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在個人所得稅抵扣貸款可以的嗎
根據國家政策,目前按揭貸款還不能直接抵個稅,但是如果嚴格按查賬徵收,個人按揭貸款的利息是可以從出售房屋的收益中抵減的,也就是變相抵個人所得稅。
房貸利息抵個稅,是指從每個月的工資中扣除房貸利息後,再繳納個稅,這樣納稅金額的基數就變小了,繳納的個稅也就相應的少了。
關於按揭貸款的標准解釋如下:
「按揭」一詞源自英語「Mortgage」,其含義即為「抵押貸款」,又為「商品房抵押貸款」,它是指抵押人(借款人)將其合法擁有的物業作為抵押物抵押給抵押權人(貸款人),保證抵押權人為第一受益人並保證履行商品房按揭(抵押)貸款合同項下的全部義務,從而從抵押權人處取得一定數量和期限的貸款。
按揭可以分為現樓按揭貸款和樓花按揭貸款。現樓按揭是指借款人借款購買現樓,而以購得現樓作抵押。樓花按揭是金融機構對購買樓花(尚未完工前整棟、分層或分單元先預售的樓房)的置業者提供的以借款人依據購房合同具有權利為抵押的按揭貸款。
2. 最新個人所得稅中關於房屋貸款部分
首先得看下新個稅中關於住房貸款這部分的減免是怎麼規定的 1、2019年1月1日起實施六大專項附加個稅抵扣,其中住房貸款利息,納稅人本人或配偶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可按每月1000元標準定額扣除。 2、如果夫妻雙方,一方住在首套住房,並有貸款。同時另一方,在另一個城市為了工作租房居住。則夫妻雙方只能選擇一方進行扣除。(2)個人所得稅年中貸款擴展閱讀:參考《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第二章到第七章內容: 1、第五章住房貸款利息 1)第十四條納稅人本人或者配偶單獨或者共同使用商業銀行或者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為本人或者其配偶購買中國境內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在實際發生貸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扣除期限最長不超過240個月。納稅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貸款的利息扣除。本辦法所稱首套住房貸款是指購買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貸款利率的住房貸款。 2)第十五條經夫妻雙方約定,可以選擇由其中一方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夫妻雙方婚前分別購買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其貸款利息支出,婚後可以選擇其中一套購買的住房,由購買方按扣除標準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雙方對各自購買的住房分別按扣除標準的50%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3)第十六條納稅人應當留存住房貸款合同、貸款還款支出憑證備查。所以如果是需要進行專項扣除,是需要填寫的
3. 個人所得稅抵扣房貸是什麼意思
是指居民個人購買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貸款利率的住房貸款,可以依法在計算個人所得稅時稅前扣除。
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發〔2018〕41號)第五章相關規定:
納稅人本人或者配偶單獨或者共同使用商業銀行或者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為本人或者其配偶購買中國境內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在實際發生貸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扣除期限最長不超過240個月。
夫妻雙方婚前分別購買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其貸款利息支出,婚後可以選擇其中一套購買的住房,由購買方按扣除標準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雙方對各自購買的住房分別按扣除標準的50%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納稅人應當留存住房貸款合同、貸款還款支出憑證備查。
(3)個人所得稅年中貸款擴展閱讀:
填報住房貸款利息支出需要符合條件:
一是本人或者配偶購買的中國境內住房;
二是屬於首套住房貸款,且扣除年度仍在還貸;
三是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和住房租金支出未同時扣除。
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發〔2018〕41號)第二十條:納稅人及其配偶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同時分別享受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
4. 個人所得稅貸款扣除
個人所得稅房屋貸款附加扣除標准為1000元/月。
5. 個人所得稅,住房貸款利息是什麼
(1)個人住房委託貸款全稱是個人住房擔保委託貸款,它是指住房資金管理中心運用住房公積金委託商業性銀行發放的個人住房貸款。住房公積金貸款是政策性的個人住房貸款,一方面是它的利率低;另一方面主要是為中低收入的公積金繳存職工提供這種貸款。但是由於住房公積金貸款和商業貸款的利息相差1%有餘,因而無論是投資者還是購房自住的老百姓都比較偏向於選擇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住房。
(2)個人住房自營貸款是以銀行信貸資金為來源向購房者個人發放的貸款。也稱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個人住房擔保貸款。
(3)個人住房組合貸款指以住房公積金存款和信貸資金為來源向同一借款人發放的用於購買自用普通住房的貸款,是個人住房委託貸款和自營貸款的組合。此外,還有住房儲蓄貸款和按揭貸款等。
6. 職工年底未規還借款個稅怎麼算
國家稅務總局下發的《關於切實加強高收入者個人所得稅征管的通知》指出,對企業及其他組織向個人借款並支付利息的,應通過核查相關企業所得稅前扣除憑證等方式,督導企業或有關組織依法扣繳個人所得稅。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財稅[2003]158號、國稅發[2005]120號及財稅[2008]83號文件的規定,對企業員工借款在該納稅年度終了後既不歸還,又未用於企業生產經營的,對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的個人投資者或其家庭成員取得的上述所得,
視為企業對個人投資者的利潤分配,按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對除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以外其他企業的個人投資者或其家庭成員取得的上述所得,視為企業對個人投資者的紅利分配,按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對企業其他人員取得的上述所得,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是以所得人為納稅義務人,以支付所得的單位或者個人為扣繳義務人。
(6)個人所得稅年中貸款擴展閱讀:
2018年8月29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了該草案。新個稅法擬於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擬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先將工資、薪金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准提高至5000元/月,並適用新的綜合所得稅率。
2018年8月31日,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
起征點確定為每月5000元。新個稅法規定: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減稅向中低收入傾斜。新個稅法規定,歷經此次修法,個稅的部分稅率級距進一步優化調整,擴大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縮小25%稅率的級距,30%、35%、45%三檔較高稅率級距不變。
多項支出可抵稅。今後計算個稅,在扣除基本減除費用標准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增加了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新個稅法規定: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准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新個稅法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點和稅率。新個稅法規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後計算繳納稅款,並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