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手機上貸款,沒有經過他人同意,而私自用他人身份證號來貸款犯法嗎
是的。構成盜竊罪。以秘密竊取的方式,佔有他人財物。這里用他人名義貸款雖然不是直接佔有他人財物,但是其盜取的是他人的債權,其後果是使他人承擔債務,符合盜竊罪的構成要件。
⑵ 如何認定貸款詐騙罪中的非法佔有目的
貸款詐騙罪,是指借款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行為。
「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是構成貸款詐騙罪的前提,是區分罪與非罪的關鍵。 行為人的非法佔有目的,較之於詐騙手段本身,因沒有明確、具體的判定標准,而成為此類案件審理認定中的難點。對以欺騙手段取得貸款已經歸還的,因歸還貸款行為本身已能說明行為人不具有非法佔有貸款的目的,因而不能認定行為人構成貸款詐騙罪;對以欺騙手段取得貸款後有能力歸還而拒不歸還的,因拒不歸還行為本身足以證明行為人具有非法佔有貸款的目的,應認定行為人構成貸款詐騙罪。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的《全國法院審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中,在總結司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金融詐騙犯罪中非法佔有目的的認定,提出了明確的意見:「對於行為人通過詐騙的方法非法獲取資金,造成數額較大不能歸還,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1)明知沒有歸還能力而大量騙取資金的;(2)非法獲取資金後逃跑的;(3)肆意揮霍騙取資金的;(4)使用騙取的資金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5)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以逃避返還資金的;(6)隱匿、銷毀賬目,或者搞假破產、假倒閉,以逃避返還資金的;(7)其他非法佔有資金、拒不返還的行為。」同時強調,「在處理具體案件時,對於有證據證明行為人不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不能單純以財產不能歸還就按金融詐騙罪處罰」。
⑶ 非法佔有金融貸款
法律分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是構成貸款詐騙罪的前提,是區分罪與非罪的關鍵。 行為人的非法佔有目的,較之於詐騙手段本身,因沒有明確、具體的判定標准,而成為此類案件審理認定中的難點。對以欺騙手段取得貸款已經歸還的,因歸還貸款行為本身已能說明行為人不具有非法佔有貸款的目的,因而不能認定行為人構成貸款詐騙罪;對以欺騙手段取得貸款後有能力歸還而拒不歸還的,因拒不歸還行為本身足以證明行為人具有非法佔有貸款的目的,應認定行為人構成貸款詐騙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九十三條 貸款詐騙罪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的;
(二)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的;
(三)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的;
(四)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或者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詐騙貸款的。
⑷ 將他人代為轉付的貸款占為己有,是否構成非法侵佔罪
將他人代為轉付的貸款據為己有是構成非法侵佔罪,而且也違道德。
⑸ 利用別人身份信息在網上貸款是不是犯罪
利用別人身份信息貸款不是詐騙罪,如果目的是非法佔有貸款,並且情節嚴重的會構成貸款詐騙罪,一般判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的;
(二)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的;
(三)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的;
(四)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或者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詐騙貸款的。
⑹ 貸款給別人用還不上算非法佔有目的嗎
依據用途而確定:
根據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條的規定,構成貸款詐騙罪必須以非法佔有為目的。
在司法實踐中,對於雖然採取欺騙手段和使用欺詐方法取得貸款,但行為人將貸款主要用於生產、經營活動,確因生產經營不善導致貸款不能歸還的,不能認定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
⑺ 多次以別人名義在民間借貸占為己有違法嗎
當然是構成違法。以別人名義進行民間借貸,然後據為己有,其行為已經符合虛構事實、隱瞞真相,屬於詐騙行為,是否構成犯罪,要看所獲金額大小。同時,即使不構成詐騙,非法佔用他人名義的借款,也構成非法侵佔,數額不大的,屬於一般的民事非法侵佔;數額巨大的,依然是可以構成犯罪。
⑻ 用他人身份證網貸構成什麼罪
如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冒用他人信息貸款的,可能涉嫌貸款詐騙罪。需要結合全案情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盜用他人身份證貸款的,是屬於侵犯公民姓名權的民事行為,如果情節嚴重的,是有可能坐牢的。
一、用別人身份證可以申請網貸嗎?
