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談談大學生網貸的危害,為什麼不鼓勵大學生
首先,使大學生盲目攀比的心理日益膨脹。大學生因為出身地區、家庭背景等的不同,經濟條件難免會高低不等,其消費水平自然也會不同。處於世界觀和人生觀尚未完全健全穩定的大學生,很容易形成盲目的攀比心理。大學生生活消費主要依靠父母供應又很難辦理信用卡時,他們的消費一定程度上會受到限制,一旦有些網貸公司利於「零首付」「零利息」「最快3分鍾到賬」等幌子向他們進攻,他們很容易被吸引而貸款。從而更助長了他們的攀比和享受心理。據有關調查統計顯示,在校大學生網貸消費的物品主要是手機、電腦等科技產品,除了數碼產品,遊玩、衣物、餐飲等同樣是大學生網路分期貸款的主要消費內容之一。 其次,過度的超前消費影響大學生的學業和前途。網上貸款分期消費門檻低,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超前消費、奢侈消費的平台,但不少人消費欠理性,甚至負債累累,影響學業。另外,一旦出現逾期不還的情況,將會影響大學生在銀行的個人徵信,同時也面臨被起訴的風險。
大學生目前還屬於沒有收入來源的群體。有平台願意提供貸款是好事,但並不鼓勵學生們過度消費,畢竟當前其還沒有收入來源。大學生在合理控制消費的基礎上,應該好好利用平台,培養自己的理財觀念。
⑵ 網貸的危害
危害如下:
1、一些網貸平台的費率標示不清,在手續費、逾期費、違約金等表述上存在一定的隱蔽性,這就有可能將貸款學生緊緊套牢,一旦還款發生逾期,大學生很可能難以承受資金損失從而造成超前消費的信用危機。
2、由於網上貸款分期消費門檻很低,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超前消費、奢侈消費的平台,但不少大學生由於沖動消費,導致負債累累,給正常學習帶來困擾。
3、一旦出現逾期不還的情況,將會影響大學生在銀行的個人徵信。而一旦有了個人信用污點,未來踏上社會後,不管是辦理信用卡還是申請貸款,都要比別人支付更大的成本甚至可能因此被拒。此外,這些小額網貸公司一旦出現變故,大學生的學生證和身份證等隱私信息也存在泄露的隱患
拓展資料:
1.網貸促進了實業和金融的互動,也改變了貸款公司的觀察視野、思維脈絡、信貸文化和發展戰略,打破了原有的借貸局面。 無抵押,高利率,風險高與傳統貸款方式相比,網貸完全是無抵押貸款。網貸平台固有資本較小,無法承擔大額的擔保,一旦出現大額貸款問題,很難得到解決。而且有些借款者也是出於行騙的目的進行貸款,而貸款平台創建者有些目的也並不單純,攜款逃的案例屢有發生。
2.網貸的起源:網貸,又稱P2P網路借款。P2P是英文peer to peer的縮寫,意即"個人對個人"。網路信貸起源於英國,隨後發展到美國、德國和其他國家,其典型的模式為:網路信貸公司提供平台,由借貸雙方自由競價,撮合成交。資金借出人獲取利息收益,並承擔風險;資金借入人到期償還本金,網路信貸公司收取中介服務費。
⑶ 大學生校園貸款的危害有哪些方面
校園貸款是具有高利貸性質。 不法分子將目標對准高校,利用高校學生社會認知能力較差,防範心理弱的劣勢。我整理了大學生校園貸款的危害,歡迎閱讀!
