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北伽興投資咨詢有限公司怎麼樣
湖北伽興投資咨詢有限公司是2012-05-23在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嘉魚縣魚岳鎮沙陽大道71號。
湖北伽興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21221594248504M,企業法人何成真,目前企業處於吊銷狀態。
湖北伽興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投資擔保咨詢服務、貸款理財咨詢(不含證券與期貨咨詢)服務。(國家有專項規定的項目經審批後或憑有效許可證方可經營)。
通過愛企查查看湖北伽興投資咨詢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2. 咸寧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化危為機、砥礪奮進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經濟社會實現平穩較快發展。除外需不足帶來出口受阻外,本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經濟增長逆勢攀升。預計生產總值405.1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01.5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5.88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8.14億元,分別增長15.2%、50.1%、21.3%、27.9%。生產總值和地方一般預算收入提前兩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目標任務。
產業結構調整加快。三次產業比重由上年的22.8:42.8:34.4調整為21.5 :43.2:35.3。預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7.39億元,增長27.3%,提前兩年完成「十一五」目標任務;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143.18億元,增長15.7 %。
城鄉面貌明顯改觀。城鎮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達到48.1%。中心城區更加潔、綠、亮、美,淦河綜合治理工程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新農村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化學需氧量減排年度目標任務全面完成,二氧化硫減排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目標任務。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預計農民人均純收入4873元,增長10.5%,提前兩年完成「十一五」目標任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27元,增長9.7%。
回顧過去一年,我們經歷了風雨,見證了彩虹,為開啟新的征程積累了寶貴經驗,為實現新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解放思想,提振信心,開啟了化危機、促發展的動力源泉。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分批組團外出考察學習,再次召開建設鄂南經濟強市座談會,推動全市上下思想大解放、經濟大發展。
在應急謀遠中提振發展信心。市委、市政府見微知著,果斷決策,及時出台了促進工業、房產、金融、縣域經濟穩健發展的33條、19條、16條、25條措施,有效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咸寧人民登高望遠,共識共為,先後推出一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鮮活經驗,得到了中央、省委的充分肯定;科學確立早日建成鄂南經濟強市的戰略目標,繪就了「五城一區」的發展藍圖;成功舉辦中國?咸寧首屆國際溫泉文化旅遊節,達到了「國家水平、世界影響」的目標要求;努力促成職教新城項目在武漢城市圈首批招標中脫穎而出,打造了咸寧跨越發展的人力資源平台;聯手西門子、省聯發投公司共建「兩型」社會示範區,德中同行發展論壇走進了咸寧;積極爭取上級支持,一批大產業、大工程項目納入了全國全省投資目錄,赤壁、嘉魚、咸安擠進了武漢新港建設規劃,通山列為全省脫貧奔小康試點縣,武咸城際鐵路提前21年開工建設,武廣高速鐵路正式通車。咸寧關注度日益提升,黨和國家領導人、國家部委、省委省政府領導多次視察,省內外黨政代表團接踵而至。我們這座城市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極大地激發了全市人民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各縣市區、市直各單位克難奮進,你追我趕,開創了工作新局面。「兩型」社會綜改試驗、秋冬農業開發、投資、交通、國土、計生、統計、老齡等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全省造林綠化、新農村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百鎮千村」工程、交通「廉政陽光工程」等現場會在咸寧召開。各類市場主體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不退縮。外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8.3%、29.5%、22.4%。民營經濟貢獻率提高 1.5個百分點,達到63%。
