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對象 > 商業銀行個人貸款文獻綜述

商業銀行個人貸款文獻綜述

發布時間:2022-03-03 05:15:31

① 論述我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產生向個人消費貸款轉變的原因及措施

現在不幹什麼都要貸款的,做生意的對吧?所以這是必須的。

② 跪求一篇關於商業銀行改革的文獻綜述,多謝了!!!!

找點資料抄吧,1000字隨隨遍遍寫,如果你要我幫忙寫,你加到200分,我就給你弄一篇,15分也太少了

③ 急需一篇關於個人房貸的文獻綜述

如果說,放貸按揭還算一種觀念的開放,給人以更多選擇的話,這次調查的另一個結果無疑讓人擔憂。調查顯示,在貸款買房的人當中,54.1%的人月供占其收入的20%~50%,甚至有31.8%的人,月供佔到了其收入的50%以上。

按照國際通行的看法,月收入的1/3是房貸按揭的一條警戒線,越過此警戒線,將出現較大的還貸風險,並可能影響生活質量。美國的銀行就明確規定,每月償還的按揭貸款以及與住房相關的稅費,不得超過貸款人稅前收入的28%。而中國銀監會在2004年9月發布的《商業銀行房地產貸款風險管理指引》中指出:「應將借款人住房貸款的月房產支出與收入比控制在50%以下(含50%),月所有債務支出與收入比控制在55%以下(含55%)。」

也就是說,即便是按照中國銀監會更為寬泛的標准,也有31.8%的人,其房貸月供超過了50%這一警戒線。

與此相對照的是,2003年,美國人把約1/3的收入用來支付跟住房相關的一切費用,另外1/3花在交通和食物方面,約10%花在個人保險上,5%用於娛樂和外出旅遊。

過高的房貸月供正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這次調查發現,77.9%的人認為房貸還款負擔太重,使他們的生活質量下降。

很多按揭買房的人自稱為「蝸牛」一族。他們身上背著房子,在享受著高薪、白領、有房一族等諸多心理安慰的同時,也承受著「一天不工作,就會被世界拋棄」的精神重壓,生活質量大為下降:不敢輕易換工作,不敢娛樂、旅遊,害怕銀行漲息,擔心生病、失業,更沒時間好好享受生活。他們常常戲稱自己正在堅定地叩響「憂鬱症」的大門,甚至一隻腳已經邁了進去。

在影響生活質量之外,月供占收入比例過高的另一個隱憂是,這必然導致儲蓄的下降。對很多人來說,購房已不是個人行為,甚至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在供房。有人用「六一模式」概括全家供房的情景:六個人,青年夫妻、男方父母、女方父母用多年的積蓄共同出資,在城市裡買一套房。

一項來自中國社科院的統計顯示,2003年,上海、北京兩地家庭負債比例分別達到155%和122%,已經超過美國同期的115%。而在目前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健全、我國開始逐漸步入老齡社會的大背景下,人們又必須留出部分積蓄以備失業、養老、醫療、教育等方面的不時之需。

「我們養房,誰養父母?」對於未來,王俊顯得有一些憂慮。
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未來十幾、二十年的負債生活,將比預想的還要艱難。

從今年年初開始,凡在去年3月17日前辦理個人住房貸款的購房者,都要按新利率來執行還款計劃,這意味著所有「按揭」的人都被動進入了銀行的加息通道。同時,銀行貸款罰息利率也有所提高,由原先的每日0.21%調整為貸款執行利率水平上加收30%-50%。如果貸款者逾期還款、不能足額還款,將無可避免地接受銀行「利滾利「的懲罰。

銀行加息到底什麼時候是個頭?貸款者如何才能避開銀行的「無情劍」呢?這兩個問題成為了「按揭者」最關心的話題。理財(相關:證券 財經)師認為,政府宣布今年暫不加息的消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按揭者」的還款壓力,但要根治目前流行的「房貸抑鬱症」,還需要從首付、月供和提前還貸三個方面做好還款的規劃。

月供應低於月收入的40%

目前,不少人在貸款購房後感覺到生活壓力很大,每天努力工作的念頭緊綳,生怕發生差錯導致無法按時還貸,實際上,這是月供占月收入的比例過大所導致的結果。那麼,每個月還多少才不至於狼狽呢?按照國際慣例,月還款的額度不應該超過家庭月收入的40%。如果月供控制在40%以內,原有的生活品質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個人也不會覺得壓力過大。但如果超過40%,就不同了,尤其是單一收入的家庭來會很明顯地感受到壓力。有一個理財客戶,他本人月收入8000元,他的妻子無業,每個月他們家庭的按揭是5000元,只剩下3000元,他們還要生活、還要為未來儲蓄,壓力自然很大。

借親戚朋友的錢付首付

收入水平有限,又想把「月供」控制在家庭月收入的40%以內,那麼應該在首付款上下工夫。首付越多、貸款越少,在相同的貸款時間內,還款額就越少。比如:5年期貸款,給銀行的利息也會更少。所以,盡量多的首付應重點考慮。

如何多付首付呢?借親戚朋友的錢付首付,不失為一種好方法。現在的年輕人由於住房需求旺,存款少,很多人選擇交20%的首付,選擇20年的還款期,這樣下來交給銀行的利息不是個小數目。不如借親戚朋友的錢來多支付些首付,這樣利息支出就會大大減少。

另外,在貸款購房前,務必留出家庭3—6個月的生活支出和3—6個月還的住房貸款作為緊急備用金,還可以准備2張信用卡,以備不時之需。同樣,在決定到底付多少首付的時候,也要考慮在購房後的一年到兩年內家庭有沒有大的支出,另外還要把裝修費用等考慮進去。

投資收益少於5.508%應提前還貸

收入頗豐的人應該提前還貸。提前還貸是一種非常好的理財方法,少給銀行打工,就是為自己獲得收益。按還款方式不同,借款人可以選擇期限減按或金額減按的提前還款方式,這裡面大致分為三種情況。

1、全部提前還貸,即客戶將剩餘的全部貸款一次性還清。

2、部分提前還貸,剩餘的貸款保持每月還款額不變,將還款期限縮短。

3、部分提前還貸,剩餘貸款將每月還款額減少,保持還款期限不變。

案例(為了方便計算比較,住房貸款利率用加息後的5.508%計算)

李小姐的房子是去年1月份買的,首付20萬元,等額本息商業住房貸款25萬,10年期。由於去年年底拿到一筆8萬元的年終獎,李小姐考慮部分提前還貸。去年,李小姐每月還給銀行2714.5元,已經還了12個月,歸還本金19281.71元,歸還利息13288.08元。根據自己的情況考慮,李小姐決定提前還80718.29元本金。

