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嚴查信貸違規流入樓市,中小銀行成房地產金融監管重點
近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以及央行、銀保監會等部門下半年工作會,多次重申對房地產金融保持監管高壓,地方銀保監局也加大排查力度,進一步圍堵資金漏洞,遏制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趨勢。強監管導向下,銀保監系統對信貸資金違規輸血房地產毫不手軟,上海、廣東、寧波等熱門區域密集披露相關罰單,其中不乏百萬甚至千萬級別罰單。
在「房住不炒」基調以及金融監管部門嚴格執法下,房地產貸款迅速增長勢頭得到有效控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區中小銀行利用大型銀行退出的時機,爭搶房地產貸款市場份額。業內人士指出,金融監管部門將加大對中小銀行非標投資和表外業務的監管,還可能對新增房地產貸款佔比較高的銀行實施名單制管理。
嚴控房地產金融風險
近期,房地產調控政策力度加大,圍堵資金漏洞、規范市場秩序、落實監管要求成多地房地產金融調控政策的重要內容。
金融監管部門針對房地產金融多次發聲。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重申,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央行2021年下半年工作會議指出,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銀保監會年中工作會則做出更為明確的要求,提出將嚴格執行「三線四檔」和房地產貸款集中度要求,防止銀行保險資金繞道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央行日前發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要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
多地銀保監局近期對房地產金融監管工作作出部署。例如,天津銀保監局提出,嚴控房地產市場金融風險,嚴格執行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等要求。安徽銀保監局要求,嚴格執行「三線四檔」和房地產貸款集中度要求,防止銀行保險資金繞道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上海銀保監局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遏制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結合上海實際,精準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任濤認為,監管部門頻繁出台政策,防止資金繞道違規流入樓市,主要是由於當前房地產行業吸納了過多金融資源,通過加大對房地產金融的監管,有助於推動商業銀行把更多精力聚焦小微、三農、綠色製造業和科技創新等經濟薄弱領域和國家鼓勵的重點領域。同時,推動經濟脫虛向實,有助於推動金融與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避免金融與房地產行業過度偏離實體經濟的發展軌道。
重拳整治違規資金
伴隨著政策持續收緊,針對貸款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問題,金融監管部門排查力度空前。近期,包括上海、廣東、寧波等重點城市密集披露涉房信貸相關罰單,部分城市還開展專項檢查。
從處罰案由看,被罰機構違法違規事實主要包括個人經營性貸款、個人消費貸款等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同業投資、理財資金等違規投向地價款或「四證」不全的房地產項目等。
例如,廣東銀保監局日前連續公布12張罰單,工商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廣發銀行4家銀行12家分支機構及10名責任人被罰,罰款金額合計1090萬元,案由均涉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上海銀保監局披露罰單顯示,上海銀行因「同業投資房地產企業合規審查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部分個人貸款違規用於購房」等案由被罰460萬元。農業銀行雲南省分行因違規通過非房地產開發貸款科目向房地產開發企業發放貸款、違規發放虛假按揭貸款等13項違法違規事實,被罰款人民幣420萬元。
7月16日,銀保監會還曾對包括民生銀行、浦發銀行在內的5家銀行開出近3億元巨額罰單,其中多家銀行涉及違規「輸血」房地產。
除開具罰單外,部分重點城市還在一定范圍組織深度排查。以深圳為例,8月7日,深圳金融監管部門發布數據顯示,經過多輪滾動排查和監管核查,截至目前,共發現21.55億元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
為何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市的現象屢禁不止?光大證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指出,一方面由於銀行自身放款意願較強,國內房地產貸款具有「高額度、周期長、利率高、不良低、押品優」等特點,風控管理成本低,是銀行較為青睞的優質資產。另一方面,貸後資金用途監測難度較大,特別是對經營貸流向監管困難,且經營性貸款規模明顯高於消費貸,對於炒房者而言更具誘惑性。
中小銀行成重點監管對象
在「房住不炒」基調以及金融監管部門嚴格執法下,房地產貸款迅速增長勢頭已得到有效控制。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房地產貸款同比增長9.8%,增速創8年來新低;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由2019年的高點29.2%降至6月末的28.2%。盡管趨勢向好,但市場也出現部分地方中小銀行利用大型銀行退出的時機,爭搶房地產貸款市場份額的新趨勢。
對此,王一峰表示,由於中小銀行自身風險管理水平偏低,抗風險能力偏弱,風險處置手段偏少,面對房地產領域「灰犀牛」風險,中小銀行可能受到更大沖擊,因此需要予以適度控制。
監管部門已多次明確,下一階段將加大對中小銀行監管力度。銀保監會統信部副主任劉忠瑞此前表示,銀保監會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將對新增房地產貸款佔比較高的銀行實施名單制管理,督促這些銀行落實房地產金融調控要求,合理控制房地產貸款增速。央行營管部下半年工作會也明確提出,將加強地方法人銀行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
