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京銀行業個人住房貸款規模連續5個季度回落嗎
2018年以來,北京銀行業房地產貸款增長趨勢得到有效控制。2017年一季度至2018年二季度,北京個人住房貸款月均新發放金額分別為268.52億元、204.23億元、147.91億元、87.29億元、83.45億元和78.58億元,連續5個季度環比下降。
㈡ 房產調控不放鬆 個人住房貸款優先保剛需
當前,房地產市場上出現了「放鬆調控」的猜測,主要誘因有二。一是個別房企的風險事件引發連鎖反應,監管部門對此頻頻發聲;二是有市場監測機構發現,今年10月,個人住房貸款利率首次下降。
接下來,房地產信貸走勢究竟如何?「保持房地產信貸平穩有序投放,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房地產調控的戰略和方針,是做好房地產金融工作的長期遵循。
與此同時,多家商業銀行相關負責人也對經濟日報記者表示,針對房地產企業的開發貸款,銀行將穩定合理資金需求,繼續堅持「優選企業、嚴格管理」原則,准確把握、執行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針對個人住房貸款,銀行2022年的增量安排將基本與2021年相當,重點保障剛需群體的信貸需求。
那麼,此前房地產開發貸款一度收緊的原因是什麼?個別房企的風險暴露是否與銀行信貸資金變化有關?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是否有下降空間?信貸資金違規進入樓市整治效果如何?
保障房企合理信貸需求
近期,個別大型房地產企業風險暴露,到期債務未能償還、部分工地停工、已預售的房產不確定能否按時交付。有市場聲音認為,這與銀行一致收緊房地產開發貸款有關。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的重要抓手之一,是降低房地產企業的杠桿率、防範房地產貸款過度集中。為此,監管部門已於去年先後出台了多項政策。例如,針對30家重點房企,央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已形成了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央行還建立了「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要求銀行的房地產貸款余額佔比、個人住房貸款余額佔比不得高於相應上限。
政策實施至今已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2021年9月末,房地產貸款增速已降至8.6%,比全部貸款增速低近3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速大幅下滑。
需要釐清的是,風險暴露的主因是房地產企業自身經營管理不善。以恆大集團為例,該集團資產總規模超2萬億元,房地產開發項目約佔60%。「近年來,這家公司未能根據市場形勢變化審慎經營,反而盲目多元化擴張,經營和財務指標嚴重惡化,最終爆發風險。」鄒瀾說。
因此,出於風險防控考量,銀行收緊了信貸資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房企的資金鏈緊綳。一方面,多家銀行出現了短期、過激的市場反應,對房地產行業的風險偏好明顯下降;另一方面,部分銀行誤解了重點房企的融資管理規則。「根據規則,『紅檔』企業有息負債余額不得新增,但部分銀行將其誤解為銀行不得新發放房地產開發貸款,這就導致了企業將銷售回款償還貸款後,新開工的項目得不到貸款。」鄒瀾說。
「接下來,房地產調控不會放鬆,但需要穩定房企的合理資金需求。」中國工商銀行投資銀行部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說,要兼顧「防止過快上漲」和「防止過快下跌」之間的關系,保障金融機構對房企的合理信貸支持,保障房企正常經營、按期交樓。
個人住房貸款優先保剛需
相較於房地產開發貸款的收縮,個人住房貸款市場則沒有那麼緊張。貝殼研究院日前發表報告稱,今年以來,該機構首次監測到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降。今年10月,在其監測的90個城市中,首套房貸利率為5.73%,二套房貸利率為5.99%,均較上個月下調1個基點。
具體來看,有20個城市的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調,除廣州、深圳外,多為三四線城市,如中山、無錫、湖州等。其中,14個城市的首套房貸利率下調,14個城市的二套房貸利率下調,重合的9個城市首套、二套房貸利率均下調。
下調的原因是什麼?「這要分區域看,主要受需求端、供給端兩方面影響。」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從需求端看,由於二三線城市房價下降,當前購房者的觀望氣氛濃厚,短期內購房需求減弱,這導致了個人住房貸款需求下滑,貸款價格下調。
國家統計局10月20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9月,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總體呈略降態勢,同比漲幅持續回落。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由上月上漲0.2%轉為持平,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由上月持平轉為下降0.1%。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由上月持平轉為下降0.2%;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
曾剛表示,從供給端看,監管部門多次強調要優先保障剛需。因此,各家銀行都加大了資金供給力度,同時給予利率傾斜。監管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7月末,個人住房貸款首套房佔比已高達92%。
