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平台 > 手機里全是貸款APP的人

手機里全是貸款APP的人

發布時間:2022-11-30 01:37:32

1. 最近手機老是收到貸款信息,我從來沒有貸款,是不是信息被別人冒用貸款了,怎麼辦

有可能是你的手機號碼,或者你的身份信息泄露之後,那麼你的那個人信息被一些辦貸款的公司只少了,那麼他們可能會把一些放貸的信息發給你看,你是否有這方面的需求,很多現在信息泄露的現象有特別多的。尤其是現在信息高速發達的一個社會,你可能把你的身份信息在某一個網站上注冊過,那麼你的信息就有可能被很多人知曉了,所以說有些事情還是要多去自己注意減少的,在網站進少的暴露你的個人信息。

2. 你怎麼看待各種App都在放貸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打開各種各樣的手機軟體,並且在使用各種類型的手機軟體的時候,也會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問題。就是很多的APP他們在使用的過程中,都會發現有類似於像借貸這樣的項目。所以也是讓很多網友們感覺到特別的好奇,為什麼這些品牌或者是一些APP他們在自己的主營業務的同時還會去做一些其他的邊緣業務。


賺取一定的利息錢

所以針對於這種情況,一些網友們也是感覺到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去珍惜自己的信用,不要到處借款。另外像這些平台他們在進行這種放貸的過程中,其實也是想利用這些消費者或者是用戶他們的閑散資金進行貸款的話,也可以作為自己去增加利息或者是用來進行其他的一些增值業務,能夠讓自己的APP有多餘的渠道去賺取一定的利息錢。

3. 手機上的那些貸款APP靠譜嗎

現在手機上的貸款App可謂是百花齊放,如何挑選一個靠譜的貸款App成為了急用,錢人士的大難題!那麼手機上的貸款App究竟靠譜嗎?作為一個使用過貸款App的用戶我來幫你解答一下。

一、銀行標牌

首要的判斷標准就是手機上的貸款,App是否有銀行持牌的標志。有些手機上的貸款App是國家認證的銀行官方的貸款App是比較值得認可的,但一定要注意下載App的名稱,核對是否是正版的官方App。因為有許多不法分子會利用法律的空缺,對國有銀行的名字進行稍許的修改,我們可能不注意就會看錯下載錯App,會影響我們的貸款情況。建議提前去銀行的線下網點咨詢好再去網上的貸款App進行借貸。

盡量避免網貸,畢竟利息很高,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

4. 都說過度借貸不好,為什麼現在所有的APP都開通了貸款業務

有需求就有市場!要知道這些貸款業務也是生意啊!但大家有一個現象發現冒?為什麼需要貸款的都是年青人?中年人都很少?這與他們平時的生活習慣相關啊!現在的年輕人他們賺錢不多,吃要吃好的,穿要穿好的,賺的錢連基本的生活費都不夠,還要買車,如果家裡條件好還可以找家裡要,家裡條件不好的就只有借了,而找同學同事借大家彼此彼此手上都不寬裕,就只有打信用卡與某唄、借唄的主意了,而還不起什麼辦?分期啊!這就給了這些卡啊唄啊有利可圖,當然我並不反對這些卡啊唄啊,其實我自己也在用,但我決不給錢它用,我自己非常小心到了還款日前兩天我一定全額還上,平時消費量入為出,我還是非常喜歡這些卡啊唄啊的,我去年因心臟病住院就是先用它們對付住院費的,避免找私人借錢,但我出院後,就會按款的先後順序還錢,決不分期[呲牙]所以有些事要看到事情的兩個方面,這些卡啊唄啊要賺你的錢我也可以用它下蛋啊[呲牙]我現在把我的親身經歷說給年青人聽,你們也可以學我呀不要做負翁,不要年紀輕輕就被這些卡啊唄啊綁住了手腳,所謂無債一身輕,我相信你也可以的,你說呢?