任濤預計,下一階段,金融監管部門一方面將加大中小銀行非標投資和表外業務的監管,參照普通授信實行穿透式和名單管理,要求非標投資和表外授信回歸傳統表內授信,便於統一管理。另一方面,還可能對新增房地產貸款佔比較高的銀行實施名單制管理,督促其落實房地產金融調控要求。
B. 圍堵經營貸流入房地產 各地監管溯源嚴查開罰單
針對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問題,監管部門持續保持嚴查態勢。8月6日,記者獲悉,廣東銀保監局日前一連開出12張罰單,工商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廣發銀行4家銀行下屬12家分支機構及10名責任人被罰,罰款金額合計1090萬元,案由均為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
其中,工商銀行廣州天平架支行、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南沙分行、廣州環城支行等分支機構因個人經營性貸款被挪用流入房地產市場,被處罰達500多萬元。興業銀行廣州花城支行、廣發銀行廣州分行、招商銀行廣州分行也因個人經營性貸款或消費貸款被挪用流入房地產市場而「吃罰單」。
從全國來看,近期,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紛紛開出多張針對銀行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的罰單。
7月27日,上海銀保監局「一口氣」公開17張罰單,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上海農商行等銀行在滬分支機構因涉及流動資金、消費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情況被監管處罰。
從公布的行政處罰案由看,該局對轄內銀行機構近幾年的信貸資金流向進行了溯源,從而發現多處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問題。
建設銀行浦東分行因為2017年4月至6月以流動資金貸款形式違規發放土地儲備貸款,以及2019年6月該分行個人消費貸款違規用於購房等事項「吃罰單」。建設銀行上海閔行支行因2013年3月發放房地產貸款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等事項被處罰。
今年5月下旬,深圳銀保監局也一連開出十幾張罰單,多家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的深圳分支機構因個人經營性貸款、個人消費貸款審查不盡職導致信貸資金被挪用等問題收到罰單,罰款金額達上千萬元。
今年6月8日,北京銀保監局公布消費貸、經營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專項核查結果,發現4家銀行約有3000萬元的信貸資金涉嫌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該局發布的6張罰單顯示,廣發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及郵儲銀行在北京的分支機構因涉及消費貸、個人經營性貸款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等問題被罰,處罰金額達530萬元。
整體看,自年初以來,央行、銀保監會等部門針對銀行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問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為了封堵經營貸流入房地產領域,3月26日,銀保監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發布《關於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同時,各銀保監局、地方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聯合開展了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問題專項排查,加大對違規問題督促整改和處罰力度。
在嚴監管下,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遏制。7月末,銀保監會披露數據顯示,房地產貸款增速和集中度雙降。今年以來,房地產貸款增速持續低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6月末,房地產貸款同比增長9.8%,增速創8年來新低。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由2019年的高點29.2%降至6月末的28.2%。
來源:上海證券報
C. 銀保監會: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地產專項排查基本完成
中國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7日在答記者問時表示,截至7月末,全部理財存量整改任務已完成近七成,預計今年年底前絕大部分銀行機構可完成整改。同時,銀保監會持續完善房地產金融監管機制,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地產專項排查基本完成,對發現的違規問題督促建立台賬,逐項整改至「清零銷號」。截至7月末,房地產貸款增速創8年新低。
理財存量整改任務完成近七成
臨近資管新規過渡期截止日期,銀行理財業務存量整改進度備受關注。
該發言人介紹,銀保監會持續督促銀行機構壓實主體責任,推進理財業務存量整改。目前來看,整改進展情況符合預期,截至7月末,全部理財存量整改任務完成近七成,預計今年年底前絕大部分銀行機構可完成整改。對於個別銀行剩餘的少量難處置資產,按照相關規定納入個案專項處置,直至全部清零。
該發言人表示,理財業務按照監管導向有序轉型,結構不斷優化,凈值化轉型力度加大,風險持續收斂。截至7月末,凈值型理財產品佔比已超過80%;同業理財較峰值縮減96%;保本理財、不合規短期產品規模均較資管新規發布時下降超過98%。目前,已有29家理財公司(含外方控股的合資理財公司)獲批籌建,其中21家獲批開業。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從進度表現看,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和地方性銀行存量產品整改進度不一。作為資管市場的「生力軍」,當前已有17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開啟了承接母行理財產品的工作,不過違約資產處置、長期限資產處置、非標資產處置等工作仍待進一步開展。