按第一種情況考慮

如果李小姐能夠全部提前還貸,則節省利息支出約62409.69元。

按第二種情況考慮

每月還款額基本不變,縮短還款時間到六年期。則,月還款2451.24元。最後一共節省利息支出49208.15元。

按第三種情況考慮

每月還款額減少,保持還款期限不變。則,月還款額1764.59。最後一共節省利息支出35122.5元。

但是,對於一些投資型「按揭者」,當投資收益高於目前房貸利率(普通住宅利率5.508%)的時候,可以不考慮提前還貸。雖然理財師,不建議在負債的情況下進行風險投資。但是對於投資經驗非常豐富且風險承受能力強的家庭來說,他們能通過投資使家庭的資產年收益超過了住房貸款利率,這樣的家庭,在有充足的保險規劃和緊急備用金後,建立好投資組合分散風險以後,可以大膽地去投資,讓錢更有效率。
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未來十幾、二十年的負債生活,將比預想的還要艱難。

從今年年初開始,凡在去年3月17日前辦理個人住房貸款的購房者,都要按新利率來執行還款計劃,這意味著所有「按揭」的人都被動進入了銀行的加息通道。同時,銀行貸款罰息利率也有所提高,由原先的每日0.21%調整為貸款執行利率水平上加收30%-50%。如果貸款者逾期還款、不能足額還款,將無可避免地接受銀行「利滾利「的懲罰。

銀行加息到底什麼時候是個頭?貸款者如何才能避開銀行的「無情劍」呢?這兩個問題成為了「按揭者」最關心的話題。理財(相關:證券 財經)師認為,政府宣布今年暫不加息的消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按揭者」的還款壓力,但要根治目前流行的「房貸抑鬱症」,還需要從首付、月供和提前還貸三個方面做好還款的規劃。

月供應低於月收入的40%

目前,不少人在貸款購房後感覺到生活壓力很大,每天努力工作的念頭緊綳,生怕發生差錯導致無法按時還貸,實際上,這是月供占月收入的比例過大所導致的結果。那麼,每個月還多少才不至於狼狽呢?按照國際慣例,月還款的額度不應該超過家庭月收入的40%。如果月供控制在40%以內,原有的生活品質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個人也不會覺得壓力過大。但如果超過40%,就不同了,尤其是單一收入的家庭來會很明顯地感受到壓力。有一個理財客戶,他本人月收入8000元,他的妻子無業,每個月他們家庭的按揭是5000元,只剩下3000元,他們還要生活、還要為未來儲蓄,壓力自然很大。

借親戚朋友的錢付首付

收入水平有限,又想把「月供」控制在家庭月收入的40%以內,那麼應該在首付款上下工夫。首付越多、貸款越少,在相同的貸款時間內,還款額就越少。比如:5年期貸款,給銀行的利息也會更少。所以,盡量多的首付應重點考慮。

如何多付首付呢?借親戚朋友的錢付首付,不失為一種好方法。現在的年輕人由於住房需求旺,存款少,很多人選擇交20%的首付,選擇20年的還款期,這樣下來交給銀行的利息不是個小數目。不如借親戚朋友的錢來多支付些首付,這樣利息支出就會大大減少。

另外,在貸款購房前,務必留出家庭3—6個月的生活支出和3—6個月還的住房貸款作為緊急備用金,還可以准備2張信用卡,以備不時之需。同樣,在決定到底付多少首付的時候,也要考慮在購房後的一年到兩年內家庭有沒有大的支出,另外還要把裝修費用等考慮進去。

投資收益少於5.508%應提前還貸

收入頗豐的人應該提前還貸。提前還貸是一種非常好的理財方法,少給銀行打工,就是為自己獲得收益。按還款方式不同,借款人可以選擇期限減按或金額減按的提前還款方式,這裡面大致分為三種情況。

1、全部提前還貸,即客戶將剩餘的全部貸款一次性還清。

2、部分提前還貸,剩餘的貸款保持每月還款額不變,將還款期限縮短。

3、部分提前還貸,剩餘貸款將每月還款額減少,保持還款期限不變。

④ 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風險與防範的文獻綜述

一、企業融資效率與資源配置

企業融資就是企業為經營和生產准備好所需資金的過程或行為。只有準備好了經營和生產所需的資金,然後才有可能開始真正的生產經營過程。因此,企業融資是企業經營和生產過程的前提條件和支持系統。

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經濟活動的基本單位是企業和個人。企業是從事生產和流通的經營性組織,也是基礎性的經濟單位。而企業的資金融通、籌集又是現代企業正常、順利運轉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因此,企業的融資不僅對於單個企業來說具有生死攸關的重要性,而且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現代社會經濟活動,其起點表現為價值的預付,經濟運行表現為預付價值運動與增殖。具體說來,就是通過預付價值的循環與周轉,一方面,生產出滿足社會需要的使用價值,另一方面,生產出為企業所追求的交換價值和價值。一個經濟社會是否有一定數量的資金預付,即決定其經濟可否在現代意義上順利運轉,也決定其經濟發展的速度。資金的預付是實現經濟發展的第一的、初始的決定力量。因此,企業總是把籌集更多的周轉資金和發展資金作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

企業融資不以單個企業財產狀況和資金積累為前提條件,也不以整個國家或社會資金總量為條件。它所涉及的是通過改變資金在不同企業之間的使用狀況而推動現代經濟的發展,因此,它既可以突破現有企業資金總量的限制,也可以突破地區與國家的邊界范圍而對企業的正常運轉和國家經濟的發展注入必要的預付資金。

可見,企業融資過程實質上就是資源配置過程。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的使用是有償的,其他資源只有經過與資金的交換才能投入生產。這樣,工業化過程中資源的配置就表現為工業發展供給和配置資金的問題:即是將資金投入使用還是閑置,是將其投資於直接生產部門還是基礎設施,是將其投入於產出效率高的行業或部門還是補貼虧損企業的問題。由於資金追求增殖的特性促使它總是要向個別收益率比較高的企業流動,因此,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獲得資金的渠道、方式與規模實際上反映了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企業融資過程實質上也是一種以資金供求形式表現出來的資源配置過程:即企業能否取得資金,以何種形式、何種渠道取得資金。將有限的資源配置於產出效率高或最有助於經濟發展的企業或部門,不僅可以提高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同時也將刺激效率低的部門高效率,否則,它們就會因為資金斷絕而被淘汰。這樣,通過資金的運動,個別企業在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來實現整個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效率的提高。