在眾多貸款中,網貸是比較容易申請的,這類貸款一般是不需要提供復雜的資料,只要有身份就能辦理。但並不是用任何人的身份證都能辦網貸,最起碼一點是必須要申請人本人的身份證,所以是不能用別人身份證網貸的。
因為網貸在審核時會讓進行人臉認證來確認是本人借款,借款人不但要提供有效身份證,還需要進行刷臉,按照提示完成點頭、張嘴、搖頭等一系列活體認證,然後再對比身份證上的照片看是否是同一人。
如果是用別人的身份證貸款,除非是雙胞胎有一張一模一樣的臉,否則是很難通過人臉認證的。就算僥幸通過人臉認證,在銀行卡驗證環節也是過不了的,要知道銀行卡、身份證必須要是同一個人辦理的才行。
法律依據:《刑法》193條
【貸款詐騙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的;
(二)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的;
(三)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的;
(四)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或者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詐騙貸款的。
⑼ 誘騙他人貸款有什麼罪
行為人採取欺騙手段使他人為其提供擔保(如抵押),從而騙取金融機構貸款的,應認定為對擔保人的(合同)詐騙罪(對象為財產性利益)與對金融機構的貸款詐騙罪(對象為貸款),宜實行數罪並罰。一方面,行為人欺騙他人使之為自己提供擔保,意味著使他人處分了財產性利益,自己取得了財產性利益,故成立(合同)詐騙罪。另一方面,行為人以欺騙手段取得了金融機構的貸款,無疑成立貸款詐騙罪。倘若僅認定對擔保人的(合同)詐騙罪,就沒有評價其對貸款的詐騙。即使金融機構最終通過實現抵押權等方式挽回了損失,也不能否認其貸款被行為人騙取;正是因為行為人的欺騙行為造成了金融機構的貸款損失,金融機構才通過實現抵押權等方式挽回損失。倘若僅認定對金融機構的貸款詐騙罪,就沒有評價其對擔保人的詐騙(事實上,在許多案件中,擔保人成為最終受損失的人)。此外,僅認定為一罪的觀點,違背了財產犯罪中的素材同一性的基本要求(行為人取得的財產與被害人損失的財產必須具有同一性)。
假借他人名義貸款並佔有貸款,使他人成為貸款人的,成立貸款詐騙罪。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利用其管理信貸的職務便利,以假冒他人名義或者虛構姓名等方式騙取本金融機構貸款歸個人佔有的,宜認定為貪污罪或者職務侵佔罪。一般公民與金融機構負責貸款的全部人員串通,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獲取貸款的,不成立貸款詐騙罪,應認定為貪污、職務侵佔等罪的共犯。一般公民與金融機構的貸款最終決定者串通,雖然可能欺騙了信貸員與部門審核人員,但作出處分行為的人並沒有陷入認識錯誤,故一般公民不成立貸款詐騙罪,應視有無非法佔有目的與行為性質,認定為貪污、職務侵佔、違規發放貸款等罪的共犯。一般公民與金融機構的信貸員或者部門審核人員串通,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共同欺騙分管領導等具有處分決定權的人員,使後者產生認識錯誤並核准貸款的,同時觸犯了貪污罪(或職務侵佔罪)與貸款詐騙罪,應以想像競合犯處理。行為人為了騙取貸款,所實施的欺騙行為超出了刑法第193條所規定的行為范圍,與貸款詐騙的目的行為不具有類型性的牽連關系的,應實行數罪並罰。例如,為了騙取貸款而虛報注冊資本取得公司登記的,應當實行數罪並罰。
一、欺騙方法是指:
(1)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的;
(2)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的;
(3)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的;
(4)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或者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的;使用虛假證明,將犯罪所得贓物作為自己的所有物向金融機構作抵押從而取得貸款的,屬於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騙取貸款;
(5)以其他方法詐騙貸款的。
二、貸款詐騙罪的認定,對於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認定為具有非法佔有目的:
(1)假冒他人名義貸款的;
(2)貸款後攜款潛逃的;
(3)未將貸款按貸款用途使用,而是用於揮霍致使貸款無法償還的;
(4)改變貸款用途,將貸款用於高風險的經濟活動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導致無法償還貸款的;
(5)為謀取不正當利益,改變貸款用途,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致使無法償還貸款的;
(6)使用貸款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
(7)隱匿貸款去向,貸款到期後拒不償還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相關規定:第一百九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的;
(二)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的;
(三)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的;
(四)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或者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詐騙貸款的。
⑽ 網貸說非法佔有是怎麼回事
法律分析:
會被起訴處理的,自己沒有辦法在違法記錄撤銷前貸款。如果是惡意拖欠的,有可能構成犯罪。如果是因特殊原因短期無法償還最好採取以下措施:一定要告知借款單位,申請延期。之後與借款人商議延期所欲需要支付的違約金,一般都是按照日息或者固定數目作為違約賠償。這樣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經濟糾紛以及信用方面的不良記錄。但如果是出現無法償還,借款單位一般會採取以下措施:
1、電話溝通當事人,找到可以解決的方案,建議你可以和借款單位協商處理比較好。
2、借款人溝通未果,或者當事人拒絕溝通,一般告知其家人或者朋友,協助你換款或者找到當事人進行溝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進行信用卡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使用偽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廢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惡意透支的。
前款所稱惡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並且經發卡銀行催收後仍不歸還的行為。
衍生問題:
網路貸款不還有什麼影響
1.承擔高額逾期費用。
對於逾期費用,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規定,收費標准也各不相同,有的叫滯納金,有的叫逾期管理費,總之這筆費用收費都比較高,會在無形中增加借款人的還款壓力。
2.承受平台高壓式的催收。
借款人在嚴重逾期後,借款平台會不斷打電話給借款者本人及其親朋好友,迫使其還款。如果借款人的家人是善良的,經常被逼債內心會受到大大的譴責,生活會蒙上陰影。借款者本人還要承受來自各方的輿論壓力,心裡素質較差的人可能會崩潰。
3.信用產生污點
有的借款平台暫未接入央行徵信,但並不代表永不接入。當前蜜蜂數據等第三方徵信平台也能查到借款人的徵信情況,如果徵信花了,在小貸公司申請貸款通過率會大大降低,且在正規金融機構也無法貸款。
4.可能會面臨牢獄之災
雖說小貸公司利息高,但依然受到法律的保護。對於催收無效的借款人,借款平台也會走法律程序來收取回款。一旦法院法院判決借款平台勝訴,那麼借款人除了要還清本息,還要額外支付雙方訴訟費和巨額罰息,更有甚者會被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