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平台 > 貸款公司宣言

貸款公司宣言

發布時間:2023-08-29 19:32:06

❶ 美國引發的金融危機

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美林「委身」美銀、AIG告急等一系列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得世界各國都為美國金融危機而震驚。華爾街對金融衍生產品的「濫用」和對次貸危機的估計不足終釀苦果。
事實上,早在2007年4月,美國第二大次級房貸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的破產就暴露了次級抵押債券的風險;從2007年8月開始,美聯儲作出反應,向金融體系注入流動性以增加市場信心,美國股市也得以在高位維持,形勢看來似乎不是很壞。然而,2008年8月,美國房貸兩大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股價暴跌,持有「兩房」債券的金融機構大面積虧損。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被迫接管「兩房」,以表明政府應對危機的決心。但接踵而來的是:總資產高達1.5萬億美元的世界兩大頂級投行雷曼兄弟和美林相繼爆出問題,前者被迫申請破產保護,後者被美國銀行收購;總資產高達1萬億美元的全球最大保險商美國國際集團(AIG)也難以為繼;美國政府在選擇接管AIG以穩定市場的同時卻對其他金融機構「愛莫能助」。
如果說上述種種現象只是矛盾的集中爆發,那麼問題的根源則在於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美國政府不當的房地產金融政策為危機埋下了伏筆。居者有其屋曾是美國夢的一部分。在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美國內需萎靡不振,羅斯福新政的決策之一就是設立房利美,為國民提供住房融資,幫助民眾購買房屋,刺激內需。1970年,美國又設立了房地美,規模與房利美相當。「兩房」雖是私人持股的企業,但卻享有政府隱性擔保的特權,因而其發行的債券與美國國債有同樣的評級。從上世紀末期開始,在貨幣政策寬松、資產證券化和金融衍生產品創新速度加快的情況下,「兩房」的隱性擔保規模迅速膨脹,其直接持有和擔保的按揭貸款和以按揭貸款作抵押的證券由1990年的7400億美元爆炸式地增長到2007年底的4.9萬億美元。在迅速發展業務的過程中,「兩房」忽視了資產質量,這就成為次貸危機爆發的「溫床」。
第二、金融衍生品的「濫用」,拉長了金融交易鏈條,助長了投機。「兩房」通過購買商業銀行和房貸公司流動性差的貸款,通過資產證券化將其轉換成債券在市場上發售,吸引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購買,而投資銀行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術,再將其進行分割、打包、組合並出售。在這個過程中,最初一元錢的貸款可以被放大為幾元、甚至十幾元的金融衍生產品,從而加長了金融交易的鏈條,最終以至於沒有人再去關心這些金融產品真正的基礎價值,這就進一步助長了短期投機行為的發生。但投機只是表象,貪婪才是本質。以雷曼兄弟為例,它的研究能力與金融創新能力堪稱世界一流,沒有人比他們更懂風險的含義,然而自身卻最終難逃轟然崩塌的厄運,其原因就在於雷曼兄弟管理層和員工持有公司大約1/3的股票,並且只知道瘋狂地去投機賺錢,而較少地考慮其他股東的利益。
第三、美國貨幣政策推波助瀾。為了應對2000年前後的網路泡沫破滅,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聯儲連續13次下調聯邦基金利率,該利率從6.5%降至1%的歷史最低水平,而且在1%的水平停留了一年之久。低利率促使美國民眾將儲蓄拿去投資資產、銀行過多發放貸款,這直接促成了美國房地產泡沫的持續膨脹。而且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還「誘使」市場形成一種預期:只要市場低迷,政府一定會救市,因而整個華爾街彌漫著投機氣息。然而,當貨幣政策連續收緊時,房地產泡沫開始破滅,低信用階層的違約率首先上升,由此引發的違約狂潮開始席捲一切賺錢心切、雄心勃勃的金融機構。
所幸的是,由於我國參與全球化的步伐較為謹慎,因此較大程度地避免了美國金融危機的直接沖擊;但不幸的是,我國也同樣也存在若干美國金融危機爆發的「病因」,這值得我們去深刻反思。
首先,雖然我國國有大型金融機構的改革取得了很大進展,但鑒於我國特殊國情,我們也許無法解決政府對大型金融機構的隱性擔保問題,但一定要繼續加強國有金融機構運作的透明化程度,切實防止金融機構的過激行為,如過度放寬信貸標准和涉水國際投機活動等。
第二,金融衍生產品是把雙刃劍,它能夠發揮活躍交易、轉移風險的功能,也能憑借杠桿效應掀起金融波瀾。因此,金融衍生品一定要在監管能力的范圍之內適時推出,切莫使其淪為投機客興風作浪的工具。