現在實體經濟不景氣回報率低,可是金融很掙錢啊,銀行很低的利息都能掙到錢,更何況網貸等等呢,他們的利息大部分都在百分之二十四以上,所以這個行業很掙錢。

周鴻禕曾經說過,不掙網貸, 游戲 等庸俗的錢,可是呢?還不是自己打臉,可是打臉又能怎麼樣,至少得著實惠了。

錘子 科技 老闆,羅永浩也說自己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現在,不管是自己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還是掙庸俗的錢,都是現實中的贏家。。。。。。

這個問題真戳心啊!就好像在問「都說吸煙有害 健康 ,為什麼滿大街的煙酒店?」

兩個字回答你「逐利」而已。

我曾經在金融行業的不同領域多年,跟銀行、保險、證券、現貨、典當等多家公司打過交道,我發現金融行業才是最揭露醜陋人性的地方。如果你想看透一個人,跟他過過錢,就什麼都看清楚了!當然如果你願意交學費的話!

金融的本質是服務。而且還是差別服務。那真是看人下菜碟。如果你沒有錢,放心,銀行還真不會不理你,銀行只會更加兇狠地壓榨你,賺取高額利潤。

為什麼現在冒出這么多放貸的APP?因為一個企業的墮落正是從放貸開始……發現沒,中國的各大行業的頭部企業、壟斷企業的發展路徑都驚人的一致:

當完成第一桶金的積累,不管他是以什麼起家的,海爾、小米、新浪、網路、阿里、騰訊、京東、美團、攜程、滴滴、順豐、甚至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不管是做電器的還是賣手機的、做電商的還是做快遞的、做社交平台的還是做門戶網站的……

無一例外、他們都跟資本聯合到一起放貸去了!

這個不好的榜樣直接帶出來的就是,後面呼啦啦幾千家網貸公司如過江之鯽紛紛上場搶蛋糕,連第一桶金都沒有也沒關系,資本出錢!圈出借人啊!搞P2P啊!

還記得你政治老師的課嗎?馬克思在《資本論》里說:

金融服務資本就是吃廣大人民群眾的「人血饅頭」!萬幸的是國家及時出手了!P2P平台全部清退!網貸平台全面規范治理。年初的時候,人民日報點評互聯網金融的巨頭們扎堆賣菜,搞社區團購,搶小商小販的飯碗,就已經點的很直白了:

年初,國家還及時叫停了阿里上市,並就壟斷問題約談了馬雲,這就是明顯的信號!如果這些有錢的大企業從人民身上攫取了大量財富而忘記公德心、普世心,沒有 社會 責任感,不為 社會 進步做貢獻,一味只想著怎麼賺錢更容易,那他離挨收拾也就不遠了!

錢是最好的商品,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你都離不開他,這是最穩當的收益而且收益率還不低,這些公司哪怕擦邊也會干,怎麼罰款也不會把他們全部收益都罰走了啊

總所周知,金融業是暴利行業,但是疫情影響,金融行業不降反增,網路貸款也頻頻出現。現在無論美團APP,網路APP、還是騰訊APP都存在一個貸款的入口。這是為何?

原因有三:

1、收益化:你以為的簡單的一個窗口,一是貸款公司需要付給APP平台的廣告費就成千上萬,第二平台還要收取你的利潤分成,就拿美團舉例,入駐商戶的利潤分成是10%-30%,一個大平台分成這么多,可想而知,一個小平台付給大平台賺取的利潤分成是多少,最後如果貸款口子出事,平台直接下架窗口,和自己撇清關系,支付寶就干過這種事,之前有個叫來分期的貸款入口,既把錢賺了,也沒啥影響。

2、規模化:銀行貸款需要5萬起,那麼低於五萬又嫌麻煩的這部分人群想要短期周轉怎麼辦?

金融貸款業你有沒有發現始終沒有一個成形的公司,沒有形成規模化的經營,所以一些小的貸款公司就開始針對低於5萬這群人打起了主意。一是國家對互聯網金融的打壓,二是互聯網金融純在諸多弊端和套路。然而一些小的企業或者公司,他要想在各大銀行面前搶出業績,那就只有找棵大樹,正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各大行業APP都頻繁出現貸款入口。

3、掛羊頭賣狗肉,為什麼這么說呢,就拿平安普惠舉例,相信很多人都以為平安普惠是屬於平安銀行旗下,其實不然,他就是一個最直接的例子,如果你在平安普惠做了一筆貸款,打出徵信來仔細一看,債權人居然不是平安普惠或平安銀行,而是某某地方銀行,都知道貸款是暴利,而且有些公司又不想自己出錢、承擔著風險,所以來了一招借屍還魂,用別人的錢放貸賺錢。

這個最賺錢,建議你讀資本論

自由選擇!

