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400名大學生既不還錢也不應訴,並稱「校園貸借錢不用還」,違法嗎
據承辦此案的黃志革法官介紹,法院受理了「校園貸款」糾紛,每起案件的貸款金額約為7000元。從雙方貸款合同的角度來看,大部分大學生借「704校園花」業務的廣西某金融投資公司購買高端手機。手機到了,這些大學生由於種種原因沒能還錢,於是成了被告。大學生借錢覆蓋了廣西、江西、貴州、湖南、湖北等地的高校。
令法官吃驚的是,這3名大學生說,在接到法院傳票後,大量被告大學生成立了QQ群。學生們一致認為,國家正在打擊高利貸和非法放貸,而這種「校園貸款」屬於非法放貸,所以他們根本不需要償還借款。」我不知道他們在哪裡聽到這些錯誤的意見。如果這些大學生一直對官司反應消極,缺席審理對他們不利」,法官黃志格告訴記者,如果官司敗訴後仍不還錢,他們不僅會還錢,但當他們上了老賴的「黑名單」時,也會在個人信用上留下污點。
法官黃志格還表示,除了3名大學生「必須」還錢外,目前還沒有大學生主動聯系法官。為此,他再次呼籲大學生樹立良好的金錢觀和物質觀,在高端和高級消費面前保持理性,謹慎使用「校園貸款」。同時,要培養法律意識,正視法律風險,加強誠信控制,積極採取措施化解法律風險,不讓沖動消費成為個人進入社會後成功和發展的絆腳石。
B. 兼職換購外衣的400多名大學生為何會成被告
上大學以來,齊曉東看過很多與「校園貸」有關的新聞,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因還不上錢自殺的學生。他從沒想過,自己也會成為新聞的主角。
2018年7月6日早6點,他剛醒就在微博上看到了一篇報道:《借「校園貸」買高檔手機,400多名大學生成被告》。
齊曉東的父母每月給他1500元生活費,他不愛社交,在武漢生活足夠了。他順手把傳單放在室友桌上,室友看到卻動了心,鼓動了齊曉東陪他一起去。
南昌的尹音和3名室友,也是因為同學介紹才知道「704校花」的。尹音所在的學校每年學費近2萬,她每月的生活費五六千。女孩們不缺錢,也沒意識到這是校園貸。她們做兼職只是為了「好玩」,而且先收錢後還錢的模式「再怎麼樣都不會吃虧」。
2015年年底,齊曉東和室友去了柒零肆位於武漢街道口阜華大廈的辦事處。70多平米的辦公室里擠了將近20個工作人員,外牆上掛著一個「704校花」的logo,「不是很正規」。
「商品最多可以拿(價值)8000的,現金最高是4000」。齊曉東和室友均預支了3000元現金,要做300個工時的兼職,分12個月還清。算上資金方利率和服務費率,他們每人總共要還3450元。
他記得工作人員遞了兩張合同,一張是《704兼職換購平台協議》,一張是《柳州銀行借款合同》。齊曉東當時未成年,不能向銀行貸款,只簽了柒零肆的那張。
滕彬告訴記者,大多數學生貸款時已年滿18歲,與柒零肆、柳州銀行分別簽署了協議。學生們拿到的錢,實際是柳州銀行發放的個人消費性貸款,柒零肆只是居中平台。即便是與柒零肆簽訂的居中平台協議,也明確印有「個人消費貸款」的字樣。
一名學生與柳州銀行簽訂的合同顯示,學生授權柒零肆在柳州銀行為其開立還款代扣賬戶。學生先將還款金額交給柒零肆,再由柒零肆全部存入代扣賬戶,由柳州銀行批量扣收。
在《借款人告知書》中,柒零肆明示借款學生要向柳州銀行支付10%的年息、向柒零肆支付5%的服務費。3000元本金乘以15%的費率,正好是齊曉東合同里多出的450元。
協議中寫道,如果借款人能按時完成兼職並及時還款,這筆費用可以作為獎勵減免。否則,需要直接以現金形式償還。