第三,貨幣政策要兼顧資產價格波動。在宏觀調控過程中,央行往往為了穩定預期而表示堅決執行某項政策,如反通脹等,但是貨幣政策的「偏執」不可避免地會導致股市和房市價格的劇烈波動。上世紀末的日本經濟危機、亞洲金融危機以及當下的美國金融危機,都是資產價格泡沫急劇破裂惹的禍。因此,貨幣政策應兼顧資產價格波動,政府更要多管齊下消除不穩定產生的制度根源。
[編輯本段]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眾所周知,最近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從華爾街到全世界,從金融界到實體經濟,各國政府都在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危機,那麼從這一次危機中我們能夠看到什麼?我國經濟和中國的企業受到了什麼影響?對我們而言,中國企業到底是機遇大還是挑戰大?
10月14日,一大把網站特別策劃《觀天下》活動第一期——「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就以上問題與業內專家進行了探討。
首先,對這次金融危機產生的根源,對外經貿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侯玉成表示,美國本次金融動盪最終轉化成危機,是由價格泡沫所引起,價格泡沫主要體現在房地產市場。美國將問題轉移到金融衍生品是在混淆概念,其根本問題就是房地產泡沫過渡膨脹,最終導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近年,美國的科技進步、生產力提高,導致經濟發展較快,但其經濟發展在一定階段是以價格不斷上漲來支撐它整體總的經濟發展局面。正是因為這一點細微差別,導致一旦某個領域出現問題,就會使整個價格體系崩盤。
而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施慧洪博士認為,金融危機的根源還在於美國的金融機制,即信用衍生產品,普通的債券本金和利益都是可以預期的,衍生化後,本金變化了,利率也變化了。如利率可以與匯率掛鉤,利率可以跟很多因素掛鉤,這樣就使風險更加擴大化。尤其是期貨,利率一高,虧損的數字就成了天文數字,這使整個經濟分為兩極,一方是巨大的盈利,一方是巨大的虧損,經濟體系就無法平衡。
面對這種局面,目前各國政府都在盡力挽回金融危機局面,但究竟有多大效果?侯玉成表示,包括現在歐洲、美國所有的注資,包括成立各類基金的目的主要是讓市場穩定,整體在根上並沒有做實質性的動作,目的就是各國央行聯合起來,給市場信心,先讓金融系統穩定,讓實體經濟正常運營。
談到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目前的影響,侯玉成認為,其主要負面影響在我國的外貿出口及金融領域,但從另一個角度,無論是宏觀經濟面還是中小企業發展,此次危機又可能是一次巨大的機遇——逼迫我國出口結構進行升級,這就需要宏觀決策層給我國中小企業還有大型出口商提供緩沖的時機。
中國銀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管理總部投資經理連傑表示,在中國目前自主動力並不充分的環境下,生存環境愈加惡劣,在產業升級和行業結合的過程中才能誕生出更強有力的企業。另一個層面,剛性的內需支持的行業是非常值得關注的,我們現在內需增長並不快,但是這種增長基本是剛性的,不會突然變成負增長,比如農業、快速消費品,這些都有很好的投資機會。
侯玉成認為,在目前經濟局面下,可以在穩定或者盡可能減少出口影響基礎上加強對內需的關注,從近期召開的黨代會可以發現,內需的啟動,或者內需的製造,可能會成為下一階段我國大的經濟政策方向。而對於農業甚至與農相關的整體領域,可能是我國未來加強內需發展的一個點。下一步我國很可能在科學、技術行業給予適當扶持和推動,一方面發展科學技術基礎,另一方面試圖從這個領域製造出新的消費熱點。
對於什麼樣的行業在這次危機中能夠很好的發展,企業如何在這次危機中全身而退?各位專家對中小企業提出建議:
侯玉成:中小企業對未來發展的思路要有大的改變和提高。今年乃至未來,靠過去單純的密集性、低成本生產模式會逐步遇到發展瓶頸,這需要未來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有兩個方面必須要准備,第一方面,首先中小企業技術需要進行提高和准備。第二方面,我國中小企業,特別是以出口型為主的中小企業,未來的發展需要對一些經濟和金融領域熟悉的人才,做一個必要的配備。
連傑:談到中小企業發展有一點要提出,就是中國金融環境。在中國金融環境整體落後於實體經濟發展情況下,金融行業是有機會的,金融行業將來也會產生很多種小企業,有可能也會生活的很好。投資公司選企業,在實務中考慮幾個因素,第一是行業空間,即使排名第一,但行業中只有一百萬的生長空間,是不考慮的;第二是行業壁壘,這是限制競爭的因素,設計壁壘讓後者無法追趕,甚至不能輕易進入這個領域競爭,這就很有價值了。