實踐證明,企業融資與現代經濟已完全融合為一體。企業融資對現代經濟發展的直接和間接貢獻已達到全部經濟發展的2/3左右,很明顯,要保證現代經濟的順暢運行和穩定高速發展,必須調整企業融資結構,以實現企業最佳融資能力(效率最高),企業融資效率便成為一個關鍵的因素。

企業融資效率是指企業融資能力的大小。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經濟運行完全按照計劃指令來進行,企業融資效率也完全融合在整個經濟的發展效率之中。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融資效率則相對獨立地體現出來,並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著經濟發展的效率。

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正在由供給推動向需求拉動方向轉化,粗放型擴張遇到市場需求的有力制約,無效供給將被過濾掉,增長開始成為內生的、成為市場運作的結果而不是經濟目標的主管意願,粗放型高速增長已逐漸喪失了體制基礎。我國經濟增長必須面對這種轉變,適應這種轉變。在供過於求和買方市場的條件下,企業若想求生存,只能緊扣市場需求,不斷增進融資效率,在競爭中取勝。融資效率是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也是經濟增長最持久的源泉。相反,不顧市場需求的盲目擴張只會造成產品積壓和資源浪費,導致企業長時間不良債務的上升,給長期增長帶來隱患。

二、企業融資效率與銀行危機的內在生成機制

企業融資低效率是我國經濟的運行特徵。多投入及多消耗,使經濟運行對銀行體系形成一種自下而上的資金需求壓力,形成中國特色的資金倒逼機制。

低效率格局下的倒逼導致銀行資金運用方長期大於資金來源方。低效率的特點是,同樣的產出水平下,需要投入和消耗更多的資本。政府為了彌補低效率損失,需要從銀行貸出更多的款,用於替代性的投資;投資低效率使完成同樣單位的生產能力需要更多的貸款;投產後效益不好使貸款償還發生困難並使償還期拖長,相當比重的國有企業虧損、瀕臨倒閉,使一部分銀行貸款成為無法收回的死帳。面對嚴重虧損,企業如不想退出生產,最簡單的選擇是靠「啃」銀行貸款來維持。低效率在銀行資金運用方形成很高的呆帳和壞帳率;融資效率不高,從資金運動看,表現為資金周轉速度放慢,而貸款周轉速度放慢,意味著支持同樣規模的投資建設和生產經營需要更多的貸款資金。如此種種,對銀行資金運用方形成強大的貸款壓力。如果企業融資效率不能從根本上得到改善,這將把整個銀行系統推向高風險的邊緣。

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通過財政渠道劃撥,改革以來,這種狀況有了很大的變化,財政與銀行的職責分工有了較大的調整:企業的外部資金來源已從依靠財政逐漸轉變為主要依靠銀行。80年代中期,財政已基本不向企業增資,以前未撥足的流動資金也不撥付了。企業實際上只能依靠貸款而發展,因為除了銀行貸款這一渠道外,不存在其他的融資渠道。我國經濟已從「計劃—財政主導」進入「銀行融資推進」的發展階段。由於企業借貸沒有內在的約束機制,因此一部分企業借貸的規模越來越大。即便是原來自有資本比較多的企業,由於80年代以來的擴張中過分依賴銀行借貸,把銀行貸款當作股本投資使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的債務與自有資本比例過大。

正是由於國有企業對銀行的極大依賴性,在銀行主導型融資機制的作用下,形成了國有企業難以清償的巨額債務和國有銀行的大量不良資產。對銀行系統而言,不良資產比例過高是形成信貸風險從而促使銀行系統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我們知道,高的不良資產比例意味著很大部分的居民儲蓄已找不到對應的實物資本,或者說已經損失掉,同時也意味著部分國有商業銀行在技術上已經破產,一旦觸發信用危機,整個銀行系統將面臨災難性的後果。可見,國有企業融資的低效率,就意味著國有銀行的虧損,國有企業的規模越大,佔gdp的比例越高,就意味著國有銀行的呆壞帳越多。同時,由於缺乏有效的破產機制,現行的資產重組的結果可能是好企業被低效率企業拖垮。從整個規模上看,就是國有經濟即由國有銀行所連通的國有企業的全體效率累積性的惡化。

下面我們具體分析這種傳遞機制:

首先,企業融資結構不合理導致銀行資產負債運作存在嚴重缺陷。

有資料表明,1998年,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的60%,流動資金的90%來自銀行貸款,這種壟斷性的單一間接融資形式必然使國有企業越來越依賴銀行資金的支持,也使我國銀行資金配置格局存在嚴重缺陷,如1996年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負債率為96 62%,國有商業銀行自有資本佔主要風險資產(貸款)的比重為4 52%,這種高負債的信用業務是建立在高度的公眾信任基礎上的,當公眾信任度下降時首先遇到的最大沖擊是存款擠提。大規模的存款擠提將使銀行破產倒閉。中央銀行只能通過通貨膨脹來提高銀行系統資產的流動性。

同時,在資產項目構成中,各項貸款總額占總資產的80%左右,而同業存放、購買國債合計僅佔3%—5%,消費信貸、不動產抵押貸款還是空白。

相比之下,80年代中期,在美國的全部商業銀行總合資產負債表中,總資產的10%為消費貸款,30%為不動產抵押貸款和有擔保的個人貸款。我國商業銀行以無擔保貸款為主體的資產結構,無疑加大了自身的風險。現實情況說明,企業對銀行信貸資金的高度依賴這樣一種融資格局,使得國有企業飢不擇食的「飽餐」銀行資金,根本不講究融資質量,更談不上通過融資去優化配置,極大地扭曲了銀企關系,使銀行資金配置全部投向國有企業這個大鍋。一旦國家實行緊縮的宏觀經濟政策,企業資金就立刻緊張起來,並由此產生程度不同的生產滑波,引起經濟運行比較大的波動。

其次,由於商業銀行資產配置賴於運行的微觀經濟主體———國有企業仍然在低效運行,從而影響了商業資產配置效率的提高。

可見,投資供求只有與效率相結合,才能形成良性循環,我國國有企業的投資供求則將效率准則排斥在外,大量資金流向無效率和低效率的企業,形成了企業的高負債和銀行的壞帳。盡管我國的儲蓄率很高,可供資金很多,但是,由於特殊體制導致了投資供給和產出的不對稱性,大量資金流向國有企業,問題的關鍵還在於國有企業融資效率急劇下降,基本上喪失了償債能力。1998年虧損比利潤高出近一倍,國有企業幾乎不可能通過增長來彌補虧損,僅1998年上半年,國有企業就向銀行轉嫁了4800億元不良資產,使銀行體系中泡沫的壓力越來越大。金融資源的配置繼續被大大扭曲。只生產30%產值的國有企業佔有70%以上的信貸,而生產70%以上產值的非國有企業貸款一直極為困難。

