申請門檻要求,存在審核不嚴的情況,以至於學生個人信息被冒用。 采訪過程中也有貸款平台主要依靠線上途徑完成授信,在填寫多項個人信息資料後,主要通過遠程視頻等途徑確認信息。即使如此,也曾出現過平台審核人員與借款人勾結,冒用他人信息騙取貸款。「純線上的業務不是特別好做,而且不安全。大公司通常會強調嚴格審核,勸大家量力而行,少貸些。這既對客戶負責,也是對公司負責。」一位不具姓名的從業人士坦承。 第三步:鼓勵大學生借款超前消費,甚至推大學生分期購物節 那麼,大學生從這些平台借來的錢都會干什麼?北青報記者下載了某校園網貸平台的APP,在申請貸款時,系統自動顯示借款用途選項:消費購物、應急周轉、培訓助學、旅行、微創業,就業准備等。在其電腦端的官網上,公開了部分最新申請貸款成功的學生貸款金額和理由:「借款6800元,24期,給女朋友買iphone6」、「30000元,36期,畢業自主創業」。 因欠網貸而自殺的河南大學生後經媒體證實,之所以其欠下60多萬巨款,是該學生網貸去賭球。公開資料顯示,學生們五花八門的借貸需求平台都滿足,那麼,平台會不會追蹤借款之後的資金流向?北青報記者帶著疑問撥通了該平台客服的電話,該工作人員表示,「究竟錢花在什麼地方,我們沒有辦法監控和核查,系統選項你填了什麼,我們就默認是這個。」 隨訪的數位大學生表示,網貸用戶中,大多數人借貸是用作娛樂消費,比如花在旅遊,購買大件商品、化妝品衣服等。就在大學生們常用的分期付款網站「分期樂」,這家網站除了列出琳琅滿目的商品外,還打出了「全場免息、直降5億」的誘人字眼。網站介紹顯示,2015年9月1日上線活動營銷欄目,推出了「全國首屆大學生分期購物節」,21個小時內訂單金額突破1億元大關。此外,該網站專門開辟了熱門端游的游戲點券的分期付款,頁面顯示,限時搶購的滿減電子券當日被搶空。 內存:曾經火爆一時的大學生信用卡被「叫停」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形容校園的信貸市場再合適不過。2004年9月,金誠信和廣東發展銀行聯名發行了首張「大學生信用卡」。此後,工行、建行、招行、中信實業銀行陸續跟進,大學生信用卡市場一時間火爆起來。其間,不少同學刷卡「沖動」消費,一不小心就淪為「卡奴」,有同學甚至依靠申請助學貸款來還卡。正因大學生沒有固定工作和穩定的收入來源,成為了校園信用卡業務的「高危人群」。 2009年,銀監會發文禁止銀行
Ⅶ 孩子欠下的貸款,你覺得父母到底該不該還
不應該還,我今年六月份替孩子還了三萬多塊錢,給我保證不會在碰信用卡,網貸了,誰知道她現在已經欠了二十萬了,我就是個打工的,一月就四千塊,我都不知道怎麼辦,實在是沒有能力了!
Ⅷ 怎麼幫助孩子不讓他自己貸款
多與孩子溝通,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說明網貸的利弊,讓孩子知道網貸逾期的嚴重後果,用目前砍頭息的事實案例來告誡孩子,如果可以,你替孩子保管一段時期身份證,待他醒悟了再換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