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網路貸款機構可以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嗎
網路貸款機構不可以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
一,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趙建軍9月6日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根據規范校園貸管理文件,任何網路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為了滿足學生金融消費的需要,鼓勵正規的商業銀行開辦針對大學生的小額信用貸款。
二,校園貸的問題,前一段時間在社會上成為輿論的焦點,更是有一部分大學生因為各種原因陷入了校園貸的泥潭。現在的大學生都是經過十二年的學習沉澱才步入大學的校門,但他們為什麼還是會陷入校園貸的泥潭呢。這主要是因為很多所謂的網貸平台對學生進行虛假宣傳,在校學生對金融知識的了解還不是很豐富,他們利用學生之間的追新攀比心理,告訴學生這個貸款很方便,很實惠,誘導學生去借款。最終成了高利貸,利滾利,有的學生到了還不起的狀態,甚至被逼到自殺!
社會上這樣的不良網貸機構不在少數,虛假宣傳,引誘學生,最後硬生生毀了許許多多的年輕人。中新網9月6日消息,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趙建軍當天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根據規范校園貸管理文件,任何網路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
三,為了滿足學生金融消費的需要,鼓勵正規的商業銀行開辦針對大學生的小額信用貸款。據灣醬了解,不少銀行已經開辦了這項業務,像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同時,教育部還要求各高校要認真做好學生的教育,加強對學生金融知識的教育,加強不良校園貸的警示教育,引導學生不要上當受騙,拒絕網貸。近年來,「校園貸」吸引了許多大學生,但這種貸款模式是存在極大的風險,灣醬希望學生們可以理性消費,不要卷進「校園貸」當中。
㈡ 大學生校園貸款的危害有哪些方面
校園貸款是具有高利貸性質。 不法分子將目標對准高校,利用高校學生社會認知能力較差,防範心理弱的劣勢。我整理了大學生校園貸款的危害,歡迎閱讀!
校園貸款的危害近期,鼓樓警方接到了一起關於校園貸的報警求助。
在新學期,在大學校園,各種大小不一、五花八門的借貸分期平台如潮湧般襲來,校園貸事故也頻發。
3月10日,某高校學生因為在某網上借貸平台借了校園貸沒有能如期歸還,而遭到討債人惡意威脅、恐嚇。
“有人給我發恐嚇簡訊,稱如果不按期還款就要告訴我父母和系主任,還有人跟蹤我。我已經在拚命借錢了,可是一開始說的低利息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說逾期未還還要承擔手續費、滯納金等。我年前借了1000多元,2個月不到居然要還2000多元,我感覺自己掉進了一個陷阱,越陷越深。”不堪其擾的周同學只得報警求助。
鼓樓警方表示,對於可能威脅到周同學人身安全的違法行為,警方將介入給予警告和阻止。
警方表示,不贊成大學生為了提前消費或做生意去貸款。這種貸款會給自己增加壓力,大學生消費應量入而出、量力而行。
校園貸對於社會防範心較低的大學生群體其實存在不少安全隱患。鼓樓警方 總結 了關於校園貸的五大危害:
1 “低利息”並不可信
目前網貸平台多數產品的年化借款利率在15%以上,所謂的“低利息”並不可信。0.99%月利率是營銷把戲,學生容易“上當受騙”。
2 越便捷,越易變“劫”
有的貸款很便捷,只需要一張身份證就可以,有的同學礙於人情關系等原因,用身份證替別人辦貸款。這種行為風險很高,因為一旦對方無力還款,剩餘的債務就由“被”辦理人獨自承擔。
3 一旦逾期,催款“全方位”
有些案例中,一旦學生貸款還不上,網貸平台並不會通過正當途徑追款,而是採用給父母、親友、老師群發簡訊、在校園里貼大字報,甚至安排人員上門堵截等威脅恐嚇的手段向學生催款逼債。
4 易滋生借款惡習
有的學生愛攀比,又有惡習,父母提供的費用不能滿足其需求。這些學生可能會轉向校園高利貸獲取資金,並引發賭博、酗酒等惡習,甚至因無法還款而逃課、輟學。
5 易誘發其他犯罪
放貸人可能利用校園“高利貸”詐騙學生抵押物、保證金,或利用學生信息搞電話詐騙、騙領信用卡等。