國有企業由於效率低下,必然是借了就壞,壞了再借,自己壞債累累,最終拖垮銀行,導致信貸萎縮。微觀問題傳遞和集中到宏觀上來。

總之,國有商業銀行既要滿足國有企業簡單再生產資金需求,又要解決國有企業擴大再生產資金需求,以維護國有企業的低效率運轉。在國有企業虧損面不斷擴大,虧損額逐漸增加的情況下,國有商業銀行履行社會責任的結果,是很難完成按照「安全性」原則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其基本機理是:企業融資高負債低效率商業銀行流動性困境風險增大中央銀行超發貨幣通貨膨脹上述風險轉移形成一個有序流動且不可逆轉的過程。

三、對策建議

(一)重塑銀企關系,優化企業資本結構

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企業融資有兩大主要模式,即以英美為典型代表的證券主導型融資模式(直接融資為主)和以日德為典型代表的銀行主導型融資模式(間接融資為主)。在我國,企業融資已經歷了傳統體制下單一的財政主導型融資方式和轉軌體制下畸重銀行主導型融資方式。當前國有企業的資金需求剛性和國有銀行的資金供給剛性之所以形成一種「高度粘合」的狀態,是因為他們都不是真正的融資主體。國有企業和國有銀行之間的融資行為實際上是一種「內源融資」,由34國有企業融資效率與銀行危機相關問題研究於國家與國有企業和國有銀行之間都是一種「父子」關系,在他們之間也就難以發生真正的融資行為,而只能是銀企之間的資金供給制。正是這種「內源融資」和產權不分,導致企業的高負債和銀行的高不良資產與高風險等一系列效應的產生。所以,我們認為,在目前「內源融資」性質和產權安排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必須重塑銀企關系,即在明確企業和銀行是兩個獨立的法人實體的基礎上,通過密切銀企在管理機制、產權關系等方面的聯系,形成一種更富於活力的組織形式,從而規范銀企兩個法人之間的市場往來關系。從這一思路出發,我國理論界的一些人士提出了把銀行對企業的一部分債權轉為股權的設想,並在實踐中付諸實施,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將銀行的債權轉為股權,一方面可以降低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銀行監控企業的積極性,從根本上遏制企業不良負債的形成。同時,要重塑融資主體的制度基礎。首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即建立以「產權明晰,權責分明,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特徵的公司制,也就是說,國有企業要割斷與政府的「父子」關系,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經濟主體,並通過股份制重構企業的產權組織形式。其次,建立現代商業銀行制度,對我國專業銀行實行商業化改造,先要按《公司法》明確商業銀行的法律地位,即商業銀行是獨立經營的金融企業法人,實行企業化管理和經營;同時按照《商業銀行法》的要求,使專業銀行轉軌為商業銀行,在此基礎上,按股份制組織形式進行產權改革,最後建立起符合國際慣例的商業銀行。這樣,商業銀行才能擺脫政府的行政干預,真正按照市場需求組織資金和貨幣經營,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不過,即使建立了市場制度下的融資主體關系,銀企之間的高負債和高風險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

(二)大力發展企業債券市場,以實現企業最佳融資能力

我國在股票市場和國債市場迅速發展和規模急劇擴張的同時,企業債券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甚至是急劇萎縮或徘徊不前。到1996年底,我國累計發行有價證券9918 74億元,但企業債券只發行了1565 09億元,所佔比例僅為15 8%。這樣,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融資只有股票融資。其導致的結果是企業融資結構單一、機制不健全和功能缺陷,而且與國際企業融資結構潮流即股權融資的衰落和債權融資的興起也不相適應。現在美國債市規模大約是股市的5倍。而亞太新興市場國家,債權融資也日漸紅火起來。

在我國目前條件下,企業對發行債券基本上是不積極的。現行資金供應制度的軟約束,窒息了企業直接融資的積極性,企業發行債券與間接融資相比,無論是融資成本還是負債風險以及運作效率方面都處於劣勢地位:一是發債成本高。二是籌資過程長,運轉和操作過程復雜。三是負債償還期限約束。

目前企業發債規模偏小的基本症結,還在於外部環境因素的限制,信貸資金供給導致了企業對銀行貸款的過分依賴,窒息企業直接融資的積極性,國家從緊的指標管理,又使部分介入債券市場的企業的發債需要難以得到滿足。

企業的資金需求仍只能而且必須由銀行來滿足,而在企業經營困難的情況下,必然直接影響銀行資產的安全性。

因此,我們在深化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過程中,要大力發展企業債券市場,允許企業發行債券,提高企業債券融資比重,以建立合理的企業融資結構。不僅如此,對於我國國有企業「軟約束」的特殊情況,發債融資還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即迫使企業走建立自我約束機制的道路。由於發行債券是有確定期限和利息界定的,企業到期時就必須如數還本付息,而不能像股票分紅那樣可以暫不分配;而且購買者大多數為居民,欠老百姓的錢是無法賴帳的。這就給企業增加壓力,促使企業改善經營、建立自我約束機制。此外,大力發展企業債券還可以起到正效應作用,如拓寬投融資渠道,讓一些資金盈餘單位(國內保險公司每年有1000多億元資金急於尋找運作渠道)投資購買企業債券,從而在某種程度上防止了這些資金盈餘單位和大量社會游資由於投資渠道狹窄而只好進入股市炒作的行為。當然,發展企業債券市場,關鍵是要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破產制度,並嚴格執法和管理。

(三)建立競爭、高效、綜合性的商業銀行體系

轉移性風險能否最終得到控制和化解,關鍵在於能否盡快建立一個競爭高效的商業銀行體系。新的商業銀行體系的建設必須有利於盤活不良資產,提高資產質量,最終將不良資產控制在安全范圍以內,從根本上提高整個銀行系統的穩定性。這除了對宏觀經濟體制進行徹底的改革,從根本上解除國有商業銀行的財政和政策性職能外,銀行體系的發展也至關重要。

長期以來,關於我國商業銀行體系的改革發展就一直存在著「改舊衣或制新衣」的討論,即在銀行改革的過程中如何處理設立新商業銀行與改革原國家專業銀行之間的關系,問題的實質即如何處理增量與存量之間的關系。從改革的實質過程看,漸進式改革策略選擇的是「改舊衣同時輔之以制新衣」,銀行體制改革的重點是積極推進國有銀行向商業銀行方向轉軌。目前這方面的努力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另一方面,國有商業銀行在轉軌過程中也存在著很多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和障礙,致使商業化進程過於緩慢。而商業化進程的遲緩及不確定性則使得這種壟斷性具有更多的負面意義:一是缺乏競爭,不利於整個銀行體系效率的提高。二是銀行系統的風險增大,包括來自外部的信貸風險以及因內控機制功能性缺陷而導致的內部風險。三是整個銀行系統的資產質量因不能良性循環而無法提高,未來損失繼續產生。資金配置效率不能從根本上得到改善,這將把整個銀行系統推向高風險的邊緣。