對於中小企業轉型的問題,施慧洪認為一方面可以依靠自身力量,第二方面需要依靠外力,外力部分政府應該承擔起責任,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中小企業發展往往需要政府的相應政策,否則中小企業跟大企業競爭起來非常被動。而侯玉成認為,中小企業一定要從自身發展著手,不能把發展希望完全寄託在國家身上,無論是中國還是國際,企業優勝劣汰是正常現象。
最後,三位專家談到我國企業在這次金融危機中何時突圍時,表示:目前局面下,中小企業要積極拓展美國以外的其他市場,包括非洲市場、歐洲市場,甚至亞洲市場,通過危機的鍛煉,來提高與國際企業的競爭能力,及國際市場的開拓能力等,不斷提升自我實力,前進的步伐不能停止,機會終究會到來。
[編輯本段]全球應對金融危機
近日,歐盟出台一項總額達2000億歐元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內含擴大公共開支、減稅和降息等提振實體經濟的三大舉措。
這只是近期世界主要經濟體為應對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蔓延出台諸多刺激經濟政策中的一項。11月份,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逐步顯現,世界主要經濟體的應對目標也從之前主要針對金融市場轉向拯救實體經濟,展開了一段驚心動魄的救援。
「緊鑼密鼓」各國力保實體經濟
11月份公布的數據表明,繼日本承認其經濟經過連續兩個季度下滑陷入衰退後,歐元區已進入其誕生以來的首個衰退期,而美國多項經濟指標的惡化程度創30年之最,也正在衰退的邊緣,新興市場經濟增長放慢已成事實。
從北美到歐洲、再到亞太地區,最近一個月里,為應對金融危機,全球一系列刺激經濟措施相繼出台。這些救市措施是繼拯救虛擬經濟後,各國針對實體經濟採取的又一輪的救助措施。
10月30日,日本政府公布一攬子總額26.9萬億日元(約合273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以防全球金融危機對日本經濟造成進一步負面沖擊;11月25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布投入8000億美元,用於解凍消費信貸市場、住房抵押信貸以及小企業信貸市場……
「從11月份全球的救助措施看,當前各國對危機的救治已從注入流動性、改善金融機構償付能力等階段,進入到刺激經濟的第三個階段。」中金公司金融專家黃海洲認為,第三階段的救治措施,都是從鼓勵投資消費、拉動就業等刺激經濟的層面出發,以防止實體經濟崩盤。
「在危機爆發之初各國針對金融市場採取的救助措施只能『救急』和『治標』,但不能『治本』。」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孫傑說,「在目前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程度難以估計,各國經濟增長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各國政府出台更具體的推動實體經濟增長的措施可以說是應時之舉。」
應對危機中國調控雷厲風行
國際金融危機在向全球實體經濟不斷蔓延的過程中,外貿依存度超過60%的中國所受影響也日益加深。統計顯示,中國經濟增速連續五個季度減緩,今年GDP增速也從一季度的10.6%下滑到三季度的9.9%。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平近日坦承,11月份國內一些經濟指標更出現了加速下滑的態勢。
「為抑制經濟增長過速下滑的態勢,我們必須採取力度比較大、效果比較顯著的措施。」張平說。
針對國際金融危機所帶來的不利影響,11月份以來中國政府雷厲風行、密集出台了大手筆的調控「重拳」,展開了一場與時間賽跑,與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賽跑的旋風行動,向外界發出了應對挑戰、戰勝困難、力保增長的強烈信號。
11月9日,中國政府宣布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並出台了投資規模達4萬億元的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十大措施;11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又決定出台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四項實施措施;11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了促進輕紡工業健康發展的6項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幫助輕紡企業克服困難,渡過難關;一周之後,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大幅度降息,調整幅度創11年之最;1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要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