校園網貸中介亂象不良校園網貸的危害“校園網貸”,這個近幾年頗為活躍的詞語,今年以來卻常與“跳樓”、“援交”等負面事件相連。今年4月, 教育 部和中國銀監會共同發布《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路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校園網貸”這個概念才首次出現在官方文件中,其間卻加了“不良”二字。還款逾期照片被曝光、欠款60萬跳樓、貸滾貸被迫“援交”,近期曝光的校園貸惡性事件中,往往都離不開三個關鍵詞:逾期、催收、罰息。
校園網貸中介亂象:拆東牆補西牆
校園網貸平台年利息一般在11%到20%之間,“開始覺得也就虧點利息,以後賺錢就能還上。”然而,一“貸”開頭,後“貸”無窮。之後,每隔一個月左右,就得找新的平台借款,拆東牆補西牆。
在新浪微博中搜索“大學生貸款”,能得到此類賬號1300餘個,其博文內容多是代辦各類校園貸款的 廣告 ,廣告詞充滿誘惑:“想幫女朋友清空購物車快來找我”、“幾十個貸款平台,本科最高5萬,專科最高3萬,不下款不收費”……
未取得家長,不得向學生發放貸款
作為網路貸款平台中專門針對大學生群體的特殊分支,校園網貸往往無需抵押,只要借款人提供高校學生身份信息,通過個人資料審核,就能申請到貸款。
8月15日,重慶市教委發布消息,市金融辦、市教委、重慶銀監局聯合發文,為金融機構、高校列出8項負面清單,規范校園網貸行為。其中明確要求,“未取得家長、監護人等第二還款來源方書面同意,不得向學生發放貸款。”
校園貸款出現的原因在網路上輸入大學生貸款字樣,“最快3分鍾審核,隔天放款”、“只需提供學生證即可辦理”等多條吸引人的信息瞬間撲面而來。目前,線上開發學生貸款的P2P網貸平台按照主要產品類型可以分為幾類,分別是助學貸款平台、學生創業貸款平台和學生消費貸款平台。
其實,之所以大學生消費貸款市場如此火熱,主要因為銀行大學生信用卡的折戟,而大學生又有強烈的消費需求。
自2002年招商銀行發行了第一張針對學生的信用卡後,多家銀行都在信用卡“跑馬圈地”中將發卡的目標人群瞄向了校園,大學生持卡人數不斷攀升的同時,大學生信用卡的逾期還款率也不斷上升。由於大學生沒有固定收入,自製能力較差,發生了多起大學生過度透支信用卡事件。2009年7月,銀監會要求銀行不得向未滿18周歲的學生發卡(附屬卡除外)。
之所以大家都盯上了大學生的市場,主要是大學生的這個群體具有著旺盛的購買能力和與之並不匹配的資金來源,簡單來說,他們敢花卻又沒錢花:收入主要靠父母,集體的生活卻又讓他們不自然的就會互相攀比,彼此模仿。其實,打開校園分期平台的網站,iPhone 6S、Xbox、高檔包包、香水……各類奢侈品撲面而來,這些高檔商品就如同潘多拉的寶盒誘惑著大學生們。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 >>>校園貸款存在的問題
㈢ 校園貸,網路貸逐漸成為焦點問題,大學生究竟應不應該貸款
就我個人而言,大學生最好不要進行貸款行為,會影響到自己的經濟信用。
校園貸是指互聯網平台通過某種方式向在校大學生提供貸款,收取高額利率、違約金以牟取暴利的行為。由於貸款到賬快、門檻低、無擔保,使得校園貸取代了信用卡、民間借貸,成為大學生借貸的主要方式。
大學生的生活費很難還上借款,就必然會產生額外的問題。
新聞常常報道大學生由於還不上網貸而走上自殺的道路,就是因為忽視了貸款後自己的還款能力導致逾期等情況出現。
大學生的主要身份是學生,還是要在於學習上集中自己的主要精力,如果想要購買一些自己喜歡的物品,一定要提前衡量自己的財力。
不透支消費,不浪費自己寶貴的金融信用,更不要進行無規劃的網貸等危險行為。
㈣ 瘋狂的校園貸,「分期消費」與詐騙到底有無區別
「分期消費」與詐騙有無區別,是遵照【是否構成詐騙】的依據而定的,這應該遵照法律條文。而大學生本身對消費是否有「度」,就決定了「瘋狂貸款」的滋生和滅絕。因為一切的詐騙,也是需要「沃土」的。
所以,只要不貪心買「虛榮」,分期消費還是分期消費,而一旦貪心虛榮,再合理合法的貸款渠道,都能成為「深淵」。
㈤ 校園貸亂象為何總是存在
校園貸我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近幾年,校園貸亂象也愈發嚴重,哲學上說,「存在即合理」,校園貸亂象的出現也正是警示大學生不要被騙,也從側面反映了國家在這一塊的管控力度有所欠缺。
㈥ 校園貸成校園害是怎麼回事
2016年去年6月,他在朋友圈中看到一則消息:「專業辦理大學生貸款,最快48小時放款,缺錢的同學請加下面的社交軟體有驚喜。然而,讓他意想不到的是,等待他的並不是「驚喜」,而是一個無底的黑洞。
