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央行降息後公積金最新貸款利率
公積金貸款是指繳存住房公積金的職工享受的貸款,國家規定,凡是繳存公積金的職工均可按公積金貸款的相關規定申請公積金貸款。
公積金貸款的申請條件:
1.只有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的職工才有資格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
2.申請貸款前連續繳存住房公積金的時間不少於六個月。如果職工繳存住房公積金的行為不正常,時斷時續,說明其收入不穩定,發放貸款後容易產生風險。
3.配偶一方申請了住房公積金貸款,在其未還清貸款本息之前,配偶雙方均不能再獲得住房公積金貸款。因為,住房公積金貸款是滿足職工家庭住房基本需求時提供的金融支持,是一種"住房保障型"的金融支持。
4.貸款申請人在提出住房公積金貸款申請時,除必須具有較穩定的經濟收入和償還貸款的能力外,沒有尚未還清的數額較大、可能影響住房公積金貸款償還能力的其他債務。
5.公積金貸款期限最長不超過30年。辦理組合貸款的,公積金貸款和商業性住房貸款的貸款期限必須一致。
公積金異地互認
為提高住房公積金繳存職工住房消費能力,支持繳存職工購買首套和改善型自住住房,根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2014年10月9號,住房城鄉建設部、財政部、人民銀行聯合印發《關於發展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通知》,實現住房公積金繳存異地互認、轉移接續,並推進異地貸款業務。
為適應職工流動性需要,《通知》要求,各地要實現住房公積金繳存異地互認和轉移接續,並推進異地貸款業務,即職工可持就業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出具的繳存證明,向戶籍所在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申請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
職工連續足額繳存住房公積金6個月(含)以上,可申請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
對於曾經在異地繳存住房公積金、在現繳存地繳存不滿6個月的,繳存時間可根據原繳存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出具的繳存證明合並計算。
住房公積金貸款對象為購買首套自住住房或第二套改善型普通自住住房的繳存職工,不得向購買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繳存職工家庭發放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
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發放率低於85%的設區城市,可根據當地商品住房價格和人均住房面積等情況,適當提高首套自住住房貸款額度。
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發放率在85%以上的城市,要主動採取措施,積極協調商業銀行發放住房公積金和商業銀行的組合貸款。
關於公積金貸款的最新政策:
央行、住建部、銀監會3月30日聯合下發通知,繳存職工家庭使用住房公積金委託貸款購買首套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比例下調為20%;擁有一套住房並已結清貸款的家庭,再次申請住房公積金購房,最低首付比例為30%。
根據央行調息通知,5月11日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5.1%,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25%。其他各檔次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
天津公積金貸款最新利率:
根據央行調息通知,自2015年5月11日起,天津市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年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其中五年期以下(含五年)貸款年利率從3.5%調整為3.25%,五年期以上貸款年利率從4%調整為3.75%。對2015年5月11日(含2015年5月11日,以借據放款日期為准)以後發放的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按調整後的新利率執行。對2015年5月11日前已發放的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貸款期限在1年以內(含1年)的,執行原合同利率,不進行調整;貸款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於2016年1月1日,按調整後的新利率執行。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06-24,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搜狐焦點網,為您提供房產信息,房產樓盤詳情、買房流程、業主論壇、家居裝修等全面內容信息
Ⅱ 央行重磅新規!房貸利率重新定價 月供會增加嗎