因此,解決之道在於以增量帶動存量,以競爭促進效率。為此需要在對內、對外開放銀行業務方面採取更加積極的態度,進一步充實現有的銀行體系,盡快從根本上改變國有商業銀行的壟斷地位,以促進競爭,提高銀行系統的效率,最終建成一個綜合性的商業銀行體系。

總之,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企業融資的兩個基本方式———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方式必須和諧發展,這樣企業的融資成本才會降低,社會資金的配置效率才能提高。

實踐表明,國有企業的融資效率提高不僅有賴於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培育和完善來支持,而且已在某種程度上成為金融市場功能綜合發揮的重要因素。長期以來,國有企業改革一直是我國宏觀經濟發展政策的中心工作,人們寄希望於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功能充分發揮來提高國有企業運作效率和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殖。
回答者:小雨靜滴 - 助理 二級 2-7 12:07

--------------------------------------------------------------------------------

一、企業融資效率與資源配置

企業融資就是企業為經營和生產准備好所需資金的過程或行為。只有準備好了經營和生產所需的資金,然後才有可能開始真正的生產經營過程。因此,企業融資是企業經營和生產過程的前提條件和支持系統。

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經濟活動的基本單位是企業和個人。企業是從事生產和流通的經營性組織,也是基礎性的經濟單位。而企業的資金融通、籌集又是現代企業正常、順利運轉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因此,企業的融資不僅對於單個企業來說具有生死攸關的重要性,而且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現代社會經濟活動,其起點表現為價值的預付,經濟運行表現為預付價值運動與增殖。具體說來,就是通過預付價值的循環與周轉,一方面,生產出滿足社會需要的使用價值,另一方面,生產出為企業所追求的交換價值和價值。一個經濟社會是否有一定數量的資金預付,即決定其經濟可否在現代意義上順利運轉,也決定其經濟發展的速度。資金的預付是實現經濟發展的第一的、初始的決定力量。因此,企業總是把籌集更多的周轉資金和發展資金作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

企業融資不以單個企業財產狀況和資金積累為前提條件,也不以整個國家或社會資金總量為條件。它所涉及的是通過改變資金在不同企業之間的使用狀況而推動現代經濟的發展,因此,它既可以突破現有企業資金總量的限制,也可以突破地區與國家的邊界范圍而對企業的正常運轉和國家經濟的發展注入必要的預付資金。

可見,企業融資過程實質上就是資源配置過程。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的使用是有償的,其他資源只有經過與資金的交換才能投入生產。這樣,工業化過程中資源的配置就表現為工業發展供給和配置資金的問題:即是將資金投入使用還是閑置,是將其投資於直接生產部門還是基礎設施,是將其投入於產出效率高的行業或部門還是補貼虧損企業的問題。由於資金追求增殖的特性促使它總是要向個別收益率比較高的企業流動,因此,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獲得資金的渠道、方式與規模實際上反映了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企業融資過程實質上也是一種以資金供求形式表現出來的資源配置過程:即企業能否取得資金,以何種形式、何種渠道取得資金。將有限的資源配置於產出效率高或最有助於經濟發展的企業或部門,不僅可以提高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同時也將刺激效率低的部門高效率,否則,它們就會因為資金斷絕而被淘汰。這樣,通過資金的運動,個別企業在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來實現整個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效率的提高。

實踐證明,企業融資與現代經濟已完全融合為一體。企業融資對現代經濟發展的直接和間接貢獻已達到全部經濟發展的2/3左右,很明顯,要保證現代經濟的順暢運行和穩定高速發展,必須調整企業融資結構,以實現企業最佳融資能力(效率最高),企業融資效率便成為一個關鍵的因素。

企業融資效率是指企業融資能力的大小。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經濟運行完全按照計劃指令來進行,企業融資效率也完全融合在整個經濟的發展效率之中。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融資效率則相對獨立地體現出來,並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著經濟發展的效率。

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正在由供給推動向需求拉動方向轉化,粗放型擴張遇到市場需求的有力制約,無效供給將被過濾掉,增長開始成為內生的、成為市場運作的結果而不是經濟目標的主管意願,粗放型高速增長已逐漸喪失了體制基礎。我國經濟增長必須面對這種轉變,適應這種轉變。在供過於求和買方市場的條件下,企業若想求生存,只能緊扣市場需求,不斷增進融資效率,在競爭中取勝。融資效率是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也是經濟增長最持久的源泉。相反,不顧市場需求的盲目擴張只會造成產品積壓和資源浪費,導致企業長時間不良債務的上升,給長期增長帶來隱患。

二、企業融資效率與銀行危機的內在生成機制

企業融資低效率是我國經濟的運行特徵。多投入及多消耗,使經濟運行對銀行體系形成一種自下而上的資金需求壓力,形成中國特色的資金倒逼機制。

低效率格局下的倒逼導致銀行資金運用方長期大於資金來源方。低效率的特點是,同樣的產出水平下,需要投入和消耗更多的資本。政府為了彌補低效率損失,需要從銀行貸出更多的款,用於替代性的投資;投資低效率使完成同樣單位的生產能力需要更多的貸款;投產後效益不好使貸款償還發生困難並使償還期拖長,相當比重的國有企業虧損、瀕臨倒閉,使一部分銀行貸款成為無法收回的死帳。面對嚴重虧損,企業如不想退出生產,最簡單的選擇是靠「啃」銀行貸款來維持。低效率在銀行資金運用方形成很高的呆帳和壞帳率;融資效率不高,從資金運動看,表現為資金周轉速度放慢,而貸款周轉速度放慢,意味著支持同樣規模的投資建設和生產經營需要更多的貸款資金。如此種種,對銀行資金運用方形成強大的貸款壓力。如果企業融資效率不能從根本上得到改善,這將把整個銀行系統推向高風險的邊緣。

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通過財政渠道劃撥,改革以來,這種狀況有了很大的變化,財政與銀行的職責分工有了較大的調整:企業的外部資金來源已從依靠財政逐漸轉變為主要依靠銀行。80年代中期,財政已基本不向企業增資,以前未撥足的流動資金也不撥付了。企業實際上只能依靠貸款而發展,因為除了銀行貸款這一渠道外,不存在其他的融資渠道。我國經濟已從「計劃—財政主導」進入「銀行融資推進」的發展階段。由於企業借貸沒有內在的約束機制,因此一部分企業借貸的規模越來越大。即便是原來自有資本比較多的企業,由於80年代以來的擴張中過分依賴銀行借貸,把銀行貸款當作股本投資使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的債務與自有資本比例過大。