各界人士表示,如此大手筆、高效率的舉措,既是對中國面臨的國際和國內經濟挑戰所作出的回應,也是加強國際合作、確保世界經濟增長的具體行動。
國際社會也給予了積極評價。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認為,中國約4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促進計劃「非同凡響」,不僅對中國經濟,對東亞經濟和世界經濟來說都是「非常好的」消息。
加強合作全球共度時艱
各國領導者意識到,全球性的危機需要全球共同應對。在各大經濟體相繼出台措施刺激經濟、穩定市場的同時,全球加強了合作,共同抵禦國際金融危機已逐漸成為各國共識,一系列為應對危機,尋求對話和合作的會議相繼召開:
11月8日,20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2008年年會在巴西聖保羅開幕;11月15日,20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在華盛頓召開;11月22日至23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秘魯首都利馬召開。
20國集團金融峰會在宣言中再次強調了「與會國家決心加強合作,努力恢復全球增長」的重要性。會議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與會各方就下一步應對金融危機行動達成了協議,20國集團領導人承諾將共同行動,運用貨幣和財政政策,應對全球宏觀經濟挑戰。
APEC會議針對金融危機專門發表一份聯合聲明,承諾密切合作,進一步採取全面、協調的行動應對當前的金融危機。表示將採取一切必要的經濟及金融行動,力求在18個月內戰勝金融危機。
「這些會議均強調,全球要加強合作、共同抵禦金融危機。」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專家張明認為,在全球化的今天,危機對經濟的打擊是全球性的,而救治危機也需要全球的手段。

❷ 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

上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為集團公司控股企業,成立於1981年,注冊資本金人民幣25億元。自成立以來,公司始終堅持穩健經營、規范管理,不斷推進科學發展、自主創新,在市場上樹立了品牌形象,贏得了良好信譽,綜合實力居全國信託公司前列。
公司曾被國務院指定為全國對外融資十大窗口之一;獲地方金融機構最高信用評級(穆迪Baa2、標普BBB-);被指定為非銀行業金融機構中首家合規試點單位;被推舉為中國會計學會信託分會會長單位;發起設立中國第一家信託登記機構——上海信託登記中心,並被推選為理事長單位; 被一一致推選為第二屆信託業協會會員理事單位和副會長單位。
公司先後榮獲《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21世紀經濟報道》等權威媒體評選出的「最佳信託公司」、「最優秀信託公司」、「最值得尊敬的信託公司」、「最佳知名品牌」和「最佳風控獎」、」最佳信託經理獎」等多項行業大獎。
公司現已獲得資產證券化業務、代客境外理財(QDII)、企業年金業務受託人資格。公司長期致力於推進產品創新,在全國率先推出「優先劣後」受益權的結構性信託產品,在證券投資、房地產和基礎設施領域,逐漸形成產品特色,打造了「藍寶石」、「紅寶石」、「白金」、「明珠」、「現金豐利」等系列品牌,為不同風險偏好和理財需求的投資者提供產品選擇和服務。公司在2010年推出了全新的品牌形象,提出「信利正 睿見遠」的品牌宣言,未來將秉持開拓創新的信念和履行社會責任的決心,努力實踐受託管理的庄嚴職責,全力提供更加優質的金融服務。 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成立於2001年5月,是由原上海財政證券公司和上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證券總部新設合並成立的全國性綜合類證券公司。公司注冊資本金26.1億元人民幣,股東單位為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2005年12月,公司成為全國創新試點證券公司之一。同時,公司也是上海國際集團核心成員企業之一。
公司現擁有各類專業人員1000餘人,營業網點56家,已形成以上海為中心,北京、深圳、重慶、溫州、南京、杭州等發達城市為主體的經營網路。公司資產質量優良,業務資格齊備。公司下屬現有海際大和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和海證期貨有限公司兩家子公司。公司於2007年正式受讓中富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證券類資產,實現了經紀業務的快速擴張,進一步推動了公司的戰略發展。
