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女子「被刷臉」背上萬元貸款,要不要還
用手機「刷臉」,小區內外「刷臉」,銀行業務「刷臉」.目前,越來越多的商家需要人臉識別來實現身份認證。然而,「刷臉」在給人們帶來方便快捷的同時,也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廣州的王女士不僅辦理了借記卡,還因為被「刷臉」承擔了1萬元貸款。結果她打了官司,被銀行要求還清貸款本息。近日,法院認定判決駁回了銀行的全部訴訟請求,理由是銀行未能證明王女士本人「刷臉」辦理了借記卡並申請了貸款。
涉事銀行起訴至廣州互聯網法院,稱王女士於2019年11月25日在其線下營業網點申請設立借記卡賬戶。按照銀行的要求,王女士當場填寫了簽約開戶申請表,然後在銀行營業廳的STM自助櫃員機上,經過人臉識別和身份驗證後,自行辦理了借記卡賬戶業務,開通了手機銀行功能。
同年12月18日,王女士通過手機銀行App在線與銀行簽訂借款合同,申請貸款11300元。銀行根據合同向王女士發放了貸款。但王女士在第一個還款日就逾期了。此後,銀行多次催款,但王女士一直無法按合同還款。於是,銀行將王女士訴至法院,請求判令王女士一次性還清未償還的貸款本息。
「身份證是2019年10月18日被盜丟失的,也就是開卡和網貸之前。當時已經向公安機關報警並掛失。」對於銀行的案由,王女士辯稱自己從未去銀行辦理過涉案借記卡,也未與銀行簽訂過任何借款合同。借款合同中預留的手機號碼並不是她使用的號碼。
王女士向法院辯稱,上述借款是其人臉信息和身份信息被冒用時產生的,不應承擔還款責任。
對於王女士的說法,銀行堅稱是王女士本人申請的借記卡,在開卡過程中通過STMATM的人臉識別進行了身份驗證。經過身份比對,王粲女士在網上簽訂了貸款合同,申請貸款。
經筆跡鑒定,司法鑒定意見認為,涉案當事人簽名並非王女士本人簽名。經通信公司調查,該手機號碼並未登記在王女士名下。
最終,廣州互聯網法院對此案作出一審判決,以銀行未能證明王女士本人「刷臉」辦理借記卡並申請貸款為由,駁回了銀行的全部訴訟請求。
法院認為,根據銀行對涉案貸款申請及發放流程的要求,借款人在網上申請貸款前,必須持本人身份證原件到銀行線下網點辦理銀行借記卡並開通電子銀行等業務功能。
法院指出,雖然形式上,在貸款過程的不同階段,銀行都採用了人臉識別、手機驗證碼等不同方式驗證客戶身份,這符合我原則的要求。但由於王女士的身份證在借款發生前兩個月丟失,且涉案借記卡開戶及借款合同簽訂時預留的手機號碼並非王女士的手機號碼。因此,涉案貸款所使用的身份證和手機號碼並非由王女士實際控制,存在個人信息數據被他人冒用的可能性。
此外,王女士首次在銀行辦理業務時,銀行未能向法院提供完整的人臉識別比對圖像來源。在STMATM的交易信息上,有一張發卡方在人臉識別時抓拍的現場照片。雖然現場照片與王女士的相似度為72%,但在銀行未能提供其他影像資料證明的情況下,發卡機構無法通過這張照片認定王女士本人。
相反,根據貸款規定,發卡機構必須當場填寫銀行卡開戶申請表。現在司法鑒定意見證明填寫申請表的不是王女士,進一步證明申請銀行卡的不是王女士,而是冒用其個人信息的他人。由於線下申請銀行借記卡賬戶是完成網上貸款申請的前提條件,不能認定王女士在網上申請貸款並簽訂借款合同。
法院審理查明,根據綜合審理查明的事實,在王女士身份證被盜、丟失的合理期限內,涉案銀行借記卡的開立及借款過程並非王女士本人完成,銀行要求還款沒有依據。銀行應承擔貸款審查不嚴造成的法律後果。
「目前,人臉識別技術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更好地滿足了人們對互聯網金融安全性和便捷性的需求。」該案審判長甘尚昭表示,該案「刷臉」反映了傳統放貸機構「形式審查」的弊端,以「身份證照片長得和我差不多」來批。
甘昭指出,駁回某銀行訴訟請求的決定,並不是否定人臉識別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隨著科技的發展,以銀行為代表的廣大金融機構應在核心業務環節綜合運用人臉識別技術、手機驗證碼、指紋等信息識別系統,交叉核對交易當事人的真實身份,通過見證比對防止個人信息和數據被他人冒用,切實保障互聯網金融交易安全,為金融消費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交易環境。
甘昭認為,人臉識別信息是高度敏感的個人生物特徵信息。金融機構在通過人臉識別技術驗證客戶身份過程中採集和存儲的客戶圖像,應當符合國家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規定,符合個人信息保護立法的宗旨和發展方向。
② 只有身份證照片,刷臉還有手機號可以貸款或者網貸嗎沒有銀行卡
在網上辦理貸款需要用銀行卡進行實名認證,也需要用銀行卡提取貸款金額,所以如果沒有銀行卡是不能在網上辦理貸款的。
③ 有什麼平台可以人臉識別借款呢
在很多地方都有
④ 刷臉實名會被拿去貸款嗎
1. 刷臉實名認證是一種安全可靠的認證方式,通常用於驗證用戶的身份信息。在正規的平台或應用程序中進行實名認證時,用戶的面部數據會被加密處理,不會被泄露給第三方用於貸款等用途。
2. 當用戶在線上申請貸款時,銀行或金融機構通常會要求用戶提供身份證實和手機號驗證。這個過程可能包括發送驗證碼到用戶手機,以及可能的電話核實。這些步驟有助於確保貸款申請人的身份真實性。
3. 人臉識別技術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通常需要多個角度和不同光線的照片來進行准確識別。因此,簡單的面部圖像或視頻很難被用於通過人臉識別系統進行貸款申請。
4. 如果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他人的面部信息被用於貸款等敏感操作,受害者應當立即與相關金融機構聯系,並報警處理。同時,受害者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益,要求消除由此造成的不良信用記錄。
5. 為了個人隱私和金融安全,用戶應當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證件和個人信息,不輕易向他人提供,並警惕可能的欺詐行為。在進行實名認證時,應確保是在可信賴的平台上操作,避免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
⑤ 手機號能辦理貸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