正是由於國有企業對銀行的極大依賴性,在銀行主導型融資機制的作用下,形成了國有企業難以清償的巨額債務和國有銀行的大量不良資產。對銀行系統而言,不良資產比例過高是形成信貸風險從而促使銀行系統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我們知道,高的不良資產比例意味著很大部分的居民儲蓄已找不到對應的實物資本,或者說已經損失掉,同時也意味著部分國有商業銀行在技術上已經破產,一旦觸發信用危機,整個銀行系統將面臨災難性的後果。可見,國有企業融資的低效率,就意味著國有銀行的虧損,國有企業的規模越大,佔gdp的比例越高,就意味著國有銀行的呆壞帳越多。同時,由於缺乏有效的破產機制,現行的資產重組的結果可能是好企業被低效率企業拖垮。從整個規模上看,就是國有經濟即由國有銀行所連通的國有企業的全體效率累積性的惡化。

下面我們具體分析這種傳遞機制:

首先,企業融資結構不合理導致銀行資產負債運作存在嚴重缺陷。

有資料表明,1998年,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的60%,流動資金的90%來自銀行貸款,這種壟斷性的單一間接融資形式必然使國有企業越來越依賴銀行資金的支持,也使我國銀行資金配置格局存在嚴重缺陷,如1996年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負債率為96 62%,國有商業銀行自有資本佔主要風險資產(貸款)的比重為4 52%,這種高負債的信用業務是建立在高度的公眾信任基礎上的,當公眾信任度下降時首先遇到的最大沖擊是存款擠提。大規模的存款擠提將使銀行破產倒閉。中央銀行只能通過通貨膨脹來提高銀行系統資產的流動性。

同時,在資產項目構成中,各項貸款總額占總資產的80%左右,而同業存放、購買國債合計僅佔3%—5%,消費信貸、不動產抵押貸款還是空白。

相比之下,80年代中期,在美國的全部商業銀行總合資產負債表中,總資產的10%為消費貸款,30%為不動產抵押貸款和有擔保的個人貸款。我國商業銀行以無擔保貸款為主體的資產結構,無疑加大了自身的風險。現實情況說明,企業對銀行信貸資金的高度依賴這樣一種融資格局,使得國有企業飢不擇食的「飽餐」銀行資金,根本不講究融資質量,更談不上通過融資去優化配置,極大地扭曲了銀企關系,使銀行資金配置全部投向國有企業這個大鍋。一旦國家實行緊縮的宏觀經濟政策,企業資金就立刻緊張起來,並由此產生程度不同的生產滑波,引起經濟運行比較大的波動。

其次,由於商業銀行資產配置賴於運行的微觀經濟主體———國有企業仍然在低效運行,從而影響了商業資產配置效率的提高。

可見,投資供求只有與效率相結合,才能形成良性循環,我國國有企業的投資供求則將效率准則排斥在外,大量資金流向無效率和低效率的企業,形成了企業的高負債和銀行的壞帳。盡管我國的儲蓄率很高,可供資金很多,但是,由於特殊體制導致了投資供給和產出的不對稱性,大量資金流向國有企業,問題的關鍵還在於國有企業融資效率急劇下降,基本上喪失了償債能力。

⑤ 我的論文選題是我國個人消費信貸的現狀及對策,現在要寫文獻綜述,2000字數,幫我分析下,具體應該怎

個人消費信貸業務以其巨大的市場潛力和較高的預期收益成為商業銀行重
要的盈利增長點,
它的快速發展,
大大地刺激了消費、
擴大了內需、
拉動了國民
經濟的持續且快速的增長。
我國的個人消費信貸業務起步比較晚,
又隨著金融市
場競爭的加劇以及個人消費信貸規模的不斷擴大,
它在飛速發展同時很多潛在的
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
如何正確地解決這些問題對於我國該業務的發展起著至關
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目前市場體系還不健全的情況下,這些問題亟待解決。

關鍵詞:
個人消費信貸

風險

商業銀行

社會信用體系

法制

消費信貸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一項新興業務,它是指藉助商業銀行的信貸支
持,
以消費者的信用及未來的購買力為放款基礎,
按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規定,

消費者個人發放的用於購買消費品或支付其他與個人消費相關費用的貸款。
它是
一種由金融機構向消費者提供資金,
用以滿足消費需求的一種信貸方式。
波及全
球的金融危機剛過,
我國的經濟進入了一個內需不足,
消費疲軟的時期,
為了我
國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的發展,
我們必須進一步刺激國內消費信貸使其發揮平衡整
體國民經濟的杠桿作用。而這重中之重就是個人徵信體系的完備。

近年來,
我國金融業發展較快,
各級銀行機構遍布全國,
人們的觀念也從以
原始積累的方式進行的消費傳統逐步被以負債消費的信貸消費理念所取代,
因此
我國消費信貸業務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業務種類逐步得到擴展,
從個人住房到汽
車、
助學等多個領域。
但是我國目前還是沒有建立比較完善的消費信貸體系,

發達國家個人消費貸款占信貸總額的
20

-30
﹪相比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我國
消費信貸發展的滯後,
增強了居民流動性的約束,
制約了消費者「負債消費」

為的產生。進入
2011
年,我國通貨膨脹壓力更是越來越大,同時對於住宅限購
導致的房地產經濟發展前景不明朗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商業銀行有可行的對策
來扭轉個人信貸業務的不利局面。

而這個重擔就落到了專家學者的身上,
他們紛紛對此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想出應對個人信貸業務風險的可行性對策。

首先,從個人消費信貸的風險起因分析


李潔認為有三點比較關鍵:
(1)
第一,在貸款前期,部分信貸調查人對借款
人提供的相關資料未盡調查核實的職責,
對借款人的有效身份和還款來源落實不
清,
缺乏對借款人第一還款來源的調查,
導致許多騙貸、假按揭的情況發生。

二,
在貸款發放環節,
部分貸款審查、
審批人員對信貸調查人轉來的審批表和其
他相關資料審查不細致,
把關不嚴,
甚至違規發放大額個人消費綜合貸款,
業務
審查、
審批形同虛設,
致使大量假個人貸款屢屢順利通過。
第三,
是在貸款後的
管理上,
部分信貸人員未按規定對開發商和按揭項目進展情況、
汽車經銷商經營
情況,
以及借款人情況進行跟蹤調查,
未切實履行貸款後的管理職責。
當個人消
費信貸形成不良貸款後,
個別商業銀行甚至以貸收貸,
通過發放假個人綜合消費
貸款、借新還舊、放貸收息、放貸墊款等多種手段掩蓋事實真相。