房地產融資現「五個持續下降」
上述發言人介紹,銀保監會持續完善房地產金融監管機制,防範房地產貸款過度集中,促進金融與房地產良性循環。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地產專項排查已基本完成,對發現的違規問題督促建立台賬,逐項整改至「清零銷號」。
該發言人介紹,截至7月末,房地產融資呈現「五個持續下降」。一是房地產貸款增速創8年新低,銀行業房地產貸款同比增長8.7%,低於各項貸款增速3個百分點。二是房地產貸款集中度連續10個月下降,房地產貸款占各項貸款比重同比下降0.95個百分點。三是房地產信託規模自2019年6月以來持續下降,房地產信託余額同比下降約15%。四是理財產品投向房地產非標資產規模近一年來持續下降,相關理財產品余額同比下降42%。五是銀行通過特定目的載體投向房地產領域規模連續18個月下降,相關業務規模同比下降27%。
光大證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認為,今年以來,房地產金融調控政策實施的效果初步顯現,房地產貸款增速持續放緩,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房地產信託和投向房地產的理財產品規模不斷下降。
網路平台正有序落實整改
該發言人介紹,在螞蟻集團整改工作基礎上,今年4月29日,「一行兩會一局」等金融管理部門聯合約談了13家網路平台企業,提出了自查整改工作要求。目前,網路平台企業正積極對照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深入自查並制定整改方案,有序落實整改。
在完善公司治理、防範資本無序擴張、合規審慎開展互聯網存貸款業務、推動小貸和消費金融公司合規展業、規范發展互聯網保險業務、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已取得一定進展和成效。
談及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後的保險理賠情況,該發言人表示,據統計,7月17日至8月25日,河南保險業共接到理賠報案51.32萬件,初步估損124.04億元,已決賠付34.6萬件,已決賠款68.85億元,整體件數結案率達67%。其中,人身意外險(含意外醫療)件數結案率76%,車險件數結案率86%,農險件數結案率76%,特別是全損秋糧作物賠款進度超過94%。
對於車險綜合改革實施以來的成效,該發言人介紹,去年9月19日啟動車險綜合改革以來,累計為我國車險消費者減少支出超1700億元,「降價、增保、提質」的階段性目標基本完成,車險市場呈現保費價格、手續費率「雙降」和保險責任限額、商車險投保率「雙升」的新局面。
D. 多家銀行示警:經營貸不得違規流入樓市
防止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監管還在持續。繼今年3月中國銀保監會等部門發布《關於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後,農業銀行(601288,股吧)日前發布《關於我行經營用途貸款資金用途限定的公告》稱,「在我行辦理的經營用途貸款資金,應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和借款合同約定的用途使用,不得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記者查閱發現,此前,馬關農村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連山農商銀行等多家銀行相繼發布了類似公告,其內容均涉及限制經營類、消費類貸款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等領域。
多家銀行發布公告嚴禁經營貸流入樓市
根據農業銀行5月14日發布的公告,用戶在該行辦理的經營用途貸款資金,應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和借款合同約定的用途使用,不得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包括但不限於:不用於房地產開發或經營、購買住宅或商業用房等,以及不將貸款資金用於國家禁止的其他領域和用途。若違反上述要求,該行有權立即收回已發放貸款,調減、撤銷借款合同項下未提取借款額度,以及有權按照借款合同約定行使各項違約救濟措施。
同日,馬關農村商業銀行也發布了《關於我行經營用途貸款資金用途限定的公告》,提到經營貸不得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用戶若違反要求,銀行可立即收回已發放貸款等規定。
而更早前,4月15日,郵儲銀行就發布了《關於我行個人經營性貸款用途限定的公告》,指出個人經營性貸款應按照借款合同約定用途使用,僅可用於合法生產經營活動,不得用於購買房產、有價證券、商業保險、基金、理財產品、期貨、股權、房地產開發項目等,或用於其他禁止性領域、從事非法經營活動。若違反相關合同約定,該行有權立刻收回貸款、凍結授信額度,同時借款人應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而在記者此前的調查中,也有北京地區銀行業人士透露,北京轄內的部分商業銀行已經在遵照《個人貸款提前到期告知函》對違規流向樓市的信貸資金進行回收,要求客戶提前進行返還。
對此,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表示,商業銀行之所以禁止經營性貸款流入樓市,主要是防止本來應該用於疫情之後支持實體產業復甦的低利率貸款用於炒房或股市投資。而由於支持農村經濟信貸的主要是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兩家大行近期發布公告實際上起到了治理整頓的榜樣作用。在王紅英看來,定位於當地農戶、小微企業的城商行、農商行、農村金融機構等也會開展相關工作。經記者統計,近期,連山農商銀行、汕頭海灣農商銀行、新興農商銀行、伊金霍洛金谷村鎮銀行、天津濱海江淮村鎮銀行、池州九華農村商業銀行、太湖農商銀行等多家銀行相繼發布了類似公告,其內容均涉及限制個人經營類或消費類貸款違規挪用至房地產等領域。
防止經營貸流入樓市監管趨嚴
各家銀行相繼發布公告顯然與監管機構加大對個人經營性貸款違規流入樓市排查力度有關。
