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司借款給個人是否合法
【法律分析】:公司借款給個人需要經過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四十八條 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挪用公司資金;
(二)將公司資金以其個人名義或者以其他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
(三)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或者以公司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
(四)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者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同意,與本公司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
(五)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
(六)接受他人與公司交易的傭金歸為己有;
(七)擅自披露公司秘密;
(八)違反對公司忠實義務的其他行為。
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前款規定所得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
B. 公司借款給個人,有什麼法律及稅務風險嗎
公司借款給個人的法律風險:會被懷疑抽逃資本或轉移資產;
公司借款給個人的稅務風險:會被稅務局認定有相關收入而征稅
在增值稅方面,依據財稅[2016]36號附件1的第十四規定:下列情形視同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
(一)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無償提供服務,但用於公益事業或者以社會公眾為對象的除外。
(二)單位或者個人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無償轉讓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但用於公益事業或者以社會公眾為對象的除外。
(三)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
公司無償向個人提供借款(除特殊規定外)增值稅應該按視同銷售處理。
C. 企業貸款可以轉到個人嗎
企業貸款不可以轉到個人。企業法人代表申請貸款,必須打到公司賬戶,因為是以公司的名義貸款,如果發現打到個人賬戶,那麼個人需要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公司貸款與個人不能混為一談,涉嫌犯罪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造成嚴重的損失,可能要被追究刑事責任。
拓展資料:
如何辦理企業貸款:
1、企業選好銀行後向銀行發起貸款申請,同時還要提供企業法人或者經營者身份的基本信息、企業基本資料以及企業發展情況資料和貸款用途說明等。
2、銀行收到貸款申請後受理並進行調查,主要調查內容包括企業和企業法人的信用情況、企業經營狀況、貸款用途等方面。
3、貸款審批通過後雙方確定貸款額度和期限,雙方著手簽訂貸款合同。
4、銀行將款項發到指定賬戶上,企業使用貸款並按時還款。
D. 公司借款給個人借貸行為的效力如何
法律分析:公司可以借款給個人,借貸行為有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E. 公司可以借款給個人嗎
企業可以向個人借款。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確認公民與企業之間借貸行為效力問題的批復》的規定:公民與非金融企業之間的借貸屬於民間借貸。只要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即可認定有效。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無效:
1、企業以借貸名義向職工非法集資;
2、企業以借貸名義非法向社會集資;
3、企業以借貸名義向社會公眾發放貸款;
4、其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二十六條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F. 企業可以借款給個人嗎
公司可以借款給個人。法律規定,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進行資金融通的行為。因此,公司可以借款給個人,但必須符合公司章程和法律規定。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2020修正)》第一條
本規定所稱的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進行資金融通的行為。
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因發放貸款等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本規定。
G. 以公司名義借款個人使用
法律分析:公司法人以公司名義借款為個人所用是違法的,甚至是屬於觸犯刑法的行為,構成挪用資金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七十二條 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或者雖未超過三個月,但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進行非法活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單位資金數額巨大的,或者數額較大不退還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