據警方介紹,李繼東等人的詐騙方式,是首先騙取大學生的身份信息,待貸款下來後,用身份信息在校園貸網站上把學生的用戶名更改,學生無法登錄,便會對「屏蔽貸款信息」一說深信不疑。
這是一起藉助『校園貸』平台,並利用傳銷方式進行逐級斂財的特大詐騙案。」長春市公安局朝陽區機動治安大隊大隊長王旭說,以往涉「校園貸」的多是經濟糾紛案,而利用其進行詐騙的還十分罕見。
「我們從支付寶公司獲取的嫌疑人間的轉賬記錄,列印出來就有兩尺多厚。」王旭介紹道,為了形成完整的證據鏈,他們跑遍了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造訪了「名校貸」「優分期」等公司。偵查工作並非一帆風順,「嫌疑人利用傳銷方式,內部層級錯綜復雜,最多的涉及10餘層。」王旭說,150多人只是警方已掌握證據的數量,還有相當一部分處於傳銷鏈底端的大學生很難聯繫上。據了解,部分所貸資金已被嫌疑人揮霍,追繳有難度;更有甚者,在被催款後繼續採用詐騙的方式,用他人的貸款來彌補自己的資金缺口。
「本案的一大特點,是不少被害人同時也是作案人。」李國忠介紹道,截至目前, 警方已對6名在校學生正式批捕,但由於案件仍在逐步浮現新情況,嫌疑人身份特殊,這6人已被取保候審。
「令我們震驚並痛心的是,嫌疑人用如此簡單的伎倆,竟蒙騙了上百名大學生。」王旭說,涉案學生普遍存有僥幸心理,即使認為「貸款不還」涉嫌違法,也鮮有人主動報案,並且還積極發展下線。「他們的誠信意識和道德水準令人擔憂。」王旭感嘆道。
㈦ 校園貸是如何「套牢」大學生的
招學生幹部「地推」 最快3分鍾審核 推分期購物節 實際年利率超20%
不久前,河南鄭州某學院的一名在校大學生因為無力償還共計幾十萬的各種網路貸款,最終跳樓自殺,這是校園網路貸款的一個極端案例。悲劇背後,瘋狂生長的校園「網貸」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自2014年起,專門針對大學生這一龐大群體的網路貸款開始了「跑馬圈地」,「XX貸」們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如今,校園網貸究竟風行到什麼程度?借來的錢學生們會怎麼花掉?千差萬別的貸款平台審核是否有疏漏?號稱「月息低到0.99%、最高可借50000,5秒可到賬」,真如商家所說的如此無門檻「低息」?對此,北京青年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現象
個別校園貸平台申請人已超75萬
申請者三本院校和高職居多
方明(化名)是某著名工科院校的研三學生,平時比較迷電子產品。去年6月,他在某著名電商平台、兩家大學生網路貸款上都開通了個人貸款支付業務,所有額度加起來有25000元,臨近畢業,方明「血拚」了蘋果手機和一台筆記本後,他淪為「月光族」。「每月需要還款1370元,學校發的生活補貼1500元,基本上只夠還分期,都快畢業了找父母要也不合適,找點兼職做唄。」方明自嘲說,「再買必須要剁手!」
隨機采訪的多位在校生都坦言身邊有使用「網貸」的同學,「像是某個時候不知不覺地流行開來」。北青報記者搜索名校貸貸款平台的官網頁面,其平台的申請人數已超過75萬人,並滾動播報著某學校某同學已申請借款,借款額度從1000元至2萬元不等。北青報記者還留意到,滾動出現的院校以地方三本院校和高職居多。
高學歷人群、消費娛樂的旺盛需求、信用消費意願強,這些都成為眾多互聯網金融公司瞄上這塊高校市場「大蛋糕」的理由。大三學生譚偉(化名)也是「校園網貸」的常客,但與方明「電子產品達人」不同,「我找平台貸款,主要是為創業的資金周轉。一般男生都借錢來買數字產品、女生更喜歡買化妝品和旅遊。我們創業花的錢不是萬把幾千的,找銀行借肯定不可能,這些平台都應急用,我一次性借過1.9萬,還好,我們合夥人不太愁資金,這點錢小意思。」
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調查了全國252所高校的近5萬大學生,並撰寫了《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研報告》。調查顯示,在彌補資金短缺時,有8.77%的大學生會使用貸款獲取資金,其中網路貸款幾佔一半。經北青報記者梳理,花樣繁多的學生網貸途徑大致有三類:一是單純的P2P貸款平台,比如名校貸、我來貸等;二是學生分期購物網站,如趣分期等;三是京東、淘寶等電商平台提供的信貸業務。
調查
對於愈發失控的校園貸款平台是如何運作並一步步套牢大學生的,北青報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第一步
金融平台招聘學生幹部地推
拉同學裝機月入5000元
這些遍地開花的校園貸款又是如何推廣的呢?
