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謊稱給人貸款然後收取高額利息算不算金融詐騙
當然算詐騙了,而且數額巨大的要判刑,千萬不要干這種事啊,這是犯罪行為。
② 網上高息貸款合法嗎
法律分析:合法,高利貸不受保護,但是不違法。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 第六條 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
③ 網上貸款合法嗎
網上放貸款,如果貸款利率、手續等合法則是合法的。放貸的利率不能超過借款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四倍,超過該范圍的,屬於高利貸;未超過的,則屬於合法范圍內的利息。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條
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五條
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約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是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
以轉貸牟利為目的,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高利轉貸他人,違法所得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④ 網貸逾期屬於詐騙嗎
要看借款人是否是通過詐騙的手段騙取貸款,是否惡意借款不還,如果符合詐騙的條件,則應算作網路詐騙,如果僅僅是網貸逾期並不涉及詐騙。
【拓展資料】
一、網貸,p2p網貸是網路貸款的簡稱,包括個體網路借貸和商業網路借貸。P2P網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台實現的直接借貸。它是互聯網金融行業中的子類。網貸平台數量在2012年在國內迅速增長,迄今比較活躍的有350家左右,而總量截止到2015年4月底已有3054家。
二、2019年9月,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聯合發布《關於加強P2P網貸領域徵信體系建設的通知》,支持在營P2P網貸機構接入徵信系統。
三、互聯網金融本質仍屬於金融,沒有改變金融風險隱蔽性、傳染性、廣泛性和突發性的特點。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是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同時,互聯網金融是新生事物和新興業態,要制定適度寬松的監管政策,為互聯網金融創新留有餘地和空間。
四、通過鼓勵創新和加強監管相互支撐,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互聯網金融監管應遵循「依法監管、適度監管、分類監管、協同監管、創新監管」的原則,科學合理界定各業態的業務邊界及准入條件,落實監管責任,明確風險底線,保護合法經營,堅決打擊違法和違規行為。
五、網路借貸包括個體網路借貸(即P2P網路借貸)和網路小額貸款。個體網路借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台實現的直接借貸。在個體網路借貸平台上發生的直接借貸行為屬於民間借貸范疇,受合同法、民法通則等法律法規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規范。
六、網路小額貸款是指互聯網企業通過其控制的小額貸款公司,利用互聯網向客戶提供的小額貸款。網路小額貸款應遵守現有小額貸款公司監管規定,發揮網路貸款優勢,努力降低客戶融資成本。網路借貸業務由銀監會負責監管。
⑤ 別人騙我貸款屬於詐騙嗎
是屬於詐騙行為,最好及時報警。
把被欺騙的經歷整理清楚,向警方提供詳細的信息,警方會根據你提供的信息介入調查取證。如果警方通過你提供的信息介入調查取證認定你是被詐騙了,而且被詐騙的金額達到最低立案標准了,就會立案偵辦幫你解決追回的。以欺騙的方式被詐騙的就要依靠警方幫你解決追回。
詐騙,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款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詐騙分子的最終目的是騙取錢財,並且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騙走。若是有人向你提出錢財方面的要求,要懂得用理智去分析問題。
對飛來的「橫財」和「好處」,特別是不很熟悉的人所許諾的利益,要深思和調查。要知道,天上是不會掉下餡餅的,克服貪小便宜的心理,最好的防範是三思而後行。
⑥ 網上借貸借了錢,欠了高利貸好多,這屬於詐騙嗎
民間借貸屬於民法范疇當中的合同關系,一方欠錢不還,是違反合同義務的,需要承擔還款責任和違約責任,高利貸也屬於民間借貸的范疇,一般不屬於詐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六條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6)網上高息貸款屬於金融詐騙嗎擴展閱讀:
案例:
最高法:民間借貸年息超36%部分可追回
昨天上午,一中院召開發布會,對2015年9月1日開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進行了解讀。新規中,用年利率24%和36%這兩個數字,重新劃定了民間借貸利率和利息的區間紅線,同時,借款涉及刑事案件,債權人仍有方法維權。
焦點1民間借貸劃兩道紅線分三區間
年利率未超24%屬於「司法保護區」,超過36%部分屬於「無效區」不受保護
【案例】昨天上午,新的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實施後審結的第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在一中院開庭審理,案件中涉及利息保護標準的范圍問題。
2011年,石先生夫婦向王先生借款8萬元,雙方約定的借款年利率為24%,一審法院判決債務人償還借款後,債務人認為利息約定過高並提出上訴。二審法院終審維持了一審判決,認可年利率24%的合理性。
【解讀】
年利率24%算不算高利貸?為何法院認可這個年利率的合理性?