12月28日早上,中國人民銀行官網發布《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9〕第30號》(以下簡稱《公告》),自2020年3月1日起,金融機構應與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客戶就定價基準轉換條款進行協商,將原合同約定的利率定價方式轉換為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以下簡稱「LPR」)為定價基準加點形成(加點可為負值),加點數值在合同剩餘期限內固定不變;也可轉換為固定利率,原則上應於2020年8月31日前完成。
2019年8月17日,人民銀行發布改革完善LPR形成機制公告,推動貸款利率市場化。
10月8日,央行實行房貸利率的新政策,新發放的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以最近一個月相應期限的LPR為定價基準加點形成。
11月,LPR首次下降,1年期LPR重新降到了4.15%,5年期以上的為4.80%,都下降了5個基點。
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就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答記者問表示,目前接近90%的新發放貸款已經參考LPR定價,但存量浮動利率貸款仍基於貸款基準利率定價,不能及時反映市場利率變化,不利於保護借貸雙方的權益。為進一步深化LPR改革,人民銀行發布了〔2019〕第30號公告,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平穩轉換。
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的原則
《公告》表示,本公告所稱存量浮動利率貸款,是指2020年1月1日前金融機構已發放的和已簽訂合同但未發放的參考貸款基準利率定價的浮動利率貸款(不包括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自2020年1月1日起,各金融機構不得簽訂參考貸款基準利率定價的浮動利率貸款合同。
而對於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應遵循哪些原則,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
一是借款人可與銀行協商確定將定價基準轉換為LPR,或轉換為固定利率,借款人只有一次選擇權,轉換之後不能再次轉換。已處於最後一個重定價周期的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可不轉換;
二是轉換工作自2020年3月1日開始,原則上應於2020年8月31日前完成;
三是轉換後的貸款利率水平由雙方協商確定,其中,為貫徹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要求,存量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在轉換時點的利率水平應保持不變。
如何從貸款基準利率轉換為LPR?
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自《公告》發布之日起,銀行應盡快制定存量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定價基準轉換工作計劃,包括系統配套、人員培訓等,同時通過多種渠道(包括官網和網點公告、簡訊、郵件、手機銀行和電話通知等)告知客戶,在雙方協商一致的前提下,盡可能以簡便易行的方式變更原合同條款。
據該負責人闡述,當定價基準轉換為LPR後,LPR的期限品種依據原合同的借款期限確定,確定後在合同剩餘期限內不再調整;加點數值為原合同最近的執行利率與2019年12月LPR的差值(可為負值),在合同剩餘期限內固定不變;轉換時點利率水平保持不變;借貸雙方可重新約定重定價周期和重定價日,重定價周期最短為一年。
同一筆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在2020年3-8月之間任意時點轉換,均根據2019年12月LPR和原執行的利率水平確定加點數值,加點數值不受轉換時點的影響,銀行和客戶可合理分散辦理。目前,大多數存量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的重定價周期為1年且重定價日為每年1月1日。
以此為例,若某筆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原合同期限20年,剩餘期限為8年,原合同約定的利率為5年期以上貸款基準利率上浮10%,現執行利率為4.9%×(1+10%)=5.39%。2019年12月發布的5年期以上LPR為4.8%。如果借貸雙方確定在2020年3月30日轉換定價基準,且重定價周期仍為1年,重定價日仍為每年1月1日,那麼加點幅度應為0.59個百分點(5.39%-4.8%=0.59%)。2020年3月30日至12月31日,執行的利率水平仍是5.39%(4.8%+0.59%)。在此後的第一個重定價日,即2021年1月
『』1日,按照重新約定的重定價規則,執行的利率將調整為2020年12月發布的5年期以上LPR+0.59%,此後每年以此類推。
專家:不會過多影響月供水平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此次央行基於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導向,對於LPR政策積極進行優化和調整,尤其是針對存量貸款的定價機制進行了調整,以更好地從原先的定價方式轉化為LPR定價方式,這對於存量貸款市場或者說原先的按揭貸款市場有一定的影響。但需要注意,這種影響是計算方式的變化,但利率本身不會變,或者說不會過多影響購房者的月供水平。