在機制創新中增添發展活力。「兩型」社會建設綜改試驗有序推進,金融、交通、旅遊、教育、衛生、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建設等領域改革取得實效,改革專項總數僅次於武漢市。開發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進一步理順,武漢經濟開發區、「中國光谷」咸寧「園外園」項目進展順利,廣東工業園、台商工業園開工建設。投融資機制不斷創新,採用「BOT+EPC」方式引進中交集團投資建設咸通高速,江蘇吳江農村商業銀行、美國花旗銀行、黃石銀行落戶咸寧,咸安金源、開發區興銀小額貸款公司成功組建。土地資產經營勢頭良好,實現土地出讓金19.05億元。科學理財機制不斷創新,財稅征管協調有序,預算管理日益完善。其他領域改革加快推進,政府機構改革、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改革全面啟動,司法工作機制改革不斷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順利展開,文化新聞出版機制創新得到加強,農業「小三場」改革有序實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一批老字型大小企業改制重組後煥發生機,19家黨政機關所辦經濟實體脫鉤改制穩步推進。開放合作進一步加強。融入武漢城市圈步伐加快,廳(漢)市(縣)合作成果豐碩,落實項目263個、資金31.76億元。全市招商項目390個,到位資金110.3億元,增長33.9 %。實際利用外資1.12億美元,增長16.5%。咸寧與黑龍江省綏化市締結為友好城市。
(二)擴大內需,調整結構,打造了化危機、促發展的強勁引擎。以內需的擴大拉動經濟增長,以結構的調整推動發展轉型。
項目投資大幅增長。四批爭取新增中央投資項目482個,投資總額32.5億元,到位中央投資8.26億元,佔全省6.6%。施工項目1039個,其中新開工項目815個,分別增長28.4%、45%,其中四個「十大建設工程」涉及77個項目,完成投資203.2億元,占年計劃的108%。紅牛二期建成投產,咸寧核電、蒲圻火電二期、林漿紙一體化項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武咸快速通道、杭瑞高速咸寧段、大廣高速咸寧段、咸通高速、武赤線陶嘉一級公路、赤壁快速通道、市博物館、職教新城、城市飲水工程、天然氣管道等一批重大項目加緊推進。工業和房地產投資分別增長24.3%、56%。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49.10億元,增長51.4%,增幅超歷史、超全省平均水平。
市場消費持續活躍。旅遊業快速崛起。入境遊客716.74萬人次,總收入34.03億元,分別增長27.8%、66.3%。城鄉消費繁榮。城市、農村商品零售額達到111.88億元、54億元,分別增長23.7%、16.4%。商品房銷售額增長58%。「家電下鄉」商品銷售額1.9億元。市場秩序良好,物價水平穩定。
節會效應充分釋放。以節促建、以建促創、以創促變。溫泉谷、碧桂園、楚天瑤池、錦江國際、三江溫泉、通聖太乙、怡景溫泉、山湖溫泉等溫泉賓館、景區開業營運,投資200億元、佔地54.6平方公里的生態旅遊新城初具規模。咸寧的知名度、美譽度大幅提升。僅去年12月,溫泉城區十家大型賓館接待遊客人次同比增長515%,全市餐飲住宿營業額同比增長120%。
三次產業全面發展。工業蓄勢回升。規模以上企業達到729家,比年初凈增112家,其中產值過億元企業90家。電力能源、紡織服裝、食品飲料、機械電子、森工造紙、冶金建材等六大支柱產業工業總產值330.54億元,增長29.2%,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達70%。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4.34億元,增長18.8%。咸寧經濟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9億元,實現稅收3億元,分別增長56.6%、50%。縣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5.61億元,增長28.5%。農業強基增效。糧食總產22.5億斤,增長9.5%。特色農業板塊基地新增34萬畝,達到321萬畝。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105家,其中省級26家,新增9家。24個省級示範村「五個一工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服務業加快發展。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347.19億元、171.52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24.3%、40.3%。擔保公司11家,提供貸款15.07億元。物流、休閑、健身、汽車、中介、信息等新興服務業加速成長。
生態城市建設加快。啟動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編制各類規劃203項。潛山國家森林公園二期、南外環、青龍路、麥笠山路、桂鄉生態大道等重點工程相繼建成,中心城區立面整治、拆違治超等工作有序推進,「四城同創」深入開展,管理機制不斷創新,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品位和容量全面提升。市區綠化覆蓋率40.4%。嘉魚縣、赤壁市被評為省級園林城市。30家小造紙、小水泥、小煉鋼企業依法關閉。
(三)改善民生,促進和諧,凝聚了化危機、促發展的強大合力。著力抓好就業富民、社保利民、解困助民、穩定安民等工作,凝聚了人心和攻堅合力。
就業保障力度加大。落實援企穩崗措施,加強就業培訓指導,城鎮新增就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均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95%以上的返鄉農民工實現再就業,應屆大中專畢業生就業簽約率高於上年。五項社保參保人數明顯增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全面實施。城鄉低保、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優撫對象補助提標政策全面落實。大學生醫療保險和農村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醫保門診統籌試點有序開展。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穩步推進。困擾多年的陸水湖移民問題一次性解決。