一中院曾在2013年發布調研結果,稱在民間借貸案件中,高利貸現象普遍,且手段、形式隱蔽多樣。調查數據顯示,此類案件約定的年利率從12%到36%不等,甚至出現120%的高額利息,與此同時,出借人要求支付的逾期利率、違約金比例也逐年增加。
而此前的司法實踐中,法院以「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作為保護范圍,對於已經償還的高額利息,借款人主張返還的,法院不予支持。
據新的司法解釋,有了新規定:「借貸雙方約定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以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一中院民三庭庭長錢俊清解讀稱,上述規定為民間借貸利率劃定了兩道界線,設置了三個區間:
第一,對於年利率24%及其以下的民間借貸利息屬於「司法保護區」,法院應當予以保護。
第二,對於年利率超過36%的民間借貸利息,其超出部分屬於「無效區」,法院將對超出部分的約定認定為無效,即便債務人已經償還亦可請求債權人予以返還。
第三,對於當事人約定的年利率為24%到36%之間的部分屬於「自然債務區」,即這部分利息為自然之債,不得經由訴訟程序、國家強制力得以執行。如果債務人已經履行的,債權人亦不得要求返還。
焦點2借款涉及刑案債主仍可追討
涉及非法集資等案件時借款合同仍有效,封堵躲債、賴賬漏洞
【案例】李某經文某介紹並擔保,以年利率20%借給張某10萬元,但此後張某因涉嫌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刑事拘留,並被法院判決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隨後,李某起訴,要求作為保證人的文某支付其未得到清償的本金、利息及逾期利息。法院在審理後認定,兩份借款合同損害了國家的金融管理秩序,涉及犯罪行為,應屬於無效合同,文某與李某之間的保證合同作為借款合同的從合同亦屬無效,故對於李某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解讀】
2013年,一中院曾發布消息稱,5%的民間借貸案件涉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涉眾型經濟犯罪的案件,《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出台之前,法院的審理思路更多地傾向於由於借貸行為涉嫌刑事犯罪,因此借貸合同無效,作為擔保合同的從合同亦無效。
由此,擔保人不用再承擔相應的擔保責任,借款人亦不需要按照約定的利率還款,社會上甚至出現了諸多因為躲債、賴賬而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主張自己涉嫌非法集資犯罪活動的怪現狀。
而在2015年新的司法解釋規定中,借款人涉嫌犯罪或者生效判決認定其有罪,出借人起訴請求擔保人承擔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貸行為涉嫌犯罪或者已經生效的判決認定構成犯罪,當事人提起民事訴訟的,民間借貸合同並不當然無效。相關法院表示,此舉對出借人權益起到了保護作用。
民間借貸年利率區間圖示
「司法保護區」
對於年利率24%及其以下的民間借貸利息屬於「司法保護區」,法院應當予以保護。
「自然債務區」
對於當事人約定的年利率為24%到36%之間的部分屬於「自然債務區」,即這部分利息為自然之債,不得經由訴訟程序、國家強制力得以執行。如果債務人已經履行的,債權人亦不得要求返還。
「無效區」
對於年利率超過36%的民間借貸利息,其超出部分屬於「無效區」,法院將對超出部分的約定認定為無效,即便債務人已經償還亦可請求債權人予以返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