今年3月,銀保監會辦公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聯合發布了《關於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明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強經營用途貸款「三查」(即貸前調查、貸時審查和貸後檢查)等要求,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多地監管機構也相繼發布了通知,防範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樓市。例如,4月初,安徽省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發布《關於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要求加強個人住房貸款首付資金來源、最低首付比、償債收入比、貸款資質的審查,嚴肅查處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行為。5月8日,浙江省紹興市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協調小組辦公室發布《關於進一步促進紹興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明確嚴格審查購房首付資金來源,從嚴查處消費貸、經營貸等信貸資金違規購房。
記者發現,近期來自監管機構查處的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罰單也密集現身。5月14日,寧波鄞州農村商業銀行也因貸款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等原因,被處以215萬元的罰款。而不久前,溫州銀行上海分行、青島平度惠民村鎮銀行等也因個人消費貸款或經營貸款違規流入樓市被處罰。
王紅英建議,未來,監管機構和銀行可以通過大數據跟蹤、信貸資金閉環運營的方式,防止資金離開實體產業進入房地產市場當中。同時,還要出台嚴格的懲戒措施,比如及時無條件收回企業挪用信貸資金用於房地產的貸款,並將其拉入黑名單,停止未來一段時間對該企業的信貸支持等。「只有如此才能夠真正的控制資金流入到房地產市場當中。」王紅英說。
E. 三部門: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
3月26日晚間,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住建部辦公廳、央行辦公廳發布關於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
《通知》要求,房地產中介機構不得為購房人提供或與其他機構合作提供房抵經營貸等金融產品的咨詢和服務,不得誘導購房人違規使用經營用途資金;在提供新房、二手房買賣經紀服務時,應要求購房人書面承諾,購房資金不存在挪用銀行信貸資金等問題。各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建立房地產中介機構和人員違規行為「黑名單」,加大處罰問責力度並定期披露。
以下為全文:
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 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
關於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
各銀保監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委、管委、局),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管理部,各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各政策性銀行、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外資銀行:
近年來,個人經營性貸款、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等經營用途貸款在滿足企業臨時性周轉性資金需求、提升企業持續運行能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提供了有力支持。但近期一些企業和個人違規將經營用途貸款投向房地產領域問題突出,影響房地產調控政策效果,擠占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的信貸資源。為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決策部署,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現就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強借款人資質核查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切實加強經營用途貸款「三查」,落實好各項授信審批要求,不得向無實際經營的空殼企業發放經營用途貸款。對企業成立時間或受讓企業股權時間短於1年,以及持有被抵押房產時間低於1年的借款人,要進一步加強借款主體資質審核,對工商注冊、企業經營、納稅情況等各類信息進行交叉驗證,不得以企業證明材料代替實質性審核。
二、加強信貸需求審核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對經營用途貸款需求進行穿透式、實質性審核,要根據借款人實際經營需求合理確定授信總額,與企業年度經營收入、資金流水等實際經營情況相匹配。密切關注借款人第一還款來源,不得因抵押充足而放鬆對真實貸款需求的審查。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對貸款金額較大的,要通過多種形式全方面了解企業情況,進一步加強審核。對通過互聯網渠道發放的經營用途貸款,應滿足互聯網貸款管理相關規定。不得向資金流水與經營情況明顯不匹配的企業發放經營性貸款。
三、加強貸款期限管理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做好經營用途貸款期限管理,根據借款人實際需求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對期限超過3年的經營用途貸款,要進一步加強風險管理,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建立專門統計台賬,逐筆登記並定期進行核查,確保貸款期限與借款人生產經營周期、資金收支規律相匹配,真正用於企業經營。
四、加強貸款抵押物管理
