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貸款被騙沒有放款但簽了合同怎麼辦
如果客戶貸款被騙了,平台並沒有放款還要求還款,即使已經簽了合同也無需還款。
經銀監會批准設立並持有金融牌照的貸款平台,在貸款資金發放到賬戶前,一般不向客戶收取任何費用。貸款發放後,客戶只需按照合同約定的還款計劃償還貸款本息,無需支付其他費用。出現上述被騙情況,客戶可收集相關證據,並向互聯網金融協會或當地銀監會舉報平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另外,砍頭息也是不合法的,如果平台表示貸款資金是凍結狀態,需要客戶先繳納一定的保證金才能解凍的話,千萬不要輕易交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七十八條 【預期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條 【非金錢債務實際履行責任及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請求履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二)債務的標的不適於強制履行或者履行費用過高;(三)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請求履行。有前款規定的除外情形之一,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終止合同權利義務關系,但是不影響違約責任的承擔。
『貳』 如果我在網上貸款!申請通過簽合同按了手印沒有給我放款。我要負法律責任嗎
在申請網路貸款時,如果你提交了所有必要的信息,通過了審核並且簽署了合同並按了手印,但貸款卻未發放,這通常表明是貸款提供方違約。在這種情況下,你並沒有任何過錯,因此不應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貸款合同的簽署意味著雙方已經達成了借貸協議。如果你按照規定完成了所有流程,而貸款方未能按照合同約定提供貸款,那麼貸款方顯然已經違反了合同條款。
在這種情形下,你可以向貸款方提出質疑,甚至可以尋求法律援助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你可以要求貸款方解釋為何未按照合同發放貸款,並請求貸款方履行其義務。
如果你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你有權採取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可以考慮咨詢專業的法律顧問,了解你的權利和可能的法律途徑。
此外,你可以收集與貸款申請相關的所有文件和證據,包括但不限於申請表、審核通過的通知、簽署的合同等。這些資料可以幫助你證明你已經履行了所有義務,而貸款方未履行其義務。
如果貸款方拒絕履行其義務,你可以向消費者保護機構或相關監管機構投訴,或者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貸款方履行合同並賠償你可能遭受的損失。
總之,如果你已經按照貸款流程完成了所有步驟,而貸款方未能按合同發放貸款,那麼你無需承擔任何法律責任。你可以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
『叄』 沒下款的電子合同生效嗎
不生效。沒有下款即便是簽了合同也還是不生效的,因為借款人和平台雙方之間的借貸關系沒有成立,因此後續的還款計劃、還款責任也是不成立的。需得在簽訂合同以後,確定打款到賬了才可以。如果用戶遇上沒有到賬卻要還款的情況,需要引起注意,這種行為是不合理的,千萬不要按照對方的要求進行還款,否則會造成個人資金財產損失,建議直接拒絕。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更不要支付「解凍資金」去解凍,也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這是套路貸的詐騙手段,謹防上當受騙。電子合同無疑是有效的合同形式,但是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電子合同在合同形式上是沒有問題的。至於電子合同是否有效,關鍵就要看具體的電子合同,是否具備合同生效的法律要件了。
具備哪些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法律依據】:
《民法典》
第679條 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成立。