社會事業明顯進步。教、科、文、衛等方面支出分別增長33.6%、65.5%、42.2%、57.9%。免收城鄉義務教育學雜費,兌現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為農村3.78萬名義務教育貧困寄宿學生補貼生活費2662萬元。國家二類城市語言文字工作扎實推進。爭取國家、省重大科技專項29項,新增省級以上科技成果10項。以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為主題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蓬勃開展,社會科學、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事業日趨活躍,優秀精神產品不斷涌現,外宣工作成效顯著。大型民俗風情歌舞詩《夢尋咸寧》被譽為荊楚文藝奇葩。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公民道德素質進一步提高。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農產品和食品葯品安全監管、安全生產和信訪維穩工作得到加強,公共安全保障和應對突發事件能力不斷提高,社會安定和諧。質量振興工作全面推進。檔案、方誌等工作得到加強。人防、氣象、水文、防震等工作不斷改進。民族、宗教、對台、外事、僑務等工作邁出新步伐。殘疾人事業有了新的進展。群團組織在社會管理服務中的作用有效發揮。
十件實事全面完成。新增城鎮就業3.51萬人,開發公益性崗位2005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2.15萬人,其中免費開展為期3個月的培訓1.32萬人。廉租房租賃補貼實物配租房10731戶、發放資金1747.4萬元,配租房源2476套。新增低保擴面1.63萬人,五保對象年供養標准提高300元。新建通村公路1604.2公里。建成農家書屋22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2個。解決農村37.76萬人安全飲水問題;對農民購買家電按規定實行13%的補貼。建成3個縣級醫療機構、23個鄉鎮衛生院和123個村衛生室,啟動市中醫院改造升級工程。啟動建設「九年一貫制」浮山中小學。為困難群眾和農民工辦理法律援助952件。機關單位包保幫扶困難家庭20696戶,落實幫扶資金1226萬元;減少農村絕對貧困人口0.6萬人、低收入貧困人口0.53萬人。
(四)提升效能,轉變作風,營造了化危機、促發展的良好環境。以扎實開展「作風建設年」、「能力建設年」活動為契機,努力營造良好的政務環境。
依法行政得到加強。自覺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自覺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的監督。辦理市人大代表議案和建議90件、市政協委員提案120件,辦結率和見面率均達100%。堅持依法治市,抓好普法教育,加強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行政執法行為不斷規范,綜合執法試點有序推進。完善民主決策機制,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專家咨詢、社會公示和聽證、合法性審查等制度得到落實。推進民主管理、政務公開,電子政務建設不斷加強。認真做好國防、「雙擁」和民兵預備役工作,軍政軍民關系進一步密切。
工作效能得到提升。開展一站式集中審批、網上審批工作,方便了企業和群眾。圍繞確責、履責、問責,強化公務員能力席位意識,完善工作責任管理制度和績效評估機制,強化督促檢查和效能監察,加大行政問責力度,政府執行力不斷提升。
作風建設得到改進。深入開展政風行風評議活動,完善包聯掛點和公開承諾服務制度。建立服務企業直通車制度,開展「行風熱線進開發區」活動。加強經濟運行分析調度,千方百計為企業排憂解難。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行政成本明顯降低。加強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得到加強,源頭治腐力度加大。
回顧過去一年,我們深切體會到:解放思想重在解放自己,創新機制重在創造活力,應對危機重在化危為機,促進和諧重在促進民生,政府建設重在政德建設。全市人民在化危機、促發展中,表現出了不守舊、不怕難、不畏強、不服輸、不氣餒的良好風貌!今天的咸寧,凸顯了趕超快上的後發優勢和美好前景!
回顧過去一年,我們清醒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依然面臨較大壓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還存在,經濟運行中的體制性機制性結構性矛盾還較大,民生保障壓力還不小,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還較多,公務員隊伍作風建設、能力建設的任務還很重,等等。我們將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成績,是在國內外經濟形勢嚴峻復雜的情況下取得的,來之不易,值得珍視。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中央、省擴大內需政策的實施,得益於市委的正確領導,得益於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得益於全市人民的團結拼搏,得益於社會各界的通力合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離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向各人民團體和企業界人士,向駐咸部隊、武警官兵和政法幹警,向關心支持咸寧改革發展的各界朋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謝!
3. 湖北嘉魚無息貸款怎麼辦
所謂的無息貸款,就是政府補貼,需要滿足條件才能申請辦理,一般是針對農村養殖業農戶的扶持貸款。
以下為無息貸款需要滿足的基本條件:
1、年齡18周歲至45周歲,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中國公民;
2、有本市常住戶口,有固定的住所;
3、有按期償還無息借款的能力,可以提供經濟來源證明,能夠提供保證人;
4、信譽良好,無不良記錄;
5、貸款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區域經濟發展,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銀行或者信用社可能還有其他要求,建議提前咨詢申請貸款的銀行/信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