簽協議時,齊曉東盯著看了十幾分鍾,細致到了每一條、每一款、每一個字。
其中一點引起了他的注意:借款人如有逾期,則每天自願支付貸款金額千分之五的逾期費。他迅速打了個算盤,日千分之五意味著每天要多還15塊,累積起來數目不小。
但他想著每月還300多塊錢不難,不會逾期,猶豫幾秒後還是在協議上簽了字。為保險起見,他把協議底單帶回宿舍,鎖進了抽屜。
齊曉東並不知道,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如果將柒零肆日千分之五的逾期費率折算一下,年費率已高達182.5%。
李歡簽字前沒時間看協議。他急匆匆趕到辦理現場時,車庫大小的房間內站滿了人。
排隊時,柒零肆的工作人員和校園貸中介在台上介紹:今天統一辦理「套現」(即預支現金),只要和一個iPhone 6S Plus的空手機盒拍照,就可以預支數千元,再通過兼職分期還款。
簽協議時,工作人員催個沒完。李歡來不及細看就寫下名字和身份證號,拿著空手機盒拍照,拿著身份證和協議拍照,領錢。一套程序走下來,不到5分鍾。
李歡至今不知道協議上的貸款金額是多少,也沒留下任何憑據。他只知道要在12個月還6000多元,雖然實際領走的只有2000多。「手機6000多,套現只拿4000多,中介再抽一些,到我手裡就這么點了。」
簽完協議,借款的學生被拉到一個QQ群里。每天,柒零肆會在群里發三四次兼職需求。保安、服務員、發傳單,職位各不相同,工作時間也不固定。
那段時間里,齊曉東有空就在群里接活,第一份工作是某樓盤開盤的會場保安。他記得那是一個冬天,濕冷入骨。自己早上5點就起床趕到現場,在室外從6點站到12點半,掙了65元。
漸漸地,群里發布的兼職信息越來越少。2016年4月起,柒零肆要求學生們統一使用「704校花」App。App會發布兼職需求,還可以直接還款。
如果做兼職,每小時還10元工費;如果用現金,每小時要還13元。齊曉東不願意,「如果提供了兼職我不做,要我還可以。但是連兼職都提供不了,就是他們違約在先。」找不到兼職後,他不再還款。
2017年初,李歡發現App無法充值,還款無法操作。他找到南昌柒零肆分部後發現工作人員都不見了,車庫大小的辦公室空空如也。
之後,李歡頻繁收到QQ、簡訊的催收信息,通知他還要還8000多元。李歡跟他們理論,對方沒說兩句就開始噴臟話。催收的人還進了李歡的班級QQ群,公開說他欠錢。
多名學生認為,鄒路、李歡經歷的正是柒零肆的「套路」:故意不提醒還款或製造問題讓學生無法還款,以產生高額逾期費;之後再用公開欠款信息等方式催收。
學生們說,他們拿著手機盒、身份證和協議拍下的照片被P上了「欠錢不還」等字樣,以郵件形式發到學生本人、家長、同學手上,有的還上了貼吧等公共平台。
為了不被催收,部分學生前往派出所報案。但警方認為,學生與柒零肆的矛盾屬於經濟糾紛,不好管,並提醒他們「如果柒零肆惡意催收可以直接報警」。
沒多久,李歡的耐心就被磨盡了。他收到催收的消息就刪除,拉黑了所有跟柒零肆有關的人。「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吧,要我還那麼多肯定是不可能的。」
5月15日下午,西鄉塘法院的送達公告被貼在了李歡在浙江的奶奶家門口。
看到這張薄薄的A4紙,奶奶蒙了一下後迅速撕下,趕到李歡家。
「我完全不知道怎麼回事。」李歡說,當時他還沒下班,看到公告上的「聯系人韋某彬」和電話就氣沖沖打了過去。電話那頭卻說「韋某彬調走了」。
冷靜下來後,李歡到西鄉塘法院官網查詢了自己的訴訟信息,上面顯示,他的案子本該在4月開庭,現在延期了。他不敢面對家人,故意在外面挨到十二點多才回家。一開燈,發現奶奶端坐在沙發上,滿臉愁容。
