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組織機構
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是經山東省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2000年12月26日以魯體改函字[2000]第40號《關於同意設立濟南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的函》批准,由濟南鋼鐵集團總公司、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省黃金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省金嶺鐵礦和山東省耐火原材料有限公司等五家法人單位作為發起人,以發起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發行字[2004]80號文批准,本公司於2004年6月14日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22,000萬股,並於2004年6月29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證券簡稱:山東鋼鐵,證券代碼:600022。
公司名稱由「濟南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由「JINAN IRON AND STEEL COMPANY LTD」變更為「SHANDONG IRON AND STEEL COMPANY LTD」,自2012年2月27日起變更。 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始建於1970年1月,經過40多年的建設發展,現已成為具有年產1400萬噸鋼以上綜合生產能力的大型鋼鐵企業集團。2008年3月山東鋼鐵整合重組,萊鋼隸屬於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萊鋼擁有總資產840億元,職工3.9萬人,其中鋼鐵主業2.8萬人。控股萊鋼股份、魯銀投資兩個上市公司和齊魯證券等14個子公司,參股輔業改制單位11個。鋼鐵產品主要有型鋼、板帶、優特鋼、棒材四大系列。萊鋼是全國規模最大、規格齊全的H型鋼精品生產基地,全國產銷量最大的齒輪鋼生產基地,全國規模最大的粉末冶金生產基地。
2011年,萊鋼集團累計生產鋼1411.2萬噸、生鐵1448.8萬噸、鋼材1415.9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2.8%、7.4%和13.4%。二是總體經營業績良好。全集團實現銷售收入726億元、利稅總額49.1億元、利潤總額25.26億元。 濟鋼集團有限公司始建於1958年,現有職工3.68萬人,產品以中板、中厚板、熱軋薄板、冷軋薄板為主,為具有千萬噸級生產能力的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公司先後榮獲國家環境友好企業、山東省優秀循環經濟企業等榮譽稱號。被確定為國家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列為國家「十一五」規劃重點建設的循環經濟示範企業。
2011年生產鋼834萬噸、鐵877萬噸、鋼材862萬噸。 2010年7月13日非洲礦業(AfricanMinerals)發布公告稱,山東鋼鐵集團將向該公司投資15億美元,主要用於位於旗下的唐克里里(Tonkolili)礦石項目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
根據雙方的協議,山東鋼鐵集團將通過此項交易獲得唐克里里項目25%的權益,同時每年能以折扣價格從唐克里里礦采購1000萬噸鐵礦石。公司則將利用這項投資修建從唐克里里至海岸的鐵礦石運輸鐵路線,預計在2011年的第三季度完成,第一批礦石有望於2011年第四季度運往港口出口。 非洲礦業公司此前曾表示,為了打破三大鐵礦石公司的壟斷,計劃每年向中國提供7500萬噸的鐵礦石。這個數字相當於2010年一季度淡水河谷向中國出口鐵礦石總量的兩倍多。巴西淡水河谷公司2010年5月公布的季度財務報告顯示,中國鋼企從淡水河谷進口鐵礦石的總量有下降趨勢:2010年第一季度淡水河谷向中國出口鐵礦石2762萬噸,占公司總銷量的42.1%,而2009年同期的對中國出口量為3463萬噸,占其總銷量的66.5%。環比2009年第四季度減少了269萬噸,佔比減少2.2個百分點。
「不同於中國鋼鐵企業和澳大利亞、巴西礦產公司進行合作的模式,現在我們給中國公司的合作模式是能夠使他們部分成為我們所擁有的資源以及整個生產的主人,這就提供給中國企業低成本買礦的機會。」非洲礦業公司董事長FrankTimis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透露。
魯證期貨鋼鐵分析師張林表示,中鐵物資和山鋼作為國有大型企業,其行為代表了政府對於如何開發和利用資源的思考以及突破性的嘗試,當然這種嘗試也會遇到很多困難。