李立剛認為制約消費信貸開展因素中有消費觀念的制約。
長期以來,
受短缺
經濟的影響,
中國絕大部分消費者依舊是受傳統消費觀念的束縛,
不願背上負債
的包袱,
更不要談會自覺去進行超前消費使用消費信貸了。
在我國廣大農村,

款消費被百姓認為是可恥的事情

如果消費信貸意識未有明顯轉變的話,消費信
貸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將是無源之水

無本之木。如果消費觀念不更新,傳統消費
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

觀念不破除,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將會步履維艱。

張岩則從消費信貸信貸發展的地區不平衡進行研究,
認為目前貸款投放區域
集中在市場經濟環境較好的地區,
特別是大城市。
而且消費領域比較片面,
各業
務品種上的發展也極為不平衡。
個人住房貸款余額所佔比重較大,
近年個人住房
貸款占總消費貸款余額的比重均在
7
﹪以上,其他部分業務逐步萎縮。不僅僅只
是局限在這些方面,
在葉曉菲看來還有一點比較關鍵,
就是信貸的抵押物變現渠
道窄、
成本高,
信貸的監管力度小。
貸款抵押物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化解資產風險
的重要手段。
由於我國消費品二級市場尚處於起步初創階段,
交易秩序尚不規范,
交易法規也不完善,
各種手續十分繁瑣,
交易費用偏高,
導致銀行難以將抵押物
變現,貸款擔保形同虛設。而且不少金融機構為擴大盈利水平,搶占市場份額,
擅自降低貸款標准和擔保條件,
盲目放貸,
直接導致風險積聚,
不利於個人消費
信貸業務的健康發展。

總的來說,
個人信貸的風險成因不外乎就是這兩個方面,
外部原因和內部原
因。
外部原因主要就是當前我國的社會環境,
以及國際環境的影響,
導致我國個
人信貸業務的發展沒有一個穩定的環境,國民對負債消費還存在觀念上的束縛。
而內部原因則主要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內部的管理不科學,
在貸款的審核發放等環
節漏洞百出,以致人們對其不信任,故而也就難以得到長足的發展。

其次,
從解決途徑分析。
總結了一下,
眾學者從以下幾方面提出了防範的對
策。

胡坤、
葉曉菲等認為關鍵是要推進消費信貸立法進程,
健全法制環境。
由於
我國的個人消費信貸業務起步較晚、發展較快,導致了政府相關部門立法滯後,
應該推進消費信貸的立法進程,
建立、
健全包括:
債權讓與制度、
個人破產制度、
格式合同的監管制度等法律制度,
讓我們在處理消費信貸市場存在的問題時有法
可依。尤其是要明確在個人消費信貸活動中消費主體的職
責義務和相關權利保
障。

宣德飛、李金秋等認為急需構建和完備社會信用體系。
(2)
包括個人徵信體
系和個人信用評價體系,
有利於降低交易成本,
抑制由信貸主體間信息不對稱現
在的發生,
避免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並且,
完善個人信用制度主要體現在個人
信用評價制度、
機構、
評價指標三個方面,
應加快這幾個方面的建設。
完善個人
信用徵集系統,
對個人所有相關的信用信息進行匯總,
建立信息共享機制,
消除
銀行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用於評價個人信用指標體
系,
並設立專門的中介機構來評價個人信用,
並對中介機構的評價行為進行監督。

(3)
寧靜認為要完善銀行內部信貸管理機制,建立一套科學的個人消費信貸
管理系統是必不可少的。
杜絕違規操作,
加強內部管理,提高銀行的競爭力。

對我國消費信貸業務申辦手續繁雜的問題

商業銀行應該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金
融服務,與客戶一對一交易,即所有的手續和證明文件、

協議等均由銀行與客
戶簽署,無須申請人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相關部門辦理

而是轉由銀行與相關
證件手續辦理單位協調形成部門與部門的溝通,
而不是客戶和部門溝通,
造成資
源的浪費。
這個管理體系應包括貸款的發放、
跟蹤、
監控等過程。
同時也要兼顧
個人消費現代風險的預警機制。
從而強化貸款前、
貸款中、
貸款後的風險預警能
力,
最終實現平衡制約機制,
達到防範個人消費信貸風險的作用。
對此,
我認為
可以成立專門的個人消費貸款審查審批中心,
對個人信貸業務進行流程再造,

高從業人員的專業化水平,
實行集約化經營。
並且實行分類管理,
進行分類授權,
針對各分支機構管理水平與風險控制能力,
實行不同的授權管理和程序運作,

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

實行精細化管理。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和購買力。這個對策也被很多學者提出。
政府應該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增強其購買力,
並通過建立專門的社會保障管
理部門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以激發其即期消費能力和承載消費信貸的能力,

變傳統的消費觀念,
進而促進個人消費信貸的發展。
居民收入水平和購買力的提
高是推動消費信貸發展的根本動力,只有刺激居民消費慾望和提升信貸還款能
力,逐步確立科學、適度的消費觀念,才能促進個人消費信貸健康有序的發展。

還有學者認為要完善擔保制度。
擔保制度是貸款第一還款來源出現風險時的
必要保證,
也是制約借款人信用程度的一個有力武器。
在我國消費信貸法出台前,
商業銀行一方面要認真研究分析現有法律法規的相關條款,
圈定法律爭議少、

行容易的標的作為抵押物


產權不清


變現較難以及現有法律上存在爭議的抵
押物一般不要接收。選定的擔保抵押物必須合法、足值、有效。另一方面,商業
銀行應合理界定保證人范圍。
對借款人自身條件較好,
收入穩定,
可實行保證擔
保方式的貸款。
保證人應該選擇信用度高的高端客戶,
且至少自身綜合條件不低
於借款人。