公司成立以來,一貫秉承「誠信、專業」的核心價值觀,以誠信經營為根本,以專業服務為中心;規范運作、穩健務實、開拓進取、和諧創新;立足上海,服務全國,在市場上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公司將致力於打造自身經營品牌,走現代金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不斷做強做大,努力成為國內一流的券商。 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是1999年10月經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為集團公司控股企業,注冊資本人民幣50億元,連續八年被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評定為資信等級AAA級單位。公司自成立以來,根據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充分發揮出「三個平台一個通道」作用,即政府的投融資平台、國有企業改制改組平台、資金資產管理平台和盤活國有資產的通道,在創新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新思路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公司積極參與國泰君安證券改制重組和增資擴股,以及浦發銀行等金融機構改制重組、引進戰略投資者和上市等業務。公司支持國有企業上市重組,收購重組B股上市公司上海陽晨公司,還參與了交大南洋等多家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公司促進國有資本有序進退,通過各種業務運作形式歷年累計盤活國有資產近百億元,協助市國資委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不實資產處置業務的運營系統,累計接收處置73家(次)集團公司不實資產270多億元。公司積極落實上海環境保護三年行動計劃,投資污水治理工程,公司和旗下上市子公司陽晨公司控股的竹園第一污水處理廠是目前我國污水處理領域最大的BOT項目之一。公司實施並完成上海市政府對上海同盛集團、上海申鐵投資公司等項目的戰略投資。 上海國際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成立於1987年,注冊資本15億元人民幣,管理資產規模市值近80億元人民幣。作為上海國際集團金融投資控股框架下的資產管理平台,公司以自有資金杠桿社會資金開展直接投資業務,並提供相關資產管理服務,具備完整的資本增值鏈條,作為集團金融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努力成為上海構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的中堅力量。
成立20多年來,公司運用國際通行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模式,形成直接投資、資產管理、資產處置等專業化的業務功能,共開發了上百個大中型私募股權投資項目,涉及金融、地產、製造等行業,在直接投資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資源,投資夥伴均為著名的國際國內企業。公司以豐富的資產管理經驗提供價值增值服務,並通過上市、股權轉讓等多種渠道實現了數十個項目的增值退出。公司經營穩健,業績卓著,連續23年實現盈利。
公司秉承誠信、合作、堅韌、創新的核心價值觀,團隊整齊、資源豐富,具有強大的核心競爭力和優秀的企業文化。公司連續六屆十二年蟬聯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是首批通過浦東新區企業社會責任評估達標的唯一金融單位,是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2010年,公司被命名為「上海市企業文化建設示範基地」。 上海國際集團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成立於1987年5月,現為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注冊資本1.09億元,主要從事與資本、資產服務和管理有關的各類投資、經營和咨詢等業務。
公司前身是上海市投資信託公司(後組建為「上海國際集團」)業務部,早年主要從事技術設備的進出口業務,曾為上海市的市政基礎建設和技術引進做出過突出貢獻。自2003年起連續三屆榮獲「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