「投資非洲礦業真正能夠見效,真正能夠增強我國在鐵礦石談判中的話語權估計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而且需要更多的企業走出去合作開發礦產。」張林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唐克里里鐵礦位於西非獅子山境內,探明資源儲量為105億噸,平均品位30%左右,是全球已探明的符合JORC標準的資源量最大的磁鐵礦。
非洲礦業2010年也曾向中鐵物資出售部分股權,外加未來鐵礦石產出的承購協議。 山東鋼鐵集團是山東省最大規模的鋼鐵企業,也是該省整合鋼鐵企業的平台。透過山鋼此次大手筆投資非洲礦業的舉動,可以窺見山鋼集團謀求自有礦業的努力。
山鋼集團已擁有魯南礦業、石門鐵礦、劉嶺鐵礦、金嶺鐵礦、山東金鼎礦業、濟南鋼城礦業、萊蕪礦業和萊蕪金牛礦業等下屬8家礦業企業。上述8家礦企可采儲量合共達2.13億噸,其中金嶺鐵礦鐵精粉產能為118萬噸,萊蕪礦業有限公司鐵精粉產能為70萬噸,另有5家鐵精粉平均產能約20萬噸。 不僅僅是山鋼欲打破三大礦的壟斷,中國鋼鐵企業都有從三大礦以外進口鐵礦石的沖動,也一直在尋找可能的方式。 在尋求更多的鐵礦石進口來源的同時,中國鋼企還通過擁有自有礦山和提高開采比例來提高自供比例。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批准鞍鋼集團「老區鐵礦山改擴建規劃項目核准申請報告」。該項目實施後,未來10年鞍鋼集團屬下的鐵礦產量可望增加一倍,其自產鐵礦有望滿足75%的生產需求。
2. 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是山鋼嗎
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600022(山東鋼鐵)
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山鋼集團 或者說山東鋼鐵集團 也有說 山東鋼鐵
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濟南鋼鐵集團 萊蕪鋼鐵集團 等等都是山東鋼鐵集團 下屬(全資)公司
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是由 濟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萊蕪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金嶺礦業等出資組建的(出資人都是山東鋼鐵的成員公司)
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是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 通過濟南鋼鐵萊蕪鋼鐵等公司 控股
跟 其他上市公司比起來還是有點復雜 讓人不好理解
3. 有沒有對萊鋼改擴建了解比較多的
三十五年彈指一揮間,而萊鋼三十五年的發展歷程像一本歷史長卷耐人尋味。讓我們穿越幽深的時間隧道一起來探尋萊鋼三十五年的光輝歷程吧!
1970年3月,春寒料峭,可人們卻感到這一年的春天來得特別早。這一年,為落實「三線建設要抓緊,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戰略指導思想和黨中央明確提出的「山東必須做好獨立作戰的准備,要有槍鋼、炮鋼、彈鋼,必須集中力量加速萊蕪地區鋼鐵工業的建設」的指示,萊鋼第一座620高爐開工建設。根據當時的設想,該地區建成年產生鐵80萬噸、鋼55萬噸、鋼材38萬噸的鋼鐵聯合企業。由於當時受極「左」思想的影響,提出「大戰九十天 拿下六二零」、「三年建成萊鋼」的口號,而當時制定的55萬噸鋼的目標在21年後的1991年才真正實現。
據資料記載,剛建廠時的1970年,年鋼產量1.15萬噸。1970年6月,第一鐵廠4號100 m3的高爐開始建設。1971年10月1日,第一鐵廠4號高爐建成投產,形成了年產生鐵20萬噸的能力。
1975年5月20日,萊鋼會戰主體工程620立方高爐全面建成投產。萊鋼轉入以生產為主的歷史階段。但由於工藝不配套,裝備水平不高,基礎管理落後,在一段時期內全廠的生產情況不夠正常,企業虧損嚴重。這種虧損的局面一直持續到1982年。
1983年,萊鋼全面完成8項技術經濟指標,全年贏利111萬元,扭轉了建廠以來連續13年虧損的局面。1984年1月2日,歷經14個年頭,萊鋼才乘著改革的快車使第一座25噸氧氣吹頂轉爐建成投產,從而結束了萊鋼普鋼系統「有鐵無鋼」的歷史。
1984年萊鋼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廠工業總產值17369萬元,實現利潤1121萬元,比上年度增長9倍多。1985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9695.34萬元,實現利潤2210.83萬元,比上年增長97.22%,產值和利稅都是歷史最好水平。1987年以來,萊鋼普遍開展企業升級活動,各項基礎工作和專業管理工作不斷加強和改善,開始走上制度化、規范化、標准化的軌道。這一年的7月,萊鋼已還清1970年-1982年的國家虧損補貼。1988年30萬噸鋼配套工程全部建成,當年利稅突破億元大關,生鐵和鋼產量分別登上60萬噸、40萬噸台階。