「我的同學就是我的客戶。」北京某大學就讀的學生王安(化名)一直任學院學生會幹部,去年他成了互聯網金融公司借貸寶的校園代理,加入「二維碼」推銷大軍,「大致在去年下學期,公司為提升APP『裝機量』舉行校園地推,那段也是搞這種兼職最掙錢的時候。」
王安說,該公司要求用戶下載APP後,還需填入姓名、手機、身份證號,如用戶選擇綁定銀行卡的話每單可提成40元,如不綁卡而選擇留下照片的話,每單提成30元。「這些收入是可以日結的,我身邊有同學最高一天掙了5000元。為了多掙錢,我們還去宿舍『刷樓』,拉同學和朋友綁定,鼓動大家貸款,做成一筆借貸單子的提成,是裝機之外另算的。」
第二步
不用視頻網簽
部分網貸只需學生證即可辦理
據媒體此前報道,河南大學生曾編造借口獲得了班上近30位同學的個人信息和家庭信息,並順利從多個平台上獲得貸款。其中被負債最多的,達到了11萬元。死者室友表示,網路上和他有關的不少借款,其簽字和照片都不是本人,但最後都被成功受理。時至今日,校園網路平台上「最快3分鍾審核,隔天放款」、「只需提供學生證即可辦理」等博人眼球的廣告仍是鋪天蓋地。
某校園貸款平台的技術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不是本人借款都能通過,這平台審核風控不嚴。據我了解,有些技術不過關、實力不強的公司,不需要視頻網簽,也沒有人臉識別技術,這很容易導致審核問題,客戶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了。」
北青報記者嘗試用另一款校園P2P平台的APP借款,在貸款資質填寫時,除了線上填寫包括個人學籍、家庭、朋友聯系電話、上傳身份證和學生證照片等信息之外,平台無需線下跟本人面對面或視頻審核便可走完放款流程。「有些公司為了拉客戶,也會主動放水。」該技術人員補充道,「去年市場急劇擴張的時候,有公司一個月的放貸量就破了二三十億。」魚龍混雜的同業競爭加劇,部分平台為了拓展業務降低申請門檻要求,存在審核不嚴的情況,以至於學生個人信息被冒用。
采訪過程中也有貸款平台主要依靠線上途徑完成授信,在填寫多項個人信息資料後,主要通過遠程視頻等途徑確認信息。即使如此,也曾出現過平台審核人員與借款人勾結,冒用他人信息騙取貸款。「純線上的業務不是特別好做,而且不安全。大公司通常會強調嚴格審核,勸大家量力而行,少貸些。這既對客戶負責,也是對公司負責。」一位不具姓名的從業人士坦承。
第三步
鼓勵大學生借款超前消費
甚至推大學生分期購物節
那麼,大學生從這些平台借來的錢都會干什麼?北青報記者下載了某校園網貸平台的APP,在申請貸款時,系統自動顯示借款用途選項:消費購物、應急周轉、培訓助學、旅行、微創業,就業准備等。在其電腦端的官網上,公開了部分最新申請貸款成功的學生貸款金額和理由:「借款6800元,24期,給女朋友買iphone6」、「30000元,36期,畢業自主創業」。
因欠網貸而自殺的河南大學生後經媒體證實,之所以其欠下60多萬巨款,是該學生網貸去賭球。公開資料顯示,學生們五花八門的借貸需求平台都滿足,那麼,平台會不會追蹤借款之後的資金流向?北青報記者帶著疑問撥通了該平台客服的電話,該工作人員表示,「究竟錢花在什麼地方,我們沒有辦法監控和核查,系統選項你填了什麼,我們就默認是這個。」
隨訪的數位大學生表示,網貸用戶中,大多數人借貸是用作娛樂消費,比如花在旅遊,購買大件商品、化妝品衣服等。就在大學生們常用的分期付款網站「分期樂」,這家網站除了列出琳琅滿目的商品外,還打出了「全場免息、直降5億」的誘人字眼。網站介紹顯示,2015年9月1日上線活動營銷欄目,推出了「全國首屆大學生分期購物節」,21個小時內訂單金額突破1億元大關。此外,該網站專門開辟了熱門端游的游戲點券的分期付款,頁面顯示,限時搶購的滿減電子券當日被搶空。
內存
曾經火爆一時的大學生信用卡被「叫停」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3-24,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