2009年6月,根據集團戰略部署,公司更名轉型為投資管控型企業,開始了在金融服務領域的投資探索。作為集團金融服務板塊的重要載體公司,公司承載著整合集團的金融服務業務資源,投資新興金融服務業務領域,補充集團金融產業鏈,支持集團戰略的重任。現階段,公司主要在「衍生類金融業務」以及「金融性中介及相關配套服務業務」兩個領域謀求發展,通過對這兩個領域內相關產業的投資和經營,逐步完善業態布局,形成產業服務鏈,並成為集團金融產業鏈的有機組成和自然延伸。公司經營目標是通過3-5年的發展,成為以上海為核心、以長三角為基礎的全國一流的金融服務公司,為推進上海「兩個中心」建設做出貢獻。 上海國際集團(香港)公司(以下簡稱:香港公司),成立於2006年8月,是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為推動集團進一步發揮金融國資平台功能,聯通滬港兩地資本市場,積極參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集團通過歸集德國、日本、美國及原香港有關子公司和辦事處資源,制訂戰略規劃,重組轉型香港公司,以發揮市屬金融國資的海外投融資平台功能。
香港公司以「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為原則,做大做強資產管理和直接投資兩大業務板塊並形成經紀業務、投資銀行等共同發展的業務布局,成為集團金融主業新的增長點。公司將通過香港本地上市打通集團海外資本市場通道,最終發展成為與國內集團聯動並行的海外金融控股公司。
香港公司的業務主體已在香港擁有成熟的運作經驗,下屬的香港滬光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1993年,是上海第一個在境外注冊和管理上市基金的資產管理公司。
香港公司的轉型發展將致力於為上海金融國資國企改革努力探索和積累經驗,在探索過程中充分發揮如下功能:
資源整合功能——通過搭建海外投融資平台架構和香港本地上市,集成與整合境內外兩個市場的優勢資源,推動市屬金融國資國企參與國際資本市場,提高金融國資證券化水平。
業務協同功能——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並以優勢資源為基礎,積極拓展資產管理和直接投資主營業務,在業務運作中建立協同機制,促進海外與上海金融機構展開業務深度合作,實現發展共贏。
人才培養功能——以培養鍛煉集團優秀人才為基礎,逐步發展成為市屬金融國資國企的海外培訓基地,吸引全球優秀人才參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5月,由上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持股51%)和JP摩根資產管理(英國)有限公司(持股49%)共同組建。
借鑒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150餘年享譽全球的專業資產管理經驗,結合上海國際信託豐富的本地金融運作經驗,上投摩根將全力打造中國基金業的旗艦品牌,奉獻給國內投資者先進的資產管理理念和國際化的投資管理服務。
截至2010年12月底,上投摩根已推出十二隻開放式基金產品——中國優勢基金、貨幣市場基金、阿爾法基金、雙息平衡基金、成長先鋒基金、內需動力基金、亞太優勢基金(QDII)、雙核平衡基金、中小盤基金、純債基金、行業輪動和大盤藍籌,管理資產規模近600億元人民幣。
截止2010年,無論投資環境多空變幻,上投摩根均不負重託,為客戶爭取主動管理回報。憑借旗下基金業績表現,上投摩根在業內脫穎而出,贏得獨立專業機構高度評價,並迅速躋身國內基金業領先行列。 上海國利貨幣經紀有限公司由上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和德利萬邦(歐洲)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組建,成立於2005年12月20日,是中國首家獲准成立的貨幣經紀公司,開創了中國貨幣經紀行業之先河。公司注冊資本金為4,000萬元人民幣,其中上海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出資比例為67%,英國德利萬邦有限公司出資比例為33%。
公司從事以下交易的經紀業務:境內外外匯市場交易,境內外貨幣市場交易,境內外債券市場交易,境內外衍生產品交易,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的其他業務。2006年獲得進入國內銀行間市場、開展人民幣經紀業務的許可。2009年4月獲准進入國內銀行間市場開展外匯經紀業務。
公司將致力於在中國政策法規許可的范圍內,在中國金融機構間特別是銀行間搭建平台,通過採用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充分發揮自身專業經驗和優勢,向國內外客戶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經紀服務,從而為提高市場流動性、豐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功能體系、推動中國貨幣市場專業化分工、促進中國貨幣市場的發展做出有益的貢獻。 上海市再擔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是在上海市委、市政府貫徹中央精神、落實國務院《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的背景下成立的,具有較強的國有背景和資本實力,是上海地區成立的第一家再擔保專業機構。