嚴躍進認為,第一、LPR每個月會變動,但是購房者實際面臨的LPR是一年變一次,或30年變一次,這個可以和銀行談,建議一年調一次。第二、基點一旦約定好,是不變的,其實和以前銀行的折扣概念差不多的,過去折扣也是一旦談好,也是30年合同保持不變的。
諸葛找房副總裁苑承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對於用戶來說,固定利率長期確定,但無法享受利率下行的紅利,但同樣也可以在利率上行時避免成本上升。LPR為定價基準加點的方式對用戶來說是隨行就市,可以享受利率下行帶來的還款金額降低,但同樣在利率上行時還款金額也要隨之增加。就當前利率市場環境來說,LPR大概率還要下行,選擇LPR為定價基準加點的方案可能是更加穩妥且主流的方案。
苑承建認為,央行的這一方案一次性解決了存量方案利率定價轉換的問題,也讓存量房貸用戶可以享受到利率下降的紅利,同樣也保持了房貸利率的穩定,不會給市場預期造成刺激影響
Ⅲ 個人房貸利率新規正式執行,實際利率變動有限
根據央行此前公告,自10月8日起,新發放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以最近一個月相應期限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定價基準加點形成。首套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不得低於相應期限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二套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不得低於相應期限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加60個基點。央行省一級分支機構在國家統一的信貸政策基礎上,根據當地房地產市場形勢變化,確定轄區內首套和二套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加點下限。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暫不調整。
雖然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的定價基準從貸款基準利率變為LPR,但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調下,房貸利率「換錨」對實際利率水平影響不大。央行有關負責人此前也表示,定價基準轉換後,與當前我國個人住房貸款實際最低利率水平基本相當。與改革前相比,居民家庭申請個人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基本不受影響。
實際上,自央行宣布房貸利率定價基準新政以來,各大銀行就在進行系統切換、合同文本調整等方面的准備,個別城市的部分銀行已試水新的房貸利率定價方式。如9月初起招商銀行在深圳地區的部分房貸業務利率已經掛鉤LPR,首套和二套房貸利率分別在最近一個月相應期限的LPR4.85%基礎上加30個基點和60個基點,分別為5.15%和5.45%,而此前首套房貸利率為5.145%、二套為5.39%。
另據了解,北京地區新的個人住房貸款定價基準為:首套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為LPR加55個基點,這與此前銀行普遍執行的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10%的利率水平幾乎相當;二套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為LPR加105個基點,較原有的二套房利率水平有所上浮。
9月20日公布的最新5年期以上LPR報價為4.85%,與上一次持平。業內普遍認為,新的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開始執行,5年期以上LPR是銀行發放住房抵押貸款等中長期貸款利率的定價參考,維持5年期以上LPR報價不變也體現了此前央行提出的「房貸的利率由基準利率變為參考LPR,參考的基準變了,但利率水平不能下降」,與當前房地產調控政策思路一致。
不過由於房地產政策執行「因城施策」,對於不同城市的實際影響會有所不同,尤其是像上海等城市存在的首套住房貸款利率降至基準以下的「打折」情況將一去不復返。今日起在上海新發放的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最低也要4.85%。
此外,按照規定,新發放的住房貸款利率每年會有一次調整的機會,即借款人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時,可與銀行業金融機構協商約定利率重定價周期。重定價周期最短為1年,每次利率重新定價時,定價基準調整為最近一個月相應期限的LPR。不過,住房貸款利率每年可以調整的部分僅限於定價基準部分,對於在LPR基礎上的加點部分,則在合同期限內固定不變。
Ⅳ 個人房貸利率新規今起正式執行,實際利率變動有限
根據央行此前公告,自今日起,新發放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以最近一個月相應期限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定價基準加點形成。首套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不得低於相應期限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二套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不得低於相應期限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加60個基點。央行省一級分支機構在國家統一的信貸政策基礎上,根據當地房地產市場形勢變化,確定轄區內首套和二套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加點下限。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暫不調整。