「如果說這玩意兒是假的,又確實是法院那邊寄來的。我找這個人,又說他調走了,讓我怎麼弄?」之後,李歡沒再聯系法院。
6月,鄒路准備貸款買房時發現自己的徵信出了問題,欠柳州銀行3000多元。為了省事,他問都沒問就把錢打給了銀行。
鄒路保存了所有還款記錄。支付寶轉賬、「704校花」App還款,加上打給柳州銀行的錢,加起來已經超過12000元。但6月初,他還是收到了西鄉塘法院的送達公告,「法院難道不調查嗎?」
滕彬對此解釋稱,由於沒有學生與法院聯系,法院只能依據柒零肆單方提供的證據審理案件。「如果學生確實還了款,還了多少,需要向法院提供證明材料。」
至於負責送達應訴通知書的工作人員韋某彬,近期確實調動了工作。
據滕彬介紹,2017年12月以來,西鄉塘法院陸續受理柒零肆與學生的借款合同糾紛400餘起。從柒零肆提供的證據來看,已立案的100多起案件中,大部分被告在「704校花」換購了手機,貸款本金約七八千元。
2018年3月起,西鄉塘法院向已立案的被告陸續送達了應訴材料,包括柒零肆提出的調解方案:只還本金並承擔訴訟費。但大部分被告拒收材料,少部分簽收的被告也未到庭。
C. 400名大學生既不還錢也不應訴,並稱「校園貸借錢不用還」,違法嗎
「校園貸借錢不用還」是違法的,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即使平台違法,甚至相關人員構成犯罪,你借的錢,還是要還的。老實說,我也討厭高利貸公司欺騙大學生,但我總是警告所有高利貸、網上貸款、裸貸款、校園貸款和培訓貸借款人,有理講到法庭,有話告訴法官。
可以提交貸款協議、付款憑證、換水、聊天記錄等文件;你也可以要求證人出庭。也可以向公安機關、銀監局、市場監管局、稅務局等部門報告,要求其承擔責任。非法的校園貸款,逼死了不少學生,更有不少學生被逼賣身還錢,有鑒於此。教育部、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多次通知,不允許對大學生進行非法貸款業務。
D. 大學生賴賬校園貸道出了什麼思想
這世間,有借錢不用還的好事嗎?理智告訴我們:沒有。如果有,那請你一定不要去借。因為它會讓你付出代價。
舉個例子,有瓜農違規佔道賣西瓜,你跑過去抱著西瓜就啃,吃完一抹嘴就走,然後告訴瓜農:你是違規經營,我可以白吃。道理就是這么個道理,換個場景大家就更容易理解了。只不過,「校園貸」平台相對瓜農來說,處於強勢地位,不易引發同理心罷了。
近年來,我們見慣了不少大學生因各種不良「校園貸」導致債務纏身,甚至發生不幸之事,引發家庭悲劇。現在,出現了大學生反將軍「校園貸」的反例,似乎有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這絕不是大學生的勝利,更不是知識和智慧的勝利,而是大學法制、誠信教育的缺失和遺憾。
大學之大,培養的不僅僅是學識和才華,更重要的是品行和追求。貸款買手機還不還錢,這丟的不僅是自己的臉,還有大學的臉。當誠信可以輕易犧牲,被用來兌換一時之利,這個交換未免太草率,也太輕賤。
報道里有個細節,面對法官「上門」調解,僅有3人主動還錢,而之所以還錢,是因為剛找到工作,怕因此丟了飯碗。我們從這樣的選擇中,看到的只是利益抉擇,鮮有反思悔過,奢談品質堅守。不得不提醒這些大學生一句:等待你們的不僅是訴訟,還有信用危機,趕緊挽回吧。
來源:澎湃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