理性消費,正確理財,愉快生活。

借貸過度肯定不好嘍,什麼事情都有個度,過度肯定不行,就算是天天要吃飯,吃飽就行,過度吃撐了也會掛球。

現在有點知名度的APP軟體都開通貸款業務,既然開通了就是合法的,正規的,它們是為了有需求的人開通的,有需求的人看到就會去選擇借貸,跟平台互利互惠,雙方都是自由選擇,沒有強迫所有人都去貸,也不強迫沒有需求的人去貸。

就像是賣買東西,商家把東西擺出銷售,有需求你就買,沒需求看看就好了,自由選擇,沒什麼毛病。

再說了,那些APP開發出來就是為了賺錢,不然不可能白乾,一方面是靠投放廣告創收,一方面是靠開辦貸款業務吃利息獲利,正規合法,中規中矩。

其次就是,那些APP軟體雖然開辦貸款業務又不防礙正常體驗,功能可以正常使用,不必大驚小怪。

掙錢啊!銀行也需要掙錢啊。

過度接待對於個人來說是不好的,但是對於商家來說有利可圖。

對於個人來說,如果有足夠的消費能力,使用信用卡或者其他貸,目的是為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或者偶爾周轉不靈的時候應急,這個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這是優秀的理財觀念的具體實踐。

但是假如你沒有相應的消費能力,借錢之後沒的還,那麼你就要承擔巨額的利息,按照信用卡的說法,日復利萬分之五,那麼365天的年利率要達到18%,這是什麼概念,股神巴菲特的回報率大概20%,你沒有人家掙錢的能力,花錢倒是杠杠的。

如果幡然醒悟,無非就是買個教訓,但你若執迷不悟,拆東牆補西牆強行消費,那麼更多10%以上的利息在等你,債滾債,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

對於商家來說,你借貸肯定是有好處的。首先是增強用戶粘性,你用某寶只能用某唄,習慣了你去某東,就不想開某條了;其次促進消費,你原來覺得錢不夠,但是有人借錢給你,還能分期,於是你本來不買的東西,一上頭買了;再次賺利息,這么好的收益率,股神也只能興嘆啊。

對於個人來說,一定要保持清醒,不要看你能支配多少錢,而是要看你實際擁有多少錢,你的收入多少,你的消費應該低於你的工資。不要亂開借貸,一來不安全,二來一不小心用了,你很可能會忘記按時還,除了利息,說不定還會影響你的徵信。

收入 開支,你的生活才能可持續。

互聯網貸款在近幾年內迅猛發展,盡管P2P平台已經於2020年底出清,但各類依託於金融機構的借貸平台依然眾多,在為公眾提供借貸便利的同時,也增加了消費者的債務負擔,導致過度負債。

截至2020年底,全國人均負債已經達到13萬元,這就是一個過度負債的徵兆。

1)過度負債對 社會 的影響,主要體現為公眾消費降級導致市場失去活力,高利貸和暴力催收引發金融系統和 社會 的不穩定。

2)對個人的影響主要體現為:在債務壓力下,因忙於應付債務負擔而失去創新動力;債務逾期影響到正常生產生活。

總之,過度舉債在任何時候對公眾和 社會 都會產生不利影響,相比於債務負擔過重的人群,人們更願意「無債一身輕」。

1)在傳統的借貸領域,消費者都是直接向持牌金融機構申請貸款,但其手續和門檻相對較高,而互聯網貸款依據其便利性,更具有競爭優勢。

2)互聯網貸款的平均借款利率遠遠高於銀行,即便其可能會存在高不良率及壞賬的可能,但這種高利差能夠覆蓋風險。

3)在流量經濟時代,互聯網平台往往有強大的客戶群體,可以為金融機構提供引流服務。在自己不出資,或者僅需少量出資的情況下(互聯網平台一般只引流,出資機構多為銀行、信託、小貸公司),獲得高額手續費或者傭金。

