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已婚上司辦理貸款,朋友應她要求冒充其丈夫簽名,會有會有什麼法律後果要承擔
嗯你剛剛問過,不好意思最近在看刑法把問題想嚴重了,《商業銀行法》要求借款人如實提供貸款人要求的各種資料,這點你朋友的上司沒有做到,還有一條"借款人採取欺詐手段騙取貸款的",要承擔刑事責任,然後又回到詐騙罪的條件上了……但是你朋友沒有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沒有獲利,真的出事了這些罪名應該由你朋友的上司承擔
『貳』 夫妻一方偽造貸款簽名是什麼罪
您好,若合同中主要信息存在虛假或者欺詐,那麼合同屬於無效或者可撤銷合同。建議當面詢問律師。例如 : 法律咨詢貼吧該 律 師的 詢 問的平 台啊
『叄』 丈夫冒充妻子簽名貸款,現在無法還款,妻子被列入失信名單,可以申訴嗎
只要你自己沒去簽名,你就不要承認唄,應該有筆跡鑒定,證明不是你貸的,你就能恢復失信名單,而你老公就會被列入失信名單。
『肆』 老公貸款,老婆不肯去簽字,老公就找人冒充;老婆去簽字,請問這種行為違法嗎銀行要負責任嗎
這個行為是違規不是違法。這個情況銀行不會負責任的。主要責任是老公那裡。
『伍』 冒充他人貸款簽字,怎麼辦!!!
這個問題很嚴重,還是妥善處理。
說的嚴重的,你這是冒用他人的姓名,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真追究起來,你也逃脫不了干係,有授權書還好說一點點,沒有授權書的話,很難解釋清楚,如果你朋友再反咬你以後,有嘴說不清。
其實一樓說的對,虛假貸款,雖然銀行有責任,又有誰知道,所有的責任不會推到你身上呢,畢竟你是簽字的人,按手印的也是你,還是冒她他人的名。
『陸』 夫妻間對方冒充對方貸款簽名有沒有法律效用
應該是無效的。
『柒』 妻子盜用丈夫身份證請人冒充簽名貸款算不算犯法
當然犯法,首先就非法使用他人身份證!
『捌』 偽造配偶簽字,騙取銀行貸款,觸犯刑法嗎
利用偽造的銀行存單作抵押騙取貸款的行為,應定貸款詐騙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條規定,貸款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行為。貸款詐騙罪屬於金融犯罪的一種。
《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條規定,第一百九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的;
(二)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的;
(三)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的;
(四)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或者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詐騙貸款的。
(8)夫妻冒充簽名貸款擴展閱讀
司法執行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於2000年9月20日至22日在湖南省長沙市召開了全國法院審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形成的《全國法院審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的精神,在司法實踐中,對於行為人通過詐騙的方法非法獲取資金,造成數額較大資金不能歸還,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
(1)明知沒有歸還能力而大量騙取資金的;
(2)非法獲取資金後逃跑的;
(3)肆意揮霍騙取資金的;
(4)使用騙取的資金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
(5)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以逃避返還資金的;
(6)隱匿、銷毀賬目,或者搞假破產、假倒閉,以逃避返還資金的;
(7)其他非法佔有資金、拒不返還的行為。但是,在處理具體案件的時候,對於有證據證明行為人不具有非法佔有目的的,不能單純以財產不能歸還就按金融詐騙罪處罰。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規定,個人進行貸款詐騙數額在1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較大」;個人進行貸款詐騙數額在5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巨大」;個人進行貸款詐騙數額在20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特別巨大」。
但上述「數額較大」的規定,已經被去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下發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第五十條所變更。
該追訴標準的規定第五十條明確規定: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在二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因此,目前我國司法實踐中,貸款詐騙罪「數額較大」的標准應為2萬元,「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的標准已經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第四條執行,即個人進行貸款詐騙數額在5萬元以上的,為「數額巨大」,個人進行貸款詐騙數額在20萬元以上的,為「數額特別巨大」。
『玖』 丈夫假冒妻子簽字拿貸款且未用於共同生活。妻子要承擔償還責任嗎.
要按照合同的規定承擔相應的責任,誰簽字誰擔責。
如果是被人冒充,只要能充分證明,冒充人就要但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