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最賺錢十大行業是哪些
馬雲預言未來最賺錢的十大行業都有這些:
1、金融分析行業
2、傳媒行業
3、手機行業
4、互聯網+私人個性化定製在家就可以賺錢,市場空白
5、互聯網服務行業
6、直銷行業
7、律師行業
8、心理咨詢行業
9、健康管理行業
10、農業產業
9、健康管理行業
健康管理師准確定義為從事個體或群體健康的監測、分析、評估以及健康咨詢、指導和危險因素干預等工作的專業人員。國家正在推廣實行的「全民健康管理工程」是一項系列化、數字化的龐大工程,是必須由國家、集體、個人共同完成,其具體工作須由健康管理師來完成。保守估計至少需要200萬個專業的健康管理師,而目前我國專業健康管理方面的從業人員只有10萬人左右,人才缺口非常大。
我國13億多的人口,慢性病患病率高、老年化群、亞健康群體體龐大,人民健康意識增強,加上我國醫療體系向以健康管理為主的預防系統逐漸轉型,作為健康管理師的您面臨的機遇是非常優越的,經濟學家斷言21世紀是健康管理的世紀。
10、農業產業
什麼是農業?農業是人類利用生物機體和自然力,通過自身的勞動,強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過程,以取得人類所需要動強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過程發展生態農業,因此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不僅符合我國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也符合世界農業發展的基本方向。
⑵ 互聯網+到底給創業者帶來了哪些變化和機遇
帶來的變化和機遇有:提供了新的視角、提供了新的平台、提供了新的模式、良好的創業氛圍和高校創新創業育人體系。
1 、「互聯網+」為創新創業提供了新的視角
互聯網的出現提升了信息傳遞效率,跨越距離,跨越時間,跨越人群。很多在傳統創業可能是不可解決的問題在互聯網視角下變的迎刃可解。從互聯網的興起到應用,到移動互聯網,再到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將對社會和原有行業進行重構;
每一次發展都將創造更多的創業機會。應用互聯網開放共享、互聯互通的特點重新審視傳統的創業活動,將會發現更多的創業機會和創業價值。
2、「互聯網+」為創新創業提供了新的平台
在「互聯網+」的時代,每個個體既是互聯網的使用者,也是互聯網內容的創造者。互聯網既是平台,也是工具。在這個平台上,大學生可以集合到各行各業有技能特長的人群,共同推進項目。也可以利用互聯網聚集自己的目標客戶,從而精準地解決客戶的需求。
不僅如此互聯網也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大學生可以利用平台屬性,進行創業活動的同時學習創業的知識,不斷提升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的創業項目。
3、「互聯網+」為創新創業提供了新的模式
互聯網促進了產業的融合,分工更加精細。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創造了線上收費、線下體驗O2O的模式,也催生了共享經濟模式。微信公眾平台的興起改變了傳統媒體行業,讓內容生產者也可以持續創造……等諸如此類;
「互聯網+」的視域下,各種新出現的平台、新的技術都可以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新的模式,提升產品或服務到達用戶的效率,降低渠道的成本。尤其眾籌模式的出現,讓很多創新創業項目幾乎可以零資金成本啟動。
4、「互聯網+」為創新創業提供了良好的創業氛圍
國家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到新的高度,作為推進產業結構改革、振興經濟的重要舉措,各部委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勵創新創業。國辦專門出台了《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從任務、師資、實踐等多角度進行明確指引,特別是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人才培養質量標准,並且在學分、學制等方面都給出了具體政策支持。
教育部、科技部、人保部等部門都出台了相關系列文件給予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鼓勵,這些都都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也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創造了很多便利的條件。
5、互聯網+」為創新創業提供了逐漸完善的高校創新創業育人體系
高校作為大學生的主要育人力量,也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發源地,更是大學生知識獲取和能力提升的基地,應該以創新創業視角進行新的育人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大學生在市場意識、管理經驗、創業知識等欠缺的情況下,應該由高校落實主體教育責任。
一方面加快完善創業理論知識的補充,依託商學院的師資拓展創業知識,依託專業課的老師進行前沿、創新意識的培育;另一方面不斷拓展創新創業實踐平台,鼓勵學生自主創造、支持學生自主創新,引導學生自主創業。
創新創業教育是前瞻性教育,旨在激發學生的創造活力,因此要改變傳統的講授模式,注重課程互動和實踐,同時學校還應通過各類創新創業沙龍、講座、論壇、比賽等營造創新創業氛圍。
⑶ 《大轟炸》電影騙局是怎麼回事
謝邀!感謝關注影視控。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明確的說下,個人對崔永元先生無比敬佩,並毫無不尊敬的意思,故而下面的回答和崔永元先生的部分觀點若有不合,並不代表其他任何意思。
單純從電影本身來說,該部電影集結了國內外大牌明星,電影的主題和寓意也是比較正能量的,片方也表態一定回如期上映的,孰是孰非,希望不要影響到電影本身吧!