5. 為什麼我的手機會出現那些貸款軟體廣告。

現在的貸款廣告是無孔不入,瀏覽器里都有貸款的插件,手機安裝的軟體里很多帶有貸款的廣告插件,畢竟能增加收入也無可厚非,不用煩惱,不去理會它也就是了。

6. 男朋友是開公司的 但是我看他手機上都是貸款軟體

手機上都是貸款的軟體應該是公司資金鏈出了問題,在貸款的軟體中貸款做為周轉資金使用,這樣的做法會存在非常大的還款風險。

7. 手機老是收到貸款軟體發來的貸款簡訊怎麼辦

手機收到其他無聊簡訊,很有可能是個人信息泄露。
建議電話咨詢移動公司客服,或手機設置騷擾攔截信息電話。

8. 手機里的App,99%都可以借錢,APP搶著放貸該警惕背後的哪些風險

一、手機里的App,99%都可以借錢,APP搶著放貸該警惕貸款的金額是不是真的可以全額發放到自己手上。

手機軟體當中的很多App其實都不是特別正規的貸款平台,有可能他們就是小型的放貸公司,這其實是很不安全的因素,並且你不知道他們的還款方式是怎樣,如果他們的還款方式是你次月都必須還款,那麼其實你根本就可能還不上來。這樣就會逐漸增加你的利率和貸款本金,慢慢地你的貸款金額就會越來越大,越來越還不上,造成惡性循環的結果。

9. 男朋友是開公司的 但是我看他手機里下載了好多貸款軟體

你男朋友是開公司的,但是在他的手機裡面下載了很多貸款軟體,完全是因為開公司也需要資金周轉,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她只能通過這種渠道來籌措資金款項

10. 有些人手機里裝很多銀行的App,這是為什麼呢

現在是網路時代,手機里安裝很多銀行的App,這是很有必要的。

每個人都會有幾張銀行卡,尤其上班族更是這樣了,一般都會有一張工資卡,還貸款的卡,還有取公積金的卡,弄不好還有好多其他的卡,我本人就有四五張卡,當然還有兩張信用卡,這樣一算我在用的銀行卡就有六七張之多,但是我覺得很正常啊。如果你是上班族,如果換工作就要換一張銀行卡,這樣持續下去就會幾家銀行的銀行卡。

每家銀行都有它必須存在的理由。我也試著想把它們歸攏一下,但是實在是難辦。這些裡面看似可有可無的銀行就是農商行了吧,但是刨除存款這一塊,還有一個原因是它就在我家樓下,存取款特別方便,所以就留下嘍。

當然還有一點就是,“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為了規避風險,每家銀行的存款最好不要超過50萬哦!

閱讀全文

與手機里全是貸款APP的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貸款買房為什麼銀行讓去擔保公司 瀏覽:336
支付寶流水貸款流水 瀏覽:329
公積金還商業貸款的資料 瀏覽:254
父母沒錢如何買房貸款 瀏覽:95
在供車抵押貸款嗎 瀏覽:175
洋河分公司經理在洋河鎮貸款 瀏覽:768
領克03可以無息貸款嗎 瀏覽:753
農行貸款自己幫我辦信用卡 瀏覽:509
沒資料貸款 瀏覽:584
疫情沖擊下企業擔保貸款影響 瀏覽:751
小額貸款買資料 瀏覽:152
貸款審核期間可以分期賣手機嗎 瀏覽:700
深圳住房貸款擔保公司 瀏覽:805
小額貸款害死了多少人 瀏覽:1
網上貸款用復印件能貸出來嗎 瀏覽:107
網上的小額貸款會去家裡要債嗎債嗎 瀏覽:952
把公寓抵押出去能貸款多少 瀏覽:478
貸款銀行要流水幾個月 瀏覽:524
工作調動公積金貸款還款怎麼辦 瀏覽:191
2020年一個月的小額貸款 瀏覽: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