招商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行將堅決落實房地產調控政策要求,大力支持自住型剛需,「預計招行2022年個人住房貸款的增速將邊際放緩,與2021年的增量安排基本相當」。
「接下來,銀保監會將繼續保障好剛需群體的信貸需求,督促銀行在貸款首付比例、利率方面對首套房購房者予以支持。」中國銀保監會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負責人劉忠瑞說。此外,銀保監會還將加大對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支持力度,研究細化金融支持措施,會同央行推進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試點。
嚴懲違法違規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部分城市房貸利率下調,還是優先保障剛需,都不意味著房地產貸款「總閘門」將放鬆,更不意味著監管將松動。
「2021年前三季度,個人住房貸款發放金額保持平穩,與同期商品住宅銷售金額基本匹配。」鄒瀾說,同時,為了遏制少數城市房價快速上漲,監管部門還有針對性地約束了該地區的信貸投放,已取得一定成效。
以二手房為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9月,一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由上月上漲0.2%轉為下降0.4%。其中,北京、上海和廣州環比分別由上月上漲0.4%、0.2%和0.5%,轉為下降0.2%、0.6%和0.4%;深圳下降0.5%,降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
記者走訪北京地區的多家銀行、房地產中介機構發現,目前北京地區的房貸利率未出現下降。由於臨近年末,疊加政策調控因素,多家銀行的房貸額度普遍趨緊,放款需排隊等待。「可以預測,待房價回穩,這些城市房貸的供需關系也將回歸正常。」鄒瀾說。
既然調控不放鬆,今年以來,少數城市房價快速上漲的助推力又是什麼?信貸資金違規進入樓市是主因。近期,北京銀保監局、上海銀保監局對多家銀行的分支機構開出罰單,事由均涉及「個人消費貸款挪用於購房」「個人經營貸款違規用於購房、違規流入資本市場」等。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當前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等熱點城市,監管部門的重拳整治力度沒有減弱。「要堅決遏制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說,目前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地產專項排查已基本完成,對於發現的違規問題,督促建立台賬,逐項整改至「清零銷號」。
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還要嚴懲各類違法違規行為,「銀保監會已持續四年開展全國性房地產專項檢查,基本覆蓋了所有熱點城市,對發現的違規行為『零容忍』,對違規問題依法嚴肅問責」。
㈢ 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增速連續兩年回落
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增速連續兩年回落
2018年全年房地產貸款增加6.45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39.9%,比2017年佔比低1.2個百分點
在房地產市場「嚴控」的背景下,房地產信貸情況是市場的焦點之一。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在15日的2018年金融統計數據發布會上回應新京報記者提問時指出,2018年房地產貸款增速出現平穩回落。
個人住房貸款增速回落
阮健弘介紹,截至2018年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為38.7萬億元,同比增長20%,增速比2017年回落0.9個百分點;全年房地產貸款增加6.45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39.9%,比2017年佔比水平低1.2個百分點,比2016年低4.9個百分點。
她表示,從結構上看,一是個人住房貸款增速比2017年低。2018年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25.75萬億元,同比增長17.8%,增速比2017年回落4.4個百分點。二是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速比2017年高。2018年末,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為10.19萬億元,同比增長22.6%,增速比2017年高5.5個百分點。其中,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余額4.32萬億元,同比增長29.5%,增速比2017年低3.1個百分點。
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12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為32.25萬億元,同比增長20.9%,增速比2016年末回落6.1個百分點,全年增加5.56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41.1%,比2016年佔比低3.7個百分點,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21.86萬億元,同比增長22.2%,增速比2016年末回落14.5個百分點。
新年首次降准實施,樓市影響幾何?