雖然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的定價基準從貸款基準利率變為LPR,但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調下,房貸利率「換錨」對實際利率水平影響不大。央行有關負責人此前也表示,定價基準轉換後,與當前我國個人住房貸款實際最低利率水平基本相當。與改革前相比,居民家庭申請個人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基本不受影響。
實際上,自央行宣布房貸利率定價基準新政以來,各大銀行就在進行系統切換、合同文本調整等方面的准備,個別城市的部分銀行已試水新的房貸利率定價方式。如9月初起招商銀行在深圳地區的部分房貸業務利率已經掛鉤LPR,首套和二套房貸利率分別在最近一個月相應期限的LPR4.85%基礎上加30個基點和60個基點,分別為5.15%和5.45%,而此前首套房貸利率為5.145%、二套為5.39%。
另據了解,北京地區新的個人住房貸款定價基準為:首套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為LPR加55個基點,這與此前銀行普遍執行的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10%的利率水平幾乎相當;二套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為LPR加105個基點,較原有的二套房利率水平有所上浮。
9月20日公布的最新5年期以上LPR報價為4.85%,與上一次持平。業內普遍認為,新的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從今日開始執行,5年期以上LPR是銀行發放住房抵押貸款等中長期貸款利率的定價參考,維持5年期以上LPR報價不變也體現了此前央行提出的「房貸的利率由基準利率變為參考LPR,參考的基準變了,但利率水平不能下降」,與當前房地產調控政策思路一致。
不過由於房地產政策執行「因城施策」,對於不同城市的實際影響會有所不同,尤其是像上海等城市存在的首套住房貸款利率降至基準以下的「打折」情況將一去不復返。今日起在上海新發放的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最低也要4.85%。
此外,按照規定,新發放的住房貸款利率每年會有一次調整的機會,即借款人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時,可與銀行業金融機構協商約定利率重定價周期。重定價周期最短為1年,每次利率重新定價時,定價基準調整為最近一個月相應期限的LPR。不過,住房貸款利率每年可以調整的部分僅限於定價基準部分,對於在LPR基礎上的加點部分,則在合同期限內固定不變。
(原題為《房貸利率今「換錨」 實際利率變動有限》)
Ⅳ 央行2019年10月8號起調整,新發放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利弊
簡單的道理 就是利息多了
舉個例子本來100塊錢 10%的利息是10塊錢,現在要15%的利息就是15元。
如果你能在利息上漲前買下房子,簽訂按揭合同 那比利率上漲後要省下不少錢。不管這錢對你來說是不是大數字。
Ⅵ 房貸合同要改了!剛剛,央行宣布貸款利率大調整
舉個例子可以看得更清晰:
目前,大多數存量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的重定價周期為1年且重定價日為每年1月1日。
以此為例,若某筆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原合同期限20年,剩餘期限為8年,原合同約定的利率為5年期以上貸款基準利率上浮10%,現執行利率為4.9%×(1+10%)=5.39%。2019年12月發布的5年期以上LPR為4.8%。
如果借貸雙方確定在2020年3月30日轉換定價基準,且重定價周期仍為1年,重定價日仍為每年1月1日,那麼加點幅度應為0.59個百分點(5.39%-4.8%=0.59%)。
2020年3月30日至12月31日,執行的利率水平仍是5.39%(4.8%+0.59%)。在此後的第一個重定價日,即2021年1月1日,按照重新約定的重定價規則,執行的利率將調整為2020年12月發布的5年期以上LPR+0.59%,此後每年以此類推。
此次央行也對其他存量貸款定價基準的轉換進行了明確。除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的其他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包括但不限於企業貸款、個人消費貸款等,可由借貸雙方按市場化原則協商確定具體轉換條款,包括參考LPR的期限品種、加點數值、重定價周期、重定價日等,或轉為固定利率。
另外,如存量浮動利率貸款轉換為固定利率,轉換後的利率水平由借貸雙方協商確定,其中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轉換後利率水平應等於原合同最近的執行利率水平。
Ⅶ 再定調!央行重申房住不炒,詳解LPR改革後利率走向
央行5月29日發布的《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20)》顯示,央行宣布完善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形成機制以來,新發放貸款中運用LPR的佔比已達到九成,但金融機構全面運用LPR定價還面臨一些困難。