1989年7月8日,國務院正式批准萊鋼利用外資改擴建工程。萊鋼又一次迎來了大發展的春天。
時代腳步:這是一方生長鋼鐵的沃土
萊鋼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經歷了坎坎坷坷。萊鋼的歷史就是一部戰勝險境的歷史,就是搶抓機遇、以快制勝的歷史。
在改革開放新形勢下,全國和山東鋼鐵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鋼鐵工業急需通過配套改造,使工業生產線上規模、上水平,提高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1986年初,國務院決定利用外資增加1000萬噸鋼的生產能力,以產頂進。7月,萊鋼提出了利用外資改擴建方案。1987年3月2日,國家計委批准萊鋼利用外資改擴建項目協議書,把該項目納入國家利用外資發展1000萬噸鋼的大盤子,並列入利用亞洲開發銀行貸款的備選范圍。
1989年9月,在惡劣的國際環境下,萊鋼千方百計籌集內資,搶上改擴建一期工程,新建2號750立方米高爐和與之配套的原料、燒結系統,以便接替運行近10年的620立方米高爐。1991年7月1日,一期工程開工,拉開了萊鋼改擴建工程建設的序幕。
萊鋼改擴建自1991年7月開工,1998年末工程全部結束,歷時8年,擴建改造共完成投資50多億元。鐵和鋼的生產能力分別增加106萬噸和160萬噸,形成了年產200萬噸鋼材的生產能力。萊鋼利用外資改擴建,負債建設從1996年至2016年20年中,需要還本付息52.5億元,相當於給國家賺回一個萊鋼,20年上交利稅也在50多億元,相當於上交一個萊鋼。
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萊鋼適應市場形勢,積極推行現代企業制度。1997年4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下達關於萊鋼總廠執行亞行貸款協定的批復,同意股份制改造方案。8月21日,萊蕪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暨首屆股東大會在新興大廈召開。8月27日,萊鋼股份上市新聞發布會在上海和平飯店舉行,28日,董事長、總經理李景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為萊鋼股份正式上市鳴鑼開盤。通過發行股票募集資金5億元,1999年成功配股,募集資金2.15億元。
1999年5月8日,集團公司正式掛牌創立。集團公司成立後,陸續將下屬10個法人單位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構建了國有法人股、職工個股、社會自然人股的多元投資結構,實現了所有制結構的優化和法人治理結構的規范化。
在2000年-2001年鋼鐵市場仍然低迷的時期,萊鋼根據鋼鐵市場大體十年一個輪回的波動規律,超前進行戰略策劃、方案設計,確定了以型鋼、板材為主的發展方向。隨後分三步付諸戰略實施,實現了從200萬噸鋼到1000萬噸鋼的跨越。從2001年底至2002年,開始投入,首先整合內部資源,立足內涵挖潛、填平補齊,實施以2#750m3高爐易地大修改造為重點的工藝結構調整,僅投資7.5億元,就增鋼130多萬噸,增加鋼材130多萬噸,於2003年實現了第一步目標,僅股份公司就創造經濟效益25億元。第二步,2004年鋼產量達到658萬噸,一年增鋼近24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301億元,比上年增長130%。第三步,2005年實現1000萬噸鋼,比上年增加35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400億元,完成「三步走」戰略目標。
萊鋼由於預見早、行動快、決策正確,提前三年實現了原定的「十五」鋼產量和銷售收入目標,在這種背景下,2003年初,集團領導班子最後一次論證會拍板確定了決定萊鋼命運的「十五」發展規劃調整方案。
2003年1月8日,氣勢磅礴的萊鋼大型H型鋼生產系統場平工程,吹響了揮師銀山的號角,拉開了萊鋼「十五」技改重點工程開工建設的大幕。2004年6月19日,萊鋼大型H型鋼生產線1#1880m3高爐點火投產,20日流淌出第一爐熾熱的鐵水。
萊鋼「十五」技改工程完工後,萊鋼鋼鐵主業的產品結構得到根本性調整,產能提升到1000萬噸鋼規模,技術裝備處於國內行業領先水平。
2003年7月1日,大型H型鋼生產線煉鋼工程開工,7月9日,萊鋼「十五」技改奠基暨一號配套工程開工,10月4日,4號750m3高爐舉行點火儀式,順利達產達效。
2004年12月28日,萊鋼鋼產量突破600萬噸,連續兩年列全國十五個主要鋼鐵企業鋼產量增長速度第一位。