1月4日,央行宣布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1個百分點,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別下調0.5個百分點。
對於昨日實施的新年首次降准,此前有多位市場人士提及,降准或有利於引導房貸利率下行。但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分類指導」這一大的調控框架下,再次走全面刺激樓市老路的可能性不大。
此前,國內部分地區房貸利率松動的新聞已受到市場普遍關注。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新京報記者指出,房地產市場核心是看杠桿,也就是首套房資格的認定和首套、二套房貸款的額度,這些現在都沒有變化,所以市場利率的輕微波動對於市場影響很小。
展望未來,在嚴控的大基調下,市場對房價的預期也有所變化。央行此前發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對下季房價,27.4%的居民預期「上漲」,49.6%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11.8%的居民預期「下降」,11.1%的居民「看不準」。
將這份季度調查較前幾次結果對比著看,預期「上漲」的下降了(上季度為33.7%),預計下降的有所提高(上季度為9.6%)。
據新華社,2018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構建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類指導,夯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記者宓迪)
㈣ 房地產金融監管政策意在建立規范和長效機制
2021年1月,市場短期資金價格有不同程度的上漲,部分商業銀行小幅上調貸款利率,貨幣市場流動性階段性明顯偏緊。市場上有觀點認為,此輪流動性階段性偏緊、利率上行主要是針對房地產泡沫。我們認為,監管部門針對住房金融政策嚴格規范的意圖已經比較明確,國內房價上漲過快及其泡沫風險更多體現的是局部、結構性的。過去兩年,全國大部分地區房價漲幅逐步回落,僅一線和少數重點二線、三線城市房價漲幅相對較快,成為當前房地產調控的重點區域。
「三道紅線」和集中度管理體現住房金融政策連續性
自2020年三季度開始,金融監管部門對房地產融資採取了一系列針對性的調節措施。前有「三道紅線」,對房企資產負債的水平和結構提出新的要求;後又發布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的通知(下稱《通知》),對銀行房地產貸款的結構提出要求,包括適當控制居民購房貸款規模,嚴防利用消費貸、首付貸資金違規加杠桿行為;對房企加強融資管控,包含貸款、信託及境內外債券融資。過去幾年居民部門杠桿率增長較快,貸款價值比LTV從2017年的0.29升至2020年的0.34。「三道紅線」和集中度管理體現了監管部門對住房金融政策的連續性,是健全我國宏觀審慎管理制度和完善房地產金融管理長效機制的重要舉措。
2019年以來,銀行個人按揭貸款增速進一步有所放緩。2020年全國個人按揭貸款3萬億,同比增長9.9%,增速較2019年回落5.2個百分點。個人按揭貸款增速已經低於同期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12.5%的增速。自2016年以來,新增個人按揭貸款占金融機構新增貸款比例已經從19.3%降至13.4%,個人住房貸款余額佔比尚不到20%。可見,當前並沒有大幅收縮按揭貸款余額、大幅放緩按揭貸增速的必要。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政策出台的主要目的是,構建規范性管理的框架。長期以來房地產開發貸款占整個貸款的比重始終在7%左右的較低水平,近年來變化不大,升得快的是按揭貸款。結合貸款質量(不良率)綜合考慮,相較個人住房貸款而言,房地產開發商貸款比重下降的空間更小。未來在「三道紅線」的管理下,部分房企杠桿水平較高,負債規模增長將有所放緩,將尋求更多元化的融資方式,尤其是在直接融資領域。未來商業銀行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速將會有所放緩,在銀行信貸余額中的比重會在穩定運行中有所下降。
三條紅線控制房企杠桿水平對市場的影響是收縮供給,並不能起到控制房價的作用,相反可能會因為引起供給放緩而不利於抑制房價上漲。因此,顯然不能將三條紅線的舉措理解為是為了控制房價上漲和泡沫。該舉措重要的政策意圖是通過合理控制房企杠桿水平,達到控制房地產金融風險的目的。