校園貸款的危害近期,鼓樓警方接到了一起關於校園貸的報警求助。
在新學期,在大學校園,各種大小不一、五花八門的借貸分期平台如潮湧般襲來,校園貸事故也頻發。
3月10日,某高校學生因為在某網上借貸平台借了校園貸沒有能如期歸還,而遭到討債人惡意威脅、恐嚇。
“有人給我發恐嚇簡訊,稱如果不按期還款就要告訴我父母和系主任,還有人跟蹤我。我已經在拚命借錢了,可是一開始說的低利息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說逾期未還還要承擔手續費、滯納金等。我年前借了1000多元,2個月不到居然要還2000多元,我感覺自己掉進了一個陷阱,越陷越深。”不堪其擾的周同學只得報警求助。
鼓樓警方表示,對於可能威脅到周同學人身安全的違法行為,警方將介入給予警告和阻止。
警方表示,不贊成大學生為了提前消費或做生意去貸款。這種貸款會給自己增加壓力,大學生消費應量入而出、量力而行。
校園貸對於社會防範心較低的大學生群體其實存在不少安全隱患。鼓樓警方 總結 了關於校園貸的五大危害:
1 “低利息”並不可信
目前網貸平台多數產品的年化借款利率在15%以上,所謂的“低利息”並不可信。0.99%月利率是營銷把戲,學生容易“上當受騙”。
2 越便捷,越易變“劫”
有的貸款很便捷,只需要一張身份證就可以,有的同學礙於人情關系等原因,用身份證替別人辦貸款。這種行為風險很高,因為一旦對方無力還款,剩餘的債務就由“被”辦理人獨自承擔。
3 一旦逾期,催款“全方位”
有些案例中,一旦學生貸款還不上,網貸平台並不會通過正當途徑追款,而是採用給父母、親友、老師群發簡訊、在校園里貼大字報,甚至安排人員上門堵截等威脅恐嚇的手段向學生催款逼債。
4 易滋生借款惡習
有的學生愛攀比,又有惡習,父母提供的費用不能滿足其需求。這些學生可能會轉向校園高利貸獲取資金,並引發賭博、酗酒等惡習,甚至因無法還款而逃課、輟學。
5 易誘發其他犯罪
放貸人可能利用校園“高利貸”詐騙學生抵押物、保證金,或利用學生信息搞電話詐騙、騙領信用卡等。
校園網貸中介亂象不良校園網貸的危害“校園網貸”,這個近幾年頗為活躍的詞語,今年以來卻常與“跳樓”、“援交”等負面事件相連。今年4月, 教育 部和中國銀監會共同發布《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路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校園網貸”這個概念才首次出現在官方文件中,其間卻加了“不良”二字。還款逾期照片被曝光、欠款60萬跳樓、貸滾貸被迫“援交”,近期曝光的校園貸惡性事件中,往往都離不開三個關鍵詞:逾期、催收、罰息。
校園網貸中介亂象:拆東牆補西牆
校園網貸平台年利息一般在11%到20%之間,“開始覺得也就虧點利息,以後賺錢就能還上。”然而,一“貸”開頭,後“貸”無窮。之後,每隔一個月左右,就得找新的平台借款,拆東牆補西牆。
在新浪微博中搜索“大學生貸款”,能得到此類賬號1300餘個,其博文內容多是代辦各類校園貸款的 廣告 ,廣告詞充滿誘惑:“想幫女朋友清空購物車快來找我”、“幾十個貸款平台,本科最高5萬,專科最高3萬,不下款不收費”……
未取得家長,不得向學生發放貸款
作為網路貸款平台中專門針對大學生群體的特殊分支,校園網貸往往無需抵押,只要借款人提供高校學生身份信息,通過個人資料審核,就能申請到貸款。
8月15日,重慶市教委發布消息,市金融辦、市教委、重慶銀監局聯合發文,為金融機構、高校列出8項負面清單,規范校園網貸行為。其中明確要求,“未取得家長、監護人等第二還款來源方書面同意,不得向學生發放貸款。”
校園貸款出現的原因在網路上輸入大學生貸款字樣,“最快3分鍾審核,隔天放款”、“只需提供學生證即可辦理”等多條吸引人的信息瞬間撲面而來。目前,線上開發學生貸款的P2P網貸平台按照主要產品類型可以分為幾類,分別是助學貸款平台、學生創業貸款平台和學生消費貸款平台。
其實,之所以大學生消費貸款市場如此火熱,主要因為銀行大學生信用卡的折戟,而大學生又有強烈的消費需求。
自2002年招商銀行發行了第一張針對學生的信用卡後,多家銀行都在信用卡“跑馬圈地”中將發卡的目標人群瞄向了校園,大學生持卡人數不斷攀升的同時,大學生信用卡的逾期還款率也不斷上升。由於大學生沒有固定收入,自製能力較差,發生了多起大學生過度透支信用卡事件。2009年7月,銀監會要求銀行不得向未滿18周歲的學生發卡(附屬卡除外)。