⑷ 華誼王氏兄弟的「毀滅」史:成也馮小剛,敗也馮小剛
2014年,在紐約舉辦的蘇富比拍賣會上,
王中軍以3.775億元高價競得梵高的著名畫作《雛菊與罌粟花》。
該消息傳到國內後,立即引發了輿論的熱議,
那時候沒有人會想到,幾年之後,
王中軍只能靠賣畫賣房產來救華誼兄弟,
他在接受采訪時感慨:「銀行每天逼著我還貸款,實在是世態炎涼。」
曾經的華誼兄弟有多輝煌,如今的華誼兄弟就有多落魄。
王中軍王中磊兄弟倆共同創立的「 娛樂 帝國」,
彷彿在一夜之間坍塌,淪為外界的笑話,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是什麼令華誼兄弟徹底走向了窮途末路?
01、開廣告公司賺第一桶金,將馮小剛招至麾下
王中軍和親弟弟王中磊都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
從小在部隊大院里長大,家境優渥。
1994年,34歲的王中軍從美國學成歸國,
與小10歲的親弟弟王中磊一拍即合,
共同創立了「華誼兄弟廣告公司」。
那時候國內的銀行、加油站等連鎖企業都沒有使用統一的標識,
而在美國,稍微有點規模的連鎖企業都早已用上了統一標識,
這一點讓回國後的王中軍看到了無限商機,
於是他決定以此來賺取人生的第一桶金。
在之後的三年時間里,
「華誼兄弟廣告公司」先後拿下了包括中國銀行、
中石油在內的十餘家大型國企的標識設計訂單,
公司年銷售額達到了數億元,一躍成為行業里的佼佼者。
不過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沒多久後,王中軍和王中磊就做出了轉型發展的重大決定。
1997年,在一次機緣巧合下,
王中軍參與投資了英達執導的電視劇《心理診所》,
這次投資最後讓他凈賺了400多萬元,
也是從這時候開始,「華誼兄弟」決定轉戰影視行業發展。
同年,馮小剛憑借賀歲片《甲方乙方》在 娛樂 圈一炮而紅,
《甲方乙方》雖然收獲了高票房,
但並沒有給導演馮小剛帶來任何好處,
那時候的他只是紫禁城影業旗下的一名打工人,
拿的都是死工資,在這樣的背景下,
王中軍和王中磊親自找到了馮小剛,
並且給他開出了400萬元的天價年薪,
邀請他加入華誼兄弟,面對金錢的誘惑,
貧困家庭出身的馮小剛最終還是屈服了。
馮小剛的加入令華誼兄弟如虎添翼,迅速打開了新局面。
1998年,由華誼兄弟投資、馮小剛執導的賀歲片
《不見不散》在上映後大獲成功,
以4300萬元的票房成績登上年度票房冠軍寶座,
這部電影的成功,不僅讓華誼兄弟大賺了一筆,
也正式開啟了由華誼兄弟統治的華語電影新時代。
02、華誼兄弟的兩大功臣:馮小剛和王京花
1999年上映的《沒完沒了》,收獲票房3300萬元;
2001年上映的《大腕》,收獲票房3777萬元;
2003年上映的《手機》,收獲票房5600萬元;
2004年上映的《天下無賊》,收獲票房1.2億元;
2006年上映的《夜宴》,收獲票房1.3億元;
2007年上映的《集結號》,收獲票房2.1億元;
2008年上映的《非誠勿擾》,收獲票房2.51億元;
2010年上映的《唐山大地震》和《非誠勿擾2》,
共收獲票房11.06億元……
在十幾年的時間里,
華誼兄弟和馮小剛的合作共創造了20多億元的票房收入,
這些成績不僅讓馮小剛穩坐內地電影賀歲檔頭把交椅,
還令華誼兄弟一躍成為內地影視圈的龍頭老大,賺得盆滿缽滿。
「華誼兄弟的江山,有一半是馮小剛打下的。」
連創始人王中磊都這樣說,
由此可見馮小剛對於華誼兄弟來說有多麼的重要。
除了靠拍電影賺錢以外,藝人經紀也是華誼兄弟的王牌業務,
為華誼兄弟的做大做強貢獻了可觀的業績,
說到這里,有一個人的名字不得不提,
她就是有著「內地第一經紀人」之稱的王京花。
在加盟華誼兄弟之前,王京花創辦了藝人經紀公司「黑海紅日」,
旗下藝人有陳道明、李冰冰、胡軍等當紅明星。
這些當紅明星之所以願意將經紀業務交給王京花打理,
除了因為她的業務水平高以外,
更是因為她是一個細心體貼的人。