根據上市銀行2020年前三季度所披露的財報來看,大部分銀行涉房貸款增速在過去幾年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存在部分銀行個人住房貸款超過相應標準的狀況。「踩紅線」的銀行在未來2-4年時間內將做出相應調整,在控制新增個人住房信貸增速的同時,適當壓縮存量,達到監管要求。從上市銀行及公開市場信息來看,需要進行調整涉房貸款的銀行規模相對有限,涉及到的房地產貸款余額佔到整個金融機構涉房貸款余額的比例約四分之一,主要集中在建行、郵儲、招行、浦發、興業等幾家中資大中型銀行。據測算,假設這幾家銀行整體貸款增速運行平穩,平均每家銀行在2021年涉房貸款或少增1000億到1500億之間,佔到各自涉房貸款的比例在5%-10%之間,佔到各自銀行貸款余額的比重在1%-3%,占銀行業房地產貸款比重約1.5%,應當說需要調整的規模並不大,而且具有2-4年的整改期。而更多的銀行並未踩紅線,客觀上存在填補空缺的可能性。可見,監管部門的集中度管理政策並不會帶來房地產貸款增速大幅下滑、佔比明顯走低的結果。從這一點看,集中度政策更多的是具有規范性和著眼長遠風險管理的考量,並非是為了達成短期控制房價上漲的目標。
按上述判斷,當前房貸利率全口徑顯著上行的概率也較小。1月份首套房貸平均利率較2020年12月下降了1個基點,結合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要求和央行貨幣政策採取「不急轉彎」的策略來看,短中期內基準利率LPR向上調整的概率不大。參考以往涉房信貸收緊時期的表現來看,住房金融政策在未來6-12個月內可能將保持中性的姿態,主要還是針對深圳、廣州、上海等房價漲幅相對較大、涉房貸款增速較快的區域,會適當偏緊一些。
多管齊下針對性地改善結構性問題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明確提出,要解決好大城市住房供給不足的問題,繼續實施「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期以來,國內房地產市場地區間人地錯配是部分城市房價高企的首要原因。近期統計數據表明,地方政府正在落實因城施策的政策理念。2020年,一線城市土地供應佔地面積同比增長33%,明顯高於二線(9%)、三線(2%)城市的土地供應增速。
「十四五」時期,國內將加強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有效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以上海為例,《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計劃2021年新增5.3萬套租賃住房,到2025年形成租賃住房供應40萬套以上。
房價漲跌與涉房貸款增速具有較強的相關性,未來住房金融調控將更聚焦重點城市,突出結構性特點,而非「一刀切」。在中央「房住不炒」的政策下,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將持續從嚴和規范。尤其是在結構上,合理調節大中型商業銀行在熱點城市的涉房貸款,對緩解局部住房金融風險將起到關鍵的作用。1月27日起,廣州四大行房貸全線漲價,房貸利率整體上調15個基點。
在地方政府層面,按照「因城施策」原則,針對熱點城市繼續採取限購、限貸、限價等調控措施,並單列租賃住房土地指標,加大租賃住房供給建設;從供需兩端出台政策,以穩定房地產市場運行為主要目標。包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成都、廈門、南京等主要熱點城市都相應出台了管控政策,從土地、銷售和信貸領域實施綜合管理。未來政策主線重在建立規范和長效機制,會取得比以往注重金融總量調控更好的政策效果。
(原以為《房地產金融監管政策意在建立規范和長效機制》 作者分別為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㈤ 四大行首套房貸款利率上調至5.2%,對此你怎麼看
那這次四大行被指導在廣州地區提高首套房和二套房貸款利率,很明顯有試驗性質,一旦通過這次試驗得到的相關數據很理想的話,那決策層肯定會向全國范圍內推廣。
調整購房按揭利率對房地產行業具有非常大的影響,最直接的就是導致去化率嚴重下降。按揭貸款對於利率是非常敏感的,利率調高會導致很多人放棄購房打算,或者推遲購房時間,那這種情況下,如果開發商願意降低價格,彌補購房者的損失,那房子的去化還有可能保持正常,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是導致了房價的下跌。
㈥ 房地產金融監管不斷加碼 圍剿違規流向樓市經營貸
在「房住不炒」基調下,監管部門抑制房地產過熱的努力不僅體現在頻出的限購政策上,如今的重心也日漸轉向加強流向房地產的資金監管。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日的發言再次對此予以強調。在國務院新聞辦日前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郭樹清表示,房地產目前金融化傾向較強,如果未來房地產熱度消散,持有眾多房產的炒房者個人財產會有極大損失,貸款無法償還,推高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經濟生活將發生極大混亂。因此,必須積極又穩妥地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事實上,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監管層已經在金融端對房地產領域泡沫化打出一套相互配合的「組合拳」,2020年房地產貸款增速8年來首次低於各項貸款增速。