2005年5月份以來,在市場急劇變化、鋼鐵行業轉入低谷的嚴峻形勢下,萊鋼領導層快速反應,積極應對,動員職工深入開展降本增效工作,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保證了資金鏈條的安全運行,全集團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歷時7個月打通新區第二條生產線。6月29日,第一卷寬頻鋼下線,結束了萊鋼沒有板材的歷史;9月17日,大型H型鋼軋機熱試成功,初步實現了把萊鋼建成規模最大、品種規格最全的H型鋼生產基地的目標;銀山前區轉爐、高爐如期建成投產,高爐、轉爐、燒結、焦爐、制氧等主體設備實現大型化,奠定了淘汰落後、以大換小、以新換舊的基礎。在2004年產鋼658萬噸的基礎上,今年一舉增鋼350萬噸,如期實現千萬噸鋼的奮斗目標,躋身全國十大鋼鐵企業行列。
數字萊鋼:這是一個綻放奇跡的花園
○萊鋼的第一輪建設是在建廠初期,第二輪在1992年到1998年,最近一輪是2001年至今。剛建廠時的1970年鋼產量1.15萬噸,1994年實現鋼產量100萬噸,1999年實現200萬噸,2003年實現421萬噸。
○第一座620立方米高爐從1970年3月開始平整場地,到1975年建成投產,用了5年時間;建設第一座750m3高爐,1991年5月24日開工,1993年6月3日點火烘爐歷時2年;第二座750m3高爐始建於1994年5月,1995年5月29日點火,歷時1年;第三座750m3高爐於2002年1月開工,9月30日點火,歷時8個月,5天達產;2003年建第四座高爐只用了5個月19天就建成投產,3天達產,又一次創下新的記錄。
○2003年12月8日,萊鋼煉鋼廠轉爐鋼產量年內累計達300.0278萬噸,提前23天完成全年任務,並實現了歷史性跨越,該廠從年產4.6萬噸到100萬噸用了13年,100萬噸到200萬噸用了6年,而從200萬噸到300萬噸用了不到一年。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在「全國工業企業1000大」排名中,2004年萊鋼列第30位,比2002年的171位提高141個名次。在全國鋼鐵企業的位次,2002年居第17位,2003年第14位,2004年第11位。今年1-11月份產鋼924.1萬噸,在全國位居第6,在省內鋼鐵企業中位居第一。今年1-11月份實現銷售收入342.5億元,在省管企業中,已經由前幾年的10名以後,上升為第一名。到年底,萊鋼將生產鋼1000萬噸以上、實現銷售收入400億元,鋼產量繼續在全國排名第六,比2002年的第17名上升11個名次,躋身全國十大鋼鐵企業行列。
○從2003年開始到今年8月份,萊鋼鋼產量增長速度已經連續3年位居全國第一,今年的1000萬噸鋼,是2000年200萬噸鋼的5倍。按銷售收入計算,今年的400億元是2000年60億元的近7倍,相當於把2000年的一個萊鋼變成了近7個萊鋼,「十五」期間等於一年增加一個多萊鋼。
○在企業持續發展的同時,不斷增加職工的收入,職工的年平均收入由2000年1.40萬元提高到2004年的2.56萬元,提高了職工的工作、生活質量。
○近年來,萊鋼在自身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先後與當地合資興建了30多個企業,並帶動起了一批以物流、鋼材深加工為主的地方企業。萊蕪市在鋼鐵鏈條上的各類企業上千家,其中,64家規模以上企業2004年實現增加值90.6億元,佔全市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75%,比2001年增長了3.8倍,拉動萊蕪市工業總產值增長34.21個百分點,貢獻率達到88%。
○目前,僅鋼城區在萊鋼務工的農民達到2.5萬人左右。2004年,萊鋼實現利稅27.3億元,為地方財政貢獻3.92億元,占駐地萊蕪市財政收入的近40%,僅此一項,可為萊蕪市人均增收320元。
願景展望:這是一座鑄造輝煌的熔爐
「十一五」期間,萊鋼將以實現年產1000萬噸鋼為起點,由以規模擴張為主向以質量效益為主的階段性戰略轉移,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在繼續做「大」的同時,把著重點放在做「強」上,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突出結構調整,加快淘汰落後,推進自主創新,發揮整體優勢,做出萊鋼特色,打造一流鋼鐵強企。「十一五」和今後一個時期重點推進五大戰略:
第一,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差異化戰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做出萊鋼特色,著力打造核心競爭力。鋼鐵主業的發展分三步進行,第一步,主要服務於建築業和機械加工製造業,保持優勢地位並逐步進入板帶市場;第二步,在進入建築和機械用鋼高端市場的同時,佔領冷帶、鍍層、塗層中低端市場;第三步,進入板帶、合金鋼、型鋼高端市場。
第二,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低成本戰略。要持續推進成本系統優化大綱和低成本發展戰略綱要,以系統降低采購成本、運營成本和結構成本為重點,著力打造成本競爭優勢,確保成本達到行業先進水平。努力建設節約型企業,真正把萊鋼從追求企業規模和市場份額的迅速擴張,轉變為追求持續投資資本的改善,不斷創造高額價值的卓越企業。