王京花會根據每名藝人的特點量身定製演藝路線,
並且細心地記下每名藝人的生活要求和習慣,
細致到連洗澡水的溫度都要親自過問。
正是因為這些因素,
才讓王京花收獲了「內地第一經紀人」的稱號,
無論多紅多火的明星見到她時,
都會尊敬地叫她一聲「花姐」。
2000年,在王中軍王中磊兄弟倆的游說下,
王京花攜旗下眾藝人正式加入華誼兄弟,
華誼兄弟為此專門成立了「華誼太合」經紀公司,
並且任命王京花擔任該經紀公司的負責人。
在王京花的領導下,「華誼太合」旗下的藝人陣容日益強大,
除了內地當紅藝人紛紛加入進來以外,
像劉嘉玲、梁家輝這樣的港台大咖也將內地的經紀業務都簽給了「華誼太合」,
僅僅用了兩三年的時間,「華誼太合」旗下的簽約藝人數量已經超過了百位,
而且藝人的質量也都極高,
令「華誼太合」一躍成為內地實力最強的經紀公司之一,在業內獨領風騷。
03、王京花意外出走,華誼兄弟用股份套牢當紅明星
在外人看來,王京花是華誼兄弟的大功臣,
雙方勢必會長久地合作下去,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創始人王中磊認為王京花的那套「保姆式管理」已經過時了,
公司應當效仿好萊塢啟用更專業更商業的藝人經紀管理模式,
這樣更有利於公司的長遠發展;
但是王京花不贊同王中磊的看法,她堅持「以人為本」,
認為她的管理模式更加接地氣,也更加容易被藝人所接受;
雙方因為此事無法達成共識,最終只能是分道揚鑣。
2005年,王京花和華誼兄弟的合約期滿,
王京花帶著大批藝人加盟了華誼兄弟的競爭對手「橙天 娛樂 」,
這件事情在當時鬧得沸沸揚揚,
媒體紛紛報道稱王京花的出走給華誼兄弟造成了重大損失,
令華誼兄弟「元氣大傷」。
為了平息這些負面輿論,創始人王中軍非常強勢地站出來澄清道:
「華誼兄弟缺了誰都可以!」
其實在王京花離開華誼之前,馮小剛也鬧過一出「離家出走」,
不過被王中軍王中磊兄弟二人用股份和錢挽回了,
在他們看來,馮小剛比王京花要重要得多,
只要馮小剛還待在華誼兄弟,就不愁賺不到錢。
自從王京花離開後,華誼兄弟開始「招兵買馬」,
包括黃曉明、鄧超在內的一批當紅明星都成了目標,
為了吸引他們加入華誼兄弟,
王中軍王中磊兄弟二人拿出了股份作為承諾,
面對金錢利益的誘惑,沒有人能倖免,正是因為這番操作,
才讓華誼兄弟得以正常運作,繼續在業內稱霸。
2009年10月,華誼兄弟成功上市,成為「內地影視 娛樂 第一股」,
憑借上市,王中軍王中磊兄弟二人的身家在一夜之間暴漲數十億元,
手持華誼兄弟股份的馮小剛、黃曉明、李冰冰等人也都跟著沾光,
賺得盆滿缽滿,羨煞旁人。
在之後的幾年時間里,華誼兄弟可謂是風光無限,
不僅製作了數十部既賣座又熱門的電影作品,實現了凈利潤的持續增長,
旗下藝人更是占據了 娛樂 圈的半壁江山,將其他競爭對手狠狠地甩在了身後。
王中軍喜歡玩收藏,早在2005年時,
他就以400多萬元的高價拍下了陳逸飛的畫作《娟娟》,
後來華誼兄弟上市以後,身價暴漲的王中軍玩得越來越大,
他先是以3.77億元競得梵高的名作《雛菊與罌粟花》,
不到一年後又斥資2.01億元購買了畢加索的真跡《盤發髻女子坐像》,
除此之外,他還花費2.07億元拍下了曾鞏的傳世真跡《局事帖》,
成交額直接打破了 歷史 記錄,出盡了風頭。
據媒體報道稱,王中軍為了收藏愛好共花費了十幾億元人民幣,
為了安置這些收藏品,他特意斥資3000萬在北京順義區建了一個美術館,
取名為「松美術館」,不僅請國際知名設計師傾情打造,
還專門從國外空運了100多棵松樹放置在美術館內,
聲稱要將「松美術館」打造成為國內最高端的美術館,賺足了眼球。
除了玩收藏以外,王中軍還有一個愛好,
那就是在世界各地購置頂級豪宅。
王中軍在北京的家是一幢兩層高的歐式別墅,外加7畝大的庭院,
別墅內有一個40平米大小的游泳池,
傢具都是進口品牌,極盡奢華。
庭院里一共種了500多棵樹,其中有不少上百年 歷史 的古樹,
包括了一棵價值10萬元的百年紫薇。除了樹以外,
庭院里還有許多充滿藝術感的銅雕像,由知名設計師打造,並且造價不菲。