2020年底,央行等有關部門對銀行進行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從資金佔比上嚴控流入房地產領域的資金。而在近期,各地銀保監局更是加強「經營貸」流向監管,嚴打其流向房地產市場。
集中度管理「張弛有度」
2020年的最後一天,房地產行業在「三條紅線」之後再次迎來金融端的強力監管。央行、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房地產行業貸款集中管理制度的機構覆蓋范圍、管理要求及調整機製作出明確規定。
某房地產企業資深管理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稱,新規對市場影響度有限,尤其是剛需群體,但對於近期的一線城市炒房熱度有一定打擊。而對房企來說,則更利好頭部品牌房企,銀行戰略會把稀缺額度留給這些房企,中小房企貸款難度增大,現金流壓力也會提高。
《通知》提及,此次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根據銀行類型一共分為五檔。中資大型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為40%,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為32.5%;中資中型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為27.5%,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為20%;中資小型銀行和非縣域農合機構,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為22.5%,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為17.5%;縣域農合機構,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為17.5%,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為12.5%;村鎮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為12.5%,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為7.5%。這也意味著,銀行規模越大,房地產貸款佔比及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越高。
據業內人士介紹,個人住房貸款主要是大行在做,因為其吸儲量較大,資金成本相對低,做房貸「劃算」。而地方小銀行則相反,若非與房地產開發商建立一定程度的合作,基本不會大力發展個人住房貸款業務。這也可以解釋為何《通知》中針對銀行規模的不同制定出不同房地產業務佔比上限。
Wind數據顯示,2013~2019年,A股上市的35家銀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總額占總貸款余額的比例由17%逐年上漲,至2019年末已達到27%。
增速方面,2013~2019年,35家銀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總額快速上漲,由17%增至35%,隨後逐年回落至15%。央行每年發布的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也對此趨勢有所印證,2017年,個人住房貸款余額21.9萬億元,同比增長22.2%,增速比上年末低14.5個百分點。2018、2019年增速均相比上年同期有所放緩。2020年末,全國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4.5%,增速進一步放緩。
郭樹清近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中就明確提及:「房地產的核心問題就是泡沫比較大,很多人買房子不是為了居住,而是為了投資或者投機,這是很危險的。」他同時表示,目前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遏制,2020年房地產貸款增速8年來首次低於各項貸款增速。這個成績來之不易,相信房地產問題可以逐步緩解。
2020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49.58萬億元,同比增長11.7%,比上年末增速低3.1個百分點,連續29個月回落;同時,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11.91萬億元,同比增長6.1%,增速比上年末低4個百分點。
此次央行及銀保監會對於房地產貸款的集中度管理同時堅定「一城一策」的管理方式,極力避免制度僵化可能造成的金融風險。《通知》顯示,地方監管可以結合所在地具體情況和以第三檔、第四檔、第五檔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為基準,進行2.5個百分點的增減。