第三,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技興企戰略。要堅持自主研發和引進開發並舉,盡快形成適應萊鋼快速發展的研發平台,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實現工藝升級、技術升級、產品升級和服務升級。積極引進和推廣應用行業先進成熟技術,提高運行效率和質量。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工藝,不斷提高裝備水平,實現設備大型化和產品結構優化升級。抓住萊鋼被列為國家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的機遇,積極推廣應用發展循環經濟的新技術,建立符合循環經濟要求的生態型鋼鐵流程,提高循環經濟的質量和效益。
第四,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國際化戰略。堅持「引進來、走出去」,實施國際化戰略,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金、兩種資源,加快萊鋼發展。充分發揮萊鋼的優勢,積極開展對外經濟技術貿易。把國外的先進技術、管理、資金引進來,把萊鋼的產品、品牌、技術推向世界,提高萊鋼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不斷拓展發展空間。
第五,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人才強企戰略。著眼於萊鋼的長遠發展,加快「三高」人才建設,著力培養高級管理、高級專家、高級技能人才三個團隊,造就政治素質高、專業能力強、忠誠於萊鋼、幹事創業的新型員工隊伍。樹立「人人可成才」的觀念,加大職工培訓力度,提高適應崗位能力和創新能力。
4. 金融危機對日照企業的影響
金融危機 日照鋼鐵的真實圖景 鬧鬧 責任編輯:wang^li 來源:網路來源 時間:2008-12-29 12:49:26 點擊:4 今日評論:0 條 據《21世紀經濟報道》12月27日報道 從日照市區驅車半小時即可到達嵐山區,高速公路的一邊沿海,一邊老遠即可望見日照鋼鐵集團(下稱日照鋼鐵)的高爐和煙囪。整個日照鋼鐵十分緊湊地坐落在海邊極低的丘陵中。 日照鋼鐵與嵐山港區近可相望的距離,於是有了著名的低運費和由此產生的逾10億「相對利潤」。 2003年,杜雙華為日照鋼鐵選址時,避開的國家規劃給山東鋼鐵的奎山,則更靠近石臼港。根據《日照港總體規劃》,日照港包括石臼、嵐山兩個港區,嵐山港區的遠景吞吐能力將更為優秀。在港區的另一方向,日照鋼鐵早已計劃好要建一個自己的鐵礦石碼頭,相應的填海工作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可是目前已經停工,等待重組的結果和重新規劃。 除了碼頭項目,包括日照鋼鐵2008年5月所簽的兩條H型鋼生產線工程設計合同(預計2010年建成投產)在內的規劃,到下半年,都重新進入等待階段。 從某種程度上說,嵐山港區邊上並立兩個千萬噸級鋼鐵生產基地的不可能,決定了重組提出的極大可能。 12月2日,山東鋼鐵集團(下稱山東鋼鐵)聘請的財務審計團隊:高盛亞洲公司、安永華明會計事務所、方達律師事務所、英國富而德律師事務所,一起進駐日照鋼鐵。 與11月5日雙方所舉行的重組意向書簽字儀式不同,杜雙華出席了事務所顧問合作的簽約儀式。 這是自從山東鋼鐵集團與日照鋼鐵簽署重組協議以來,日照鋼鐵方面首次公開表態:「將響應國家產業政策,積極配合山東省鋼鐵工業布局調整,有力推進山東鋼鐵重組規劃實施。」 此期間,11月10日,日照鋼鐵啟動裁員;11月15日,業界出現傳言:日照鋼鐵並不願被重組,但在有關方面使出「斷貸」狠招致使資金鏈斷裂的情況下,杜雙華被迫就範。 但此時,市場對日照鋼鐵被銀行「斷貸」和大規模裁員的疑雲尚未散去。日照鋼鐵經歷了什麼樣的市場起伏?「斷貸」是真是假?大手筆裁員的真實意圖是什麼? 虧損季 2008年上半年鋼鐵企業們所遇到的瘋狂行情,使日照鋼鐵銷售收入達到237億元,利潤總額57億元,幾乎已完成2007年全年的業績,同時,也沒少囤積鐵礦石。 經銷商囤貨追漲的策略和鋼企提價的屢屢得手互相推動,使鋼市出現樂觀預期。當下游需求的萎縮終於在7月中旬以鋼價下跌的形式在市場上表現出來時,3個月內,MySpic國內鋼材價格綜合指數從7月初的216跌到10月初的133,跌幅深達38%,完全抹去了上半年30%的漲幅。 9月29日,河北鋼鐵、首鋼、濟鋼、萊鋼、安鋼等達成減產20%的「共識」。但日照鋼鐵選擇了加緊生產。 11月初,記者在日照鋼鐵廠區看到,高爐和流水線都開足馬力,整個生產井然有序。每車載著兩卷帶鋼產品的平板車,五、六輛一隊,不時地駛出廠區,前往不遠處的嵐山港,准備下水運輸。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除了6、7月限電,日照鋼鐵的生產規模一直比較穩定,月均70萬-80萬噸,眼下,正在全力消耗前期囤積的鐵礦石。 