公司經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批准,由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徐匯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上海楊浦知識創新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出資組建,於2009年8月27日掛牌成立,注冊資本6.5億元人民幣。
公司秉承「市場化運作、政策性職能」的原則,全面支持上海信用擔保機構發展、科學構建上海信用擔保運營體系、努力規范上海信用擔保市場秩序,進一步加大對上海市中小企業的幫扶力度,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作貢獻。
上海市上投房地產有限公司 上海通達房地產有限公司
上海市上投房地產有限公司和上海通達房地產有限公司為上海國際集團全資子公司,兩公司於2006年7月18日合署辦公。上海市上投房地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投房產)成立於1991年8月26日,注冊資本現為7.7億元人民幣。上海通達房地產有限公司成立於1993年初,注冊資本現為12.205億元。
作為公司前身的上海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房產部,早在80年代即投身剛起步的上海房地產開發建設,打造了許多上海第一批的涉外寫字樓、公寓和酒店。20世紀90年代,公司參與大型居住區的開發建設和上海市區的商品住宅建設,建造了一批優秀住宅小區。公司還受託承建了市級和國家級重點工程項目——上海市財稅綜合大樓和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進入二十一世紀,公司以上海為中心,在長三角地區和環渤海地區開發投資了多個較大規模的住宅項目。
公司自成立以來累計開發建築面積近300多萬平方米,住宅開發項目多次獲得「魯班獎」、「白玉蘭獎」、「人居經典大獎」、「環境設計金獎」等各種獎項。2003-2009年,公司連續榮獲上海市房屋與土地資源管理局評選的「上海市房地產開發企業50強」。2007-2009年,公司連續三年進入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行列;2007-2008年連續兩年入選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成長性TOP10,2009年入選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穩健性TOP10。 上海華東實業有限公司原為南京軍區軍辦企業,1999年整體移交地方後,隸屬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為集團全資子公司,注冊資本2億元,總資產5億元,主要經營管理投資企業,提供與投資相關的咨詢和服務業務以及房地產開發經營(暫定)。
公司現主要資產為「新華東國際大廈」,位於上海市浦東南路1540號,總建築面積3.2萬平米,總投資4億余元人民幣,於2011年下半年竣工並投入使用。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兩個:上海華東汽車俱樂部有限公司和上海華亮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房產、商務樓出租業務。
近幾年,華東公司積極調整資產結構,加快企業發展轉型,對原有的物流、汽車服務業資產進行了全面清理處置,現已基本實現由生產服務型向資產管理型的轉變。公司依託國際集團金融產業鏈優勢,將分步驟參與中小型企業金融服務業的投資,以組建小額貸款公司為切入點,逐步向金融服務領域滲透,通過與集團其他金融板塊的對接形成特有核心競爭力,最終形成以金融服務為主、資產管理為輔的經營業態。 上海國際集團金融發展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研究院),成立於2003年6月19日,注冊資本270萬元;是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獨家持有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