之所以大家都盯上了大學生的市場,主要是大學生的這個群體具有著旺盛的購買能力和與之並不匹配的資金來源,簡單來說,他們敢花卻又沒錢花:收入主要靠父母,集體的生活卻又讓他們不自然的就會互相攀比,彼此模仿。其實,打開校園分期平台的網站,iPhone 6S、Xbox、高檔包包、香水……各類奢侈品撲面而來,這些高檔商品就如同潘多拉的寶盒誘惑著大學生們。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 >>>校園貸款存在的問題
⑷ 校園貸的危害
1、校園貸款具有高利貸性質;校園貸存在很多「挖坑」現象。有的平台隱瞞或模糊實際資費、滯納金、違約金,大學生貸款購物,最終卻要償還相當於貸款本金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利息或者滯納金。
2、校園貸款會滋生借款學生的惡習;高校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靠父母提供的生活費,若學生具有攀比心理,且平時就有惡習,那麼父母提供的費用肯定不足以滿足其需求。因此,這部分學生可能會轉向校園高利貸獲取資金,並引發賭博、酗酒等不良惡習,嚴重的可能因無法還款而逃課、輟學。
3、若不能及時歸還貸款放貸人會採用各種手段向學生討債;有的平台使用非法手段催收欠款,比如詆毀名譽、騷擾恐嚇、威逼抵債等等,給借款學生造成極大心理壓力。
4、有不法分子利用「高利貸」進行其他犯罪。放貸人可能利用校園「高利貸」詐騙學生的抵押物、保證金,或利用學生的個人信息進行電話詐騙、騙領信用卡等。
所謂「校園貸」,又稱校園網貸,是指一些網路貸款平檯面向在校大學生開展的貸款業務。「校園貸」,更像傳統詐騙的新型變種,只不過套路更多,陷阱更深,逼債手段更野蠻,危害更巨大。
來自各地的案例顯示,「校園貸」,讓無數學生蒙受多重損失,甚至家破人亡,已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
拓展資料:
1、「校園貸」本身是一種學生助學和創業的貸款平台。近年來,由於銀監會叫停了大學生信用卡業務後,校園貸就如雨後春筍,快速發展起來。
2、一般來說,校園網貸途徑可分為三類:
1)一是本地P2P貸款平台,用於大學生助學和創業,比如「名校貸」「我來貸」等提供的借款服務;
2)二是專門針對大學生的分期購物平台,如「趣分期」「任分期」「菠蘿袋」等,部分還提供較低額度的現金提現;
3)三是京東、淘寶等傳統電商平台提供的「京東白條」「螞蟻花唄」等信貸業務。
⑸ 大學生網貸對學生的毒害有多深
影響十分的久遠。
因為它可以讓學生有這種依賴的關系,並且會讓學生的價值觀產生非常巨大的影響,他會覺得我十分的有錢,然後就開始大手大腳了,進行揮霍,所以我覺得大學生網貸的危害,十分的嚴重。
一、大學生網貸對學生影響有多深。個人的觀點來說,我覺得大學生網貸對學生的影響十分的久遠,因為對於網貸來說,他可能會讓學生一時就會產生一種就是我現在十分的有錢,我感覺我什麼什麽都想要的這種慾望的擴大,所以我覺得對大學生的危害十分的嚴重。並且我覺得網貸,當中這種提前透支的行為,是十分不好的,因為學生本身就是正在發展自己的三觀的時候,所以我覺得對危害十分的嚴重。
總結:我們通過大學生網貸對學生的影響,以及網貸以後學生有什麼樣的變化進行了深度的分析,然後又通過這樣的事件,我們有怎樣的發現進行探討,那麼大家有什麼好的想法,好的建議在下方留言
⑹ 校園貸款的危害有什麼
1.一旦逾期,催款就是「全方位」的。有些案例中,旦學生貨款還不上,網貨平台並不會通過正當途徑追款,而是採用給父母、親友、老師群發簡訊.在校園里貼大字報,甚至安排人員上門堵截等威脅恐嚇的手段向學生催款逼債。
2.、易滋生借款惡習,有的學生愛攀比,又有惡習,父母提供的費用不能滿足其需求。這些學生可能會轉向校園高利貸獲取資金,並引發賭博、酗酒等惡習,甚至因無法還款而逃課、輟學。
3.、易誘發其他犯罪,放貸人可能利用校園「高利貸」詐騙學生抵押物、保證金,或利用學生信息搞電話詐騙、騙領信用卡等。
拓展資料:
一、校園貸是指在校學生向正規金融機構或者其他借貸平台借錢的行為。2016年4月,教育部與銀監會聯合發布了《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路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園不良網路借貸日常監測機制和實時預警機制,同時,建立校園不良網路借貸應對處置機制。2017年9月6日,教育部發布明確「取締校園貸款業務,任何網路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2018年9月4日,人民日報發表「部分校園出現回租貸、求職貸、培訓貸、創業貸亂象」文章。
二、校園貸嚴格來說可以分為四類:
(1)消費金融公司,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還提供較低額度的現金提現;
(2)P2P貸款平台(網貸平台),用於大學生助學和創業,如名校貸等。因國家監管要求,包括名校貸在內的大多數正規網貸平台均已暫停校園貸業務;
(3)線下私貸
民間放貸機構和放貸人這類主體,俗稱高利貸。高利貸通常會進行虛假宣傳、線下簽約、做非法中介、收取超高費率,同時存在暴力催收等問題,受害者通常會遭受巨大財產損失甚至威脅自身安全;
(4)銀行機構
銀行面向大學生提供的校園產品,如招商銀行的「大學生閃電貸」、中國建設銀行的「金蜜蜂校園快貸」、青島銀行的「學e貸」等。
⑺ 校園貸的危害都有哪些
校園貸存在很多「挖坑」現象。有的平台隱瞞或模糊實際資費、滯納金、違約金,大學生貸款購物,最終卻要償還相當於貸款本金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利息或者滯納金。有的平台使用非法手段催收欠款,比如詆毀名譽、騷擾恐嚇、威逼抵債等等,給借款學生造成極大心理壓力。
大學生超前的消費觀念和創業需求是校園網貸平台快速發展的背景條件,對於大學生正常的金融需求應當給予保護和支持,打擊重點應當是嚴重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
(7)學生網上貸款的壞處擴展閱讀:
針對校園貸亂象,相關部門一直在加大整治打擊力度。2017年,中國銀監會、教育部、人社部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從事校園貸業務的網貸機構一律暫停新發校園網貸業務標的。
未經銀行業監督管理部門批准設立的機構不得進入校園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然而,隨著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大,校園貸也改頭換面,披著培訓貸、美容貸、租房貸等「馬甲」繼續危害校園。
⑻ 校園貸會給大學生帶來哪些巨大的危害呢大家能分享些防範攻略嗎
校園貸給大學生帶來的巨大危害,最大的影響主要是會促進年輕人的消費理念,年輕人在沒有錢的時候也會考慮肆意的購買東西。作為大學生在想要提高個人的防範攻略時,就應該考慮到沒有貸款才會一身輕,有了貸款以後不僅會讓自己身心疲憊,還會牽連整個家庭。而以往一些學生在參與校園貸的過程當中還會形成裸貸、高利貸以及網貸,向各個平台裡面進行借款,當大學生在沒有資金來源時,還貸款都會成為一個很苦惱的事。
一些大學生都會利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在網上進行網貸,隨著網貸的窟窿變得越來越大時,大學生們都不得不選擇拆東牆補西牆/。不停的去填補自己所犯下來的錯誤,但是當窟窿沒有辦法填補時,大學生才會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是多麼嚴重的。不得不把自己的事情告知給家人,如果家裡人有經濟能力也願意為孩子去償還欠款,但如果沒有經濟能力,就只能讓孩子自己去想辦法。
⑼ 大學生網貸的利弊有哪些
建議在校大學生還是不要貸款,因為沒有還款能力,往往貸款以後,自己還不上,影響本人的徵信,這個對於以後的按揭買房和按揭買車或者是貸款,都有很大的影響。
而且網貸的騙子也比較多,大多都是騙取本人的個人信息,來進行網路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