其時,日照鋼鐵的堆料場上還有超過150萬噸的鐵礦石,在嵐山港堆放著近100萬噸鐵礦石,日照港幾十萬噸。 消耗這些礦石的同時,新的礦石亦在繼續買進。日照鋼鐵暫緩了執行前期買入鐵礦石所使用的長協價,轉而在現貨市場上購入印度礦。隨著鋼價近40%的下跌和海運費超過90%的暴挫,鐵礦石現貨市場價格也一路走低,乃至低於長協價。這一時間節點上,哪一家鋼企先消耗掉鐵礦石庫存,哪一家更有優勢。 根據海關統計,11月,印度礦綜合到岸價為80.71美元/噸,與巴西礦、澳礦為代表的長協礦的差價最高達到70.3美元/噸。 「日照鋼鐵的反應非常快」,知情人告訴記者,而且調頭很敏捷,「不像一些鋼企,即使發現了印度礦有優勢,從長協礦轉過來也要走一段程序」。 開足馬力生產的同時,日照鋼鐵的銷售也在強力推進。9月底,日照鋼鐵就對經銷商推出了回補政策,盡管這個在中國鋼市上屢次被拾起的工具接下來也被所有的鋼企用,但是日照鋼鐵的返利度使它在經銷商中口碑不錯。 一位上海經銷商告訴記者,對經銷商來說,日照鋼鐵是個好上游,「從不拖貨」,「下半年為下游的考慮還是比較多的」,而其它鋼企,乃至同為民營企業的沙鋼,「做不到這樣」。 據該經銷商反映,11月起,「市場上日照鋼鐵的貨較多,跑貨量放大。」 出口方面,日照鋼鐵9月的出口量較低,之後每月呈15%~20%的增長。 12月22日,一位日照鋼鐵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前期長協價加高海運費買入的鐵礦石全部用完了,現在用印度礦生產,已可以盈利。而日照鋼鐵已在泰國擁有了一個自己的礦,「第一批船已從泰國發過來」。 11月初,鋼價經歷了微幅反彈,MySpic國內鋼材價格綜合指數從11月初的128上漲到月底的134,漲幅4%,然後盤整至今。 盡管從10月起,日照鋼鐵月均虧損3億元左右,通過生死時速式的生產和銷售,強力周轉之下, 已是第一批站在更安全的跑道上的車手。 「一旦搞了鋼企,就是坐上一輛戰車,永遠都不能停」,一位國有鋼企的管理者這樣向記者描述他對日照鋼鐵策略的理解:「遇到高速路上缺了個口,閉著眼睛也要加大油門往前沖,沖不過去就掉到橋底下去了。」 「保守戰略、龜縮戰術」 事實上,11月3日,一封杜雙華致日照鋼鐵和京華創新集團管理層的信,點出了杜雙華在虧損季的新意圖——務必實施「保守戰略、龜縮戰術」,實現「剩者為王」。 同時,這封信對裁員計劃做了詳細指示。日照鋼鐵裁員將按兩步進行:第一步,裁掉過量的儲備人員;第二步,通過合並崗位、提高效率、加班加點進一步精簡人員。 杜雙華在信中強調,裁員的目的在於「保留一支精明強乾的隊伍,構建一套高效靈活的機制,塑造一種風清氣正的氛圍,保證企業在未來的市場低谷時期立於不敗之地」,「通過瘦身來徹底改革兩大集團的經營模式和組織構架,使企業存活下去」。 外界把日照鋼鐵的裁員舉措與其對抗山東鋼鐵重組、經營困難聯系起來看。然而在杜雙華的信中,強調的是,一定要充分理解「瘦身」與「減產」的差別,裁員與減產這兩者沒有必然的聯系,「我們是要通過瘦身來徹底改革兩大集團的經營模式和組織架構」,而且「現在我們的形勢相比其他企業要稍好一點」。 根據記者調查,「斷貸」也並非傳言中的令出政府。一位內部知情人士透露,事實上,杜雙華正在主動償還部分高息貸款和短期貸款。目前,京華創新集團的貸款基本還清,日照鋼鐵償還了部分高息貸款。 「還貸的原因,一方面在於經營所需資金減少,另一方面是公司努力降低財務費用的手段之一,實現現金為王,爭取一切可爭取的利潤。」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按照這封信的意思,對於杜雙華手下的執行者們來說,「裁員」和「斷貸」均作為日照鋼鐵和京華創新集團保守戰略、龜縮戰術中的一步棋。 根據杜雙華的計劃,保守戰略的第一階段是「瘦身」,第二階段是「龜縮」,第三階段是「冬眠」。 這三種戰術根據各個分公司的實際情況和市場形勢決定,例如,「京華集團大部分都要盡快瘦身、進入龜縮狀態,而吉林(京華)則要提前進入冬眠,唐山(京華)因為要給廣州(京華)和萊蕪(京華)提供保障,所以現在瘦身也要從緩」。 消息人士透露,11月28日至30日,杜雙華召集日照鋼鐵管理層開了一個內部會議。會上,杜雙華再次強調了公司今後務必執行保守戰略,並要求每個人上台談談各自的學習體會和對經濟危機的認識。 有趣的是,2008年11月和12月,杜雙華通過其持有85%股權的Happy Sino International Limited兩次增持香港上市公司開源控股(01215.HK)股權,已成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根據港交所可查的資料,開源控股年初剛剛轉型為熱力供應商。杜雙華此舉目的何在?尚未有答案。 「剩者為王」 根據記者獲得的財務資料,截至10月31日,日照鋼鐵總資產328億元。其中,流動資產164億元,固定資產156億元,長期投資4億元,無形資產及遞延資產4億元。2008年上半年,日照鋼鐵銷售收入237億元,利潤總額57億元;2007年,銷售收入為245億元,利潤總額為58億元。 而胡潤百富榜公開的調查結果,杜雙華的身家為350億元,杜雙華正是憑此躍居民營鋼鐵首富之位。據悉,這一結果是以20
採納哦
5. 山東鋼鐵為什麼停牌