對使用房產抵押的貸款,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強抵押物估值管理,合理把握貸款抵押成數。重點審查房產交易完成後短期內申請經營用途貸款的融資需求合理性,對抵押人持有被抵押房產時間低於1年的,審慎確定貸款抵押成數。抵押人持有被抵押房產時間低於3年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定期核查貸款使用情況並保存核查記錄。
五、加強貸中貸後管理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嚴格貸中貸後管理,落實資金受託支付要求,防範企業通過關聯方規避受託支付要求。加強貸後資金流向監測和預警,不得以已開展受託支付為由弱化貸後資金管控。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書面向借款人提示違規將信貸資金用於購房的法律風險和相關影響,在和借款人簽訂貸款協議時應同時簽訂資金用途承諾函,明確一旦發現貸款被挪用於房地產領域的將立刻收回貸款,壓降授信額度,並追究相應法律責任。銀行業金融機構應通過網站公示、營業網點張貼公告等方式加強宣傳教育。
六、加強銀行內部管理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落實主體責任,進一步強化合規意識和審慎經營理念,認真梳理經營用途貸款業務操作流程,扎緊制度籠子,切實強化內部問責。要加強對分支機構經營用途貸款的監測分析。要加強員工異常行為監控,嚴防內外勾結,對相關違法違規人員依法嚴格問責。
七、加強中介機構管理
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制定各類中介機構准入標准,建立合作機構「白名單」。對存在協助借款人套取經營用途貸款行為的中介機構,一律不得進行合作,並將相關機構名單報送地方有關管理部門,對存在違法行為的及時移交司法機關。要加強對合作類業務的監測統計,對與單家中介機構合作業務快速增長的情況要重點加強分析核查。
房地產中介機構不得為購房人提供或與其他機構合作提供房抵經營貸等金融產品的咨詢和服務,不得誘導購房人違規使用經營用途資金;在提供新房、二手房買賣經紀服務時,應要求購房人書面承諾,購房資金不存在挪用銀行信貸資金等問題。各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建立房地產中介機構和人員違規行為「黑名單」,加大處罰問責力度並定期披露。
八、繼續支持好實體經濟發展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效能,持續加大對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深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於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戰略部署,保持小微企業信貸支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發揮經營用途貸款支持實體經濟的積極作用。
九、強化協同監督檢查
各銀保監局、地方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要加大對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問題的監督檢查力度,暢通違規問題投訴舉報方式,及時共享並聯合排查違規線索;要將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等相關問題作為各類檢查的重要內容,依法嚴格問責,加強聯合懲戒,將企業和個人違規挪用經營用途貸款的相關行政處罰信息及時納入徵信系統。
各銀保監局、地方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要聯合開展一次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問題專項排查,於2021年5月31日前完成排查工作,並加大對違規問題督促整改和處罰力度。
F. 銀保監會: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中新經緯10月21日電 國新辦21日舉行三季度銀行業保險業數據信息暨監管重點工作發布會。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負責人劉忠瑞在發布會上稱,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劉忠瑞稱,近年來銀保監會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圍繞「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目標,堅決貫徹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要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主要的工作有五個方面:
第一,督促銀行落實房地產開發貸款、個人住房貸款監管要求,配合人民銀行實施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房地產貸款增速穩中趨緩。
第二,保障好剛需群體信貸需求。在貸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方面對首套房購房者予以支持。目前,銀行個人住房貸款中有90%以上都是首套房貸款。
第三,因城施策,指導派出機構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房地產調控,促進各地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第四,嚴肅懲治違法違規行為。銀保監會會同住建部和人民銀行聯合印發《關於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指導各地開展專項排查,做好違規問題的整改問責,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問題得到有效遏制。持續四年開展全國性房地產專項檢查,對發現的違規行為依法進行處罰。
第五,穩妥做好對住房租賃市場的金融支持。加大對保障性租賃住房支持力度,研究細化金融支持措施,會同人民銀行推進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試點。