研究院擁有強大的戰略合作資源。其母公司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是具有投資控股、資本經營和國有資產管理三大功能的戰略控制型的以金融投資為主業的投資集團。上海國際集團控股上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上海國際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國際集團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上海國際集團(香港)有限公司、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國利貨幣經紀有限公司和上海市再擔保有限公司;是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農村商業銀行、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大眾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安信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股東;並投資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國和現代服務產業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航運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金融產業布局涵蓋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基金、資產管理和金融服務等多個金融領域,並擁有一大批中高級金融投資管理專業人才。
研究院與集團戰略發展總部、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探索與研究》編輯部合署辦公。研究院將緊緊依託股東資源,致力於經濟與金融方面的戰略性、前瞻性研究及其實務應用研究,在金融專業高層次人才培訓、高管人員領導力培訓以及後備幹部培訓方面辦出特色。具體業務包括,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決策咨詢支持;開展上海市金融業內橫向科研合作;承接金融國資監管與戰略布局方面的課題研究以及金融與投資實務咨詢項目;提供中高級金融管理人才和專業人才培訓;建立國際國內金融學術與實務交流平台,舉辦高層次研討活動等等。

❸ 如何提高員工對農信社企業文化的認同感

建設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
一應突出重點,精心塑造。精心提煉出最適合農村信用社發展的有價值、有特色的農村信用社企業精神和核心價值觀,並加以確立和塑造;
二應深入宣傳,形成共識。做好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說明示範工作,並建立相應的倡導機制,讓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價值理念被全體員工所接受、認同;
三應領導帶頭,身體力行。在塑造和維護農村信用社的共同價值觀中,農村信用社領導應發揮表率作用,在每項具體工作中都貫徹企業文化的理念與價值觀;
四應完善制度,確立規范。建立健全必要的規章制度,使員工既有價值觀的導向,又有制度化的規范;
五應樹立榜樣,典型引導。把那些最能體現農村信用社企業價值觀的個人和集體樹為典型,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表彰。同時,還應注重加強教育培訓不斷提高員工素質,進一步夯實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建設的基礎。

❹ 房利美和房地美兩家公司主要是干什麼的啊

是美國的房地產抵押貸款的公司,由於美國經濟出現危機,很多人的收入都沉受不住這么大的貸款金額甚至付不起利息所以導致次按危機.

閱讀全文

與貸款公司宣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農商行無抵押無擔保能貸款多少錢 瀏覽:461
北京工作天津買房怎麼貸款買房 瀏覽:184
貸款不還換了手機號碼 瀏覽:145
助學貸款中途怎麼更換擔保人 瀏覽:511
信用貸款會查銀行流水嗎 瀏覽:1000
公司貸款打到供貨商個人賬戶 瀏覽:657
個人小額擔保貸款申請審批表 瀏覽:974
通過擔保公司貸款了還不上 瀏覽:170
開發商能二次抵押貸款 瀏覽:812
上海公寓房能貸款 瀏覽:14
過橋貸款與農村信貸風險 瀏覽:15
混合貸款何時辦理過戶 瀏覽:2
個人徵信賬戶數貸款其他什麼意思 瀏覽:859
楊浦小額貸款是真的嗎 瀏覽:843
貸款買的手機十來天可以退嗎 瀏覽:689
手機信息貸款可靠嗎 瀏覽:656
上海市商貸轉組合貸款辦理程序 瀏覽:684
辦貸款為什麼還需要夫妻拍照 瀏覽:956
商業貸款能網上列印徵信報告 瀏覽:46
個人貸款佔比上限怎麼理解 瀏覽: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