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重大資產重組停牌進展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並對其內容的真實、准確和完整承擔個別及連帶責任。
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正在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經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申請,公司股票(股票代碼:
600022,股票簡稱:山東鋼鐵)自2018年3月27日起停牌,
停牌期不超過1個月。公司於2018年3月27日發布《重大資
產重組停牌公告》,並於2018年4月3日、2018年4月12日、
2018年4月19日發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進展公告》(公告編
號:2018-017、2018-018、2018-020)。停牌1個月期滿,根據
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的進展,經公司申請,公司股票自2018年4
月27日起繼續停牌不超過1個月。公司於2018年4月26日發
布了《重大資產重組停牌進展暨繼續停牌公告》,並分別於2018
年5月5日、2018年5月12日發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進展公
告》(公告編號:2018-032、2018-033)。
截至本公告日,公司正積極與相關各方就上述重大資產重組事項進行溝通、論證,並聘請中介機構對相關標的資產進行盡職調查。為保證信息披露公平性,維護廣大投資者利益,避免公司股價異常波動,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等相關規定,公司股票繼續停牌。停牌期間公司將根據重大資產重組的進展情況,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每五個交易日發布一次有關事項的進展情況。
6. 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重大紀實
山鋼高管換班2013-03-15
導報訊(記者 寧佳彥)山東鋼鐵(600022,股吧)集團高管人事調整,悄然落幕。經濟導報記者獨家獲悉,由於年齡原因,鄒仲琛不再擔任山東鋼鐵集團董事長、黨委副書記;譚慶華不再擔任山東鋼鐵集團副董事長、黨委書記 。
新任山東鋼鐵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任浩,此前曾擔任山東鋼鐵集團總經理、董事、黨委副書記;新任山東鋼鐵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陳啟祥,此前是山東鋼鐵集團董事、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同時也是萊鋼集團的法定代表人;崔聚榮任山東鋼鐵集團副董事長、黨委副書記,此前任山東鋼鐵集團副總經理,是山東鋼鐵集團礦業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在鄒仲琛任內,山東鋼鐵集團迎來了濟南鋼鐵換股吸收合並萊鋼股份的最終完成。對青島鋼鐵和日照鋼鐵的重組還在進行之中,日照鋼鐵精品基地的建設也正等待國家發改委的最後審批。
「高層領導的職務調整已基本到位,現在在進行其他崗位的調整。」山東鋼鐵集團一名內部人員對導報記者表示。
2011年,山東被國家確定為鋼鐵產業結構調整試點省份,也是全國惟一的一個。其主要內容包括淘汰壓縮落後產能、加快兼並重組、建設日照鋼鐵精品基地等。山東鋼鐵集團是推動試點省建設的重要載體,山東鋼鐵(600022)的正式亮相,被認為是山東大鋼鐵建設、鋼鐵產業結構調整試點的標志性環節。
伴隨著新的領導班子確立,新任董事長任浩在致辭中提到,山東鋼鐵集團將緊緊抓住國家鋼鐵產業結構調整試點的重大歷史性機遇,全力推進「突出沿海、優化內陸,精品與規模並重」的發展戰略。
7. 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山鋼集團
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600022(山東鋼鐵)
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山鋼集團
或者說山東鋼鐵集團
也有說
山東鋼鐵
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濟南鋼鐵集團
萊蕪鋼鐵集團
等等都是山東鋼鐵集團
下屬(全資)公司
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是由
濟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萊蕪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金嶺礦業等出資組建的(出資人都是山東鋼鐵的成員公司)
