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公司被罰款對法人影響
法律分析: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法人就是公司。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負責人,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公司和法定代表人都可以成為行政處罰的對象。行政處罰的對象是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定授權組織給予行政違法相應制裁的相對人,即實施了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違法行為人。若公司不繳納罰款,作出處罰的部門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對法人代表作為股東的話,履行完出資義務後即對公司的債務不再承擔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十條 法人以其全部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第六十一條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負責人,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權力機構對法定代表人代表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Ⅱ 行政處罰影響銀行貸款嗎
法律分析:有行政處罰的記錄是不會影響到貸款的,一般來說向銀行貸款只要個人徵信記錄沒有什麼問題,有按時償還貸款的能力,貸款人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就不會有什麼問題。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是年滿18周歲且精神健康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Ⅲ 行政處罰吊銷營業執照對法人的影響
法律分析:吊銷營業執照對法人的影響如下:
1、法定代表人三年內不能成立新公司,不能擔任其他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
2、其名下其他公司不能正常報稅,不能參與國有企業招投。
3、企業法人不能上社保,不能貸款和移民。
4、銀行個人信用記錄不良將保持七年,而且要被罰款,個人信用記錄不良將進入徵信系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七條 依法設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記機關發給公司營業執照。公司營業執照簽發日期為公司成立日期。公司營業執照應當載明公司的名稱、住所、注冊資本、經營范圍、法定代表人姓名等事項。公司營業執照記載的事項發生變更的,公司應當依法辦理變更登記,由公司登記機關換發營業執照。
Ⅳ 企業行政處罰影響貸款嗎
法律分析:有行政處罰的記錄是不會影響到貸款的,一般來說向銀行貸款只要個人徵信記錄沒有什麼問題,有按時償還貸款的能力,貸款人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就不會有什麼問題。具有按期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即貸款人具有穩定職業、穩定收入,可以按期償付貸款本息。比如月收入固定結余在1萬元以上,然後月還款低於5000元,就可以認為有能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七十五條 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據本法第五百一十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
Ⅳ 公司行政處罰是否影響法人貸款
估計有影響的。
Ⅵ 行政處罰對企業有什麼影響
行政處罰對企業的影響具體如下:
1、影響企業的投標;
2、影響企業融資貸款;
3、列為重點監督對象,增加各項檢查頻次;
4、影響和政府、集團的商務合作;
5、被商業競爭對手得知利用行政處罰對公司進行攻擊;
6、影響企業辦理資質和政府專項財政補貼。
企業的行政處罰具體有以下幾種:
1、警示。是一種最輕微的處理方式,因為行為人所犯之事未造成嚴重後果,只是輕微犯錯。這種情形一般以口頭或者書面方式以警告,予以警示行為人的違法行為;
2、處以罰金。規定行為人在一定時間內繳納罰金,是行政機關對行為人所犯事後的一種法律制裁。罰款的程度與行為人違法的情節相關聯,罰款都是上交國庫;
3、違法所得上交。對於違法人觸碰行政法規所得的所有非法收入、財產。行政機關有權強行收繳,並上交國庫,並接受法律的制裁;
4、撤銷正常營業行為。行政機關根據違法人的嚴重程度責令停產停業是對行為人的一種法律制裁,會根據法律規定剝奪其生產經營、工作權利的一種行政處罰。
法律依據:《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第三條
企業信息公示應當真實、及時。公示的企業信息涉及國家秘密、國家安全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報請主管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國家安全機關批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公示的企業信息涉及企業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應當報請上級主管部門批准。
Ⅶ 公司被罰款對法人影響
一、正面回答
公司被起訴罰款,自然會影響到法人。法人是公司的負責人,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如果公司違法,被起訴並處以罰款,法人自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公司因違法而降低信用等級,法人自然也降低信用。如果法人被定為失去信用的單位,法人也因此而變為失去信用的人。
二、分析
企業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擔責任外,對法定代表人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超出登記機關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的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後,擅自處理財產的;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時,如果查明企業法人所列的六種情形之一的,除企業法人承擔責任外,還可以對企業法定代表人直接給予罰款的處罰;對需要給予行政處分的,可以向有關部門提出司法建議,由有關部門決定處理;對構成犯罪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依法移送公安、檢察機關。
三、公司法定代表人任職資格?
1、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2、有企業所在地正式戶口或臨時戶口;
3、具有管理企業的能力和有關的專業知識;
4、從事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
5、產生的程序符合國家法律和企業章程的規定;;
6、符合其他有關規定的文件。
Ⅷ 企業的行政處罰對企業有什麼影響
法律分析:行政處罰會被記入企業的信用信息,可能會影響企業在政府采購、工程招投標、國有土地出讓、授予榮譽稱號等工作。在政府采購、工程招投標、國有土地出讓、授予榮譽稱號等工作中,將企業信息作為重要考量因素,對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或者嚴重違法企業名單的企業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
法律依據:《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第六條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其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產生的下列企業信息:(一)注冊登記、備案信息;(二)動產抵押登記信息;(三)股權出質登記信息;(四)行政處罰信息;(五)其他依法應當公示的信息。
前款規定的企業信息應當自產生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予以公示。
Ⅸ 企業有行政處罰會影響企業貸款嗎
法律分析:會,起被工商機關實施處罰的企業,信用可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法律依據:《工商行政管理行政處罰信息公示暫行規定》 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20個工作日內將行政處罰信息通過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進行公示。且信用系統會在以後逐步與公安、稅務、海關、銀行等系統進行聯網資源共享。
Ⅹ 我是法人公司貸款還不上我承擔什麼責任
企業貸款還不上,股東是否承擔責任,首先是要看企業的性質,如果企業是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股東以其出資的份額承擔有限責任;
如果股東已經按股東協議全部出資全部出資到位,那就不需要承擔責任,也就是說公司經營虧損資不抵債股東也沒有清償的義務。
如果股東之前沒有實繳滿出資比例,那就是必須按要求把未出資的金額補充到位,補充到位之後也是不需要承擔債務責任的。
【法律依據】
《公司法》第三條,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