通過仔細查閱近年來的期刊論文,學者們對此問題各抒己見,很清晰明朗
地將風險及對策呈現出來,
有的還用模型進行分析,
總的來說研究已經十分充分
了。但是,在這之中我還是發現了一些細微的不足,那就是在對待「人」的方面
提出的可行性方案很少,
大部分都是就管理、
制度、
法律上的問題進行了深入闡
述,
我覺得這些還是不能根本解決當前的問題。
當然,
大家之所以都在制度上找
問題也是理所應當的,
因為我國的很多法律制度都還不完善,
尤其是社會信用體
系,
是關鍵所在。
研究和制定個人信用評估辦法,
統一評估標准,
建立科學有效
的個人信用體系,
是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前提保證。
法律上的問題也可以反映出
當前的現實。
但是我們必須要以人為本,
綜合法治,
這樣才能為信貸業務的發展
提供一個適合發展的平台。所以我覺得我們現在應該把思考的關鍵點放在「人」
上,
如何能夠更加全面更加准確地反映每個國民的信用狀況,
怎樣才能既人性又
科學地掌握這些信息,
建立起完備的個人信用體系。
對前面的學者沒有深入思考
的部分,我想通過自己的思考能拿出一點有用的想法。

參考文獻

[1]
劉佳
.
我國個人消費信貸的發展研究
[J] .
科技向導
(
金融天地
)

2010

6

.
[2]
胡坤
.
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風險與防範對策
[J].
貴州農村金融
(
經營與
管理
).2011 (2) .
[3]
李立剛
.
個人消費信貸與信用體系建設初探
[J].
科技向導
(
金融天

).2011

2

.
[4]
李潔
.
關於個人消費信貸的幾點思考
[J].
山西財經
.2009

2

.
[5]
蔣萍
.
宏觀調控下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風險防範
[J].
財政金融
. 2011

4

.
[6]
張岩
.
金融危機背景下個人消費信貸的發展對策
[J].
商業視角
.2009

5

.
[7]
宣德飛
.
淺談我國個人消費信貸的發展
[J].
現代經濟信息
.2011

3

.
[8]
劉瀟
.
淺析我
國個人消
費信貸發展
難點與對策
研究
[J].

東紡織經

.2010(3).
[9]
楊延芳、王大海
.
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的風險分析及解決對策
[J].

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

營科技
.2009

3

.
[10]


.
商業
銀行

人消
費信
貸面
臨的

險及
防範
對策
[J].




.2010

10

.
[11]
於志武
.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風險防範對策

⑥ 文獻綜述:關於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

你可以查詢一下在蘇州,浙江的行業信息,可能會給你幫助
蘇州,浙江的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是走在全國前列的

⑦ 關於商業銀行國內外研究文獻綜述

可以去圖書館查!
沒別的辦法!

⑧ 新形勢下商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發展策略

新形勢下商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業務暫時不是發展,而是要防範風險。

非要發展的話,一要符合國家政策,二要選擇資金實力較大的開發商合作。三要選擇地段較好的樓盤,四要選擇價格不是那種出頭鳥型(全城最高價)的。五要嚴格按要求規范操作,六要做好壞賬對沖准備(提撥備、資產打包出售等)。

僅供參考。

⑨ 急!!求助: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文獻綜述!

個人理財業務,又稱財富管理業務,是目前發達國家商業銀行利潤的重要來源之一。國際上成熟的理財服務是指:銀行利用掌握的客戶信息與金融產品,分析客戶自身財務狀況,通過了解和發掘客戶需求,制定客戶財務管理目標和計劃,並幫助選擇金融產品以實現客戶理財目標的一系列服務過程。

二十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商業銀行在金融創新浪潮的沖擊之下,個人理財業務獲得了快速發展。根據資料顯示,在過去的幾年裡,美國的銀行業個人理財業務年平均利潤率達到35%,年平均盈利增長率約為12%-15%。從發達國家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趨勢看,個人理財業務具有批量大、風險低、業務范圍廣、經營收益穩定等優勢,在商業銀行業務發展中占據著重要位置。而在我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貼身的個人理財服務也成為近年來銀行業競爭的主要焦點,花旗、匯豐、渣打、恆生、東亞等主要銀行紛紛推出了自己的理財套餐,針對不同收入的客戶提供不同的服務,推動了港島整體個人理財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

反觀國內,自1996年中信實業銀行廣州分行在國內最早掛出「私人理財中心」的牌子至今,隨著國內居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理財意識的不斷增強,個人理財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已成為不爭的現實。今年夏季,美林集團發布的全球財富報告顯示2003年中國內地百萬美元富翁約有23.6萬人,比上一年的21萬增長了12%,這些富豪所掌握的財富總額已經達到了9690億美元。若以人民幣計算,即將近24萬人成為了千萬級別的富翁。而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BCG)的最新研究報告,在2003年亞洲理財市場(不包括日本)6.4萬億美元的管理資產中有3.29萬億來自大中華區。而該報告更預測到2008年北京舉辦下界奧運會時,大中華區的財富增長率將達到27%,為4.2萬億美元,且中國大陸將超越香港和台灣成為理財市場成長趨勢中的領導力量。

而國內被廣泛引用的另一份調查結果則來自上海:該次抽樣調查表明,大多數上海市民認為"未經專家指導的自發理財方案有很大風險";有87%的被訪問市民表示會接受銀行提出的理財建議,其中32%的市民"最感興趣的是銀行的理財咨詢和理財方案設計";40%的人認為"應增加代理客戶投資操作,提供專家服務",並"希望能與銀行理財專家建立穩定和經常性的業務聯系"。由以上調查結果可見,如何理好財,用好自己的錢,使之能夠不斷保值、增值,發揮更大的作用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逐漸富裕起來的國人所共同關注的話題。

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需求,時至今日,國內各家銀行拓展中高端個人理財業務的腳步一直未曾停滯。個人理財業務已經成為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中外銀行紛紛推出各自的個人理財品牌,並在個人高端客戶市場和金融產品創新上展開了異常激烈的競爭。

閱讀全文

與商業銀行個人貸款文獻綜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行個人抵押消費貸款 瀏覽:208
貸款銀行怎麼查看你的流水賬單 瀏覽:508
5年期農行貸款利率 瀏覽:620
國家開發銀行貸款網上續貸 瀏覽:730
瀚華金融有什麼貸款公司 瀏覽:741
京東白條有無息貸款嗎 瀏覽:201
低保申請小額貸款 瀏覽:160
根據全部貸款余額的一定比例計提 瀏覽:376
房子有貸款沒有還完可以過戶嗎 瀏覽:586
正規的小額貸款機構條件 瀏覽:578
商業貸款申請條件銀行流水 瀏覽:22
中介會在貸款利率做手腳嗎 瀏覽:313
信用社個人貸款農村信用社貸款 瀏覽:172
股東可以給公司擔保貸款嗎 瀏覽:257
網上貸款被拒會上徵信嗎 瀏覽:267
小額貸款服務費一般是多少 瀏覽:131
網上有借貸還能貸款買車嗎 瀏覽:901
貸款購買的車怎麼過戶 瀏覽:286
上海南洋銀行貸款 瀏覽:980
2018年舟山二套房商業貸款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