《通知》下發後,上海、四川、山東、遼寧等地皆針對本地區房地產貸款集中度下發相應通知,其中對區域內部房地產貸款考核部分指標上限進行調整。
例如,遼寧方面將第三檔的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調整為18.5%,較央行數據上調1個百分點;第四檔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調整為14.5%,較央行數據上調兩個百分點;第五檔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調整為8.5%,較央行數據上調1個百分點。四川方面也類似,將第四檔個人住房貸款集中度佔比上限上調1.5個百分點至14%。
山東銀保監局則將轄內城商行、民營銀行房地產貸款集中度標准上限調高2.5個百分點至25%。對此,山東銀保監局對外表示,該安排是考慮後續規范非標投資業務和表外理財業務,為資金實際投向房地產領域,但短期內無法收回,確需回表處理的留出必要空間。福建方面出台的細則則表示,對於調整確有困難的超標機構業務調整過渡期,經申請允許過渡期最長為6年,確保超標機構平穩過渡。
值得注意的是,銀行對個人住房貸款的緊縮調整,或將會對某些城市個人住房貸款比例產生影響。3月8日,鄭州市公積金管理中心下發《關於徵求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政策調整意見和建議的通知》,按照繳存和購房情況設定最高貸款比例(貸款金額占房產總價比例)。首次使用公積金貸款購買家庭首套住房的,最高貸款比例設定為70%不變,但異地貸款及其他情況最高貸款比例設定為40%,相較此前的60%有所下調。
鄭州市住房管理中心信貸管理處處長陳建功對媒體解讀稱,首套住房貸款比例不變意在保障在鄭州長期繳存公積金的剛需的貸款需求。但由於目前不少銀行已經縮緊貸款,將會給公積金部門帶來不小的壓力,因此對於非剛需、二套房、異地貸款者,貸款比例未來可能會有所降低。
嚴打經營貸流向樓市
除對房地產開發貸款和住房貸款的調整外,監管層遏制房地產泡沫化的決心體現在金融端,還包括對「經營貸」的嚴格監管。
有銀行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稱,經營貸流向樓市有兩大原因:首先,經營貸流向監管困難,銀行方面僅能獲悉錢款流向,但買賣交易是否構成難以確認,這種情況下,如果資金空轉幾手流入樓市,監管難度也會隨之加大,對於購房者而言可操作空間很大。其次,經營貸能貸出的資金量比消費貸大很多,對於炒房者來說誘惑更大。
北京市房地產法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趙秀池則提及,由於政策面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目前經營貸利率普遍低於消費貸,或也成為經營貸流入樓市的一大原因。
上述銀行業內人士同時表示,出於對不良貸款率的考慮,銀行方面主觀上並不想擴大中小企業貸款發放力度,但政策扶植下,銀行方面壓力較大。趙秀池則進一步表示,資本逐利的特性使得中小微貸款未必有實際效果。
2021年3月10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最後一場「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提及,2021年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小微貸款將會增長30%以上。如何使政策對中小企業的扶植落向實處,而非流向房地產領域,助長其泡沫化程度? 對「經營貸」流向的嚴格監管顯得尤為重要。
1月底,北京、上海、廣州等重點城市率先開始嚴打經營貸流入樓市。北京房地產中介行業協會發布消息稱,為堅決遏制投機炒房,近期北京市區住建部門多次約談和持續檢查房地產中介機構,要求不得參與「經營貸」「首付貸」「消費貸」等任何違法違規的房地產金融活動。同時,新華社消息稱,北京多家股份制銀行上調經營貸利率。
某國有四大行北京地區從業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該行並未上調經營貸利率,在資金去向監管方面,大行始終相對嚴格。
2021年1月29日,上海銀保監局印發《上海銀保監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對信貸資金用途管理、房產中介機構業務合作管理等方面提出要求。某股份制銀行上海地區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該行經營貸利率還未上調,但對貸款去向審核的確更加嚴格。
除此之外,廣州、大連、重慶、蘇州等地銀保監局皆對當地銀行經營貸款資金流向房地產領域作出處罰。近日流傳的一份來自上海的《個人貸款提前收回告知函》則顯示,由於借款人未按約履行借款合同「貸款用途」的相關規定,銀行宣布合同下貸款提前到期,要求借款人限時歸還全部貸款本息。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目前全國樓市的運行態勢和2015~2016年很類似:從深滬蔓延到廣州、北京以及其他熱點二線城市,整個都市圈的熱度都在明顯回升。不控制經營貸的流向將可能助推新一輪泡沫。對這一點監管層認識是很清楚的,所以嚴打經營貸和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將是今年房地產調控的主要工作,也關繫到今年的樓市能不能穩定下來。