報告同時稱,2019年8月LPR改革後貸款利率下降明顯,而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保持基本穩定,去年12月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62%, 較9月還上升了0.07個百分點。房貸利率是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控下的一個表現,在上周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房住不炒」後,本次報告再次重申了這一基調。
九成新發貸款定價已運用LPR,貸款利率下降明顯
報告顯示,2020年初對各地區分支行和有代表性的150家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其中城商行38家、農商行62家、村鎮銀行50家))開展的抽樣調查顯示,城商行、農商行、村鎮銀行2019年12月新發放貸款中運用LPR的佔比已分別達到92.0%、86.1%和 94.5%。
LPR報價系動著實體融資成本。2019年8月,央行宣布完善LPR報價機制,中國貨幣網顯示,截至今年5月最新一次報價,1年期LPR由4.31%降至3.85%,累計降幅46個基點;改革後新增的5年期以上LPR品種,由初次報價的4.85%降至4.65%,累計下降20個基點。
報告也稱,LPR改革後市場利率向貸款利率的傳導效率提升明顯。2019年初至7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在5.30%附近波動,LPR改革後貸款利率下降明顯,12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12%,較LPR改革前的7月下降近0.2個百分點,降至2017年第二季度以來最低點,降幅明顯超過 LPR降幅。
房貸利率去年未降反升,報告重申「房住不炒」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房貸期限多在5年以上,這也是5年期以上LPR累計降幅小於1年期LPR的一個原因,且各地針對房貸業務還制定了不同的LPR加減點政策,令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保持基本穩定。報告顯示,12月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62%, 較9月還上升了0.07個百分點。
在上周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房住不炒」後,本次報告再次重申這一基調和「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王小嬙分析稱,疫情下中國的經濟增速下滑,央行繼續強調不依靠房地產拉動經濟,保持房地產市場的金融政策的穩定性,雖然國內目前的貨幣環境寬松,資金流動性加強,但從央行的對房地產金融的下一步工作指示看,短期房地產端的金融政策難以放鬆,尤其房地產融資監管依然從緊。
報告同時提出,要完善住房保障體系,著力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參加新京報兩會沙龍時表示,要加大公租房、租售並舉,當前長租公寓比例尚小,下一步應大力發展公租住房,從金融政策上可以給予支持;另外發改委和證監會近日推出基礎設施Reits指引徵求意見相關工作,未來商用物業、包括長租公寓可以採用Reits來融資,盤活存量,利用市場化的金融工具發展長租公寓房,增加租房比重。
全面運用LPR定價仍存困難,利差收窄對存款利率上行壓力已初步形成
報告還指出,金融機構全面運用LPR定價還面臨一些困難。一是金融機構內部定價尚未充分參考 LPR;二是一些較小的地方法人機構自主定價能力不足;三是利率風險上升但風險對沖工具不足。而目前掛鉤LPR衍生品市場仍處於初期,大部分地方法人銀行未獲得利率衍生品交易資格,缺乏有效的風險對沖工具。以山東為例,僅4家地方法人銀行獲得了利率衍生品業務資格。
從對金融機構影響角度看,LPR下行令銀行利差壓縮備受市場關注。報告提到,利率下降傳導至存款端存在時滯,受存款分布不均的結構性因素影響,一些小法人銀行採取「以價補量」的方式穩定存款,高成本存款增長較快,綜合負債成本難以降低甚至有所上升,利差收窄壓制存款利率上行的壓力初步形成。隨著貸款利率進一步下降,最終會導致存款利率下降。
在關系著貸款端利率的LPR持續下行的同時,業界也有許多對存款基準利率降低的猜測。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對此表示,存款利率是利率體系裡的「壓艙石」,實行起來要考慮得更多。除了百姓感受,也要考慮經濟增長,還有內外平衡的因素,利率太低了,貨幣貶值壓力也可能加大。
對於如何給銀行「減負」,劉國強稱,央行會採取很多措施,比如提供低成本的資金,保持市場合理充裕的流動性。同時也在考慮加大對銀行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對中小銀行的支持力度。
報告指出,總體看,LPR改革取得了一系列良好成效。 下一步要加強定價能力培育,建立市場化的內部資金轉移定價體系,將LPR內嵌到內部價格傳導機制,增強參照LPR定價能力,持續提升利率 風險管理水平;要深化LPR改革,完善LPR傳導機制,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疏通貨幣政策傳導;要發揮好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製作用,維護公平定價秩序,嚴格落實明示貸款年化利率的要求,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