劉忠瑞表示,目前,房地產調控工作取得積極的成效,基本實現「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目標。下一步,銀保監會將繼續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持續落實好房地產長效機制,指導銀行保險機構准確把握和執行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產金融監管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配合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共同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中新經緯APP)
G. 銀保監會: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10月21日,國新辦舉行三季度銀行業保險業數據信息暨監管重點工作發布會。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月末,銀行業境內總資產332.3萬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各項貸款同比增長11.5%。銀行業境內總負債303.9萬億元,同比增長8%。其中,各項存款同比增長7.5%。
銀保監會首席檢查官王朝弟表示,信貸結構穩中有進。9月末,製造業貸款余額22.2萬億元,同比增長12.6%,其中大部分為中長期貸款。高技術製造業貸款余額3.7萬億元,同比增長13.8%。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8.5萬億元,同比增長25.2%。涉農貸款余額42.6萬億元,較好地支持了夏糧增產、秋收播種。同時,我們堅決落實「房住不炒」政策,房地產貸款增速降至8.6%,比全部貸款增速低近3個百分點。
延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到年底,出台文旅業專項紓困政策。這些都為增強企業活力提供了堅強的金融支撐。
銀保監會: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問題得到了有效遏制
10月21日,國新辦舉行三季度銀行業保險業數據信息暨監管重點工作發布會。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關於銀保監會如何維護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銀保監會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負責人劉忠瑞指出,主要的工作有這么五個方面:
第一,督促銀行落實房地產開發貸款、個人住房貸款監管要求,配合人民銀行實施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房地產貸款增速穩中趨緩;
第二,保障好剛需群體信貸需求。在貸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方面對首套房購房者予以支持。目前,銀行個人住房貸款中有90%以上都是首套房貸款;
第三,因城施策,指導派出機構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房地產調控,促進各地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第四,嚴肅懲治違法違規行為。我們會同住建部和人民銀行聯合印發《關於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指導各地開展專項排查,做好違規問題的整改問責,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持續四年開展全國性房地產專項檢查,對發現的違規行為依法進行處罰;
第五,穩妥做好對住房租賃市場的金融支持。加大對保障性租賃住房支持力度,研究細化金融支持措施,會同人民銀行推進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試點。
他表示,下一步,銀保監會將繼續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持續落實好房地產長效機制,准確把握和執行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產金融監管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指導銀行保險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配合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共同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
銀保監會:恆大是個別問題 不會對中資企業信譽帶來大的影響
10月21日,國新辦舉行三季度銀行業保險業數據信息暨監管重點工作發布會。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會上記者指出,此前,恆大已錯過它的美元債的利息支付,30天的寬限期也將於本月底到期,恆大集團沒發任何的申明及公告,此類舉動可能會影響市場對中資企業的信譽。記者提問,銀保監會怎樣看待上述現象。
銀保監會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負責人劉忠瑞表示,恆大集團的問題是個別企業的問題。我們判斷它不會對行業或是整個中資企業的信譽帶來大的影響。劉忠瑞分析稱,中資企業信譽的關鍵在於中國宏觀經濟的穩定向好,它持續穩定向好的發展奠定了中資企業信譽的基礎,也奠定了房地產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所以,個別企業的問題不會給整個行業帶來大的影響。
他指出,從金融部門來講,主要還是按照市場化和法治化的原則,按照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要求,配合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共同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
中辦、國辦:加強財政、金融等政策支持,推動高質量綠色建築規模化發展
據新華社10月21日報道,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加強財政、金融、規劃、建設等政策支持,推動高質量綠色建築規模化發展,大力推廣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築,發展零碳建築。