除了北京以外,王中軍還在香港、洛杉磯等地都購置了豪宅,
每套豪宅的市值都高達數億元,簡直是奢侈至極。
王中磊則和哥哥王中軍截然不同,
他對收藏、藝術都沒有太大的興趣,只喜歡和女明星「糾纏不清」。
王中磊的妻子是圈外人,兩人共同育有兩名子女,
身為華誼兄弟創始人之一的他,
一直貫徹著「家中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的思想,
和王中磊傳過緋聞的女明星不在少數,
包括了李冰冰、范冰冰、周迅、Angelababy、霍思燕等人,
個個都是女神級別的人物,可謂是艷福不淺。
04、華誼兄弟市值高到900億,卻因對賭協議一敗塗地
2015年,華誼兄弟的市值達到了900多億,
離王中軍王中磊兄弟倆的千億市值夢想近在咫尺,
兄弟二人滿懷信心,志在必得。
同年,為了延續與馮小剛的合作關系,
華誼兄弟以高價收購了馮小剛創立的東陽美拉影視公司,
那時候的東陽美拉剛成立沒多長時間,並未實現盈利,
華誼兄弟為此支付了10億元的現金,
雙方簽訂了一份為期5年的對賭協議,
按照協議約定,在未來的5年時間里,
東陽美拉每年的凈利潤不得低於1億元,
如果沒有完成,創始人馮小剛則需要賠償華誼兄弟相應的損失。
簽訂這份對賭協議時,華誼兄弟和馮小剛都信心滿滿,
以馮小剛的票房號召力,完成協議根本不在話下,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僅僅一年後,
因為電影《手機2》催生的舉報事件,
不僅將馮小剛本人和背後的華誼兄弟都推向了風口浪尖處,
還引發了一連串負面連鎖反應。
先是《手機2》遭到抵制,無法如期上映,
緊接著馮小剛執導的《我不是潘金蓮》、《只有芸知道》都遭遇了票房危機,
口碑也一塌糊塗,最後華誼兄弟的股票也跟著大跌,輸得一敗塗地。
對賭協議沒有完成,馮小剛自掏腰包賠償華誼兄弟1.68億元,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這筆錢是天文數字,
但是對於連年虧損的華誼兄弟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不值一提。
據官方數據統計,華誼兄弟在2018年的凈虧損達到了10.93億元,
等到了2019年,凈虧損直接翻了三倍,高達39.77億元,
從2018年到2020年,華誼兄弟的凈虧損共計62億元,
在這三年的時間里,華誼兄弟的股價共跌去了77%,市值蒸發了一半以上。
為了保住華誼兄弟,王中軍和王中磊只能靠變賣資產還債,
從2020年開始,兄弟倆開始輪番減持公司股份,
以此套現了十餘億元,但這些錢是遠遠不夠的,
為此王中軍賣掉了不少收藏品,
還有他在香港、美國等地的豪宅也都脫手了,
並且向馬雲、史玉柱等好友求助,
在一年的時間里,華誼兄弟共償還了47億元的高額債務。
曾經的王中軍是為藝術收藏一擲千金的億萬富豪,
如今的他只能靠變賣資產保住公司,
這樣的心理落差對於任何人而言都是難以接受的,
「為了保住公司,我什麼都可以賣。」
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內心的強大。
今年1月,華誼兄弟對外公開了2021年度業績報告,
公司扭虧為盈,凈利潤達到了3371萬元,
不過這些利潤並不是來自華誼兄弟的主營業務,
而是靠處置股權換來的資金,與真正的實現盈利完全是兩回事。
據知情人透露,華誼兄弟已經改變經營策略,
不再將全部身家都押在院線電影上面,
電視劇、網劇也會成為公司的主營業務,除此之外,
華誼兄弟正在全力推進「華誼兄弟電影世界」等 娛樂 業務,
各項業務全面發力,爭取早日翻身。
毫無疑問,屬於華誼兄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華誼兄弟的未來到底會怎樣?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