㈦ 4月住房貸款增速放緩 房貸利率仍有上行空間
「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略有上行,3月份加權平均利率為4.55%,比上年12月份上升0.03個百分點。」央行日前發布的今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透露的這一信息並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從已經公布的4月份房地產數據各項數據看,未來房貸利率仍有上行空間。
5月16日,央行上海總部發布的報告顯示,4月份個人住房貸款增速回落,同比少增92億元。上海今年第一季度個人住房貸款同比少增241.3億元。上海個人住房貸款增速回落與全國形勢一致。
央行發布的信息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個人住房貸款有所放緩,比年初增加1.2萬億元,佔全部貸款的27.7%,較上年四季度下降19.4個百分點,3月末增速為35.7%,比上年末回落1個百分點;3月份新增3617億元,同比少增222億元,為近23個月來首次。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4月份個人住房貸款增速繼續放緩。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住戶部門貸款增加571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269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441億元,後者大部分都由個人住房貸款構成。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1萬億元。從結構看,受房地產調控升級影響,4月份新增按揭貸款佔全部新增貸款的比重為40.4%,較上月下降3.7個百分點。而今年前4個月,按揭貸款累計佔全部新增貸款的35.8%,較上年末回落9.1個百分點,趨向合理區間。
4月份,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繼續發揮作用,導致房價漲幅回落。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當月,15個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漲幅全部回落、9個城市環比下降或持平,70個城市中3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漲幅回落,31個城市環比下降或漲幅回落。
雖然完全將個人住房貸款增速放緩、房價漲幅回落與銀行房貸利率上調掛鉤有些偏頗,但後者確實會對前兩項產生影響。從4月份開始,一線城市相繼降低了房貸優惠利率,間接收緊了房貸供應閘門,其他城市也因城施策強化了限貸、限購政策。正是這些工具或政策的調整,才造成了上述房地產市場降溫的事實。房地產調控取得的成效,房貸利率調整功不可沒。
隨著今年央行兩次上調貨幣市場利率,銀行的資金成本也在上升。隨著各地房地產市場調控力度的進一步加大,未來銀行會通過調整利率來降低自身風險。這與金融去杠桿、去資產泡沫、防範金融風險的政策環境有關,也與監管層的監管和窗口指導分不開。銀行為了降低自身風險,不得不收緊貨幣閘門。
需要注意的是,央行今年兩次上調貨幣市場利率,有配合國內金融調控的原因,也有對沖外部經濟體尤其是美聯儲加息的考慮。現在美聯儲年中加息的預期仍存,央行是否仍會採用提高貨幣市場利率的方式加以應對,還需要進一步觀察。但這種預期勢必會作用於個人住房貸款利率。這構成了影響未來房貸利率走向的一個重要因素。
另一個需要注意的信息是,上周五央行進行的3個月期800億元中央國庫現金定存招投標結果顯示,中標利率較3月份同期限品種中標利率上行30個基點至4.50%。這是3個月期國庫現金定存中標利率連續三期上調。
然而,不管外部環境如何變化,未來國內仍將強化住房金融宏觀審慎管理,防控住房貸款不合理增長,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落實這些要求最直接最有效的策略就是使用價格工具,直接或間接的提高房貸利率。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05-22,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查看更全面,更及時,更准確的新房信息
㈧ 終於知道中國四大銀行 審批個人住房貸款最嚴的就是農行了 (我2012年信用卡逾期三次但不是連續三次
哥有錢從不貸款,管他媽媽嫁給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