意見提出,到2025年,城鄉建設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基本建立,建設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碳減排扎實推進,城市整體性、系統性、生長性增強,「城市病」問題緩解,城鄉生態環境質量整體改善,城鄉發展質量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明顯提升,綜合治理能力顯著提高,綠色生活方式普遍推廣。
到2035年,城鄉建設全面實現綠色發展,碳減排水平快速提升,城市和鄉村品質全面提升,人居環境更加美好,城鄉建設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代化,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意見提出,建設高品質綠色建築。實施建築領域碳達峰、碳中和行動。規范綠色建築設計、施工、運行、管理,鼓勵建設綠色農房。推進既有建築綠色化改造,鼓勵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抗震加固等同步實施。開展綠色建築、節約型機關、綠色學校、綠色醫院創建行動。
加強財政、金融、規劃、建設等政策支持,推動高質量綠色建築規模化發展,大力推廣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築,發展零碳建築。實施綠色建築統一標識制度。建立城市建築用水、用電、用氣、用熱等數據共享機制,提升建築能耗監測能力。推動區域建築能效提升,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管理服務模式,降低建築運行能耗、水耗,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應用,鼓勵智能光伏與綠色建築融合創新發展。
意見提出,實現工程建設全過程綠色建造。開展綠色建造示範工程創建行動,推廣綠色化、工業化、信息化、集約化、產業化建造方式,加強技術創新和集成,利用新技術實現精細化設計和施工。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重點推動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建設,不斷提升構件標准化水平,推動形成完整產業鏈,推動智能建造和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
完善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制度,開展綠色建材應用示範工程建設,鼓勵使用綜合利用產品。加強建築材料循環利用,促進建築垃圾減量化,嚴格施工揚塵管控,採取綜合降噪措施管控施工雜訊。推動傳統建築業轉型升級,完善工程建設組織模式,加快推行工程總承包,推廣全過程工程咨詢,推進民用建築工程建築師負責制。加快推進工程造價改革。改革建築勞動用工制度,大力發展專業作業企業,培育職業化、專業化、技能化建築產業工人隊伍。
H. 嚴控經營性貸款資金違規入房地產市場
央行日前公布的一組數據引人關注。數據顯示,2020年末,銀行本外幣住戶經營性貸款余額為13.62萬億元,同比增長20%,全年增加2.27萬億元。
經營性貸款余額上升好嗎?好。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實體經濟的沖擊,金融業加大力度對企業提供貸款支持。這是經營性貸款資金余額上升的重要原因。
可細細再想,經營性貸款余額上升如此之多,資金都投向實體企業了嗎?恐怕並非如此。在增加逾2萬億元的數字背後,不少經營性貸款資金已經悄然流入房地產市場。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實體經濟的沖擊,銀行業加大了減費讓利的力度。當前針對企業的經營性貸款利率持續走低,甚至低於個人房貸利率。於是乎,不少人動起了利用經營性貸款購房的歪腦筋。去年,一些專門為購房者辦理經營性貸款的市場組織在各地涌現,不少房產中介甚至能幫助購房者操作辦理經營性貸款購房。
某些銀行機構也樂見經營性貸款流入樓市。曾有銀行信貸員坦言,貸款給購房者不僅安全而且高效省心。如果將資金投放給生產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貸後管理費時費力,甚至晚上睡覺都擔心小微企業主還不上錢。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我國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4.44萬億元,同比增長14.6%。為防範金融風險,央行和銀保監會已經發布通知,對銀行涉房類貸款佔比做出限制,其中對幾家國有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紅線劃定為最高不能超40%。在此背景下,防止經營性貸款資金進入樓市尤顯重要。
對於監管部門來說,要警惕經營性貸款資金進入樓市這一現象,要進一步勒緊執法韁繩、紮好監管籬笆。目前已有上海和北京兩地銀保監局發出通知,表示將聚焦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問題,嚴防經營性貸款等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未來需要更多的地方監管部門對資金「變臉」進入樓市予以重視,對該類違規行為加大打擊力度。
對於銀行來說,需要進一步加強信貸管理,切莫對經營性貸款違規進入樓市「睜隻眼閉隻眼」。此外,銀行業還需要進一步練就服務實體經濟的本領,不能沒有房地產抵押物就不敢放貸。金融機構需要充分運用科技手段,增強金融服務可觸達的企業范圍和廣度,將金融活水真正灌溉到實體經濟中去。金融與實體經濟應血脈相通,試想,如果經營性貸款資金新增的2萬多億元都流進了實體生產部門,該有多好。
I. 嚴查經營貸和消費貸違規流向房地產市場
上海銀保監局近日公布了轄內商業銀行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專項自查以及稽核調查的最新情況。截至目前,發現123筆、3.39億元經營貸和消費貸涉嫌被挪用於房地產市場,已要求相關銀行限時整改。
在上海銀保監局組織下,上海地區135家商業銀行已經完成了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專項自查工作,發現的問題涵蓋貸款用途違規、向主體結構未封頂房屋發放房貸、首付款資金核實不審慎、貸後資料收集不完整等方面。
自3月1日開始,上海銀保監局選取轄內16家銀行開展了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市專項稽核調查。除了部分經營貸和消費貸涉嫌被挪用於房地產市場之外,同時還發現部分銀行首套房認定不準確、數據填報不規范以及外部「助貸」機構違規問題突出等情況。