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是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
通過濟南鋼鐵萊蕪鋼鐵等公司
控股
跟
其他上市公司比起來還是有點復雜
讓人不好理解
8. 600102萊鋼股份
1。估計最早2個月以後復牌(11月20日以後)。
2。上一次重組了3個半月,如果這次也像上次那樣要煎熬到12月24日。
3。只要在重組期間大盤穩定或上漲的話,應該說就沒什麼風險。
4。如果重組計劃成功,大盤還在3100點以上的話,就會有驚喜出現。
5。耐心等吧,也只能這樣了。
按照最新評估結果,山鋼要一次性買斷日鋼凈資產,必須支付約80億元至100億元現金。而截至三季度,濟南鋼鐵和萊鋼股份貨幣資金總和僅為14億元。
盡管融資將為山鋼解決一部分燃眉之急,但依然無法湊齊一次性買斷日鋼所需的資金。10月中旬,山鋼與東方匯理銀行、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及中國農業銀行等國內外金融機構組成的銀團在濟南簽訂3.05億美元貸款協議。
除了收購日鋼所需資金,山鋼日照鋼鐵精品基地建設、收編青島鋼鐵、濟南鋼鐵吸收合並萊鋼股份實現整體上市,也需要大量資金。而整體上市所需資金似乎更加緊迫——目前,濟南鋼鐵和萊鋼股份已停牌。
在日照鋼鐵精品基地短期內很難獲得國家批准、山鋼又缺乏收購實力的情況下,山鋼不得不暫停收購日鋼。
根據報道,http://business.sohu.com/20101019/n276038142.shtml,濟鋼吸收合並萊鋼最終限定時間為2010年11月底。
一次性收購日照鋼鐵67%的股份山鋼集團需要支付162億元-188億元,而這僅是山鋼未來收購投資的其中一部分,另建設日照鋼鐵精品基地、完成濟南鋼鐵(600022.SH)與萊鋼股份(600102.SH)兩大上市公司的重組,以及收編青鋼集團都需要巨額資金。
濟鋼吸收合並萊鋼最終限定時間為2010年11月底。該股的走勢形態來看。從7月5日開始一直橫盤震盪到最近2天出現放量向上突破半年線,後市可能會形成向上突破行情,結合當前股市走勢,如果重組成功的話會漲,如果一直漲停你就一直拿著,如果漲停開了就建議你賣了。 農業版會走翹,推薦中糧屯河。
9. 蘇拉山區吸引山東鋼鐵集團投資建鋼鐵廠的條件
在中國投資的支持下,位於東南亞的幾個大型鋼鐵項目即將完工,這將極大地促進該地區的鋼鐵生產能力。
東南亞鋼鐵協會(SEAISI)的統計數據顯示,計劃未來十年內在東南亞投入生產的5990萬噸主要碳鋼產能中,有3940萬噸將來自中國主導的項目。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國家的鋼鐵產量在2019年達到4530萬噸,同比增長5.70%。
菲律賓:1800萬噸
未來十年,東南亞國家最大的計劃產能將來自菲律賓,每年將增加1800萬噸的供應量。
菲律賓作為長鋼生產國已經建立了良好的地位,主要是通過重新軋制方坯,但它沒有任何扁鋼生產。兩個由中國領導的新工廠試圖迅速解決這一問題。
根據菲律賓鋼鐵研究所的數據,2019年菲律賓進口了338萬噸扁鋼,產量為零噸。
中國的攀華集團(Panhua Group)將在菲律賓東方的Misamis省建造一座綜合工廠。它將分三個階段生產鋼坯,鍍鋅卷和彩塗卷,總產能為1000萬噸。
該工廠的工作於2019年開始,攀瓦市的預計啟動日期為2022年。一位菲律賓貿易商告表示,該工廠的工作將在2020年初繼續進行,但是自Covid-19大流行以來,有關該項目的新信息一直很少。
菲律賓新增的800萬噸年產能將來自中國鋼鐵生產商HBIS與菲律賓最大的現有鋼鐵生產商SteelAsia的合資項目,該項目將在八打雁省建造。
工廠的建設將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將於2023年開始,年產450萬噸,而第二階段將於2026年開始,年產350萬噸。
HBIS-SteelAsia子公司還將專注於扁鋼,熱軋卷產量將被指定為最初的450萬噸的全部產能。
馬來西亞:1,130萬噸
迄今為止,馬來西亞最大的擬建新機組是中國文安鋼鐵公司的一個大型項目,該項目計劃在砂拉越省建造。
該綜合工廠的年產能為1000萬噸,建成後將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鋼鐵生產商。
但是,由於該項目對馬來西亞產能過剩的嚴重擔憂,該項目遭到了馬來西亞鋼鐵工業聯合會和馬來西亞鋼鐵協會的公開反對。這些團體甚至在2月聯手呼籲立即凍結所有新的長材和扁平鋼廠的許可證。
協會在2月份表示,他們擔心文安大型鋼廠會導致熱軋卷價格暴跌,可用廢鋼庫存減少到一定水平,以至於需要大量廢鋼進口以滿足需求。
SEAISI強調的第二項馬來西亞擬議投資是擴大生產商Eastern Steel的產能,該公司歸中國東港集團所有,位於登嘉樓。
該公司表示,Eastern Steel目前一個高爐(BF)的產能為70萬噸/年,但三年內將再增加130萬噸的產能。
緬甸:4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