通過稽核調查,上海銀保監局發現六類典型違規案例,包括:個人經營貸款違規用於支付購房首付款;企業經營貸違規用於支付購房款;消費貸違規用於本行住房貸款首付款;部分空殼公司集中作為受託支付交易對手,接收多筆個人經營貸款,部分貸款資金涉嫌迴流至借款人並用於購房;房產企業違規向購房客戶提供首付資金;小額貸款公司貸款用於購房認籌。
上海銀保監局根據轄內商業銀行自查和監管稽核調查情況,對銀行就切實防控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等工作提出要求,主要內容包括:對照有關監管要求,限時整改問題貸款;對於違規獲取首付款資金、存在造假行為等申請個人住房貸款的借款人,應拒絕其房貸申請,並作為失信行為信息報送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對於經營貸、消費貸等信貸資金違規挪用於房地產領域的,應及時採取實質性管控措施;加強銀行員工管理,強化員工法制合規教育,在開展業務中正面引導借款人合法合規使用信貸資金;對於存在違規行為的銀行員工,應予以內部問責或紀律處分等。同時,上海銀保監局已將稽核調查中發現的有關小額貸款公司、典當公司、房地產公司及房產經紀公司違規問題線索移交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形成監管合力,共同打擊房地產市場違規行為。
下一步,上海銀保監局將持續加大對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問題的監督檢查力度,對已查實問題依法採取相應監管措施,端本正源,督導轄內商業銀行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促進上海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J. 什麼時候起,強調了銀行信貸資金不得進入房地產市場,強調了要求銀行加強執行
已有6省市銀保監局年中工作會議內容出爐。其中,北京、安徽、廣東、四川多地均在會議中再提嚴控信貸違規進入樓市。此前銀保監會亦在2021年年中工作會議中表示,將嚴格執行「三線四檔」和房地產貸款集中度要求,防止銀行保險資金繞道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監管自上而下屢次強調的背景下,嚴控信貸違規進入樓市大概率將成為下半年監管「重頭戲」。財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銀保監系統已披露約140張「涉房貸款」罰單。多位業內專家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今年監管處罰力度比往年更重,對銀行和一線信貸員而言,已然形成威懾。下半年嚴監管高壓仍將持續。
嚴監管:多地多輪排查,強力度處罰
今年上半年,針對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問題,多地銀保監局對轄內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了多次排查。廣東銀保監局表示,面排查房地產領域金融風險,聯合下發專項治理通知,運用EAST大數據篩查,部署全轄兩輪銀行自查和現場核查,嚴防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地產。北京銀保監局表示,上半年就此問題組織3輪自查核查。
多地銀保監局地均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加強房地產金融風險防控」、「防止銀行保險資金繞道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將嚴格執行「三線四檔」和房地產貸款集中度要求。
重罰已成此次監管遏制貸款資金違規進入樓市的手段之一。據財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銀保監系統已披露約140張「涉房貸款」罰單,其中,上海銀保監局曾連續兩日公開出了24張罰單,均與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監管處罰普遍實行的是「雙罰」,即不僅要處罰涉事金融機構,還要對相關失職的工作人員進行處罰。
如溫州銀保監分局因「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對甌海農商銀行下發罰單,同時對該業務直接負責人進行「警告、罰款人民幣5萬元」的處罰。在上海銀保監局下發的罰單中,亦有多張針對相關負責人的罰單。此外,北京銀保監局也表示,上半年因信貸資金違規入市已對4家銀行和10名責任人從嚴從重實施「雙罰」。
高壓延續:威懾形成,擠水分真實信貸需求將浮現
「今年監管處罰力度確實比往年更為嚴格,對銀行和一線信貸員而言已經形成了威懾力。」一位股份制銀行信貸負責人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銀行員工的處罰會被記錄在案,對未來跳槽、升遷等都會產生影響。因此,現在銀行信貸員在做經營貸等貸款時,都會嚴格遵守相關貸款規范,防範資金違規流入樓市。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監管開出的罰單頻率高、懲罰力度大,使得金融機構進一步重視當前房地產市場政策,後續銀行在具體的業務操作層面也將更加審慎。而銀行自身內控手段也要進行創新,防範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當前監管層對信貸資金違規金融樓市的「嚴監管」已成常態化,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仍這一高壓態勢仍將持續。
據央行數據顯示,2021年二季度末,房地產貸款增速持續下降。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50.78萬億元,同比增長9.5%,低於各項貸款增速2.8個百分點,比上年末增速低2.2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12.3萬億元,同比增長2.8%,增速比上年末低3.3個百分點。
光大證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認為,此前受益於按揭貸款和房地產貸款較好的綜合回報率水平,銀行廣義口徑下房地產貸款增量佔比2020年下半年以來明顯提升,部分銀行也將其作為2021年重點發力方向。而在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約束下,部分銀行可釋放的新增住房按揭貸款額度偏緊。但另一方面,普惠小微貸款在擠出部分非真實信貸需求後,「真普惠、真小微」資金供給將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